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莱州一中2011届高三5月份适应性模拟(二)(语文).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莱州一中2011届高三5月份适应性模拟(二)(语文) 1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祛除(qū)狡黠(xiá)兴奋剂(xīng)津津有味(jīng)B.粘连(zhān)答理(dā)烘焙机(péi)引吭高歌(háng)C.沸点(fèi)哂笑(shěn)撒手锏(jiǎn)一哄而散(hòng)D.抹脸(mā)帛画(jǐn)户口簿(bù)猝不及防(cù)
【答案解析】1.C(A.津津有味jīnB.烘焙机bèiD.帛画bó)
2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下榻头炷香
再接再厉风马牛不相及
B.精萃
初生犊合二为一毕其功于一役
C.毕竟核威摄一成不变天机不可泄露
D.辑录副产品
两全其美不废吹灰之力
【答案解析】2.A(B.精粹C.核威慑D.不费吹灰之力)
3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A.身为王室后裔的杰克,虽然只有十七岁,又是第一次参加如此重要的媒体见面会,但他应对自如,沉稳风趣,性情乖张,表现出了良好的教养。
B.近年来,我们克服了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平稳渡过了金融危机,取得了令全世界为之侧目的成就,国际地位得到大幅度提升。
C.大学毕业刚刚进入加工厂的那段时光,夏天的闷热、蚊子的叮咬、往返路程的遥远无一不在与人过意不去,而今也都成了美好的回忆。
D.领导干部应该多到基层,深入调查研究,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和问题,把精力花在推进工作落实、提高效率上,不能粗枝大叶,大而化之。
【答案解析】3.D(乖张:①怪僻,不讲情理。
②不顺。
侧目:不敢从正面看,斜着眼睛看,形容畏惧而又愤恨。
过意不去:心中不安,多含抱歉。
大而化之:现多指做事情疏忽大意,马马虎虎。
)
4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国内一位从事铁矿石贸易公司的经理表示,日本大地震给从事铁矿石交易的企业提供了抄底的可能,增加了铁矿石价格的不确定性。
B.现场的一位工作人员指出,由于是在二十层以上的屋顶实施违章建筑的拆除工作,高空作业安全系数比较大,预计进度将比平地拆除
多用时四天。
C.鉴于西班牙半年来经济低迷、对外借债额度过高的情况,国际信用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公司近日宣布下调西班牙信用等级。
D.大部分经济发达国家的紧急救援管理,都是设立专门机构对各类灾害和民防事务实行统一指挥和协调,这必然需要大量的专业灾难救援工作者参与其中。
【答案解析】4.C(A.句式杂糅,应为“国内一位铁矿石贸易公司的经理”或“国内一位从事铁矿石贸易工作的经理”。
B.不合逻辑,高空作业安全系数应该是“小”。
D.搭配不当,应为“各类救灾工作”。
)
5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山的对面是山。
,,如同浩荡的秋风,一直不离不弃地陪伴着我,在我的心间长久地凛冽。
①高高的山峦,稀疏的人家,我在其中的徘徊,构成了一帘晴爽的秋色
②曾经的孤独无依是我成熟后生命的基调
③人家的高处还有人家
④山的静默类似于我之前多少年间的生活,悄无声息、平平淡淡,我深处其中,爱着自己的家园
⑤高高低低的村庄像大山的口袋,装满孩子们的忧伤和欢乐,零落的房屋在密林壑谷之间
A.④②⑤③①B.③①④⑤②C.③④⑤①②D.④③⑤①②
【答案解析】5.B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云何尝能飞?泉何尝能跃?我们却常说云飞泉跃;山何尝能鸣?谷何尝能应?我们却常说山鸣谷应。
