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8章 第一节 压强(第3课时)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物理:8.1压强学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物理:8.1压强学案

课题: 一、压强主备人:审核人:审核时间:班级:八年级()班学生:【导学目标】:1.通过对比和归纳知道什么是压力、会画压力示意图。

2.通过探究知道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在探究活动中体会控制变量法的应用,通过类比建立压强的定义及公式。

3.知道国际单位制中压强的单位“帕(pa)”.【重点】:压强的概念【难点】:压力的概念,压力的作用效果与那些因素有关.教学准备:压强小桌,沙,钩码等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1.压力2.压强的概念3.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是4.增大压强的方法减小压强的方法二、【课内探究】(一)预习反馈导学1.阅读课本P36的有关知识回答。

请大家讨论、分析画出课本P36图8-1三幅图中,压路机相对地面的压力,运动员对跳板的压力,图钉尖对墙壁的压力。

对照画出它们的重力的图示小组交流讨论:①压力的方向一定和重力的方向相同吗?②压力的大小一定等于重力的大小吗?2.叫做压力,压力的方向(二)自主探究1.观察课本P36图8-2初步感知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根据你的感知,猜想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⑴猜想_⑵完成P36图8-3的实验探究。

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⑶以上两个实验采用的研究方法是⑷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和有关2.压力不同受力面积也不同的情况下,如何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呢?如:一块石头重2000N,与地的接触面积是5 m2;一台机器重5000N,与地的接触面积是100m2,比较一下石块与机器对地面压力的作用效果。

你的方法是:(三)研讨交流1.压强的物理意义是表示的物理量2.压强的定义3.计算压强的公式:4.压强的单位5.压强单位的物理意义例如:报纸对桌面的压强是0.5pa表示6.增大压强的方法7.减小压强的方法(四)达标测评1.据报道:“一男子陷在泥沼里,他挣扎着力图把一只脚拔出来,结果下陷得更快更深.抢救队员在泥沼上铺上木板,从木板上靠近该男子,把绳索递给他.大家合力把他拉出后,让他平躺在泥沼上以蛙泳姿势移离泥沼.”(1)报道中描述的过程对泥沼的压强增大;(2)报道中描述和的过程对泥沼的压强减小,你判断的依据是:。

北师大版物理八下8.1《压强》 课程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物理八下8.1《压强》 课程教学设计

第一节《压强》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压强是生活和生产中应用非常广泛的一个概念。

压强的概念既是本节的重点,又是本章知识结构的核心。

这一节内容着重学习的是固体的压强,它是在学习了力及力的三要素、力的作用效果、重力、摩擦力的基础上编排的,是初中物理教学中有关力学知识的一次较大的综合。

在本节教学内容中,“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哪此因素有关”,是学生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主要载体,“什么叫压强”是本节的主要知识点,“怎样增大和减小压强”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压强的概念,了解压强的应用。

此外,压力、压强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有着密切的联系,本节教材从生活场景走进物理学习,又从物理学习走进社会应用,体现了物理与生活、社会的密切联系。

【学情分析】
在本节学习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力学的基础知识,能够对一些力的作用效果进行简单分析,并能画出简单力的示意图,这些知识都是本节学习的认知基础;控制变量、比值定义、对比、归纳等学习方法,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有所涉及,这为本节课的探究学习提供了方法基础。

另外,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较强的独立思维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尚未成熟,对于本节内容所学习的压力,已有了压力大作用效果明显的思维定势和压力总等于重力的误区,这也
教学设计图示:
第一节压强:。

8年级物理下册《8.4 大气压强》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

8年级物理下册《8.4 大气压强》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
师:大气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生产中有哪些应用?
引导学生看课本图8—28
师:大气压还有一个重要的应用,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式水泵.
演示抽水机的连续抽水动作
用电脑动画演示活塞式抽水机的分步工作过程
师:为什么活塞向上运动时,阀门A关闭,阀门B打开?活塞向下运动时,阀门B关闭,阀门A打开?
演示实验,演示能够连续工作的离心式水泵.
(2)管内水银没有全部落入水银槽中,说明是大气压支持着水银柱,所以大气压值等于管内水银柱的压强.
(3)用液体压强公式可计算出管内液体压强值,此值等于大气压值.
(4)让学生通过计算回答
学生在地理课上学习过随高度的增加,空气密度减小,所以能想到和高度的关系.
学生还会举出其它例子
学生通过看图、阅读课文回答问题,并填写课文中的空白.
学生认真观察
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一开始让学生猜想大气压是否存在,引起学生的探索欲望,学生会不由自主的跟着老师的思路思考.通过马德堡半球实验的介绍,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同时也生动地说明了大气压不但存在,而且很大这一事实.
备注
然后再用电脑动画模拟分步工作过程.
师:为什么工作前要将入水管和水泵内充满水?
抽水机中水为什么只能随活塞上升到10 m左右?
简要介绍大气压发现的历史.
学生思考
学生思维活跃
想象丰富
有很多想法
(教师讲这些想法写在黑板上,并进行分类)
学生进行思考、讨论
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
教师进行引导纠正
(1)实验操作中在管中灌满水银,堵住管口倒置在水银槽内,使管内没有空气.
引导学生注意观察
通过历史故事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演示实验增加学 生的感想认识.电脑动画演示分 步工作过程有利于学生的理解.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三】8.4《大气压强》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三】8.4《大气压强》

