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在四川时写的诗

合集下载

《绝句二首·其一》鉴赏

《绝句二首·其一》鉴赏

《绝句·其一》鉴赏《绝句二首·其一》鉴赏《绝句二首·其一》写于成都草堂,诗一开始,描绘出在初春灿烂阳光的照耀下,浣花溪一带明净绚丽的春景,用笔简洁而色彩浓艳。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绝句二首·其一》鉴赏。

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绝句二首·其一朝代:唐代作者:杜甫原文: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译文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江水碧波浩荡,衬托水鸟雪白羽毛,山峦郁郁苍苍,红花相映,便要燃烧。

今年春天眼看就要过去,何年何月才是我归乡的日期?注释⑴迟日:春天日渐长,所以说迟日。

⑵泥融:这里指泥土滋润、湿润。

⑶鸳鸯:一种水鸟,雄鸟与雌鸟常双双出没。

⑷花欲燃:花红似火。

赏析其一清代的诗论家陶虞开在《说杜》一书中指出,杜集中有不少“以诗为画”的作品。

这一首写于成都草堂的五言绝句,就是极富诗情画意的佳作。

诗一开始,就从大处着墨,描绘出在初春灿烂阳光的照耀下,浣花溪一带明净绚丽的春景,用笔简洁而色彩浓艳。

“迟日”即春日,语出《诗经·豳风·七月》“春日迟迟”。

这里用以突出初春的阳光,以统摄全篇。

同时用一“丽”字点染“江山”,表现了春日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溪水映日的秀丽景色。

这虽是粗笔勾画,笔底却是春光骀荡。

第二句诗人进一步以和煦的春风,初放的百花,如茵的芳草,浓郁的芳香来展现明媚的大好春光。

因为诗人把春风、花草及其散发的馨香有机地组织在一起,所以通过联想,可以有惠风和畅、百花竞放、风送花香的感受,收到如临其境的艺术效果。

在明丽阔远的图景之上,三、四两句转向具体而生动的初春景物描绘。

第三句诗人选择初春最常见,也是最具有特征性的动态景物来勾画。

春暖花开,泥融土湿,秋去春归的燕子,正繁忙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

这生动的描写,使画面更加充满勃勃生机,春意盎然,还有一种动态美。

《秋兴其一》杜甫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秋兴其一》杜甫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秋兴其一》杜甫唐诗注释翻译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秋兴其一》杜甫唐诗注释翻译赏析《秋兴八首·其一》杜甫唐诗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秋兴八首·其一》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寓居四川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时创作,是杜诗七律的代表作。

秋兴八首

秋兴八首

杜甫墓
返回
返回
背景简介
大历二年(767),即杜甫漂泊到四 川夔府的第二年,他住在瀼西的一所草堂 里。草堂前有几棵枣树,西邻的一个寡妇 常来打枣,杜甫从不干涉。后来,杜甫把 草堂让给一位姓吴的亲戚(即诗中吴郎), 自己搬到离草堂十几里路远的东屯去。不 料这姓吴的一来就在草堂插上篱笆,禁止 打枣,杜甫便写此诗去劝告吴郎。以前杜 甫写过一首《简吴郎司法》,所以此诗题 作《又呈吴郎》。
作,显得非常浅显直白, 此联描写的重点乃是“香稻”与“碧梧”, 故应放在句首醒目之处,以起到强调的作用。 极写香稻之丰和碧梧之美。
上一联是喜物产之丰美,此联则是乐人事之
和融。春到渼陂,芳郊绿遍,桃红柳绿,莺 歌燕舞,到处是一派烂漫的春光。而在这幅 春光融融的背景上,出现了一幅佳人拾翠的 美丽画面。这里则用来形容诗人与岑氏兄弟 乘舟泛游时的风度潇洒,神情飘逸,以及彼 此间的深情厚谊。
教 学 目 的
教 学 重 点
作 者 简 介
背 景 简 介
内 容 述 评
艺 术 赏 析
思 考 练 习
朗 读 欣 赏
资 料 链 接 退出
注释

[1]秋兴:因秋而感兴。《秋兴八首》是杜甫作于大历元年(766)的一组七言律 诗。诗共八首,以身居巫峡、心念长安为线索,抒写遭逢兵乱、滞留他乡的悲慨, 八首之间脉络贯通,首尾呼应,组织严密。本篇是其中的第一首。 [2]玉露:白露,指霜。凋:凋落。 [3]巫山:在今重庆巫山县东南,大江流经其中,成为巫峡。巫峡:长江三峡之 一。萧森:萧瑟阴森。 [4]兼天涌:形容波浪滔天。 [5]塞上:形势险要之地,这里指巫峡两岸之山。阴:指天色昏暗。以上二句极 写景物晦暗萧瑟,喻指国家风云变幻,局势不明。 [6]两开:杜甫从前一年五月离开成都,至作此诗之时,已在外飘荡了两年,故 云“两开”。他日:前日,过去。 [7]一系:乍系。故园心:指思乡之情。此二句感叹自己身世飘零,因见菊花之 开,引出伤心之泪,心系故园,叹不能归。 [8]刀尺:制衣所用的工具。催刀尺,指催促裁衣。 [9]白帝城:在夔州城东南的白帝山上。急暮砧:傍晚的捣衣声一阵紧似一阵。 砧,捣衣的垫石。所谓“捣衣”,不同于今天的洗衣服,而是在秋季浆洗新织的 布帛,赶制寒衣。

