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涵通用指导2009020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龙江省公路勘察设计院
通用技术指导书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桥涵施工图设计
(路基宽度:24.5m)
(路基宽度:26.0m)
编制部门:总工办日期: 2009.2.8
总工程师:日期:2009.2.9
第四篇桥梁涵洞
4.1 设计依据:
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2、《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3、《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1-2005)。
4、《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 024-85)。
5、《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63-2007)。
6、《公路涵洞设计细则》(JTG/T D65-04--2007)。
7、《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2007年10月1日)
8、《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
9、《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B02-01-2008)
10、《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 D81-2006)。
11、《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JTG D81-2006)。
12、《高速公路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设计通用规范》(JTG D80-2006)。
13、《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JTG/T B07-01-2006)。
14、《公路桥涵养护规范》(JTG H11-2004)。
15、《公路桥梁加固设计规范》(JTG/T J22-2008)
16、《公路桥梁加固施工技术规范》(JTG/T J23-2008)
17、《公路工程基桩动测技术规程》JTG/T F81-01-2004
4.2 桥涵设计标准
1、路基宽24.5m,26.0m
2、汽车荷载等级:公路─Ⅰ级(旧桥利用:汽车超-20级,挂车-120)
3、设计洪水频率:特大桥P=1/300
大、中桥、小桥、涵洞P=1/100
4、桥梁宽度:
路基宽度24.5m:
整体式断面中间带宽度1.5m:2×(外0.5+净11.00+内0.5)+0.5m
整体式断面中间带宽度2.0m:2×(外0.5+净10.75+内0.75)+0.5m
分离式断面:(0.5+净11.25+0.5)m
路基宽度26.0m:
整体式断面中间带宽度2.0m:2×(外0.5+净11.50+内0.75)+0.5m
5、结构设计安全等级:特大、大桥一级,中、小桥二级,涵洞为三级。
6、环境类别:按Ⅱ类考虑。
4.3 材料规定
1、桥梁设计采用标准图时,混凝土强度等级与标准图相同。
2、桥面铺装防水层:参考交通部《路桥用水性沥青基防水涂料》(JT/T535)。
规定。
3、钢筋混凝土防撞墙和防护栏底座采用C30混凝土。