8.4 大气压强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大气压对天气的影响,能说出晴朗的天气气压较高,阴雨的天气气压较低。

2、了解大气压对人体的影响,气压变化过大会使人产生不良的反应。

3、了解液体的沸点与压强的关系:当气压增大时,液体的沸点升高;当气压减小时,液体的沸点降低。

并会用这一结论来解释有关现象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了解大气压在真空保存袋、吸尘器等生活用具中所起的作用。

通过探究吸尘器内部结构的过程,学习黑箱问题的解决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小组合作讨论[情感与态度]:通过介绍液体的沸点与压强的关系,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通过介绍大气压在真空保存袋、吸尘器等生活用具中所起的作用,让学生体会科学学以致用的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气压对天气的影响。

难点:气压对液体沸点的影响三、教学预设:设问: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大气的海洋中,时时刻刻都要受到大气压,那大气压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四节——大气压与人类生活。

板书:8.3 大气压与人类生活(一)、情境引入媒体展示:一份迟到的天气预报。

受冷空气和“海高斯”低压系统的共同影响,福建省普降大到暴雨。

问:你认为福建省普降大到暴雨,是谁惹的祸?生:冷空气、低压系统。

追问:为什么受低压影响,就要下雨?天气跟气压有什么关系呢?(二)、讲授新知媒体展示:低气压区的气流运动。

师说:地面受热,中心气流上升,在上升的过程中,空气中夹带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珠,这就形成了云,随着温度的降低,小水珠越来越多,最后形成了降雨。

所以低气压区,天空多云,常形成阴雨天气。

师问:那你们现在能解释下“福建省受低压控制,普降暴雨”的原因了吗?生答:略。

师再问:受低压影响会有阴雨天气,如果受高压控制,天气又是怎么样呢?媒体展示:高气压区的气流运动。

师解释:地面受冷,中心气流下沉,在下沉的过程中,水蒸气渐渐蒸发,所以空气干燥,天气晴朗。

师问:今天的天气怎么样?说明我们这个地方受什么气压控制?生答:略。

北师大版物理八下8.1《压强》 教案设计

北师大版物理八下8.1《压强》   教案设计

第一节压强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压强的概念,理解什么是压力,什么是物体的受力面积,理解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2)了解压强公式中各个物理量的名称、单位及符合,知道压强单位和由来。

(3)了解压强的增大和减小的主要方法。

2、过程与方法(1)观察生活中各种跟压强有关的现象,了解对比是提高物理思维的基本方法。

(2)通过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初步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有一定的实验能力。

(3)了解改变压强的实际意义和基本方法,具有运用知识解释简单现象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经历观察、实验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对压强基本知识理解的感性认识,为深入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打基础。

(3)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培养学生对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4)在观察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分析重点:压力压强的概念和压强的公式。

难点:压强公式的推导及应用。

器材多媒体压力压强演示器铅笔气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复习回顾:面积单位换算和重力概念新课引入通过人在钉板上不会受伤引入新课压力压强。

新课教学:压力教学同学和老师一起列举出生活中压力的事例。

通过多媒体把有代表性的例子展示,并总结出共性:(1)、压力作用在两物体接触面;(2)、压力的方向与受力面垂直。

总结出压力的概念: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

压力作用效果:通过多媒体给出的图分析压力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也可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最后学生亲自体验一下。

做书本上实验.让学生利用一支一端削好的短铅笔,用食指和大拇指轻轻夹着两头,[提问:]两个手指的感觉一样吗?为什么两个手指的感受不同呢?提醒学生注意发现问题。

接着让笔尖压在手指上,先轻压后重压,比较两次疼痛的感觉。

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猜想: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让同学们猜测并讨论,同时说明猜想是科学研究的常用方法,但一定要用实验验证。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八章 压强与浮力 第一节压强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八章 压强与浮力 第一节压强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

压强课题压强课时 1 主要教法启发谈话、实验探究法、讨论法等导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压力的概念 , 懂得压力垂直于受力面。

2、理解压强的概念、公式和单位及其意义 , 会进行压强的简单计算 , 能应用压强知识解释简单的现象和解决简单的问题。

3、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 了解它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4、结合教学内容 , 对学生进行有关压强知识的教育。

5.通过本课的学习 , 使学生进一步懂得物理知识不仅有趣 , 更是有用的。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利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 引导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完整过程 ,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信息处理和分析能力。