我们把无生气的东西看成有生气的东西,把它们看做我们的同类,觉得它们也有性格,也有情感,也能活动。
根据自己的经验来了解外物,这种心理活动通常叫做“移情作用”。
“移情作用”是把自己的情感移到外物身上,仿佛觉得外物也有同样的情感。
比如自己欢喜时,大地山河都在扬眉带笑;自己悲伤时,风
云花鸟都在叹气凝愁。
陶渊明何以爱菊?因为他在傲霜残枝中见出孤臣的劲节;林和靖何以爱梅?因为他在暗香疏影中见出隐者的高标。
由此可见,移情作用是和美感经验有密切关系的,移情作用不一定就是美感经验,而美感经验却常含有移情作用。
美感经验中的移情作用不单是由我及物的,同时也把物的姿态吸收于我。
所谓美感经验,不过是在聚精会神之中,我的情趣和物的情趣往复回流而已。
比如我在观赏一棵古松,我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古松本身的形象上,我的意识之中除了古松的意象之外,一无所有,我没有心思去分别我是我而古松是古松。
古松的形象引起清风亮节的类似联想,我就于无意之中把这种清风亮节的气概移置到古松上面去,仿佛古松原来就有这种性格。
同时我又不知不觉地受古松的这种性格影响,自己也振作起来,模仿它那一副苍老劲拔的姿态。
所以古松俨然变成一个人,人也俨然变成一棵古松。
真正的美感经验都是如此,都要达到物我同一的境界,此时,移情作用最容易发生。
移情作用往往带有无意的模仿。
从心理学看,这本来不是奇事。
凡是观念都有实现于运动的倾向。
念到跳舞时脚往往不自主的地跳动,念到“山”字时口舌往往不由自主地说出“山”字。
通常观念不能实现于动作者,是由于同时有反对的观念阻止它。
比如念到打球又念到泅
水,则既不能打球又不能泅水。
如果心中只有一个观念,没有旁的观念和它的对敌,则它常自动地现于运动。
聚精会神看赛跑时,自己也往往不知不觉地弯起胳膊动起脚来,便是一个好例。
在美感经验之中,注意力都集中在一个意象上面,所以极容易起模仿运动。
移情的现象可以称之为“宇宙的人情化”,因为有移情作用然后本来只有物理的东西可具人情,本来无生气的东西可有生气。
从理智观点看,移情作用是一种错觉,是一种迷信。
但是如果把它勾销,不但艺术无由产生,即宗教也无由出现。
艺术和宗教都是把宇宙加以生气化和人情化,把人和物的距离以及人和神的距离都缩小,它们都带有若干神秘主义的色彩。
所谓神秘主义不过是在寻常事物之中见出不寻常的意义,这仍然是移情作用。
从一草一木之中见出生气和人情以至于极玄奥的泛神主义,深浅程度虽有不同,道理却是一样。
(选自朱光潜《谈美》,有删改)
6.关于“移情作用”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它是一种心理活动,是根据自己的经验来了解外物,把无生气的东
西看成有性格、有情感、能活动的东西。
B.它常常发生在聚精会神地观赏一个意象时,我们常由物我两忘走到物我同一,于无意之中以我的情趣移注于物,以物的姿态移注于我。
C.它带有无意的模仿,因为在欣赏外物时,注意力集中在一个意象上,这时观念很容易实现于行动,形成模仿。
D.它使本来只有物理的东西具有人情,形成人的一种错觉,是一种神秘主义,但对于艺术和宗教而言,它却是必要的。
7.对于“移情作用”和“美感经验”关系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二者关系密切,移情作用离不开美感经验,是产生美感经验的必要条件。
B.审美心理活动并不等同于移情作用,移情作用仅仅是美感经验的心理活动之一。
C.真正的美感经验都要达到物我同一的境界,这时必定会发生移情作用。
D.移情现象也被称作“宇宙的人情化”,美感经验则不属于此。
8.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陶渊明爱菊,从中见出孤臣的劲节;林和靖爱梅,从中见出隐者的高标:这些美感经验的取得离不开移情作用。
B.美感经验中,移情作用不仅表现在把人的情感移置到物的身上,同时也有物的姿态对人的影响。
C.通常当头脑中有两个观念时,很难同时实现于动作,这时不会发生移情现象;只有一个观念时,才能自动地现于运动。
D.艺术和宗教的产生离不开移情作用,因为把人和物以及人和神的距离缩小,都有赖于移情作用。
【答案解析】6.D(错在“具有人情”、“是一种神秘主义”。
)
7.B8.C(“两个观念”的说法不完整,“只有……才……”的表述过于绝对。