怀素秋兴八首

怀素秋兴八首

《怀素秋兴八首》古籍,早稻田大学藏。

疑为祝允明所书。

《秋兴八首》是杜甫寓居四川夔州时写下来的以想望长安为主题的一组七言律诗,它是杜集中七律的代表作。

“秋兴”这个题目,意思是说因感秋而寄兴。

这兴也就是过去汉儒说《诗经》的所谓“赋比兴”的“兴”(在四声应读去声)。

晋代的潘岳有《秋兴赋》,也是一篇感秋寄兴之作。

但《秋兴赋》的体裁是属于辞赋类。

而杜甫的《秋兴八首》则是律诗,是唐代新兴的一种诗体。

若论它们创作的成就和对后世发生的影响,杜甫的《秋兴八首》当然不是潘岳的《秋兴赋》所可比拟。

怀素(725-785),字藏真,僧名怀素,俗姓钱,汉族,永州零陵(湖南零陵)人。

幼年好佛,出家为僧。

他是书法史上领一代风骚的草书家,他的草书称为“狂草”,用笔圆劲有力,使转如环,奔放流畅,一气呵成,与唐代另一草书家张旭齐名,人称“张颠素狂”或“颠张醉素”。

怀素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书法家,他的草书称为“狂草”,用笔圆劲有力,使转如环,奔放流畅,一气呵成,和张旭齐名。

后世有“张颠素狂”或“颠张醉素”之称。

可以说是古典的浪漫主义艺术,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

他也能做诗,与李白、杜甫、苏涣等诗人都有交往。

好饮酒,每当饮酒兴起,不分墙壁、衣物、器皿,任意挥写,时人谓之“醉僧”。

他的草书,出于张芝、张旭。

唐吕总《读书评》中说:“怀素草书,援毫掣电,随手万变,宋朱长文《续书断》列怀素书为妙品。

评论说:“如壮士拔剑,神彩动人。

”怀素自幼聪明好学,他在《自叙帖》里开门见山他说:“怀素家长沙,幼而事佛,经禅文暇,颇喜笔翰。

”他勤学苦练的精神是十分惊人的。

因为买不起纸张,怀素就找来一块木板和圆盘,涂上白漆书写。

后来,怀素觉得漆板光滑,不易着墨,就又在寺院附近的一块荒地,种植了一万多株的芭蕉树。

芭蕉长大后,他摘下芭叶,铺在桌上,临帖挥毫。

由于怀素没日没夜的练字,老芭蕉叶剥光了,小叶又舍不得摘,于是想了个办法,干脆带了笔墨站在芭蕉树前,对着鲜叶书写,就算太阳照得他如煎似熬;刺骨的北风冻得他手肤迸裂,他还是在所不顾,继续坚持不懈地练字。

杜甫诗《秋兴八首》赏析

杜甫诗《秋兴八首》赏析

杜甫诗《秋兴八首》赏析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南斗望京华。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查。

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千家山郭静朝晖,一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

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

直北关山金鼓振,征西车马羽书迟。

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

蓬莱宫阙对南山,承露金茎霄汉间。

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

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

一卧沧江惊岁晚,几回青琐照朝班。

瞿唐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花萼夹城通御气,芙蓉小苑入边愁。

朱帘绣柱围黄鹤,锦缆牙樯起白鸥。

回首可怜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

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

织女机丝虚月夜,石鲸鳞甲动秋风。

波漂菰米沈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

关塞极天唯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

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阁峰阴入渼陂。

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

彩笔昔游干气象,白头吟望苦低垂。

《秋兴八首》是杜甫寓居四川夔州时写下来的以想望长安为主题的一组七言律诗,它是杜集中七律的代表作。

“秋兴”这个题目,意思是说因感秋而寄兴。

这兴也就是过去汉儒说《诗经》的所谓“赋比兴”的“兴”(在四声应读去声)。

晋代的潘岳有《秋兴赋》,也是一篇感秋寄兴之作。

但《秋兴赋》的体裁是属于辞赋类。

而杜甫的《秋兴八首》则是律诗,是唐代新兴的一种诗体。

若论它们创作的成就和对后世发生的影响,杜甫的《秋兴八首》当然不是潘岳的《秋兴赋》所可比拟。

这八首律诗是组诗,它从夔州的秋天景物说起,抒写了对长安想望的种种心情。

而以第一首为全诗纲领。

它的开头四句:“玉露彫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春夜喜雨》杜甫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春夜喜雨》杜甫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春夜喜雨》杜甫唐诗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春夜喜雨》是唐诗名篇之一,是杜甫上元二年(761年)在成都草堂居住时所作。

此诗运用拟人手法,以极大的喜悦之情细致地描绘了春雨的特点和成都夜雨的景象,热情地讴歌了来得及时、滋润万物的春雨。

诗中对春雨的描写,体物精微,细腻生动,绘声绘形。

全诗意境淡雅,意蕴清幽,诗境与画境浑然一体,是一首传神入化、别具风韵的咏雨诗。

作品原文: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⑴,当春乃发生⑵。

随风潜入夜⑶,润物细无声⑷。

野径云俱黑⑸,江船火独明⑹。

晓看红湿处⑺,花重锦官城⑻。

词句注释:⑴知:明白,知道。

说雨知时节,是一种拟人化的写法。

⑵乃:就。

发生:萌发生长。

⑶潜(qián):暗暗地,悄悄地。

这里指春雨在夜里悄悄地随风而至。

⑷润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

⑸野径:田野间的小路。

⑹这两句意谓满天黑云,连小路、江面、江上的船只都看不见,只能看见江船上的点点灯火,暗示雨意正浓。

⑺晓:天刚亮的时候。

红湿处:雨水湿润的花丛。

⑻花重(zhòng):花因为饱含雨水而显得沉重。

锦官城:故址在今成都市南,亦称锦城。

三国蜀汉时管理织锦之官驻此,故名。

后人有用作成都的别称。

此句是说露水盈花的美景。

白话译文:好雨似乎会挑选时辰,降临在万物萌生之春。

伴随和风,悄悄进入夜幕。

细细密密,滋润大地万物。

浓浓乌云,笼罩田野小路;点点灯火,闪烁江上渔船。

明早再看带露的鲜花,成都满城必将繁花盛开。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春。

杜甫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流离转徙的生活后,终因陕西旱灾而来到四川成都定居,开始了在蜀中的一段较为安定的生活。

作此诗时,他已在成都草堂定居两年。

他亲自耕作,种菜养花,与农民交往,对春雨之情很深,因而写下了这首描写春夜降雨、润泽万物的美景诗作。

作品鉴赏:这是描绘春夜雨景,表现喜悦心情的名作。

一开头就用一个“好”字赞美“雨”。

在生活里,“好”常常被用来赞美那些做好事的人。

如今用“好”赞美雨,已经会唤起关于做好事的人的联想。

杜甫《登楼》

杜甫《登楼》

仪收复京师。年底,吐蕃又破松、维、保等州(在今四川北部),继而再
攻陷剑南、西山诸州。诗中“西山寇盗”即指吐蕃,“万方多难”也以吐 蕃入灾患重
重的日益衰败景象。
译文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登楼望春近看繁花游子越发伤心;万方多难愁思满腹我来此外登 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
3、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现了作者怎 样的情怀?

