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师范大学《919心理学综合》考研真题详解

合集下载

2018年陕西师范大学考研教育硕士(Ed.M)教育综合真题试卷(精选)

2018年陕西师范大学考研教育硕士(Ed.M)教育综合真题试卷(精选)

2018年陕西师范大学考研教育硕士(Ed.M)教育综合真题试卷(精选)(总分:36.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辨析题(总题数:6,分数:12.00)1.一两遗传胜过万吨黄金。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这种说法是错误的,这是遗传决定论的观点。

“遗传决定论”认为人的身心发展完全取决于人先天良好的禀赋,即遗传素质,否认其他因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如教育和个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

但是,人的身心发展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它受到人的遗传因素、环境、教育和人的主观能动性共同的影响。

其中遗传因素是人身心发展的前提条件和物质基础;环境提供人发展所需的物质和社会条件;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到主导作用;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起决定性的作用。

因此,遗传因素是人发展的物质基础,它能为人提供便利条件,加速人的发展,但遗传素质也只是为人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可能,离开了环境的影响、良好的教育和个人的主观能动作用,这种可能就无法转变为现实。

)解析:2.第一部蒙学教材是《三字经》。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错误。

第一部蒙学教材是《史籀篇》。

)解析:3.赫尔巴特最先提出教育准备说。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错误。

斯宾塞最先提出教育准备说。

)解析:4.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本质相同。

考研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综合题)模拟试卷3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综合题)模拟试卷3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综合题)模拟试卷3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1.阐述注意的过滤器理论、衰减器理论以及后期选择理论的基本观点并对这些观点进行比较。

正确答案:(1)过滤器理论的基本观点1958年,英国心理学家布罗德本特(Broadbent)提出了过滤器理论。

布罗德本特认为,神经系统加工信息的容量是有限的,不可能对所有的感觉刺激进行加工。

这样就需要一个过滤器对信息进行选择,只选择较少的信息进入高级的分析阶段,其他信息被完全阻断在外。

过滤器的工作方式是“全或无”的。

这种理论又叫瓶颈理论或单通道理论。

(2)衰减理论特瑞斯曼(Treisman,1964)提出了注意的衰减理论。

这一理论承认过滤器的存在,但认为过滤器并不是按照“全或无”的方式工作。

它既允许信息从注意的通道中通过,也允许信息从没有注意的通道中通过,只是后者受到衰减,强度减弱了。

即信息经过过滤装置时,不被注意的信息只是在强度上减弱了,而不是完全丧失。

特瑞斯曼指出,不同刺激的激活阈限是不同的。

有些刺激对人有重要意义,它们的激活阈限低,容易激活。

当它们出现在非追随耳时,也容易被人们所接受。

(3)后期选择理论后期选择理论是由多伊奇(Deutsch)等人于1963年提出的。

该理论认为,输入的信息在进入过滤器或衰减器之前已经得到了充分的分析,然后才进入过滤或衰减装置,因此选择是发生在加工后期的反应阶段。

后期选择理论也称为反应选择模型。

后期选择理论认为,过滤器不在于选择知觉刺激,而在于选择对刺激的反应。

这种选择的标准是刺激对人的重要性,反应重要的,不反应不重要的。

(4)三种观点的比较①过滤器模型和衰减模型的不同之处过滤器模型强调单通道和全或无的工作方式,而衰减模型通过引用阈限的概念强调初级分析的通道选择和信号衰减作用,显得比过滤器模型更有弹性。

②过滤器模型和衰减模型的共同之处第一,两种模型的根本出发点是一样的,都认为高级分析水平的容量是有限的,必须通过过滤予以调节。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人格)模拟试卷9(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人格)模拟试卷9(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人格)模拟试卷9(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选题 2. 多选题 4. 综合题单项选择题1.根据巴普洛夫的观点,与黏液质这一气质类型相对应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是( )(2018.18)A.兴奋型B.活泼型C.安静型D.抑制型正确答案:C解析:知识模块:人格2.阿德勒认为,人格发展的目标是( )(2018.19)A.追求卓越B.自我实现C.归属与爱D.自卑情结正确答案:A解析:阿德勒认为人生而具有自卑感,个体行为的最根本动力就是克服自卑感,目标是追求卓越。

