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压强教案
压强教案(优秀9篇)
压强教案(优秀9篇)压强教案篇一一、设计意图压强的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因为其概念较为抽象,大部分学生在初二下学习时会感到困难,对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处理的不够好,不会灵活应用固体压强、液体压强的特点来解决实际问题,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帮助学生建立起压强的知识体系、框架,认清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的不同之处,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中采用对比法和归纳法,师生讨论的方法等。
二、复习目标1. 正确理解压强,区分固体压强与液体压强的不同之处,知道固体压强等于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值,液体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
2. 正确理解公式p=F/S,知道其适用范围,会用p=F/S及其变形公式解决一些问题。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掌握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探究液体压强规律的实验,这两个实验的实验方法、实验过程和实验结论。
三、复习重点和难点重点:①压强的概念②对固体压强中受力面积的理解,液体压强中深度的理解。
③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深度的关系④掌握两个实验的方法、过程和结论。
难点:①压强概念的建立②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知识的应用四、教具与学具气球与钉板、削好的铅笔、压强计等五、课前准备要求学生准备好八下的物理书和笔记本,在课前已经自己对压强概念有大致的了解,知道探究实验所用的物理方法等。
六、教学过程教学阶段与时间分配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点评引入课题3′5′在初二下我们学习了压强的概念,学过固体压强、液体压强和气体压强等概念,由于压强的概念比较抽象,固、液、气压强的特点又不同,我们同学在学习时普遍感到困难。
这块知识本身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也属于较难的部分。
希望通过本节复习课能给与大家一些帮助。
本节课我们主要复习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
(板书)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那些同学知道我们在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这部分学习了那些知识?一、压力①什么是压力?②压力产生的原因?③压力的范畴?④压力的方向?(课件)判断下列图中MN面所受压力的大小1.概念压力、压强的概念、单位、计算公式;如何增大和减小压强;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初中物理压强实验教案
初中物理压强实验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实验,让学生理解压强的概念,学会使用压强公式进行计算,掌握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了解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受力面积的关系,学习控制变量法,提高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提高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压强的概念、公式以及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
【难点】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受力面积的关系的实验过程。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如踩在不同材质上的感觉、挤压肥皂等,引导学生思考压力与受力面积的关系。
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压强。
环节二:生成新知(一)演示实验1. 教师演示实验: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
实验方法:在海绵上放置不同重量的物体,观察海绵的凹陷程度。
实验现象:压力越大,海绵凹陷程度越大。
2. 教师演示实验: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
实验方法:在海绵上放置相同重量的物体,但改变物体的接触面积,观察海绵的凹陷程度。
实验现象:受力面积越小,海绵凹陷程度越大。
(二)学生实验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重复教师演示的实验,验证实验现象。
2. 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探究其他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环节三:总结与拓展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压强的概念、公式以及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
2. 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增大或减小压强的实例,并进行讨论。
环节四:作业布置1. 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巩固压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调查生活中与应用压强知识的相关现象,撰写调查报告。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实验教学,学生对压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有了初步了解,能够运用压强公式分析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掌握了控制变量法,提高了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需注意以下几点:1. 加强对学生实验操作的指导,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第九章 第1节 压强》学历案-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压强》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节课学习主题为“压强”,属于初中物理的基础知识范畴。
通过学习,学生将掌握压强的概念、定义、物理意义以及实际应用。
本课时主要围绕压强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展开教学。
二、学习目标1. 理解压强的概念,知道压强的定义及单位。
