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压强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9.1压强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9.1压强教案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9.1压强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源于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材,第9章第1节《压强》。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让学生了解压强的概念,知道压强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2. 让学生掌握压强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压强公式进行相关计算。

3.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压强的概念,能够正确运用压强公式进行计算。

2. 掌握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压强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2. 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脑、投影仪、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尺子、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自行车轮胎、压缩空气等,引导学生思考压强的概念。

2. 知识讲解: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压强的定义和计算公式,并进行讲解。

3. 例题讲解:教师选取一些典型的例题,进行讲解和分析,让学生理解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

4. 随堂练习:教师布置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5. 小组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心得,互相学习和交流。

6. 课堂小结: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压强的定义、计算公式以及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

7. 课后作业:教师布置一些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压强:定义: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计算公式:p = F/S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1. 压力越大,压强越大。

2. 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

七、作业设计1. 请用一句话概括压强的定义。

a. 一个重为20N的物体放在面积为1平方米的桌面上。

b. 一个重为10N的物体放在面积为0.5平方米的桌面上。

a. 为什么自行车轮胎会有花纹?b. 为什么压缩空气的气筒会有刻度?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人教版八年级下物理第九章压强第一节压强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物理第九章压强第一节压强教案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下物理第九章压强第一节压强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八年级下物理第九章压强第一节压强。

具体内容包括:1. 压强的定义及计算公式;2. 压强的单位及换算关系;3. 压强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4. 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压强的概念,掌握压强的计算方法;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探究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压强的定义及计算公式;压强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

难点:压强单位及换算关系的理解;如何运用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实验器材。

学具:课本、笔记本、作图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用水压泵抽水的过程,引导学生关注压强的概念。

2. 知识讲解:讲解压强的定义、计算公式及单位换算关系。

3. 例题讲解:举例说明如何运用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一个容器内的气体压强。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和分析。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并展示讨论结果。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压强的定义、计算公式、单位换算关系以及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给定的压力和受力面积,计算压强。

(2)根据实际情景,运用压强知识解决问题。

2. 答案:(1)压强 = 压力 / 受力面积(2)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计算和分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看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掌握情况如何,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压强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流体力学、地球物理学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压强单位及换算关系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压强的定义、计算公式及单位换算关系。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9.1压强教案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9.1压强教案

文档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9.1 压强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材,第9章第1节“压强”。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让学生了解压强的概念,知道压强的计算方法。

2. 掌握压强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受力面积的关系。

3. 能运用压强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压强的概念,掌握压强的计算方法,能运用压强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真理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压强的概念,压强的计算方法,压强与压力大小、受力面积的关系。

难点:压强知识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验器材(如海绵、砖块、针筒等)。

学具:教材、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步行在沙滩上感觉脚痛,引出压强的概念。

2. 知识讲解:介绍压强的定义,讲解压强的计算方法,并通过PPT展示相关知识点。

3. 实验演示: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和体会压强与压力大小、受力面积的关系。

4. 例题讲解:讲解与压强相关的例题,让学生掌握压强的计算方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压强的概念压强的计算方法压强与压力大小、受力面积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请用一句话解释什么是压强。

2. 请列出计算压强的公式,并说明各个符号的含义。

3. 举例说明压强与压力大小、受力面积的关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压强现象,鼓励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等内容均符合教学实际,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压强的相关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节“压强”的课堂教学中,有几个关键点需要特别关注,它们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压强的概念及计算至关重要。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9.2液体的压强》教案新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9.2液体的压强》教案新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9.2液体的压强》教案新版一. 教材分析《9.2液体的压强》这一节主要让学生了解液体压强的概念、液体压强的特点以及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液体压强的基本知识,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压力、重力等基本物理概念,对物理学习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液体压强的理解还需要通过实验和具体的例子来加深。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液体压强的概念,知道液体压强的特点。

2.让学生掌握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液体压强的概念和特点。

2.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讲授法、讨论法、问题驱动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理论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液体压强的相关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水、液体压强计、容器、尺子等。

2.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液体压强计的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液体压强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讲解液体压强的概念、特点和计算方法。

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液体压强的计算过程。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深度液体的压强,记录数据,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巩固(10分钟)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液体的压强,巩固所学的计算方法。

5.拓展(10分钟)讨论液体压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船的浮力、水坝的设计等,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液体压强的概念、特点和计算方法。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道液体压强的计算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8.板书(5分钟)液体压强的概念、特点和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每个环节所用时间:导入5分钟,呈现15分钟,操练15分钟,巩固10分钟,拓展10分钟,小结5分钟,家庭作业5分钟,板书5分钟。

八年级物理下册《压强》教案(精选12篇)

八年级物理下册《压强》教案(精选12篇)

八年级物理下册《压强》教案八年级物理下册《压强》教案(精选12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物理下册《压强》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八年级物理下册《压强》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压力,会画压力示意。