主要内容: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对民族历史的追怀,议论天下形势,讽喻 当朝昏君。

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以及要效仿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和
报国无门的伤感。
登楼
杜甫
登楼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写作背景

这首是764年(唐代宗广德二年)春,杜甫在成都所写。当时诗人客居四川 已是第五个年头。上一年正月,官军收复河南河北,安史之乱平定;十月 便发生了吐蕃攻陷长安、立傀儡、改年号,代宗奔逃陕州的事;不久郭子

锦江的春色从天地边际迎面扑来;玉垒山的浮云变幻莫测从古到 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大唐的朝廷真象北极星不可动摇;吐蕃夷狄莫再前来骚扰徒劳入 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可叹刘后主那么昏庸还立庙祠祀;日暮时分我要学习孔明聊作梁
父吟。
1、诗家认为全诗中间两联最令人动情,请从 情与景的关系角度赏析其独到之处。

颔联写阔大悠远的自然景象,颈联写国家动荡不安的局势; 这两联即景抒怀,熔自然景象、国家灾难、个人情思为一体,写山川联系 着古往今来社会的变化,谈人事又借助自然界的景物,互相渗透,互相包 容

杜甫十大著名古诗

杜甫十大著名古诗

杜甫十大著名古诗1、《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千古名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译文秋风急秋气高猿声凄哀,洲渚青沙滩白鸟儿飞回。

落叶一望无际萧萧坠下,长江不见尽头滚滚涌来。

万里悲秋最恨常作过客,一生多病独自登上高台。

深为憾恨鬓发日益斑白,困顿潦倒病后停酒伤怀。

创作背景《登高》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天,杜甫时在夔州。

这是五十六岁的老诗人在极端困窘的情况下写成的。

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

杜甫本入严武幕府,依托严武。

不久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靠,只好离开经营了五六年的成都草堂,买舟南下。

本想直达夔门,却因病魔缠身,在云安待了几个月后才到夔州。

如不是当地都督的照顾,他也不可能在此一住就是三个年头。

而就在这三年里,他的生活依然很困苦,身体也非常不好。

一天他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百感交集。

望中所见,激起意中所触;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

于是,就有了这首被誉为“七律之冠”的《登高》。

作品赏析《登高》的前四句写景,述登高见闻,紧扣秋天的季节特色,描绘了江边空旷寂寥的景致。

首联为局部近景,颔联为整体远景。

后四句抒情,写登高所感,围绕作者自己的身世遭遇,抒发了穷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乡的悲哀之情。

颈联自伤身世,将前四句写景所蕴含的比兴、象征、暗示之意揭出;尾联再作申述,以衰愁病苦的自我形象收束。

全诗语言精练,通篇对偶,一二句尚有句中对,充分显示了杜甫晚年对诗歌语言声律的把握运用已达圆通之境。

2、《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千古名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译文: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

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见西岭上堆积着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登楼》杜甫唐诗鉴赏

《登楼》杜甫唐诗鉴赏

《登楼》杜甫唐诗鉴赏【作品介绍】《登楼》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是一首感时抚事的诗。

作者写登楼望见无边春色,想到万方多难,浮云变幻,不免伤心感喟。

进而想到朝廷就像北极星座一样,不可动摇,即使吐蕃入侵,也难改变人们的正统观念。

最后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大有澄清天下的气概。

全诗寄景抒情,写登楼的观感,俯仰瞻眺,融山川古迹、个人情思为一体,语壮境阔,寄慨遥深,都从空间着眼,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原文】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⑴,万方多难此登临⑵。

锦江春色来天地⑶,玉垒浮云变古今⑷。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⑸。

可怜后主还祠庙⑹,日暮聊为梁甫吟⑺。

【注释】⑴客心:客居者之心。

⑵登临:登高观览。

临,从高处往下看。

⑶锦江:即濯锦江,流经成都的岷江支流。

成都出锦,锦在江中漂洗,色泽更加鲜明,因此命名濯锦江。

来天地:与天地俱来。

⑷“玉垒”一句:是说多变的政局和多难的人生,捉摸不定,有如山上浮云,古往今来一向如此。

玉垒,山名,在四川灌县西、成都西北。

变古今,与古今俱变。

⑸“北极”二句:这位两句是说唐代政权是稳固的,不容篡改,吐蕃还是不要枉费心机,前来侵略。

唐代宗广德年间九月,吐蕃军队东侵,泾州刺史高晖投降吐蕃,引导吐蕃人攻占唐都长安,唐代宗东逃陕州。

十月下旬,郭子仪收复长安。

十二月,唐代宗返回京城。

同年十二月,吐蕃人又向四川进攻,占领了松州、维州等地。

北极,星名,北极星,古人常用以指代朝廷。

终不改,终究不能改,终于没有改。

西山,指今四川省西部当时和吐蕃交界地区的雪山。

寇盗,指入侵的吐蕃集团。

⑹后主:刘备的儿子刘禅,三国时蜀国之后主。

曹魏灭蜀,他辞庙北上,成亡国之君。

还祠庙:意思是,诗人感叹连刘禅这样的人竟然还有祠庙。

这事借眼前古迹慨叹刘禅荣幸佞臣而亡国,暗讽唐代宗信用宦官招致祸患。

成都锦官门外有蜀先主(刘备)庙,西边为武侯(诸葛亮)祀,东边为后主祀。

还,仍然。

⑺聊为:不甘心这样做而姑且这样做。

《登楼》杜甫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登楼》杜甫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登楼》杜甫唐诗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登楼》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是一首感时抚事的诗。

