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教案 7开国大典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教案范文(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教案范文(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教案范文第【1】篇〗7.开国大典【教学目标】1.会写12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汇集、宣告、旗帜、检阅”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心情。
3.学习文章中有关场面描写的写作方法。
4.体会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毛主席、热爱新中国、热爱解放军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教学重难点】1.理解文章内容。
2.通过学习文中描写毛主席和群众的点面结合的写法,学习场面描写。
3.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情感。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激情,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1949年的10月1日是什么日子吗?(学生结合课外搜集的相关资料简单说一说。
)2.师:1949年10月1日,是我们新中国的诞生之日。
这一天,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到了天安门广场,因为在这里,新中国举行了隆重的开国大典。
(课件出示:开国大典的情景)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一天,去看看当时的情景,感受那激动人心的盛况吧!二、自学课文,扫清生字词障碍1.出示学习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不熟悉的字多拼读几遍。
(2)借助字典掌握生字的字形,注意字的书写。
(3)通过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词典的方法理解词语。
(4)标出自然段序号,不理解的句子可以做上标记。
2.学生按要求自主学习。
3.指名交流自学成果。
三、理清脉络,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记叙开国大典的?哪一部分是全文的重点内容?(课文是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记叙的。
典礼进行时的部分是全文的重点。
)2.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理清课文脉络。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写开国大典之前天安门广场的情况。
第二部分(第5~10自然段):写开国大典上毛主席向全世界庄严宣告:新中国诞生了。
第三部分(第11~13自然段):阅兵式盛况。
部编版语文(五四制)六年级上册07《开国大典》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3

部编版语文(五四制)六年级上册07《开国大典》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开国大典》是部编版语文(五四制)六年级上册第七课,本课主要讲述了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通过描写开国大典的盛况,展现了新中国的诞生。
课文语言生动,情感丰富,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新中国成立的喜悦心情,以及学习课文中的语言表达技巧。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对于历史事件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和课文中的一些细节,可能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讲解。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新中国成立的喜悦心情,同时,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新中国成立的喜悦心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2.教学难点:感受新中国成立的喜悦心情,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 教学方法本课采用情境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
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情感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文朗读录音、相关历史资料、教学课件等。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跟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的把握。
同时,教师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以及课文中的一些细节。
部编版语文(五四制)六年级上册07《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五四制)六年级上册07《开国大典》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开国大典》是一篇描写新中国成立历史时刻的课文,通过详细描绘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的盛况,展现了新中国的诞生和中国人民的自豪感。
课文语言生动,情感丰富,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本课的教学,旨在让学生感受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理解中国人民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对于历史事件也有了一定的认知。
但对于《开国大典》这一具有高度文学性和历史性的课文,学生可能存在理解上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引导他们感受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3.学习课文中的优美语言,提高语文素养。
4.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2.教学难点:体会课文中的情感,学习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和朗读教学法。
通过设置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
2.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历史图片或视频。
3.课文中的优美语句标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的情感。
然后,展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历史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回顾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时刻,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阅读结束后,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3.操练(15分钟)针对课文中的优美语句,进行朗读练习。
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语音、语调、语气等方面的表现,从而更好地表达课文中的情感。
4.巩固(10分钟)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7课:开国大典部编版

教学
重点
学会字词,了解文章写作顺序。
教学
难点
了解文章写作顺序。
教学
准备
查阅有关资料
教
学
过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程
一、创设情境呈现目标
1、出示课题,读题。
2、理解题意。
3、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开国大典”。
4、制定目标
(1运用已掌握的学习方法自主识字,会认5个字(含一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理解词义,自主积累词语
课时教学计划
六度年第1节
课题
开国大典
课型
精读
课时分配
2(1)
教材
分析
课文按时间顺序,详细记叙了开国大典的盛况,表现了中华儿女为新
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
教学
目标
1、运用已掌握的学习方法自主识字,会认5个字(含一个多音字),会写
8个字,理解词义,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个人设计
板
书
设
计
开国大典
大典前
大典时
大典后
教
学
反
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3)了解文章的写作顺序。
二、合作探究学会新知
小组按照自学提纲自学并讨论。
自学提纲:
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理解词义,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描写开国大典盛况的?
