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评估慢阻肺患者膈肌移动度与肺功能和BODE指数的关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声评估慢阻肺患者膈肌移动度与肺功能和BODE指数的关

张黎娟;朱晓萍
【摘要】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膈肌移动度变化,评价其与肺功能及BODE指数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2-6月于上海市东方医院呼吸内科门诊COPD患者25例;健康对照组20例,分别行肺功能检查,并在深吸气时行超声测量膈肌移动度.测量6min步行距离、呼吸困难程度及BODE指数(包括体重指数,气流阻塞程度,呼吸困难指标和运动能力4个变量).结果 COPD患者膈肌移动度为(4.43±0.94)cm,健康对照组为(5.56±0.72)c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4.451,P<0.001).COPD患者膈肌移动度与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r=0.464,P=0.019)呈正相关;与肺气肿呈正相关(肺总容量,r=0.396,P=0.050);与BODE指数呈负相关(r=-0.508,P=0.009).结论 COPD患者膈肌移动度的下降影响肺功能和BODE指数.%Objective To evaluate alterations of diaphragm mobility in patients with COPD,and to assess the influence of diaphragm mobility on pulmonary function and BODE index in COPD patients.Methods25 COPD patients were recruited from the respiratory outpatient clinic of Shanghai East Hospital of Tongji University and 20 control subjects were included. All subjects were performed with the pulmonary function and ultrasound measurement of diaphragm mobility. The index of diaphragm mobility and pulmonary function, 6 minute walk distance,MMRC,BODE index was assessed.ResultsThe COPD patients had significantly lower diaphragm mobility when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subjects[(4.43±0.94)cm
vs(5.56+0.72)cm,t=-4.451, P<0.001)]. The diaphragm mobility presented a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FEV1(r=0.464,P=0.019)and TLC (r=0.396,P=0.050). It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BODE index(r=-
0.508,P=0.009).ConclusionThe lower of diaphragm mobility contributes to the pulmonary function and BODE index in patients with COPD.
【期刊名称】《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7(039)005
【总页数】4页(P534-536,前插1)
【关键词】超声;慢性阻塞性肺病;膈肌;BODE指数
【作者】张黎娟;朱晓萍
【作者单位】宁夏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银川 750004;上海市东方医院呼吸科,上海20012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63.5;R445.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组以不完全可逆气道阻塞为主要特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COPD患者通常表现为气道陷闭、肺气肿,甚至出现呼吸肌功能障碍[1]。

膈肌为最主要的吸气肌,长期气流受限和过度充气时,膈肌长度缩短、对合区面积减少、膈肌扁平,呼吸驱动增加,最终导致活动耐力下降和呼吸困难[2]。

膈肌形态学变化与膈肌功能障碍密切相关。

因此,如何评价膈肌结构及慢阻肺患者膈肌结构变化与疾病严重程度BODE指数[3](包括体重指数,气流阻塞程度,呼吸困难指标和运动能力4个变量)关系的研究具有临床意义。

传统采用的X线、CT等影像学方法不能安全、便携地用于观察评估膈肌形态,故本研究采用超声观
察慢阻肺患者膈肌移动度,研究其与慢阻肺疾患的肺功能和BODE指数之间的关系。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6年2-6月间于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东方医院呼吸门诊的25例男性COPD患者,COPD诊断参考《COPD全球诊断、管理和预防策略指南》(2010版)[4]。

所有病例均满足纳入标准,即患者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第一秒用力呼
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70%预测值,临床病史及临床稳定期(COPD稳定期持续时间)均≥6周;无神经肌肉疾病、胸廓畸形、肥胖(BMI>30kg·m-2)及低体重(BMI<18.5kg·m-2)。

20例健康对照组,纳入标准为:
肺功能检测示:FEV1/ FVC>70%预测值,既往无慢性呼吸系统病史,无神经肌
肉病史,无胸廓畸形,无胸、腹部手术史,无慢性代谢性疾病及肿瘤病史,无吸烟史。

该研究经上海市东方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LL-2016-ZRKX-024),并取得所有入选者知情同意。

1.2 研究方法
1.2.1 肺功能检查按照美国胸科协会/欧洲协会(ATS/ERS)标准,采用德国耶格
公司生产的Master Screen Diffusion型肺功能仪,测量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患者肺功能数值。

测量指标为:FEV1%,FEV1/FVC,残气量(RV)/肺总容量(TLC)。

1.2.2 超声测量膈肌移动度受试者取仰卧位,取低频(3.5~5MHz)探头,置于
右侧锁骨中线或腋前线,第八、九肋间,且垂直于膈肌头尾轴,观察膈肌顶部运动;2D超声选择取样线(肝静脉,下腔静脉旁);采用M超声沿取样线定位膈肌。

嘱受试者深吸气,M超声收集图像,测量3次取均值即为深吸气位膈肌移动度(DM)[5],图1(见封3)。

1.2.3 活动耐力和呼吸困难程度按照美国胸科协会(ATS)制定的“6分钟步行指
南”进行测试。

在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下,让受试者在一个50m的距离内以最快速度往返行走,统计其6min内所行走距离,允许在测试中劳累或不适时作短暂的休息,而后立即继续测试,测试2次6 min步行实验的距离,取中间的最佳值
(6mwt)[6]。