作者写登楼望见无边春色,想到万方多难,浮云变幻,不免伤心感喟。

进而想到朝廷就像北极星座一样,不可动摇,即使吐蕃入侵,也难改变人们的正统观念。

最后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大有澄清天下的气概。

全诗寄景抒情,写登楼的观感,俯仰瞻眺,融山川古迹、个人情思为一体,语壮境阔,寄慨遥深,都从空间着眼,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作品原文: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⑴,万方多难此登临⑵。

锦江春色来天地⑶,玉垒浮云变古今⑷。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⑸。

可怜后主还祠庙⑹,日暮聊为梁甫吟⑺。

词句注释:⑴客心:客居者之心。

⑵登临:登高观览。

临,从高处往下看。

⑶锦江:即濯锦江,流经成都的岷江支流。

成都出锦,锦在江中漂洗,色泽更加鲜明,因此命名濯锦江。

来天地:与天地俱来。

⑷“玉垒”一句:是说多变的政局和多难的人生,捉摸不定,有如山上浮云,古往今来一向如此。

玉垒,山名,在四川灌县西、成都西北。

变古今,与古今俱变。

⑸“北极”二句:这位两句是说唐代政权是稳固的,不容篡改,吐蕃还是不要枉费心机,前来侵略。

唐代宗广德年间九月,吐蕃军队东侵,泾州刺史高晖投降吐蕃,引导吐蕃人攻占唐都长安,唐代宗东逃陕州。

十月下旬,郭子仪收复长安。

十二月,唐代宗返回京城。

同年十二月,吐蕃人又向四川进攻,占领了松州、维州等地。

北极,星名,北极星,古人常用以指代朝廷。

终不改,终究不能改,终于没有改。

西山,指今四川省西部当时和吐蕃交界地区的雪山。

寇盗,指入侵的吐蕃集团。

⑹后主:刘备的儿子刘禅,三国时蜀国之后主。

曹魏灭蜀,他辞庙北上,成亡国之君。

还祠庙:意思是,诗人感叹连刘禅这样的人竟然还有祠庙。

这事借眼前古迹慨叹刘禅荣幸佞臣而亡国,暗讽唐代宗信用宦官招致祸患。

成都锦官门外有蜀先主(刘备)庙,西边为武侯(诸葛亮)祀,东边为后主祀。

还,仍然。

⑺聊为:不甘心这样做而姑且这样做。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原文翻译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原文翻译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原文翻译《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旅居四川成都草堂期间创作的一首歌行体古诗。

此诗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境界,是杜诗中的典范之作。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 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注释:(1)秋高:秋深。

(2)挂罥(juàn):挂着,挂住,缠绕。

罥,挂。

(3)长:高。

(4)沉塘坳(ào):沉到池塘水中。

塘坳,低洼积水的地方(即池塘)。

坳,水边低地。

(5)忍能对面为盗贼:竟忍心这样当面做“贼”。

能,如此,这样。

(6)入竹去:走进竹林。

竹,竹林。

(7)呼不得:喝止不住。

(8)俄顷(qǐng):不久,一会儿,顷刻之间。

(9)秋天漠漠向昏黑(hè):指秋季的天空浓云密布,一下子就昏暗下来了。

漠漠,阴沉迷蒙的样子。

向,渐近。

(10)布衾(qīn):棉被。

(11)娇儿恶卧踏里裂:指儿子睡觉时双脚乱蹬,把被里都蹬坏了。

恶卧,睡相不好。

(12)床头屋漏无干处:意思是,整个房子都没有干的地方了。

屋漏,指房子西北角,古人在此开天窗,阳光便从此处照射进来。

“床头屋漏”,泛指整个屋子。

(13)雨脚如麻:形容雨点不间断,向下垂的麻线一样密集。

雨脚:雨点译文:八月秋深,狂风怒号,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

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

飞得高的茅草缠绕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低洼的水塘里。

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居然忍心在我眼前做出盗贼的事来,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去了。

秋兴八首

秋兴八首

《秋兴八首》是杜甫寓居四川夔州时写下来的以想望长安为主题的一组七言律诗,它是杜集中七律的代表作。

“秋兴”这个题目,意思是说因感秋而寄兴。

这兴也就是过去汉儒说《诗经》的所谓“赋比兴”的“兴”(在四声应读去声)。

晋代的潘岳有《秋兴赋》,也是一篇感秋寄兴之作。

但《秋兴赋》的体裁是属于辞赋类。

而杜甫的《秋兴八首》则是律诗,是唐代新兴的一种诗体。

若论它们创作的成就和对后世发生的影响,杜甫的《秋兴八首》当然不是潘岳的《秋兴赋》所可比拟。

这八首律诗是组诗,它从夔州的秋天景物说起,抒写了对长安想望的种种心情。

而以第一首为全诗纲领。

它的开头四句:“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这正和宋玉《九辩》所说的“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的感叹相同而沉深郁勃过之。

接着写诗人留滞峡中的凄紧情状。

而“孤舟一系故园心”句,就已经隐约地说出对长安的想望。

第二首第三首虽然仍旧是写夔州景色。

而“每依北斗望京华”句已明白指出望京,可以说是为整组诗点出了主题。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裘马自轻肥。

