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流感宣教课件
合集下载
最新2018流感防控及治疗幻灯片
• 流感和肺炎是65岁老年人第5位疾病死亡原因。
流感可加重原有疾病慢性疾病患者
• 诱发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发作
• 20%-30% COPD急性发作与流感病毒诱发引起。 • 30%慢性支气管哮喘发作由流感病毒诱发引起。
• 诱发慢性心脏疾病发作
• 流感病毒诱发引起充血性心脏衰竭。
• 加重糖尿病病情
• 流感病毒可加重糖尿病病情,使糖尿病患者住院风险增 加6倍。
• 儿童因季节性流感住院并发肺炎、中耳炎的比例达10-27%。
流感对老年人群的影响
• 常存有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等原发病,因此感染后病情 多较重,病情进展快,发生肺炎率高于青壮年人。
• 其他系统损伤主要包括流感病毒性心肌炎导致的心电图异 常、心功能衰竭、急性心肌梗塞,也可并发脑炎以及血糖 控制不佳等。
流感对妊娠妇女的影响
• 中晚期妊娠妇女感染流感病毒后除发热、咳嗽等表现外, 易发生肺炎,迅速出现呼吸困难、低氧血症甚至急性呼 吸窘迫综合征(ARDS),可导致流产、早产、胎儿窘 迫及胎死宫内。
• 可诱发原有基础疾病的加重,病情严重者可以导致死亡。 • 发病2天内未进行抗病毒治疗者病死率明显增加。
实验室检查
Hale Waihona Puke M2蛋白RNA M1 蛋白 HA
(15 亚型)
5
传染源
• 流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流感的主要传染源。从潜伏期 末到急性期都有传染性。
• 感染后3~5小时即可复制排出病毒。 • 发病第24-48小时是病毒排出的高峰。 • 一般持续排毒3-6天婴幼儿、免疫功能受损患者排毒时间可超过1
周。
• 受感染动物也可成为传染源。
(高血压除外)、肾病、肝病、血液系统疾病、神经系统及神经 肌肉疾病、代谢及内分泌系统疾病、免疫功能抑制(包括应用免 疫抑制剂或HIV感染等致免疫功能低下)。 • 肥胖者(体重指数>大于30)。 • 妊娠期妇女。
流感可加重原有疾病慢性疾病患者
• 诱发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发作
• 20%-30% COPD急性发作与流感病毒诱发引起。 • 30%慢性支气管哮喘发作由流感病毒诱发引起。
• 诱发慢性心脏疾病发作
• 流感病毒诱发引起充血性心脏衰竭。
• 加重糖尿病病情
• 流感病毒可加重糖尿病病情,使糖尿病患者住院风险增 加6倍。
• 儿童因季节性流感住院并发肺炎、中耳炎的比例达10-27%。
流感对老年人群的影响
• 常存有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等原发病,因此感染后病情 多较重,病情进展快,发生肺炎率高于青壮年人。
• 其他系统损伤主要包括流感病毒性心肌炎导致的心电图异 常、心功能衰竭、急性心肌梗塞,也可并发脑炎以及血糖 控制不佳等。
流感对妊娠妇女的影响
• 中晚期妊娠妇女感染流感病毒后除发热、咳嗽等表现外, 易发生肺炎,迅速出现呼吸困难、低氧血症甚至急性呼 吸窘迫综合征(ARDS),可导致流产、早产、胎儿窘 迫及胎死宫内。
• 可诱发原有基础疾病的加重,病情严重者可以导致死亡。 • 发病2天内未进行抗病毒治疗者病死率明显增加。
实验室检查
Hale Waihona Puke M2蛋白RNA M1 蛋白 HA
(15 亚型)
5
传染源
• 流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流感的主要传染源。从潜伏期 末到急性期都有传染性。
• 感染后3~5小时即可复制排出病毒。 • 发病第24-48小时是病毒排出的高峰。 • 一般持续排毒3-6天婴幼儿、免疫功能受损患者排毒时间可超过1
周。
• 受感染动物也可成为传染源。
(高血压除外)、肾病、肝病、血液系统疾病、神经系统及神经 肌肉疾病、代谢及内分泌系统疾病、免疫功能抑制(包括应用免 疫抑制剂或HIV感染等致免疫功能低下)。 • 肥胖者(体重指数>大于30)。 • 妊娠期妇女。
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18年版)解读PPT课件
康复指导
在患者康复期,医护人员应给予患者康复指导,包括合理饮 食、适当锻炼、保持良好作息等方面的建议。此外,还应指 导患者如何预防再次感染流感病毒,如接种疫苗、注意个人 卫生等。