2. 掌握压强的计算公式,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3. 了解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能够用所学知识解释相关现象。
4.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三、评价任务1. 概念理解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的方式,检测学生对压强概念的理解程度。
2. 知识运用评价:通过练习题和实验操作,评价学生压强计算能力和应用能力。
3. 学习态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参与度。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与压强相关的现象(如足球充气、书包背在肩上等),引导学生思考压力和压强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1)讲解压强的定义和单位,强调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2)介绍压强的计算公式P=F/S,并解释公式的含义。
(3)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理解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3. 课堂活动:(1)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每组列举几个实例,并解释其原理。
(2)实验操作:学生动手进行实验,测量不同形状的物体对同一平面的压强,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
4. 总结归纳: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和实验结果,强调压强的概念、定义和计算方法,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练习:发放练习题,检测学生对压强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习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3.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分析实验数据,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能力。
六、学后反思1. 学生反思:学生应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总结收获和不足,为今后的学习提供借鉴。
八年级物理压强教案12篇
八年级物理压强教案12篇八年级物理压强教案1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条件,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先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压强》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物理八年级第九章第一节的内容,压强的概念既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__内容的主线,是对前面学习力的作用效果的延续,又为后面学习液体压强奠定基础知识。
学情分析教师不仅要对教材进行分析,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接下来我将对学情进行分析。
初中生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尚未成熟。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学习了力学的基础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奠定一些认知基础。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会组织一定的探究实验来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目标结合教材内容特点和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等特点,确定本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知道压强的概念以及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探究的方式,学习控制变量法,提高观察能力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提高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并且乐于把理论联系生活实际。
教学重难点根据对教材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确立,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因而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是压强的概念以及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难点是探求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
教学教法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的本身特点,本堂课中主要采用讲授法、分组练习法、练习题法等多种方法教学教学过程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教师指导——学生主体——讲解主线”的原则,设计以下四个教学环节【导入新课】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利用幻灯片展示一组图片,通过设置问题来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从课下到课上身心快速转换,从而使学生可以更快地进入角色,进而对本节课课堂知识进行学习。
(完整)初中物理压强教案
《压强》教课方案【教课目的】一、知识与技术:1、认识压强的看法.理解什么是压力,什么是物体的受力面积2、知道压强的意义、定义、公式和单位3、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4、知道增大和减少压强的方法5、会用所学知识解说生活中常有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案例二、过程与方法:1、学习察看压力的作用成效2、研究压力作用成效的有关要素3、学惯用控制变量法和变换法研究问题三、感情态度和价值观:1、经过察看、实验以及研究活动等学习活动,培育学生尊敬客事实、脚踏实地的科学态度。
2、经过研究性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取成功的欢乐,培育学生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升学习的自信心。
3、培育学生乐于研究自然现象,乐于用压强的知识解决平时生活中的问题【教课要点】压强看法的理解【教课难点】有效组织好研究活动概括出压力作用成效与什么要素有关,真实理解压强的看法并能运用有关知识解答有关问题。
