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护理本科生自我效能感的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护理本科生自我效能感的相关因素分析
及对策
【摘要】目的探讨带教老师如何培养护生自我效能感,提高护生的临床实践能力。
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在三级甲等医院临床实习的168名护理本科生进行调查。
结果性格外向、热爱护理专业以及民主型家庭的护生自我效能感明显高于性格内向、管教严厉以及对护理岗位不专一的护生;有99人(70%)的护生期望带教老师是“激励型”的;临床实践能力4项指标有52人(37%)能力“强”;自我效能感有57人(40%)填写“工作中自信”,即自我效能感“强”。
结论了解影响护理本科生自我效能感的因素,有助于带教老师因材施教,能提高护理本科生的临床实践能力。
【关键词】带教;护生;自我效能感;临床实践能力
自我效能感(pereeived self-effcacy)是指人们对自己实现指定领域行为目标所需能力的信心或心理应对能力偏差的信念[1]。
换言之是对自己行为能力的主观判断。
自我效能感较强的人相信自己能处理好各种事情,在学习、工作、生活中会更积极更主动[2]。
在临床教学中带教老师发现护理本科生(以下简称护生)的自我效能感与其行为能力存在着一定偏差,其结果直接影响到护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及我们临床带教的质量。
我科2006—2007年以来对168名护生采取个性化带教,就存在着的相关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并制定了相应的对策,将其应用到临床实践,对临床教学工作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调查对象为2006—2007年来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三级甲等医院)实习的168名护生,150名女生,18名男生。
实习时间为9个月,满3个月时发放调查表。
1.2 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及带教沟通会议记录。
问卷分四部分:一般资料(性别、性格、家庭环境、专业态度);对带教老师的期望(激励型、严厉型、宽松型);临床实践能力由带教老师填写,共4项指标:评判性思维能力、技术操作能力、沟通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强、一般、差);自我效能感(工作中自信、一般、胆怯)。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百分率进行统计处理。
2 结果
回收问卷142份,女生126份,男生16份;年龄20~21岁。
2.1 一般资料见表1。
表1 一般资料与自我效能感关系其结果显示:性格外向、热爱护理专业以及民主型家庭的护生自我效能感明显高于性格内向、管教严厉以及对护理岗位不专一的护生。
在性别上也有明显的差异,男生的自我效能感远远低于女生。
这个方面不排除与社会观念及个人心理因素的关系。
还有一部分是介于两者之间。
2.2 对带教老师的期望有99人(70%)的护生期望带教老师是“激励型”的。
11人(8%)的护生期望带教老师是“严厉型”的。
32人(22%)的护生期望带教老师是“宽松型”的。
大多数护生期望老师能够在激励前提下严格要求自己,肯定自己在实习过程中的每一个进步,这样有利于护生去观察老师的榜样行为,并自主去学习,从而影响其自我效能感。
但也有部分对本专业缺乏忠诚度的护生,抱着混时
间的目的不安心护理岗位,工作时间敷衍了事,也影响其自我效能感。
2.3 临床实践能力 4项指标有52人(37%)能力“强”,而这部分人在自我效能感项中显示“工作中自信”。
临床实践能力与自我效能感呈正相关。
这一结果与赵芳芳等《护理本科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临床实践能力的相关因素研究》结果相符。
有67人(47%)能力“一般”,有23人(16%)能力“差”。
分析能力差的原因:(1)护生心理应对能力不足:从课堂到病房独自面对各种各样的患者,便会产生紧张、恐惧心理,缺乏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评判性思维[3],不能快速进入角色转变,心理承受能力差,缺乏主动性及自信心不足,因而胆怯不敢动手尝试各种操作,影响其临床实践能力。
(2)理解能力不足:临床教学与角度不同,侧重点也不同,理解能力较差的护生在临床工作中易与教师的意图发生偏差,动起手来会杂乱无章,无程序可循,影响其个人自身行为的成功经验。
(3)人际沟通能力欠缺:护生由学校进入医院,由于环境发生改变会感到不适应,缺乏人际交往方面的知识,怕与人交往、怕出差错。
因此在与之沟通时存在拘谨、生硬、寡言少语,甚至只是埋头做事的现象[4]。
带教老师的鼓励,病人的信任都有利于提高护生的自我效能感。
但因缺乏沟通技巧,所以出现胆怯。
2.4 自我效能感有57人(40%)填写“工作中自信”,有58人(41%)填写“一般”,27人(19%)填写“胆怯”。
因为才实习3个月,大多数人填写了一般。
我们在带教沟通会上发现:自我效能感随着实习时间的延续而递增,有些护生在带教老师的激励下逐渐增加了其自
我效能感。
在实习9个月时表现自信者高达112人(80%)。
