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结合培养小学生作文能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写结合培养小学生作文水平
(一)阅读教学中作文水平的培养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能够实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

阅读是输入,写作是输出,阅读为写作提供范例。

学生通过阅读开阔眼界,明白事理,掌握读写知识,积累语言材料,领悟写作技巧。

写作技能是在阅读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作文水平是行之有效的最佳途径。

1、观察水平的培养
学生的观察力不是与生俱来的,是通过培养和锻炼才得到发展的。

我在了解学生在观察活动中心理特点的基础上,做到有的放矢,指导和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即“观察要有序,比较抓特点,想象要参与,思维贯始终,言语要参加,结果记心中”。

2、思维水平的培养
思维水平是一切水平的核心。

我在阅读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实行思维水平的训练和培养。

从教材的特点出发,从不同侧面实行设想,培养学生广阔、深刻、灵活、敏捷的思维水平。

3、想象水平的培养
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

从某种意义上讲,丰富的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想象同样会给写作带来无限生机。

有了想象力,就能够使文思纵横驰骋,写出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的形象来,创造出种种美好图景与神奇幻境。

所以,在教学中我常使用实物、图片、动画等多种教学手段唤起孩子们头脑中储备的相关表象,引导他们或者延伸故事情节,或者补充课文内容,或者深化文章主题,从而加速他们再造想象向创造想象转化。

4、创新水平的培养
创新教育是小学语文学科的灵魂。

在阅读教学中,我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创造技法,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引导他们独立地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与创造个性。

5、表达水平的培养
小学生作文水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是从口语(说话)表达到书面(作文)表达。

所以,在教学中我十分重视对学生实行听话、说话训练。

课堂教学中我采取复述课文、创编故事、口述见闻、交流信息、介绍人物等方式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水平。

在特定环境下,通过采访、即兴演讲、召开主题辩论会、即兴作文等
方式增强学生的口语表达水平。

在此基础上书面表达水平自然水到渠成。

(二)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写作兴趣
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强大持久的动力。

在作文训练实践中,克服和解决学生“作文难”的有效方法就是培养他们作文训练兴趣。

我采用下列几种做法:
1、兴趣迁移法
对丰富多彩的活动充满兴趣,是小学生共同的天性。

我充分利用小学生的这个心理特点,从学生的活动兴趣入手,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再潜移默化地转化为作文训练兴趣。

如在指导学生描写小动物外形特点及生活习性的习作时,我没有直接布置作文任务,而是提前布置班级要举行一次“小动物表演比赛”活动,让学生先去观察小动物,再头戴自制的小动物面具准备表演。

作文课上,先让学生表演,个个表演得活灵活现。

表演后,我直接提出作文训练要求:能不能把自己表演的小动物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写下来?学生兴趣盎然地完成了本
次习作练习。

2、创设情境法
创设作文情境,即让学生作文前有充分的准备时间,让他们走进生活、了解生活、体验生活。

作文要提前布置,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作文情境去观察、去发现问题,使学生在对事物了解的基础上,激发起作文的兴趣和欲望。

如在指导学生写一处春天景色的习作时,我先让学生观察校园内春天景物的变化特点。

有的学生观察到小草长出了嫩绿的小芽,真像一个个顽皮的小娃娃,挨挨挤挤地探出个小脑瓜;有的学生观察到柳树的枝条变绿了,还吐出了嫩黄的芽包;有的学生感觉到土地变软了,嗅到了泥土的芬芳等等。

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去感觉、去思考、去想象,充分体现了春天校园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自己对校园的喜爱之情。

下笔有神,妙笔生花。

3、课外活动激趣法
让作文教学走出课堂,寓之于各种语文课外活动中,不但拓宽了作文训练教学阵地,更能激发学生作文训练兴趣。

我坚持让学生办手抄报——《春笋》,组织学生轮流主办墙报、黑板报,坚持写日记,还定期到校图书室为学生借阅各类图书,展开课外阅读竞赛,定期实行读书笔记展览。

这个系列课外活动,激发了学生对作文训练的兴趣。

(三)教给学生自改文章的方法
好文章不是一下子就能写成的,而是经过反复修改才改成的。

培养学生自改作文水平,有助于学生作文水平的提升。

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我总结出以下三种自改文章的方法:
1、多读。

一是默读。

不出声音,仔细研读,边读边想边修改。

二是诵读。

读出声来,要有语气,有感情。

读给别人听是一种更好的方法。

三是隔日读。

文章写好后,隔一日、两日,甚至更长一点的时间后再读,再改。

2、多问。

问就是调查研究。

通过调查研究,看一看自己写的文章是否切合实际,是否有道理。

3、多对照。

一是与优秀作文对照;二是与同学的作文对照;三是与教师的批语对照。

从中找到自己作文中存有的不足之处,而后实行认真改正。

(四)改革作文批阅评价方法,重视作文的交流和赏析
在作文批阅中,我改变传统的批改方法,采取了“二次评议”法。

实际上,“一次评议”是在作文指导课上实行的,学生根据大家的评议,修改自己的文章。

这种批阅方法对学生作文指导意义极大。

“二次评议”的特点是着眼于对全体学生的评价。

在评语中,我对学生多鼓励、多赞扬,保护他们的思维成果,委婉地指出文章中存有的不足,并告诉他们相对应的改进方法。

在一篇作文中,只要有一点可取之处,哪怕是一个词、一个标点、一句话,只要用得好、写得好,我都热情肯定。

同时,在学生之间采用多种方式实行交流,师生共同参与,尽量让每个学生都在交流中尝到作文训练的“甜果子”,体验到“作文成功”的喜悦。

我还适时地指导学生向报刊投稿,参加各类省、市、县乃至全国的作文竞赛,为学生表现自我的成就提供机会。

通过循序渐进地对学生实行阅读与作文训练,大面积地提升了学生作文水平,增强了学生作文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