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变声期男声的初中混声合唱教学初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融入变声期男声的初中混声合唱教学初
探
前言
变声期男生能否进行歌唱教学?在初中合唱团,如何解决变声期男生的歌唱
难题?当个体进入青春期,人的声带迅速发育,人嗓音也从童声向成年人声过渡,这个阶段称为变声期。
变声期的学生唱歌时会遇到很多困难,尤其是男生。
需要
针对个体,从不同的阶段,制定出适合该学段年龄特点的教学策略。
一、变声期男生的嗓音经历
变声期是人在成长发育阶段嗓音由童声向成年人声转变的一个正常的生理变
化阶段,是发声器官成长发育的必然现象和关键时期。
男孩一般在11-15岁,女
孩一般在11-13岁。
声带逐渐变宽变厚,喉头逐渐突出形成喉结。
音域下探几乎
贯穿于整个变声期。
嗓音的变化最先表现在变得低沉,男孩用真声所能演唱的音域范围开始下探,主要表现在:唱同一高音越来越吃力、原来能唱的高音唱不上去了、真声所能触
及的“高地”逐渐失守、原来唱不出的低音可以轻松唱出并逐渐可以触及更多的
低音。
这一过程称为音域下探。
在变声期的中后期,在经历了音域下探、音色低沉、声音沙哑、近乎失声之后,音色、音域已经接近成年男子,但却显得没有光泽、没有个性、没有亮音。
在这个阶段,由于音域下探没有全部完成,可以较自如地演唱一些音域更低的成
年人歌曲。
在成人音色形成的最后阶段,也就是变声期后期,成年男子的音色光泽的逐
渐形成和恢复。
这个阶段,个性音色明显增多,个体形成了较明显的区别于他人
的音色。
多数人声音光泽较之前有所恢复。
二、变声期男生能否开展合唱教学
(一)戏曲界对变声期嗓音训练的认识
在变声期可否进行唱功训练的问题上,戏曲界长期存在两种观点:一种是在传统的戏曲教学中有不少老艺人和教室们认为:“倒仓”期间正是出功夫的好时候,应多唱多练,唱哑了还要坚持唱,“金嗓子”是“唱”出来的。
另一种观点认为,在变声期阶段坚决不能唱,要以养为主,这一阶段要强化武功训练,等变声期结束再进行唱腔的学习。
著名表演艺术家梅兰芳说:“有些人发育尚未完就练得过份,或者在台上练过了头,“倒仓”以后嗓子就出不来了。
”他说:“倒仓”前后,要注意适当休息,慢慢地练,能唱多少唱多少,这是紧要关头。
嗓子不是一下子就能练好的。
(二)声乐界对变声期声乐训练的认识
长期以来,我国声乐界对变声期的训练持谨慎态度。
有的认为声乐训练应该由变声期结束后开始训练,变声期的声乐训练是徒劳的。
有的男孩子变声前有一副漂亮的童声歌喉,待变声期结束后,没有形成人们所期待的像以往一样的出众音色,令人惋惜。
也有观点认为,在变声期唱歌不安全,索性不练,避免病变的可能。
还有观点认为,女声的变声期持续较短且音色变化不明显,所以女声可以练,男声“禁声”。
国际上,当今一些知名的童声合唱团,尤其是男童合唱团,也有不少团员处在变声期,他们依旧坚持科学的训练,活跃于世界各大舞台。
笔者发现,倘若变声期完全“禁声”,尤其是在普通学校的音乐课堂上,有一至两年时间只给学生上听赏课,不上唱歌课,学生会逐渐失去兴趣,待变声期过后,很多学生不愿开口唱。
(三)医学界对变声期用嗓的意见
医学界的结论普遍建立在生理学、解剖学和临床医学上。
一般认为变声期的
声带常常充血、快速生长,由于声带充血,闭合较不正常,过度地摩擦可能会导
致声带息肉和声带小结。
因此医学界大多不建议声乐训练。
然而医学界对于科学的声乐训练方法研究不多,把声乐训练简单地理解为
“过度用嗓”、“大声喊叫”是不客观的。
科学的声乐训练除了声音训练以外,
还包括气息训练、共鸣训练、乐感训练等多方面内容。
“一刀切”的主张也有待
商榷。
三、变声期男生的合唱教学策略
(一)改编适用于该年龄音域特点的合唱作品
前面的章节提到,音域下探是贯穿整个变声期的。
因此,降调教学就显得尤
为重要。
我们可以通过改编适用于该年龄音域特点的合唱作品,让变声期男生自
然发声。
男生的声带在变宽,声音变低沉。
倘若仍然使用歌曲原调(尤其是童声调或
成人调),会给歌唱者带来非常大的困扰,有的音太高,学生拼命喊;有的学生
为唱高音,加入勒、挤的力量。
其结果是,既没有保障音准,也没有好听的音色,甚至造成学生声带小结……这就要求我们中小学音乐教师切实关注学生的学情,
