(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课件_海上日出PPT、优质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学三:自由朗读第3自然段(6 分钟)稍后检测。
1.找出描写太阳上升的景象的句子 .
2.句子比较:
A、太阳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的慢慢 地努力上升。
B、太阳慢慢地上升。
这两个句子在表达上有什么异同?表达效果上哪句更好?为什么?
导学四 : 小组合作学习4、5自然段 思考下列问题。(4分钟)稍后指名反馈
1.这两个自然段分别写了海上日出的什么 景象?
2.文中是如何描绘的?找出有关的 语句。
导学五:读句子,领会一下哪些词用的 好?
(1)太阳像 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 纵 一纵地,使劲儿向上升 。
(2)一 刹那间,这深红的圆东西发出 夺目
的亮光。
太阳躲进云里。很难分辨出哪里是水,哪里 是天,只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
日出之后
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 颜色真红得可爱。
日出之后
一刹那间,这深红的圆东西发出夺目 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
日出之后
有时太阳透过云缝射出,很难分辨出 哪里是水,哪里是天。
日出之后
不仅是太阳、云和海水,连我自己也 成了光亮的了。
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导学二(5分钟) 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绘
教学难点:揣摩人物的特点,体会课文的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课前了解旧社会封建家庭的生活方式,了解文中提到 的动物 ;多媒体图片;网络教室。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直接导入,激发兴趣 1、介绍朋友:今天老师给同学们介绍一个新朋友,他叫闰土。 板书: 闰土(出示课文插图) 2、打招呼:与朋友初次见面,谁能与闰土打个招呼?指名说(过 渡: 看来同学们都会打招呼,想不想赶快了解我们的这位朋友?) 3、鲁迅先生在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时也像你们一样想起了他三 十年前 儿时的伙伴,当母亲和他提起这位朋友时,他的脑里就忽然闪 出一幅神 异的画面。() 静静地音乐声中听老师讲述闰土刺查的故事。说说听了故事之后 的感受 。 他就是鲁迅小说《故乡》中的主人公──少年闰土。
考这段文章里作者向我 们交待了什么?
检测一(2分钟)
时间: 天还没有大亮。 地点: 在海上。 环境: 周围很静。 事件: 看日出。
导学二(8分钟)
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
1.课文写出了日出前什么的变化?
天空
2.找出描写颜色变化的词.
浅蓝,红
3.“转眼间”、“目不转睛”是什么意思?
形容时间极短。专注看一处
他1927年到法国留学, 1928年底回国。1927年1月, 巴金从上海乘船赶巴黎留学, 他把旅程见闻整理成《海行 杂记》39篇,《海上日出》 是第23篇。
导学一:大声地朗读 课文,读准字音,认 清字形。(3分钟)
检测一(2分钟)
范围 红霞 分辨
重荷 镶边 刹那
导学二:默读课文, 思考:课文可以分为 几个部分?每一部分 写了什么?(5分钟)
海上日出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1分钟) 1、整体感知课文。 2、学习生字新词。 3、认识作者。
认识作者( 3分钟)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 甘。
代表作:“激流三部曲” 《家》、《春》、《秋》,<<海 的梦》、《抗战三部曲》、《春 天里的秋天》等中长篇小说,出 版了《复仇》、《将军》、《小 人小事》等短篇小说集和 《海 行杂记》、《忆》、等散文集。
检测二:理清课文脉络
第一段(1) “我”常常在海上看日
第二段
出。 (2-3) 作者在晴朗天气看到的
海上日出。
第三段 (4-5) 作者在有云时看到的日 出。
第四段 (6) 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
导学三(3分钟) 仔细观察图片,发
现有什么变化?