05
中医辨证论治在流感中的应用
中医对流感的认识及辨证分型
中医对流感的认识
中医认为流感属于外感热病范畴 ,是由风邪侵袭、正气不足等因 素导致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
加强医务人员培训
提高医务人员对流感防控的认识和技能水平,确保感染控制措施得 到有效执行。
强化患者管理
对疑似或确诊流感患者进行隔离治疗,减少病毒在医疗机构内的传 播风险。
THANKS。
06
预防接种与健康教育措施
流感疫苗接种推荐人群及接种程序
推荐人群
流感疫苗主要推荐给易感人群和高危人群接种,包括儿童、老年人、孕妇、慢性病患者和医务人员等。
接种程序
流感疫苗接种通常采用肌肉注射方式,每年接种一次。疫苗成分会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流感病毒株进行更新 。
提高公众对流感的认知度和自我防护能力
辨证分型
根据中医理论,流感可分为风寒 型、风热型、暑湿型、气虚型等 不同证型,不同证型的临床表现 和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
常用中药方剂介绍及选用依据
常用中药方剂
治疗流感的中药方剂有很多,如麻黄 汤、桂枝汤、银翘散等,这些方剂具 有发汗解表、清热解毒、扶正祛邪等 功效。
选用依据
在选择中药方剂时,应根据患者的具 体症状、体质以及流感的证型进行综 合考虑,选择最适合患者的方剂进行 治疗。
推荐使用神经氨酸酶抑制剂
2018年版诊疗方案推荐使用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如奥司他韦、扎那米 韦等)作为流感的治疗药物,这类药物能够抑制病毒复制,缩短病程和 减少并发症。
在患者康复期,医护人员应给予患者康复指导,包括合理饮 食、适当锻炼、保持良好作息等方面的建议。此外,还应指 导患者如何预防再次感染流感病毒,如接种疫苗、注意个人 卫生等。
05
中医辨证论治在流感中的应用
中医对流感的认识及辨证分型
中医对流感的认识
中医认为流感属于外感热病范畴 ,是由风邪侵袭、正气不足等因 素导致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
加强医务人员培训
提高医务人员对流感防控的认识和技能水平,确保感染控制措施得 到有效执行。
强化患者管理
对疑似或确诊流感患者进行隔离治疗,减少病毒在医疗机构内的传 播风险。
THANKS。
06
预防接种与健康教育措施
流感疫苗接种推荐人群及接种程序
推荐人群
流感疫苗主要推荐给易感人群和高危人群接种,包括儿童、老年人、孕妇、慢性病患者和医务人员等。
接种程序
流感疫苗接种通常采用肌肉注射方式,每年接种一次。疫苗成分会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流感病毒株进行更新 。
提高公众对流感的认知度和自我防护能力
辨证分型
根据中医理论,流感可分为风寒 型、风热型、暑湿型、气虚型等 不同证型,不同证型的临床表现 和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
常用中药方剂介绍及选用依据
常用中药方剂
治疗流感的中药方剂有很多,如麻黄 汤、桂枝汤、银翘散等,这些方剂具 有发汗解表、清热解毒、扶正祛邪等 功效。
选用依据
在选择中药方剂时,应根据患者的具 体症状、体质以及流感的证型进行综 合考虑,选择最适合患者的方剂进行 治疗。
推荐使用神经氨酸酶抑制剂
2018年版诊疗方案推荐使用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如奥司他韦、扎那米 韦等)作为流感的治疗药物,这类药物能够抑制病毒复制,缩短病程和 减少并发症。
2018年流感诊疗方案 ppt课件
• 下列人群感染流感病毒,较易发展为重症病例,应 给予高度重视,尽早(发病48小时内)给予抗病毒 药物治疗,进行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及其他必要检查。 • 1.年龄<5岁的儿童(年龄<2岁更易发生严重并发 症); • 2.年龄≥65岁的老年人
ppt课件
27
流行性感冒的重症病例的高危人群
• 3.伴有以下疾病或状况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 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除外)、肾病、肝病、血液 系统疾病、神经系统及神经肌肉疾病、代谢及内分 泌系统疾病、免疫功能抑制(包括应用免疫抑制剂 或HIV感染等致免疫功能低下);
