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华附奥校语文八年级下册阅读理解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州市华附奥校语文八年级下册阅读理解试卷
一、八年级语文下册阅读理解
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父亲
陈铭
①大家好,我是你们的朋友陈铭,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父亲》。

既然要说父亲,当然得从我女儿芷诺说起。

女儿芷诺推出产房的第一瞬间,我就问护士:“是不是拿错了,为什么长得这么丑?”(爆笑)护士看了我一眼说“女儿都是随爸爸的呀!”我就释然了很多,然后还是没有欢喜,心里充满的是很仓惶的感觉。

为什么会仓惶呢?我一直在问自己,我到底做好了一个做父亲的准备吗?什么样的父亲是一个合格的父亲呢?这个问题我完全没有头绪,所以我就带着这个问题去问我的父亲。

(评委点头)
②他是一名四十多年的老警察,在隐蔽战线工作。

这就意味着他不仅很少回家,而且他在哪儿,他在干什么,我和我的母亲都不可能知道,也决不能去问。

③1981年元月2号,湖北省铁山区一座军火库失窃,我父亲被组织迅速召回。

④那一天,他和两名干警在山中排查摸底时,发现一可疑点。

我父亲在屋外一看,窗户里人影重重,他觉得有些奇怪,便跟另外两个同事说;“这样,你们在门口稍微帮我把一下,我进去探探什么情况。


⑤见我父亲一走进去,团伙头目的手便慢慢地挪向枕头下方。

父亲一个箭步钻到他的身后,右手先一步把手枪从枕头下面抽出来,左手手臂锁喉,右手手枪抵头,然后对着所有人说:“不要动!全部都不要动!把枪放下!”
⑥情况万分危急。

怎么办?
⑦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我父亲松开了左手,把枪和警官证一起推了过去。

我父亲从我小时候起就跟我说,战士的生命就是枪,任何时候枪不离手,但是在那一个瞬间,他把他的生命推了过去。

⑧我父亲还是笑着说:“你是老大吧,我来是跟你聊聊天的,你今天偷的枪支弹药的数量被法院抓了怎么判都是死刑。

我来是因为我这儿有条活路。

如果今天你放下枪跟我走,我就敢用我的命保你这条命不判死刑,你信我,把枪放下跟我出去,有活路;你不信我开枪,一起死。

你选!”
⑨我父亲后来说,这是他人生中最漫长的两分钟。

⑩两分钟之后,老大放下手枪,坐上吉普车的后座。

三名警员一枪未开,滴血未流,所有嫌疑人抓捕归案,所有的军火完璧归赵,震惊全国的铁山1·2特大枪支弹药失窃案至此彻底告破。

(掌声,欢呼声)
⑪我讲的特别像一个小说或者像一段故事,但这是历史,这是我手中的这一枚军功章背后真实的历史。

(掏出军功章)
⑫在之后的岁月里,卧底、潜伏、枪林弹雨,我都已经无从知晓了。

作为儿子,我能看到的只有他身上的枪痕弹眼,无数次与死神擦肩而过的痕迹,还有你问他的时候,他的沉默和微笑。

⑬我父亲最喜欢的一首歌是刘欢老师的《少年壮志不言愁》,那是电视剧《便衣警察》的主题曲:“几度风雨几度春秋,风霜雪雨博激流,历尽苦难痴心不改,少年壮志不言愁,
金色盾牌热血铸就,危难之处显身手,为了母亲的微笑,为了大地的丰收,峥嵘岁月何惧。

”(掌声)
⑭各位,我们目力所及的、习以为常的平静和安宁的背后,到底由多少鲜血和生命铸就?每当我想到这些连声响都没有的逝去,连丰碑都没有的牺牲,我只能从我自己内心最深处向他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掌声雷动)
⑮父亲之于我早已不再是榜样的地位,已经有一点类似于信仰的味道。

很多时候他的照片我一看到,就觉得安心和踏实。

看到他的样子,我就仿佛看到了忠诚,看到了勇气,看到了奉献。

⑯每当我彷徨无依的时候,我就会问自己:如果是我爸爸,他会怎么做,当我睁开眼睛,我就可以看到方向,我就可以感受到从心底深处那股无尽的力量。

⑰父母是孩子永恒的生命范本,到底该怎么做一个合格的父亲,也许我已经找到了答案。

⑱你想让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你就先做一个那样的人给他看。

芷诺,我的女儿,虽然你现在还听不明白你父亲的这篇演讲,但我希望等你到了我这个年纪的时候,提到你的父亲,你也可以有好故事可以说,你也可以自豪地微笑,你也可以由衷地骄傲。

