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优秀教案:有趣的干电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有趣的干电池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干电池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2.理解干电池的用途和重要性;
3.学会制作简易的干电池并进行实验验证。
二、教学准备
1.干电池的简单介绍和示意图;
2.制作干电池所需材料:铜片、锌片、铜线、电线、酸化铁、绝缘胶带等;
3.实验器材:灯泡、导线、剪刀、镊子等。
三、教学步骤
步骤一:引入干电池的概念
1.导入:与学生进行简单互动,提问“大家知道什么是电池吗?电池有什么作用?”引导学生思考。
2.介绍:简单介绍电池的作用和种类,重点介绍干电池的定义和用途,提到干电池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步骤二:干电池的结构和原理
1.展示:使用示意图向学生展示干电池的结构,说明干电池由哪些部分组成:锌片、铜片、酸化铁等。
2.解释:简要解释干电池的工作原理,即通过化学反应产生电能的过程。
步骤三:制作干电池的实验
1.分组实践: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成员协作合作制作一个简易的干电池。
2.实验步骤:
–步骤一:将铜片和锌片分别用绝缘胶带贴在一块木板上,留出一段露出的铜片。
–步骤二:将铜线连接到铜片上,将电线连接到锌片上,然后用绝缘胶带将电线固定在木板上。
–步骤三:将铜线与电线连接的一端连接到灯泡上,另一端接触干电池的铜片。
–步骤四:轻轻按住铜片,观察灯泡是否亮起。
3.实验记录:每个小组需要记录实验过程和观察结果,例如实验中灯泡是否亮起,铜片是否反应出现变化等。
步骤四:实验结果讨论和总结
1.实验结果比较:每个小组报告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各组的实验结果。
2.讨论和解释:根据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灯泡亮起、铜片和锌片反应的原理。
3.总结归纳: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干电池的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实验结果,加深学生对干电池的理解。
四、教学延伸
1.应用拓展:让学生自由探索干电池在其他电子设备中的应用,例如手电筒、遥控器等。
并让学生搜集并分享相关知识。
2.制作其他电池:引导学生思考,是否可以制作其他类型的电池?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尝试制作其他电池,并记录实验结果。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对干电池的结构、工作原理和制作过程有了初步了解,并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知识。
同时,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合作探究的能力,增强了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
六、作业布置
1.完成实验记录和总结,将实验结果和分析写在作业本上;
2.查找关于其他类型电池的信息,写一份小结。
以上是关于大班科学教案的编写,主题为“有趣的干电池”。
通过本节课的设计和实践,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制作干电池的过程,深入了解干电池的结构、工作原理和用途,培养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
希望学生能够在实践中获得乐趣,提高对科学的兴趣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