知识模块:人格3.东方人比较含蓄,西方人比较直率。

根据奥尔波特的人格理论,这种群体所具有的特质称为( )(2019.17)A.共同特质B.首要特质C.中心特质D.次要特质正确答案:A解析:奥尔波特把人格特质分为两类: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

共同特质是同一文化形态下大多数人或一个群体所共有的、相同的特质。

个人特质是个体身上所独具的特质,它代表着个体之间的人格差异。

知识模块:人格4.在弗洛伊德提出的人格理论中,本我、自我和超我所遵循的原则分别是( )(2019.18)A.现实原则、道德原则、快乐原则B.现实原则、快乐原则、道德原则C.道德原则、现实原则、快乐原则D.快乐原则、现实原则、道德原则正确答案:D解析:弗洛伊德将人格结构分为三个层次:(1)本我:位于人格的最底层,遵循快乐原则。

(2)自我:从本我中逐渐分化出来,位于人格的中间层,遵循现实的原则。

(3)超我:位于人格结构的最高层次,遵循道德原则。

知识模块:人格5.艾森克用内外倾和神经质两个维度来描述人格,其中“内倾、情绪稳定”的人格特质所对应的气质类型是( )(2019.19)A.多血质B.黏液质C.胆汁质D.抑郁质正确答案:B解析:A选项多血质是外倾、情绪稳定;C选项胆汁质是外倾、情绪不稳定;D选项抑郁质是内倾、情绪不稳定。

知识模块:人格6.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是人格的( )A.独特性B.稳定性C.统合性D.功能性正确答案:C解析:构成人格的各种心理特征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具有内部的一致性,并受着自我意识的调控。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意识和注意)模拟试卷7(题后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意识和注意)模拟试卷7(题后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意识和注意)模拟试卷7(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选题 2. 多选题 3. 简答题 4. 综合题单项选择题1.在解释梦的过程中,弗洛伊德最感兴趣的是梦的( )(南京师范大学学硕,2017)A.信息加工功能B.生物功能C.显而易见的内容或故事情节D.潜在的内容或隐藏的意义正确答案:D解析:精神分析最核心的特征是关注个体潜藏的潜意识和大量的本能及压抑欲望。

弗洛伊德认为梦是通向潜意识的桥梁。

知识模块:意识和注意2.下面哪种情况我们最难进行注意分配( )(首都师范大学学硕,2016) A.一边读《红楼梦》一边背英语单词B.一边开车一边听英文广播C.一边看电视剧一边织毛衣D.一边听物理课一边在键盘上打字正确答案:A解析:注意分配的基本条件是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的熟练程度或自动化程度高。

因此在本题中,进行注意分配时读《红楼梦》和背单词都是熟练程度或自动化程度较低的任务,因此分配注意最难。

知识模块:意识和注意3.“心不在焉,则黑白在前而不见,擂鼓在侧而不闻”说明人的心理活动过程离不开( )A.感知B.记忆C.注意D.思维正确答案:C解析:注意的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动能全神贯注地聚焦在所选择的对象上。

知识模块:意识和注意4.注意最初级的生理机制是( )A.脑干网状结构B.边缘系统C.朝向反射D.大脑皮层正确答案:C解析:朝向反射是注意最初级的生理机制,是人和动物共同具有的一种反射。

知识模块:意识和注意5.存在大量的注意神经元,仅对新异刺激或刺激变化做出反应的大脑结构是( )A.边缘系统B.脑干网状结构C.额叶D.枕叶正确答案:A解析:边缘系统存在大量的“注意神经元”,仅对新异刺激或刺激的变化作反应。

