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慈溪市1516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政治政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慈溪市
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政治试题
一、判断题(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请在答卷相应题号中填写T,错误的请在答卷相应题号中填写F。

每小题1分,共10分。


1、哲学思想都能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致的,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3、承认物质利益就是唯物主义,强调精神作用就是唯心主义。

4、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5、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6、物质和意识相互依赖。

7、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8、运动是相对的,静止是绝对的。

9、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普遍性。

10、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

二、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每小题2分,共50分。


11、马克思说:“不是从观念中出发来解释实践,而是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观念的东西。

”如果从哲学与实践的关系来讲,这话主要表明
A.哲学等思想观念不能正确地解释实践
B.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C.实践的目的在于指导人们的认识
D.客观必须符合主观
12、李瑞环同志在《学哲学用哲学》一书中深有感触地指出:“这学者们学问说来也神,你的工作越变化、越新,它显得越有用;你的地位越高、场面越大,它的作用越大;你碰到的问题越困难越复杂,它的效力越神奇;你面对的问题越关键,它发挥的作用越关键。

”这句话告诉我们
A.哲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B.哲学可以决定人民的生活是否幸福快乐
C.没有哲学的指导,人们就寸步难行
D.哲学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和实践提供指导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哲学要是不同科学接触,就会变成一个空架子;科学要是没有哲学,就是原始的混乱的东西。

”“科学要是没有哲学,就是原始的混乱的东西。

”据此回答13—14题。

13、爱因斯坦的这段话表明
①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是相互区别的②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③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又对具体科学研究起指导作用
④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4、爱因斯坦上段话中的科学指具体科学,那么哲学和各门具体科学的区别在于
A.哲学是一个理论体系,具体科学不是理论体系
B.哲学是世界观,具体科学是方法论
C.哲学是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具体科学是自然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D.哲学研究整个世界共同性质、共同规律,具体科学研究的是世界某一特定领域中的问题15、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物质和意识何者为本原即两者谁为第一性,谁先谁后的问题
B.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
C.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D.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16、右图漫画的主题为“心中有笼便有笼,心中无笼便无笼”。

下列观点与之相反的是
A.理生万物,理主动静
B.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D.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17、“没有景物,何来感情”与“没有感情,何来景物”两者的根本分歧是
A.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B.是否承认客观世界的可知性
C.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还是意识D.是否承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18、下列对物质概念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②物质依赖于人的意识
③物质就是各种各样的具体的物质形态
④物质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④
19、最近网上流行着这样一句话:“地球已经进入震动模式。

”频繁发生的地震灾害也让部分公众产生恐慌情绪。

有关专家指出:“地球一直处于震动模式”。

震动是地球的常态。

从现有研究水平来看,根据已有的历史地震资料,进行中长期的地震预报是完全可能的。

上述材料蕴含的哲理是
①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②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③认识不是一成不变的④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0、有的人承认运动是绝对的,但否认运动的主体是物质。

下列能够反映这种观点的是
A.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B.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一样,是不可想象的
C.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舜亡
21、“地心说”是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通过长期观测和研究提出来的。

在此基础上,哥白尼通过进一步的观测和研究,提出了“日心说”,推翻了托勒密的结论。

这一著名的科学史实说明
A.正确意识和错误意识都来源于客观世界
B.正确意识和错误意识都来源于主观世界
C.正确意识来源于主观世界,错误意识来源于客观世界
D.正确意识来源于客观世界,错误意识来源于主观世界
22、文化产业是创意产业、头脑产业。

比尔盖茨宣称“创意具有裂变效应,一盎司创意能够带来无以数计的商业利益、商业奇迹”。

材料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A.人脑是产生意识的源泉,有人脑就有创意B.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C.意识能直接发挥作用,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
D.意识对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23、根据我国国情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全国人大常委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作了修改,修改后的节约能源法第四条明确规定:“节约能源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从唯物论的角度看,这反映了
A.规律是客观的,人们可以创造和利用规律B.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C.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D.正确的意识能推动事物的发展
24、黑格尔认为,实践就是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规定”和改造客观世界。

这一观点否认了实践的A.直接现实性B.客观物质性C.主观能动性D.社会历史性
25、“气象预报仍然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

此论断给我们的启示是,自然现象的无限复杂性决定了
①人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②人的真理性认识包含谬误成分
③人的真理性认识具有相对性④人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发展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26、下列属于规律的是
A.春夏秋冬四季交替B.遗传与变异
C.水往低处流D.中学生守则
27、美国科学家通过开普勒天文望远镜发现了一颗宜居类地行星,据观测该行星每290天绕其恒星旋转一周,表现有很多岩石并可能有水,温度在“宜人”的22摄氏度。

可见
①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②实践手段对人类认识器官有延伸性
③人的认识活动有反复性④实践手段对实践的主体具有替代性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28、机器人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它不仅代替人类的许多体力劳动,而且越来越多地代替人类的脑力劳动。