4、课文讲了几部分内容?列出小标题。
个人设计
教
学
过
程
三、交流展示适度评价
学生展示自学结果,汇报时做到:声音响亮,表情自然大方,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7《开国大典》 人教部编版

部编六上语文7《开国大典》教案教材分析:本课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感情。
课文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来叙述。
先讲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然后讲典礼的主体部分——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接着讲阅兵式的盛况;最后讲群众游行。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3.领悟本课按照事情发展顺序,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记叙的表达方法,感受宏大的场面。
教学重难点:体会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成立感到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学习场面描写。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谈话导入。
1、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组图片,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看到了旧中国落后的一面、看到了人民受压迫的一面,看到了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2、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领导全国人民为推翻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进行了可歌可泣的顽强斗争。
八年抗战,多少英雄儿女前赴后继、浴血奋战、保家卫国;三年的解放战争,中国人民终于推翻了蒋介石的反动统治,迎来了全国的大解放,迎来了“开国大典”的盛况。
从此,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
让我们一起跟随历史的车轮回到1949年的10月1日,这是不平凡的一天,这是划时代的一天,在这天发生了什么事情?《开国大典》请大家和老师一起书空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直观的感受,让学生感受到旧中国的贫穷落后,体会到开国大典的重要性。
二、理清脉络,概括文章内容。
1、课文你读过了吗?好的。
那老师来考考你,请你迅速的浏览课文,告诉老师课文的主要内容。
1949年10月1日,30万群众聚集在(天安门广场),满怀(无比喜悦和激动的心情)参加了开国大典,瞻仰(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聆听(毛主席宣读公告),观看(阅兵式),会后举行了(盛大的群众庆祝游行)。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7,《开国大典》教案

语文六年级上7.开国大典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7课《开国大典》教案教学目标1.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协商、汇集、预定、爆发”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新中国成立时人们自豪、激动的心情。
3.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文中场面描写的词语,感受字里行间传达出的热烈、庄严的气氛。
【教学难点】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教学策略1.字词教学(1)本课的生字较多,“栏”是边音,“盏、帜、制、射”是翘舌音。
指导学生书写生字时,应重点指导学生书写“爆、隆”这两个字:“爆”注意右下方不是“水”字;“隆”不要漏写“生”上的短横。
(2)本课的生词,可以分类解决。
一类是专用名词,如“旗帜”“制服”“坦克”,教师可直接告诉学生这些词语的意思,或者要求学生预习时查字(词)典解决。
另一类词语,如“排山倒海”“雄伟”,可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联系上下文加以解决。
2.阅读教学透过一个个场面,体会人民群众激动自豪的心情,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怎样帮助学生体会这种思想感情呢?一是要提供一些与课文相关的资料,如中国人民在近代遭受帝国主义侵略、奴役的事例,让学生对新中国成立的意义有所感受;二是要尽力引导学生去想象课文描写的情境、场面,要注意抓住一些关键词句,通过对这些关键词句的揣摩来体会人们的思想感情;三是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将朗读和想象的情境、场面有机结合,读读、想想、读读,在读中领会情感。
可以先着重练习读好一些感情色彩强烈的句子,进而朗读全段、全篇。
3.表达运用在熟读课文、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挑选开国大典中的一个场面,以记者的身份向大家做现场报道。
这样能使学生学以致用,将文章内容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导学任务1.搜集有关开国大典的资料、毛泽东同志的资料、中国人民屈辱史的相关资料,整理后和同学一起交流。
·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在首都北京隆重举行,史称“开国大典”。
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课开国大典教案含反思

第七课开国大典教案一、教学目标1. 掌握开国大典的基本背景和历史意义,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
2. 理解开国大典的基本程序和重要仪式,掌握大典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3.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民族自豪感,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掌握开国大典的基本程序和重要仪式,理解大典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2. 难点:理解开国大典的历史意义和影响,理解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
3. 疑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疑问及如何解决。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播放开国大典的影像资料,引导学生进入本文的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阅读理解:让学生阅读全文,教师进行领读和讲解,帮助学生掌握文章中的重要概念和关键词汇,同时加深对开国大典背景的了解。
3. 课文解读:讲解开国大典的程序和重要仪式,通过分析大典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开国大典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4. 情感体验:通过学生的分享和交流,引导学生感受开国大典时的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理解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