按照改良呼吸困难评分(MMRC)对患者的呼吸困难程度进行评
价[7]。

1.2.4 BODE指数评分采用Celli等提出的BODE评分标准,将体重指数(B),
气流阻塞程度(O),呼吸困难指标(D)和运动能力(E)4个变量分别在其划分的范围内得到相应的分值,将4个分值相加得到BODE评分数值[3]。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均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两因素间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
相关分析法进行相关性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一般情况
本研究共入选25例男性COPD患者和20例男性健康对照组,两组的平均年龄、BMI、6mw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PD组患者的FEV1、FEV1/FVC 低于对照组,RV/TLC、MMRC及BODE均高于对照组(P<0.05)。

COPD患
者表现为气流受限,健康组的肺功能正常。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见表1。

2.2 COPD患者膈肌移动度和生活质量参数的变化
COPD患者中,膈肌移动度为(4.43±0.94)cm,较对照组[(5.56+0.72)cm]下降(t=-4.451,P<0.001)(见图2);呼吸困难程度较对照组增高(t=4.020,P=0.001);BODE程度较对照组下降(t=4.096,P<0.001);两组间6min步行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94,P>0.05)。

2.3 COPD患者膈肌移动度与肺功能及生活质量参数的相关性分析
COPD患者膈肌移动度与气道受限呈正相关(FEV1,r=0.464,P=0.019);与
肺气肿呈正相关(TLC,r=0.396,P=0.050);与BODE和呼吸困难程度指数呈负相关(BODE,r=-0.508,P=0.009;MMRC,r=-0.045,P=0.024),与
BMI和6 min步行距离无相关关系。

人体的呼吸泵主要由呼吸中枢、呼吸肌和胸廓三部分组成,而呼吸肌是产生呼吸所需压力的动力源,其中膈肌提供吸气所需动力的50%以上,是最重要的吸气肌。

COPD患者由于气道阻塞和肺气肿,膈肌形态学发生改变,进而出现膈肌功能障碍,最终出现呼吸困难及活动耐力下降,甚至呼吸衰竭。

因此,研究评价膈肌形态学的方法,建立形态学改变与功能改变之间的联系,对尽早改善慢阻肺患者的临床症状至关重要。

既往研究采用胸片和CT方法,通过检测膈肌长度和运动来评价膈肌形态,但上述方法有辐射、不便捷且观察者间重复性差。

因此本研究采用超声观察COPD患者膈肌移动度,直观显示膈顶部膈肌全貌,研究这一指标与肺功能的
相关性,探讨其在慢阻肺膈肌功能异常中可能的作用。

本研究发现COPD患者膈肌移动度较健康对照组下降,这与Dos Santos等[8]研
究结果一致。

他们通过超声测量膈肌移动度,发现COPD患者膈肌移动度下降。

并分析出现此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吸气肌弹性负荷、阻力负荷增加,肺组织动态顺应性降低;同时肺气肿时,胸腔几何形态改变,膈肌长度缩短;加上膈肌处于力学不利位置,多种因素导致了上述病变的发生发展。

COPD是累及全身的一类疾病,作为反映病情严重程度的FEV1%预计值对COPD 的评价有一定的局限性[9]。

已有研究发现,体重指数、活动耐力和呼吸困难程度、FEV1%的结合(BODE)与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有关[3]。

本研究显示,膈
肌移动度与BODE显著相关,且相关性高于与FEV1%和呼吸困难程度。

但是膈肌移动度与体重指数、活动耐力无相关性,这可能与本研究样本量小有关。

因此,BODE指数作为一种综合性的指标,可用于评价COP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生活
质量等。

同时,因体重指数、6min步行距离、呼吸困难程度的综合评估操作简单、
安全、实用、费用低廉,可作为COPD患者日常生活心肺功能的长期检测手段,尤其适合在基层医疗单位推广,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膈肌超声定量技术以其无创性、客观性,可作为COPD患者膈肌功能的间接定量分析方法;COPD患者膈肌移动度降低可作为BODE指数增加的决定因素之一。

临床中通过测量COPD患者膈肌移动度有助于早期进行诊断和干预治疗,尤其对COPD机械通气患者。

【相关文献】
[1] Barreiro E,Gea J.Respiratory and Limb Muscle Dysfunction in COPD[J].COPD,2015,12(4):413-426.
[2] Brusasco V,Martinez F.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Compr Physiol,2014,4(1):1-31.
[3] Rahman MS.Prognostic Evaluation of COPD Patients Using BODE Index[J].Chest,2014,146(4):30A.
[4]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J].中华内科杂志,2007,46(3):254-261.
[5] Boussuges A,Gole Y,Blanc P.Diaphragmatic motion studied by m-mode ultrasonography:methods,reproducibility,and normal values[J].Chest,2009,135(2): 391-400.
[6] ATS statement:guidelines for the six-minute walk test[J].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2002,166(1):111-117.
[7] Bestall JC,Paul EA,Garrod R,et efulness of the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 (MRC)dyspnoea scale as a measure of disability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Thorax,1999,54(7): 581-586.
[8] Dos Santos Yamaguti WP,Paulin E,Shibao S,et al. Air trapping:The major factor limiting diaphragm mobility i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patients
[J].Respirology,2008,13(1):138-144.
[9] Van Schayck CP.Is lung function really a good parameter in evaluating the long-
term effects of inhaled corticosteroids in COPD[J].Eur Respir J,2000,15(2): 238-23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