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问题学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主义社会直接过度的,旧西藏很少有人接受过教育,从而很难认识到受教育重要性,不具备良好读书学习习惯,也没有形成浓厚尊师重教氛围。

(三)缺乏教学成就感。

由于西藏地区具备自己独特的民族语言,学生在学习数学、化学以及物理等学科时,需要通过汉语来学习,这对于学生来说是较大的挑战,学生很难在这些学科上获得良好成绩,教师会认为自己的付出没有收获相应成果,教师不具备良好教学成就感,从而失去教学兴趣。

教师在这样情况下,更多的是将教学工作当做谋生手段,而这样很难承担起教师的责任和发挥教师的作用。

(四)促进教师发展的机会少。

在西藏地区会少会向教师提供发展机会,例如教学技能比赛等活动,教师没有机会获得冗余,难以产生职业幸福感以及社会认同感。

在这样背景下,教师只是日复一日的教学,没有总结反思自己的教学工作,也未研究有效、科学的教学方法,使得教学越来越死板,教师难以体会教学的快乐,学生在教学中也没有收获快乐。

三、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策略
(一)提升教师职业崇高感。

当前社会人们比较重视物质,不重视精神发展。

校长应该引导教师在如此环境下对自己使命产生深刻认识,开展各类与教学相关的活动使教师参与其中,激发其职业使命感以及认同感。

教师应该尊重自己的职业,并使其热爱自己的职业,确保教师能够静心教书、潜心育人,防止带有浮躁之心来教学。

(二)为教师提供发展途径。

教师只有在自己有发展前景时才能够更积极的开展工作,校长应认识到这一点,在校园内为教师开拓发展途径,营造一个教师能够积极向上的发展环境,通过科学、合理的办法激励教师将个人发展与学校发展挂钩,为了自己和学校的发展目标不断努力。

校长可在校内开展一些活动,主要是提升教师的技能,使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成长。

也应引导教师和同行加强交流,教师间可分享教学理念和经验,从而取长补短,不断优化自身教学方法,为教师教学工作注入新鲜活动力。

(三)应在良好工作环境。

为提升教师教学积极性,应该为其营造一个职责清晰、关系融洽、紧张有序的自由工作环境,使教师在精神上得到满足,从而能够努力向上,将其工作效率提升。

教师间在工作上应该处于竞争状态,这样才能够使教师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开展教学工作。

尽管校长与教师存在级别之分,但是在身份上没有尊卑之分,校长与教师间应相互尊重,但是可通过学校完善的制度来约束教师行为。

教师只有在制度的约束下才能够做好岗位工作,保证形成和谐、良好、有序、健康的教学秩序,保证教师在平等、自由的环境下工作和发展。

四、结束语
西藏地区教师会受到各种原因的影响出现职业倦怠问题,这将影响教学工作有效开展,阻碍学生发展和进步。

校长应该认识到这一问题对教育工作的影响,并探索其中原因,进而制定合理的策略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引导教师更积极的参与到教学中,营造良好教学氛围,促进学生以及西藏地区教育教学工作发展。

参考文献:
[1]云敏霞.浅谈如何缓解幼儿园青年教师的职业倦怠[J].教育界:高等教育研究(下),2019(2):138-139.
[2]戴洪娟.探讨如何理解与调节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J].当代体育科技,2019,9(35):170-171.
[3]黄斌.如何破除教师的职业倦怠[J].基础教育参考,2020(11):30-32.
摘要:新的社会发展阶段中,在我们国家的
小学教育过程中,小学学生会受到多方面的影
响,这种影响有积极的,同时也有消极的。

消极的
影响会出现问题学生,然而,小学问题学生的转
化是小学教育过程中不能少的一部分。

本文将通
过对教育案例的分析,对问题学生现象进行认真
探讨。

关键词:小学;学校教育;问题学生
相信各位老师都遇到过让自己头疼的学生,
有些老师能做到游刃有余,而有些老师却给学生
搞得精疲力尽。

面对“问题学生”,我们看到的应
该是学生而非问题,我们需要解决的是学生内心
的深层次需求。

唐同学是我当班主任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学
生”。

未曾见面就听说他是班级的搞乱分子,先入
为主的心理作用让我对这个学生相当防备。

当我
第一次站在讲台和这个学生见面的时候,他坐得
端端正正,课堂配合积极,我开始奇怪:这明明就
是乖学生的表现呀,怎么会是问题学生呢?我决
定暗中观察。

两周时间过去了,他和我也开始熟悉了,他
话非常多,也许他在寻求我的过度关注,他有时
跟在我后面,会嬉皮笑脸地碰我篮子里的东西,
当我提醒他不能随便动别人东西的时候,他会继
续发问各种无关紧要的问题,似乎这个提醒和他
没有关系。