对此,有人认为机器人终将产生意识,全面超越人类。

这一观点
A.正确,因为机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B.正确,因为机器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C.错误,因为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D.错误,因为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29、研究人员通过实验通过实验发现,即使没有酒精的致醉影响,仅仅是酒精饮料的味道就能引发大脑中的多巴胺活动,让人产生奖赏感。

这表明
A.认识具有反复性B.认识具有无限性
C.意识是人脑的机能D.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30、英国哲学家休谟认为,一切外部的事物都是人的主观经验的产物。

这一观点属于
A.朴素唯物主义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客观唯心主义D.主观唯心主义
31、中国古人在生活实践中留下许多富含哲理的谚语与诗句。

下列对谚语和诗句所蕴涵的哲理表述正确的是
①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②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坚持辩证的否定观
③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父母恩——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④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32、从“发展才是硬道理”到“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从“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到“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党和政府对发展观、公平观的认识不断达到新的高度。

这表明
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B.认识对实践有促进作用
C.真理是永恒不变的
D.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33、十年前,科学家只把几十种基因突变与疾病挂上钩,现在已经把三千种左右基因突变与疾病对上号,但要搞清所有基因突变与疾病的关系尚需时日。

这是因为
①认识总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认识对象的本质的暴露与展现有一个过程④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34、为深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持续释放改革红利,到目前为止,新一届政府取消和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已达221项,激发市场和社会活力的成效正在显现。

这说明
①实践活动具有能动性②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
③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④真理在实践中超越自身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5、某村在保护当地民族文化的同时,不断挖掘、开发民族文化资源,把一个普通的少数民族村寒建设成为一个生动展示少数民族生活善的“博物馆”和著名的旅游景区。

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村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

从唯物主义观点看,该村取得成功的原因在于
①因地制宜,将文化保护与文化资源开发结合起来
②将客观条件与发展目标一起作为工作的出发点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超越客观条件和规律的制约
④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正确利用规律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三、综合题(本部分共3小题,满分40分。

36题10分,37题12分,38题18分。


36、材料一:由于几十年来大规模开发北大荒,致使黑龙江平原生态环境恶化,87亿吨地表水随之流失,湿地面积由上世纪50年代的34000平方公里,减少到目前的4490平方公里。

材料二:我国顺利实现飞行器空间交会对接,为未来建立永久太空站打下基础。

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说明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的?(10分)
37、文化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过程中创造的精神成果的总和。

从精神生产的特有属性和内在规律来看,任何文化都包括虚体部分和实体部分,虚体部分就是文化所蕴含的精神价值,实体部分则是承载文化精神价值的物质基础和传播形态。

前者是文化之“魂”,是文化思想性的根本体现,是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力量源泉,决定着文化的性质和方向。

运用“意识的作用”,谈谈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什么要重视“魂”的建设。

(12分)
38、浙江依海而生,与海为伴。

浙江省对海洋经济的认识,是不断探索和提高的。

最初,浙江人对海洋与经济的相互作用认识模糊,戴着“资源小省”的帽子,经济发展受到制约。

80年代,浙江省提出“面向大海重新出发”,1981年开始调研浙江海岸带,主要是从认识浙江的家底、探索资源优势的角度生发的,提出“念好山海经”的口号,做好渔(海洋渔业)、港(港口建设)、景(海洋旅游资源)、油(东海汽油田开发)四大文章。

1998年提出发展海洋产业,建设海洋经济大省,海洋优势资源排序变成了港、渔、景、油。

2003年提出“陆海联动,建设海洋经济强省”。

面对新一轮国际海洋竞争,省委、省政府将“海洋经济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主题。

浙江省对海洋经济的认识过程是怎样坚持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18分)
慈溪市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联考高二年级政治学科答案
一、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三、综合题(共3小题,满分40分。

36题10分,37题12分,38题18分)
36、(1)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我们要按客观规律办事,否则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材料一中由于大规模开发北大荒,致使黑龙江平原生态环境恶化就体现了这一点。

(5分)
(2)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材料二中实现飞行器空间交会对接、为未来建立永久太空站打下基础,体现了这一点。

(5分)
37、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重视“魂”的建设,能够有效
地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

(4分)
②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重视“魂”的建设,有利于保证这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方向。

(4分)
③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重视“魂”的建设,能够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
力量源泉。

(4分)
38、(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浙江省对海洋经济的不断认识,都是在经济发展的实践中不断探索而获得的。

(4分)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浙江经济发展始终受资源制约,同时面对新一轮国际海洋竞争,从而将“海洋经济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主题,说明人们在实践中面临的新问题、新需要,推动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从而推动对海洋经济认识的不断深化。

(4分)
(3)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人们对海洋经济的认识,是通过实践与认识之间的多次反复获得的,由“资源小省”、到做好渔、港、景、油四大文章、再到“建设海洋经济大省”、“建设海洋经济强省”,并把海洋经济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主题,认识是无限发展的,不断上升的。

(10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