ppt课件
16
流行性感冒病毒变异
• 甲型流感病毒的高变异性增大了人们应对流行性感 冒的难度,人们无法准确预测即将流行的病毒亚型, 便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预防性疫苗接种,另一方面, 每隔十数年便会发生的抗原转变更会产生根本就没 有疫苗的流感新毒株。
• 目前感染人的主要是甲型流感病毒中的H1N1、 H3N2亚型及乙型流感病毒中的Victoria和Yamagata 系。
4
流行性感冒的概念
• 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 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在世界范围内引起暴发和 流行。 • 流感起病急,虽然大多为自限性,但部分因出现肺 炎等并发症可发展至重症流感,少数重症病例病情 进展快,可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和/或多 脏器衰竭而死亡。重症流感主要发生在老年人、年 幼儿童、孕产妇或有慢性基础疾病者等高危人群, 亦可发生在一般人群。
• 变异由量变累为质变。当新的流感病毒亚型出现时, 人群普遍对其缺乏免疫力,因此容易引起大流行
• 在感染人类的三种流感病毒中,甲型流感病毒有着 极强的变异性,乙型次之,而丙型流感病毒的抗原 性非常稳定
ppt课件
27
流行性感冒的重症病例的高危人群
• 3.伴有以下疾病或状况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 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除外)、肾病、肝病、血液 系统疾病、神经系统及神经肌肉疾病、代谢及内分 泌系统疾病、免疫功能抑制(包括应用免疫抑制剂 或HIV感染等致免疫功能低下);
ppt课件
16
流行性感冒病毒变异
• 甲型流感病毒的高变异性增大了人们应对流行性感 冒的难度,人们无法准确预测即将流行的病毒亚型, 便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预防性疫苗接种,另一方面, 每隔十数年便会发生的抗原转变更会产生根本就没 有疫苗的流感新毒株。
• 目前感染人的主要是甲型流感病毒中的H1N1、 H3N2亚型及乙型流感病毒中的Victoria和Yamagata 系。
4
流行性感冒的概念
• 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 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在世界范围内引起暴发和 流行。 • 流感起病急,虽然大多为自限性,但部分因出现肺 炎等并发症可发展至重症流感,少数重症病例病情 进展快,可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和/或多 脏器衰竭而死亡。重症流感主要发生在老年人、年 幼儿童、孕产妇或有慢性基础疾病者等高危人群, 亦可发生在一般人群。
• 变异由量变累为质变。当新的流感病毒亚型出现时, 人群普遍对其缺乏免疫力,因此容易引起大流行
• 在感染人类的三种流感病毒中,甲型流感病毒有着 极强的变异性,乙型次之,而丙型流感病毒的抗原 性非常稳定
《流感知识讲座》课件
采用中药汤剂、针灸等 中医治疗方法缓解症状
。
预防流感的方法
勤洗手
经常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或 使用含有至少60%酒精的洗手 液。
加强锻炼
保持适当的运动量,增强身体 免疫力。
接种疫苗
每年接种流感疫苗,预防流感 病毒的感染。
避免接触病人
避免接触有流感样症状的人, 特别是咳嗽和打喷嚏时。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症状监测
通过收集流感样病例的症状信息,及时发现病例,评估疫情的严重 程度和传播范围。
哨点监测
选择一定数量的哨点医院和学校,定期收集流感样病例和疑似病例 的信息,进行监测和分析。
预警系统
预警指标
01
根据病毒的传播特点、季节性变化等因素,建立预警指标体系
,及时发现疫情苗头。
预警级别
02
根据疫情的严重程度和发展趋势,将预警级别分为多个等级,
流感与新冠肺炎的区别