)
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
陆琼,字伯玉,吴郡吴人也。
父云公,梁给事黄门侍郎,掌著作。
琼幼聪惠有思理,六岁为五言诗,颇有词采。
大同末,云公受梁武帝诏校定《棋品》,朱异、刘溉以下并集。
琼时年八岁,于客前覆局①,由是京师号曰“神童”。
异言之武帝,有敕召见,琼风神②警亮,进退详审,帝甚异之。
十一,丁父忧,毁瘠有至性,从祖襄叹曰:“此儿必荷门基,所谓一不为少。
”及侯景作逆,携母避地于县之西乡,勤苦读书,昼夜无怠,遂博学,善属文。
永定中,州举秀才。
天嘉元年,为宁远始兴王府法曹行参军。
寻以本官兼尚书外兵郎,满岁为真。
琼素有令名,深为世祖所赏。
及讨周迪、陈宝应等,都官符③及诸大手笔,并敕付琼。
迁新安王文学,掌东宫管记。
及高宗为司徒,妙简僚佐,吏部尚书徐陵荐琼于高宗曰:“新安王文学陆琼,见识优敏,文史足用,进居郎署,岁月过淹,左西掾缺,允膺兹选。
”乃除司徒左西掾。
太建元年,除太子庶子,兼通事舍人。
转中书侍郎、太子家令。
长沙王为江州刺史,不循法度,高宗以王年少,授琼长史,行江州府国事,带寻阳太守。
琼以母老,不欲远出,太子亦固请留之,遂不行。
累迁给事黄门侍郎,领羽林监。
转太子中庶子,领步兵校尉。
又领大著作,撰国史。
后主即位。
直中书省,掌诏诰。
初,琼父云公奉梁武帝敕撰《嘉瑞记》,琼述其旨而续焉,自永定讫于至德,勒成一家之言。
迁吏部尚书,著作如故。
琼性谦俭,不自封植,虽位望日隆,而执志愈下。
园池室宇,无所改作,车马衣服,不尚鲜华,四时禄俸,皆散之宗族,家无馀财。
暮年深怀知足,思避权要,恒谢病不视事。
俄丁母忧,去职。
初,琼之侍东宫也,母随在官舍,后主赏赐优厚。
及丧柩还乡,诏加赙赠,并遣谒者黄长贵持册奠祭,后主又自制志铭,朝野荣之。
琼哀慕过毁,以至德四年卒,时年五十,诏赠领军将军,官给丧事。
有集二十卷行于世。
(选自《陈书卷三十》)
【注】①覆局,《三国志·魏书·王粲传》:“观人围棋,局坏,(王)粲为覆之。
”覆,同“复”,覆局,指记忆力极强。
②风神,指神态。
③都官符,指诏书。
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儿必荷门基
荷:承担
B.善属文
属:写作
C.自永定讫于至德讫:至,到
D.不尚鲜华
尚:超过,过分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吏部尚书徐陵荐琼于高宗
②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B.①乃除司徒左西掾
②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C.①琼述其旨而续焉
②惑而不从师
D.①琼之侍东宫也
②斯用兵之效也
11.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体现陆琼“见识优敏,文史足用”的一组是
①丁父忧,毁瘠有至性②琼素有令名,深为世祖所赏③都官符及诸大手笔,并敕付琼
④又领大著作,撰国史⑤勒成一家之言⑥虽位望日隆,而执志愈下
A.①②④B.③④⑤C.②③⑥D.①⑤⑥
1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琼的父亲陆云公接受梁武帝的诏令校定《棋品》,朱异、刘溉以下人员同时集中在一起,陆琼这时八岁,能在客人面前覆盘。
B.天嘉元年,陆琼担任宁远始兴王府法曹行参军。
不久以法曹行参军的身份兼任尚书外兵郎,任职期满由代理转为正职。
C.长沙王做江州刺史时,不遵循法度,高宗因为长沙王年少,派陆琼去做长史。
陆琼前去担任了江州府国事,兼任寻阳太守。
D.陆琼生性谦虚俭朴,从不为自己聚敛财货。
四时的俸禄,都散发给宗族人员,自己家中没有剩余财产。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异言之武帝,有敕召见,琼风神警亮,进退详审,帝甚异之。
(4分)
(2)琼以母老,不欲远出,太子亦固请留之,遂不行。
(3分)
(3)暮年深怀知足,思避权要,恒谢病不视事。
(3分)
【答案解析】9.D.(尚,崇尚。
)
10.A.(都是介词,向。
