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教案 下册全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语文教案下册全册
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一课时)
沁阳永威学校初一语文组
备课时间:年月日
授课时间:年月日
学习目标:
1.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2.体味百草园的乐园生活。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目标
师:同学们,本节课我们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1.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2.体味百草园的乐园生活。
我相信大家一定会认真自学,顺利达标的。
二.一读课文,扫除生字词
1. 下面请同学轮流朗读课文,比谁声音响亮,读音正确。
其余同学认真听,若有错,随时更
正。
2. 师板书生读错的字、字音。
3. 生齐读两遍。
4. 能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落大意的同学举手。
5. 指名板演
(1-9)百草园的乐园生活;
(10-24)三味书屋的生活。
若把第九小节划为下段,则引导:第九小节写的是什么?(离别百草园)与哪一部分关系紧密?(第一部分)应放在第一段。
提示:课文是按照空间顺序来安排的。
三.指导自学1小节
1. 引导生自学第一小节
下面请同学读第一小节,其余同学思考:
a. “似乎”和“确凿”矛盾吗?为什么?
b.为什么“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的百草园”在作者看来却是“乐园”?
2.指名答,师点拨
a.不矛盾。
“确凿”说明百草园确实只有一些草,而“似乎”是因为时间隔得长,作者不敢肯定。
b.景物之乐;趣事之乐。
四.作业
请同学们把课后“读一读,写一写”抄写2遍,抄到作业本上。
(下课收)
教后记: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二课时)
沁阳永威学校初一语文组
备课时间:年月日
授课时间:年月日
学习目标:
1. 了解第二小节叙事写景的顺序,掌握有层次叙事写景的方法;
2. 体会捕鸟动作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
教学过程:
一. 导入、示标
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
1.了解第二小节叙事写景的顺序,掌握有层次叙事写景的方法;
2.体会捕鸟动作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
二.自学指导
(一)1.下面请同学们对照自学指导进行指导。
投影出示自学指导(一):
请同学们小声读第二节,思考:
1. 用“//”给本节划分层次,思考:这一小节按什么顺序写景?
2.你认为本节中哪些词语用得好?为什么?
3.这一小节对你今后描写景物有什么启发?
五分钟后交流
2.生自学,师巡视。
3.讨论交流
(1)“不必说……也不必说……” “单是”;可按时间划分。
(2)自由发言:“窜”写出了鸟儿的轻灵,又写出了孩子的羡慕。
低唱、弹琴:拟人,我对虫声的欣赏。
(二)自学指导(二)
1.请同学速读3-6小节,思考:插叙美女蛇的故事对表现百草园生活有何作用?3分钟后比谁回答得好。
2.交流明确
这一神乎其神的故事给百草园抹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感,丰富了百草园的“乐园”情趣。
(三)自学指导(三)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七、八小节,用笔画出描写雪地捕鸟的动作的词语,思考:这些动词有什么表达作用?3分钟后比谁回答得好。
2.交流明确
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捕鸟的全过程,也从捕鸟活动中表现了儿童的兴奋、惊喜之情。
三.作业
请同学们仿照例句写句子:
1.““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
2.“也许……,也许……,也许……”。
写到作业本上。
(下课收)
教后记: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三课时)
沁阳永威学校初一语文组
备课时间:年月日
授课时间:年月日
学习目标:
1理解旧式教育对儿童身心发展的束缚,体会鲁迅愿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情怀。
2 理解对比手法的作用。
学习过程及指导
一、导入,揭示目标。
师:同学们,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学习目标是:1、理解旧式教育对儿童身心发展的束缚,体会
鲁迅愿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情怀。
2、理解对比手法的作用。
相信同学们一定会认真自学,顺利达标。
二、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二部分,思考:
1寿镜吾老先生是怎样的一位老师?
2三味书屋的教学方式怎样?从哪些地方看出来?
3 “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
”加点字流露出怎样的思想感情?.
4如果你是鲁迅的同学,你在百草园,三味书屋最喜欢做哪些事?为什么?