5. 总结与提升:通过总结和拓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开国大典的历史意义和影响,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和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讲解与演示:通过教师的讲解和演示,让学生理解文章中的重要概念和关键词汇。
2. 分析与实践:通过分析开国大典的程序和重要仪式,让学生深入理解开国大典的历史意义和影响,通过实践和模拟,让学生感受开国大典时的情感体验。
3. 互动与交流: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 课堂练习: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相应的练习题目,教师进行实时指导。
2. 作业:学生回家后继续阅读全文,并写一篇读后感。
3. 评价方式:学生进行互评和自评,教师进行总结和评价。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 PPT课件:用于展示文章的结构和重要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2. 影像资料:播放开国大典的影像资料,加深学生对开国大典背景的了解。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开国大典》精品教案+说课稿

7 开国大典【教学目标】1.会写“政、委、盏”等12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一盏、栏杆、、汇集、爆发、旗帜、阅兵、制服、坦克、距离、隆隆声、发射”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抓住群众激动、兴奋的表现和主席言行的语句感受人民对领袖的无比爱戴和为新中国诞生而欢欣鼓舞的感情。
4.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1.抓住群众的表现和主席言行的语句感受人民对领袖的无比爱戴和为新中国诞生而欢欣鼓舞的感情。
2.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感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习生字新词。
2.梳理文章脉络,了解课文大意。
3.朗读课文,感受典礼的盛大。
【教具准备】课件(笔顺动态演示朗读音视频)【教学过程】典礼)3.读课题:是呀,这是为了庆祝一个新的国家诞生而举行的庆典,多么盛大而又隆重呀!带着这样的理解,再来读读课题。
【设计意图: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通过对课题的解析、朗读,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开国大典的隆重和盛大,为下文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初读感知1.听范读。
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
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1)认读生字练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
①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灯盏、石栏、汇集、爆发、旗帜、阅兵、制服、坦克、距离、隆隆声、发射(重点指导生字“政、盏、帜、制”为翘舌音;前鼻音“盏、栏、坦”,后鼻音“政、隆”等。
)②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
指导读有关民族的词语:灯盏、旗帜、制服,注意读准“盏、帜、制”的字音。
(2)学习多音字:都(dōu dū)练①读句子,找发现。
今天首都北京天安门热闹非凡,因为今天是国庆节。
②读一读:北京是中国的首都(dū),也是一座文化城市,每年来这里旅游的人都(dōu)很多。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7开国大典-人教部编版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7开国大典-人教部编版备课素材【教材分析】《开国大典》这篇课文记叙了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感情,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们特别是毛泽东的领袖风采。
课文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叙述。
先讲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然后讲典礼的主体部分──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接着讲阅兵式的盛况;最后讲群众游行。
本文主要通过对开国大典一个个场面的描写来表现人民自豪、激动的感情,展现毛泽东的领袖风采。
在记叙大会开会前这一部分,课文先交代了举行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和参加典礼的人员和人数,然后描述了会场的布臵和群众队伍的场面。
虽然典礼还没开始,但我们从参加会议的人员、人数,主席台的布臵,会场上群众队伍的场面,分明感受到了这个典礼的盛大和隆重,也感受到了参加典礼的人们那种激动、兴奋的心情。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1. 开国大典阅兵式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北京。
毛泽东主席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总司令宣读:"中国人民解放军全体指战员、工作员,坚持执行中央人民政府和伟大的人民领袖的一切命令,迅速肃清国民党反动军队的残余,解放一切尚未解放的国土,同时肃清土匪和其他一切反革命匪徒,镇压他们的一切反抗和捣乱行为。
" 随后,、华北军区司令员兼京津卫戍区司令员乘先导车,率领受阅部队,接受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
受阅部队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第、炮兵第4师、战车第3师、骑兵第3师、独立第207师第619团、空军1个飞行中队以及海军部队代表等1.64万余名官兵组成,共动用飞机17架、火炮119门、坦克和152辆、汽车222台、军马2344匹。
2. 开国大典举行开国大典时天安门城楼上横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正中悬挂的巨幅画像(40年代着冠照)。
7《开国大典》(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7《开国大典》(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节选:课题:理解《开国大典》背后的历史故事学习目标:1.了解《开国大典》的写作背景和历史背景。
2.理解《开国大典》所表达的文化和价值观。
3.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历史意识。
关键词:《开国大典》、文化、历史、价值观教学内容:一、导入新教材老师在黑板上写下本课的关键词:“《开国大典》、文化、历史、价值观”,然后提问:“大家知道这些关键词的含义吗?”请学生回答,然后老师把学生的回答与课堂目标联系起来。
二、了解《开国大典》的写作背景和历史背景老师给学生们看一段关于《开国大典》的视频介绍。
然后,老师与学生们一起探讨《开国大典》的写作背景和历史背景。