知识模块:意识和注意6.下列关于注意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朝向反射是人类才有的一种反射B.脑干网状结构传递环境中的信息C.边缘系统存在大量“注意神经元”D.注意的内部状态与外部行为是一一对应的正确答案:C解析:朝向反射是由刺激的新异性引起的,是注意最初级的生理机制,是人和动物共有的一种反射。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模拟试卷135(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模拟试卷135(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模拟试卷135(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选题 2. 多选题 3. 简答题 4. 综合题单项选择题1.下列有关格式塔学派观点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主张心理学研究意识B.知觉遵循一定的组织原则C.意识的作用是使有机体适应环境D.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正确答案:C解析:格式塔学派反对把意识分成元素,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种组织的意义,认为整体大于部分的总和,整体先于部分存在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

他们提出了知觉中的很多组织原则,试图解决格式塔的生理基础问题。

机能主义学派强调意识的作用和功能,认为意识的作用是使有机体适应环境。

2.力图对心理经验进行客观研究的是( )A.巴甫洛夫B.心理动力理论C.认知心理学D.行为主义正确答案:D解析:行为主义主张使用客观的研究方法研究可直接观察到的行为。

3.大脑皮层的躯体运动区与身体运动的关系是( )A.左右交叉,上下倒置B.左右交叉,上下对应C.左右对应,上下倒置D.左右对应,上下对应正确答案:A解析:躯体运动区位于大脑皮层的中央前回,它和身体各部位的关系是左右交叉、上下倒置的(脸部五官的位置是正置),机能重要的身体部位在运动区上所占的面积大。

4.随着年龄增长,快速眼动睡眠的变化趋势是( )A.越来越多B.呈U型变化C.越来越少D.呈倒U型变化正确答案:C解析:新生儿的快速眼动睡眠占睡眠时间最多,约占睡眠时间的50%;一般大学生的睡眠中,第二个阶段约占睡眠时间的50%,第四个阶段约占睡眠时间的15%,快速眼动睡眠则约占睡眠时间的25%;老年人睡觉时出现快速眼动睡眠的时间约占18%。

可以据此推断,婴儿的梦远比成人要多,老年人睡眠时做梦较少。

5.人在清醒和警觉状态下的脑电波是( )A.α波,频率高(14~30Hz)B.α波,频率低(8~13Hz)C.β波,频率高(14~30Hz)D.β波,频率低(8~13Hz)正确答案:C解析:研究显示,当大脑出于清醒和警觉状态时,脑电中有很多β波,β波是一种高频低幅的波,频率为14~30Hz。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普通心理学)-试卷9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普通心理学)-试卷9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普通心理学)-试卷9(总分:64.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26,分数:52.00)1.单项选择题(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上题中的研究可以说明,短时记忆存在的编码方式是(分数:2.00)A.听觉编码√B.视觉编码C.命题编码D.表象编码解析:解析:语音相似性影响了回忆的效果,说明听觉编码是短时记忆的一种编码方式。

因此本题选A。

3.波兹纳(Posner,1969)通过让被试判断两个字母(如A和A、A和a)是否是同一个字母的研究说明在短时记忆的最初阶段存在的编码方式是(分数:2.00)A.听觉编码B.视觉编码√C.命题编码D.语义编码解析:解析:波兹纳的研究中当两个字母同时呈现时,同形关系(如A和A)的字母反应更快;当两个字母先后间隔1秒时,同形关系和同音关系(如A和a)的反应时没有差异。

由此可以说明,在短时记忆的最初阶段存在视觉形式的编码,之后才向听觉形式过渡。

因此本题选B。

4.斯腾伯格(Stemberg,1969)的短时记忆提取实验表明短时记忆中项目的提取是(分数:2.00)A.平行扫描B.自动停止系列扫描C.完全系列扫描√D.直接提取解析:解析:在斯滕伯格的实验中,反应时间是项目长度的函数,而且在肯定判断和否定判断两种情况下反应时间相同。