【教课方法】一、直观演示法:经过实验直接体现,让学生直接察看压力的作用成效,给学生产生对压强的直接的感觉,及惹起他们的兴趣二、议论法:经过提出问题,让学生睁开议论并发布看法,培育学生擅长思虑和发现问题的能力三、讲解法:教师经过简洁、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教授知识、发展学生智力,简单控制教课进度,能够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取大批系统的科学知识四、增强方法:介绍公式后,经过在课中增强练习和课后作业来增强学生对压强的理解和公式的运用【课时设置】一个课时【教课方案思路】在设计活动和组织教课时,本着切近生活、从学生的实质出发,创建出研究问题的情形,让学生踊跃参加到学习活动中,培育参与的意识,提升参加能力;经过准备教具,亲历研究的过程,掌握学习的方法,实时的运用知识剖析问题,稳固提升使学生体验成功的欢乐,增强自信心保持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课准备】(教师)软毛巾一块,木盒一个,钥匙串,一个三角尺,一支铅笔。
(学生)课前仔细进行预习。
【教课过程】一、新课引入:教师发问:1.大家都知道,在雪地里行走,脚很简单堕入积雪中;有了宽宽的滑雪板,运动员的脚不只不会陷进雪里,并且还可以在雪地上滑行,这是为何?2.同学们察看过自己的书包带子吗?感觉宽带子好,仍是细带子好,为什么?3.请大家取出你们的三角板,没三角板的用铅笔取代,按书中图的方法做一做 .感觉有什么不一样 ,知道是为何吗 ? 今日我们就来学习此中的道理。
八年级物理下册《压强》教案(精选12篇)
八年级物理下册《压强》教案八年级物理下册《压强》教案(精选12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物理下册《压强》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八年级物理下册《压强》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压力,会画压力示意。
2.通过探究知道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并能建立压强定义公式。
3.知道国际单位制中压强的单位(帕)。
4.经历测量人体对地面压强的过程,培养乐于和他人合作进行探究的团队精神,初步掌握测量,计算,表达能力及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6.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定量计算。
教学设想重点:通过探究知道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并能建立压强定义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压力的概念。
会画压力示意。
教学教法实验探究式教学准备一端削尖的铅笔、小桌子、沙盘等。
教学过程一课题引入不知道大家注意过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没有:[出示钉]钉的帽子做得又大又平,而钉头却又尖又细;在茫茫的雪原里,步行的人容易陷下去,可是滑雪者却悠然自得,而且滑得很快。
这些现象看起来简单,但其中包含的物理学道理却是很深刻的,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准备解决这些问题。
二讲授新课一只杯子放在地面上,受到地面对它的支持力,那么地面受不受力呢?(如果用手作为地面,可以明显地感觉到压力,可见地面受到杯子的压力,谁来画一画地面受到的压力?)同样的道理,钉对墙面也有压力;放在斜面上的木块对斜面也有压力,请大家完成力的示意。
(学生板演)多媒体展示教学目标。
多媒体展示压力,说明压力的方向始终和接触面相垂直。
(学生观察并回答)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虽然我们知道了压力的定义,但是压力的作用效果和那些因素有关呢,我们用实验来探寻答案。
[实验1]将压力小桌正放入沙盘,其中一次在小桌上放一个重物,比较两次小桌陷入沙盘的深度。
(学生观察)压力作用的效果和压力大小有关。
初中物理固体压强教案
初中物理固体压强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压强的概念,掌握固体压强的计算方法。
2. 探究影响固体压强的因素,了解增大和减小固体压强的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1. 固体压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影响固体压强的因素。
教学难点:1. 固体压强的计算公式的运用。
2. 实验探究影响固体压强的因素。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海绵、小桌、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物体、刻度尺、压力计。
2.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固体压强现象,如踩在沙滩上的脚印、捏笔时手指的感觉等。
2. 提问:什么是固体压强?它是如何产生的?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固体压强的概念:固体压强是指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固体压力大小。
2. 介绍固体压强的计算方法:压强 = 压力 / 受力面积。
3. 讲解影响固体压强的因素: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
三、实验探究(15分钟)1. 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压力和受力面积下海绵的形变程度。
2. 记录实验数据,包括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和海绵形变程度。
3. 分析实验结果,探讨压力和受力面积对固体压强的影响。
四、课堂讨论(10分钟)1. 提问:如何增大或减小固体压强?2. 引导学生结合实验结果和理论知识,讨论增大或减小固体压强的方法。
3. 分享学生讨论成果,总结增大或减小固体压强的方法。
五、巩固练习(10分钟)1. 发放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计算固体压强。
2. 解答学生练习题中的疑问,巩固所学知识。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固体压强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
2. 强调增大或减小固体压强的方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固体压强概念,让学生在实验中探究影响固体压强的因素,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在课堂讨论环节,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讨论增大或减小固体压强的方法,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九年级物理教案 液体压强9篇
