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硬质合金生产厂商在华投资经营情况简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市场部对国外硬质合金企业
在华投资情况的调查报告
编前语:2009年10月,根据公司要求,市场部组织开展了国外硬质合金企业在华投资情况的调研,在《市场信息》中发布了调研通知,并到有关单位进行了走访,以尽最大可能收集整理相关信息。
但限于时间,囿于水平,《调查报告》难免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在此感谢外贸公司的支持与协助!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迅速波及全球,引发了全球性的经济危机。
因新兴经济体如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等受此次经济危机影响相对较小,致使许多经济发达国家纷纷加快了产业转移的步伐,提高在华投资力度,扩大在华业务范围。
以山特维克(Sandvik)、肯纳金属(Kennametal)、伊斯卡(Iscar)、山高(Seco)等为代表的国外先进硬质合金企业,在世界经济大萧条的情况下,纷纷看好中国广大的市场需求,加大或计划加大在华投资,增加新的项目建设和提高新产品开发速度,以期不断扩大在华的市场份额,提高经济效益。
近日,我们收集了部分国外硬质合金企业扩大在华投资情况,现编辑报告如下:
1、山特维克公司(Sandvik)
Sandvik公司是钨精深加工技术与应用技术高度集成的国际典范。
早在1985年山特维克就来到了中国,在北京成立了第一个办事处,随后在上海成立了另一个代表处。
上世纪90年代初成立的Sandvik(中国)公司,随后在青岛成立另一个公司,即Sandvik钢铁(青岛)有限公司。
1994年在河北廊坊建立了独资生产厂,主要生产硬质合金刀具产品中的刀柄和刀片。
1996年Sandvik在香港的业务合并到中国内地。
1997年,Sandvik国际贸易公司在上海成立。
1998年Sandvik在上海注册了在中国的第五个公司,
Sandvik的传动系统的主要业务集中到这个公司。
2002年Sandvik建立了亚洲销售中心。
2004年,Sandvik在台湾的业务也合并到中国内地。
2006年Sandvik成立了Sandvik(中国)投资公司。
2008年,Sandvik中国公司的销售收入达到50.7亿人民币,较2007年增长了25.5%,拥有员工1500多人,25个办事处和7个生产基地。
由于受金融危机影响,山特维克设在芬兰、瑞典等欧美国家的部分工厂纷纷减产,即使是非洲、拉丁美洲、澳大利亚等以往的热点市场,销售情况也不容乐观,而亚洲则成为山特维克业绩保持增长的强有力支撑。
因此,在金融危机一周年之际,山特维克公司没有退却,相反,加速了在中国的发展。
自今年年初开始,山特维克就计划先后在山东青岛(生产高端模切刀具)、江苏无锡3家工厂(分别生产采矿设备用硬质合金工具、设计和生产切削刀具、生产硬质合金耐磨零件)、镇江(生产新型合金材料)等地区建立了6个生产和研发基地。
2009年9月17日,山特维克又宣布在上海嘉定区建成了世界一流的矿山工程机械制造厂,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比其2005年在上海建成的一期工厂大7倍。
预计新工厂每年可向亚洲世界其他地区的矿山工程机械市场供应3000多台/套设备。
同时,山特维克矿山工程机械东亚区总裁安东尼(Antonin Beurrier)表示,在未来5年之内山特维克将还有更多的新工厂落户中国,将在高效生产、再制造等领域为中国合作伙伴提供更加先进的产品和服务。
此外,山特维克目前正在实施的环境保护和能源节约目标是,到2010年底较2004年减少10%与销售相关的消耗,以及10%矿物燃料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表明山特维克公司将进一步降低成本和加强环境保护。
2、肯纳金属公司(Kennametal)
创立于1938年的肯纳金属公司是世界著名的硬质合金刀具生产制造公司。
肯纳金属公司位居北美金属切削业的市场第一,是欧洲及世界第二大刀具解决方案供应商,在世界上30多个国家设有60多个子公司、分公司、
