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海南省琼海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联考物理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届海南省琼海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联考物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含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共8题)
第(1)题
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的A、B两物体叠放在竖直弹簧上并保持静止,用大小等于mg的恒力F向上拉B,运动距离h时,B与A分离。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和A刚分离时,弹簧长度等于原长B.B和A刚分离时,它们的加速度为g
C
.弹簧的劲度系数等于D.在B与A分离之前,它们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第(2)题
下图是某一家用体育锻炼的发球机,从P点沿不同方向发出质量相同的A、B两球,两球均经过Q点,P、Q两点在同一水平线上,两球运动轨迹如图所示,如果不计空气阻力,关于两球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球的运动时间相同
B.两球再次经过同一点时重力做功的功率可能相等
C.在运动过程中,小球A动量变化量大于小球B动量变化量
D.在运动过程中,重力对小球A的冲量等于重力对小球B的冲量
第(3)题
金属钙的逸出功为,普朗克常量,光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用波长为500nm的单色光照射金属钙,能产生光电效应
B.若某波长的单色光能使金属钙产生光电效应,则增大光的强度将会使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增大
C.若某波长的单色光能使金属钙产生光电效应现象,则在保持强度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入射光频率,则单位时间内发射的光电子数不变
D.若某波长的单色光能使金属钙产生光电效应现象,则减小光的强度将会使单位时间内发射的光电子数减少
第(4)题
某同学使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观察水面波衍射,AC、BD是挡板,AB是一个孔,O是波源。
图中曲线中,每两条相邻波纹之间距离是一个波长,波经过孔之后,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不能观察到明显的波的衍射现象
B.挡板前后波纹间距离不相等
C.如果将孔AB扩大,仍可能观察到明显的衍射现象
D.如果孔的大小不变,使波源频率减小,仍能观察到明显的衍射现象
第(5)题
某弹射管沿足够高的光滑竖直轨道自由下落,每隔相同时间以相同速度水平弹出一小球,且弹射管保持水平。
若先后弹
出a、b、c三只小球,忽略空气阻力,则( )
A.c球先落地
B.落地时三球速度方向不同
C.三球在空中始终在竖直线上
D.b球落地时在a、c两球连线的中点
第(6)题
静电植绒技术,于3000多年前在中国首先起步。
现代静电植绒于上世纪50、60年代在德国首先研制出并使用。
如图为植绒流程示意图,将绒毛放在带负电荷的容器中,使绒毛带负电,容器与带电极板之间加恒定的电压,绒毛呈垂直状加速飞到需要植绒的物体表面上。
不计重力和空气阻力,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带电极板带负电
B.绒毛在飞往需要植绒的物体的过程中,电势能不断增大
C.若增大容器与带电极板之间的距离,绒毛到达需要植绒的物体表面时速率增大
D.质量相同的绒毛,带电荷量越多,到达需要植绒的物体表面时速率越大
第(7)题
“天问一号”计划在火星表面悬停以寻找最佳着陆点。
不考虑空气阻力,当它在空中沿水平方向匀速直线运动时,喷气方向为( )
A.竖直向上B.竖直向下C.斜向上D.斜向下
第(8)题
将一小球以初速度水平抛出,经0.5s落地,则小球在这段时间内的水平位移为( )
A.0.5m B.1.0m C.1.5m D.2m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包含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正确。
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共4题)
第(1)题
如图所示,长为L的轻杆两端分别固定a,b金属球,两球质量均为m,a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b套在竖直固定光滑杆上且离地
面高度为L,现将b从图示位置由静止释放,则( )
A.在b球落地前的整个过程中,a,b组成的系统水平方向上动量守恒
B .从开始到b球距地面高度为的过程中,轻杆对a球做功为mgL
C .从开始到b球距地面高度为的过程中,轻杆对b球做功-mgL
D .在b球落地的瞬间,重力对b球做功的功率为mg
第(2)题
如图在匀强电场中,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小球由静止释放沿斜向下做直线运动,轨迹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则( )
A
.场强最小值为
B.小球的电势能可能不变
C.电场方向可能水平向左
D.小球的机械能可能减小
第(3)题
水车是我国劳动人民利用水能的一项重要发明。
下图为某水车模型,从槽口水平流出的水初速度大小为,垂直落在与水平面成角的水轮叶面上,落点到轮轴间的距离为R。