3 讨论
3.1 加强教师的知识更新,提高护生的信任程度定期组织院外、院内、科内等多种形式的专业知识的学习,熟练掌握基本技能操作,促进新业务、新技术的应用及科研项目的开展。
结合临床鼓励护生参与,不定期进行小提问热爱护理专业小测试、操作技能培训以及比赛,努力达到教学的预期目标。
提高教师整体专业技术水平,为护生树立典范现象,提高信任程度。
对护生持肯定和鼓励的态度,定期组织多发病的前沿性讲座,启发护生的学习意识,鼓励护生收集临床信息,说出自己的想法,激发护生参与科研兴趣,有利于培养新一代的护理人才。
3.2 改进带教方式,提高护生临床实践能力护生认为有效的带教行为特征包括:对护生有帮助、职业行为起到榜样作用、积极的态度和以文人主义为导向[5]。
设立开放性的问题,强调护生的优点,给护生机会分享他们共同关切的个人和专业问题。
定期召开带教沟通会,倾听护生的心声,分享彼此的体会,结合要求和建议制定实习方案;实行带教一票否决制度,具备护师资格以上职称的教师进行带教,做到“放手不放眼”;关心护生的需要和感受,渗透人文关怀,为他们创造积极向上和温暖和谐的实习环境,更多关注于护生的个别差异。
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的条件性知识,具体包括非语言策略、交流策略、组织策略、评价策略和帮助策略[6]。
对实习护生量才培养。
如:帮助护生多动手,教师先做规范性的操作演示;在模特和动物身上进行侵入性实际操作训练,培养实际操作感觉。
提高临床护理操作能力。
3.3 提高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具有良好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是确保护生在临床实践中做出合理、有效决策的基础。
而沟通能力更是21世纪人才必备条件之一。
在临床实践中鼓励护生发挥想象力,运用反思维,有利于培养护生评判性思维。
语言是人际沟通的主要方式,是护理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工具,是最基本的素质[7]。
教师在护生入科时主动介绍科室人员与工作环境,主动关心护生生活,使护生尽快完成角色转变,引导护生注意自己的形象,使用文明语言,培养护生的应急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不定期举行演讲赛、辩论赛和讲课比赛等活动来提高护生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充分发挥个人特长,积极参与和组织科内工休座谈会的召开,增加与病人沟通的机会,增加信任度。
进行健康教育示范,逐渐掌握与患者沟通的技巧,从而提高自身素质。
3.4 培养护生热爱护理专业的情感表1显示对护理专业感兴趣,有积极进取心的护生,其自我效能感显著增强。
专业满意度高、自信心高的护生对临床学习的积极性也高[8]。
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多设计一些积极向上的案例,注重护生的专业思想教育,特别对于男生要注重个别差异,必要时取得家长的配合,端正专业态度,使护生认识到护理专业的价值,看到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科学性而立足于护理岗位。
3.5 增强法律意识,加强自我保护能力在各项护理操作中应该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让护生明白各种制度、规程都是经过教训积累的结果。
要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在医疗护理中
有潜在的法律问题存在,使护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能够用法律来约束自己,防止纠纷和差错的发生,在保护病人的同时也起到了自我保护的作用,保证实习计划的完成。
【参考文献】
1 班杜拉.思想和行为的社会基础:社会认知.林颖,王小明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21-156.
2 D,Amico A,Cardaci M,Relations among perceived self-efficacy,Self-es-teem andschool achievement sychol Rep,2003,92(3):745-754.
3 潘孟昭.护理学导论.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98.
4 夏梅,徐义,张世琴.影响护生临床实习效果的因素和对策.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8.22(8):72-73.
5 赵芳芳,赵秋利.护理本科生一般效能感与临床实践能力的相关因素研究.中华护理杂志,2008,2.43(2)111-113.
6 巩小军.临床护理教学效能感与教学行为的研究.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22(1):67-69.
7 章哓幸.护生语言能力培训方法的探讨.中华护理杂志,2001,36(6):453.
8 李红,沈宁,李峥.护理本科毕业生专业行为表现与专业态度相关性研究.中华护理教育,2006, 3(3):9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