”也就是由望京所引起的对诗人自己身世遭遇的回忆和伤叹。

到了第四首就直接转入长安,是这组诗的大转捩。

“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等句,表明了对“安史之乱”后局势的无限感慨。

这以下数首都是着重对长安想望的描写。

诗人想望长安,当然首先要回忆起往年疏救房琯①这一件具有重大政治意义的事。

因为诗人在这次政治斗争中所遭受的打击是他生命史上永远不可磨灭的伤痕,所以在诗里用匡衡、刘向②自比,而发出了“功名薄”和“心事违”的感叹。

匡衡、刘向都是以直谏而遭到当时统治集团排斥,这里用来作譬是具有它的深刻意义的。

一提到长安,也不能不使诗人想到大唐的宫殿以及昆明池、曲江和渼陂诸名胜。

特别是曲江,它给予诗人的印象更其深刻难忘。

“花萼隔城通御气,芙蓉小苑入边愁。

”把“通御气”和“入边愁”③联系起来说,这就可以想见诗人对时事的感慨是多么深长!天宝祸乱的爆发不是没有原因的。

杜甫在四川时写的诗

杜甫在四川时写的诗

杜甫在四川时写的诗生平概述杜甫(712-770)字子美。

生于河南巩县。

他出身于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立功立言是这个家族的传统。

35岁以前——读书、壮游;35-44岁——长安求职:天宝十四载(755)十月,44岁的杜甫才被任命为河西尉,后改右卫率府曹参军;44-48岁——陷贼与为官:公元755年11月发生安史之乱,次年六月长安陷落,杜甫流亡,被判军俘获,次年四月,逃归凤翔肃宗行在,被任命为左拾遗,不久就因上疏营救房琯而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次年(759)七月,杜甫弃官,先往秦州(甘肃天水),十二月又往成都。

48-59岁逝世——漂泊西南:48岁-50岁在成都草堂,后又漂泊,53岁又回草堂,友人严武保举他为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人因称杜工部),次年严武突然去世,他到夔州住了近两年,写了很多诗。

57岁乘船出峡,想回家乡。

59岁冬天,死在由潭州到岳阳的一条船上。

从肃宗上元元年(760) 至代宗大历五年(770)。

11年内,杜甫在蜀中8年,在荆、湘3年。

杜甫在夔州时说自己“漂泊西南天地间”(《咏怀古迹》),实际上他在成都先后住过5年,生活还是比较安定的。

760年春-762年七月(48-50岁)初入草堂上元元年(760年)春,他在成都城西浣花溪畔建筑了草堂,结束了四年流离转徙的生活,得到一个栖身的处所。

他离开了干戈扰攘、哀鸿遍野的中原,眼前呈现出一片田园美景,花鸟虫鱼都好象对他表示殷勤,使他多年劳苦忧患的生活,暂时得到休息,他也怀着无限的爱写出不少歌咏自然的诗歌。

但他并不曾忘记流亡失所、无处安身的人们,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唱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名句。

上元二年(761年)末,严武来成都为成都尹兼御史中丞,给过杜甫不少帮助。

代宗宝应元年(762)七月,严武应召入朝,成都少尹兼御史徐知道在成都叛变,杜甫流亡到梓州、阆州。

762年七月-764年三月(50-52岁)梓州、阆州流亡宝应二年(763年)春,延续七、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结束,杜甫听到这个消息,惊喜欲狂,以为有希望回到洛阳,脱口唱出《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七律,迸发出内心的欢悦,这是杜甫生平一首最快乐的高歌。

杜甫诗《登高》浅析及格律分析

杜甫诗《登高》浅析及格律分析

杜甫诗《登高》浅析及格律分析这首诗是唐代大历二年(767年)秋天,杜甫在夔州(今四川奉节)写的。

此时,距他去世只有三年时间,他四处漂流,过着动荡不安的生活。

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

清杨伦赞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明胡应麟推重此诗是古今七言律诗之冠。

前四句写景。

秋风劲疾,天朗气清,远处传来一声声哀惨的猿啼;江边洲渚沙滩历历在目,空中飞鸟盘旋;四周秋山重叠,无边无际的树木落叶飘零,如细雨般沙沙作响;万里长江奔腾澎湃,滚滚东流。

第一三句写耳闻,二四句写目睹,四句诗有声有色地描绘出深秋的凄凉景色。

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出这样一幅景象:秋风萧索,落叶飘零,在依山临水的高台上,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在举目远眺,在倾耳谛听。

颔联两句为千古名句,在写景之中深沉的抒发了诗人的情怀。

“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索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气势磅礴,沉郁悲凉,被人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前四句勾勒出的悲凉氛围,自然而然地引发了诗人对自己身世的感慨。

第五六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是全诗的中心。

这一联含义层层深入,短短的十四字却表达了八层意思:“悲秋”是核心,各层意思都围绕它展开;“作客”他乡的悲秋,意思深了一层;“常”年他乡作客,又深一层;离家“万里”,远客他乡更深一层。

下句,“登台”本来易于悲秋,“独”登台、以“多病”之躯登台、一生(百年)总在病中,意思也是一层层深入,“悲秋”的感情表达得强烈而深沉。

尾联分承五六句,写诗人倍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使白发日多,再加上因病断酒,愁绪更难排遣。

全诗结构:一二句写景起,着重刻画眼前具象,似画中工笔,形、声、色、态俱备,境界高阔,气象宏大,气氛悲凉;三四句承上写景,重在渲染气氛,似画中写意,贵在传神,留给读者丰富的想象补充空间;五六句转而表现感情,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漂泊写到多病残生;末两句收,与前六句的“飞扬震动”不同,此处“软冷收之,而无限悲凉之意,溢于言外”。

杜甫在四川写的诗

杜甫在四川写的诗

杜甫在四川写的诗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蜀相》
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江畔独步寻花·其六》
唐·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杜甫笔落惊风雨 写的谁

杜甫笔落惊风雨 写的谁

杜甫笔落惊风雨写的谁杜甫的诗句“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说的是:李白。

杜甫于公元762年(宝应元年)夏历七月自成都送严武入朝,至绵州(今四川绵阳市),正值剑南兵马使徐知道作乱。

于是转赴梓州(今四川三台县)。

此时才获悉李白正在当涂养病,于是写了《寄十二白二十韵》这首诗寄给他。

其中就有这两句: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此诗旨在为李白晚年不幸的遭遇辩护申冤,并为他不平凡的一生写照。

