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读书笔记高一5篇202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高一5篇2021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高一1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净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井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在一个桃花盛开的季节里,有三位英雄好汉,在桃园里结为兄弟。

从此,他们共经沙场三英战吕布,诛董卓,灭逆党,他们同生共死,匡扶汉室,建立蜀国,他们得天时,聚人和。

在历史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虽然他们并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但是,青史一页会记得,他们是强者。

当然,要是没有军师的文韬,刘玄德也无法建立蜀国。

他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赤壁之前,他草船借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赤壁之后,他智取南郡,借得荆州。

在战乱的年代里,文韬武略卧龙凤雏哪堪寂寥,结伴结盟结交,难结同好。

接风借火借箭,羽扇轻摇。

问鼎三足怎落脚,隆中对分晓,只盼来日登蜀道,再续出师表。

不出则已,一出比天高。

发明木牛流马,连弩。

诸葛亮的一生都献给了为匡扶汉室的使命。

五虎上将关云长,他手持青龙偃月刀,为忠于蜀汉,是知恩图报、义薄云天的豪杰;也是一位英勇善战、智勇双全、威震华夏的英雄----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一心只为扶汉室。

可是,当他被封为五虎上将之首后,他变得自高自大、居功自傲、刚愎自用,大意失荆州,这位一生只为守住忠,义二字的大将军最后终于无奈的走向麦城。


是一为末路英雄,我们从不以成败论英雄,在我的心中,他,关云长,永远是一位守护忠,义二字的英雄。

他身长八尺,浓眉大眼,阔面重颐。

我赞美赵云:道胜一筹,义胜一筹,智胜一筹,谋胜一筹,仁胜一筹,文胜一筹,武胜一筹,云有八胜,吾等怎能不尊,怎敢不敬。

我佩服赵云,佩服他在战场上无惧的胆量,佩服他在做人上高尚的精神,佩服他宁死不降的气节,更佩服他那顾全大局的品德。

诸葛亮对于智勇双全的赵云是很器重的,赤壁之战前夕诸葛亮借东风毕后就是依靠赵云接应,那时赵云射断吴将徐盛船上篷索,也显示出了他过人的射技。

总之,在那个金戈铁马的年代里,无论是一代奸雄曹操,还是宽厚的刘备,还有紫须碧眼的孙权,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还有足智多谋的卧龙凤雏;早年逝世的郭奉孝,周郎,以及笑到最后的司马,他们的聪明才智,真叫人佩服。

反间计,苦肉计,美人计等等。

不过,我只希望这些计策只出现在战乱风飞的年代里,当然我也希望这些计策也永远不回出现我们现在生活的和平年代里。

因为战争,让多少生灵涂炭,多少百姓遭殃啊。

就像曹植作的哪首催人泪下的诗一样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高一2
曾记得那时昏夜黄灯,我依偎在母亲怀中,听她絮絮叨叨地讲故事,讲名著。

我憧憬于《西游记》的漫天神话,憧憬于《水浒传》的侠骨柔肠,甚至憧憬于《红楼梦》中宝黛之间的悲剧爱情。

蓦然回首,我唯独漏了精彩绝伦的《三国演义》。

初读《三国演义》,只觉得无聊透顶,眼前是无尽的黑洞,望不到头。

正当我撇下书儿自己去玩时,心中又挂念起它来。

那种明知无聊,却又想一探究竟、欲罢不能的感觉着实让我难熬。

最终,我又拿起了书儿,一种未知的感觉在弥漫。

渐渐有些着迷,有些沉沦。

我开始沉醉在罗贯中笔下的三国世界里。

刘关张桃园三结义是我最敬佩的事了。

黄巾军攻打刘焉,刘焉就贴出告示招募士兵,刘备看到了叹了一口气,正巧被路过的张飞听到,就厉声说:大丈夫不与国家出力,何故长叹。

刘备看他相貌不俗,问其姓名,两人各自作了介绍,刘备说:近闻黄巾倡乱,有至于破贼安民,恨力不能,故长叹耳。

张飞一看和自己意气相投,就说要散尽家财共举大事,两人都很高兴,到路边喝酒,正巧碰到一人边进酒店边说:快拿酒来,我要赶入城去投军。

刘备就邀请他来做,三人互道姓名,发现意气相投,就一起到张飞家后院的桃园结义。

按年龄长幼,拜刘备为兄,关羽次之,张飞为弟。

因为澎湃的倾慕,我甚至冲动到拉几个要好的女伴也玩那三拜九叩的把戏,只为了学那三位生死不离的侠义。

除了那一个个曲折、绕人心曲的故事之外,引我眼球的还有那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庸主献帝刘禅,气量狭隘的周瑜,忠厚的鲁肃,勇猛的张飞,重义的关羽,纳贤的刘备等等,无不个极其态。

