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显唯物史观,培养时空观念- -2017年深圳一模历史试题关键词剖析(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彰显唯物史观,培养时空观念- -2017年深圳一模历史试题关键词剖析(一)
作者:唐云波
来源:《中学历史教学》 2017年第5期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即“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

其中,“唯物史观”是学习和探究历史的核心理论和指导思想,“时空观念”是认识历史所必备的重要观念。

本文将结合2017年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一次历史学科调研考试试题(下文简称“深一模试题”)的命制意图来探讨:如何以核心素养为中心,以其中的“唯物史观”和“时空观念”为抓手进行科学备考。

唯物史观方法论
唯物史观的主要观点包括两部分,一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即“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二是两大基本规律的矛盾运动原理,即“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2016年新修订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指出,历史课程在该方面的培养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理解唯物史观是科学的历史观;能够正确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能够将唯物史观运用于历史的学习与探究中,并将唯物史观作为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指导思想”。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指出,历史学科要“注重考查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见全国卷的高考试题一定会呈现出唯物史观的分析方法。

深一模试题中,唯物史观的分析方法也得到体现,比如:
(2017.深一模.24)老子认为“无为无不为”,因为天地万物,都有一个独立不变,周行不殆的道理,用不着神道作主宰,更用不着人力去造作安排。

该思想
A.源自对社会现实的反思
B.批判了诸子百家思想
C.希望重建等级社会秩序
D.否定了自然法的思想
【答案】A
【命题意图】本题以“老子的思想”为切入点,在分析过程中体现了唯物史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观点。

春秋时期,诸侯割据争霸、战乱频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人们“有欲”,进而“有为”。

如果要改变这种局面,只能顺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路,倡导“寡欲”、“无为”,回到先前“小国寡民”的时代,从而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题干所体现的观点是老子在反思社会现实的基础上得来、为解决现实问题而提出的,故A选项正确。

此外,
老子的政治理想是回到朴素的没有等级差别的部落制原始社会,这一点和儒家崇尚礼仪等级之
差的政治理想是有区别的,C项错误。

老子认为“道法自然”,可见他对“自然”的态度主要
是肯定和推崇,故Dj选项也可以排除。

该题可进行如下变式训练:
(2015.新课标全国Ⅱ卷.24)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

这表明了儒者
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
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
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
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
【答案】c
又比如:
(2017.深—模.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前工业时代(18世纪中叶以前),由于行政人员数量少,军队行动缓慢,信息传递
耗时较长,政府对边疆的控制很薄弱。

中央政府仅负责军队、治安、税收等核心职能,学校、
喷泉、引水道等公益设施多来自民间捐赠而非中央政府。

大量非行政人员,比如封建领主、显贵、士绅,负担着协助政府治理地方的任务。

官员能力低下,机构职能交叉,致使行政信息得
不到妥善的搜集和管理,更遑论在中央与地方、官员与最高统治者之间传递。

在新的工业时代,政府获得的新能力可以“PEP”表达“P”代表“plenty”(丰裕),
国家财富迅猛增长;“E”代表“energy”(能源),自然能源和无生命的机器取代了人类的技术和劳动;“P”代表“penetration”(渗透),政府能够通过自己的代理人直接作用于
民众,同时,在收集、储存和检索信息方面的巨大的新能力,还有公务人员数量的巨大增加,政府的渗透也相应地大大增强。

——摘编自(英)塞缪尔.E.芬纳《统治史》
材料二在我们作出“在第一个工业革命中,市场是唯一的推动力,与政府丝毫无干”这个
结论前,应该记住:使英国地位与别国不同的这个市场环境的特点,大部分还是国家行动所造成。

英国自十七世纪内战以后政府演变的整个过程,有助于创造一个相当严密和统一的市场。

在工业革命的最初阶段,不列颠国家利用它对法律、社会和政治制度的影响,利用它时使人们
能自由发挥能力和利用资源的影响,在几代人的时间里致力于建立一种能掀起工业革命的社会
结构。

——摘编自(意)卡洛.M.奇波拉《欧洲经济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前工业时代政府行政的特点。

试分析工业革命的开展为政府能力的增强创造了哪些条件。

(2)材料二中作者如何看待“工业革命与政府行为”之间的关系,试用所学的英国史相关内容对作者的观点加以论述。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的“点”是英国工业革命与政府行为之间的关系,“线”是英国的近代历史;“面”是西方国家的近代化历程。

从唯物史观方面来看,它注重考查的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本题的设问中,“工业革命”对应经济基础,“政府能力”对应上层建筑。

于是第1问中“工业革命为政府能力增强创造了哪些条件”,实际上是在考查“经济基础是如何决定上层建筑的”。

第2问中,学生要先认清作者主张“政府行为推动了工业革命”,亦即“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然后再用所掌握的知识来证明。

设问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组关系进行了包装,实则还是要回归到唯物史观上来。

在复习备考时,教师要在现有基础上继续加强唯物史观的讲授,培养学生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分析历史事物和历史事件的能力,比如在讲述历史人物及其观点主张时,既要讲清楚大时代如何塑造了历史人物的思想、怎样影响了他们的行为,又要讲清楚历史人物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是怎样反作用于历史和社会发展的。

时空观念
“时空观念”也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的重要内容,它是指“对事物与特定时间及空间的联系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Ⅲ。

张汉林教授认为,“历史思维的表现之一,是在时间中思考(thinking in time)”。

深一模试题将时空观念与论述题结合起来,进行了重点考查,具体表现为第41题:
(2017.深一模.41)阅读材料,并完成下列要求。

洋务运动时期军用企业的兴办概况
——摘自李时岳、胡滨《从闭关到开放——晚清“洋务”热透视》
洋务运动兴办军用企业的经验与教训,对后世影响深远。

根据上列表格中的信息,请从国防建设的角度,提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进行论证。

(要求:关注时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题目要求中明确提出“关注时空”,也就是希望学生能够从时空观的层次展开论述。

历史课程在“时空观念”方面的培养目标包括“学生能够知道特定的史事是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相联系的;能够知道划分历史时间与空间的多种方式,并能够运用这些方法叙述过去;能够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要素,建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之间的相互关联;能够在不同的时空框架下理解历史上的变化与延续、统一与多样、局部与整体,并据此对史事做出合理解释。

在认识现实社会时,能够将认识的对象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考查”。

所以本题不仅希望学生能够注意到洋务运动期间国防工业的时间和空间分布,还要能把视野打开,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寻找类似事件、探寻国防工业的时空布局特点,从而形成自己的认识。

41题被公认为高考试题中最能体现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和学科基本训练水平的题目。

它类似于历史研究工作者的‘小论文”,能够比较全面地体现学生的历史思维、历史知识和进行论述的基本功,堪称“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此类题目切入点微小,需要学生打开思路,站在更加宏观的层面来进行思考,而且作答—要有合理的观点和看法,二要有扎实的史实作证据,三要有能够自圆其说的逻辑过程,四要有符合历史学话语体系的表达和简洁的卷面。

深一模试题将时空观念这—核心素养与4l题结合起来,算得上是一种尝试。

由于该类型题目的自由度相当高,目前已经同图像、表格、公式、文字等形式结合过,想必今后还会有更多的变化形式。

结语
考试是一场博弈,是一种“套路”与“反套路”的竞争。

全国卷高考试题一直处在变化当中,具有明显的“反套路”和“反模板”倾向。

在这场博弈中,备考策略在不断改进,高考题目也在不停进化。

唯有立足那些“不变”的因素,才能从容应对频繁变化的外物;唯有立足核心素养这个根本,才是新形势下的以简驭繁之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