海上 日
出
海上 日 出
海上 日 出
海 上 日出
海上 日 出
云层厚 透出重围
作业:选词填空,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
光彩 光芒 光亮 亮光
(1)这深红的圆东西发出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 它旁边的云也突然有了( 光彩 )。 (2)太阳在黑云背后放射它的(光芒 )。 (3)这时候不仅是太阳、云和海水,连我自己也成了(光亮 ) 的了。
分辨 分辩 聚精会神 目不转晴
1、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2、反馈交流,部分问题存疑。教师从学生的问题中了解学生的 关注点和疑 问点。
四、学习闰土的外貌 方案一:由学生问题进入第一自然段教学。 1、请同学们找一找二人初次见面时闰土是怎样的形象。 2、指名读,同学们仔细听,听完后说说闰土的形象有什么样的 特点。(看 出闰土是一个纯朴、活泼的孩子) 3、老师给大家捎来一顶绍兴的小毡帽,我们找个小朋友戴一戴。 仔细观察 ,戴上毡帽的小朋友像闰土吗? 区分紫色──又白又嫩,体会闰土的健康。 4、抓住重点词,亲切地朗读 这句话。 闰土是一个健康的孩子,形象非常可爱,可惜课文中没有写到 “我”是怎样 的一种形象。再读读课文,你们能不能根据闰土的形象 特点来想象一下“我 ”会有怎样的形象?注意:要有想象力,但要有 根据,合乎逻辑。 5、学习作者对闰土外貌的描写,将大家对“我”的设想用几句 话写一写。6 、 反馈交流,师生评价。
⑶ 太阳出来以后:它终于( ),跳出了 ( )。一刹那间,这深红的圆东西,忽然发出( ) 的亮光,射得人眼睛( )。它旁边的( )也突然 有了( )。
3、下面的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比喻 拟人 夸张
⑴ 那里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真红,却没有 亮光。( )
⑵ 太阳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 ()
日出景象的?
事物发展顺序
完成当堂训练。(25分钟)
(4)交流课外收集的环保宣传标语。 趣味语文 引入:你知道“竭泽而渔”这个成语故事吗? 1默读成语故事,借助工具书,读懂故事讲述的内容,思考 :故事中哪 些话解释了“竭泽而渔”这个成语? 2再读故事,讨论:“竭泽而渔”的策略对于当时的晋国有 什么好处? 从故事的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这种策略存在的问题?
17 少年闰土
知识与技能: 1、会写7个字。正确读写“胯下、厨房、刺猬、畜生、明晃晃” 等词 语。
2、能快速地默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3、整体感知闰土的形象。 过程与方法:
1、有速度地默读课文。 2、概括课文主要讲了几件事。 3、根据画面展开联想。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在旧中国深重的黑暗下,闰土身上的 健康 、机灵、纯朴和勇敢。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知闰土的 形象 。
海上 日 出
检测三(3分钟) 说说海上日出的美 景有哪些变化?
导学四:(4分钟) 找出课文中与图片相 符合的句子。
检测四(4分钟) 指名给图片配上
文中的句子。
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 1.感受海上日出
的壮观。 2、有感情地
朗读课文。(1分钟)
导学一
导学一(2分钟) 齐读第一自然段,思
7、小结:同学们的想象力很丰富。这样想的缘由,我们到下节
课可以继续研究。 五、教学第一段画面:
正是这不同于我的外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让我最记忆犹 新的则是看瓜刺猹的闰土。 (一)轻轻地读读这段话,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二)反馈交流,体味提升。 1、第一句教学: 1指名读第一句。同桌互读,并且把认为读得好的同桌推荐 给大家。再 请这些同学齐读。学生评价。学习读。 2教师点播:在闰土奔驰在一望无际的海边时,我在哪里? 试想,每每 回忆起这幅画面时,我的心中是一种怎样的感受? 3深情地读读这段话,把这幅画面,把这个小英雄深深刻在 脑中。
(1)阳光透过云缝直射到水面上,很难(分辨)出哪里是水, 哪里是天。
(2)我知道太阳就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便(目不转晴 )地望着 那里。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⑴ 太阳出来以前:天空还是一片( ),颜色很
( )。转眼间天出现了一道( ),慢慢地扩大它 的( ),加强它的( )。
⑵ 太阳出来的时候:那里出现了太阳的( ), 红是红得很,却没有 ( )。太阳像( )似的, 一纵一纵的( )向上升。
天边有黑云,云还很厚。
导学六仔细阅读课文最后一段,想一想, 哪种表达更好,为什么?(2分钟)
反问句,加强语气,首尾呼应
这不是伟大奇观吗?