这些人物给了我很深的教育。

其中,最令我有所感受的不是曹操,也不是刘备,而是孙权。

曹操的壮志未酬,刘备的求才若渴完全掩盖了另一位君王孙权。

孙权作为君王远远没有曹操和刘备那样有所作为。

众人似乎也不太把他当回事,甚至曹操与刘备煮酒论英雄的时候也大言不惭孙仲谋不成气候。

但是在我看来,他的不成气候对于他来说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那是一种机遇,让他喘息的机遇。

吴国在以后的几年里相安无事,人们生活安康也是他懦弱的功劳。

如此说来孙仲谋也不是一无事处不是英雄胜似英雄。

至于诸葛大圣人,他那无与伦比的智慧,或许令我们现代的人都感到汗颜吧。

他的计谋多如牛毛。

假设孙悟空在世也不能及诸葛亮一个奇才。

正是因为这方面的才能,所以才有著名的赤壁之战,巧妙地利用天时、地利、人和,以三日为期,轻而易举地借得万箭,这启不是应了陈子昂的诗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他的确是个伟大的谋臣。

然而伟大的人也有他的不足。

他的才识是惊人的,但是也因为他的自负酿成了吴国亡败的下场。

他全盘掌控什么都管完全没有顾及古人的至理名言------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导致了他失败的结局。

三国里面人物的结局难道没有给我们深刻的启迪吗?合上书本,我发觉不知不觉我已然痴迷,我似乎身临其境,无法自拔三国演义读书笔记高一3
我用了近一个星期读了《三国演义》一书,真是收益非浅啊。

《三国演义》是一部断代体古典名著小说,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首先我看到的是像滚滚长江东逝水这一类脍炙人口的诗句,接着
引入正文。

第一句话这样说到: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这句话不无道理。

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并入于汉书中还有上百个人物、无数的军事谋略,加上作者本身借着历史人物,来阐述忠、教、仁、义、爱的道理,更是深入人心。

它写的庸主献帝、刘禅,无能之辈吕布、袁术、袁绍、刘表、刘璋,气量狭隘的周瑜,长厚的鲁肃,勇者张飞、许楮、典韦,无不个极其态。

这些人物给了我很深的教育。

虽有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这本书当中所描述的几个英雄人物。

先说关羽。

这是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

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

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而约好一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

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不但仍算忠,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

《三国演义》表现关羽的方法也极简单: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后来加上赤兔马,又读过《春秋》,刮骨疗毒不怕疼,斩颜良,诛文丑,几乎变得天下无敌。

他的所做所为值得我们学习。

封建统治时期需要忠臣,需要一个能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这就是诸葛亮。

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谋,而且一生谨慎,鞠躬尽瘁。

他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偶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

我本以为这种人应该相貌非凡,可书中描绘的却十分简单: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
氅。

他的所做所为给后人很深的印象。

现说曹操。

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可能是因为他的儿子篡了汉。

他说刘备与他是并世英雄,说得刘备都不敢听,但是他没有杀刘备,虽刘备正是他的瓮中之鳖。

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梦也梦不到的。

周瑜眼中只有诸葛亮,与其誓不两立,只要把诸葛亮杀了,东吴的天下就太平了。

后来又发现刘备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杀刘备,至少把他留在东吴,东吴的天下也太平了。

目光短浅,气量狭小,非英雄也。

这也与曹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曹操还是个实干家,曾经行刺董卓,矫诏聚诸侯讨伐董卓。

这些使我感到了曹操的伟大之处。

总的来说,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大开眼界,而以上几人也给了我很深的感受,他们我很是喜欢。

作为一部文学作品。

因为它经过了艺术加工,有不少虚构。

《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

它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

全书写了四百多人,其中主要人物都是性格鲜明、形象生动的艺术典型。

各类人物各有共性;同类人物各有个性。

作者描写人物,善于抓住基本特征,突出某个方面,使人物个性鲜明生动。

对于主要人物,往往通过一系列的故事情节和人物语言表现其复杂的性格。

故事也同样展现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

其中尤以赤壁之战最为出色。

使读者都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三国演义》一书不愧为名著。

值得一读啊。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高一4
读完了《三国演义》,我心的满腔热血忍不住爆发出来。