(选自《超级演说家》陈铭的演讲,有删改)(1)通读全文,完成下面的结构图。

(2)陈铭的演讲一开头就抓住了观众们的心,请结合第①段,说说他是怎么做到的。

(3)演讲在技巧上要注重语气、语调、重音、节奏、体动作等方面。

请至少选择其中两个角度,对第⑧段划线句进行演讲设计,并说明理由。

(4)小林同学班上将要开展以“榜样的力量”为题目的演讲比赛,请借鉴上文开头的写法,帮小林撰写一个80字左右的演讲开头。

2.非文学作品阅读
材料一:
5G来得比想象中更早一些。

2019年6月6日,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发放5G牌照。

这意味着,四家运营商将可以正式建设5G网络。

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今年将分别在至少40个城市覆盖网络,并在部分城市推出5G服务。

手机作为接受5G网络的终端之一,只是5G相关产业的一小部分而已。

5G的产业链十分庞大。

5G产业链的上游,主要是基站系统的铺设、包括网络架构的搭建,中游包括四大运营商的服务,下游包括各种终端产品和应用场景。

从近期看来,5G上游的基站、终端设备相关的产业将会迎来爆发,而5G产业集群则会慢慢孕育。

在消费端,互联网、医疗、金融、安全、出行方面的新供给和需求会被创造出来。

在工业端,智能制造、无人驾驶、人工智能等运用将加速落地。

材料二:
“5G带来的改变将会更多地涉及到普通民众日常生活的各个层面。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政企部系统方案主管陆恒力说。

5G将会提供更便利、舒适的生活。

越来越多的事都不需要出门,在家就能轻松完成,而且体验会更好。

比如,你只需在家带上VR头盔,足不出户便能通过遍布在各个景区、360度旋转的高清摄像头,与身处当地的游客一样,实时同步欣赏北京颐和园、杭州西湖、四川九寨沟的全景,连在湖里的游鱼都能看到。

同样借助VR头盔或者眼镜,球迷们未来可在家中的5G网络下实景观看世界杯、奥运会、亚运会的各项比赛,效果会比去了现场更震撼,因为通过分布在场馆各个角度的摄像头,你可以随意切换角度,甚至能用裁判或者运动员的视角看球。

材料三:
而作为消费者最关心的资费问题,中国电信副总经理高同庆表示,对于运营商来说,传统的流量计费情况已不适合5G时代,多量纲和权益合作才是5G时代的重点,准确地说就是根据网络的不同用途来进行不同计费。

比如像网络直播、游戏直播这方面是基础计费,面对那些大型演唱会,还有智能家庭,赛事直播等,会是大流量的计费。

高同庆明确表示的网络资费绝对不会有过高收费标准。

此外,网络基站能承载更大的流量和更多的设备,运营商只是投入一次建设的费用,后期不会再过多的进行升级花费。

国家为了普及5G网络工信部也制定了相应的资费标准,惠及消费者。

(根据《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相关报道改编)(1)从上面三则材料中,你得知了哪些与5G相关的信息?
(2)结合上述材料可以看出,5G的产业链十分庞大,“材料二”中的VR运用场景处在5G 产业链的①________,“材料三”中的运营商中国电信在处5G产业链的②________。

A上游 B.中游 C.下游
(3)5G时代来临,邻居李阿姨开心之余最担心的是资费问题:5G的网速如此之快,那么收费是否会合理呢?请你用材料中的相关知识帮助李阿姨消除疑虑。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小题。