九年级物理教案液体压强9篇液体压强 1计示例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知道液体具有流动性2.让学生初步了解液体流动时压强的特点3.让学生初步了解机翼升力产生的原因4.让学生能用液体流动时压强的特点简单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二)能力训练点1.通过实验使学生加强动手的能力2.培养学生用所学的流体的压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三)德育渗透点使学生加强爱科学和用物理学知识分析解决研究实际问题的探索精神(四)美育渗透点通过机翼升力的讨论,渗透自然美的教育二、学法指导本节课用的学习方法应是自学讨论法三、重点、难点,的解决办法流体流动时压强的特点四、课时安排1 课时教具学具的准备投影片、纸条、连通器、水、细棍2根六、教学步骤(一)新课讲授提问:液体和气体有什么共同特点?(可以流动)E板书)一、我们把有流动性的液体和气体统称为流体.前面我们已经学过液体内部的压强和大气压强,先让我们复习一下以前学过的内容:提问:什么叫连通器?装有同种液体的连通器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观察实验)(见图1)实验:一根粗细不均匀的水平管子,与一个容器R相连,并在粗细不同的地方各接上几根上端开口的竖直细管A、B、C.将水平管子右端开口用塞子封住,然后向容器R灌水,到达一定高度后停止灌水.这时我们看到在容器R及三个细管中的液停在同一高度上.这一现象,实际上就是我们以前学过的连通器所呈现的现象,在同一水平面上a、b、c、f诸点处压强都等,这时的压强是流体在静止时的压强.再提问: .装有同种流体的连通器液面是否一定相平?让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注意观察并思考:看到什么现象?跟第一次相比实验条件有何变化?实验现象有何不同?各管内液面跟第一次相比有无变化?为什么?可以得到什么结论?[实验]将水平管子D端的塞子拔去,同时向容器R注入水,管子中的水在流动时R中的水面都低于H,A、C管中的水面高度差不多相同,B管中水面则最低.分析:竖直水柱的高低表示各管各处压强的大小,由于一定时间里流过各处的水肯定是相等的,而水管较细处的流速一定比粗处的流速大,从实验中看到,B管中水面则最低,这表明水平管子中的水在流动时,B处水的压强较小,A、C点处的压强大于B点处的压强.引导学生讨论并得出:管子粗的部分的流速小、流体压强大,管子细的部分的流速大、流体压强小.液体流速与压强的关系:流动液体中的压强,流速较大的位置,压强较小[提问思考]当气体在流动时,请思考一下流动状态下气体的压强又有什么特点?[实验]做一个小实验,取两块长方形的纸片,并排地悬挂在两根细棒上,如果在两纸片之间从上方向下吹气,会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见图2)吹气时两块纸片就要相互靠拢.这是因为不吹气时,纸条两侧空气是静止的,两侧空气对纸条作用的压强相等,气压不会引起纸条运动。
初中物理 《压强》教学案例
《压强》教学案例一、教材分析义务教育课程人教版九年级第十四章第一节。
压强是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的一个概念,它是后面学习大气压强、浮力的基础,因而是本章的重点内容。
通过教材图14.1—1和14.—2引导学生认识: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跟压力的大小、压力的作用面积大小有关。
从而设计、进行实验,引入并学习压强的定义、公式和单位,通过例题进行压强的计算。
再根据压强的公式结合教材图14.1—4、14.1—5、14.1—6的内容,了解改变压强的实际意义,知道改变压强大小的方法,学会定性分析和控制变量的研究思想。
二、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压强的概念。
理解什么是压力,什么是物体的受力面积。
(2)理解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了解增大或减小压强的主要方法。
(3)了解压强公式中的各物理量的名称、单位及符号,知道压强的单位。
2、过程与方法目标观察生活中各种跟压强有关的现象――了解对比是提高物理思维的基本方法。
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通过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采集的实验数据,获得对压强比较深入的了解,初步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获得对压强、浮力基本知识理解的感性认识,为深入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打基础。
(3)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获得成功的愉悦,培养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4)感悟科学是人类创造发明的基础,激发学习热情。
三、教学重难点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和压强公式的理解应用是重点;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的探究和压强的定义是难点四、教学准备实验室准备:实验小桌、钩码和泡沫塑料和其它替代品五、学法指导学习本节内容,应注意以下过程和方法:通过观察生活中各种跟压力有关的现象,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经历探究活动的全过程,通过亲身参与实验,观察现象采集实验数据,获得基本的的认识: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了解引入压强这个科学概念的意义。
压强新课标初中物理教案
压强新课标初中物理教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新课标初中物理教材第八章第二节“压强”。
具体内容包括:1. 压强的定义及计算公式;2. 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3. 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4. 液体压强的特点及计算。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压强的概念,掌握压强的计算方法;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提高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压强的计算公式及应用;2. 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3. 液体压强的特点及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压力计、液体压强计、海绵、砖块、实验桌;2. 学具:笔记本、笔、测量工具(尺子、量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压强现象,如行走时的压力、液体倾倒时的压强等,引发学生对压强的兴趣。
2. 知识讲解:讲解压强的定义、计算公式及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
3. 实验探究:安排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不同压力、受力面积下压强的变化,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
4. 例题讲解:讲解液体压强的特点及计算方法,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液体压强现象。
