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组织学类型、判断、恶性原发转移、良恶性等骨肿瘤判断及影像学诊断思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组织学类型、判断、恶性原发转移、良恶性等骨肿瘤判断及影像学诊断思路
囊状破坏,膨胀性破坏,溶骨性破坏。
骨肿瘤是指发生在骨内或起源于各种骨组织成分的肿瘤,以及由其他脏器恶性肿瘤转移到骨骼的肿瘤统称为骨肿瘤。
骨肿瘤可分为良性和恶性,但其间有时没有截然的界限,甚至同一肿瘤中可同时存在良性和恶性的组织学特征。
为了进一步明确诊断,显微镜下的病理所见必须结合临床情况和X线表现,全面加以分析,三者缺一不可。
判断骨病变是否为肿瘤,是良性还是恶性,是原发还是转移,推断肿瘤级别类型,关键在于确定肿瘤的良恶性。
判断是否肿瘤
首先是肿瘤与感染鉴别,可从病史,骨质破坏与骨质增生、病变范围,骨膜增生、软组织的改变等方面进行鉴别。
左为亚急性化脓性骨髓炎,右为骨肉瘤
判断肿瘤良恶性
1、骨质破坏
左股骨上段囊状骨破坏区,边缘光滑,无硬化边
2、软骨破坏
侵犯关节软骨:关节面模糊,中断消失。
关节间隙狭窄,宽窄不一,并见肿瘤影。
侵犯骺板软骨:先期钙化带境界模糊,密度不均,中断消失,骺板软骨出现软组织影。
股骨远端正常骨骺,侵犯骺板软骨:出现软组织且宽窄不一
3、肿瘤骨形成
象牙样:密度很高,境界不清,无骨结构。
絮状:密度较高,境界模糊,无骨结构。
针状:垂直骨体,排列紧密,针状影。
4、肿瘤软骨钙化
形态:环状,弧状,点状具有诊断意义,大小,良性者形态完整,境界清楚,密度均匀。
恶性者相反(如下图)。
5、残留骨及反应骨
骨质增生,骨膜反应,良性者边续,局限,清楚,厚在2mm以上,恶性者间断,相对广泛。
骨样骨瘤良性骨膜反应,骨肉瘤恶性骨膜反应
5、软组织改变
良性受压推移,恶性软组织肿块(如下图)。
恶性是原发还是转移结合临床病史。
推断肿瘤组织学类型主要有纤维源性、软骨源性及成骨源性肿瘤。
纤维源性肿瘤
软骨源性肿瘤
成骨源性肿瘤
临床上评估骨肿瘤影像,密切结合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即患者年龄、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病灶部位及数目,骨质破坏方式,骨膜反应,软组织改变等。
同时,大多数骨肿瘤为单发,如遇多发病变
则鉴别诊断需加调整。
常见骨肿瘤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