因此,该实验说明短时记忆中项目的提取是完全系列扫描。

5.第一位使用有意义材料对记忆进行系统研究的心理学家是(分数:2.00)A.艾宾浩斯(Ebbinghaus)B.巴特莱特(Bartlett) √C.巴德利(Baddeley)D.米勒(Miller)解析:解析:艾宾浩斯(Ebbinghaus)在1885年发表了著名的著作《记忆》,他是第一位对记忆这种高级心理过程进行科学定量研究的心理学家,他使用的材料是无意义音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师范大学《919心理学综合》考研真题详解2021年陕西师范大学《919心理学综合(含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心理测量、学校心理学)》[专业硕士]考研全套目录•全国名校普通心理学考研真题汇编•全国名校发展心理学考研真题汇编说明:本科目考研真题不对外公布(暂时难以获得),通过分析参考教材知识点,精选了有类似考点的其他院校相关考研真题,以供参考。

2.教材教辅•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第5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林崇德《发展心理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林崇德《发展心理学》(第3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说明:以上为本科目参考教材配套的辅导资料。

•试看部分内容考研真题精选一、单项选择题1不同年龄儿童认识能力的差异主要是由加工容量、加工策略等方面的差异造成的。

持此观点的学派是()。

[统考2019年研]A.皮亚杰学派B.新皮亚杰学派C.社会文化历史学派D.精神分析学派【答案】B查看答案【解析】A项,皮亚杰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皮亚杰。

他以儿童心智发展为基础,进而研究人类认识的发生和变化,创立了发生认识论。

B项,新皮亚杰理论学派是对皮亚杰学派的修正和发展。

皮亚杰之后的发展心理学家认为应该通过将皮亚杰理论与信息加工理论结合起来,从而研究儿童智力的发展。

如果能用信息加工理论来建立一个不同年龄阶段儿童智力发展的程序模式,就可以对儿童的智力发展设计出比较确切的模式。

C项,社会文化历史学派认为人的高级心理机能是在与周围人的交往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受人类的文化历史所制约。

D项,精神分析学派由弗洛伊德开创。

弗洛伊德主要着重于精神分析和治疗,并由此提出了人的心理和人格的新的独特的解释。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最大特点,就是强调人的本能的、情欲的、自然性的一面,它首次阐述了无意识的作用,肯定了非理性因素在行为中的作用,开辟了潜意识研究的新领域;它重视人格的研究与心理的应用。

2在孕期的个体发展中,致畸因素最容易造成潜在危害的时期是()。

[统考2019年研]A.胚囊期B.胎儿期C.胚胎期D.受精卵期【答案】C查看答案【解析】胚胎期是胎儿器官分化、生成的关键期。

如果某一器官或生理系统在这一阶段没能形成,那么胎儿出生后将形成永久性的残疾。

这一时期同时也是胎儿发育的最敏感期,放射性、药物、感染等各种因素都有可能导致胎儿畸形,甚至是早产、流产。

3给6个月的婴儿反复呈现一个红色的气球开始时婴儿会一直盯着看,后来婴儿的注视时间减少。

这时换一个黄色的气球呈现给婴儿,婴儿的注视时间又会增加。

这一过程称为()。

[统考2019年研]A.同化与顺应B.延迟模仿C.操作性条件反射D.习惯化与去习惯化【答案】D查看答案【解析】A项,皮亚杰认为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涉及“同化”和“顺应”两个基本过程。

同化是指吸收外部环境中的有关信息并结合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即个体把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息整合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过程。