5.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与压强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场完成,检验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1. 压强的定义及计算公式;2. 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图示;3. 液体压强的特点及计算方法。
七、作业设计1. 请用一句话概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2. 请简述压强的计算方法及其应用;3. 举例说明液体压强的特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工程设计、医学等领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新课标初中物理教材第八章第二节“压强”。
具体内容包括:1. 压强的定义及计算公式;2. 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3. 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4. 液体压强的特点及计算。
物理《压强》教案范文模板
I. 教学目标1. 掌握压强的定义及计算方法;2. 能够理解压强的物理意义和应用;3.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II. 教学重点1. 压强的概念及计算方法;2. 压力和力的关系;3. 压强的应用实例。
III. 教学难点1. 压强与力的关系的深入理解;2. 压强的应用实例的掌握。
IV. 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教师在黑板上写下“压强”两个字,询问学生是否知道这个概念。
将一个带有铅笔芯的宝特瓶放在桌子上,让学生尝试用手指压住宝特瓶,让学生感受一下指尖的力量对于面积的影响。
2. 概念讲解(20分钟)教师开始讲解压强的概念,介绍了压力与面积的关系,并深入探讨了压强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同时,引入力的概念,阐明了压强和力的关系。
3. 应用实例(30分钟)教师通过丰富的例子,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压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比如,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茶杯底部会容易破裂,或者介绍水泵的原理等等。
4. 实验探究(40分钟)教师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示波器上的波形图,探究物体受力的变化及与压强的关系。
实验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合理操作,并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总结实验结果。
5. 总结(10分钟)在本节课的结束时,教师与学生一起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进行梳理。
并让学生思考一下,如果你要为一辆自行车的轮胎充气,应该如何选择打气筒的头部?V. 课后作业为了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教师布置了一些相关题目,并让学生在课后独立完成。
VI.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实践感受了压强的概念及应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能够自主巩固所学知识,达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效果。
关于初中压强的教案
关于初中压强的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 初步认识压强的概念,理解压强的计算方法。
2. 学会运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过程与方法目标:1. 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提高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2. 学会通过生活实例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压强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
难点: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生活实例,引发学生对压强的兴趣,如两个人站在同一片雪地上,为什么体重差不多的人会有不同的陷落情况等。
引导学生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压强。
2. 生成新知(1) 教师讲解压强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压强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 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观察不同因素对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分析实验结果。
(3) 教师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学会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现象,如为什么蚊子能刺破皮肤,骆驼为什么不会陷进沙地里等。
3. 课堂练习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教师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讲解和辅导。
4.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确压强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
5. 课后作业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压强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
2. 实验法: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观察不同因素对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
3. 生活实例法:教师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学会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现象。
4. 小组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堂练习:评价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表现,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八年级物理下册《认识压强》优秀教学案例
本案例以问题导向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围绕压强相关问题展开思考。通过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压强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