附属机构和合资企业。
自1991年初开始肯纳金属涉足中国市场,并先后在中国徐州、北京、上海设立了独资公司。
1994年9月在北京正式成立了独资控股的凯南麦特(中国)有限公司。
而总投资达2900万美元、位于上海浦东金桥出口加工区的肯纳金属(上海)有限公司则是一家专业生产硬质合金刀具的制造厂,其生产的金属切削刀具与肯纳金属在世界各生产基地的产品质量完全一致。
在2001年10月肯纳总部决定将线路板钻头世界著名品牌“Kemmer" 的生产转移至肯纳金属(上海)有限公司。
2006年8月天津滨海新区迎来一家全球“龙头”企业——美国肯纳金属公司。
该公司在天津兴建的生产厂,占地面积8万平方米,一期投资3100万美元,建设厂房16000平方米。
天津肯纳金属主要生产硬质合金刀片、钻头、挤出杆及非标刀具等。
目前产品大部分出口,销往亚太地区及全球,服务于机加工、汽车、航空、采矿等行业领域。
肯纳(天津)工厂初始雇用200人,期初面积是160000平方英尺,能够增加到450000平方英尺,雇用400人。
为更好地了解与满足中国客户的要求,肯纳公司后来又收购了飞硕国际公司,成立了主要服务于中国和亚太地区市场的肯纳飞硕金属(上海)有限公司。
Kennametal公司的产品包括刀具、工程零件和先进材料,其金属切削刀具在全球享有盛誉,在采矿和公路建设工具方面,Kennametal是无可置辩的全球市场领导者。
2009年肯纳金属集团将在徐州投资兴建更大的新工厂肯纳金属(徐州)有限公司,将成为其在中国及亚太地区的采矿及公路刀具的生产、研发、服务基地。
肯纳金属徐州厂占地面积达到40亩,其服务中国市场的能力将显著提高。
投资620万美元的肯纳金属(徐州)有限公司落户铜山经济开发区,项目投产后,年销售收入逾4290万美元。
3、奥地利攀时公司(Plansee)
Plansee公司被称为难熔金属和硬质材料的国际学术中心,在国际上极
具影响力。
其在中国的业务主要是经销切削刀具和汽车工业用粉末冶金零件。
该公司在北京上海设有办事处,仅在我国廊坊和香港成立了销售公司。
2009年,奥地利攀时公司(Plansee)和日本三菱(Mitsubishi)材料公司建立的合资企业PMG公司投资1200万欧元在中国上海建设一个占地约5000平方米的粉末冶金零件生产工厂,这个工厂已被命名为PMG上海风险有限公司,它将为汽车制造企业生产粉末冶金零件。
PMG公司上海工厂建成投产后预计年销售额约为1200万欧元,雇用员工数将超过100人。
PMG公司的副总裁Michael Krehl先生表示,如果市场形势好,PMG公司将在上海工厂开展第二阶段的扩大建设。
4、宝长年公司(Boat Longeryear)
作为一家钻探装备和凿岩装备的专业制造商和钻探服务商,宝长年在勘探和采掘等领域中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并在全球钻探行业内享有崇高的声望。
宝长年钻探装备(无锡)有限公司,其前身是无锡宝长年硬质合金有限公司,最初由Boat Longeryear集团和无锡钻探工具厂(隶属于中国国土资源部)双方合资建立,Boart Longyear集团于2004年全部收购中方股份,至此,原合资企业无锡硬质合金有限公司更名为宝长年钻探装备(无锡)有限公司。
目前宝长年总投资额1850万美元,注册资本1144.8万美元,员工总数近350人,主要从事钎具类产品的生产和钻探服务。
产品主要包括系列钎头、钎尾、连接套和潜孔钎头,而且能够为全球的客户提供一套完整的凿岩装备服务,这些产品被广泛运用于矿山、铁路、水电、核电、建筑等能源和基础建设领域。
根据目前的发展态势和新产品引进计划,预计该公司明年员工将达450人,形成年产值超1500万美元的生产能力,在此基础上,宝长年将继续增加投资,扩大生长规模,引进新技术和新产品。
5、伊斯卡公司(Iscar)
Iscar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金属切削刀具生产厂家之一,总部设在以色
列,作为一家涵盖车削、铣削、孔加工和螺纹车削的刀具制造商一直在不断进取和创新。
1952 年公司成立,经过几十年的稳定经营,ISCAR已经从一个为以色列国内提供简单刀具的制造销售公司发展成为在全球50多个国家中拥有分公司的跨国公司。
伊斯卡研发、生产、销售切槽、车、铣、镗、钻、铰、刀柄系统等全系列刀具,在为航空、汽轮机、汽车、模具、机床、机床配刀提供全套解决方案上具有丰富经验。