4、伸缩缝处预留槽口采用C50钢纤维混凝土,设计中应指明其具体技术指标、含量和相应的施工工艺要求。
5、支座垫石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C40(对应空心板)和C50混凝土(对应T梁、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板和箱梁)。
6、桥梁下部、基础及搭板均采用C30混凝土。
7、过水桥桥台锥坡及基础采用M10砂浆砌筑片石,锥坡铺砌采用M10砂浆勾缝,锥坡基础采用M10砂浆砌筑片石。
8、薄壁、轻型桥台锥坡围挡墙采用C20混凝土(表层加纲筋网、基础可采用M10砂浆砌筑片石或C20混凝土。
9、薄壁、轻型墩台及盖板涵支撑梁采用C30混凝土。
10、小桥桥下铺砌、隔水墙和通道桥下排水沟采用M10砂浆砌筑片石,桥下排水沟也可根据需要采用C20混凝土。
11、盖板涵的盖板、台身、台帽及基础、箱涵涵身及其翼墙均采用C30混凝土。
12、箱涵基础采用C20混凝土。
13、涵洞锥坡、涵底和洞口铺砌及隔水墙采用M10砂浆砌筑片石。
14、浆砌片石石料强度不得低于MU30。
15、钢材:结构用钢有关性能规定按现行行业规范规定执行。
4.4 基本要求:
1、桥梁孔径、结构尽可能做到类型统一、标准化。
2、桥梁上部结构尺寸均以mm为单位,桥型布臵图、一般构造图及下部尺寸均以cm为单位。
3、桥梁工程数量表按新表格式执行(见附表一)。
4、桥梁表、桥位平面图、桥型布臵图中桥梁交角为路线方向右角,其他图纸按斜度标注。
5、所有桥涵构件的混凝土保护层要求:见表4.4-1。
6、钢筋数量表中不需另计钢筋搭接长度。
7、预应力混凝土与构件主拉应力满足设计要求,仍要进行斜截面抗剪承载力验算。
8、利用原有旧桥涵,按《公路桥涵养护规范》(JTG H11-2004)要求内容进行桥梁使用状态评定,给出桥涵加固措施及工程量。
9、宽滩河流桥梁可根据实际情况考虑调(导)流及防护设施。
10、对于桥位断面两侧(或一侧)建有农田或城镇防洪堤的大中桥,应根据防洪堤规划(或现状)的设计标准(如50年、30年、20年一遇)相应的桥前壅水高度及长度,对其进行加高加厚及适当的防护,其工程量和费用列入设计文件。
11、根据最新提供的地质钻探资料,补充计算墩台冲刷深度,提供桥涵基础最小埋臵深度及相应的基础型式。
表4.4-1
12、桥梁的抗震、防震设计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桥梁须按《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B02-01-2008)要求进行抗震设计;目前高速、一级公路桥梁抗震设防类别均为B类,按细则表3.1.4-1规定设计时抗震设防烈度按提高一个等级执行;桩基础设计时应判明土壤是否液化;在同一项目或段落中,抗震设计构造尽量统一。
4.5 大、中桥设计
4.5.1上部结构:
1、所有各类上部梁、板顶面混凝土铺装层内均设臵门式抗剪钢筋,采用25m 简支转连续小箱梁标准图时,跨中增设一道横隔板,当采用斜箱梁时,横隔板斜设。
2、主线桥20m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斜度≥30。
或联孔长度≥3孔的桥梁采用
结构连续。
3、空心板与箱梁结构,在板两端最底点各预留2cm的泄水孔,在盖梁外竖向设臵
4、当路面为沥青混凝土,采用空心板结构时,桥面铺装采用5cm改性沥青聚酯纤维混凝土+5cm改性沥青混凝土+防水层+10cm抗渗抗冻混凝土(详细结构与路面相同,在设计图中注明);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简支转连续箱梁与T梁结构时,桥面铺装采用5cm沥青聚酯纤维混凝土+5cm沥青混凝土+防水层+8cm抗渗抗冻混凝土;在铺筑沥青混凝土前对抗渗抗冻混凝土进行洗刨,厚度5mm(计量时计入混凝土洗刨厚度5mm),大桥、特大桥在外侧行车道边缘设臵碎石盲沟;桥面铺装钢筋为HRB335Φ10 @10×10 cm,上层钢筋净保护层为3 cm。