3.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沟通与合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本案例注重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实验探究、讨论交流。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压强的定义,理解压强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使学生了解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之间的关系,能够解释生活中与压强相关的现象。
3.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压强大小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4.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压强应用实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1.根据课堂所学,运用压强公式计算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2.写一篇关于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的小短文,要求不少于300字。
3.思考:如何通过改变压力和受力面积来减小或增大压强?举例说明。
五、案例亮点
1.生活化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本教学案例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出发,创设有趣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思考压强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导入方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学习状态,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问题导向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围绕压强相关的问题展开思考。通过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如“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有什么关系?”、“如何减小或增大压强?”等,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压强的相关知识。同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
初中压强的教案
初中压强的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压强的概念,掌握压强的计算公式。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探究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并学会运用控制变量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1. 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探究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提高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压强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压强的概念、计算公式以及影响压强的因素。
难点:通过实验探究影响压强大小的过程和方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步行时脚下的压力、举重时的压力等,引导学生思考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可能提到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积等。
2. 生成新知:(1) 教师介绍压强的概念,解释压强的计算公式:压强 = 压力 / 受力面积。
(2) 教师演示实验,探究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
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实验一:保持压力大小不变,改变受力面积的大小,观察压强的变化。
实验二:保持受力面积不变,改变压力的大小,观察压强的变化。
(3)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自主探究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得出结论。
3. 巩固知识:(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压强知识解决问题。
如:为什么步行时脚下的压力会感到舒适,而举重时压力会感到巨大?(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4. 应用拓展:(1) 教师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运用压强知识解释。
如:为什么汽车在泥泞的道路上容易打滑?为什么冰面上的压力会导致冰裂?(2) 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的压强知识解释这些现象,并讨论交流自己的观点。
四、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讲解、实验操作、问题解答等方式,评价学生对压强的概念、计算公式和影响压强的因素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初中中考物理复习压强教案
初中中考物理复习压强教案一、教学目标1. 掌握压力的概念,理解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
2. 掌握压强的概念,理解压强的计算方法及单位。
3. 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的因素,了解大气压强的特点及应用。
4. 能够运用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压力概念及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
2. 压强概念、计算方法及单位。
3. 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及计算。
4. 大气压强的特点及应用。
5. 压强在生活中的实例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气球、压缩空气等,引导学生思考压力的概念及作用效果。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教材或导学案,自主学习压力的概念、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