在水流不断冲击下,轮叶受冲击点的线速度大小接近冲击前瞬间水流速度大小,忽略空气阻力,有关水车及从槽口流出的水,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水流在空中运动时间为B.水流在空中运动时间为
C.水车最大角速度接近D.水车最大角速度接近
第(4)题
如图所示,一束电子以大小不同的速率沿图示方向垂直飞入横截面是一正方形的匀强磁场区域,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电子在磁场中运动时间越长,其轨迹线越长
B.电子在磁场中运动时间越长,其轨迹线所对应的圆心角越大
C.在磁场中运动时间相同的电子,其轨迹线不一定重合
D.电子的速率不同,它们在磁场中运动时间一定不相同
三、填空、实验探究题(本题包含2个小题,共16分。
请按题目要求作答,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对应位置) (共2题)第(1)题
如图1是用来测量未知电阻的实验电路图,阻值约为几千欧;E是电池组,电动势为6V,内阻不计;V是电压表,盘程为3V,内阻,R是电阻箱,阻值范围0~9999Ω;是滑动变阻器,和是单刀单掷开关。
主要的实验步骤如下:
a.连好电路如图1,合上开关和,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得电压表的示数为3.0V。
b.保持闭合,断开开关,保持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位置不变,调节电阻箱的阻值,使得电压表的示数为1.5V。
c.读出电阻箱的阻值,并计算求得未知电阻的大小。
d.实验后整理仪器。
(1)供选择的滑动变阻器有:
A.最大阻值100Ω,额定电流0.5A
B.最大阻值20Ω,定电流1.5A
为了使实验测量值尽可能地准确,根据实验电路图可知,实验应选用的滑动变阻器是___________(填实验器材前的字母)。
(2)电压表示数为1.5V时,电阻箱的旋钮位置如图2所示,它的读数是___________Ω。
(3)未知电阻___________Ω。
(4)的测量值与其真实值相比___________(填“偏大”、“相等”或“偏小”)。
第(2)题
消除噪声污染是当前环境保护的一个重要课题。
如图所示的消声器可以用来削弱高速气流产生的噪声。
波长分别为0.6m和1.0m 的两种声波沿水平管道自左向右传播,在声波到达A处时,分成两束波,这两束波在B处相遇时,消声器对这两束波都达到了良好的消声效果。
消声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波的______________来消除噪声的;A、B两点间弯管与直管中声波的路程差至少为______________m。
四、计算题(本题包含3小题,共36分。
解答下列各题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表达式和重要步骤。
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得分。
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请将解答过程书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 (共3题)
第(1)题
如图甲所示,银行取款机房装有单边自动感应门,其中有一扇玻璃门与墙体固定,另一扇是可动玻璃门。
当人进入了感应区时,可动玻璃门将自动开启,反之将自动关闭,图乙为感应门的俯视图。
当某人一直在感应区内时,可动玻璃门先匀加速运动了0.3m,用时0.5s,而后立即匀减速运动了0.6m恰好停下。
求可动玻璃门:
(1)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
(2)运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大小;
(3)开启全程运动的总时间。
第(2)题
电动汽车在行驶过程中,消耗电池能量对外做功使汽车前进。
汽车安装的电池常用两个物理量衡量其性能,见下表:
物理量定义单位
电池容量电池存储电量的多少mAh
电池的能量密度ρ单位质量携带电能的多少Wh/kg
某质量m=0.056kg的电池以恒定电流放电时,端电压与流过电池电量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电池容量检测系统在电压为4V时显示剩余电量100%,电压为3V时显示剩余电量0%。
通过计算机测得曲线与电量轴所围的面积约为7000V·mAh。
(1)该曲线与电量轴所围面积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2)该电池的能量密度ρ是多少?
(3)在放电过程中剩余电量从100%到80%用了时间t,由图像推测剩余电量从50%到30%约要多少时间?
(4)某电动汽车除电池外总质量为M,配上质量为m、能量密度为ρ的电池,单次充电后可以在水平路面行驶距离s(s较长,近似认为全程匀速行驶),行驶中所受阻力与总质量成正比,比例系数为k。
假设电池能量的用来对外做功使汽车前进,写出汽车行驶距离s的表达式。
为提升电动车单次充电行驶最大距离,国家大力支持研发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而不是仅靠增加车上电池质量,请通过分析说明原因。
第(3)题
某登山运动员在攀登一座超过8000m的山峰的过程中,在接近山顶时他裸露在手腕上的防水手表的表盘玻璃突然爆裂了,而手表没有受到任何撞击。
该手表出厂时给出的参数为:27℃时表内气体压强为Pa(常温下的海平面的大气压强值),当内外压强差超过Pa时表盘玻璃将爆裂。
当时登山运动员携带的温度计的读数是℃,未爆裂前手表内心体体积的变
化可忽略不计,请通过计算判断手表的表盘玻璃是向外爆裂还是向内爆裂及当时外界的大气压强值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