5生自学,师巡视。
6交流明确。
a极方正、质朴、博学
b 枯燥、乏味、陈腐、艰深
c对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的厌倦
d学生自由谈。
三、指导自学。
1请比较阅读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思考下列问题:
a把三味书屋与百草园的生活进行对比,有什么表达作用?我们可以在哪些类的写作中运用这种手法?
b“研讨与练习一”的第3题。
2生自学,师巡视。
3交流明确。
a最突出的是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比照,这是儿童两种不同的生活环境,一是“乐园”,一是“最严厉的书塾”,通过比照,从儿童两种不同的生活感受中,否定了束缚儿童智力发展的封建教育的方法、内容。
在写三味书屋时还有两处比照,一是书屋和小园的比照,小园虽小,却是一个自由的天地;二是先生的入神读书和儿童们偷偷做游戏的比照,表现了儿童天真活泼的性格,这两处比照又进一步说明封建教育的方法,内容对儿童天性的束缚。
b要求学生说。
教后记:
2. 爸爸的花儿落了
(第1课时)
沁阳永威学校初一语文组
备课时间:年月日
授课时间:年月日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朗读课文,掌握本课生字词;
2、能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题,示标。
(一) 讲述:同学们,人生在世,人们夸赞的最多的是母爱,人们最不能忘怀的也是母爱。
可是今天我们要为我们的父辈唱一首颂歌,他们同样让我们难以忘怀,他们同样值得我们夸赞。
现在我们就一同去认识一位可敬又可爱的父亲吧!
我们一起学习第2课《爸爸的花儿落了》。
(板题:爸爸的花儿落了)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
(二)出示学习目标:
1、能正确朗读课文,掌握本课生字词;
2、能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内容。
二、一读课文,扫除生字词。
(一) 讲述:怎么实现目标呢?首先,请同学们轮读课文,比谁能读准字音,声音响亮,
语速适中。
××你先读。
其余同学认真听,发现有读错的地方,请及时举
手帮助纠正。
(二)生轮流朗读,有错即停,师板书生读错的字于黑板左侧,并及时表扬读音正确、声音响亮的同学。
(1)若学生声音响亮,则表扬:好,声音响亮,请坐。
(2)若学生声音小,即停,说:“哪个同学能声音响亮,请举手?”
(3)若学生读书速度快,老师则范读一两句或说:“哪个同学能比他读得慢,请举
手?”
(三)讲述:下面,我们把这几个字齐读两遍。
(四)生齐读两遍黑板上的生字。
可能读错的字有:
掸(dǎn)簪(zān)
三、二读课文,复述课文。
投影: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快速自读全文,4分钟后,比谁能用自己的语言生动地复述故事梗概。
复述得好的给小组加1分。
2.生自学,师巡视。
3.指名学生复述。
引导:谁比他复述得好?谁能复述得更好的?谁能更有创意的复述?
[学生说得好,教师说:“好”、“对”。
如学生说错,其它同学更正]
表扬有创意的学生并给他的小组加分。
四、作业。
请同学们拿出练习本,把课后“读一读,写一写”抄写两遍。
3分钟后默写。
比谁速度最快,字体最好,正确率最高。
1. 生练习,师巡视,找出学生抄写错或不规范的字,并及时板书到黑板上。
2. 生默写。
3. 收作业。
4.
教后记:
2. 爸爸的花儿落了
(第2课时)
沁阳永威学校初一语文组
备课时间:年月
授课时间:年月
学习目标:
理解作者思想感情,体味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教学过程:
一、板题,示标。
(一) 讲述: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爸爸的花儿落了》。
(板题:爸爸的花儿落了)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
(二)出示学习目标:
理解作者思想感情,体味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二、读课文,理解课文。
日日
师:上节课我们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文章,已经基本把握了文章的内容,也理清了文章的脉络。
这节课我们就文章的重点进一步学习和探讨,使自己的认识达到新的高度。
请同学们重点阅读爸爸逼“我”去上学以及毕业典礼后“我”急着回家两部分,可就下面的问题展开讨论。
思考题:
1.文中哪些写的是眼前事,哪些是回忆过去的事,回忆的事情呈怎样引出的?
2.对爸爸逼“我”去上学的回忆表明了爸爸怎样的态度和情感?对“我”的成长有什么影响?