3.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实验或示意图,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的因素。
4. 讲解与演示:教师讲解压强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单位,演示实验或动画,帮助学生理解。
5. 练习与应用:让学生通过练习题,巩固压强知识,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
6.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拓展学生思维。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
2. 利用实验、动画等直观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形象理解。
3. 运用实例分析法,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
4. 采用分组讨论、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练习题:通过学生完成的练习题,评估学生对压强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实例分析:让学生运用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评估学生的应用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导学案。
2. 实验器材:如气球、压缩空气等。
3. 动画、图片等教学素材。
七、教学时间1课时八、教学建议1. 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加强对压力的概念、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的理解。
初中物理大气压强教案
初中物理大气压强教案初中物理《大气压强》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一)知道什么是大气压强,能说出几个证明大气压存在的事例。
(二)理解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并能简单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大气压强的现象。
(三)知道大气压强的值可由托里拆利实验测定,记住大气压强的值约为105帕,它相当于760毫米高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四)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本节教学内容的重点是:感知大气压强的存在。
本节教学内容的难点是:理解托里拆利实验及用液体压强来研究大气压强的转换法的思路和等效替代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教师:玻璃杯、硬纸片、试管一根、长约两米的玻璃管一根、水、广口瓶、浸过酒精的棉球、细砂、煮熟剥皮的鸡蛋一个、镊子一个、注射器一个、托里拆利实验装置一套、打火机一个。
学生:皮碗(每两人一对)四、教学方法(一)示范法:教师给出示范,进行具体操作演示。
(二)谈话法:师生间进行交流对话。
(三)自主探究法:让学生自己通过各种渠道搜集资料,通过主动探究获取新知识。
小组讨论法:学生围绕主题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再得出结论。
五、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师:如右图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是否受到液体对它压强?生:受。
师:液体内部向什么方向有压强?生:各个方向。
师:液体内部压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生:液体受重力、具有流动性。
(二)引入新课师: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周围被厚厚的空气层所包围,即大气层,地球上的物体(包括人)都浸在其中。
提问:浸入空气中的物体是否受到大气产生的压强呢?请学生用皮碗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
出示课前已经抽好气的马德堡半球,让学生使劲拉但不开,打开气阀,球内进入空气后却很容易拉开。
师: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板书:“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产生的压强,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或气压。
”(三)授新1、请学生讨论、并列举出生活中有关大气压存在的实例。
用一次性注射器做试验,把进气口密封后,拉注射器时很费力。
再一次证明大气压的存在。
初中物理《大气压强》教案
初中物理《大气压强》教案初中物理《大气压强》教案1(一)教学目的1.知道什么是大气压强,能说出几个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事例。
2.理解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并能简单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大气压强的现象。
3.知道大气压强的值是由托里拆利实验而测定,记住大气压强的值约为105帕斯卡,它相当于760毫米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二)教具演示用:玻璃杯、硬纸片、水、广口瓶、浸过酒精的棉球、细砂、煮熟剥壳鸡蛋一个、注射器、钩码、约1米长的玻璃管、水银、汽水瓶、皮碗、米尺、啤酒瓶。
学生用:皮碗(每二位学生一对)。
(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1.演示实验:由实验设置疑问,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1)将硬纸片平放在平口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放手后,看到什么现象(硬纸片掉下)?(2)将玻璃杯装满水,仍用硬纸片盖住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暂不放手,问:如果放手,会出现什么现象?先请同学们猜一猜)。
放手后,看到什么现象?(硬纸片没有掉下来。
)2.讲述:同学们要知道实验时,硬纸片不会掉下来的原因吗,学习了这节课的知识,就知道了。
(板书课题)二、进行新课1.阅读课文前面的“?”和图11—1。
读后问:大家阅读了马德堡半球实验,空气把两个铜半球紧紧地压在一起,16匹马都很难把它们拉开。
对于这个实验,同学们想试一试吗?现在,我们模仿马德堡半球实验来做一做。
2.学生实验:学生照课本中图11—2做实验,两个皮碗口对口挤压。
然后两手用力往外拉,不容易拉开(用较大的力才能拉开)。
3.讲述:地球周围被厚厚的空气层包围着,这层空气又叫大气层。
空气由于受重力作用,而且能流动,因而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教师板书这句话)。
4.讲述:刚才同学们所做的模仿马德堡半球实验和奥托·格里克做的马德堡半球实验,充分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抽出金属半球内空气(或挤压出皮碗内的空气),两个金属半球(或两个皮碗)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被紧紧地压在一起,因而很难把它们拉开。