老师可以问学生一些问题,如:“为什么我们要庆祝新中国的成立?”“新中国建立的历史背景是什么?”然后,请学生展开讨论。
三、理解《开国大典》所表达的文化和价值观老师引导学生阅读《开国大典》一章的内容,并与学生们一起讨论其中的文化和价值观。
老师可以问学生一些问题,如:“你们认为《开国大典》中所表达的文化是什么?”“它表达的价值观是什么?”等等。
请学生展开讨论。
四、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历史意识老师请学生们继续阅读《开国大典》并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来交流和分享彼此的看法和想法。
老师可以问学生一些问题,如:“你们在阅读时有哪些疑问或困惑?”“你们认为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等等。
学生可以在小组内自由讨论,并写下自己的思考和结论。
五、课堂总结在课堂结束前,老师可以向学生们提出一些问题,如:“你们在这节课中学到了什么?”“你们对《开国大典》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等等。
请学生回答,然后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来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开国大典》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优秀教案(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优秀教案(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优秀教案第【1】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典礼、委员、协商、电钮、瞻仰、漂浮”等词语。
2、结合课文,训练提高阅读速度,并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
3、了解课文,描述开国大典盛况的顺序。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读课文,了解课文描述开国大典盛况的顺序。
学习课文的第二部分。
教学难点: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及毛主席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三、教学过程1、导入。
媒体导入(播放开国大典纪录片):同学们,你们知道刚才视频中播放的是什么从中你看到了什么看完后你的心情是怎样的(激动,庄重。
)那让我们带着这样的心情一起来学习本课,看一看课文中是怎么描写开国大典这一盛况的吧!(板书课题)师:谁能说说“典”在这儿的意思学生:典礼。
师:“典”前面加上了一个“大”,这会是怎样的典礼学生:隆重学生:盛大师:让我们再来看看“开国”,你读懂了什么学生:这是新中国成立的典礼。
师:一个新的国家诞生了,这是多么重大的事件呀!这隆重、盛大的典礼也正是为了迎接新中国的诞生而举行的。
让我们带着这样的理解,齐读课题。
2、整体感知师:昨天老师让你们回家预习这篇课文,你们预习了没有学生:预习了师:那我就来检查检查你们预习的成果(课件出示字词,请一位同学带读)典礼委员协商外宾电钮瞻仰漂浮汇集庄严宣告欢呼肃立擎着共产党奏国歌毛泽东城楼檐师: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这些词组中有两个词长得很像呢(出示瞻与檐)那你们怎么区分并记住它们呢“檐”指屋顶向旁伸出的边沿部分。
例如:房檐、廊檐等。
课文中指天安门的“城楼檐下”,均与建筑物是木料有关,所以“檐”字左半部是“木”。
“瞻”往前或往上看的意思。
课文中指三十万人一齐瞻仰徐徐上升的五星红旗。
“瞻”字左半部是“目”。
学生:“擎”上下结构,下面是“手”。
师:同学们,解决了这些生字词的问题下面给你们五分钟的时间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开国大典的盛况的(课文是按照开国大典之前、大典进行中、大典结束这样的顺序安排材料的。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7课:开国大典部编版

1、出示自学提示: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不通的句子多读几遍。
(2、)读准会认字,记住会写字,重点理解词语:排山倒海 迎风招展 擎着 瞻仰
(3、)小组合作学习
(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巡视指导学生自学,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3、小组合作学习:
在小组内检测生字,交流词语意思,检测读课文,交流主要内容。
汇报观察所得
老师范写重点字
巡视写字练习
3、比赛读课文
五、总结拓展
读了此文,你一定也被这盛大的场面震撼了,心中涌出无比的喜悦与自豪!
指名读课题齐读课题
指名说说你对课题的理解
学生自读课文
圈画生字,利用工具书理解词语,读不通的句子,多读多练。
读会认字 书空会写字
小组内每人读一段或一句,大家纠正字音,夸一夸或帮一帮
用“排山倒海”造句
指名读大家扩词
仔细观察生字结构和书写特点
汇报交流
学生书空
学生写字练习展示优秀作品
各组派代表进行全班比赛
板书设计:
开国大典
大典前
大典中
大典后
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记叙开国大典的?可以分成几部分?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老师相机板书:大典前大典中大典后
1、概括课文重要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四、练习检测:
1、读词语
政府 协商 容纳 电钮 旗帜
轰雷 胸膛 阅兵式 排山倒海
2、写字练习
读一读会写字 扩词
仔细观察每个字的写法
学生反思自己学习情况
学习其他小组的优点
学生认真听,及时纠正字音、断句等错误
部编版统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7《开国大典》

《开国大典》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正确读写“盏、栏”等12个生字。
2.正确理解并读写“爆发、旗帜、检阅、制服、坦克、距离、汇集”等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4.感受大典的盛大场面,学习课文的记叙方法。
二、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理清文章的脉络。
三、教学难点:感受大典的盛大场面。
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搜集有关开国大典的资料。
2.制作课件:《开国大典》视频片段、图片。
学生准备:1.熟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
2.搜集有关开国大典的图片、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进入情境,兴趣阅读1.教师板书:1949年10月1日北京开国大典2.请同学们用以上内容说一句话,并在“开国大典”前加上一个词语。
3.学生畅谈课前搜集的资料。
4.教师补充背景资料,导入新课。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在中国共产党和伟大领袖毛泽东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座大山,人民当家做了主人,过上了幸福自由的生活。
所以这一天对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
这一天,在天安门广场上举行了盛大的开国大典。
今天,我们就通过学习课文来了解当时的盛况。
5.教师板书课文题目。