病原体不同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而新 冠肺炎是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
。
传播方式不同
流感主要通过飞沫传播,而新冠 肺炎除了飞沫传播外,还可能通
过接触传播和空气传播。
症状不同
流感症状包括高烧、全身酸痛、 喉咙痛等,而新冠肺炎症状包括
干咳、发热、乏力等。
流感与其他传染病的区别
病原体不同
06
结论与展望
结论
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 吸道传染病,具有高度传染性和快速 传播的特点。
流感的传播途径主要为飞沫传播和接 触传播,预防措施包括接种疫苗、戴 口罩、勤洗手等。
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其中 甲型病毒变异能力强,易引起大规模 流行。
流感的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喉咙痛 、流鼻涕、头痛等,治疗以休息、解 热镇痛、抗病毒等为主。
。
预防流感的方法
勤洗手
经常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或 使用含有至少60%酒精的洗手 液。
加强锻炼
保持适当的运动量,增强身体 免疫力。
接种疫苗
每年接种流感疫苗,预防流感 病毒的感染。
避免接触病人
避免接触有流感样症状的人, 特别是咳嗽和打喷嚏时。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症状监测
通过收集流感样病例的症状信息,及时发现病例,评估疫情的严重 程度和传播范围。
哨点监测
选择一定数量的哨点医院和学校,定期收集流感样病例和疑似病例 的信息,进行监测和分析。
预警系统
预警指标
01
根据病毒的传播特点、季节性变化等因素,建立预警指标体系
,及时发现疫情苗头。
预警级别
02
根据疫情的严重程度和发展趋势,将预警级别分为多个等级,
流感与新冠肺炎的区别
病原体不同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而新 冠肺炎是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
。
传播方式不同
流感主要通过飞沫传播,而新冠 肺炎除了飞沫传播外,还可能通
过接触传播和空气传播。
症状不同
流感症状包括高烧、全身酸痛、 喉咙痛等,而新冠肺炎症状包括
干咳、发热、乏力等。
流感与其他传染病的区别
病原体不同
06
结论与展望
结论
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 吸道传染病,具有高度传染性和快速 传播的特点。
流感的传播途径主要为飞沫传播和接 触传播,预防措施包括接种疫苗、戴 口罩、勤洗手等。
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其中 甲型病毒变异能力强,易引起大规模 流行。
流感的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喉咙痛 、流鼻涕、头痛等,治疗以休息、解 热镇痛、抗病毒等为主。
流行性感冒的诊疗方案PPT课件
(二)病理改变
表现为呼吸道纤毛上皮细胞呈簇状脱落、上皮细胞化生、固有 层粘膜细胞充血、水肿伴单核细胞浸润等变化。重症肺炎可发 生弥漫性肺泡损害。合并脑病时出现脑组织充血、水肿、坏死 。合并心脏损害时出现心肌细胞肿胀、出血,淋巴细胞浸润、
坏死等炎症反应。
四、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潜伏期一般为1-7天,多为2-4天。
6.儿童忌用阿司匹林或含阿司匹林药物以及其他水杨酸制剂
(二)对症治疗:高热者可进行物理降温,或应用解热药物。 咳嗽咳痰严重者给予止咳祛痰药物。根据缺氧程度可采用鼻导 管、开放面罩及储氧面罩进行氧疗。
(三)抗病毒治疗
发病 48 h 内进行抗病毒治疗可减少流感并发症、降低住 院患者的病死率、缩短住院时间,发病时间超过 48 h 的 重症患者依然能从抗病毒治疗中获益。
(二)药物预防
药物预防不能代替疫苗接种,只能作为没有接种疫苗或接 种疫苗后尚未获得免疫能力的重症流感高危人群的紧急临 时预防措施。可使用奥司他韦、扎那米韦等。