后来我也收到不少学生和我反映,唐
同学经常随便动他们的东西,有时甚至动手。


仔细分析了他的这种行为,了解到他在班级没有
朋友,所以通过触碰别人的东西来引起注意并用
这种方式结交朋友。

为了保持一个新班主任的良好形象,我尝试
着和学生建立情感联结。

在触及学生的问题行为
之前先触及他的内心,所以面对学生的种种投诉
和抗议,我保持客观理性的态度,对他的各种问
题行为循循善诱,希望通过心灵洗涤感化他。


时我也在思考,他喜欢乱碰别人的东西是因为好
奇呢还是习惯成自然?我决定从他的成长经历开
始了解他的真正需求。

我第一次约见了他的父母。

爸爸是一名医
生,妈妈是数学教师,家里还有一个妹妹。

通过父
母的话语,我明白了他们关心的只是唐同学的成
绩,其他方面的需求都被忽略了,他在家就像一
个透明人。

他缺乏家庭关爱。

半个学期过去了,期中考试成绩一出来,他
的各科成绩都不错,当我给他奖励并让同学们祝
贺他的时候,全班都不大愿意祝贺他。

下课后我
就找班里的个别同学了解情况,经过聊天,我知
道了另外一个事实:每次考试成绩出来后,他都
会嘲讽那些考得比他差的同学,并炫耀自己的分
数,得罪了班里的很多同学。

后来我在课堂上进
行自由组合时,发现全班就他一个人没有搭档。

我意识到他被孤立了,我决定进行干预。

那天放学后,我找来这个学生,我问他:“你
在班里过得开心吗?”他笑着回答:“开心啊,我成
绩这么好,有什么不开心的。

”我继续问他:“那你
在班里最好的朋友是谁?”这一次,他犹豫了很
久,但还是不屑一顾地回答我:“他们都妒忌我的
成绩好,平时都不和我玩,这又不是我的错。

”说
完,他还翻了翻白眼。

我继续问他:“你看我们班
里的陈同学,你觉得他的成绩和你的相比怎么
样?”他这次的回答柔和了很多:“他作文写得那
么好,但我数学口算比他快。

”我发现他开始承认
自己并不是班里最优秀的,于是继续引导他:“你
看班里其他同学有因为妒忌陈同学而没有和他
玩吗?”他沉默了,有点失落,于是我说:“其实同
学们没有因为你的成绩好而妒忌你才不和你一
起玩,而是因为你平时说话让他们很不舒服,你
喜欢和让你不舒服的人做朋友吗?肯定不喜欢,
所以你的朋友越来越少了。

”他再次沉默了。

我也
不说话。

因为我知道,像他这种自尊心和好胜心
特强的学生,表面屈服于老师的权威,但内心是
不服的,他肯定会以某种我不易觉察的方式进行
各种破坏活动,所以我什么都没有说就让他回家
了。

第二天课间,我发现唐同学安静地坐在自己
位置上看着其他同学追逐嬉戏,我走过去拍拍他
的肩膀,问他是否需要到外面和老师聊聊,他不
好意思地跟我来到了走廊。

我们聊起了各种体育
运动,他也侃侃而谈,我也饶有兴趣地倾听并肯
定他的说法。

如果你想学生发展成什么样,请你
往这个方向夸奖肯定他,因为这样的夸奖会对他
的行为起到积极的心里暗示作用,我希望他能撇
开成绩和其他同学聊天,希望他能安静倾听,就
像我现在这样。

再一次考试成绩出来后,唐同学仍然考得不
错,但他没有之前那么气焰嚣张了。

我和全体学
生说:“这次考试,老师没有给具体的分数,因为
在老师心目中,你们都是独特的,老师希望你们
不会因为分数而产生差距,我们是一个和睦的集
体,大家都是平等的,以后都能一起玩,可以吗?”
我知道单凭自己的这些话语是不能圆满解决问
题的,但我想借此机会给唐同学一个台阶和一个
机会,正面管教告诉我,任何的措施都应该有助
于解决问题并让他做得更好。

果然,我发现唐同
学因为好奇别人某些题目的解答过程而主动去
和同学说话,并在这个过程中发现自己存在的问
题,原来同学们的方法是这样的,自己都没想到,
自己并不是最优秀的。

慢慢的,唐同学越来越多的和同学交流学
习,也没有那么在乎分数了,而是更喜欢和同学
们分享自己的解题过程了,同学们也愿意和他分
享更多的事情了。

他渐渐地有了自己的朋友。

这个案例让我感慨良多。

通过这个教育故
事,我越来越相信,任何问题学生都是一个家庭
的问题,他在学校是我们的学生,但在家里却只
是一个孩子。

每一个孩子都是上帝赠送于你的礼
物,他们渴望你的学识而来到你的身边,他们沐
浴着你的关爱而成长,所以当你的学生止步不前
时,请和善而坚定地牵着他们奔赴彼岸。

做更好
的教育者,请从做更好的大人开始,珍爱每一个
孩子,善待他们,也许你拯救的就是一个家庭的
未来。

参考文献:
[1]侯文娜.浅谈小学问题学生的转化策略[J].
考试周刊,2021(12):1-2.
[2]程玄皓,赵永刚,张小刚.教室角落里的学
生——
—对一位“问题学生”的个案田野考察与反
思[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20,41(12):76-83.
[3]曹锦羽.关于小学“问题学生”家庭成因和
转化策略的文献研究[J].江苏教育研究,2020(Z4):
82-86.
我和我的“问题学生”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平湖中心小学王春娇
周刊讵2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