这是伟大奇观。
导学七 (3分钟) 讨论: 为什么说海上日出是伟大 的奇观?
知道
(多次观察)
天气晴朗:
红而不亮 负 纵 (按顺序观察)
云层薄 躲进云里 有云时:
⑶ 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么?( )
第三课时(学习目标)
1、背诵课文。 2、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 3、完成练习。(1分钟)
导学一(6分钟) 图文对照朗读课文。
日出之前
•
天水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道红霞。
日出之时
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红得 很,却没有亮光。
日出之时
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儿向上 升。
二、整体感知课文 (一)你想认识这位少年吗?细细地读读课文。 (二)学生反馈交流。(板书学生对闰土和“我”的认识。) 三、提出 问题,互释疑点,保留问题
鲁迅的文章语言精辟,同学们在初读课文中是否有不理解的地方?
请大家快速读读课文,找一找,做好记号。先由四人小组长组织,进 行组内交流,再把你们解决不了的写在黑板上,看看大家是否能够相 互解决 一部分。
2、第二句教学: 1刺猹──闰土不仅健康可爱,还非常勇敢,看插图中的少 年分明是一 个小英雄。
2不同形式的体味朗读,鼓励生生之间的评价与赏识。 3小英雄的形象是否也刻在你的脑中了?闭上眼睛,再把这 个形象回味 一下:“其间……”
3、指导背诵本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直入主题 1、谈话:同学们,这一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少年闰土》。请同
3全班交流。 4文中“雍季所说的,关系到百年大计;狐偃的策略,只是 为了一时之 利,我们怎么能认为一时之利要比百年大计重要呢?”你 是怎么体会的 ?
5从这个成语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发? 6回顾我们本组单元所学的课文,想一想:还有什么也关系 到长久之计 ,也需要长远规划?
第五组 教材分析(闫军华整理打印) 本组教材以“初识鲁迅”为专题编排,四篇文章中只有一 篇是鲁 迅自己的作品,其余三篇都是不同的人写鲁迅的, 这样就使得鲁迅这 一人物形象显得更加真实、丰满、生动 。《少年闰土》是一篇经典课 文,生动刻画了一个活泼可 爱、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形象;周晔的《我 的伯父鲁迅先 生》通过自己的真情回忆,展现了鲁迅的音容笑貌,读 来 使人历历在目。阿累的《一面》,文中的对话和外貌描写 十分传神, 字里行间倾注着对鲁迅先生的爱戴之情。三篇 文章之后,教材安排了 臧克家的诗歌《有的人》。四篇课 文都是引导学生潜心研读、感受人 物形象的极好范本。“ 口语交际·习作”中的口语交际,让学生交流 “留在心里 的印象”,习作让学生根据两则材料选择一个完成,一是 写自己的小伙伴,一是续编发生在自己和小伙伴之间的一 个故事。 “回顾·拓展五”中的“交流平台”一是交流学 生心目中的鲁迅形 象;二是交流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方 法。“日积月累”安排读背鲁 迅先生的名言警句。“趣味 语文”则讲述了鲁迅少年时的一个有趣的 故事。 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搜集与鲁迅相关的资 料,如, 鲁迅写的《故乡》、巴金写的《永远不能忘记的 事情》、周海婴写的《父 亲的写作》、萧红写的《回忆鲁 迅先生》,都可以在课堂内外引导学生 读读,让鲁迅这一 人物形象在学生心目中留下深刻的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