初中物理 压强 教案
初中物理压强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初步认识压强的概念,掌握压强的计算公式,了解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学习控制变量法,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 重点:压力的概念、公式以及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
2. 难点: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
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1. 教师出示图片:两个体重差不多的人站在同一片雪地上,站在滑雪板上的同学浮在雪面上,穿自己鞋子的小朋友却陷进了雪里,这是为什么?2. 学生回答:因为他们穿的鞋子不同。
3. 教师追问:鞋子不同为什么就相差这么多?那蚊子为什么能用口器很容易刺破皮肤,体型大的骆驼为什么不会陷进沙地里?4. 通过追问一系列问题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习兴趣,进而引出今天的课题——压强。
环节二:生成新知1. 教师讲解压强的概念,介绍压强的计算公式:压强 = 压力 / 受力面积。
2. 学生通过例题理解压强的计算方法。
环节三:实验探究1. 教师提出问题: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假设。
3. 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选择合适的器材。
4. 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
5.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环节四:应用拓展1. 学生举例说明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学生进行压强计算的练习。
环节五:总结与反思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
2.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压强的实际意义。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压强的概念,掌握压强的计算公式。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3. 学生能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
备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同时,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压强教案
《压强》教案
知识 1、知道压强的意义、定义、公式和单位
与 2、能用压强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教
技能 3、知道增大和减少压强的方法学
4、能用压强解释日常现象目
标 1、学习观察压力的作用效果过程
与方2、探究压力作用效果的有关因素
法
3、学习用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研究问题
培养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情感
态度乐于用压强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与价
值观
重点压强的概念
难点压力作用效果的探究
器材海绵、细沙、小板凳、橡皮泥、削尖的铅笔、气球、缝衣针、钩
码、大铁钉、弹簧秤、木条、细线绳。
在设计活动和组织教学时,本着贴近生活、从学生
学的实际出发,创设出探究问题的情景,让学生积极情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培养参与的意识,提高参与能分力;通过准备教具,亲历探究的过程,掌握学习的析
方法,及时的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巩固提高使学生
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保持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过程
环节主要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思考,进入情境在雪地里行走的人会深深的陷入雪讲述,创设引中,而在滑雪板上的人则可以轻灵情境
的在雪面上自由自在的滑动,你知
入道这其中道理吗,学了这一节的内
容之后你就会明白了
一、压力作用效果的有关因素了解压力的概念讲述压力新的概念 1、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讨论压力作用效果
引导启发可能有关的因素 2、前面我们学过力的作用效果,我学生设计们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压设计探究实验进行
探究实验力对物体形状的改变会有大有小,探究活动
我们称为压力的作用效果不同,那巡回指导授
么压力的作用效果与那些因素有关
呢,首先请同学们相互讨论交流一
下你们的观点,然后用桌面上的器
材设计实验来探究压力作用效果的课
有关因素,检查一下你们的讨论结
果是否合理
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启发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或数
小有关,与压力的作用面积有关。
总结分析据得出结论
实验现象,区分压力与压力的
得出实验作用效果的关系
结论
二、压强讨论交流引导学生
讨论如何根据上述结论,要表示压力的作用
表示压力记忆压强的公式、单效果不能只用压力的大小,在物理
的作用效位、字母的意义。
上我们用压强来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新
果,得出出果。
也就是说压强与压力的大小和
压强的定压力的作用面积有关,那么我们怎
义样将压力的大小和压力的作用面积
对压强的影响同时考虑进去呢,请讲解压强
同学们回顾一下速度的定义,讨论的符号、单
交流一下我们应怎样定义压强。
位
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叫压强。
授
P =F/ S
各符号的意义和单位
符号意义单位
P 压强帕(Pa)
F 压力牛(N) 熟悉使用压强的公 2式进行计算 S 受力面积平方米(m) 课例题桌面上静止的一盒粉笔的重
力为6牛,与桌面的接触面积为1平
引导学生方分米,计算粉笔盒对桌面的压强。
用公式计22解:1分米= 0.01米
算压强 2P=F/S=6N/0.01m=300Pa
答:粉笔盒对桌面的压强为300帕。
三、增大和减少压强的方法分析讨论得出结论引导学生
分析讨论根据压强的计算公式,请同学们讨论一下,如果我们要怎大或减少压强,应分别采取哪些措施。
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
增大受力面
积,压强减小;减小受力面积,压
强增大。
在受力面积一定的情况下,增大压
力(压强增大;减小压力,压强减
小。
在压力和受力面积都可变的情况,增大压力,减少受力面积,压强增大;
减少压力,增大受力面积压强减
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