(三)一般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重 要手段,主要措施包括:增强体质和免疫力;勤洗手;保 持环境清洁和通风;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避免 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咳嗽 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 洗手,尽量避免触摸眼睛、鼻或口;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 应居家休息,及早就医。
3.非住院患者居家隔离,保持房间通风。充分休息,多饮水, 饮食应当易于消化和富有营养。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尤其是儿 童和老年患者。
4.流感病毒感染高危人群容易引发重症流感,尽早抗病毒治疗 可减轻流感症状,缩短流感病程,降低重症流感的病死率
5.避免盲目或不恰当使用抗菌药物。仅在流感继发细菌性肺炎 、中耳炎和鼻窦炎等时才有使用抗生素的指征。
表现为呼吸道纤毛上皮细胞呈簇状脱落、上皮细胞化生、固有 层粘膜细胞充血、水肿伴单核细胞浸润等变化。重症肺炎可发 生弥漫性肺泡损害。合并脑病时出现脑组织充血、水肿、坏死 。合并心脏损害时出现心肌细胞肿胀、出血,淋巴细胞浸润、
坏死等炎症反应。
四、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潜伏期一般为1-7天,多为2-4天。
6.儿童忌用阿司匹林或含阿司匹林药物以及其他水杨酸制剂
(二)对症治疗:高热者可进行物理降温,或应用解热药物。 咳嗽咳痰严重者给予止咳祛痰药物。根据缺氧程度可采用鼻导 管、开放面罩及储氧面罩进行氧疗。
(三)抗病毒治疗
发病 48 h 内进行抗病毒治疗可减少流感并发症、降低住 院患者的病死率、缩短住院时间,发病时间超过 48 h 的 重症患者依然能从抗病毒治疗中获益。
(二)药物预防
药物预防不能代替疫苗接种,只能作为没有接种疫苗或接 种疫苗后尚未获得免疫能力的重症流感高危人群的紧急临 时预防措施。可使用奥司他韦、扎那米韦等。
(三)一般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重 要手段,主要措施包括:增强体质和免疫力;勤洗手;保 持环境清洁和通风;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避免 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咳嗽 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 洗手,尽量避免触摸眼睛、鼻或口;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 应居家休息,及早就医。
3.非住院患者居家隔离,保持房间通风。充分休息,多饮水, 饮食应当易于消化和富有营养。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尤其是儿 童和老年患者。
4.流感病毒感染高危人群容易引发重症流感,尽早抗病毒治疗 可减轻流感症状,缩短流感病程,降低重症流感的病死率
5.避免盲目或不恰当使用抗菌药物。仅在流感继发细菌性肺炎 、中耳炎和鼻窦炎等时才有使用抗生素的指征。
《流感科普宣教》课件
等症状
流感病毒可引 起肺炎、心肌 炎等并发症, 严重时可导致
死亡
流感病毒可引 起免疫系统反 应过度,导致 免疫系统功能
紊乱
流感病毒可引 起呼吸道黏膜 损伤,导致呼 吸道感染和炎
症
儿童和老年人感染流感的危害
儿童:易引发肺炎、支气管炎等并 发症,严重时可能导致死亡
儿童和老年人:免疫力低下,易感 染流感病毒,且恢复时间较长
流感可能导致孕 妇和身体虚弱者 免疫力下降,增 加其他疾病的风 险
流感可能导致孕 妇和身体虚弱者 出现呼吸困难、 心律失常等严重 症状
流感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
流感并发症包括肺炎、心肌炎、脑炎等
预防措施包括接种流感疫苗、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接触流感患者等
治疗方法包括抗病毒药物、对症治疗、支持治疗等 流感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需要及时、规范、科学地进行,以减少并发症的 发生和减轻其危害。
流感疫情的监测和预警