这一本
流传古今、震惊中华的历史小说,让我真正学到许多英雄气概。

在这200多个人物中。

最有代表性的人应该是刘备了。

刘备身为皇家后裔,但他一点权利也没有,就是以卖草鞋为饭碗。

在一次偶尔的机会中,他认识了关羽、张飞,并三人结义,一起干出一片事业。

不求同年同月生,只求同年同月死。

这是英雄气概们的声音。

后来刘备又得诸葛亮、庞统、赵云、马超、黄忠、魏延等能人。

一下子摇身一变成为君主。

他统领的蜀国每一日都比前一日更富强。

这就是刘备,一个会用人、有理想、有抱负、为老百姓着想的英雄。

比起刘备,他的儿子刘禅可就窝囊得多。

刘备死后,诸葛亮接下大权。

过了好几年,诸葛亮也死了。

蜀国在刘禅的手下日日夜夜的衰退。

老百姓们的生活的生活一天不如一天。

没有哪一个人是不叫苦不迭的。

而刘禅只是在宫里吃喝玩乐,享尽酒色。

最终,蜀国投降于魏国。

刘禅也身败名裂了。

所以大家说他是无可救药的阿斗太子。

这一组鲜明的父子对比,更能显示刘备的英雄气概。

再说关羽,他为人忠义。

只降汉,不降曹是他在曹操的蛊惑下说出来的话,尽管曹操摆弄酒色来诱惑他。

可他就是没上当。

本来曹操是想用赤兔马来收买他,他也没上当,也只是把它当做寻找刘备和张飞的工具。

尽管他斩颜良、文丑已经报答了曹操。

可在华容道,他又因为过五关,斩六将给曹操造成巨大损失,又放了曹操,造成曹操并没死于赤壁的后果。

我认为关羽是讲义的英雄。

相反,吕布这个人虽然武艺十分了得,但见利忘义,一看到董卓给他赤兔马,看到给他的金银珠宝和绝色美女,他就忘记了丁原对他
的养育之恩,一刀便刺死了自己的养父,投随董卓。

并帮助董卓胡乱天下,颠倒是非,一有对董卓谋反得人,他必杀死他。

最终,他获得了应有的下场。

曹操在人们的心目中是一位汉奸,阴险狡诈成为他的惯例。

可他在我的心中,也是一名英雄。

在赤壁大战中,曹操费尽心思招来的几十万士兵和几千艘战船被诸葛亮和周瑜的计谋一下子就泡汤了。

他只能带着剩下的几百名士兵和文武百官一起仓皇而逃,由于路上又遭到赵云、张飞和关羽的攻击,只剩下不到300人。

但曹操定没有气馁。

他又重新鼓舞旗帜,重新招兵买马,不过几年,又建成了一只大部队,最终成了最后一个灭亡的侯国。

在《三国演义》中还有许许多多的好汉英雄:张飞的直爽、张辽的执著、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巧用兵法等等等等。

正是这些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的三国人物,刻画出了这本惊世骇俗的《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高一5
《三国演义》写了三个国家的兴衰史,从桃园三结义至三国归晋共经历了五大时期,便是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割据,三分天下和天下归晋。

黄巾之乱是从桃园三结义开始,讲了黄巾起义之后,东汉政府的反击,出现了刘备,曹操等英雄,而东汉政权也快灭亡了。

董卓之乱是讲董卓入京前后的故事,从何进与十常侍对战到少帝逃出京城,结果被董卓救驾。

董卓入京后收买了猛将吕布,又废少帝,
立献帝,大权独揽,实施暴政,逼得群雄联军伐董卓,虽然后来联军失败了,但是董卓最后也被吕布所杀。

群雄割据是讲董卓死后,中原诸侯群龙无首,为了扩大自己的地盘互相厮杀,最主要分为三个战区,即北方的袁绍与公孙瓒,江东地区孙策的崛起,中原地区曹操,刘备,吕布,袁术之间的战争。

《三国演义》是我百读不厌的一本书,不同的时期读它,有着不同的感受。

在幼儿园时,看的是连环画《三国演义》,它在我心中是一个个传奇的故事,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赤壁之战。

我还明白了俗语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肚子在唱空城计。

的含义。

在中低年级,我看的是青少版的《三国演义》,它在我心中是一篇长篇历史小说,它不仅使我懂得了许多历史知识,更让我记着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鲜活的人物: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忠胆狭义的关羽,粗中有细的张飞,赤膊上阵的许褚、抬棺上战的庞德、阴险狡诈的曹操、软弱无能的刘禅
在小学高年级,再读原著《三国演义》,它在我心中已是一本饱含人生哲理,有着非凡意义的鸿篇巨作。

对里面的人物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如我最崇拜的诸葛亮,从火烧新野,骂死王朗、空城计、妙锦斩魏延中显示出他的非凡才智。

可他也并非神仙,如他让马谡去守街亭,导致丢失了街亭、柳列城两个军事重镇,一出祁山失败,自己也被降职。

料事如神的诸葛亮尚且如此,更何况我等凡夫俗子。

所以我们没有理由苛求别人和自己不犯错误,不应该因为别人的一点过失
而横加指责,也不应该因为自己的一次考试的失利而灰心气馁,更不应该为自己取得的一点成绩而沾沾自喜,人无完人,我们身上也一定存在着需要充实改进的地方。

而我喜爱的三国猛将张飞,长坡桥单骑救主,智夺瓦口,义释严颜,可谓功不可没,只可惜关羽一死,便失去理智,不务正业,无故鞭打士兵,导致自己被手下两名小将刺杀,还陪上了黄忠、刘备和蜀国七十五万大军的性命,使蜀国状况一落千丈。

相反,魏国名将司马懿对诸葛亮的辱骂置之不理,态度乐观,使一代奇才诸葛亮无计可使,以病死五丈原为告终。

可见当遇见悲伤、痛苦、气愤的事情时,应该理智地控制情绪,用乐观的态度去战胜它,如果意气用事,后果将不堪设想。

随着我的成长,每次研读《三国演义》都有不同感受,《三国演义》真是伴我成长的一本好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