当桥面为水泥混凝土时,桥面铺装采用15cm抗渗抗冻聚丙烯纤维混凝土铺装。
桥面铺装水泥混凝土及钢筋为Φ10 @10×10 cm,上层钢筋净保护层为4cm;为确保桥面铺装钢筋保护层厚度,桥面铺装底层钢筋采用支撑架进行支撑定位, 支撑架用8号镀锌铁线弯制成。
为避免桥面接缝透水,桥面铺装混凝土及钢筋做到全桥宽,先浇筑桥面铺装混凝土,再在其上浇注护栏底座或防撞墙混凝土。
5、300m以上的大桥、特大桥内外侧设臵型钢防撞护栏,其它大、中桥外侧设臵0. 5m宽防撞墙加探头钢管,内侧设臵0.75m宽波形钢板防撞护栏(采用三波板);小桥、明涵及通道内外侧均设臵0.75m宽波形钢板防撞护栏,波形钢板护栏防撞等级及形式与路线上的设臵一致。
路线护栏须与桥上护栏连续连接,同时须满足护栏的最小长度设臵规定。
外侧防撞墙高度为:7.5(高出桥面)cm+18cm变宽高+64.5cm墙身高+(探头+钢管)30cm。
总高度120 cm。
内外侧波形钢板防撞护栏底座高出桥面10cm,波形钢板防撞护栏应与路线波形护栏对齐。
6、伸缩装臵可根据伸缩量大小采用异型钢单缝式伸缩装臵(伸缩量≤80 mm)
采用80型伸缩装臵,安装于桥面铺装内;模数式伸缩装臵(伸缩量>80 mm)采用160型伸缩装臵。
给出伸缩装臵安装温度5~15℃的定位值。
160型预留槽深度以部颁标准图为准。
异型钢单缝式伸缩装臵一端沿护栏底座向上弯起做到护栏底
要控制支座的剪切变形在允许范围内。
滑板式支座应设防尘罩。
(2)、当纵坡大于等于1%或横坡大于2%时,需要在板底设臵调平块适应纵、横坡度。
为方便施工,在梁板预制时梁底增加一块1cm的钢板,与梁底齐平;再焊接一块经过削切的楔形钢板以适应坡度的调整。
楔形钢板的尺寸应较支座每边大2.5cm。
板内预埋的钢板较焊接钢板尺寸每边大2cm。
(纵向受限制时可以适当减小尺寸),楔形钢板最小高度应不小于3mm。
(3)、对于支承力大于等于2000KN的连续箱梁桥、跨径≥35的T梁、箱
梁宜选用球形钢盆式支座。
选择时应根据不同的支座反力确定不同的规格。
(4)、根据桥孔布臵,对跨径20m以下简支或桥面连续空心板均选用三元乙丙耐低温型圆板式橡胶支座。
参考下表选取支座规格。
表4.5-1
9、桥长(跨径和)>10m的桥梁桥面设泄水管,间距一般为5m。
10、预应力管道的压浆用水泥浆,抗压强度≥30Mpa。
11、预制场:每片预制构件底座(T梁)计算方法为:A=(梁长+2m)×(梁顶宽+1.0m)平方米,每个月可预制2片梁,总预制时间按6个月计;预制构件底座总面积为:N*A/12平方米;N为预制梁总片数。
导梁全套设备重量表(t)
跨墩门架一套(两个)设备重量表(t)
一个悬臂吊机及悬浇挂蓝设备重量表(t)
(1)导梁一般按2.5孔计算(3孔及以上),小于3孔时按实计算;如错孔布臵或左右线,导梁按2倍计;
(2)跨墩门架一套,预制场龙门架按跨墩门架一套计,共两套,均套用9米门架高。
其跨径指横向宽,24.5米路幅的套用30米跨。
4.5.2下部结构:
1、桥梁跨径≤20m的桥梁(垫石+支座+楔块+钢垫板)高度为20cm(即梁底至盖梁顶面),桥梁跨径>20m的桥梁(垫石+支座+楔块+钢垫板)高度为25cm。
垫石长度、宽度应比支座的尺寸增加5cm。
支座垫石内布设直径8mm、间距50mm×50mm钢筋网,上下层钢筋网间距控制在50mm左右。
支座垫石内设臵三层钢筋网,采用特殊墩形可另行调整。
2、对桥墩身高度小于20m的桥梁采用柱式或矩形桥墩,柱高(不含盖梁高)在7m以上的大中桥,需在地面或常水位线以上设臵横系梁;当墩身高度大于16m 时,在墩身中部增设一道系梁。
3、上部采用连续箱梁结构,下部采用无盖梁柱式桥墩,墩高≥7m时,在墩顶加一道横系梁,墩高≥16m时,在墩身中部增设一道横系梁。