有麦青青于野
刘新昌
①深冬,读老树画画,读到一句“有麦青青于野,有你在我心头”,心底温泉一般,汩出一汪暖意。

悸动的心,立刻想起家乡的冬野里,那一垄垄泛着春绿的麦子。

②家乡的麦田,是冬日里最蓬勃的一抹亮色。

如果有时间,一个人慢悠悠地走在田埂上,空气清冽,视野开阔,远山近水,屋舍阡陌,如是一部黑白默片,肃穆清寒。

唯有这青青小麦,鲜亮亮地撩动你的心,那一片片嫩绿的麦叶,像绿色的火焰,在你的视野里熊熊燃烧。

③麦子耐寒,跟梅花一样,喜欢雪。

当雪降临时,梅花喜欢将孤傲写在枝头,而麦子呢,卑微地匍匐起来,跟大地亲吻。

因此,雪地里看到梅花,人会觉得冷,而看见麦苗呢,就会觉得暖,其实,这是心理上的一种视觉体验。

但父亲却将这种体验拟人化了,他说,麦子是个朴实的阿哥,它秋天发芽、冬天成长、春天拔节、夏天成熟,普通,却给人一种安全感。

而梅花呢,是个冷艳的贵妇,它疏影横斜、香冰气寒、孤傲清冷,美艳,却给人一种距离感。

④我觉得,这是父亲最诗意的一次表达,这个地地道道的农民,用多年的生活体验,感悟出诗一样的语言,他也像麦子一样,用他的勤劳、朴实和坚韧,让我们五姊妹有了一种最实在的安全感。

⑤记得小时候,父亲爱种麦。

每年秋天,农闲时节,别人已在家享受清闲,而父亲,却转入另外一个战场,他将房前屋后的土地,一寸一寸深耕细翻,然后,播麦种,盖薄膜。

父亲说,除了水稻,麦子和农民最心意相通,只要你够勤快,懂节气,能准时把它播种到土壤里,它就不会辜负你的期盼。

干旱也好、冰灾也罢,春天一到,麦苗总会生机盎然地出现在你的视野里,给你长出白面馒头和幸福日子。

⑥那些年,每到三四月份,大米总是青黄不接,别人家吃了上顿没下顿,而我们家总能吃到香甜酥糯的馒头、馍馍、面疙瘩。

后来,上学了,读课文,读到“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心里竟沁润出一种温润润的熨帖感和稳妥妥的踏实感。

⑦不过,雪地里也有些小“破坏分子”,总在打着麦苗的主意,比如几只田鼠,或一只野兔,悄悄地钻进麦田里,躲在积雪下,偷偷啃噬麦苗。

父亲见了,也不去赶,只是嗔怪地喊——冰天雪地的,吃点叶子赶紧回家吧。

而我,趁父亲不注意,总用弹弓射那些鬼头鬼脑的家伙。

有一年,下雪后,我在麦田四周,放了八个老鼠夹子,第二天一大早去看,我的乖乖,八个夹子,夹了两只兔子,七只田鼠,到现在我也没弄明白,那两只田鼠是怎么同时踏进“雷池”的。

⑧现在,我们五姊妹都已成家立业,父亲也老了,身体已不允许他再种麦田了,但每每看到有麦青青于野,我就觉得,不管生活怎样艰难,前面总有一片绿油油的希望在等着。

注:老树画画,网名,又名老树,原名刘树勇,画家。

(1)文章开头引用老树的诗句“有麦青青于野,有你在我心头”有何好处?
(2)第③段主要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有何作用?
(3)文章不仅写麦子,还写了父亲,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有关父亲的细节。

________→父亲爱种麦子养家→________
(4)赏析下面的句子。

干旱也好、冰灾也罢,春天一到,麦苗总会生机盎然地出现在你的视野里,给你长出白面馒头和幸福日子。

(5)说说你对下而句子的理解。

但每每看到有交青青于野,我就觉得,不管生活怎样艰难,前面总有一片绿油油的希望在等着。

4.阅读《卖栗子的老王》,回答各题。

卖栗子的老王
许思雨
小镇不大,一条笔直的街道,挤着各路生意人,老王的店也在其中。

老王卖栗子,他一人负责炒,收了个小徒弟替他卖,生意十分红火。

老王的手艺好,方圆几十里都知道镇上有个卖栗子的老王。

后来老王竟被传称为“栗子王”。

老王也知道自己炒的栗子好吃,这手艺可是他琢磨大半辈子才得来的秘招,旁人都不晓得。

要说能有啥名堂,说到底还不就是个吃物,只是老王的栗子炒熟后,任意挑出一个,
那顶端都有五道裂纹,不长不短,状似梅花,令人惊奇!
生意人相聚,三句话不离本行,总要谈收入的多少。