2、在压强概念的学习中 , 学习运用比值定义法和类比法。

3、了解改变压强的实际意义和基本方法 , 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 , 培养学生利用日常用品探索自然现象和自然规律的兴趣 ,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 , 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2、通过生活、物理、社会的密切联系 ,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的精神和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社会活动的意识。

教学重点压强的概念、计算、单位以及压强知识的应用。

教学难点通过探究实验得出压强的概念及压强知识的应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压力小桌、砝码、海绵、木块、铁块、铜块、培养皿、细砂、图钉、气球、细线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激趣设疑引入〔出示幻灯片〕猜一猜为什么两人留下的脚印深浅不同呢?〔幻灯片出示课题 : 压强〕。

〔二〕新课教学一、压力〔出示幻灯片〕让学生把这些力的方向画出来 , 并思考 : 上述作用力有什么共同特征?启发学生回答出 : 这些力作用在受力面上 , 这些力的方向跟受力面垂直 , 指向受力面。

〔多媒体演示压力的方向〕〔幻灯片出示板书〕1、压力的定义、符号、单位。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北师八下8.2液体内部的压强教案1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北师八下8.2液体内部的压强教案1

8.2液体内部的压强:1.知识与技能:(1)观察实验,认识到液体内部与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有压强(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2.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因素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与概括能力(2)通过对影响液体压强大小因素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验探究知识的乐趣,在实验时有主动和他人合作的精神。

:1.重点:经历“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因素”的过程2.难点:如何组织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1.教具:PVC管、水、盐水各一筒、刻度尺、压强计、铁架台2.学具:塑料桶、塑料瓶、透明塑料管,水、盐水、压强计、水槽、烧杯、刻度尺、铁架台、漏斗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压强的知识,请同学们思考:计算压强的公式是什么?多媒体出示潜水艇、带鱼的画面引入。

二、新课教学(一)多媒体展示帕斯卡裂桶实验活动1 模仿帕斯卡的实验将塑料瓶装满水放在塑料小桶内,用烧杯缓缓的向漏斗内倒水,直至裂桶为止。

问:你在实验中观察到了哪些现象?想到了哪些问题?生:水将塑料桶撑破,并从缝中喷出,表明水对塑料瓶有压强,并且水柱越高水喷的越急,说明深度增加压强增大。

师追问:这个压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你还能再设计实验证明液体能产生压强吗?学生讨论设计。

(二)、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师演示由于液体的流动性和重力作用,不仅对容器底部产生压强,对容器侧壁也会产生压强。

哪么,液体内部是否有压强呢?为了进一步揭示液体压强的特点,需要用压强计对液体压强进行研究。

1、认识U形压强计(1)U形管:当不受到压强时,两边的液面是相平的。

(2)金属盒:蒙有一层橡皮膜。

当金属盒上的橡皮膜受到压强时,U形管中两边的液面就会出现高度差。

压强越大,液面的高度差就越大。

(3)刻度板:两侧液面读数相减即为高度差。

(4)旋钮:可改变金属盒的方向,以测量各个方向的压强。

2、使用:教师演示,请学生读数。

八年级物理下册《压强》教案(精选12篇)

八年级物理下册《压强》教案(精选12篇)

八年级物理下册《压强》教案八年级物理下册《压强》教案(精选12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物理下册《压强》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八年级物理下册《压强》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压力,会画压力示意。

2.通过探究知道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并能建立压强定义公式。

3.知道国际单位制中压强的单位(帕)。

4.经历测量人体对地面压强的过程,培养乐于和他人合作进行探究的团队精神,初步掌握测量,计算,表达能力及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6.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定量计算。

教学设想重点:通过探究知道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并能建立压强定义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压力的概念。

会画压力示意。

教学教法实验探究式教学准备一端削尖的铅笔、小桌子、沙盘等。

教学过程一课题引入不知道大家注意过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没有:[出示钉]钉的帽子做得又大又平,而钉头却又尖又细;在茫茫的雪原里,步行的人容易陷下去,可是滑雪者却悠然自得,而且滑得很快。

这些现象看起来简单,但其中包含的物理学道理却是很深刻的,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准备解决这些问题。

二讲授新课一只杯子放在地面上,受到地面对它的支持力,那么地面受不受力呢?(如果用手作为地面,可以明显地感觉到压力,可见地面受到杯子的压力,谁来画一画地面受到的压力?)同样的道理,钉对墙面也有压力;放在斜面上的木块对斜面也有压力,请大家完成力的示意。

(学生板演)多媒体展示教学目标。

多媒体展示压力,说明压力的方向始终和接触面相垂直。

(学生观察并回答)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虽然我们知道了压力的定义,但是压力的作用效果和那些因素有关呢,我们用实验来探寻答案。