五至九年级的学生,每个年级、每个班、每个人可能都存在差异。
2022年新课程标指出,提升广泛参与度,加强音乐艺术表现力,针对变声期
男生,给予多种调式、音区的尝试及支持,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艺术实践当中。
(二)适当运用假声唱法
国外很多优秀的男童合唱团,在团员变声期时用假声演唱。
教学中,对于女生,助其树立“假声是大多数女歌星都会使用的歌唱方法”的观念。
而对于男生,则要针对具体实际:参加过合唱团训练的男童不同程度地掌握了科学的发生方法,如气息运用、口腔打开、共鸣腔体等。
他们对合唱的统一音色、声音位置较为熟悉,合唱团训练时可以从高音往低音找,找到变声前的音高和音色,松弛地使用
假声歌唱。
(三)SAB(boys)混声三部合唱有哪些优势
尽管SAB(boys)混声三部合唱不能与传统的SATB四部混声合唱混为一谈,但
其出色的表现力也独居特色。
首先,SAB(boys)混声三部合唱与SSA女声/童声合唱相比,拓展了低音区音域,使得整体音响有了更丰富的低音共振,声部的融合范围扩大,但对融合度提
出了新要求。
只要采用科学统一的声音训练方法,融合难题迎刃而解。
其次,SAB(boys)混声三部合唱与传统的SATB四部混声合唱相比,根据青春
特色。
变声期男声随不及成年男声有光泽、有力度,但其音色只属于青春期范畴,丰富了艺术表现力,增强了辨识度。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不主张变声期完全禁声。
变声期内可以适当进行歌唱教学和声
乐训练。
只有当声音沙哑和出现失声状态时才暂停声音训练。
中小学学生的歌唱教学又分假声教学和真声教学。
同时,采用变声期男声自然音域的SAB(boys)混声三部合唱,既能够
让变声期男孩自信地开口歌唱,又能够丰富低音声部,带来全新的音响体验。
注释:
[1]冯葆富.《歌唱医学基础》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年版;
[2]卢文勤《京剧声乐研究》1980年版,第198页。
参考文献
一、论著
[1] 韩德森.《声乐教学法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
[2] 焦克选编.《艺术嗓音的训练和保健》[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6
年版.
[3] 唐琳.《声乐教学泛论》[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
[4] 徐勇.《青少年医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8版.
[5] 彭莉佳.《嗓音的科学训练与保健》[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年1月第1版.
[6] 叶澜.《教育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7] 王世康.《儿童嗓音训练》[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10月第1版
二、学位论文
[1] 方婧.《变声期儿童的声乐教学与嗓音保健》[D].福建师范大学,
2011年;
[2] 王园园.《儿童变声期声乐教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三、学术期刊
[1] 刘依群.《安全度过变声期研究》[J].中国戏剧,1998年第11期;
[2] 马丽娜.《谈声乐教学的变声期》[J].民族音乐(音乐教育),2011
年4月;
[3] 徐冬梅.《变声期的嗓音训练与保护》[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
学报),2003年第4期;
[4] 向宏达.《变声期声乐教学的体会》[J].考试周刊,2010年第4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