3.“我”是不是真正感觉到自己长大了?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教师引导学生再读有关内容,然后进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明确:
1. 文章开篇用衣襟上的粉红色夹竹桃,引出前一天去医院探望爸爸时的情形;通过忆述探病时爸爸的一番话,特别是嘱咐她不要迟到,引出六年前因赖床不起受爸爸惩罚以及自己以
后上学从不迟到的情形;这时,礼堂的钟声响了,想到爸爸不会来了,她思潮起伏,想到爸爸的病和因病而不能料理花儿,于是又忆起爸爸爱花的情形;还没有想完,韩主任已经讲话了,我们也唱起了骊歌,由此想到很多人盼望自己长大,进而回忆起爸爸要她闯练,让她到东郊民巷正金银行汇款给在日本的陈叔叔的经过;最后毕业典礼回来,看着满院零落的花儿,听到老高的话,她清醒地意识到爸爸的花真的落了,自己已经长大了。
2.爸爸对“我”要求很严格,希望“我”从小就能养成好的习惯,但是他表面的严厉中又有无限的关爱,关心自己的冷暖和苦乐。
爸爸的爱使“我”意识到不能懒惰,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为“我”以后的成长上了很好的一课。
3.是的。
“我”得知爸爸不行了,首先意识到“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然后就对老高说话,而且是“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最后在心里默念“我已不再是小孩子了。
”
三、训练
有首歌说;世上只有妈妈好。
今天的文章让大家重新认识了父亲,那深沉的爱,那感人的爱,让我们说真话,诉真情,用自己的心声说说,“世上还有爸爸好”。
小作文:《世上还有爸爸好》
教后记:
3.丑小鸭
沁阳永威学校初一语文组
备课时间:年月日
授课时间:年月日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朗读课文;
2.能当堂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3.体会丑小鸭在逆境中与命运抗争的顽强精神。
学习过程:
一、导入、板题,示标。
安徒生曾说过:我就是一只丑小鸭。
十年前,他遭到了嘲笑和否定,十年后,他
变成了──白天鹅!同学们,你想不想知道丑小鸭是怎样变成白天鹅的呢?下面我们一起走进安徒生的童话世界(板题:丑小鸭)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投影显示):
1.能正确朗读课文;
2.能当堂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3.体会丑小鸭在逆境中与命运抗争的顽强精神。
相信同学们一定会认真自学,顺利达标。
二、一读课文,扫除生字词。
师:首先请同学们自己朗读课文,把不会读或不认识的字的字用笔标记,然后自己查工具书解决。
1.生自己朗读课文,有不会读或不认识的字自己查字典解决。
2.师板书生遇到的生字词。
3.生齐读黑板上的字两遍。
三、二读课文,完成自学指导(一)。
请同学们速读课文,画出记叙丑小鸭遇到的不幸遭遇的句子。
体会它当时的心情。
(失望、胆怯、孤单、可怜等)丑小鸭在这些打击面前,抱着什么样的生活态度,有什么追求?5分钟后找同学回答。
1.生自学,师巡视。
2.交流明确:
四、三读课文,完成自学指导(二)。
请同学们速读课文,然后小组讨论课后“研讨与练习二”中的3个小题,5分钟后
比哪个小组讨论的最好。
1.生速读课文,讨论,师巡视。
交流明确:
五、作业。
同学们,我们读完一篇文章,总要想到些什么,不知道大家读完了这一课,会想些什么呢?
在我们的身边,有些同学学习不好,或是在一些方面有不足,他们应该怎么做?
学习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吗?请把你的收获写在作业本上。
教后记:
4.诗两首
沁阳永威学校初一语文组
备课时间:年月日
授课时间:年月日
学习目标:
1.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2.理解诗歌所包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示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4课,《诗两首》。
(板题:诗两首)这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
是:(投影显示)
1.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2.理解诗歌所包含的人生哲理。
目标的完成主要靠同学们自主学习,相信大家一定能顺利达标。
同学们,我们都希望生活一帆风顺,只有阳光没有风雨,而人生却不可能
是这样的,那么风雨来了,我们又将怎样面对生活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一首俄国诗人普希金的诗作《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板书: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二、一读课文,扫除生字词。
首先请几位同学来轮流朗读这首诗歌,比谁声音洪亮、读音准确,其余同学认真听,若有错误,请及时举手帮助更正。
三、二读课文,背诵课文。
我们已经能够正确地朗读诗歌了,接下来给大家5分钟时间来背诵。
1、自己自由朗读、背诵。
2、全班学生齐背。
3、同桌相互检查。
4、时间到后,抽查背诵。
(重点是后进生)
四、三读课文,理解内容。
大家已经能够背诵这首诗了,那么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
诗歌中作者告诉我们面对生活要保持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对学生有一种积极性的教育。
(找几个学生回答,重点是后进生。
)
五、刚才这几个同学说的都很好,只要大家面对生活能保持这种积极乐观的态度,我们的
生活一定是充满了阳光。