B.①副词,于是,就②副词,才C.①连词,表修饰。
②连词,表转折D.①主谓间助词②结构助词,的)
11.B.(“见识优敏,文史足用”,是说陆琼见识多而聪敏,精通文史。
①体现“孝顺”⑥体现“性谦俭”)
12.C.(联系下文可知,陆琼没有前去担任这些官职。
)
13.(10分。
基本上一句1分,重点关注重要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
)
(1)(4分)朱异对梁武帝说了这个情况,梁武帝下令召见,陆琼神态机警聪明,举止安详慎重,梁武帝认为他很奇异(不寻常)。
(重点注意:“言之武帝”省和倒装句式,“有敕召见”省主语,“异”意动用法,“进退”)
(2)(3分)陆琼因为母亲年事已高,不想出远门,太子也坚持请求留下他,于是陆琼就没有前去(任职)。
(重点注意:“以”“固”“遂不行”)
(3)(3分)陆琼晚年很有知足之心,只想避开权要人物,常常以有病为借口不到职治事。
(重点注意:“深怀”“谢”“视事”)
附参考译文
陆琼,字伯玉,吴郡吴人。
父亲陆云公,梁朝给事黄门侍郎,掌管著作。
陆琼幼年聪敏伶俐,思维有条理,六岁能写五言诗,且颇有文采。
大同末年,父陆云公受梁武帝诏令校定《棋品》,朱异、刘溉以下人员同时集中在一起,陆琼这时八岁,能在客人面前覆盘,由此京城内传称他为“神童”。
朱异对梁武帝说了这个情况,梁武帝下令召见,陆琼神态机警聪明,举止安详慎重,梁武帝认为他很奇异(不寻常)大同十一年,父亲去世,他因悲哀过度而极其瘦弱,有至孝之情,叔祖父陆襄感叹道:“此儿必能承担光耀门庭的重任,所谓一个也不算少。
”到侯景作乱,陆琼带着母亲避难到本县的西乡,刻苦读书,日夜不松懈,于是学识渊博,擅长写文章。
丞宣年间,被州里推举为秀才。
天嘉元年,为宁远始兴王府法曹行参军。
不久以法曹行参军的身份兼任尚书外兵郎,任职期满由代理转为正职。
陆琼一向有好名声,深受世祖赏识。
到讨伐周迪、陈宝应等人时,诏令及各种重要文书,都下令交付陆琼完成。
改任新安王文学,担任东宫书记参军。
等到高宗担任司徒时,精选属官,吏部尚书徐陵向高宗推荐陆琼说:“新安王文学陆琼,见识多而聪敏,文史兼通,足够应用,进居郎署,已有年月,左西掾缺位,可以选他担任此职。
”于是封为司徒左西掾。
太建元年,授予太子庶子,兼通事舍人。
转任中书侍郎、太子家令。
长沙王为江州刺史,不遵循法度,高宗以长沙王年少,授陆琼长史,行江州府国事,兼任寻阳太守。
陆琼以母亲年事已高为由,不想出远门,太子也坚持请求留下他,于是陆琼就没有前去(任职)。
屡经升迁任给事黄门侍郎,兼任羽林监军。
调任太子中庶子,兼任步兵校尉。
又兼大著作,撰写国史。
后主即位,陆琼到中书省当值,负责制定诏书。
当初,陆琼父亲陆云公奉梁武帝的命令撰写《嘉瑞记》,陆琼遵循武帝的旨意继续撰写,自永定年到至德年,最终编写成一家之言。
改任吏部尚书,继续兼任大著作。
陆琼生性谦虚俭朴,从不为自己聚敛财货,虽然职位声望日渐隆盛,却坚持素志更加谦逊。
所居园池屋室,不作改变,车马衣服,不崇尚华丽,四时的俸禄,都散发给宗族人员,自己家中没有剩余财产。
晚年很有知足之心,只想避开权要人物,常以有病为借口不到职治事。
不久母亲去世,离职回家。
当初,陆琼奉侍东宫时,母亲随从在官舍居住,后主赏赐十分优厚。
等到丧棺还乡,后主下诏加赠助丧财物,并派谒者黄长贵持册奠祭,后主又亲自拟墓志铭,朝野都以此为荣耀。
陆琼悲哀过度,在至德四年去世,时年五十岁。
诏赠领军将军,官府出资办理丧事。
有文集二十卷行于世。
8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8分)
好事近吕渭老①
飞雪过江来,船在赤栏桥侧。
为报布帆无恙,著两行亲札。
从今日日在南楼,鬓自此时白。
一咏一觞谁共?负平生书册。
【注】①吕渭老,南宋词人。
1127年靖康之变,局势危急,宋室南渡,很多士人也纷纷南迁。
这首词就是吕渭老南渡平安抵达后,写给
友人的。
(1)起句“飞雪过江来”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4分)
(2)联系全词分析作者“鬓自此时白”的原因。
(4分)
【答案解析】14.(8分)
(1)(4分)点明渡江时恶劣的气候特点(2分);渲染紧张的氛围,为写信报平安和下阕的抒情做铺垫(2分)。
