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手工艺术想到民族传统 的作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手工艺术想到民族传统的作文《手工艺术中的民族传统宝藏》
一提起手工艺术,我首先想到的就是我姥姥。
姥姥手可巧啦,尤其擅长剪纸。
记得有一年过年,我早早地就跑到姥姥家,就盼着看姥姥剪纸。
姥姥坐在那张老藤椅上,面前的小桌子虽然有些年头,却被擦得锃亮。
姥姥拿出一张大红纸,红色特别鲜艳,就像过年的那种喜庆劲儿全藏在纸里头了。
她把纸折了又折,那动作熟练得就像她的手有自己的想法。
然后,姥姥拿起剪刀,剪刀看起来有点旧,但在姥姥手里就像神奇的魔法棒。
只见姥姥的手灵活地转动着红纸,剪刀咔嚓咔嚓地响着,碎纸屑就像红色的雪花,飘飘洒洒地落在桌上。
没多会儿,姥姥展开红纸,一个活灵活现的“福”字就出现在眼前,那“福”字周围还围绕着很多吉祥的花纹呢。
姥姥的剪纸绝不是随随便便剪的,这里头有很多老讲究。
姥姥说这剪纸可是从老祖宗那传下来的,每一个图案都有寓意。
像刚刚那个“福”字,就象征着福气满满。
再看那些花纹,漩涡似的花纹代表着水,好像有着更多祝福像水流一样源源不断。
这小小的剪纸其实就是我们民族传统的一个缩影。
我们的民族传统就像是一棵参天大树,上面挂满了各种各样的手工艺术果实。
除了剪纸,还有刺绣、捏泥人啥的。
刺绣的姑娘们用一根小小的绣花针把那些五彩的丝
线变成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在布上绣着鸳鸯戏水,绣着花开富贵,一针一线里都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捏泥人的艺人就像魔法师,把一团团泥巴变成可爱的孙猴子、憨态可掬的猪八戒,赋予泥巴鲜活的生命。
这些手工艺术从古代传到现在,承载着祖辈们的智慧,也充满着浓浓的民族气息。
现在很多年轻人对手工艺术感兴趣,开始学习剪纸、刺绣了,这就像一股清泉,让民族传统这股溪流不断发展下去。
《走近手工艺术,感受民族传统魅力》
我的邻居张爷爷是个编织高手。
有一次我去他家,正好遇上他在编筐呢。
只见他坐在门口,身旁放着一堆柳条,那柳条被晒得金黄金黄的,就像一根根金色的丝线。
张爷爷先拿起一根柳条,用手丈量了一下,然后熟练地把柳条的一头弯一下,再把另一根柳条缠上去。
他的手像灵活的小蛇,在柳条间穿梭。
我好奇地蹲在旁边,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
张爷爷就跟我唠了起来,他说这编筐的手艺可不是哪都有的,是他们村子祖上传下来的。
过去,编筐可有大用处了,能装东西,能背着上山采药什么的。
张爷爷的筐编得可讲究了,编一会儿就要拿个小锤子敲一敲,说是这样能让筐更结实。
他还时不时地用眼睛瞄一瞄,就像艺术家在雕琢自己的
作品。
筐的底部是那种交叉的花纹,看起来特别整齐又结实。
我忍不住伸手摸了摸,那柳条很光滑,但是纹理却很清晰。
这编筐的手艺虽然看起来简单,可这里面的门道可不少呢。
其实,这编织就如同我们的民族传统中的一个亮点。
就像中国结,编织的手法复杂又精美。
不同的结有不同的含义,有的象征着团圆,有的象征着平安。
而且那中国结的颜色搭配也很有说法,红色是主色调,代表着红红火火。
当我们看着这些手工艺术的时候,其实就是在凝视民族传统的宝藏。
这些手工艺术没有被现代化的浪潮给淹没,而是顽强地在岁月的长河里闪烁着光芒。
每一件手工艺术品都是民族传统的小小标志,它们默默地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手工艺术:民族传统的活化石》
我有个朋友的妈妈擅长做糖画。
有一回跟朋友去逛庙会,就看到他妈妈的糖画摊位了。
那小推车前面围了一群小孩,都眼巴巴地看着阿姨做糖画呢。
阿姨先拿出一个小锅,把糖放在里面,小火慢慢熬着。
那糖在锅里渐渐变得粘稠,颜色也越来越深,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
不一会儿,小锅周
围就弥漫着甜甜的香味。
阿姨拿起一个大勺,在锅里舀了一勺糖稀。
她眼睛一瞄旁边的案板,一只手稳稳地拿着勺子,另一只手就开始在案板上比划起来。
我看到阿姨先画出了一个大大的圆圈,那糖稀流得又快又稳。
然后阿姨开始在圆圈里面画画,画着画着,一个活灵活现的生肖老鼠就出现了。
那老鼠的耳朵、尾巴都特别逼真,好像随时要跳出来一样。
旁边的小朋友都发出惊叹声。
阿姨接着又做了几个糖画,有威风凛凛的老虎,有可爱的小兔子。
朋友的妈妈说这糖画啊,那可是老传统了。
在过去,糖画艺人背着小挑子走街串巷,孩子们听到那敲小锣的声音就跑出来,就盼着能得到一个糖画。
这糖画里的图案都是有文化内涵的,十二生肖对应着十二时辰,是老祖宗的智慧结晶。
这就跟我们很多的手工艺术一样,它们是民族传统的活化石。
像风筝制作,那些色彩斑斓的风筝飞在天上,每一种样式背后都有着故事。
宫廷风筝精致华丽,而民间风筝充满生活气息。
手工艺术有着独特的魅力,它们扎根在民族的土壤里,一代又一代传承。
从精美的陶瓷到古朴的木雕,都在见证着民族传统的延续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