伊斯卡刀具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目前中国公司旗下有员工87人,设立了15个分公司,5个联络处以及一个技术中心,其服务网络覆盖至中国所有工业地区,为客户提供实时的本地化服务。
伊斯卡中国在技术、产品、服务、品种上覆盖的深度,从单一的产品提供到全面的切削加工完整解决方案,都可称得上是刀具行业的“大家”。
伊斯卡中国成立的十年中,公司为中国的航空航天、汽车、机床装备, 船舶、军工、发电设备、铁道设备、齿轮、医疗器械等各个工业的技术改造和能力提升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尤其是英格索尔公司在汽车、汽轮机、变速箱和重型机器等整体加工领域,具有很强的“量体裁衣”的能力。
2005年,伊斯卡公司已在大连占地80000m2,投资2800万美元,建立了刀片和非标刀具制造工厂。
2009年5月8日,伊斯卡公司(Iscar)在徐州举办了09年度3P 产品推介会。
3P是伊斯卡公司于08年推出的产品开发主题,为英文单词(Productivity)高生产率,(Performance)高性能和(Profitability)高收益率的缩写组合。
伊斯卡意在通过产品的开发,为客户提高生产率,增强产品性能,以及最终帮助客户收获高回报。
推出的新品命名为束魔系列(SUMO系列)。
新产品覆盖了车削、铣削、钻削等应用领域,伊斯卡(Iscar)所开发的3P系列高效率刀具,通过特殊的涂层处理技术,令前刀面更加平滑,由此减小排屑阻力,降低切削热,减小摩擦力,同时新的涂层也提高了刀片韧性和抗崩刃性,具有切削力小,排屑流畅的
特点。
面对金融危机,今年伊斯卡改变了以往的市场策略,提出通过更多的“面对面”的讲座开拓市场。
这种与客户间直接的交流,既可以即时向客户宣传伊斯卡的前沿产品,也可以快速并有针对性地收获客户反馈,让客户切身感受到“点对点”的服务。
6、瑞典山高(Seco)刀具集团
山高(Seco)刀具集团是全球四大硬质合金刀具制造商之一。
他们研制开发的铣削、车削、钻削、镗削等各类硬质合金刀具,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航天、发电设备、模具、机械制造等行业。
山高公司于1995年设立了山高刀具(上海)有限公司,从事母公司产品的在华销售及技术服务活动。
为拓展在华业务,他们在沪又投资建成了2150平方米的新厂房,设立了技术中心,扩大了非标产品的产能。
新厂房集设计、生产、销售、仓储于一体,进一步增强了山高刀具服务中国的能力。
目前,山高刀具(上海)公司能为用户提供售前、售后服务的全套解决方案,同时满足特殊用户的非标刀具加工需求。
为帮助中国用户提高金属加工效率,近年来他们还积极进行刀具技术的培训工作,并在北京、西安、深圳等地设立了办事处。
山高刀具(上海)公司的销售额也从成立之初的年10万美元提高到2005年的2000多万美元。
日前,瑞典山高(Seco)刀具集团总裁凯旺先生表示,2016年山高刀具在华的销售额将达到10亿元人民币,以满足中国制造业对硬质合金刀具的需求。
他们为拓展中国市场而新建的山高刀具(上海)公司新厂房落成仪式也于今年3月15日在沪举行。
7、瓦尔特(walter)公司
瓦尔特(walter)公司创建于1919年,总部在德国南部的图宾根市(Tübingen)。
到目前为止,瓦尔特公司在全球范围拥有20家子公司,瓦尔特公司主要有两大类产品,即:一类是硬质合金可转位刀具,包括车、
铣、钻、扩、镗各类刀具及刀具附具。
另一类是瓦尔特五轴联动数控工具磨床和四轴测量机器。
瓦尔特公司于1926年开始研制硬质合金金属切削刀具,创始人WALTER先生在这一领域内拥有200多项专利技术,并且瓦尔特公司至今一直在这一领域不断地严格要求自身,力求发展,形成了今天的全系列刀具产品,其可转位式刀具广泛运用于汽车、飞机等制造业以及各类的机械加工业。
瓦尔特公司是世界上著名的硬质合金刀具生产公司之一。
1996年1月瓦尔特(无锡)有限公司成立,是瓦尔特公司在中国建立的唯一子公司,主要在中国生产和经营瓦尔特各类刀具以及经营瓦尔特五轴联动数控工具磨床。
2008年瓦尔特公司在金融危机尚未完全消退的情况下,又大手笔收购了美国知名刀具品牌万耐特,这将大大提高瓦尔特在刀具产品的市场份额,同时也提升了瓦尔特在全球范围内汽车刀具产品领域的地位,更为关键的是,客户到瓦尔特,就能购买到所有的刀具产品。