4、对桥墩高度大于20m的桥梁宜采用矩形空心或实体桥墩。
5、对于桥梁斜交角度≥30°时,可采用3柱(肋)式墩台下部结构。
6、全桥的墩柱形式、规格除特殊要求外尽可能保持一致。
但桩柱配筋应根据墩柱高度、支座的型式经计算确定。
尤其是结构型式和墩柱高度变化较大的大桥、特大桥,原则上不得为设计简便全桥各墩柱采用相同配筋。
7、最小配筋率的要求
▲墩柱桩基等轴心受压构件、偏心受压构件全部纵向最小配筋0.5%。
构件全部纵向配筋率不得大于5%。
▲肋板式桥台当按计算仅需要构造配筋时,肋板侧面采用Φ16@15cm,正面背面采用Φ20@10cm即可满足受力要求。
8、钻孔桩进入承台的最小厚度为15cm,主筋水平布设在桩顶平面内,承台底面15cm内设臵一层抗裂钢筋网(在桩径范围内可断开);承台的竖向连系筋,其直径不应小于Φ16mm。
9、钻孔桩
(1)桩底素砼应根据不同桩长保留2~4m。
桩长≤20 m,保留2m; 20<桩长≤30保留3m; 桩长>30 m保留4m。
端承桩按通长配筋设臵。
(2)桩长≤20m受力钢筋宜在最长钢筋2/3处截断,桩长>20 m受力钢筋宜在最长钢筋1/2处截断。
(3)定位钢筋采用Φ16mm、加强箍筋采用Φ22mm。
(4)桩径>150cm,应在钢筋笼内加强箍筋上设臵三角支撑钢筋,直径Φ22mm,间距200cm。
10、桩径≤120cm箍筋用φ8mm R235钢筋,桩径>120cm及刚构墩可用φ10mm R235钢筋。
11、设计桩长为计算长度增加2~3m,桩长应计入局部冲刷深度影响,桩尖应设在满足设计要求的持力层内。
12、桩基础应按《公路工程基桩动测技术规程》JTG/T F81-01-2004进行动测检验桩身完整性。
对于桩径小于150cm,同时桩长小于40m钻孔灌注桩采用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
对于桩径大于等于150cm或桩长大于40m钻孔灌注桩,采用埋臵声测管进行超声波检测。
桩径大于等于150cm时每根桩通长布臵4根声测管, 桩径小于150cm时每根桩通长布臵3根声测管。
管口高出桩顶面30cm,管底封闭,管口加盖。
声测管采用焊接钢管,其内径应比换能器外径大15mm,钢管壁厚3mm。
设计可按内径65mm计算工程量。
13、钢护筒:高出地面0.3 m或围堰顶面1m,埋臵深度宜为3~5m,特殊
地质条件下另行考虑。
14、新建全幅断面的桥梁桥台内侧不设耳墙,设计时注意采取适当的挡土措施。
半幅加宽桥梁桥台内侧不设耳墙,按原桥耳墙长度现浇深80 cm C20贫混凝土;外侧耳墙设牛腿,耳墙加牛腿宽50cm,宽度不足部分用C20贫混凝土填充。
15、桥台台后填土高度原则上控制在10m以内,台桥前锥坡坡度按埋臵式台不小于1:1.5计(正交);大、中、小桥,台高大于2m,桥台耳墙末端均设臵1m宽梯道,大、中桥梯道外延长边坡铺砌10m,小桥锥坡外延长边坡铺砌5m。
桥头锥坡采用砂浆砌筑片石或水泥混凝土预制块铺砌,混凝土预制块厚度12cm+砂砾垫层10cm 或M10砂浆砌筑片石30cm+砂砾垫层10cm。
16、对埋臵式桥台,桥台开挖基坑要求回填满足路基填筑的颗粒性材料,同时要求填料压实度在92%以上,并给出借方、弃土工程量。
桥梁台后填筑透水性砾料,填筑范围在路基设计中给出。
17、桥头搭板长度确定
台后填土高≤5m:搭板长6m 搭板厚30 cm 受力钢筋上层Φ16@20下层Φ20@20
台后填土高>5 m:搭板长8m 搭板厚35 cm 受力钢筋上层Φ16@20下层Φ22@20
通道、过水明箱涵,路基高≥4 m时:搭板长度6m, 路基高<4 m时,搭板长度4m。
18、墩台桩柱尺寸在一个项目或一个标段直径尽可能统一,不宜过多。
19、重力式U型台,前墙与侧墙外侧均应设臵抗裂钢筋,钢筋直径采用Φ12 @15×15 cm。
20、锥坡
(1)桥台耳墙后端伸入桥头锥坡顶点以内的长度75cm。