简介李白: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北京大学教授李志敏评价:“李白之诗呼吸宇宙,出乎道;杜甫之诗德参天地,源于儒,皆至天人合一境界,故能出神入化。

“《旧唐书》记载李白为山东人;《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相关延展:“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出自唐代杜甫的《寄李十二白二十韵》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声名从此大,汩没一朝伸。

文彩承殊渥,流传必绝伦。

龙舟移棹晚,兽锦夺袍新。

白日来深殿,青云满后尘。

乞归优诏许,遇我宿心亲。

未负幽栖志,兼全宠辱身。

剧谈怜野逸,嗜酒见天真。

醉舞梁园夜,行歌泗水春。

才高心不展,道屈善无邻。

处士祢衡俊,诸生原宪贫。

稻粱求未足,薏苡谤何频。

五岭炎蒸地,三危放逐臣。

几年遭鵩鸟,独泣向麒麟。

苏武先还汉,黄公岂事秦。

楚筵辞醴日,梁狱上书辰。

已用当时法,谁将此义陈。

《旅夜书怀》杜甫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旅夜书怀》杜甫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旅夜书怀》杜甫唐诗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旅夜书怀》是唐代大诗人杜甫于唐代宗永泰元年(765年)离开四川成都草堂以后在旅途中所作。

诗人用阔大无垠的夜景衬托深沉滞重的孤独感,使人感受到诗人生命的激情正如他笔下奔涌的江流一样澎湃难平,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内心飘泊无依的感伤,是杜甫诗歌中的经典作品。

也是杜诗五律的名篇,历来为人称道。

作品原文: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⑴,危樯独夜舟⑵。

星垂平野阔⑶,月涌大江流⑷。

名岂文章著⑸,官应老病休⑹。

飘飘何所似⑺,天地一沙鸥。

词句注释:⑴岸:指江岸边。

⑵危樯(qiáng):高高的船桅杆。

独夜舟:是说自己孤零零的一个人夜泊江边。

⑶星垂平野阔:星空低垂,原野显得格外广阔。

⑷月涌:月亮倒映,随水流涌。

大江:指长江。

⑸名岂:这句连下句,是用“反言以见意”的手法写的。

杜甫确实是以文章而著名的,却偏说不是,可见另有抱负,所以这句是自豪语。

休官明明是因论事见弃,却说不是,是什么老而且病,所以这句是自解语了。

⑹官应老病休:官倒是因为年老多病而被罢退。

应:认为是、是。

⑺飘飘:飞翔的样子,这里含有“飘零”、“飘泊”的意思,因为这里是借沙鸥以写人的飘泊。

白话译文:微风吹拂着江岸的细草,那立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夜里孤独地停泊着。

星星垂在天边,平野显得宽阔;月光随波涌动,大江滚滚东流。

我难道是因为文章而著名,年老病多也应该休官了。

自己到处漂泊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间的一只孤零零的沙鸥。

创作背景:唐代宗永泰元年(765)正月,杜甫辞去节度参谋职务,返居成都草堂。

(765)四月,严武死去,杜甫在成都失去依靠,遂携家由成都乘舟东下,经嘉州(今四川乐山)、榆州(今重庆市)至忠州(今四川忠县)。

此诗约为途中所作。

作品鉴赏:诗的前半描写“旅夜”的情景。

第一、二句写近景:微风吹拂着江岸上的细草,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月夜孤独地停泊着。

当时杜甫离成都是迫于无奈。

这一年的正月,他辞去节度使参谋职务,四月,在成都赖以存身的好友严武死去。

【诗歌鉴赏】杜甫《奉酬严公寄题野亭之作》原文及翻译 赏析

【诗歌鉴赏】杜甫《奉酬严公寄题野亭之作》原文及翻译 赏析

【诗歌鉴赏】杜甫《奉酬严公寄题野亭之作》原文及翻译赏析【诗歌鉴赏】杜甫《奉酬严公寄题野亭之作》原文及翻译赏析杜甫《悬赏阎公送野亭书》原文拾遗曾奏数行书,懒性从来水竹居。

我要在沙园骑马,隐居,钓锦江鱼。

谢安不倦登临费,阮籍焉知礼法疏。

当你徒劳地离开城市时,就没有路可走了。

你想教锄地。

杜甫《奉酬严公寄题野亭之作》翻译待更新杜甫《奉酬严公寄题野亭之作》赏析《悬赏阎公封野亭》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一首古诗。

这应该在宝应元年制作。

这首诗是杜甫流亡四川成都期间写的。

当时,他的好友严武写了一首诗,名叫《送杜诗一锦江野亭》。

在这首诗中,杜甫被建议成为一名官员,并作为自己的工作人员。

因此,杜甫写下了这首诗和《颜中诚相逢徒劳》等诗来表达他的拒绝。

拾遗曾奏数行书,懒性从来水竹居。

奉引滥骑沙苑马,幽栖真钓锦江鱼。

谢安不倦登临费,阮籍焉知礼法疏。

枉沐旌麾出城府,草茅无径欲教锄。

大雁诗的前四句。

接下来的四句,这首诗的最后四句。

燕说:“你为什么不戴皇冠呢?”盖伊建议他当一名官员。

公众回答说:“收拾残羹剩饭,玩书,骑马。

”。

在见到官员后,没有出现复兴。

严说“鱼竿松,沙草懒”,这意味着藏起来是不合适的。

公众回答说:“从来没有懒惰过,你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真的很容易抓到鱼。

”。

当你看到这个大厅,你可以学习和放松。

严说“兴发”,公众回答“不知疲倦地着陆”严说是“奔马”,公众回答是“浪费穆敬辉”,大家都很高兴。

礼貌和法律是稀疏的,谦虚的话语是最先发出的。

如果你想开辟一条路,你迫切需要它。

在严的诗歌中,他坚定而专注,在公共诗歌中,他也平和而委婉。

口译员指的是严厉和讽刺,也指的是一直傲慢自大。

这两个词失去了作者的意思。

孔乙夫的“续世论”:吴经武经过茅草屋时,民众有时得不到王冠,所以阎世云说:“你为什么不得到王冠?”公众回答:“阮籍怎么知道礼法?”消除嘲笑。

从那时起,杜的杀人欲望就不会开始了。

诗当作唐朝宝应元年(762)春,杜甫当时5岁,严武在长安时是杜甫的同事,当年曾一起被贬出长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甫在四川时写的诗生平概述杜甫(712-770)字子美。