[实验1]将压力小桌正放入沙盘,其中一次在小桌上放一个重物,比较两次小桌陷入沙盘的深度。

(学生观察)压力作用的效果和压力大小有关。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册8.2液体内部的压强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册8.2液体内部的压强教学设计
1.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液体压强的实例,如潜水员潜水、船闸工作原理等,引起学生对液体内部压强的关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新课内容:讲解液体内部压强的概念、产生原因及计算公式,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液体深度之间的关系。
3.实践活动:分组进据并进行分析。
4.知识应用: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现象,如为什么深海潜水员需要穿着特制的潜水服等。
5.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与不足,激发学生对下一节课的学习期待。
6.作业布置:设计具有思考性和拓展性的作业,如让学生调查生活中的液体压强现象,撰写调查报告,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评价,肯定学生的优点,指出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
5.预告下一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液体内部压强知识的掌握,培养其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学生完成教材课后练习题,特别是涉及到液体内部压强计算和应用的问题,以加深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液体内部压强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其与液体密度、液体深度之间的关系。
2.难点:液体压强计的使用、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液体内部压强与密度、深度关系的理解。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运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数据分析,深入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利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大气压强》教案-新版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大气压强》教案-新版

四、大气压强知识与技能:1了解由于大气压强的客观存在而产生的现象2知道测量大气压的方法,了解大气压的大小和单位3了解生活中利用大气压的现象过程与方法:1观察跟大气压有关的现象,感知大气压的存在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大气压的大小及其随高度而变化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大气压的存在与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通过对大气压的认识,使学生领略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教学重点:大气压的存在和测量,大气压的应用教学难点:大气压的测量方法,大气压知识的应用教学过程:组织课堂:上课,同学们好!导入:上节我们学习了液体压强,液体因为受到重力且能流动所以存在压强。

我们生活在厚重的大气层中,也要受到重力、有流动性,大气是否也存在压强呢?一大气压强的存在实验一倒吸喷泉实验过渡:我们常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今天我看大家学习的热情这么高,我给大家变个魔术!我要让水往高处流!实验过程:1用抽气筒将烧瓶内的空气尽量抽出。

2 用止水夹将胶管夹住3将胶管放在水中(为了现象明显,用高锰酸钾溶液代替水)4打开止水夹5学生观察并描述:水从地处流向了高处,而且是喷涌而出实验二覆杯实验过渡:给我一杯忘情水,我可以把它喝光!学生:我也能。

教师:满杯水我把它杯口向下,却不流出,同学们信吗?学生:不信。

教师:不信怎么办?学生:做实验教师:正常一杯水倒置后,我们是无法做到不流出的,如果我在杯口覆盖一张纸呢?我们来试试!学生:老师是不是纸上有胶水啊?教师:同学的问题问的很好,如何验证纸是否粘在了杯子上呢?我们用纸杯来做这个实验,用针扎个孔,用手堵住孔,再做一次实验,如果松手后水没有流出说明是粘住了。

学生:水全洒了,说明不是粘住了。

教师: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了一类特殊的现象,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学生:大气压强!教师: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呢?学生:大气有流动性,受到重力作用。

教师:我们不是第一个发现大气压强存在的,请看大屏幕,找一位同学读一下。

八年级物理下册《8.1-压强》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8.1-压强》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利用压强公式得出答案.
在发言过程中体会怎样将物理的理论与实际相联系,解决实际问题.
课后作业
课本第58页1-3题
教学反思
压力与压强的知识历来是教学的难点,本节课的设计始终把学生放在教学的第一位,引导学生自己分析、自己设计试验、选择仪器、层层深入,步步递进,得出了压力、压强的概念和计算公式,进行了适当的练习,使学生在课上就能掌握相关知识.并通过分析“减小或增大压强的方法”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知识,应用知识的兴趣.
提示学生计算人通过沙滩时对沙滩的压强,只是计算单脚的面积,而对于坦克却注意它是两条履带的面积.
分组讨论,用“分割法”求鞋底面积.
领悟到用“分割法”求鞋底面积的方法.
在讨论基础上,进行计算.
三、减小或增大压强的方法:
四、小结:
提出问题:“减小或增大压强的方法有哪些?”,组织学生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讨论人们是怎样根据实际需要增大和减小压强的.
完成这个简单的实验,猜想:“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受力面积有关”.
设计实验,理解选用橡皮泥最好,它能够持久的记录深浅的印记.
分组完成实验.
交流讨论,得出实验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及受力面积有关”.
二、压强:
在实验结论的基础上用与速度做类比,用比值定义法给出压强的概念,
利用实物投影仪,投影出例题,通过对题目的分析引导学生得出压强计算公式、单位.
⒉当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可减小压强;增大压力,可增大压强.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一、压力:
通过实物投影仪给出教材第55页的图8-1,提出问题:压路机对路面,运动员对跳板、图钉对墙壁有没有力的作用?
提出问题:这些力作用点和方向各如何,怎样用共性语言来描述它们?并组织学生讨论,得到结论.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8章 第1节《压强》导学案(新版)北师大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8章 第1节《压强》导学案(新版)北师大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8章第1节《压强》导学案(新版)北师大版一、压力1、定义:2、压力的方向:3、压力的作用效果:二、压强1、物理意义:2、定义:3、单位:三、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学生活动教师活动教学目标:1、知道压力及其作用效果,会画压力的图示。