顺应是指外部环境发生变化,而原有认知结构无法同化新环境提供的信息时所引起的认知结构发生重组与改造的过程。

B项,延迟模仿是皮亚杰在论述表征发展时所提到的,是指对之前观察到的他人行为进行模仿。

C 项,操作性条件反射这一概念,是斯金纳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

其核心内容是:如果一个人做出组织所希望的行为,那么组织就提供强化这种行为的因素;如果做出组织所不希望的行为,组织就应该给予惩罚。

在这个过程中,个体学习了组织希望的行为并矫正了不符合组织要求的行为。

D项,习惯化是指由于重复呈现能导致个体选择性定向反应的刺激,而引发个体对该刺激反应减少的现象。

它是婴儿早期重要的学习形式,也是记忆发生的重要标志。

去习惯化是指若重新给婴儿呈现一个新异刺激,则婴儿会恢复对该刺激的注意力。

4根据科尔伯格的观点,儿童性别角色的发展需一次经过的阶段是()。

[统考2019年研]A.性别稳定性、性别恒常性、性别认同B.性别稳定性、性别认同、性别恒常性C.性别认同、性别恒常性、性别稳定性D.性别认同、性别稳定性、性别恒常性【答案】C查看答案【解析】性别认同是指婴儿在生理上可以对自己是男性或者女性进行区分;性别恒常性是指男孩长大变成男人,女孩长大变成女人;性别稳定性是指一个人的性别不会随着他的穿着、打扮或是说话声音等轻易改变。

2岁左右的婴儿可以分辨自己的性别,以及照片上他人的性别;4岁左右的婴儿开始理解性别恒常性;6、7岁左右的儿童能够理解性别稳定性。

5发展心理学家劳拉认为:所有儿童在智力发展过程中都会经历同样的阶段;儿童之间会有差异,聪明的父母会生出聪明的孩子;只要儿童面临疑难或挑战,其才能就会显现出来。

劳拉所持的发展观是()。

[统考2019年研]A.连续观、教养观和被动观B.阶段观、天性观和主动观C.阶段观、天性观和被动观D.连续观、教养观和主动观【答案】B查看答案【解析】“所有儿童在智力发展过程中都会经历同样的阶段”属于阶段观,即个体的发展会经历各个不同的阶段,它们都具有自己独特的特征;“聪明的父母生出聪明的孩子”属于天性观,即遗传因素对个体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只要面临疑难或挑战,儿童才能就会显现”属于主动观,即个体面临困难时,会自己解决问题,从而获得发展。

6下面()项不是成年晚期情绪情感的一般特点。

[浙江理工大学2018年研]A.情感体验深刻而持久B.各种“丧失”是情绪体验的最重要的激发事件C.比较容易产生抑郁感、孤独感、衰老感和自卑感D.比较容易产生积极的情绪情感【答案】D查看答案【解析】人到老年期,由于生理、心理的退行性变化以及退休后角色地位、社会交往的变化,比较容易产生抑郁感、孤独感、衰老感和自卑感等消极情绪情感。

考研真题精选一、单项选择题1认为人类的主要任务是使自身的潜能得到不断发展的心理学派是()。

[统考2019年研]A.机能主义B.人本主义C.行为主义D.构造主义【答案】B查看答案【解析】A项,机能主义学派主张意识是连续的整体,强调心理的适应机能,重视心理学的实际应用,并且主张把心理学的研究范围扩大到儿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

B项,人本主义认为人有自由意志,有自我实现的需要。

只要有适当的环境,他们就会力争实现某些积极的社会目标。

人本主义的人性观认为人应该持续不断地成长。

C项,行为主义的主要观点是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只应该研究行为,把行为与意识完全对立起来。

在研究方法上,行为主义主张采用客观的实验方法,而不使用内省法。

D项,构造主义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意识经验,主张心理学应该采用实验内省法分析意识的内容或构造,并找出意识的组成部分以及它们如何连结成各种复杂心理过程的规律。