生于河南巩县。

他出身于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立功立言是这个家族的传统。

35岁以前——读书、壮游;35-44岁——长安求职:天宝十四载(755)十月,44岁的杜甫才被任命为河西尉,后改右卫率府曹参军;44-48岁——陷贼与为官:公元755年11月发生安史之乱,次年六月长安陷落,杜甫流亡,被判军俘获,次年四月,逃归凤翔肃宗行在,被任命为左拾遗,不久就因上疏营救房琯而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次年(759)七月,杜甫弃官,先往秦州(甘肃天水),十二月又往成都。

48-59岁逝世——漂泊西南:48岁-50岁在成都草堂,后又漂泊,53岁又回草堂,友人严武保举他为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人因称杜工部),次年严武突然去世,他到夔州住了近两年,写了很多诗。

57岁乘船出峡,想回家乡。

59岁冬天,死在由潭州到岳阳的一条船上。

从肃宗上元元年(760) 至代宗大历五年(770)。

11年内,杜甫在蜀中8年,在荆、湘3年。

杜甫在夔州时说自己“漂泊西南天地间”(《咏怀古迹》),实际上他在成都先后住过5年,生活还是比较安定的。

760年春-762年七月(48-50岁)初入草堂上元元年(760年)春,他在成都城西浣花溪畔建筑了草堂,结束了四年流离转徙的生活,得到一个栖身的处所。

他离开了干戈扰攘、哀鸿遍野的中原,眼前呈现出一片田园美景,花鸟虫鱼都好象对他表示殷勤,使他多年劳苦忧患的生活,暂时得到休息,他也怀着无限的爱写出不少歌咏自然的诗歌。

但他并不曾忘记流亡失所、无处安身的人们,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唱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名句。

上元二年(761年)末,严武来成都为成都尹兼御史中丞,给过杜甫不少帮助。

代宗宝应元年(762)七月,严武应召入朝,成都少尹兼御史徐知道在成都叛变,杜甫流亡到梓州、阆州。

762年七月-764年三月(50-52岁)梓州、阆州流亡宝应二年(763年)春,延续七、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结束,杜甫听到这个消息,惊喜欲狂,以为有希望回到洛阳,脱口唱出《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七律,迸发出内心的欢悦,这是杜甫生平一首最快乐的高歌。

但快乐只是昙花一现,国内混乱的局面尚未澄清,西方的吐蕃又大举入侵,十月间一度攻陷长安,杜甫对此表示无限的关切:“西京安稳未?不见一人来。

”(《早花》)他写出许多首诗,陈述他的政治思想。

764年三月-765年五月(52-53岁)重返草堂至离开广德二年(764)春,严武又被任命为成都尹兼剑南节度使,杜甫也在三月回到成都。

严武举荐杜甫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杜甫在成都节度使幕府中住了几个月,因不惯于幕府生活,一再要求回到草堂,最后严武允许了他的请求。

永泰元年(765)四月,严武忽然死去,杜甫失去凭依,不得不在五月里率领家人离开草堂,乘舟东下。

“五载客蜀郡,一年居梓州”(《去蜀》),结束了杜甫“漂泊西南”的前半个阶段。

765年九月-769年(54-58岁)云安半年-夔州近两年-江陵半年-公安数月-岳阳杜甫于765年九月到达云安,因病不能前进,直到次年暮春病势减轻,才迁往夔州。

他在夔州居住未满两年,创作十分丰富,成诗四百余篇,占杜诗全部的七分之二强。

诗中歌咏了夔州穷苦的劳动人民,描绘了这里险要的山川,反映了蜀中的动乱和对于长安、洛阳的思念,怀友忆旧之作也大量增加。

可是他的健康情况越来越坏,疟疾、肺病、风痹、糖尿病等不断缠绕他。

杜甫因为夔州气候恶劣,朋友稀少,便在大历三年(768)正月起程出峡。

三月到江陵。

他本想北归洛阳,又因河南兵乱,交通阻隔,不能成行。

在江陵住了半年,移居公安数月,在年底到达岳阳,写出生动地反映湖南人民疾苦的《岁晏行》。

769-770年(58-59岁)湖南湖北境内大历四年至五年(769-770)是杜甫生活的最后两年,他没有定所,往来于岳阳、长沙、衡州、耒阳之间,大部分时间是在船上度过的。

他在大历五年冬死于长沙与岳阳之间湘江上的舟中,终年59岁。

初入草堂:《蜀相》(760年春,48岁)【背景】杜甫虽然怀有“致君尧舜”的政治理想,但他仕途坎坷,抱负无法施展。

他写《蜀相》这首诗时,安史之乱还没有平息。

目睹国势艰危,生民涂炭,而自身又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因此对开创基业、挽救时局的诸葛亮,无限仰慕,备加敬重。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十二月,杜甫结束了为时四年的寓居秦州、同谷(今甘肃省成县)的颠沛流离的生活,到了成都,在朋友的资助下,定居在浣花溪畔。

第二年(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的春天,他探访了诸葛武侯祠,写下了这首感人肺腑的千古绝唱。

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1]【注释】选自《杜工部集》蜀相:三国时蜀汉丞相,指诸葛亮(孔明)。

