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曼钢琴曲《蝴蝶》的浪漫主义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05学教育
1
14
舒曼钢琴曲《蝴蝶》的浪漫主义特征
刘堂超
(长江大学艺术学院,湖北荆州10901)
[摘要]罗伯特·舒曼,德国作曲家、钢琴家,浪漫主义音乐成熟时期代表人物之一。
他最主要的钢
琴音乐作品绝大部分都是30年代创作的,其中富于幻想性的浪漫主义气质体现的由12首乐曲组成的钢琴套曲《蝴蝶》最为鲜明。
[关键词]钢琴曲;浪漫主义
引言:舒曼的浪漫主义在其一生的作品中体现的淋漓尽致,人生丰富的阅历使得舒曼对当时音乐界腐朽、狭隘的世俗风气非常愤慨,舒曼生活经验及情绪化性格直接影响了他的音乐创作。
舒曼的钢琴作品,使用了快速和弦节奏、非比寻常的踏板节奏、切分及交汇节奏、多重变化的伴奏音等。
因此,舒曼的钢琴作品演绎起来是有难度的。
本次以代表作之一《蝴蝶》来进行研究分析,作品表现出的音乐特点及包含的情感,以及可以帮助演奏者技术提高的方法。
一、舒曼和他的《蝴蝶》
罗伯特·舒曼出生于1810年,在十九世纪成为以浪漫主义为特色的杰出钢琴家代表之一。
从小受到家庭氛围的熏陶,舒曼对文艺有着相当浓厚的兴趣,并是个天赋异禀的孩子。
到了少年,因为家庭的变故,使他一度不愿接触外界,封闭自己,在后来的作品中,也能体现出这方面的情感。
由于母亲让他专攻法律,大学期的舒曼痛苦不堪,一心只想着音乐道路的舒曼,毅然的放弃了法律这条道路,因为疯狂的练习指法,最后使得右手手指受到严重损伤,无法继续演奏,但这并没有磨灭掉他的音乐梦想,他继续在作曲的道路上前行着。
早年,舒曼不断专研、独立创新了弹奏手法,形成了钢琴套曲的新型指法。
舒曼在20岁时,为了《年少气盛》的最后篇章的假面舞会,创造了《蝴蝶》,它旋律生动,标题性强,给人们带来一种特定的意境,更好的去理解作品。
将作品和舒曼的经历相结合可以发现,蝴蝶不仅代表假面舞会中的蝴蝶面具,还代表着舞会结束后,在黑暗中消失的蝴蝶。
全曲由一个6小节序曲和12段小曲构成,每个标题都运用其特有的含义进行诠释,展现了假面舞会炫目的场景及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及心理表现。
二、《蝴蝶》演奏特征和技巧分析
引子。
乐曲开始部分为我们描绘了舞会即将开始的画面,舞会准备就绪,这部分内容由疑问方式开始,上行琶音一气呵成。
利用每个音符吊起人们的好奇心。
化装舞会。
第一部分的形式是以D
大调为音调隐性诠释,它融会贯通了整
首音乐。
旋律优美而轻柔,是非常具有
特点的圆舞曲风格。
八度音的连绵不绝,
灵动的表现了一个宫廷舞会的繁华氛围。
瓦尔特。
第二部分的形式主要采取
2/4拍。
演奏以E大调为主,演奏者双手
并列扬起快速弹奏琶音,此处应当留心
的是重量要放在指尖,然后将指尖贴键
演奏,让手指可以更好的触碰键盘,双
手往下替换八度进行演奏,表现出豪迈、
自由的音乐理念,这时,应当运用肘部
和手腕的力量,让指尖力量集中在一点,
迅速按键,达到集中且透明的音质效果。
乌尔特。
第三部分形式是十九世纪
欧洲宫廷的木鞋舞蹈,演奏者在弹奏时
应当使用对位法,双手进行交替八度演
奏,再现乌尔特成熟稳重的气质。
首先
演奏者的低音处理时,整个手臂、手腕
和指尖都要成为一个整体,同时垂直落
键,应有弹性,不可以僵硬,这样才可
使旋律保持流畅。
假面。
第四部分形式是再现三部曲
风格,描述了带着假面的两兄弟另一面
的性格,音律轻柔羞涩,还显柔和。
所
以演奏者演奏时应当将整个手臂动作放
轻松,柔缓的进行弹奏,保持指尖与键
盘的亲密接触,这样才可使音色更为柔
和。
维娜。
第五部分形式依旧沿用再现
三部曲风格,展现维娜出现时惊艳四座
的形象,维娜和瓦尔特一见钟情,音律
中采用了柔情蜜意的风格进行描绘,使
人充满遐想,和弦和抒情性的音律营造
出明显对比,这段曲调在弹奏时一但不
注意声音的层次,就控制不好演奏时的
爆发力和反弹力。
乌尔特之舞。
第六部分形式采用了
回旋曲曲风。
主音调是F大调,是一首
具有阳刚之气的曲风,刻画了乌尔特勇
敢、正直的形象。
所以演奏者在联奏前
7小节两个和弦时,要一气呵成,到第
一个和弦后,手指要沿着键盘顺下来,
紧连第二个和弦,踏板处应落在重音处,
到低音部放开,弹奏八分音符时要利用
臂膀力量,用身体带动,将力量快速传
递到下一个音符上。
交换假面。
第七部分形式采用弱音
控制,描述了瓦尔特接受了乌尔特的拜
托,与之交换面具。
展现出迷蒙且美妙
的音色。
招认。
第八部分形式采用了玛祖卡
节奏的特色,描述了乌尔特和维娜共舞
后的矛盾心理,因为维娜爱着的是瓦尔
特。
曲风在此时浑厚且有爆发力,这时
手臂力量要将腕和指尖固定好,使两端
的高低音适量。
匆忙。
第九部分形式采用了降B小
调,描述了两兄弟快速互换假面及服装
的场景。
音调在各音节中行走,所以,
演奏者要弹奏出音乐的呼应感,这时可
以利用腕部力量,使音律具有爆发力。
卸妆。
第十部分形式采用了C大调。
描述了假面舞会结束后大家以真实面目
示人的场景。
此处运用了激昂和婉转的
两种情绪冲突。
回家。
第十一部分形式采用了D大
调,描述了夜幕降临后的人们相继离场
的情景。
此处演奏者可以运用无声换指
连接,有层次的、幽默诙谐的将情景表
现出来。
结束。
第十二部分形式采用了D大
调,描述了舞会结束。
运用复调手法,
表现了瓦尔特获得了真爱的情景,此处
演奏者双手弹奏时要整齐,节奏要有规
律。
结束语:《蝴蝶》是钢琴演奏史上第
一套套曲。
这部作品就像是破茧而出的
蝴蝶,在空中自由的飞翔,时而奔放、
时而优美、时而快乐、时而柔情的生动
形象,深入人心的细腻刻画。
所以演奏
者在演奏时一定要严格掌握作品的情感,
力争将舒曼的浪漫主义情怀展现的淋漓
尽致。
参考文献:
[1]吴琛.舒曼钢琴音乐作品的文学性
[J].飞天.2011(04).
[2]王化冰.舒曼及他的钢琴组曲《蝴
蝶》[J].黄河之声.2007(02).
作者简介:刘堂超,湖北荆州,长江大
学艺术学院,研究方向:音乐。
艺术殿堂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