2.通过探究知道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并能建立压强定义公式。

3.知道国际单位制中压强的单位(帕)。

4.经历测量人体对地面压强的过程,培养乐于和他人合作进行探究的团队精神,初步掌握测量,计算,表达能力及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6.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定量计算。

教学设想重点:通过探究知道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并能建立压强定义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压力的概念。

会画压力示意。

教学教法实验探究式教学准备一端削尖的铅笔、小桌子、沙盘等。

教学过程一课题引入不知道大家注意过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没有:[出示钉]钉的帽子做得又大又平,而钉头却又尖又细;在茫茫的雪原里,步行的人容易陷下去,可是滑雪者却悠然自得,而且滑得很快。

这些现象看起来简单,但其中包含的物理学道理却是很深刻的,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准备解决这些问题。

二讲授新课一只杯子放在地面上,受到地面对它的支持力,那么地面受不受力呢?(如果用手作为地面,可以明显地感觉到压力,可见地面受到杯子的压力,谁来画一画地面受到的压力?)同样的道理,钉对墙面也有压力;放在斜面上的木块对斜面也有压力,请大家完成力的示意。

(学生板演)多媒体展示教学目标。

多媒体展示压力,说明压力的方向始终和接触面相垂直。

(学生观察并回答)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虽然我们知道了压力的定义,但是压力的作用效果和那些因素有关呢,我们用实验来探寻答案。

[实验1]将压力小桌正放入沙盘,其中一次在小桌上放一个重物,比较两次小桌陷入沙盘的深度。

(学生观察)压力作用的效果和压力大小有关。

人教版8下物理9.1压强教案

人教版8下物理9.1压强教案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9.1 压强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材,第9章第1节《压强》。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让学生了解压强的概念,理解压强的定义及其计算公式。

2. 让学生掌握压强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

3. 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压强的概念,掌握压强的计算方法。

2. 能够运用压强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压强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难点:压强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压强计、实验器材。

学具:课本、笔记本、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些与压强相关的实例,如大气压强、液体压强等,让学生初步了解压强的概念。

2. 知识讲解:教师讲解压强的定义及其计算公式,让学生掌握压强的基本知识。

3. 实验演示:教师利用压强计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压强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

4. 随堂练习: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压强知识解决问题。

5. 例题讲解:教师讲解一些与压强相关的例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压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6.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压强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分享自己的思路和经验。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压强概念: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大小计算公式:P = F/S影响因素: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实例:大气压强、液体压强等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压强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 举例说明压强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

3. 运用压强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答案:1. 压强是指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大小,其计算公式为P = F/S。

2. 压强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当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当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强越大。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压强》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压强》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压强》教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压强》教案,欢迎大家阅读。

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教案栏目。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压强》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压强的概念。

理解什么是压力,什么是物体的受力面积。

(2)理解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3)了解压强公式中各个物理量的名称、单位及符号,知道压强单位的物理意义和由来,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4)了解压强的增大与减小的主要方法。

2.过程与方法(1)观察生活中各种跟压强有关的现象,了解对比是提高物理思维的基本方法。

(2)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通过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采集的实验数据,获得对压强比较深入的了解,初步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

(3)通过实际动手,实践如何改变压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对压强、浮力基本知识理解的感悟认识,为深入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打基础。

(3)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培养学生对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4)感悟科学是人类创造发明的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难点压强的大小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压强的计算及单位教学工具钉板、砝码、石粉、铅笔、海棉、橡皮泥、铁钉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课文76页14.1-1蝉及14.1-2沙漠之舟)引入压力的作用效果,在物理学中用压强来表示,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压强二.新课教学(一)压力:1.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

方向:与接触面垂直。

大小:有时等于重力(水平放置时)、有时不等于重力2.突破难点的方法:练习:利用图几种情况分析压力的作用情况来巩固所学的压力的知识。

(二)压强利用探究实验进行压强的学习1.提出问题2.进行假设和猜想3.设计方案(实验)4.进行实验(学生探究)5.分析现象6.归纳总结得出规律或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压强P)不仅跟压力的大小有关,还跟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压强》教案文档格式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压强》教案文档格式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压强》教案文档格式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压强》的第一课时。

详细内容包括:1. 压强的定义;2. 压强的计算公式;3. 压强的单位及换算;4. 压强的大小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5. 压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压强的定义、计算公式及单位;2. 培养学生运用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使学生了解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并能应用于实际情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压强的定义、计算公式及单位,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

难点:压强的计算及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压强计、压力计、尺子、气球等;2. 学具:练习本、笔、直尺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讨论生活中的压力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进而引入压强的概念。

2. 新课导入:讲解压强的定义、计算公式及单位,让学生了解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

a. 压强的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b. 压强的计算公式:p = F/S,其中p表示压强,F表示压力,S表示受力面积。

c. 压强的单位:帕斯卡(Pa),1Pa = 1N/m²。

3.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压强计测量不同物体的压强,让学生观察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