丞相祠堂:即诸葛武侯祠,在现在成都,晋李雄初建。

锦官城:现四川省成都市。

成都的别名。

森森:树木茂盛繁密的样子。

自:空。

三顾:指刘备三顾茅庐。

顾:拜访,探望。

频烦:犹“频繁”,多次。

两朝开济:指诸葛亮辅助刘备开创帝业,后又辅佐刘禅。

两朝:刘备、刘禅父子两朝。

开济:开,开创。

济,扶助。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出师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去世了,常使后世的英雄泪满衣襟。

【译文】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碧草照映台阶呈现自然的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转鸣唱。

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

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长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客至》(761年春,49岁)【背景】据黄鹤《黄氏集千家注杜工部诗史补遗》讲,这是761(上元二年)春天,杜甫四十九岁时,在成都草堂所作。

入蜀之初,在杜甫历尽颠沛流离之后,终于结束了长期漂泊的生涯,在成都西郊浣花溪头盖了一座草堂,暂时定居下来了。

诗人在久经离乱,安居成都草堂后不久,客人来访时作了这首诗。

这是一首至情至性的纪事诗,表现出诗人纯朴的性格和好客的心情。

作者自注:“喜崔明府相过”,可见诗题中的“客”,即指崔明府。

其具体情况不详,杜甫母亲姓崔,有人认为,这位客人可能是他的母姓亲戚。

“明府”,是唐人对县令的尊称。

相“过”,即探望、相访。

客至①[唐]杜甫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②。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③。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④。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⑤。

①客至:客指崔明府,杜甫在题后自注:“喜客至原文崔明府相过”,明府,县令的美称。

②舍:指家。

但见:只见。

此句意为平时交游很少,只有鸥鸟不嫌弃能与之相亲。

③蓬门:用蓬草编成的门户,以示房子的简陋。

④市远:离市集远。

盘飧(sūn)盘子装的吃的。

兼味:多种美味佳肴。

无兼味,谦言菜少。

樽:酒器。

旧醅:隔年的陈酒。

樽酒句:古人好饮新酒,杜甫以家贫无新酒感到歉意。

⑤肯:能否允许,这是向客人征询。

余杯:余下来的酒。

⑥花径:长满花草的小路⑦呼取:叫,招呼【译文】草堂的南北涨满了春水,只见鸥群日日结队飞来。

老夫不曾为客扫过花径,今天才为您扫,这柴门不曾为客开过,今天为您打开。

离市太远盘中没好菜肴,家底太薄只有陈酒招待。

若肯邀请隔壁的老翁一同对饮,隔着篱笆唤来喝尽余杯!《春夜喜雨》(761年春,49岁)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注解】好雨:指春雨,及时的雨。

乃:就。

发生:催发植物生长,萌发生长。

潜:暗暗地,静悄悄地。

润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

野径:田野间的小路。

俱:全,都。

江船:江面上的渔船。

独:独自,只有。

晓:早晨。

红湿处:指带有雨水的红花的地方。

花重(zhong)(第四声):花因沾着雨水,显得饱满沉重的样子。

锦官城:故址在今成都市南,亦称锦城。

三国蜀汉管理织锦之官驻此,故名。

后人又用作成都的别称。

也代成都。

【译诗】这一场雨就好似选好时候,正当春天万物生长之时就随即降临。

细雨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来到,它默默地滋润万物,没有一点声音。

雨夜中,田野间的小路黑茫茫,只有江中渔船上灯火独自明亮着。

要是早晨起来看看,锦官城里该是一片万紫千红吧!(看看带有雨水的红花之地,就会看到在锦官城里的花因沾上雨水而显得饱满沉重的样子。

)【背景】《春夜喜雨》是杜甫在公元761年(唐肃宗上元二年)春天,在成都浣花溪畔的草堂时写的。

此时杜甫因陕西旱灾来到四川定居成都已两年。

他亲自耕作,种菜养花,与农民交往,因而对春雨之情很深,写下了这首诗描写春夜降雨、润泽万物的美景,抒发了诗人的喜悦之情。

文章中虽没有一个喜字,但四处洋溢着作者的喜。

春夜喜雨》抒发诗人对春夜细雨的无私奉献品质的喜爱赞美之情。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761年秋,49岁)八月秋高(1)风怒号(2),卷我屋上三重茅(3)。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4)长(5)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6)。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7)。

公然抱茅入竹去(8),唇焦口燥呼不得(9),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10)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11)。

布衾(12)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13)。

床头屋漏无干处(14),雨脚如麻(15)未断绝。

自经丧乱(16)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17)!安得(18)广厦(19)千万间,大庇(20)天下寒士(21)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22)见(23)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注释】(0)诗中的茅屋指:草堂(1)秋高:秋深。

(2)号:号叫(3)三重(chóng)茅:几层茅草。

三,表示多。

(4)挂罥(juàn):挂着,挂住,缠绕。

罥,挂。

(5)长:高(6)沉塘坳(ào):沉到池塘水中。

塘坳,低洼积水的地方(即池塘)。

坳,水边低地(7)忍能对面为盗贼:竟忍心这样当面做“贼”。

能,如此,这样。

对面,当面。

为,做。

(8)入竹去:进入竹林(9)呼不得:喝止不住。

(10)俄顷(qǐng):不久,一会儿,顷刻之间。

(11)秋天漠漠向昏黑(hēi)( 也有版本作"hè”):指秋季的天空浓云密布,一下子就昏暗下来了。

漠漠,阴沉迷蒙的样子。

向,渐近。

(12)布衾(qīn):棉被。

(13)娇儿恶卧踏里裂:指儿子睡觉时双脚乱蹬,把被里都蹬坏了。

恶卧,睡相不好。

(14)床头屋漏无干处:意思是,整个房子都没有干的地方了。

屋漏,指房子西北角,古人在此开天窗,阳光便从此处照射进来。

“床头屋漏”,泛指整个屋子。

(15)雨脚如麻:形容雨点不间断,向下垂的麻线一样密集。

雨脚:雨点。

(16)丧(sāng)乱:战乱,指安史之乱。

(17)何由彻:意思是,如何才能熬到天亮呢?彻,通,这里指结束,完结的意思。

(18)安得:如何能得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