设计意图:由于本课内容距离学生生活比较远,学生体会起来比较困难,所以开课时利用三个词语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开国大典的隆重和盛大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借助资料的引入为下文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1.检查生字。
(1)出示文中带有音节的词语,认读。
(注意加点字的读音)擎.着诞.生电钮.瞻.仰聂.荣臻.学生朗读词语,在学生读得不准确的时候出现加点字的读音。
注意“擎”应读qínɡ,不要读成jínɡ;“钮”和“聂”的声母都是n。
(2)强调会写字字音、字形等。
注意加点字读音:政.府外宾.爆.发坦.克一盏.比一比:爆——暴距——拒帜——制书写:“隆”右半部中间的短横不要丢。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7《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7《开国大典》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2.理解新中国成立的艰辛和辉煌,并能表述自己的思考。
3.培养学生通过阅读感知文字蕴意的能力,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通过情感教育,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责任感。
教学内容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7《开国大典》教学重点1.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2.理解新中国成立的艰辛和辉煌,并能表达自己的思考。
3.通过情感教育,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责任感。
教学难点1.学生理解文章中的高深词汇和句式。
2.教师如何通过阅读引导学生充分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
教学方法1.教师讲授和学生自主阅读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2.前置知识引入和知识巩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3.小组讨论和整体交流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4.情感教育和策略引导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图片或音频的形式向学生展示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新中国为什么会崛起吗?”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入今天的学习主题。
预学习(10分钟)教师将课文分段,每段让一个小组阅读,并自己策划3个问题,组员轮流回答问题,组长对答案进行点评。
通过小组的交流,提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阅读理解(20分钟)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了解了中国人民在抗战和解放战争中的艰辛历程,并了解到开国大典这一历史事件的重要意义。
教师通过解读生词和难句,带领学生进入文章的内涵。
阅读表达(15分钟)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新中国成立的三大意义是什么?2.新中国从建立到开国大典期间做了哪些决策?3.你认为新中国成立的最重要因素是什么?情感教育(10分钟)教师通过课文向学生介绍中国人民英勇奋斗的历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责任感。
教师展示图片或播放视频向学生传达新中国成立的辉煌和崭新时代的意义。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重点再次讲解课文中的历史事件和重要概念,提醒学生巩固知识。
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表扬和肯定,鼓励学生继续学习。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教学设计第【1】篇〗【知识与技能】1.掌握本课重点生字、词语。
2.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结合重点语句,感受典礼热烈、庄重的气氛。
3.理解课文内容。
体会中国人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4.体会“阅兵式”这个场面中点面结合的描写方法。
【过程与方法】1.通过抓住关键词句,并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较深的句子。
2.通过朗读课文,了解课文描述开国大典盛况的顺序,并按顺序给课文分段,列出段落提纲,理解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毛主席、热爱中华人民共和国、热爱解放军的思想感情,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重点1.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结合重点语句,感受典礼热烈、庄重的气氛。
2.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体会中国人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而感到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难点体会“阅兵式”这个场面中点面结合的描写方法。
教师:准备生字、新词卡片;影片《开国大典》;重点语句投影。
学生:预习课文,课前查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相关资料。
2课时04第一课时1.掌握本课时的重点生字、新词。
2.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感受典礼热烈、庄重的气氛。
重点正确读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难点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05一、视频导入,揭示课题1.由电影《开国大典》片段(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或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的录音导入。
2.学生齐读课题,教师释题:“大典”是什么意思?——盛大而隆重的典礼。
那么开国大典就是为了庆祝国家的建立而举行的盛大而隆重的典礼。
3.多少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终于迎来了开国大典的这一天,请你们说一说,看到这四个字你的心情如何?(激动、自豪、欣慰、高兴、兴奋)二、自读课文,学习字词1.学生根据自学提示自读课文。
(教师巡视指导)2.学习生字词。
《开国大典》(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开国大典》(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了解《开国大典》的背景和意义。
•学习《开国大典》中的重要内容和词语。
•培养学生对国家发展历程的认识和热爱。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开国大典》的背景和意义,学习《开国大典》中的重要内容和词语。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国家发展历程的认识和热爱,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方法•案例引入法•PPT讲解法•小组讨论法•课堂演讲法四、教学过程1.教师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背景。