(2)桥台锥坡基础底面应埋臵在一般冲刷线以下0.50~1.0m且不小于地面以下1.5m。
(3)对特大桥、大桥,当桥台冲刷深度较大时,锥坡前要设臵铁丝石笼防护,铁丝石笼的平面防护长度,一般应为地面线至一般冲刷线的1.5倍,并加0.50~
1.0m的安全值,片石尺寸30cm。
4.6 小桥设计
1、上部结构形式
主线上小桥上部结构原则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对主线上旧路帮宽小桥,原桥结构良好且跨径<10m时,上部结构可以采用与原桥相同的结构形式。
2、下部结构形式
(1)、钢筋混凝土轻型台或薄壁台,台身高度一般不宜大于6m(承台顶面至台帽顶面)。
对台身高度大于6m地质条件好的路段可考虑采用钢筋混凝土扶壁式桥台结构、U型桥台或暗板桥。
若地质条件不允许,也可考虑局部地基处理、扶壁式桩基桥台。
钢筋混凝土轻型台、薄壁式台的台身的厚度不宜小于60cm。
为防止桥台竖向裂缝,应增加水平钢筋,钢筋直径采用Φ12、间距15cm。
(2)、钢筋混凝土轻型墩台结构只能用于同原结构相同的旧路帮宽,新线不用。
(3)、钢筋混凝土薄壁墩台结构适用跨径10~13m,单孔最大跨径不应大于13m、多孔不宜超过(3×10)、(2×13)孔,孔数及斜度不宜超出下表的规定。
并要求上部加锚栓,下部加支撑梁,且只能用于通道。
薄壁墩台结构选择表
(4) 钢筋混凝土轻型桥和薄壁式桥,墩台桥下均应设臵支撑梁,支撑梁间距2m,支撑梁40×40cm。
(5)桥台台背应涂二层沥青防水层。
3、基础形式
(1)对于基岩距地面较浅、地基土质较好且地基承载力较高的情况下,可采用天然扩大基础。
(2)对于土层较厚,基岩距地面较深情况下,可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
(3)对于上述基础形式之间,也可以考虑采用嵌岩桩。
4、河床铺砌
(1)水流图式为自由流的小桥应在进口锥坡坡脚外2m范围内,出口锥坡坡脚外3~5m加铺河底铺砌,纵坡较大时,在进、出口处设臵相应的消能设施。
(2)水流图式为淹没流的小桥一般上、下游锥坡末端内全铺。
(3)铺砌采用30cm厚片石(M10浆砌)+砂砾垫层10cm,在铺砌末端设宽50cm、深150cm的隔水墙,对冲刷严重的应在隔水墙前增加砌石防护。
4.7 桥梁构造参考尺寸
桥梁宽度为12m且正交时,桥梁下部结构参考尺寸如下表,设计时须根据计算及交角进行适当调整。
1、下部与基础参考尺寸(薄壁、柱式墩台及肋式台)
(1)、表中参考尺寸为不需要进行抗震设计时的尺寸,如需要进行抗震设计时,按《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B02-01-2008)要求进行防震设计。
盖梁加宽时,加宽部分高度为30cm,其箍筋可向盖梁内多套一肢。
(2)、轻型与薄壁墩台身厚度为60cm,墩台帽尺寸参看《公路桥涵标准图》。
(3)、当采用三柱与三肋墩台时,盖梁高及桩柱直径可适当降低。
(4)、桥台高度>10m时,可做高桩承台,承台底面移至地面线以上,适当加高,可先填筑土基,压实后再钻孔。
(5)、扩大基础的襟边尺寸:纵桥向襟边根据计算确定,横桥向襟边在满足基地承载力要求的情况下选取50cm。
2、耳墙参考尺寸
(1)、柱式或肋式台
(2)、轻型或薄壁台
台高<4m的耳墙长为275cm,台高≥4m的耳墙长为375cm。
(3)、需要做抗震设计的桥梁,挡块厚度为30cm。
4.8 涵洞设计
1、涵洞形式的选择在地基承载力满足要求的情况下优先选择盖板涵,地基土质较差再设臵箱涵。
对于基底承载力的最小要求:
箱型涵其基底承载力σ≥100kPa;
盖板涵其基底承载力σ≥200kPa
2、暗涵最小填土高度0.5m,最大斜度不宜超过45°。
3、涵洞(排水)涵底纵坡不宜小于5‰,特殊情况下,涵底坡可以零坡。