(2)(4分)南渡后生活百无聊赖(1分);战乱频仍,不能与朋友互诉衷肠(1分);辜负自己读了一辈子书,无法实现为国建功立业的抱负(2分)。
9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3个小题)(6分)
(1)师者,。
(韩愈《师说》)
亦余心之所善兮,。
(屈原《离骚》)
(2)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
(王羲之《兰亭集序》)
,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
(3)_________________,只是朱颜改。
(李煜《虞美人》)
纵一苇之所如,。
(苏轼《赤壁赋》))
(4)今宵酒醒何处,。
(柳永《雨霖铃》)
独学而无友,。
(《礼记·学记》)
【答案解析】15.(6分)(每句1分,有错则该句不给分。
)(1)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虽九死其犹未悔
(2)亦足以畅叙幽情温故而知新
(3)雕栏玉砌应犹在凌万顷之茫然
(4)杨柳岸晓风残月则孤陋而寡闻
10
16.用四个关键词提取下面这段话的主要信息。
当药物作用于细菌时,细菌会自卫、防御、反击,最后的结果就是对抗生素产生抵抗力,也就是产生了耐药性。
如果我们滥用抗生素,有那么一天,环境中存在的致病菌有可能都是耐药的,人体感染的都是耐药菌。
细菌产生耐药性的速度远远快于我们新药开发的速度,结果是人类将重新面临很多感染性疾病的威胁。
比如结核病是结核杆菌引起的传染病,很多年前结核杆菌对抗生素很敏感,结核病控制得非常好,但是,现在耐药的结核菌多了,治疗起来非常棘手,这不但引起人体死亡率的增加,同时也增加了治疗成本,造成严重的社会负担。
【答案解析】16.(4分)滥用
抗生素耐药性(耐药菌)威胁(每个词语1分)
11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18分)
最后的绝招
聂鑫森
“面人雷”,当然姓雷,但叫什么名字,谁也不清楚。
北地口音,六十来岁的样子,骨格清奇,黄面短须,双眼特别锐亮,像鹰眼,有点
冷。
他是吃捏面人这碗饭的,在这个广场捏面人差不多有一年了,只要不下雨不落雪,“面人雷”就会准时出来设摊。
行头很简单:一个小木箱,里面放着捏面人的原料和工具;一个可收可放的小支架,上面挂着一个纸板,正中写着“面人雷”三个大字,两边各写一行小字:“为真人捏像;继绝技传家。
”——这是一种顶尖的绝技,对着活人捏像,捏谁像谁。
他捏面人很快,顾客站个十来分钟就行了,称得上是“立等可取”。
顾客满意了,给十块钱;觉得不像,他不取分文,而且立刻毁掉,再不重捏——这样的情景似乎从没出现过。
他捏面人,先是几个手指翻飞,刹时便成型,再用小竹片、小剪刀和细铁签修一修,无不形神毕肖。
闲空时,“面人雷”会安静地坐下来,手里拿着面粉,两只眼睛左瞄右瞅,专捏那些有特点的人物。
真正有特点的人物是那些“老江湖”:算命测字的“半仙”,耍解卖艺的赤膊汉子,硬讨善要的乞丐,打锣耍猴的河南人……当然,他也捏那些在广场游荡乘机作案的小偷,江湖上称这类人为“青插”;专弄“碰瓷”的骗家,手里拎着瓶假名酒,寻机让人碰落摔碎,然后“索赔”;还有那些做“白粉”生意的,避着人鬼头鬼脑地进行交易……捏好了,悄然放入木箱,秘不示人。
这么大的广场,这么大的人流量,各类案子总是会发生的。
负责车站治安的铁路警察,常会秘密地把“面人雷”找去,请他帮忙破案。
“面人雷”会把那些涉案疑犯的面人拿出来,冷冷地说:“你们只管抓就是,错不了。
”他们知道“面人雷”是靠这门手艺吃饭的,便要按人头给钱。
“面人雷”说:“这算我的义务,免了!只是……请你们保密,给我留碗饭吃。
”
小偷抓了。
“碰瓷”的抓了。
贩“白粉”的也抓了。
那些面人捏得太像了,一抓一个准。
这是个秋天的深夜,无星无月,风飒飒地刮着。
“面人雷”睡得正香,门栓被拨开了。
屋里突然亮起灯,被子被猛地
掀开,三条大汉把“面人雷”揪了起来。
“面人雷”立刻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了。
他很镇静:“兄弟,总得让我穿上衣服吧,风冷人哩。
”
其中一个年纪较大的汉子,脸上有颗肉痣,说:“老哥,是你把我们出卖给了官家,你应该懂规矩,今晚得做了你!”
