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与人力资源管理案例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学与人力资源管理案例分析
1、为什么黄工程师会离开?
黄工程师离开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由于他虽然得到黄厂长的赏识和夸奖,但申报工程师名额、提高工资、分房等这一系列他原本应该享有的待遇却一次次于他擦肩而过。
就马斯洛需求理论而言,黄工程师在最低级的生理需求上一直没有得到满足。
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人的需要是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这一趋势基本上符合需要发展规律的。
一般来说,只有这些最基本的需要满足到维持生存所必需的程度后,其他的需要才能成为新的激励因素。
人都潜藏着这五种不同层次的需要,但在不同的时期表现出来的各种需要的迫切程度是不同的。
人的最迫切的需要才是激励人行动的主要原因和动力。
人的需要是从外部得来的满足逐渐向内在得到的满足转化.黄工程师目前迫切需要达到的是最低层次的生理需求,由于最基本的需求难以实现,导致了黄工程师渐渐失去了为公司继续工作的动力。
二是由于黄工程师在感觉到不公平。
申报工程师的名额让一个没有文凭、工作平平的老同志得到;厂里新建好一批职工宿舍也没有分配给他.
人的工作积极性不仅与个人实际报酬多少有关,而且与人们对报酬的分配是否感到公平更为密切。
人们总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自己付
出的劳动代价及其所得到的报酬与他人进行比较,并对公平与否做出判断。
公平感直接影响职工的工作动机和行为。
因此,从某种意义来讲,动机的激发过程实际上是人与人进行比较,做出公平与否的判断,并据以指导行为的过程。
黄工程师的积极性取决于他所感受的分配上的公正程度(即公平感),而公平感取决于一种社会比较或历史比较。
所谓社会比较,是指对他所获得的报酬(包括物质上的金钱、福利和精神上的受重视程度、表彰奖励等)与自己工作的投入(包括自己受教育的程度、经验、用于工作的时间、精力和其他消耗等)的比值与他人的报酬和投入的比值进行比较。
所谓历史比较是指对他所获得的报酬与自己工作的投入的比值同自己在历史上某一时期内的这个比值进行比较。
每个人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这种社会比较,同时也要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历史比较。
当对自己的报酬作社会比较或历史比较的结果表明收支比率相等时,便会感到受到了公平待遇,因而心理平衡,心情舒畅,工作努力。
如果认为收支比率不相等时,便会感到自己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产生怨恨情绪,影响工作积极性。
当认为自己的收支比率过低时,会产生报酬不足的不公平感,比率差距越大,这种感觉越强烈.这时容易产生挫折感、义愤感、仇恨心理,甚至产生破坏心理.正是这种不公平感迫使黄工程师离开.
2、黄厂长的做法中有哪些可取之处,有哪些弊端?
黄厂长对待人才有很高度的重视,十分爱惜人才、尊重人才,并且愿意大胆启用年轻的员工,在知识型员工的管理策略上有可取之处。
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性”;充分授权,委以重任,人尽其长,提高知识型员工的参与感;不拘一格,招贤纳士,用人不拘一格。
但是,另外,在对待黄工程师这样的年轻员工时,黄厂长忽略了他主要的需求,即薪酬激励。
近年来,很多发展迅速的企业均致力于设立更具激励效果的薪酬体系.让员工切实感自己是企业实实在的”主人”而非"过客"甚至让员工持有股份,从本质上承认劳动力、智力将成为资本存在于企业之中。
借此实现共同远景、共同参与、共同发展、共同分享的”企业利益共同体”。
知识经济时代,员工的薪酬不再是简单的收入分配问题,而成为知识型人才价值实现的一种形式。
企业制定合理的薪酬制度,不仅是吸引和留住一流知识型人才的前提,也是人力资本不断增值的重要基础。
另外,黄厂长并没有遵循公平原则,对待年轻员工和资历较深的老员工在福利待遇方面差别过大,容易引起年轻员工的抵触心理。
3、如果你是黄厂长,你会怎样做?
一、管理者要引导职工形成正确的公平感。
职工的社会比较成或历史比较客观存在,并且这种比较往往是凭个人的主观感觉,因此,管理者要多作正确的引导,使职工形成正确的公平感.在人们的心理活动中,往往会产生过高估计自己的贡献和作用,压低他人的绩效和付出,总认为自己报酬偏低,从而产生不公平心理的现象。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社会交往越来越广,比较范围越来越大,以及收入差距增大的社会现实,都增加了职工产生不公平感的可能性。
组织管理者要引导职工正确进行比较,多看到他人的长处,认识自己的短处,客观公正地选择比较基准,多在自己所在的地区、行业内比较,尽可能看到自己报酬的发展和提高,避免盲目攀比而造成不公平感。
二、职工的公平感将影响整个组织的积极性.