•引出开国大典的意义和作用,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历史的好奇心。
2.学生自学•学生使用课本和相关资料,了解开国大典的背景和意义,了解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宪法的重要性。
•学生通过阅读开国大典,掌握其中重要内容和词语,如“破四旧”、“农村包围城市”、“三大改造”等。
3.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就开国大典中的标志性事件和话语进行交流。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进行课堂演讲,分享讨论成果。
4.课堂演讲•学生分组进行课堂演讲,介绍自己的学习成果和理解,展示学生的表达和思维能力。
•教师根据学生的演讲内容和表现,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5.教师总结•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强调学习开国大典的重要性。
•教师引导学生从开国大典中感受祖国的伟大变革和发展,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
五、教学评价•课堂表现评价:包括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讨论和演讲表现、主动性等。
•学习成果评价:包括学生对开国大典背景、意义和重点内容的理解情况,以及对相关词语的词义掌握情况。
•学生态度评价:包括学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识、对国家未来发展的热爱和信心等。
六、教学反思•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中的难点进行更加细致的讲解和解释。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多阅读相关文献和资料,了解更多祖国历史和文化,提升思想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结合现实生活和时事热点,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和实践开国大典中的思想精神,推动个人和国家的发展进步。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优秀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优秀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优秀教案第【1】篇〗开国大典【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无比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并领悟文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记述、重点突出、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重点语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第七自然段。
3.帮助学生认识理解生字。
4.引导学生进行小练笔,培养学生的合理想象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体会开国大典盛况,正确领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难点: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重点语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引入新课。
1.出示课题,读题。
2.理解题意。
开国:建立新的国家;典: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大典:隆重的典礼。
3.介绍时代背景。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领导全国人民为推翻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进行了可歌可泣的顽强斗争。
八年抗战,多少英雄儿女前赴后继、浴血奋战、保家卫国;三年的解放战争,中国人民终于推翻了蒋介石的反动统治,迎来了全国的大解放,迎来了“开国大典”的盛况。
从此,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
二、学习生字新词。
要求:1.自己读课文,学会字词。
2.划出课文中解释课题的一句话。
3.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划出场面间的连接句。
4.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三、反馈交流。
1.说说开国大典分为几个场面?2.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开国大典的?(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记叙。
根据会场、典礼、阅兵、游行四个动人场面写的。
)3.交流疑难,解决部分问题。
四、学习第一部分。
1.朗读课文第一部分。
2.读完这段你有什么感受?理解重点句:“总数达三十万人。
”“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
”“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
”“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理解:到会群众范围广:“四面八方、汇集”而来;来得早:早上六点钟就入场;到会人数多:成了人海;热情高:直奔,五更天摸着黑;次序好: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公开课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抓住场面描写中群众激动、兴奋的表现和主席言行的语句感受人民对领袖的无比爱戴和为新中国诞生而欢欣鼓舞的感情。
2、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一、回顾导入,理清脉络。
1、请同学们复述一下开国大典的过程。
(注意课文的写作顺序)2、观看《开国大典》的视频,比较与课文的异同。
3、作者是怎样写出大典的庄严和场面的热烈的呢?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走进课文,继续学习。
二、细读课文,学习重点(一)典礼过程:1、请同学们仔细阅读5-10自然段,请你说说哪些地方让你自己感动。
提示:(1)你觉得哪些句子,表现了大典的庄严气氛,大声地朗诵你选的句子。
(2)划出反映人们心情的句子,说说你感受到人民群众怎样的心情。
2、教师点拨:(1)读一读你划出的句子,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
结合你搜集到的资料,说说群众们为什么会这样激动呢?A、重点品读“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有感情地朗读句子体会排比气势。
)B、想象说话训练:中国割让领土的消息传遍全国时,人民();国民党一再提高物价,并强迫老百姓当兵打仗的消息传遍全国时,人民();新中国成立,人民当家做主的消息全国时,人民()。
(2)典礼因毛主席的参与,而更加庄严而隆重,这是为什么呢?(学生交流对毛主席的印象和了解,感受毛主席的领袖风采。
