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中小学学校课程设置方案(范本)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课程设置
根据《安徽省义务教育学校课程开发与实施指导意见》,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在七到九年级开设思品、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语文、数学、外语、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校本等学校课程。
四、课程安排
(一)各学年教学时间安排
1、全年52周:教学时间39周,假期(寒暑假、国家法定节假日等)13周。
4.校本课程
(1)核心课程:学校自编教材,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是完成教育部门规定的教学计划和内容。以新课标为指南,借助新课程改革的大平台,创造性地开展课堂教学。
(2)拓展课程:配套经过选择和批准的辅助教材,其目的和任务是加大学生听、说、读、写的密度。拓展课形式有口语课、阅读课、视听课、外教课等。
(3)活动课程:
(4)家庭课程:求得家长配合,请家长有规律的督促学生完成校外时间的外语学习,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说、背诵习惯。
(5)隐性课程:通过校园文化的建设,使同学们耳熏目染,在生活中感受教育。
六、课程实施Biblioteka 1.统一思想,充分认识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的重要意义和目的,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2023中小学学校课程设置方案(范本)
小学部
一、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安徽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实施纲要》的精神,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特制订本方案。
二、课程设置的原则
坚持按照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学校实际科学安排课程;坚持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新课程体系的教育功能;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宗旨,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创造性,促进学生主动活泼地发展。
学校课程以灵活性、适应地方和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落实国家课程方针并开设校本课程,适应学校办学方向,开设的活动课以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学习成为富有个性的过程。新课程不仅为学生共同发展奠定基础,也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三、课程实施
(一)国家课程
1.除综合实践活动课和地方课程外,道德与法制、科学、语文、数学、英语、体育、音乐、美术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学年课时总数和周课时数控制在国家所规定的范围内。
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学目标,举办不同活动,如朗诵比赛,美文背诵大赛,学唱英文歌曲,百词竞赛,英文写作比赛,英语短剧表演,英语广播等,每学年在年级活动的基础上,搞一次有影响力的全校性的英语风采大赛,并通过活动课程的组织实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活动中挖掘和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体现“人人经过努力都能取得成功”的现代教学思想。
初中部
一、指导思想及原则
以“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充分汲取祖国及世界文化精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实用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坚持实用性的原则,传承民族特色文化的原则,因材施教,发挥特长的原则,提升素质,促使创新的原则。
每周1节
每周1节
校本
丹外学
生必读
每周1节
每周1节
每周1节
班 会
每周1节
每周1节
每周1节
综合实践活动
劳动技术
两周1节
两周1节
两周1节
信息技术
每周1节
每周1节
心理健康
每周1节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
两周1节
五、 课程设置说明
1.课程的选择
根据本地区及学校实际情况,采用历史、地理;生物、物理、化学;美术、音乐分科课程。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组织课程改革的相关培训,开展课堂教学竞赛,深入推进校本教研,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提升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七、课程评价
加强义务教育课程评价机制建设,在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基础上,促进学校课程体系的完善和实施。接受上级部门的监督和指导。
(二)目标管理
1.所有科目均须备课并体现书面教案再上课,可参考其他教师已有的教案,但必须体现其使用性。
2.备课时数以一学期应有课时计算,各种作业布置合计不少于上课时数。但语文、数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其他非考试科目不留书面作业,道德与法制、科学、英语、不留课下书面作业。
3.以上措施通过教师评估考核实施。