知道压强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其单位。

2、通过实验探究,亲身体会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了解增大与减小压强的方法。

3、激情投入、充分展示,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重点:压强概念的理解、难点: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有关预习案学法指导:1、先通读教材,勾画出本节内容的基本概念(压力、压强的概念,),再完成教材助读设置的问题,依据发现的问题再读教材解决问题。

2、独立完成,限时15分钟,小组长组织检查。

一、知识准备1、力的三要素是、、。

2、力的作用效果是:一: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二: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二、教材助读与自测1、叫压力,压力的方向与接触面。

2、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3、叫压强。

计算公式是;压强单位、。

4、在受力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压强增大。

在压力不变的情况下,,压强增大。

探究案探究点一:压力1、在图82所示实验,猜想压力的作用效果与那些因素有关?2、实验用的方法是。

3、观察课本图8-3,回答下列问题、(1)比较图甲、图乙,它们的接触面积,但不同,乙图中压力较,图的压力的作用效果大。

由此,你能得到的结论是:在相同时,压力越,压力的作用效果越大(1)比较图丙、图丁,它们的相同,但不同,乙图中压力较,图的作用效果大。

由此,你能得到的结论是:在相同时,压力越,压力的作用效果越大。

探究点三:压强1、定义:叫压强。

用字母表示。

2、公式:。

变形式有,。

3、单位:。

1Pa所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4、怎样计算压强:认真研读和分析例题,探寻计算压强的方法,并谈一谈你的收获,如果要使小学生对地面压强增大为原来的2倍,最简单的办法是什么?探究点四: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观察课本58页图8-5,解释这些方法的原理。

8年级物理下册《8.1 压强》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

8年级物理下册《8.1 压强》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

一、压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学习压强的概念。

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2.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

2.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经历从学习到模仿再到创新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日常生活、生产中压强现象的解释,使学生养成将物理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生产的意识。

2.通过科学探究,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用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去解决问题、处理问题。

教学重点:压强的概念和压强的公式。

教学难点:压强公式的应用。

实验器材:水槽、细沙、烧杯、矿泉水瓶(内盛水)、铅笔、气球等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出示两张帕斯卡画像,请两位同学比赛看谁能最先把它订到墙上去。

(教师分别给两位同学不同的图钉,一个是有尖的图钉,一个是无尖的图钉。

)学生比赛结束,教师分别采访两位同学。

采访胜利者:“请谈谈你订画过程的体会”。

对学生的回答予以肯定鼓励,并指出:垂直于墙面用力才能较容易把画钉在墙上,我们把这个垂直作用在墙上的力叫压力。

采访失败者:“你甘心失败吗?”(教师拿出给两位同学的图钉给这位同学看,学生观察图钉后摇头。

)继续问:“你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肯定鼓励学生的回答,并提出新的问题:由这次比赛,你能提出一个探究课题吗?二、进行新课1、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1)猜想:依据生活经验猜想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学生提出的猜想可能有:压力、重力、受力面积、接触面的材料等。

首先,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判断究竟是压力还是重力产生了压力的作用效果,并讨论压力与重力的区别与联系。

这样排除了“重力”因素。

接着,教师指出:初中阶段遇到的问题简单一些,接触面基本都是相同的,我们只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关系。

(2)设计实验首先教师提示学生面对多个因素时,应该采取的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给学生提供的器材有:细沙、烧杯、矿泉水瓶(内盛水)、铅笔、气球等。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册8_1压强学案课件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册8_1压强学案课件

视察:如图所示。
思考: 问题:用两根手指分别顶着圆珠笔两端,两个手指上的肌肉都向内凹陷;一只 手握住充气的气球,用另一只手的食指按气球,气球向内凹陷。压力的作用效 果是使物体__产__生__形__变____。
阅读教材P56“学生实验”。 思考: 问题1:某同学利用熟悉的器材完成了下述实验,他利用泡沫塑料的凹陷程度来 反应压力的作用效果,这是一种在研究物理问题时经常用到的方法,我们称它 为___转__换__法___。
比较芭蕾舞演员和大象对地面的压强,我们发现__芭__蕾__舞_演__员_____ 对地面的压强较大。
问题2:如图所示,同一块砖用平放、竖放、侧放三种不同方式放在水平地面 上,___竖___放时砖对地面的压强较大。
学点3 增大、减小压强的方法 视察:如图所示。
思考: 问题:任何物体能够承受的压强都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 个限度物体会被 压坏。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有时需要增大 压强,有时需要减小压强。 增大压强的方法:增__大__压___力_或_减__小__受___力__面__积__;减小压强的方法:_减__小__压__力___ 或_增__大___受__力__面__积_。
类型三 压强的计算
例3 如图所示,图钉尖的面积是5×10-8 m2,图钉帽的面积是1×10-4 m2, 图钉的重力为0.05 N,人手对图钉的压力是0.25 N。求: (1)手受到的压强。 (2)墙受到的压强。
[方法指导] 对压强公式 p= FS的理解: (1)公式 p =SF适用于任何情况下压强的计算,即固体、液体、气体的压强 计算都可用此公式。
[方法指点] 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方法: (1)转换法显示压力的作用效果。实验中一般选用质地较为松软的海绵、沙子等材料 作为受压物体,因为它们在相同条件下形变比较明显,易于视察,这里运用了转换法 的思想。 (2)控制变量法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 积大小两个因素有关,在实验中需要运用控制变量法。在研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 小的关系时,需控制受力面积大小不变;在研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 时,需控制压力大小不变。