并指导朗读毛主席说的两句话。
)A、再读表现群众心情的句子,把关键词中的情绪读出来。
如“一齐”、“瞻仰”、“雷鸣般的掌声”、“热烈的欢呼”……B、教师小结:群众的反应,一方面是激动、自豪心情的抒发,另一方面表现出人民对毛主席的拥戴,也衬托出主席高大的形象。
(三)精读阅兵,借鉴写法。
1、默读11-13自然段,完成以下思考:A、开国大典的程序很多,为什么只有阅兵式花的笔墨最多?B、“两个半钟头的检阅,广场上不断地欢呼,不断地鼓掌,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公开课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公开课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公开课教案第【1】篇〗开国大典教学目标:1.认识“擎”、“诞”等8个生字,会写“盏”、“栏”等13个生字,会读“协商、汇集、预定”等25个词语。
2.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理清课文的脉络,体会课文场面描写的方法。
3. 感受新中国诞生的激动、自豪之情,并培养学生热爱党、珍惜新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及毛主席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2难点:关注场面描写的方法。
教学准备:1.关于开国大典的一段视频。
2.阅兵过程中的影像资料。
第一课时01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出示“开国大典”的一段视频。
2.导入题目,板书:7.开国大典3. 解释题意。
“开国”就是一个新的国家诞生,“开国大典”指为迎接新中国的诞生而举行的隆重、盛大的典礼。
4.这开国大典究竟写了哪些内容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通顺。
02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提出读书要求: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并借助词典等学习工具书理解。
2.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1)检查生字读音。
政委( zhèng )宾客(bīn )擎着(qíng)诞生(dàn) 电钮(niǔ) 瞻仰(zhān) 聂(nie)荣臻(zhēn)(2)指导易混淆的字。
“爆”与“暴”不同,与“火”密切关联。
“帜”是左右结构,左面是“巾”,与布有关,右面是“只”表示读音。
“距”是左右结构,左面是“足”,右面是“巨”,不是“臣”,要注意比较。
(3)检查字或词语的理解情况。
擎:举。
五更天:大约早晨四五点钟。
就位:到自己应到的位置上。
肃立:恭敬、庄严地立着。
瞻仰:恭敬地看。
排山倒海:形容力量强盛,声势浩大。
3.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通顺。
03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学生朗读课文,并概括出主要意思。
(1)朗读要大声、不添字、不少字、不停顿、要流利。
部编版语文(五四制)六上07《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五四制)六上07《开国大典》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开国大典》是一篇记叙文,描述了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时刻。
课文通过描写毛泽东等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城楼,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及广场上人民群众的欢庆场面,展现了新中国的诞生。
本文词句优美,情感真挚,充满了对新中国成立的喜悦和自豪。
二. 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为六年纪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对历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开国大典》这一历史事件,他们可能了解不多,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适当的引导和讲解。
同时,学生对于课文的情感内涵可能难以深入理解,需要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背景,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新中国成立的喜悦和自豪,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难点:深刻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视频等手段,营造新中国成立的氛围,激发学生的情感。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3.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使学生深入体会课文的情感。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音乐、视频等。
2.作业:提前准备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作业,以便在巩固环节进行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照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回忆新中国成立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情感。
朗读过程中,教师注意指导学生的发音、停顿和情感把握。
3.操练(15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段落进行讨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
感受大典的盛大场面。
5.学生齐读课题,教师释题:“大典”是什么意思?——
新课 D.理解疑难字词。
(学生互助解词)
B.第二自然段:会场大——天安门广场,世界上最大
三、写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分
的开国大典。
2.请同学们想一想这篇课文写了开国大典进行时的典的四个场面,这既是理清文脉,整体把握文
(1)读这段话,你感受到了什么?从哪个词或哪句
(6、7自然段)出示:
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
全场三十万人的欢呼还不足
的姿态。
以前在三座大山的压迫之下,饱受欺侮和凌
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傲。
我们更加崇敬毛主席。
群众游行
这个句子运用了的手法,充分展现了和。
后进行汇报,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
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我尽力引导学生去想象场面情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开国大典》这篇课文记叙了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感情,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们特别是毛泽东的领袖风采。
课文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叙述。