2当一个人非常开心的时候,大脑皮层最活跃的区域是()。

[统考2019年研]A.左侧颞叶B.右侧颞叶C.左侧前额叶D.右侧前额叶【答案】C查看答案【解析】对正常人的情绪研究中发现,诱发的积极情绪会引起左侧前额叶的明显激活,诱发的厌恶和恐惧情绪能激活右侧前额叶和前部颞叶。

3甜味感受器主要分布在()。

[统考2019年研]A.舌尖B.舌根C.舌两侧前部D.舌两侧后部【答案】A查看答案【解析】人有四种味觉,分别是甜、酸、苦、咸。

负责它们的味蕾在舌面的分布是不一样的。

A项,舌尖对甜味最敏感。

B 项,舌根对苦味最敏感。

CD两项,舌两侧对酸最敏感。

舌中对咸味最敏感。

4天黑后刚走进房间会觉得黄色灯光刺眼,但过一段时间后,灯光看起来就没有那么刺眼了,这种感觉现象是()。

[统考2 019年研]A.颜色恒常性B.色光适应C.色光颉颃D.视错觉【答案】B查看答案【解析】A项,颜色恒常性是指当照射物体表面的色光发生变化时,人们对该物体表面颜色的知觉仍然保持不变的知觉特性。

B项,色光适应是指长时间注视一个鲜艳的颜色时,人们会感到色彩的鲜艳度慢慢降低的现象,题目中的适应是对黄色灯光的适应,故属于色光适应。

C项,颜色视觉颉颃理论建立在颜色的互补或对抗这一事实基础之上,认为存在红、黄、绿和蓝四种原色。

假定视觉神经中存在红绿感受器、黄蓝感受器和白黑感受器,每种感受器受到色光刺激时,能发生对抗互补作用。

此理论能解释色觉与后像现象。

D项,视错觉是指观察者在客观因素干扰下或者自身的心理因素支配下,对图形产生的与客观事实不相符的错误的感觉。

5电影胶片上的画面是静止的,但播放时人们看到的却是连续运动的画面,产生这种效果的视觉机制是()。

[统考2019年研]A.双眼视差B.视轴辐合C.视觉后像D.线条透视【答案】C查看答案【解析】A项,由于两眼之间有距离,因此,当用两只眼睛看同一物体时,这一物体落在两眼视网膜上的视像就有了差异,这两个略有差异的视像叫双眼视差。

它是产生深度知觉的最重要的线索。

但如果两视像相差太大,则会产生双像,即把一个物体看成两个。

B项,视轴辐合是指看远的物体两眼的辐合角度小,看近的物体辐合角度大。

双眼视轴的辐合由外展肌调节,因而外展肌的紧张度就给判断远近提供了线索。

C项,视觉后像是指刺激虽停止作用,但对刺激的感觉却暂时保留了下来。

题目中描述的是动景运动,原理就是存在视觉后像。

D项,线条透视是指两条平行线向远方延伸,结果看起来趋于接近的现象。

6下列有关时间知觉的表述,错误的是()。

[统考2019年研]A.情绪、动机影响时间知觉B.时间知觉需要以某种客观现象作为参照C.时间知觉是对客观事物连续性和顺序性的知觉D.回忆往事时,同样一段时间,经历越丰富觉得时间越短【答案】D查看答案【解析】A项,时间知觉的影响因素较多,情绪、动机、兴趣和经验等均会影响时间知觉。

B项,时间知觉由于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故需要客观现象做参照,如自然界周期性现象和人的各种节律性活动等。

C项,时间知觉是指我们知觉到客观事物或事件的连续性和顺序性。

D项,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和性质会影响人们的时间知觉。

在一定时间内,事件数量越多,性质越复杂,人们对时间的估计就越短,而事件数量越少,性质越简单,人们对时间的估计就越长。

但在回忆往事时,情况相反,同样一段时间,经历越丰富,就觉得时间越长,经历越简单,就觉得时间越短。

才聪学习网——考研真题、考资格证、考试题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