八年级物理下册《8.4-大气压强》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8.4-大气压强》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8.4-大气压强》教案-(新版)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大气压强的概念及其测量方法。

2.理解气压高低的影响。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常见的现象。

二、教学重点1.大气压强的概念及其测量方法。

2.气压高低对天气及其他事物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1.带领学生了解复杂的气象知识。

2.帮助学生进行体验式学习。

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

2.实验操作。

3.班级讨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问题启发式引导学生思考:问:为什么在人可能不能生存的太高的山脉上,仍然有植被生长?引导学生思考大气压强的作用,以此导引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大气压强对植物生长有什么影响吗?”2. 学习1.大气压强的概念及其测量方法大气压强是表征大气对某一点或某一面积的压力大小的物理量。

我们通常用一个叫做“巴(bar)”的单位来表示大气压强。

在海平面处,大气压强约为1013巴。

测量大气压强还可以使用水银气压计。

2.气压高低对天气及其他事物的影响气压高低的变化与天气等很多事物,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当气压高时,天气通常很晴朗;当气压低时,天气多半是阴雨连绵。

气压高低的变化会对人类的一些活动、农作物的生长以及个人身体健康等方面产生影响。

3. 实验需要用到的器材有水银气压计和气球。

通过气压计的变化来观察气球的变化,让学生感受大气的影响。

4. 班级讨论结合学过的实验知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阐述气压低时的常见现象有哪些,可以在黑板上让学生登记案例。

六、课堂小结1.概括大气压强的概念及其测量方法。

2.气压高低对天气及其他事物的影响。

七、课后任务1.学习本节课的学习笔记。

2.搜集气压变化与健康、学习、生活等方面的资料。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8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8
c.如何计算液体内部的压强?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将详细讲解液体内部压强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其相关因素。
1.液体内部压强的概念:液体由于受到重力作用,对容器底部和容器侧壁产生压强。
2.液体内部压强的计算公式:P = ρgh,其中P表示压强,ρ表示液体密度,g表示重力加速度,h表示液体深度。
3.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液体深度的关系: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液体深度越大,压强越大。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概念,掌握液体内部压强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2.掌握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液体深度的关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2.提交作业前,进行自我检查,确保作业质量。
3.作业提交时间:课后三天内。
3.练习过程: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4.答案解析: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统一讲解。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将带领学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回顾,强化学生对液体内部压强的理解。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液体内部压强的概念、计算公式、相关因素等。
2.强调重点和难点: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液体深度的关系。
1.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主动探索自然现象的精神。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让他们在实验和讨论中学会倾听、尊重他人意见,形成良好的交流习惯。
3.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教学设计:

北师大八年级物理压强教学设计

北师大八年级物理压强教学设计

压强教学设计蒋路中学昝凡学习目标:1 、能够说出压力的概念以及压力的方向,正确地画出压力的示意图。

2、能够说明压力与重力有什么区别。

3、能说出压强的物理意义、定义、公式、单位。

4、能应用压强公式及其变形进行简单的计算。

5、能说出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6、能用压强知识解释有关的现象。

7、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归纳、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压强的概念难点:压强的概念和压强公式的应用教具准备:压强小桌、钩码、细沙、铅笔、投影仪、自制投影片教学方法:1、目标导学法,充分发挥目标教学的导学功能,使学生在学习中时刻明确学习目标,带着学习目标去学,有的放矢,培养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的能力。

2、引导思考法,采用边观察、边引导分析、层层设疑的方法组织教学,有目的引导学生观察、动口说,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物理教学的总目标。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列举生活中的实例:生活中用的针、要磨得很尖,刀要磨得很快。

我们的书包带都比较宽。

大家都注意到这些现象了吗?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这些现象都与压强的知识有关,今天我们来学习压强这一节。

二、展示学习目标1 、能够说出压力的概念以及压力的方向,正确地画出压力的示意图。

2、能够说明压力与重力有什么区别。

3、能说出压强的物理意义、定义、公式、单位。

4、能应用压强公式及其变形进行简单的计算。

5、能说出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6、能用压强知识解释有关的现象。

7、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归纳、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自学指导1、认真观察课本P55图8-1,思考:(1)什么叫压力?压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2)压力的方向怎样,作用点在什么地方?(3)根据上面三个事例分析。