“面人雷”笑了笑:“兄弟,你们误会了,谁使的绊子呢?”
“老哥,没有不透风的墙,你老老实实跟我们走一趟。
”
“我这一把年纪了,死也不足惜。
兄弟,我捏了一辈子的面人,让我最后为自已捏一个吧,给老家的儿孙留个念想。
不必担心一个年老力衰的人,还能把你们怎么样。
”
他们同意了。
“面人雷”打量了他们几眼,说:“谢谢。
”然后便拿出一大团面粉和工具,坐在桌前,对着一个有支架的小镜子捏起来。
三个人坐到一边去,抽着烟,小声地说着话。
“面人雷”很快就捏好了,是他的一个立像,有三寸来高,右手拿着小竹片,左手握拳。
底座边刻着一行字:手中有乾坤。
面人雷自捏像。
那三个人拿着面人轮流看了看,随手摆在桌子上。
……
两天后,在二十里外的一条深渠里,发现了“面人雷”的尸体,脖子上有深深的刀痕。
公安局刑侦队队长,是个年轻人,业余喜欢搞雕塑。
他把“面人雷”的自捏像放在办公桌上,关起门看了整整一天。
他发现那支小竹片的尖端,正对着那只握着的拳头,而那拳头从比例上看略显硕大,似乎握着什么东西。
“手中有乾坤”?他小心地掰开了那个拳头,在掌心里出现了几个极小的面人!在放大镜下一看,眉眼无不清晰,那个脸上有颗肉痣的汉子,是个黑道上的头目,曾因诈骗坐过牢。
“面人雷”在临死前,给这几个家伙捏了像!
这几个疑犯很快就被抓捕归案。
追认“面人雷”为“烈士”的报告也随即批复下来了。
追悼会开得非常隆重,正面墙上挂着“面人雷”的遗像——是那尊自捏面人的放大照片。
挽联是这样写的:
手中有乾坤,小技大道;
心中明善恶,虽死犹生。
(选自《小说月刊》2010年02期,有删改)
19.小说结尾的挽联有什么含义?请简要分析(4分)
20.结合文本分析文中划线句子的作用。
(4分)
21.请结合文中“面人雷”的“冷”和“笑”,简要分析其形象特点。
(4分)
22.有评论家认为:“聂鑫森是关注人们精神寄托、关注人性的小说家。
枯荣起落沧桑岁月中不泯的人性良知,他看得很珍贵。
”这一特点在本文中是否有所体现?请结合文本加以探究。
(6分)
【答案解析】19.(4分)赞扬了“面人雷”手上有高超技艺,心中有善恶分明(2分),表达了对他的深深缅怀(2分)。
20.(4分)通过环境描写(1分)渲染了紧张、凄冷的气氛(1分),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2分)。
21.(4分)“冷”表现在他对世人和警察的态度上,这是一种洞穿人情世故的冷静,冷在外而热在内,恰恰体现其内心的古道热肠(2分);“笑”表现在面对深夜入侵者,这是一种面对突发事件的机智和策,笑在外而冷在内,体现其在生命危险中的智勇双全(2分)。
22.(6分)有(1分)。
作者选取一个捏面人的手艺人,在表现他社会经验丰富、技艺高超的老江湖形象特点的同时(2分),更着力刻画他善恶分明、坚持正义的人性良知,尽管只是现实社会中的小人物,却时刻关注着广场上各种犯罪现象,积极为警察破案提供线索,甚至不惜牺牲生命(2分)。
作者以此弘扬正义,鞭挞丑恶,突出了鲜明的感情倾向和价值取向(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