先讲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然后讲典礼的主体部分──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接着讲阅兵式的盛况;最后讲群众游行。
本文主要通过对开国大典一个个场面的描写来表现人民自豪、激动的感情,展现毛泽东的领袖风采。
在记叙大会开会前这一部分,课文先交代了举行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和参加典礼的人员和人数,然后描述了会场的布臵和群众队伍的场面。
虽然典礼还没开始,但我们从参加会议的人员、人数,主席台的布臵,会场上群众队伍的场面,分明感受到了这个典礼的盛大和隆重,也感受到了参加典礼的人们那种激动、兴奋的心情。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1.开国大典阅兵式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北京天安门广场。
毛泽东主席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朱德总司令宣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全体指战员、工作员,坚持执行中央人民政府和伟大的人民领袖毛主席的一切命令,迅速肃清国民党反
动军队的残余,解放一切尚未解放的国土,同时肃清土匪和其他一切反革命匪徒,镇压他们的一切反抗和捣乱行为。
”随后,阅兵总指挥、华北军区司令员兼京津卫戍区司令员聂荣臻乘先导车,率领受阅部队,接受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
受阅部队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第199师、炮兵第4师、战车第3师、骑兵第3师、独立第207师第619团、空军1个飞行中队以及海军部队代表等1.64万余名官兵组成,共动用飞机17架、火炮119门、坦克和装甲车152辆、汽车222台、军马2344匹。
2. 开国大典
举行开国大典时天安门城楼上横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正中悬挂毛主席的巨幅画像(40年代着冠照)。
两旁的标语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万岁”,西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
没有国徽,因为1949年9月25日、26日政协的座谈会及审查委员会上认为还要修改,所以27日全体会议上只通过了国旗、国歌、国都、纪年4个决议。
那时,东西三座门(正式名称为长安左门、长安右门)及南面长长的甬道,甬道两边长长的红墙,正南门即砖石结构的中华门都还存在,形成了一个丁字形的封闭会场。
与8个月前北平刚解放时的天安门前比较,可说是焕然一新,宽广平坦得多了。
此外在现在国旗旗杆的地方已竖了一根当时看来已很高的旗杆,旗杆上有一个金色的顶。
中华门外正阳门、前门箭楼两旁的许多建筑物上都张灯挂旗。
“北平东站”“北平西站”的大字一夜间都改成“北京东站”“北京西站”了。
会场里的工人、学生、干部、市民、城防部队都举了临时赶制的五星红旗及其他红旗、红灯和彩色小旗,特别是用红绢糊的大小不同的五角星灯,真是成了红旗红灯的海洋,只有市民中戴了小白帽的回民同胞举着绿底白色的星月旗,显得分外不同。
会场上的群众共达30万人,分区席地而坐,很有秩序。
金水桥北没有现在的观礼台,但搭了两个简单的台子,一个供大会指挥用,一个给唯一的外宾观礼团,这就是前一天刚到的以法捷耶夫为首的苏联文化艺术科学工作者代表团。
受检阅部队则站在东
长安街。
那时交通工具少,群众近则列队步行来,远的坐火车来。
我当时所在的单位,临时编为华北革大第四部,住在西苑大院。
华北革大七八千人的队伍迤逦一里许要步行到清华园车站。
天未亮起床,到车站已7点,乘装煤的黑敞篷车,走了两小时才到前门车站。
经过西直门车站时还见到门头沟工人也坐火车来。
虽然“旅途”这样艰苦,但大家情绪高涨。
在前门席地而坐等到下午两点才安排进入会场,午饭是馒头凉水,每人领到三块糖、两个梨,是节日优待。
庄严隆重的开国大典终于在10月1日下午3时开始。
那天早晨是阴天,上午和中午还下了一点小雨,但下午却放晴了,真是老天也和万民同庆。
典礼的程序是: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宣布开会;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就位,副主席就位,委员就位;奏义勇军进行曲;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并升国旗(同时鸣礼炮,礼炮毕);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阅兵;游行。
毛泽东主席宣读的公告,约九百字,虽未收入新出的八卷本《毛泽东文集》,但收入了《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一册及《共和国档案1949-1996》。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二、课文按照顺序讲了哪四个动人的场面?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
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
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升旗的时候,礼炮响起来。
每一响都是五十四门大炮齐发,一共二十八响。
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只听见国旗和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到后来,每一声炮响后,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接着,毛主席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
他用强有力的语调向全世界发出新中国的声音。
他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一句的时候,广场上的人们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欢呼。
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1.这三个自然段按()顺序,写了()和()两个程序。
2.“新中国第一面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
”这句话中的破折号的作用是()。
A.用于行文中解释说明的部分
B.用于话题突然转变
C.用于声音延长的拟声词后面
D.用于事项列举分承的名项之前。
3.“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这一句中的“站起来”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维创新大拓展
四、假如当时你在天安门广场参加了开国大典,亲眼目睹了这一切,你想说些什么,把你想说的话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参考答案
一、热烈的欢呼热情的态度热闹的市场宣传好事宣读公告宣告成立
二、入场典礼阅兵游行
三、1.时间升国旗宣读公告 2.A 3.再也不受三座大山的压迫,当家做主的意思。
四、略
7、我们各种习气中再没有一种象克服骄傲那麽难的了。
虽极力藏匿它,克服它,消灭它,但无论如何,它在不知不觉之间,仍旧显露。
——富兰克林
8、女人固然是脆弱的,母亲却是坚强的。
——法国
9、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甜?——雨果
10、母爱是多么强烈、自私、狂热地占据我们整个心灵的感情。
——邓肯
11、世界上一切其他都是假的,空的,唯有母亲才是真的,永恒的,不灭的。
——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