小组交流:a、重力方向怎样?压力方向怎样?b、物体受的压力一定是重力产生的吗?c、如果压力是由重力产生,压力和重力是什么关系?d、什么情况下压力等于重力,这时能否说压力就是重力?归纳总结:压力是物体间的挤压作用,压力不一定是由重力产生的。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8.1 压强学案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8.1 压强学案

第一节 压强设计人:宁阳实验中学 王远伟学习目标:1.理解压力的概念,知道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2.掌握压强的概念,知道压强的计算公式,国际单位制中压强的单位及其意义,会进行压强的简单计算。

学习过程:一.新课引入1.请同学们阅读本节课文开头的"观察与思考"这些力有什么特点?2.请同学们观察自己的书包带子。

想一想平时背书包时,觉得宽带子好,还是细带子好,为什么?二.探究新知1.压力①压力概念: 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压力的方向怎样?②压力与重力的关系:方向: ;大小: 。

③看图8-3实验分析:A 、从左侧两图得出结论: 。

B 、从右侧两图得出结论: 。

2.压强①压力的作用效果用 来表示。

②压强定义:物体 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③压强计算:S F p =⇒=受力面积压力压强 ④压强单位:帕斯卡(简称:帕)用字母:Pa 表示。

1Pa=1N/m⑤物理意义: 。

⑥看例题做题【例1】底面积为100cm 2,重为100N 的物体,放在面积为1m 2地的水平桌面上,则物体对桌面的压强为多少帕?3.减小压强或增大压强的方法不变, F不变, S不变,②增大压强 S不变, F减小,增大增大,减小③解释:为什么书包带要用扁而宽的带,而不用细绳?三、自我检测1.物理学中把___________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压力的作用效果用___________来表示,它的大小不仅跟___________大小有关,还跟___________的大小有关,压强的计算公式是_______________,压强的国际单位是__________.2.放在水平地面上的一个立方体的重力为8×103N,底面积为0.4m2,它对地面的压强是___________Pa,若沿竖直方向切去一半,则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是___________Pa.3.质量为100kg,底面积为2m2的木箱放在水平地面上,则地面受到的压强是___________Pa,若把木箱放在面积为1 m2的桌面上,桌面全部被箱子盖住,桌面受到的压强是___________Pa.4.某工厂要建造一个烟囱,设计总重是2×108N,地面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强是5×106Pa,则烟囱的基础面积至少是___________m2。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册)8.1压强-教案(3)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册)8.1压强-教案(3)

第八章压强与浮力第一节压强【教学目标】(1)知道压力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会画压力的示意图。

(2)知道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3)理解压强的物理意义、定义、公式、单位并能用压强公式p=F/S,进行简单计算。

(4)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了解它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方法和过程】通过体验、观察、探究实验来理解压强。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使学生认识科学方法的重要性。

(2)通过对日常生活中压强现象的解释,培养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点】压强的概念和压强的公式。

【教学难点】压强公式的应用。

【探究实验】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引入新课】1.绝学表演2.实验【新课讲授】第一节压强一、压力1.学生自学,压力定义。

2.通过分析实例,会画压力的示意图。

二、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1.通过实例分析,得出压力的作用效果。

2.通过图片及体验,猜想压力的作用效果。

3.实验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并得出实验结论。

三、压强通过自学完成以下内容1.物理意义 2.定义 3.公式 4.单位【练习】计算坦克对地面的压强大小四、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通过实例及公式分析得出结论。

二、压强:1.物理意义: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2.定义:作用在物体上的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值叫作压强。

F3.公式:p=S4.单位:1 帕斯卡=1 牛/米25.怎样增大和减小压强【巩固练习】题目见学案【小结】【作业】1. 收集生活中增大压强和减少压强的例子。

2. 课本P58 1、2、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压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压强的概念。

理解什么是压力,什么是物体的受力面积。

(2)理解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3)了解压强公式中各个物理量的名称、单位及符号,知道压强单位的物理意义和由来,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4)了解压强的增大与减小的主要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观察生活中各种跟压强有关的现象,了解对比是提高物理思维的基本方法。

(2)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通过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采集的实验数据,获得对压强比较深入的了解,初步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

(3)通过实际动手,实践如何改变压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对压强、浮力基本知识理解的感悟认识,为深入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打基础。

(3)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培养学生对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4)感悟科学是人类创造发明的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
压强的大小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教学难点:
压强的计算及单位
教具:
钉板、砝码、石粉、铅笔、海绵、橡皮泥、铁钉等。

