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上如何引领学生与文本对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上如何引领学生与文本对话
作者:殷清亮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下旬刊》 2018年第11期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时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留给学生广阔的空间去遐想,促使学生发挥自身最大的潜力,带领学生与文本对话,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怎样科
学的引导学生和文本对话?
一、让学生自由地想
充分发散学生的思维,为他们的想象插上翅膀,可以促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在学生和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采取恰当的手段主动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例如教师在讲授《秋天》这篇文章的时候,可以这样问学生:“同学们,秋天到了,你会
对秋天说些什么呢?”“想不到他们的想法还真不少,想象力都很丰富。
”
生1:秋天,秋天,你真好,轻轻吹一口气,就向我们呈上丰收的果实。
生2:秋天,秋天,你真坏,你一来到草都黄了,树叶也掉落了。
生3:秋天,秋天,你真坏,风伯伯的风刮得我们都睁不开眼睛了。
显然从上面的教学案例中可以看到,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当充分的尊重学生对文本所
具有的特殊体验,这是因为有些事情可以换个角度去看,只有这样才能够聆听到学生的心声。
二、让学生大胆地说
例如在讲授《小露珠》这节内容时,当学生掌握文章内容以后,教师就可以提出这样的
问题:“假如你看到了小露珠,你会对小露珠说些什么呢?”于是,一场热烈的谈论就开始了。
生1:小露珠,你真美丽,可以和我做好朋友吗?
生2:你把花草树木装扮的这么漂亮,你的心灵真美!
生3:你像星星一样那么闪亮,我好喜欢你啊!
从这个教学案例可以看到,教师让学生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文本之间的对话产生
共鸣,就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有些孩子还要和小露珠做朋友,不但有独到之处,而且也
充分的体现出孩子对大自然的向往;还有把露珠比作星星的,这些都是学生心中的感悟,是想
要表达出来的心声。
三、让学生尽情地读
教师应当采取恰当的手段为学生营造出愉悦的氛围,引导学生多次阅读,进而获得整体
感受。
让学生尽情地读,可以促使学生和文本之间产生共鸣,为搭建理解的桥梁打下扎实的基础。
例如,教师在讲授《轮椅上的霍金》这篇文章时,应当始终遵循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
引导学生尽情地读书,主动和文本交流。
师:文章结尾处为什么“人们纷纷拥向台前,簇拥着这位非凡的科学家,向他表示由衷
的敬意?”你想对霍金说些什么?
(在学生掌握文章内容以后回答)
生1:因为霍金即使已经无法行走,但是他却对生活充满了信心,我想对他说:“你真棒,我会向你学习的!”
师:回答的很准确,真不错!
生2:霍金坐在轮椅上40年的时间,还能编写出来《时间简史》,可见他有着非凡的毅力,是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师:真棒,说出了自己的感受!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很快融入了教学情境中,体验了角色,并且在尽情诵读的时候掌
握了文章的内涵。
所以,当学生有了着较浓厚的兴趣,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时,能促使他们内
心的情感可以充分的表达出来。
四、让学生好奇地问
好奇是每个孩子的共同点,同时也是孩子发现问题、主动思考问题引发点与酵母,教学
中我们老师要好好利用学生的好奇心。
为了维持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
时候,应当给学生提供可以质疑的机会。
当学生第一次接触到文本的时候,总会发生问这问那
的情况,这个时候教师应当为他们创造提出问题的机会,其目的是为了使他们的好奇心得到满足,可以对他们提出的问题做好认真的整理,进而从对他们的提问中找到真知灼见。
例如教师在讲授《欢乐的泼水节》这篇文章时,在预习这篇文章的前期阶段就有个别同
学对“清水是吉祥的象征,倘若谁的身上泼的水越多,那么就代表这个人越幸福,怎么会不开
心呢!”对这句话提出了质疑:“把清水泼到身上多难受啊,怎么会感觉到幸福呢?”“清水
为什么会当作吉祥的代表呢?”……通过这种方式,在学生问的过程中,实质上就是他们和文
本进行交流的过程。
显然学生潜移默化的进入了文本中,感受到作者的心声,并与文本的碰撞
中产生了共鸣。
由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当打破以往的教学方式,
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其中。
教师需要采取灵活的方式促使学生能够和
文本之间进行亲密的交流,充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对丰富学生的内心情感有着积极的意义。
殷清亮,山东青岛西海岸新区海青中心小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