事实表明,职工的公平感不仅对职工个体行为有直接影响,而且还将通过个体行为影响整个组织的积极性.在组织管理中,管理者要着力营造一种公平的氛围,如正确引导职工言论,减少因不正常的舆论传播而产生的消极情绪;经常深入群众中,了解职工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及时帮助解决;关心照顾弱势群体,必要时可根据实际情况,秘密地单独发奖或给予补助等。
三、领导者的管理行为必须遵循公正原则。
领导行为是否公正将直接影响职工对比较对象的正确选择,如领导处事不公,职工必将选择受领导“照顾者"作比较基准,以致增大
比较结果的反差而产生不公平心理。
因此,组织管理者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职工,公正地处理每一件事情,依法行政,避免因情感因素导致管理行为不公正.同时,也应注意,公平是相对的,是相对于比较对象的一种平衡,而不是平均。
在分配问题上,必须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允许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带动后富者不断改变现状,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否则就会产生“大锅饭”现象,使组织运行机制失去活力。
四、报酬的分配要有利于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
对职工报酬的分配要体现“多劳多得,质优多得,责重多得"的原则,坚持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相结合的办法。
在物质报酬的分配上,应正确运用竞争机制的激励作用,通过合理拉开分配差距体现公平,在精神上,要采用关心、鼓励、表扬等方式,使职工体会自己受到了重视,品尝到成功的欣慰与自我实现的快乐,自觉地将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整合一致,形成无私奉献的职业责任感。
五、对待不同个性气质的员工要用不同的沟通方式.
与多血质:a。
对他们的观点和看法,甚至梦想表示支持
b。
容忍他们离经叛道。
新奇特别的行为
c。
细节琐事不让他们过多参与
与胆汁质:a.承认他们是天生领导者,对他们的医院和目标表支持
b。
开门见山,直切主题,方案分析简洁明确,便于选择
c.重结果,不要拘泥于过程与形式
与粘液者:a。
不要越轨,要遵循规章制度
b.细致精确,提出有条不紊的方法
与抑郁质:a.放慢节奏,注意理解,做一个号的聆听者
b。
帮助他们订立目标,并促使他们做出决定
六、对待知识型员工的激励
1。
成就激励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在选择工作时已经不仅仅是为了生存。
特别是对知识型员工而言,工作更多的是为了获得一种成就感。
成就激励是员工激励中一类非常重要的内容。
根据作用不同,我们可以把成就激励分为组织激励、榜样激励、荣誉激励、绩效激励、目标激励和理想激励六个方面。
(1) 组织激励:在单位的组织制度上为员工参与管理提供方便,这样更容易激励员工提高工作的主动性。
管理者首先要为每个岗位制定详细的岗位职责和权利,让员工参与到制定工作目标的决策中来。
在工作中,让员工对自己的工作过程享有较大的决策权。
这些都可以达到激励的目的。
(2)榜样激励:群体中的每位成员都有学习性。
单位可以将优秀的员工树立成榜样,让其他员工向他们学习。
虽然这个办法有些陈旧,但实用性很强。
就像一个坏员工可以让大家学坏一样,一位优秀的榜样也可以改善员工的工作风气。
(3)荣誉激励:为工作成绩突出的员工颁发荣誉称号,代表着单位对这些员工工作的认可。
让员工知道自己是出类拔萃的,更能激发他们工作的热情。
(4)绩效激励:在绩效考评工作结束后,让员工知道自己的绩效考评结果,有利于员工清醒地认识自己。
如果员工清楚管理者对他工作的评价,就会对他产生激励作用。
(5)目标激励:为那些工作能力较强的员工设定一个较高的目标,并向他们提出工作挑战。
这种做法可以激发员工的斗志,激励他们更出色地完成工作。
这种工作目标挑战如果能结合一些物质激励,效果会更好。
(6)理想激励:每位员工都有自己的理想,如果他发现自己的工作是在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就会焕发出无限的热情。
管理者应该了解员工的理想,并努力将单位的目标与员工的理想结合起来,实现单位和员工的共同发展.
2.能力激励
为了让自己将来工作得更好,每个人都有发展自己能力的需求.我们可以通过培训激励和工作内容激励满足员工这方面的需求。
(1)培训激励:培训激励对青年人尤为有效。
通过培训,可以提高员工实现目标的能力,为承担更大的责任、更富挑战性的工作及提升到更重要的岗位创造条件。
在许多著名的公司里,培训已经成为一种正式的奖励。
(2)工作内容激励:用工作本身来激励员工是最有意思的一种激励方式。
如果我们能让员工干其最喜欢的工作,就会产生这种激励。
管理者应该了解员工的兴趣所在,发挥各自的特长,从而提高效率。
另外,管理者还可以让员工自主选择自己的工作.通过这种方式安排的工作,工作效率也会大大的提高.
3.环境激励
(1)政策环境激励:单位良好的制度、规章等都可以对员工产生激励。
这些政策可以保证员工的公平性,而公平是员工的一种重要需要.如果员工认为他在平等、公平的单位中工作,就会减少由于不公而产生的怨气,从而提高工作的效率.
(2)客观环境激励:单位的客观环境,如办公环境、办公设备、环境卫生等都可以影响员工的工作情绪.在高档次的环境里工作,员工的工作行为和工作态度都会向“高档次”发展。
4.物质激励
物质激励的内容包括工资奖金和各种公共福利。
它是一种最基本的激励手段,因为获得更多的物质利益是普通员工的共同愿望,它决定着员工基本需要的满足情况。
同时,员工收入及居住条件的改善,也影响着其社会地位、社会交往,甚至学习、文化娱乐等精神需要的满足情况。
彭君
201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