大家都知道老王的生意好,进项多。

据那小徒弟透露,老王的店两天就能卖出一卡车的栗子。

那些运卸栗子的人也说,老王的店后面连着一个大大的院子,可以装好几大车的栗子。

于是,生意人便估摸老王的收入,少说一年也有三四万元吧!这可是笔不小的收入。

按理说,老王的日子应当是过得滋滋润润的,可是老王的光景比一般人还要差。

小镇上的人有喝下午茶的习惯,也是休息休息的意思。

三两个人聚在一起,或是一碗三鲜面,或是一笼肉包子,再次一些也是各式小点心,这是习俗。

老王每日下午也来,只是他的下午茶比较简单,吃烧饼,他与徒弟每人一块,天天如此。

烧饼店就在老王的店的旁边,也方便,当然主要是便宜。

而且,生活中每遇婚丧嫁娶,大家都随份子,但老王不。

逢年过节,大家都祭祖买花烧纸钱,但老王不。

老王的店门上贴着“僧道无缘”,于是,连化缘的僧道都难以登门了。

于是,生意人间又多了一项话题:老王抠门,这似乎给他们的谈话增添了很多的乐趣。

一天,老王的店里来了几个年轻人。

他们戴着眼镜,风度翩翩、温文尔雅,倒是老王显得有些局促,口里不停地说着:“是你们呀!真好!”
镇上的人纷纷来看热闹,左右打听着。

那烧饼店的老板直接拉住几个年轻人中的一个,问他们是谁,来干什么。

那年轻人笑了笑说:“我们是王大爷资助的贫困学生,从中学到大学,王大爷一直资助我们读书,从未间断。

如今我们大学毕业了,想来看看他老人家,也想报答他老人家。


众人听到这话后瞠目结舌。

几天后,老王资助的那些学生中的两位来到小镇,做了镇上的小学老师,其中就有那位被烧饼店老板拉住的年轻人。

他第一次站上讲台,颇有些激动,转身在黑板上写下几个大字:“人性的光辉”,再转过身来时,眼中竟有了泪光。

这一切,老王都不知道,即使知道了恐怕也认为与自己没有什么关系。

老王依旧炒栗子、吃烧饼,依旧不顾人情,僧道无缘。

(《意林》2017年6期)(1)老王为什么会被人传称为“栗子王”?
(2)老王的哪些表现,让别人觉得他的光景比一般人还要差?
(3)“他们戴着眼镜,风度翩翩,温文尔雅”,如果把外貌描写的这句话删掉可否,为什么?
(4)“众人听到这话后瞠目结舌”,透过瞠目结舌这一神态描写,能读出当时众人有什么样的心理?
5.阅读《倾听草木的呼吸》一文,回答小题。