根据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将其教育内容全部纳入,有利于学生和谐、全面发展;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及认知规律,把课内外、学校与社会联系起来,把间接的书本知识学习和直接经验体验结合起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与行为习惯,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态度、能力、知识等方面的学习与发展创造条件。
2.体育与健康课
体育与健康课程贯彻“健康第一”的原则。每周2课时,在每周2节体育课的基础上,每班抽出一节实施,由学校提供场地、器材安排学生自主活动。保证国家规定的学生体育锻炼时间,促进学生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的提高。
3.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包括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等,
2.班队活动等每周至少安排一课时,主要进行常规、教育班队会活动,并结合学校实际,由班主任教师自行安排。
3.因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各门课程已经普遍增加了实践活动,所以综合实践活动同地方和学校课程统筹安排。
4.学校开设英语课,起始年级为三年级。
6.各门课程均应相应结合本学科特点,有机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环境、健康、计算机、安全等教育也应渗透在相应课程中进行。
科目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备注
思想品德
每周2节
每周2节
每周2节
历史
每周2节
每周2节
每周2节
地理
每周2节
每周2节
物理
每周3节
每周3节
化学
每周3节
生物
每周2节
每周2节
语文
每周6节
每周6节
每周6节
数学
每周6节
每周7节
每周7节
外语
每周6节
每周6节
每周6节
体育与健康
每周2节
每周2节
每周3节
音乐
每周1节
每周1节
美术
2、教学时间:每学年上课35周(九年级的第二学期减少2周)、复习考试2周,学校机动2周(用于学校校园读书活动、推普活动、运动会、艺术活动等)。
(二)每周课时总量
1.学校因为是寄宿制,每大周(两周)按10天安排教学,4天放假。
2.课程表5天一轮,每节课的授课时间为45分钟。
(三)课程设置表
表一:初中七年级至九年级学校课程设置表
2.全面落实义务教育课程计划。不断加强课程开发与管理,依据市区课程计划,制定学校课程计划,根据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的要求,首先保证国家课程和市区规定的地方课程的开设。学校按照规定的课程和课时,制定本校的课程计划和课程表,从实际出发安排好本校的学校课程。学校严格按照课程计划和学校课程表开展教育教学,做到开齐课程科目,开足课时。
二、课程设置目标
在开齐开足国家课程,保证落实地方课程的同时,规划开发学校课程,实现课程机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落实素质教育目标,提升教学质量,实现基础教育“身心健康、人格健全、基础扎实、学有特长”的课程培养目标,及学校的“全面发展,提升素养,砺练能力,造就创新型人才”的学生培养目标。
根据《安徽省义务教育学校课程开发与实施指导意见》,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在七到九年级开设思品、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语文、数学、外语、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校本等学校课程。
四、课程安排
(一)各学年教学时间安排
1、全年52周:教学时间39周,假期(寒暑假、国家法定节假日等)13周。
4.校本课程
(1)核心课程:学校自编教材,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是完成教育部门规定的教学计划和内容。以新课标为指南,借助新课程改革的大平台,创造性地开展课堂教学。
(2)拓展课程:配套经过选择和批准的辅助教材,其目的和任务是加大学生听、说、读、写的密度。拓展课形式有口语课、阅读课、视听课、外教课等。
(3)活动课程:
(4)家庭课程:求得家长配合,请家长有规律的督促学生完成校外时间的外语学习,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说、背诵习惯。
(5)隐性课程:通过校园文化的建设,使同学们耳熏目染,在生活中感受教育。
六、课程实施Biblioteka 1.统一思想,充分认识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的重要意义和目的,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2023中小学学校课程设置方案(范本)
小学部
一、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安徽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实施纲要》的精神,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特制订本方案。
二、课程设置的原则
坚持按照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学校实际科学安排课程;坚持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新课程体系的教育功能;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宗旨,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创造性,促进学生主动活泼地发展。
学校课程以灵活性、适应地方和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落实国家课程方针并开设校本课程,适应学校办学方向,开设的活动课以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学习成为富有个性的过程。新课程不仅为学生共同发展奠定基础,也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三、课程实施
(一)国家课程