说道路大家都不陌生,我们每天走来走去脚下的不就是路吗?是的,然而我们可曾思索过,这路和我们生活有什么内在联系呢?我特别难忘鲁迅先生的一句话“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美国诗人弗罗斯特的《未选择的路》也有着特别的意蕴,那么,它要告诉我们的是什么呢?(板书:未选择的路)
六、下面请同学来轮流朗读这首诗,比谁声音洪亮、读音准确,其余同学认真听,若有错误,
请及时举手帮助更正。
七、朗读诗歌,要求读的通顺、流畅。
1、个人自由读
2、分小组朗读
3、齐读。
八、我们已经能够流利的朗读这首诗了,现在请同学们来思考“研讨与练习二”,3分钟后来全班交流。
时间到后请同学们来交流、讨论。
诗人表面上似乎是写自然界的路,但实际是暗示人生的道路。
悟出的道理:人生的道路千万条,但一个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选择其中的一条,所以必须谨慎;人生道路上不能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的思考,作出独立自主的选择。
九、师总结
人生远不像一首诗想象的那样简单,但有一点,坎坷路上别忘了普希金的诗言。
鱼和熊掌总的有所舍弃,选择了求学也就放弃了嬉戏,生活需要有所取舍。
教后记:
5. 伤仲永
(第1课时)
沁阳永威学校初一语文组
备课时间:年月日
授课时间:年月日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能正确译讲并背诵课文。
学习过程:
一、板题、示标。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文言文《伤仲永》。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投影显示)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能正确译讲并背诵课文。
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够顺利达标。
二、一读课文,扫除生字词。
1.下面请几位同学轮流朗读课文,比一比谁读得准确、流利,声音响亮。
其余同学认真听,发现有读错的地方,请及时举手帮助纠正。
2.指名几位学生轮流朗读,有错即停,指名正音。
师板书生读错的字,并及时表扬读得准确、流利,声音响亮的同学。
3.生齐读一遍课文。
三、二读课文,译讲课文。
1.师:下面请大家对照自学指导自学课文。
出示自学指导:
请边读课文,边对照课下注释练习翻译。
15分钟后比一比谁能解释重点字词并能正确译讲课文。
2.生自学,师巡视,了解学情。
3.检查自学效果。
师:时间到,下面请同学们对照译讲方法译讲课文。
出示译讲方法:
一人译讲一句。
先读一句原文,再解释重点字词,最后连起来翻译。
(指名生逐句译讲,发现错误其他学生更正;若还不对,师更正,并适当板书生译错的字词。
)
4.生译讲后,自由读课文。
5.生再齐读课文。
四、三读课文,背诵课文。
1.师:同学们已经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正确译讲课文了,下面请大家背诵课文,比一比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背会课文。
2.全班齐背,男女生分开背,小组背,指名背。
五、当堂训练。
同桌两个人相互背。
教后记:
5. 伤仲永
(第2课时)
沁阳永威学校初一语文组
备课时间:年月日
授课时间:年月日
学习目标:
1.理清文章脉络,了解借事说理的写法。
2.能正确默写课文。
学习过程:
六、板题、示标。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文言文《伤仲永》。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投影显示)
1.理清文章脉络,了解借事说理的写法。
2.能正确默写课文。
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够顺利达标。
七、一读课文,理解课文。
下面请同学们自己朗读课文,比一比谁停顿正确,声音响亮。
同时思考下面几个问题: a) 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b) 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
c) 最后一段的议论讲了什么道理?
5分钟后比一比谁能最先准确回答。
1.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并及时表扬读得流利,停顿正确,声音响亮的同学。
2.指名学生回答思考题。
(生答得不完整或不准确的地方师适时点拨。
)
八、二读课文,完成自学指导。
师:下面请大家对照自学指导自学课文。
出示自学指导:
自己小声读课文,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三”。
3分钟后比一比谁能准确回答。
九、当堂训练。
师:同学们已经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理解课文了,下面请大家拿出作业本开始默写课文。
a) 比一比谁的字体最好;
b) 比一比谁的速度最快;
c) 比一比谁的正确率最高。
教后记:
6.黄河颂
沁阳永威学校初一语文组
备课时间:年月日
授课时间:年月日
学习目标:
1.能正确并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
2.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板题、示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黄河颂》。
(板题:黄河颂)
(教师板书课题、作者。
学生看课下注释①。
)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投影显示)
学习目标:
1.能正确并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
2.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祝大家顺利达标!