4. 例题讲解:讲解如何运用压强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不同形状物体的压强等。

5.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压强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压强的定义、计算公式及单位;2. 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3. 例题解答步骤及注意事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计算下列物体的压强:(1)重量为10N的物体,受力面积为0.1m²;(2)重量为5N的物体,受力面积为0.2m²。

b. 解释为什么在雪地里行走时,穿着滑雪板比穿着普通鞋子更容易滑行。

2. 答案:a. (1)100Pa;(2)25P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压强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1、理解压强的概念,公式。

2、知道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

3、知道减小和增大压强的方法。

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探
究能力。

2、继续学习用控制变量法探究问题。

情感目标:通过讨论生活中的压强,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的精神;
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知道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

教学难点:压强公式中压力和受力面积的正确理解。

教具:图钉一枚、海面、钩码、剪刀
教学方法:观察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播放歌曲《外婆的澎湖湾》并投影蝉可以把尖尖的口器插入树
皮,骆驼具有宽大的脚掌是“沙漠之舟”的画面。

从听到的看到的
学生很想了解其中的奥秘,接着引入《压强》。

二、新课教学
环节一:感知压力
举例:1、人站在地上,人对地有力的作用;2、书放在斜面上,书对斜面有力的作用。

引导学生分析实例得出压力的概念: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

弄清压力的方向:垂直作用在物体的表面上。

明确压力的作用点:垂直作用在受力物体的表面。

投影压力的示意图。

试试伸手:分别作出压力和重力。

然后让学生将课本放在斜面上、压在墙上,通过“试试伸手”
皮,骆驼具有宽大的脚掌是“沙漠之舟”的画面。

从听到的看到的
学生很想了解其中的奥秘,接着引入《压强》。

二、新课教学
环节一:感知压力
举例:1、人站在地上,人对地有力的作用;2、书放在斜面上,书对斜面有力的作用。

引导学生分析实例得出压力的概念: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

弄清压力的方向:垂直作用在物体的表面上。

明确压力的作用点:垂直作用在受力物体的表面。

投影压力的示意图。

试试伸手:分别作出压力和重力。

然后让学生将课本放在斜面上、压在墙上,通过“试试伸手”
2
皮,骆驼具有宽大的脚掌是“沙漠之舟”的画面。

从听到的看到的
学生很想了解其中的奥秘,接着引入《压强》。

二、新课教学
环节一:感知压力
举例:1、人站在地上,人对地有力的作用;2、书放在斜面上,书对斜面有力的作用。

引导学生分析实例得出压力的概念: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

弄清压力的方向:垂直作用在物体的表面上。

明确压力的作用点:垂直作用在受力物体的表面。

投影压力的示意图。

试试伸手:分别作出压力和重力。

然后让学生将课本放在斜面上、压在墙上,通过“试试伸手”
2
皮,骆驼具有宽大的脚掌是“沙漠之舟”的画面。

从听到的看到的
学生很想了解其中的奥秘,接着引入《压强》。

二、新课教学
环节一:感知压力
举例:1、人站在地上,人对地有力的作用;2、书放在斜面上,书对斜面有力的作用。

引导学生分析实例得出压力的概念: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

弄清压力的方向:垂直作用在物体的表面上。

明确压力的作用点:垂直作用在受力物体的表面。

投影压力的示意图。

试试伸手:分别作出压力和重力。

然后让学生将课本放在斜面上、压在墙上,通过“试试伸手”
2
皮,骆驼具有宽大的脚掌是“沙漠之舟”的画面。

从听到的看到的
学生很想了解其中的奥秘,接着引入《压强》。

二、新课教学
环节一:感知压力
举例:1、人站在地上,人对地有力的作用;2、书放在斜面上,书对斜面有力的作用。

引导学生分析实例得出压力的概念: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

弄清压力的方向:垂直作用在物体的表面上。

明确压力的作用点:垂直作用在受力物体的表面。

投影压力的示意图。

试试伸手:分别作出压力和重力。

然后让学生将课本放在斜面上、压在墙上,通过“试试伸手”
2
皮,骆驼具有宽大的脚掌是“沙漠之舟”的画面。

从听到的看到的
学生很想了解其中的奥秘,接着引入《压强》。

二、新课教学
环节一:感知压力
举例:1、人站在地上,人对地有力的作用;2、书放在斜面上,书对斜面有力的作用。

引导学生分析实例得出压力的概念: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

弄清压力的方向:垂直作用在物体的表面上。

明确压力的作用点:垂直作用在受力物体的表面。

投影压力的示意图。

试试伸手:分别作出压力和重力。

然后让学生将课本放在斜面上、压在墙上,通过“试试伸手”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