倾听草木的呼吸
曹洁
①烟花三月,没有下扬州,只一路北上,抵达在北京的鲁院,与草木在一起。

一个人,走遍院子的每一个角落,安静极了。

听得见阳光落地的声音。

浴在蓝色的光里,某些无可名状的情绪被洗净,身体与灵魂如水一样清透。

②这个院子,就是一个世界,这么小,也这么大。

③轻轻踏在大地上,一步一步,踏稳了走,放慢了走。

每一棵草木都在春阳中舒缓呼吸。

④小院花欲燃,“燃”不单是梅的艳红,更是一种奔放热烈的姿态。

白玉兰也在燃,花瓣舒展,花香浓烈,开得奔放,落得决绝。

梅种很多,丰厚梅花、淡丰厚梅花、杏燕梅花、白蝴蝶梅花、垂枝梅、腹瓣梅花等等,以前从未见过。

梅是贴近女子的花,以梅为名,是梅的幸,也是人的幸。

花人两相映,自然才美,生物才活,人类才安生。

⑤悄悄靠近一棵玉兰树,看看她,也让她看看我。

玉兰花大雅大俗的美,惊艳满树。

这是一种古老的花,也是贴近生命气息的花。

屈子“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菊之落英”,将玉兰推向春秋。

“已向丹霞生浅晕,故将清露作芳尘”,这是玉兰花的幸。

玉兰的香是清香,无药味;玉兰的花是柔软的,即使落地,踩上去也不是脆的。

捡拾几片落花,摊在手心,默然对视,想听懂她干干净净的语言。

她开时极盛,谢时决绝,有一种清绝的孤勇与优雅。

唐人言“晨夕目赏白玉兰,暮年老区乃春时”。

若女性晨夕赏阅玉兰,嗅其芳香,可人老心童,留驻岁月。

其实,这不是歌者妄言,若以本真之心感受,诗吟出来了,春也留驻了。

⑥花树之外,是荷塘水畔的两株垂柳。

嫩黄的颜色,已泛出春暖的绿,像正在成长的青少年。

每一日都在变化,柳烟、柳色、嫩黄、嫩绿、黄绿,而今,已是蓬蓬勃勃的绿了。

它们在水边相依。

在水里拥抱,穿树而过的风,是他们亲和的呢喃吗? 一边花谢,一处柳绿,一水相依,两样风物。

花儿的殷红与嫩柳的青色,水汽一般氤氲,坐在花红柳绿的云气上,仿佛连自己也花红柳绿了。

⑦不伤花谢,不羡柳青,花柳为木,树生盎然,这是朴素真纯的生命风度。

小时候盼望长成一棵树,长大才明白。

人不能成为树不是因为不能像树一样高大,而是缺失树干净、坚守、温暖的灵魂。

所以,先得学着好好做人,而后,学着做一棵向着阳光的树。

⑧我不是树,但行走草木间,总能看见自己的灵魂,干干净净。

我在这世界里渐渐欢喜,散着长发,往深处而去,风不冷,只是远,远得吹不来暖,也带不走寒。

这是自然常态,也是人间常态。

⑨还有荷塘和竹林。

等着再暖一些,等着夏天来了,荷花会开,竹子也会青。

鸟儿也不甘寂寞。

它们在你看得见、看不见的地方鸣叫,叫出三月的小欢喜。

我懊恼楼太高,树太低,站在窗前,伸长了耳朵,用眼睛聆听。

每每被鸟鸣诱惑,离开书桌,雀跃下楼,小院生长在土地上的欢腾立刻包裹了我。

夕阳从城市的高楼缝儿洒进来,院子沐浴在柔和宁静的光里,这光紧紧地包裹着院子的安宁与吉祥,外物难侵。

⑩这是一个相生共荣的院子,花树、鸟鸣、沉默的大师们。

这是小院的福气,更是我可以安居在小院的福气。

我愿自己也是这里的草木,生长在三月的土地上,每天发出一节一节上拔的声音。

哪怕一点点,一点点。

⑪三月,是春天最后的笙歌。

玉兰轻轻地为三月画了一个花朵的句号,又轻轻地带了一下,带出一抹一抹的绿,绿起人间四月天。

三月如桃花一样,红灼灼的,缤纷惹人;四月则似青柳,绿葱葱地,教人如何不喜欢?仓促的红尘之外,我与草木在一起,一起呼吸,滋养性灵。

时间如舞台,一直在,在或不在的,是我们。

当生命属于我们时,万不可贪求所欲,肆意挥霍;也无需过分矜持,错失美意。

当遵从一心,踏浪而往,纵千山万水,也要
抵达。

⑫这是三月草木告诉我的语言。

(1)请从文中⑤~⑦段中分别摘录出体现“玉兰”和“树”高贵品质的词语。

玉兰:________
树:________
(2)请任选角度,赏析第④段中画线的句子。

白玉兰也在燃,花瓣舒展,花香浓烈,开得奔放,落得决绝。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文章标题交待了写作对象,同时运用拟人的修辞,表明对草木的关注、欣赏,继而产生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B.第②段写到“这个院子,就是一个世界,这么小,也这么大”。

从文中我们发现这个院子本身的空间就是很小,与“也这么大”是矛盾的,此段应删去。

C.第⑥段中加点词“相依”“拥抱”“呢喃”赋予了垂柳以人的性格,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垂柳相偎相依,亲和对话的情状。

D.本文构思精巧,作者从身心被三月的草木洗净入手,切入主题;接着,以梅、兰、柳等小院景物为载体,描写它们的生存状态;最后,以与草木共呼吸来升华主旨,首尾呼应。

E.文章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告诫我们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及时享乐的道理。

(4)文章结尾写道:“这是三月草木告诉我的语言。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从草木那里听到了怎样的语言。

6.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抱抱曾经的自己
张亚凌
①7岁时的那个夏日,我拎着镰刀,跟着母亲去收麦子。