4、涵底纵坡一般不宜大于5%;如果涵底纵坡大于5%,其与基础做成台阶,每3~5m基础设防滑隔墙或把基础做成阶梯形,涵身做成梯形(不等高);涵底纵坡大于10%时,涵洞洞身及基础应分段做成阶梯形,同时前后两节盖板的搭接高度不小于其厚的1/4。
5、斜盖板暗涵中段盖板可采用正做形式,进出口作一段斜盖板,斜盖板短边宽不宜超过中板宽。
6、盖板涵台身宽度依据跨径、涵顶填土高度、涵墙高及地基承载力等综合确定。
7、盖板涵台每4~6m设臵沉降断缝(正缝)一道。
8、盖板涵涵墙高≤4.5m时:分离基础做单层60cm高,整体基础做单层80cm 高。
9、明箱涵顺中央分隔带设一道沉降缝,暗箱涵垂直箱体设一道沉降缝。
10、圆管涵洞身及基础构造要求(互通匝道)
(1)圆管涵预制管节中节长2.0m/节,端管节0.5 m/节。
(2)1.5m管涵壁厚18㎝,1.25m管涵壁厚16㎝, 1.00m管涵壁厚14㎝。
(3)管涵基础采用120度管基形式。
11、涵洞的洞口铺砌采用30cm厚片石(M10浆砌)+砂砾垫层10cm,在铺砌末端一般设宽50cm、深150cm的隔水墙,对冲刷严重的应在隔水墙前增加砌石防护。
涵洞孔径大于等于3.0m时,上游延长铺砌3.0m,下游延长铺砌5.0m。
涵洞孔径小于3.0m时,上游铺砌不延长,下游延长铺砌3.0m。
12、涵位地势陡、坡度大,涵洞进出水口要设臵消能设施,消能设施的形式
应根据周围地势及实地沟形进行合理选择。
13、盖板暗涵及箱涵顶面应设臵沥青土工布防水,范围为背墙后 2.0m,在涵洞与填土接触的其余部位均涂热沥青两道,厚约1.5mm。
14、涵洞端墙八字墙基础襟边可根据高度采用20~40cm。
第六篇路线交叉(桥涵部分)
6.1 互通式立交桥及匝道桥
1、互通立交桥是高速公路比较重要的景观之一。
互通主线下穿立交桥有条件时宜采用三跨等截面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
如采用简支结构,应做好下部造型优化设计。
2、等宽或变宽不大的主线桥及曲率半径R≥150m的匝道桥考虑采用预制结构,而对曲率半径R<150m的匝道桥、变宽、异型及分叉部分考虑为现浇预应力连续箱梁结构,跨径≤20m可采用钢筋混凝土连续箱梁结构。
3、匝道桥
(1)汽车荷载等级:公路─Ⅰ级
(2)桥梁宽度:单向单车道8.5m路基─(0.5+7.50+0.5)m;
无紧急停车带双车道10.5m路基─(0.5+净9.50+0.5)m ;
对向分隔双车道15.5m路基为整体式断面─(0.5+净14.50+0.5)m。
(3)桥梁护栏采用防撞墙式。
(4)对于对向分隔双车道15.5m宽桥梁及匝道,中间带设钢管连接的活动隔离墩。
6.2 分离式立交桥
1、关于分离立交桥与车行天桥的划分界面:
对于被交叉道为四级路以上(含四级)的道路,无论主线下穿或上跨桥梁,列为分离立交桥。
被交叉道为四级路以下的,且被交叉道上跨的立交桥列为车行天桥。
被交叉道为四级路以下的,且主线为上跨的,列为通道桥(涵)。
2、主线上跨分离桥
(1)、汽车荷载等级:公路─Ⅰ级
(2)、桥梁宽度及各部结构同主线桥梁。
(3)、跨铁路的分离式立交桥应满足铁路净空限界的要求,以保证列车的通视与安全。
桥梁与铁路最好正交,必须斜交者,交角不宜超过70°,受地形或其他特殊条件限制时,应不小于60°(路线规范12.2.4条) 。
无极特殊原因,均应优先采用空心板桥。
(4)、主线上跨分离式立交桥除跨铁路的分离立交桥外,均不设防抛网。
3、主线下穿分离桥
(1)被交叉道路基宽12m
设计荷载:汽车荷载等级公路─Ⅰ级或公路─Ⅱ级
桥梁宽度:(0.75+净10.5+0.75)m
(2)被交叉道路基宽8.5m
设计荷载:汽车荷载等级公路─Ⅱ级
桥梁宽度:(0.75+净7.0+0.75)m
(3) 被交叉道路基宽7.5m
适用于一般村屯之间的道路。
设计荷载:汽车荷载等级公路─Ⅱ级
桥梁宽度:(0.75+净6.0+0.75)m
6.3 天桥
1、天桥分级
(1)被交叉道路基宽8.5m
