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古代希腊、罗马与近代西方政治文明的发展单元综合提升讲义(含解析)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综合提升
专题一古代希腊与罗马文明的比较
1.文明的拓展方式
(1)希腊:通过殖民建立新的城邦,吸收外部文明并拓展希腊文明。

(2)罗马:通过兼并战争扩大疆域,在继承希腊文明、吸收外部文明的同时拓展罗马文明。

2.国家的形式
(1)希腊:分散的城邦制。

各城邦的主要特征是小国寡民,长期独立自治。

(2)罗马:统一的集权制,采取行省制,实行总督统治。

3.政治体制和统治方式
(1)希腊:经历了从君主个人统治到贵族集体统治,再到全体公民集体统治的制度演变,在古代首次实现了公民普遍参与、轮番而治的民主制度。

(2)罗马:在摆脱了君主制后建立了共和国,但是一开始权力就集中在少数富人手中,共和国并没有进一步演化为民主制,而是一种贵族共和国,随着疆域的扩大,共和国转化为帝国,实行君主专制制度。

专题二古代罗马与古代中国法制的区别
法律观念中国古代法律深受宗法群体观念影响;罗马法从法律上确认公民个人权利法律地位中国古代法律是君主专制的工具,体现了明显的人治色彩;古罗马法律是国
家统治的根本,体现了明显的法治色彩
法律结构中国古代法律民刑不分,以刑为主;而古罗马法律则私法发达,公法不发达法律内容古罗马法律有最早的法人制度和人格权制度;中国则没有
法学家地位
古罗马法学家地位高,部分法学家的法律学说有官方效力;中国古代法律则
完全以官方为主导
历史影响
中国古代法律影响了日本、朝鲜、越南等东亚、东南亚国家,从而形成了中
华法系;而古罗马法律影响了中世纪欧洲许多国家,也对近代以来法律和法
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专题三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
1.确立和发展
(1)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度是人类政治文明史上的重要成果,它的理论基础是启蒙思想家倡导的“人民主权说”。

(2)在17、18世纪,代议制通过英国、美国、法国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在欧美国家确立,主要包括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美国的总统制共和制和法国的议会制共和制等。

2.代议制的统一性、多样性
3.主要特点:议会民主、分权制衡、政党政治。

现代国家制度的核心是对权力的监控(防止绝对权力出现)与制约(最终目的:主权在民)。

4.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1)否定了专制制度,避免了少数人独裁,保阳了资产阶级的民主利益,具有先进性的民主精神,对于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2)有利于调整资产阶级内部关系,缓和资产阶级不同集团间的矛盾,有效防止封建势力复辟,稳定了资本主义制度。

(3)在这一制度下,无产阶级也可以利用它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合法斗争,有助于维护无产阶级的合法权益,推动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

专题四17、18世纪中西政治体制不同趋向及原因
专题五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历程
1.由空想到科学
(1)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空想社会主义者对未来的社会提出一些天才的设想。

(2)19世纪三四十年代,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为科学理论的创立提供了必要的条件,马克思、恩格斯在长期革命实践和理论研究中创立了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

从此,无产阶级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

2.由理论到实践
(1)《共产党宣言》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自己的政权,进而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2)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3)1917年,列宁领导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由理论变成了现实。

3.由一国到多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苏联的帮助和影响下,东欧和亚洲建立了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社会主义由一国发展到多国,社会主义阵营形成。

4.由苏联模式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0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出现了挫折,中国共产党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2017·课标全国Ⅰ,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专制王权下的法国,国王曾自视为民族的代表,路易十四声称“朕即国家”“朕即民族”。

启蒙思想家主张人民主权,抨击君主专制,阐述了与之相适应的民族思想:一个民族可以没有国王而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相反,一个国王若无国民则不存在,更不必说治理国家了,甚至表示“专制之下无祖国”。

在法国大革命中,人们认为法兰西民族的成员不仅居住在同一地域、使用相同的语言,而且相互之间是平等的,全体法国人组成法兰西民族。

一般认为,法国大革命是法兰西民族诞生和民族主义形成的标志。

——摘编自李宏图《西欧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国大革命对近代民族主义形成的促进作用。

法国的民族主义是在法国人民和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反对等级制度的过程中形成的。

法国大革命对封建势力的打击体现在各个方面,这都体现了其对近代民族主义形成的作用。

试答:
材料二盖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

其在实业界,苟无民族主义,则列强之经济的压迫,致自国生产永无发展之可能。

其在劳动界,苟无民族主义,则依附帝国主义而生存之军阀及国内外之资本家,足以蚀其生命而有余。

故民族解放之斗争,对于多数之民众,其目标皆不外反帝国主义而已。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924年)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党“一大”《宣言》中的民族主义与近代法国民族主义内涵的相同之处,并说明不同之处及其产生的原因。

注意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两国的民族主义都是在反对本国封建专制的斗争过程中形成,因而追求民主、平等是其相同点。

但二者又有不同之处,中国的民族主义突出了“反帝”;不同之处的原因要从中法两国的社会主要矛盾、革命任务以及有无外部因素影响等方面分析。

试答:
答案(1)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君主专制被推翻;等级制度被废除;《人权宣言》宣布了天赋人权和公民平等。

(2)相同:追求民主与平等。

不同:法国民族主义是反对国内专制;国民党“一大”《宣言》中的民族主义突出反对帝国
主义。

原因:封建专制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法国社会主要矛盾,争取主权在民是主要任务;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争取民族独立是主要任务;中国共产党和苏俄的影响。

[规律总结]
1.审准题意很重要。

例如本题第(1)问是要求从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基础和革命成果来说明近代民族主义形成的条件。

解答时要把民族主义追求民主、平等的要求和法国大革命的成果相联系。

2.既要从材料中获取显性信息,也要获取隐性信息。

例如本题材料一中“启蒙思想家主张”“人民主权”“抨击君主专制”“相互之间是平等的”,材料二中“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等。

3.合理调动所学知识。

例如本题第(2)问“原因”,要结合当时中国的社会性质答出主要矛盾及主要任务以及当时国共合作等有关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