②母亲的胳膊一划拉,就揽住了四行麦子,一镰下去,都放倒了,脚一挑,就是一堆,割得很快。

我只割两行,也只是一行一行、一小把一小把地割。

很快,我就被母亲远远地甩在了后面。

我想赶上母亲,可心里一着急,手底下就出错了。

③一镰下去,没割到麦子倒割破了自己的鞋面,还有脚背,我疼得直呲牙咧嘴。

脱了鞋袜,一道血口子。

我没有喊没有叫,就像母亲平常处理伤口那样,抓了一点土,在手里捻细,而后撒在直流血的伤口上。

看着母亲不直腰地割着,我将那只袜子悄悄塞进兜里,忍着疼往前赶,只是割得更慢了。

④母亲性急,头也不回地催促着我“快点,手底下快点”。

她已经打了个来回,折到我跟前。

见我绷着脸慢吞吞的,就轻轻踹了我一脚,骂了句“慢腾腾,没听见麦子都炸开了”,而后继续弯腰猛割。

⑤那天临近傍晚,母亲照例拉我到池塘边冲洗,我死活不下去,她才瞅见了我没穿袜子的那只脚,还有脚背上的伤。

“没事,都结痂了,两天就好了。

”母亲说时语气很轻松,就像受伤的是别人家的孩子。

她或许不知道,一个7岁的小孩子,自己受伤了很疼很想休息却不忍心丢下母亲独自割麦子的矛盾心理吧?
⑥如果可以,我想回到过去,抱抱那个小孩。

我的脸颊会轻轻地贴在她的小脸蛋上,
说,好样的,你真是个乖孩子。

⑦10岁那年,我上小学三年级,考试没考好,很伤心,老师表扬别的孩子就像在批评我。

⑧如果没记错,那时应该是一块橡皮2分钱,一支铅笔5分钱,一个本子8分钱。

家里是不会经常给我钱买学习用具的,可努力是必须的。

贫穷出智慧吧,我想到了电池里的碳棒。

那时电池也是稀罕的东西,不是开玩笑,家里带电的就一手电筒,还舍不得经常用,怕费电。

我后来在亲戚家找到了一节废电池,砸开,取出碳棒,从此我拥有了一支可以长久使用的“笔”。

⑨学校的操场是我的练习本,碳棒是笔,反反复复写,边写边背。

有同学从我身边走过,像看怪物一样看我:成绩不好,还显摆着这点学问?我才不在乎别人的目光,只知道该好好写,好好背。

就那样,脑子并不灵光的我,渐渐地靠拢了优秀生。

⑩如果可以,我想回到过去,抱抱那个蹲在地上的小女孩,在她耳边轻声告诉她:想办法自己拉自己一把,为你的坚持点个赞。

⑪14岁那年,上初二了,我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作文写得挺不错。

只是,我不是一个长得清爽且伶牙俐齿讨人喜欢的孩子。

⑫语文老师很是奇怪,每次讲评作文,都会先说一句“这次作文写得好的有某某、某某等”,而后将点到名的学生的作文当范文读。

我从来没被点名表扬过,作文自然也没被读过。

而翻开作文本,评语、分数和优秀的一样——我一直在“等”里面,这让我欣慰又窝火。

⑬下学期的3月份,全县举办了一次中学生作文比赛,我是全县唯一的一等奖,也是我们学校唯一获奖的。

颁奖回来,学校又召开了一次师生大会,让我在大会上读自己的获奖作文。

读着读着,我的声音哽咽了。

下面的掌声响了起来,他们一定认为我是声情并茂。

那一刻,我终于将自己从作文讲评课上的那个沉重的“等”里面解救出来了。

⑭如果可以,我想回到过去,抱抱那个少女。

我会揽着她的肩膀说,你真棒,陪自己走过了泥泞与黑暗!
⑮再如果可以,我还想抱抱那个在别人都已酣然入梦她依旧点着蜡烛勤奋学习的18岁少女,没有她的刻苦劲,我怎么会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中顺利跨进大学的校门?
⑯回望走过的路,点点滴滴都是付出和努力,如果可以,我真想回到过去,抱抱每一阶段里从没懈怠过的自己。

感谢她们一路扶持,才让今天的我没有让自己失望。

(1)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2)分析第⑨段画线句的作用?
(3)从修辞角度分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你真棒,陪自己走过了泥泞与黑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