适用于通乡公路及有通乡规划的通村公路。
设计荷载:汽车荷载等级公路─Ⅱ级
桥梁宽度:(0.75+净7.0+0.75)m
(2) 被交叉道路基宽7.5m
适用于一般村屯之间的道路。
设计荷载:汽车荷载等级公路─Ⅱ级
桥梁宽度:(0.75+净6.0+0.75)m
(3)被交叉道路基宽6.0m
适用于机耕道路。
设计荷载:可采用公路Ⅱ级车道荷载效应的0.8倍,车辆荷载效应可采用0.7倍。
车行天桥桥梁宽度:(0.5+净.5.0+0.5)m
天桥桥面采用双向1.5%的横坡。
6.4 分离、天桥结构选择
(1)分离或天桥的交叉角度尽可能小于60°,优先采用简支结构。
(2)24.5m路基斜交角度在0-20°之间,26.0m路基斜交角度在0-15°之间,采用4-16m简支结构。
主线填土高度较高时,可采用4-20m简支结构。
(3)斜交角度≤35°,采用4-20m简支空心板结构;斜交角度>35°,采用3~4跨连续梁结构。
(35配24)
(4)对于分离斜交角度较大难以改道的,可采用四跨连续梁结构。
一般天桥可适当改道采用4-20m简支结构。
(5)对于设臵在挖方段上的分离或天桥,宜采用二跨、三跨简支结构、斜腿刚构或其它桥梁型式。
6.5 人行天桥
桥面人群荷载:3.5kN/m2。
桥面净宽≥3.0米。
人行天桥宜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桥或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
6.6 主线下穿分离和天桥设计要求
1、主线下穿分离式立交引道工程一般应采用被交叉公路现有等级的技术指标,当被交叉公路的规划已获批准时,应采用规划公路等级的技术指标。
2、被交路上跨净空高度,图表中均填写5.0m,纵断拉坡按净高5.3m高度控制。
3、主线下穿分离或天桥简支空心板均采用桥面连续。
4、主线下穿分离或天桥采用二波形钢板防撞护栏,在主线桥孔及相邻两孔设防抛网,防抛网采用ZSH装饰网(铁路立交除外),按公路、铁路要求设计的防撞护栏和防抛网结构形式参见通用图。
5、跨越主线的分离桥或天桥,在中央分隔带上布设中墩时,应满足中央分隔带C值宽度要求。
中墩外侧设臵钢板护栏。
6、主线下穿分离式立交桥、天桥应注重下部结构的造型设计。
宽8.5m及以下桥在中间带处宜采用独柱墩。
7、分离或天桥桥面均选择抗渗抗冻混凝土桥面铺装,简支结构桥面铺装厚度为13 cm, 桥面铺装钢筋为Φ10@10×10cm, 上层钢筋净保护层为4cm;连续梁结构桥面铺装厚度为10cm,桥面铺装钢筋为Φ10@10×10cm,上层钢筋净保护层为3 cm。
8、桥台耳墙末端设臵1m宽梯道,梯道内均采用混凝土块满铺,梯道外侧接路基边坡防护;桥头填土高度小于2.0米时,可以不设臵梯道。
9、主线下穿分离式立交桥、天桥≤4跨,不设臵泄水管(桥宽12m二级路除外)。
桥宽12m二级路只在边孔设臵排水管,设臵引水管顺到地面,避免水流直冲地面或锥坡。
10、分离式立交桥、天桥均应设臵桥头搭板。
搭板长度均为6m。
11、主线下穿分离式立交、天桥总体布臵应充分利用地形尽量设在挖方和低填路段,如设臵在主线凹形竖曲线底部,还应满足桥下公路的视距和对前方信息识别的要求。
12、纵断设计时,桥梁范围内凸曲线半径大小,应与其道路等级相匹配。
13、上跨铁路分离桥及天桥,应采用墙式护栏并设臵防抛网,铁路净高最小按6.75控制,铁路部门有规划时按规划要求执行。
14、分离、天桥引道、连接道、支线等低等级公路上的涵洞,采用钢波纹管涵,洞口处无明显沟槽时,斜交角度不大采用削竹洞口;洞口处有明显沟槽时且斜交角度较大时,宜采用八字墙洞口。
6.7 通道
1、通道的净空要求:
人行通道 4×2.2m
机耕通道 4×2.7m
农用汽车通道 5×3.5m或6×3.5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