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15课【教学设计】《新的大一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的大一统》
本课选自岳麓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第15课。

秦汉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中国以一个发达国家而闻名于世,也是从秦汉开始的。

如果说,秦开创了统一国家的模式,那么汉则是将古代中国政治、
经济和思想文化大一统突出特点发展纵深的典型朝代。

而本课所介绍的内容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进一步扩大版图,发展和巩固大一统事业的皇帝- -汉武帝。

本课内容是七年级上册中的一个教学重点,是中国古代史学习板块的重要内容。

本课是由强化中央集权、解决王国问题的举措、“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三目组成,分别从政治方面和思想文化方面介绍了汉武帝是如何强化中央集权,使大一统帝国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的。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道汉武帝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了解汉武帝通过颁布”推恩令“解决封国问题的史实;知道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措施,推行儒学教育等史实。

2.理解汉武帝“大一统”的时代特征,学会辩证分析问题的方法,联系实际生活理解历史知识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本课的讲授将与多媒体课件有机结合,通过情景拟想、阅读概括、联系对比等多种方式启发学生思考。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汉武帝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认知汉武帝时中国古代以为有着雄 【教学重点】
汉武帝的大一统。

【教学难点】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教师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案,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预习本课内容,收集有关资料(含文字和图片资料)。

一、导入:经历了汉初的恢复,到汉武帝统治时期,西汉进入了鼎盛阶段。

1.指导学生看武帝头像图讲解:汉武帝生于公元前156年,死于公元前87年,位54年,一生做了很多影响深远的大事。

今天我们来学习有关他的历史。

2.“大一统”:即盛大统一的强盛局面。

汉初六七十年休养生息带来的经济繁荣为汉武帝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汉武帝采取哪些措施实现大一统的?这些改革可概括为哪几个方面,总目的是为什么?(政治、经济,加强中央集权)
二、新课讲授
1、强化中央集权
问题:汉武帝即位怎样巩固政权的?
学生讨论交流并回答。

教师总结归纳:(1)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对中央机构的控制
(2)加强监察制度————加强皇权对中地方各级机构的控制
2、解决王国问题的举措
汉武帝与河间王刘德的一次对话,汉武帝问刘德治国之道,刘德对答如流,言谈中,还讲到历史上商汤和周文王以小国得天下的事情。

汉武帝听后很恼火,用讽刺的口吻对刘德说:“商汤以七十里取天下,文王以百里取天下,河间王就好好努力吧!”话说史实:汉武帝为什么“恼火”?(王国问题)造成此问题的根源是什么?(分封制)汉武帝是如何解决的?(推恩令)
师连接讲解:分封制→推恩令(配图示)
小结:汉武帝彻底解决诸侯国对中央的威胁,政治上实现大一统。

问题:汉武帝继位后是如何解决王国问题的?
学生自觉,讨论交流并回答。

教师总结归纳:(1)颁布“推恩令”————从王国中分出许多侯国。

(2)借口削夺大批列侯的爵位————解除诸侯王国对中央的威胁。

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为什么汉武帝会接受董仲舒的建议?
要实现政治上的一统,就需要实行思想上的统一。

汉初,诸子百家学说仍很活跃,不利于中央集权,不适应汉武帝时政治上大一统的需要。

(2)我们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指把儒家学说提升到”独尊“的地位,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

那么汉武帝又是如何推行儒家思想的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