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的专业名词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镜头的名词解释大全
1.定焦镜头为1:1的放大倍率。
举例来说,如果数码相机的画幅为36×24,当被拍摄物体
面积为36×24mm时,从理论上来说被摄物能全部拍入画面。
2.当光线通过一些窄蓬或小孔时,物体边缘会出现光波分散的现象,这种光学现象便称为
“衍射”。
从摄影的角度来说,当光圈太小时衍射现象便会出现,令影像边绿位置变得松散。
这是一种光波的基本特性,与镜片的光学质素无关。
而且,衍射也会导致数码相机出现紫边现象。
在测试镜头时常会看中间及边缘的成像质素,几乎可以肯定,越接近边缘的影像质素约会下降,而这是由于水平面光线和垂直面光线聚焦在不同焦点上所引起。
3.根据现代物理学原理,光线以波动能量形式传播,而且相对光线的传播方向,光波震动
的方向是四方八面的。
如果用向量(Vector)方式理解,一束光线可分为水平方向震动和垂直线方向震动两部分。
当光线从偏离中轴的斜角度射入,有机会出现水平面光线和垂直面光线聚焦在主轴不同位置的误差。
此时两个焦点之间所产生的影像会变得模糊,边缘像渗开一样。
4.指镜头在正确对焦的CCD(或菲林)平面上能产生最清晰影像的光圈值。
以大多数优质镜
头而言,最佳光圈值是将其最大光圈值缩小一至二级。
举例说,当用一支最大光圈值为f/2.8的镜头进行拍摄时,得出的影像质素应以f/4.0或f/5.6光圈为最佳。
5.理论上光圈孔径越大影像质素会越好,但由于像差会随着孔径的增大而急剧增加,使影
像质素变差。
另外,光圈太小则会产生衍射现象(在数码摄影中,小光圈更会增加曝光时间,使影像出现噪声现象)令影像像质降低。
因此,最佳光圈值便是避免以上两种现像出现的平衡点,亦即最大光圈值低一至两级。
6.镜头的锐度和解析力等参数对成像质量影响最大是最终表现出来的照片质量。
最终出来的照片质量。
比如,一颗镜头的分辨率是20线,而另一支是40线,40线的镜头明显优于20线的镜头。
对于镜头来说,镜头是有分级的,但各国及各厂家的中心,边缘的线数分级稍不同。
焦距变换比率可以由CCD面积与菲林面积的比例来进行计算。
举例说,与35mm菲林的成像面积比较起来,当CCD的成像面积是8.45.6mm时,其边长仅相当于35mm菲林的1/4。
因此,50mm焦距的镜头,当安装上去就会变为200mm的长焦镜头。
菲林边长/CCD边长=焦距变换比率
镜头原焦距×焦距变换比率=镜头于数码机身上的等效焦距
7.用来聚焦的镜片构造最简单的就是球面镜,球面镜的意思即镜片的弯曲率呈圆形,可以
理解为一个正圆球体的其中一个部分,因此就称为球面镜。
实际上,球面镜不能将所有光线聚焦在同一点,透过镜片边缘进入的光线会偏离焦点形成像差。
尤其在大光圈的时候,有较多光线可以通过镜片。
最明显就是一些光点会虚化成一团光,这是由于边缘位置进入的光线与中心聚焦的偏差较大所致。
要改善这种问题,可以将光圈收缩。
而镜头设计上亦可以利用特别的凹,凸透镜组合修正折射角度。
现代镜头则爱用非球面镜来修正这种问题,尤其是对于恒定大光圈的镜头,镜片直径大,球面像差也越明显,所以有些高级镜头可能有多达三片非球面镜
8.相机镜头由玻璃构成,利用折射原理将可见光聚焦而成为影像。
光线穿过镜头后,有机
会出现类似菱镜的效果,不同波长的光线不能在同一焦点上聚焦,在影像上形成色散,即是所谓的紫边现像。
大家可以透过下图了解镜头的色差如何在影像中央及边缘形成色散现像
9.当光源直射入镜头,但没有出现在照片上时,你会在照片上看到起雾的现象。
这种光雾
会降低照片对比度和饱和度,黑暗的部分也会亮起来。
如果光源也出现在照片上,就会看到不希望出现的“光线”,就像从光源到相机之间连接的一条“光路”。
这些现象是由于光线在镜头内部的扩散和反射造成的。
所以变焦镜头上出现眩光的情况比定焦镜头要严重,因为前者拥有更多的光学元件,光的扩散和反射都更多。
10.亦可称为负变形(Negati ve distor tion),这是一种成像缺陷。
桶状变形的影像像点会随着
与中心点距离之增大而移位。
令影像中的“直线”中段向外弯曲,两端则向中心弯曲变成
“曲线”。
所以,方形物体的影像会变成四角向内收缩,边线中段则向外凸出,好像一个木桶,因此被称为桶状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