教学过程:
(1)压力:
a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

b方向:与接触面垂直。

c大小:有时等于重力(水平放置时)、有时不等于重力。

(2)利用探究实验进行压强的学习
a提出问题
教师:压力的大小和方向我们都知道了,那么压力的作用效果是怎样的呢?
b进行假设和猜想
学生:可能和压力大小有关;可能和受力面积有关。

c设计方案(实验)
d进行实验(学生探究)
e归纳总结得出规律或结论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压力的作用效果(压强P)不仅跟压力的大小有关,还跟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压强的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压强的公式:如果用P表示压强、F表示压力、S表示受力面积。

压强的计算公式是P=
符号的意义及单位:P---压强---帕斯卡(Pa)F---压力---牛顿(N)
S---受力面积—平方米(m2)1Pa=1N/m2
压强的物理意义:
以P=20Pa为例,P=20Pa=20N/m2,它表示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20N。

讲解例题,使学生能真正理解压强及有关计算(特别是公式的应用和单位的统一)。

通过列举相关的实例(啄木鸟、图钉、刀等),提出问题,怎样减小或增大压强?让学生结合自己生活感受、经验进行讨论并总结和归纳:
a减小压强的方法:
(1)压力不变时,增大受力面积
(2)受力面积不变时,减小压力
(3)减小压力的同时,增大受力面积
b增大压强的方法:
(1)压力不变时,减小受力面积
(2)受力面积不变时,增大压力
(3)增大压力的同时,减小受力面积
练习:小李的质量是65Kg,其双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大约是4、5dm2,当小李在水平地面上行走时,他对地面产生的压强大约是多少?7.1 《力》【教材分析】
力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理现象,力学是初中物理的重点知识。

学好力的概念是今后学习力学知识的基础。

【学情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力已有许多感性认识,如何将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知识是本节
教学的难点。

先让学生列举一些有关力的实例,然后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再通过实验现象概括出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最后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本节教学设计的思路是“实例(实验)——分析——概括”。

教学中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突出科学探究中的分析与论证这一环节。

二、
三、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2.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3.“实例——分析——概括”。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科学道理。

2.善于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力的概念、单位及其作用效果。

2.力的三要素,会用示意图表示力。

教学难点:
1.力的概念。

2.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探究法,分析归纳法
【教学用具】
气球,弹簧,磁铁,铁钉,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通过吹气球的小游戏,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气球会飞出去?”,同时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进行新课
一、什么是力
通过这几幅图“人推.车人拉.弹簧起重机提.重物压路机压.路面”归纳总结出力的概念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1)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总是同时存在的。

(2)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也会产生力的作用。

(让学生举事例说明)
2.在物理学中,力的符号为F.
3.(为了纪念伟大的科学家牛顿,我们把)力的单位规定为:牛顿,简称牛,符号为N。

4.小常识:手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为1N。

一个质量为50kg的同学对地面的压力大约是500N。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①速度大小改变②运动方向改变
2.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当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改变时,我们就可以判断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

不同的力作用效果不同,那么它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二、力的三要素
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1.用弹簧演示实验,用力越大,弹簧伸长的越长,再结合生活中的例子。

归纳总结出: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

2.用弹簧演示实验,拉弹簧可使弹簧伸长,压弹簧可使弹簧缩短,同时结合生活中的例子。

归纳总结出: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

3.推门实验,教师在门前,门边处推门,学生在门后靠近门轴处推门,都用全力,结果教师很容易就把门推开了。

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还与力的作用位置有关,这个力的作用位置在物理上叫做力的作用点。

老师总结: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有关,在物理学中,我们把它们称为力的三要素。

生活中,打台球、高尔夫球时,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都很重要。

四、力的示意图
力看不见摸不着,那么怎样去表示力呢?
1、在物理学中,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该越长。

有时还可以在力的示意图旁边用数值和单位标出力的大小。

例题加练习
2、画力的示意图步骤:
1.确定受力物体;
2.找出作用点;
3.找出受力方向 ;
4.画出带箭头的线段;
5.标出数值和单位;
6.检查同一图若有两个及两个的力时,保证力越大,线段越长;
五、力的相互作用
1、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有体验,当你手拍桌子时,手会疼,用船浆用力推岸,船就会离岸而去,在交通事故中,汽车撞断路边的栏杆的同时,车子本身也会“受伤”。

这说明了什么?
手会疼,说明桌子对手施加了作用力;
船会离岸而去,说明河岸对船桨施加了作用力;
车子会“受伤”,说明车子受到了墙对它的作用力。

总结: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力时,乙物体对甲物体同时也施力。

因此,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应用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物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现象或应用?
师生共同列举:跑步、划船、游泳等;
⏹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①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②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③力的作用是相互的;④如何使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

让学生回想气球游戏,找一位同学用本节课所学知识来解释气球会飞出去的原因。

教师总结。

同时说明火箭发射升空、喷气式飞机飞行也是利用这一原理。

⏹布置作业
课后动手动脑学物理
⏹板书设计
7.1 力
一、力的概念
1.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在物理学中,力的符号为F。

3.单位:牛顿,简称牛(N)
二、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2.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三、力的三要素
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四、力的示意图
五、力的相互作用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