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间沟阻滞配合按摩手法治疗肩周炎临床观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肌间沟阻滞配合按摩手法治疗肩周炎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肌间沟阻滞与手法配合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120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例。
随诊随治,并加以记录。
结果:本组病例有效率100%,其中治愈100例(83.3%),显效20例(16.7%)。
结论:本疗法治疗肩周炎疗效显着。
关键词肌间沟阻滞按摩法肩周炎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是肩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损伤退变引起的临床上较常见的慢性无菌性炎症反应[1],属于风寒湿痹的范围,是以单侧或双侧肩关节酸胀、疼痛和功能受限为主要症状的常见病症。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120例均来自我院2009年6月~2010年12月治疗的肩周炎患者,其中男52例,女68例;年龄39~66岁,平均54.3岁;病程1个月~2年。
其中单侧发病110例,双侧发病10例,轻度疼痛20例,中度60例,重度40例,按初次就诊次序编号,并记录。
肌间沟阻滞:①定位患者平卧硬板床上,去枕头略后仰并转向健侧,让患者作抬头动作,显露胸锁乳突肌的锁骨头,然后向后沿该肌外侧缘摸,在此缘的后外侧,有一条细长的肌肉,即前斜角肌的肌腹,其后便是中斜角肌,两肌之间为斜角肌肌间沟,沿此沟向下可触及搏动的锁骨下动脉,从搏动点上方1cm的肌间沟表面(相当于第6颈椎横突水平)作内穿刺点进针处。
②操作:穿刺进针点常规皮肤消毒,术者戴无菌手套,用20ml注射器抽取0.375%布比卡因10ml,2%利多卡因20ml混合使用,右手持针。
左手示指将选取的进针点略向下压,沿肌间沟由内向后并略向下进针,穿破筋膜有突破感,并寻指异感出现,回吸无血液无脑脊液即可注入利多卡因、布比卡因混合液,注药后嘱患者头摆正,继续平卧,待阻滞起效。
按摩手法治疗:①肌间沟阻滞起效后,患者平卧于治疗床上,做患侧上肢被动外展,上举、内收,内旋的扳动,以听见撕裂声为准,手法完毕后嘱患者仍平卧于治疗床上30分钟,无任何不适方可离开,并嘱患者24小时后仍来我处治疗。
②上述手法治疗后的患者24小时后来我处,做普通按摩手法治疗,治疗方法:让患者取坐位,医者立于患侧,在患肢处揉法和滚法,尤其是三角肌部、肩后部及肩前部;接上式,点压、患侧肩井、肩髃、肩髎、肩贞、肩前、曲池、合谷等穴;做肩关节运动,如做内收、外展、后伸、内旋,并做环转运动,上3种动作方法反复进行,约20分钟,最后由肩部到臂做轻微拍打而结束。
肌间沟阻滞及阻滞后治疗只初诊治疗1次,其普通手法按摩,1次/日,1个疗程为10次,1个疗程后评价疗效。
③功能锻练:嘱患者回家后每日做爬墙活动,梳头动作,晃肩、甩手各3分钟。
疗效判断标准:疼痛评定,参照M chael Keese 医疗中心的评分方法对肩部疼痛进行评分。
①无疼痛75分,偶有轻微疼痛,不影响活动60~74分;②轻度疼痛,一般活动不受影响,较剧烈活动加重疼痛45~59分;③中度疼痛,尚能忍耐,但常服镇痛药活动受限30~44分;④剧烈疼痛,活动明显受限,甚至功能受限0~29分。
运动功能的综合评定:采用杨树萱[2]制定的《肩周炎治康复体疗功能评定方案》,从肩关节内旋、外旋、摸耳,摸背4项指标来评定肩关节的运动功能,并根据4项指标的得分总和分为60个功能等级,以此来评定治疗前后肩关节运动的功能的改善情况,肩关节运动正常范围301~360分,轻度减退241~300分,中度减退181~240分,显着减退121~180分,严重受限61~120分,极度受限0~60分。
结果
120例患者经肌间沟阻滞及阻滞后的手法治疗,1个疗程治愈80例(66.7%),2个疗程治愈20例(16.7%),好转20例(16.6%)。
随访情况:120例患者经上述方法治疗半年后电话随访,116例未复发,4例偶感风寒,略有不适。
讨论
肩关节周围炎俗称凝肩,中医认为本病是由于劳累过度、筋失所养,气血不足,或筋脉受损,或气血运行不畅,导致肝肾精亏,加上外感风寒湿邪客于血脉筋肉,形成关节内外粘连,阻碍肩的活动,脉络不通,不通则痛。
现代医学认为肩关节囊及周围软组织的神经末梢丰富,血管少,血液循环差,因反复劳损及外伤,很容易产生一种范围较小的慢性、无菌性炎症,而炎性代谢产物吸收较慢而产生疼痛,炎性物质消除缓慢而造成肌腱、韧带粘连,产生一种恶性循环的疼痛过程。
本类患者肩关节疼痛,活动不利,尤以夜间为重,此类疾病有自愈倾向,但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一般按摩手法可治愈此病,但粘连较重者则治疗时间较长且患者在治疗期间比较痛苦。
肌间沟阻滞是在臂丛神经麻醉下,肩关节周围肌肉,肌腱韧带均松弛的情况,在外力作用下,将粘连的肌腱、韧带撕裂分开,这样既能很好地治疗疾病,又可减少患者的痛,减少撕脱性骨折发生的危险,同时肌间沟阻滞后治疗后使局部出血渗出,故24小时避免手法操作,24小时后做按摩法,具有舒筋活络滑利关节,调和营卫,行气活血,并使局部肌肉松弛血管扩张[3],改善物质代谢和吸收,消除无菌性炎症反应,加速血液循环,松解肌内痉挛和组织粘连,起到消炎止痛的目的。
本组资料中,在肩周炎早期,粘连尚未形成,此时,给予针刺治疗,可以舒筋活络,疏通气血,减少疼痛,取得较好疗效,若在晚期,患者的肩部粘连严重,导致运动受限,此时,加以手法松解,进行疏导、揉捏,可以达到宣畅气血、“摩其壅聚,以散瘀之肿”、疏通经络之目的。
从而促进血液循环,解除粘连,消炎止痛,使患侧肌肉痉挛得到缓解,辅助针刺,将大大缩短疗程。
上述方法治疗肩周炎疗效显着,不失为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 中医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2.
2 杨树萱.肩周炎康复体疗功能评定方案.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3,8(1):8.
3 陈伟忠.综合疗法治疗肩周炎53例临床分析.陈都医药,2002,28(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