2009年9月,瓦尔特公司在北京召开了“瓦尔特中国2009年新闻发布会”,会上,瓦尔特集团总裁peter Witteczek先生表示,作为世界硬质合金车刀、钻头和铣刀等刀具产品的主要制造商之一,瓦尔特集团继五年翻番计划成功实现后,又提出了新的发展目标“1B10”,简单的讲就是到2010年,瓦尔特的销售额将达到10亿欧元。
8、泰珂洛公司(Tungaloy)
1929年泰珂洛在日本率先成功开发硬质钨合金,次年以“Tungaloy”的商品名进行市场销售。
汽车产业是泰珂洛的主要客户源。
在中国市场销售的Tungaloy刀具更多地被称为“东芝刀具”,并成为与“三菱”、“住友”齐名的三大日本刀具品牌。
2003年正式成立泰珂洛超硬工具(上海)有限公司,“泰珂洛”成为Tungaloy的中文品牌。
2003年7月厦门泰珂洛超硬工具有限公司作为切削工具在中国市场的供应基地正式成立。
从设厂初期至今发展迅速,目前总投资金额为4200万美金,员工
人数260名,公司规模还在继续扩大。
其上海公司自成立后,每年的销售额均以20%的速度增长。
今年,日本东芝株式会社与江西钨业集团公司将就钨加工项目进行合作。
日本东芝公司计划与江西钨业集团公司合作,投资6000万元人民币在赣州有色金属冶炼有限公司现有厂区范围内新上钨铼丝、钨钍丝生产线,增加中细钨丝生产品种的项目,建成投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6亿元。
9、日本黛杰公司
黛杰工业株式会社现在拥有六个日本国内工厂,一个美国工厂,在2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置了代理店,其中在中国上海、广州、大连(2009年9月8日)设有代表处。
目前,黛杰在中国汽车模具加工中,其高精度、高强度、低阻力、高效率刀具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几乎占据了国内汽车覆盖件和冲压件模具加工用刀具70%的市场,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黛杰的模具加工用刀具以“高效率、高精度、长寿命”而闻名,能适应全部的模具加工要求。
从高硬度到一般模具的粗加工到精加工,黛杰拥有世界上最完整的刀具系列产品,
另据悉,日本硬质合金有很大一部分销往国外,本次全球经济危机对其影响较大,加之日本两大汽车制造商损失严重,致使其本土对硬质合金的需求也大幅减少,目前许多日本硬质合金企业已减产约70%。
目前他们正在试图开发中国市场,准备把更多的硬质合金产品销往中国,因为中国是受经济危机影响最小的一个国家之一,市场对硬质合金依然有一定量的需求。
市场部
二00九年十一月二十七日
附:
国外硬质合金技术的发展特点
国外硬质合金生产技术近10年来发展较快,其主要特点是:
一、进一步完善和推广新工艺、新设备。
例如喷雾干燥、球磨搅拌、热等静压和新型成形技术以及大型真空烧结炉等。
同时开发了钨钴复合氧化物直接制取钨碳一钴化学混合料、化学生产毫微级钨碳一钴混合料、流化床制粒、真空热压、烧结热等静压、低压热等静压以及后续处理硬质合金等新技术,另外在硬质合金生产领域普遍应用电子计算机。
二、不断开发新产品。
如超细合金、碳氮化钛基金属陶瓷合金、低钨少钽合金、新型钢结合金、二硼化钛基金属陶瓷合金等,不仅满足了工业发展的需要,而且对新技术领域的某些特殊需要起了重要作用。
三、镀层硬质合金发展迅速。
不仅产量大幅度增加,而且已用于铣、削等重加工工序。
目前镀层硬质合金刀具的产量已占切削刀具总产量的一半以上,一些先进厂家镀层硬质合金刀片已占可转位刀片的85%以上。
同时镀层技术也有较大进展,不仅能制取多层(最多可达13层)镀层合金,而且成功地制取了金刚石、立方氮化硼等超硬镀层。
另外在镀层基体方面,不仅研制成各种加工专用镀层基体,而且开发出带富钴层的镀层基体,从而明显地提高了镀层硬质合金的强度和其他性能。
四、硬质合金产品正在向小型化、精密化方向发展。
国外厂家不断提高其产品精度,许多硬质合金模具尺寸精度已达到微米级,甚至达到超微米级。
这标志着硬质合金工业已进入产品精密化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