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卒中给予丁苯酞与依达拉奉配伍治疗的临床观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缺血性脑卒中给予丁苯酞与依达拉奉配伍治疗的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比较缺血性脑卒中应用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配伍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所接收的7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接受医院的常规
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在医院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丁苯酞与依达拉奉配伍治疗,
通过对患者临床治疗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
结果:
通过治疗之后,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的发生
率明显比对照组低,经过对其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缺血性脑卒中疾病在进行治疗的时候,通过对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配伍的应用,
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不仅安全可靠,而且能够有效改善缺血性脑卒中疾病
患者的预后。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丁苯酞;依达拉奉
【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8-0054-02
对于缺血性脑卒中而言,其属于临床上较为常见、发病较高的脑卒中类型,
其发病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脑血管阻塞,并致使脑组织出现局部供血障碍,从而引
发相应的急性脑梗死[1]。
目前,缺血性脑卒中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已经具有较为规
范的流程,且治疗的方法也更多,更复杂,但是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的预后效果较差,致残率以及致死率仍旧较高[2]。
为了使缺血性脑卒中的实际治疗效果得以有
效提高,我院选取了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所接收的70例缺血性脑卒
中患者,分别对患者实施相应的常规治疗以及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予治疗,现总
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70例急性缺血性脑
卒中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其中观察组男25例,女10例,年龄在43~72岁之间,平均(57.5±14.5)岁;对照组男22例,女13例,
年龄在45~76岁之间,平均(60.5±15.5)岁。
通过对两组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
比较后,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医院的常规治疗,主要包括:静脉滴注依达拉奉注射液(西安利
君制药有限责任公司,批号H20120042)30ml+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2次
/d[3]。
观察组接受医院使用的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进行治疗,主要包括:静脉滴注
依达拉奉注射液(西安利君制药有限责任公司,批号H20120042)30ml+0.9%氯
化钠注射液250ml,2次/d;联合口服丁苯酞胶囊(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0299),2粒/次,3次/d[4]。
两组患者均连续服药14d。
1.3 临床疗效观察
根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进行相应评分,判断患者的实际治疗效果。
显效:治疗后NIHSS评分减少大于90%,患者没有出现病残,并能够进行正常的
生活以及工作;有效:NIHSS评分下降小于45%,患者基本能够进行相应生活以
及工作;无效:NIHSS评分下降小于17%,患者的临床症状没有出现缓解,甚至
恶化。
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将数据以SPSS20.0软件实施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以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t检验,数据结果,通过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通过治疗之后,观察组的有效率显著比对照组高,数据对比可知,存在明显
差异(P<0.05),详见表1。
3.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属于临床治疗过程中极为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同时也是神
经科患者出现残疾的一项影响原因。
引发该疾病的原因有许多种,通常被认为与
患者的实际生活、饮食规律等相关因素都具有相应的关系[5]。
同时,如果患者由
于脑部肿瘤、血管畸形而出现脑部供血异常,或者是患者具有动脉硬化病史,不
对患者进行及时且有效的治疗,血管就会被血栓堵住,这就会使患者的供血区产
生缺血现象,从而导致患者出现缺血性脑卒中[6]。
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为:(1)
短暂性脑缺血:主要表现为神经功能出现较为短暂的障碍,通常持续的时间被控
制在24小时之内,且在之后,患者的症状会逐渐缓解,且神经系统不会出现阳
性体征[7]。
(2)可逆性神经功能障碍:其发病与脑卒中相似,所表现的临床症
状与短暂性脑缺血相似,通常在一周左右就可以恢复正常。
(3)进展性卒中,
主要是指随着神经功能出现障碍现象不断发展,且呈阶梯状不断加重,通常需要
6小时左右,病情发展到最高峰,其主要产生的原因就是大脑当中的动脉栓塞[8]。
(4)完全性卒中,其指突发性的或者是局限性的神经功能障碍,主要症状为长
期存在神经功能障碍,较少恢复。
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溶栓以及心脏介入术在对
缺血性脑卒中治疗过程中具有相对较好的效果,但溶栓与心脏介入术在实际治疗
的过程中,由于其具有较大的风险,这就使患者在实际就诊的时候,容易错过治
疗的最佳时机,这就对患者后期的健康恢复以及预后改善产生不良影响[9]。
为此,大部分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进展治疗的时候,主要采用保守治疗。
根据临床研究可知,缺血性脑卒中疾病治疗过程中,对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
配伍进行应用,治疗效果极为显著。
丁苯酞不仅能够对患者的脑细胞实施相应的
保护,而且能促使患者血流的高效恢复,同时,丁苯酞还能够对自由基的形成进
行有效的抑制,这对脑部的高效代谢具有积极影响。
依达拉奉,其最主要的功效
就是对抗氧化的自由基进行清除,在对患者的静脉给药的时候,具有显著功效,
且能够使缺血的面积得以显著缩小。
将这两者进行有效的联合,使患者的临床症
状得以有效改善,并使脑组织得以有效的改善。
通过本次研究,在对两组患者治疗之后,观察组的治疗的疗效明显比对照组高;而发生并发证的几率,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低,也就是说,缺血性脑卒中治
疗过程中应用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配伍进行治疗具有显著优势。
综上所述,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用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配伍,
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而且安全可靠,可以使患者的预后得以有效改善。
【参考文献】
[1]陈忠宁,罗桂金,陈远博,等.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7,26(6):611-614.
[2]高星乐,陈力宇,孙乐球,等.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5,(16):1569-1571.
[3]刘喜艳,李会敏,张钦聪,等.丁苯酞与依达拉奉联用治疗急性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J].医学研究与教育,2015,32(5):14-17.
[4]伊恋,李星达,王建秀,等.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观察[J].中国药房,2016,27(29):4130-4132.
[5]秦丽红,王国辉,白禹,等.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7,40(4):95-96.
[6]梁海山,肖承年,奚振华,等.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胶囊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研究及安全性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32):133-135.
[7]刘丽.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分析[J].心理医生,2017,23(23):172-173.
[8]贾蕾,王娟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采取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探讨[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26):14-15.
[9]陶杨.中、重度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应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的疗效和安全性考究[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4,24(4):2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