二.一读课文,扫除生字词。
请同学们轮流朗读课文,比一比谁读音正确,吐字清晰。
其余同学注意听,发现有错误,请及时举手帮助纠正。
1.指名生轮流朗读,有错即停,师板书生读错的字于黑板左侧并及时表扬声音响亮,吐字最清楚的同学。
可能读错的字有:
气魄(pî)山巅(diān)狂澜(lán)
哺(bǔ)育九曲(qū)
2.生齐读两遍黑板上的字。
3.生齐读这首诗。
三.二读课文,朗诵课文。
1. 下面比赛朗诵课文,先给大家5分钟时间自己练习朗诵,然后指名同学朗诵。
2. 男女生比赛朗诵。
3. 最后全班一起朗诵。
四.三读课文,理解课文。
(过渡)同学们读得很好,下面请看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4分钟后比谁能回答“研讨与练习二”。
明确交流。
从自然特点、地理特征、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作者保卫黄河,保卫中国的感情。
五.作业。
同学们已经能够正确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下面写作业。
课后“读一读,写一写”先自己在练习本上写,2分钟后默写在作业本上。
下课收。
教后记:
8.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沁阳永威学校初一语文组
备课时间:年月日
授课时间:年月日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朗读课文。
2.体味比喻说理的生动形象和说服力。
教学过程:
一、板题,示标。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板题: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生看注释①
投影显示学习目标:
1.能正确朗读课文。
2.体味比喻说理的生动形象和说服力。
这篇课文有一定的难度,但老师相信大家一定能读懂课文,顺利达标。
二、一读课文,扫除生字词。
师:首先请同学们轮流朗读课文,比一比谁的声音最响亮,吐字最清楚。
其余同学仔细听,发现有读错的地方请及时举手帮助纠正。
1.生轮流朗读,有错即停,师板书生读错的字并及时表扬声音响亮的同学。
2.生齐读两遍黑板上的字。
3.生齐读一遍课文。
三、二读课文,完成自学指导(一)。
师:请同学们自己朗读课文,讨论并完成“研讨与练习一”的第1、2小题。
10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回答。
1.生自读课文,思考、讨论。
师巡视。
2. 交流。
①“雄健的精神”指一种冲破一切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
②作者所说的“趣味”都是经历艰难险阻以后的趣味,是一种快乐,
一种幸福。
(只要引导得好,学生是能回答出来的。
)
四、三读课文,完成自学指导(二)。
师:本文用一系列比喻来说理,既生动形象又有说服力。
你能指出文中用了哪些比喻,表现作者什么情怀吗?下面大家小声读课文,6分钟时间看谁回答。
1.学生大声读课文,师巡视。
2.交流:让多名学生回答。
比喻
长江大河──民族生命进程
扬子江、黄河──中华民族历史进程
浩浩荡荡──中华民族历史势不可挡、一往无前
平原无际,一泻万里──中华民族历史顺利发展
曲折回徊,崎岖险阻──中华民族历史所逢的艰难国运
长江、黄河穿沙漠,过山峡──中华民族前进中的艰难斗争
浊流滚滚,一泻万里──中华民族的光明前程
小结:作者在通篇运用比喻的手法,形象、生动地提出了用雄健精神战胜困难。
这雄健精神是:在困难面前决不低头,勇往直前。
总结:同学们,每个国家,每个民族,乃至每个人在前进的道路上,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
困难,面对困难,我们就是要靠雄健精神;冲破一切艰难险阻,像奔流不息的长江、黄河那样勇往无前。
五、作业。
课后“读一读,写一写”抄写一遍,写在作业本上。
教后记:
9.土地的誓言
沁阳永威学校初一语文组
备课时间:2010年月日
授课时间:2010年月日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揣摩、品味文中具有激情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板题,示标。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土地的誓言》。
(板题:土地的誓言)
投影显示学习目标:
1.能正确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揣摩、品味文中具有激情的语言。
这篇课文有一定的难度,但老师相信大家一定能读懂课文,顺利达标。
二、一读课文,扫除生字词。
师:首先请同学们轮流朗读课文,比一比谁的声音最响亮,吐字最清楚。
其余同学仔细听,发现有读错的地方请及时举手帮助纠正。
1.生轮流朗读,有错即停,师板书生读错的字并及时表扬声音响亮的同学。
2.生齐读两遍黑板上的字。
可能读错的字:
炽(chì)痛嗥(háo)鸣谰(lán)语亘(gân)古污秽(huì)
三、二读课文,完成自学指导(一)。
师:请同学们自己认真阅读课文“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原野上怪诞的狂风”一段,10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回答“研讨与练习一”的第1、2、3小题。
1.生自读课文,思考、讨论。
师巡视。
2. 交流。
本题意在揣摩精彩语段,通过揣摩语言感知文章写作特色。
第1小题提示学生注意这段话中密集的意象。
第2小题品味形容词和短语的修饰作用。
第3小题是一道开放题,答案应该是多样的,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四、作业。
文中哪些句子或词语最能表达作者的情感?深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并
谈谈你的理解和体会。
我心里怀着炽痛的热爱
我无时无刻不听见……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它召唤我回去。
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