1.除综合实践活动课和地方课程外,道德与法制、科学、语文、数学、英语、体育、音乐、美术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学年课时总数和周课时数控制在国家所规定的范围内。
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学目标,举办不同活动,如朗诵比赛,美文背诵大赛,学唱英文歌曲,百词竞赛,英文写作比赛,英语短剧表演,英语广播等,每学年在年级活动的基础上,搞一次有影响力的全校性的英语风采大赛,并通过活动课程的组织实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活动中挖掘和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体现“人人经过努力都能取得成功”的现代教学思想。
初中部
一、指导思想及原则
以“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充分汲取祖国及世界文化精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实用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坚持实用性的原则,传承民族特色文化的原则,因材施教,发挥特长的原则,提升素质,促使创新的原则。
每周1节
每周1节
校本
丹外学
生必读
每周1节
每周1节
每周1节
班 会
每周1节
每周1节
每周1节
综合实践活动
劳动技术
两周1节
两周1节
两周1节
信息技术
每周1节
每周1节
心理健康
每周1节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
两周1节
五、 课程设置说明
1.课程的选择
根据本地区及学校实际情况,采用历史、地理;生物、物理、化学;美术、音乐分科课程。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组织课程改革的相关培训,开展课堂教学竞赛,深入推进校本教研,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提升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七、课程评价
加强义务教育课程评价机制建设,在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基础上,促进学校课程体系的完善和实施。接受上级部门的监督和指导。
(二)目标管理
1.所有科目均须备课并体现书面教案再上课,可参考其他教师已有的教案,但必须体现其使用性。
2.备课时数以一学期应有课时计算,各种作业布置合计不少于上课时数。但语文、数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其他非考试科目不留书面作业,道德与法制、科学、英语、不留课下书面作业。
3.以上措施通过教师评估考核实施。
根据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将其教育内容全部纳入,有利于学生和谐、全面发展;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及认知规律,把课内外、学校与社会联系起来,把间接的书本知识学习和直接经验体验结合起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与行为习惯,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态度、能力、知识等方面的学习与发展创造条件。
2.体育与健康课
体育与健康课程贯彻“健康第一”的原则。每周2课时,在每周2节体育课的基础上,每班抽出一节实施,由学校提供场地、器材安排学生自主活动。保证国家规定的学生体育锻炼时间,促进学生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的提高。
3.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包括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等,
2.班队活动等每周至少安排一课时,主要进行常规、教育班队会活动,并结合学校实际,由班主任教师自行安排。
3.因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各门课程已经普遍增加了实践活动,所以综合实践活动同地方和学校课程统筹安排。
4.学校开设英语课,起始年级为三年级。
6.各门课程均应相应结合本学科特点,有机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环境、健康、计算机、安全等教育也应渗透在相应课程中进行。
科目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备注
思想品德
每周2节
每周2节
每周2节
历史
每周2节
每周2节
每周2节
地理
每周2节
每周2节
物理
每周3节
每周3节
化学
每周3节
生物
每周2节
每周2节
语文
每周6节
每周6节
每周6节
数学
每周6节
每周7节
每周7节
外语
每周6节
每周6节
每周6节
体育与健康
每周2节
每周2节
每周3节
音乐
每周1节
每周1节
美术
2、教学时间:每学年上课35周(九年级的第二学期减少2周)、复习考试2周,学校机动2周(用于学校校园读书活动、推普活动、运动会、艺术活动等)。
(二)每周课时总量
1.学校因为是寄宿制,每大周(两周)按10天安排教学,4天放假。
2.课程表5天一轮,每节课的授课时间为45分钟。
(三)课程设置表
表一:初中七年级至九年级学校课程设置表
2.全面落实义务教育课程计划。不断加强课程开发与管理,依据市区课程计划,制定学校课程计划,根据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的要求,首先保证国家课程和市区规定的地方课程的开设。学校按照规定的课程和课时,制定本校的课程计划和课程表,从实际出发安排好本校的学校课程。学校严格按照课程计划和学校课程表开展教育教学,做到开齐课程科目,开足课时。
二、课程设置目标
在开齐开足国家课程,保证落实地方课程的同时,规划开发学校课程,实现课程机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落实素质教育目标,提升教学质量,实现基础教育“身心健康、人格健全、基础扎实、学有特长”的课程培养目标,及学校的“全面发展,提升素养,砺练能力,造就创新型人才”的学生培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