监测方法:通过实验室检测、流行病学调查等方式进行监测 预警级别:根据疫情严重程度分为不同级别,如红色、橙色、黄色、蓝色等 预警措施:包括加强疫情监测、加强人员流动管理、加强医疗资源储备等 预警发布:通过媒体、网络、短信等方式向公众发布预警信息,提醒公众注意防范
流感的隔离和治疗措施
治疗:流感通常采用抗病毒药物治疗,结核病通常采用抗结核药物治疗
预防:流感可以通过接种流感疫苗进行预防,结核病可以通过接种卡介苗进行预防
流感的预防和 控制策略
政府和医疗机构在流感防控中的作用
政府:制定流感防控政策,提供资金支持,加强公共卫生宣传 医疗机构:提供流感疫苗接种服务,开展流感监测和报告,提供医疗救治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流感防控宣传教育,提供流感疫苗接种服务 学校:开展流感防控宣传教育,加强学生健康管理,提供流感疫苗接种服务
流感病毒可引 起肺炎、心肌 炎等并发症, 严重时可导致
死亡
流感病毒可引 起免疫系统反 应过度,导致 免疫系统功能
紊乱
流感病毒可引 起呼吸道黏膜 损伤,导致呼 吸道感染和炎
症
儿童和老年人感染流感的危害
儿童:易引发肺炎、支气管炎等并 发症,严重时可能导致死亡
儿童和老年人:免疫力低下,易感 染流感病毒,且恢复时间较长
流感可能导致孕 妇和身体虚弱者 免疫力下降,增 加其他疾病的风 险
流感可能导致孕 妇和身体虚弱者 出现呼吸困难、 心律失常等严重 症状
流感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
流感并发症包括肺炎、心肌炎、脑炎等
预防措施包括接种流感疫苗、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接触流感患者等
治疗方法包括抗病毒药物、对症治疗、支持治疗等 流感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需要及时、规范、科学地进行,以减少并发症的 发生和减轻其危害。
流感疫情的监测和预警
监测方法:通过实验室检测、流行病学调查等方式进行监测 预警级别:根据疫情严重程度分为不同级别,如红色、橙色、黄色、蓝色等 预警措施:包括加强疫情监测、加强人员流动管理、加强医疗资源储备等 预警发布:通过媒体、网络、短信等方式向公众发布预警信息,提醒公众注意防范
流感的隔离和治疗措施
治疗:流感通常采用抗病毒药物治疗,结核病通常采用抗结核药物治疗
预防:流感可以通过接种流感疫苗进行预防,结核病可以通过接种卡介苗进行预防
流感的预防和 控制策略
政府和医疗机构在流感防控中的作用
政府:制定流感防控政策,提供资金支持,加强公共卫生宣传 医疗机构:提供流感疫苗接种服务,开展流感监测和报告,提供医疗救治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流感防控宣传教育,提供流感疫苗接种服务 学校:开展流感防控宣传教育,加强学生健康管理,提供流感疫苗接种服务
流感诊疗方案(2018年版修订版)解读PPT参考幻灯片
中国南北方城市的季节性流感相关超额死亡
• 2003-2008年,流感相关呼吸和循环系统疾 病超额死亡率:
• 北方城市:12.4/10万(范围:7.4-22.2) • 南方城市:8.8/10万(范围:5.5-13.6)
• 超额死亡率与西方国家和亚热带、热带地区 类似
• >86%的死亡发生在65岁以上人群
3/29/2020
10
孕妇流感相关疾病负担重
孕妇怀孕后由于机体免疫和生理上的变化,感染流感病毒后容易出现呼吸系 统、心血管系统和其他器官的并发症
流感大流行期间孕妇因流感感染住院、入住ICU和死亡的风险显著增加
孕妇在育龄妇女、H1N1病例 及H1N1死亡者中的比例
60%
51%
50% 40%
31%
15
10
5
0
心脏病
心血管疾病
肺炎和流感
阿尔茨默病
意外事故
排名
1
2
3
4
5
6
7
8
9
10
90%以上流感相关死亡发生于65岁以上老年人
1. Anderson RN, Smith BL. Deaths: Leading causes for 2001. National Vital Statistics Reports 2003;52(9).[6c]
30%
20%
20% 10%
3%
0%
OR值
多因素分析显示孕妇是 H1N1发病的危险因素
4
3.62 3.3 3.69
3
2
1
1
0
Yu3/H2,9e/t2a0l.2C0lin Infect Dis. 2011, 52(4): 457-65.
2018年流感宣教医学PPT课件
流感的治疗与预防
1
• 本讲义是基于国家卫计委发行的《流行性 感冒诊疗方案(2018年版)》编写
2
流感的概念
流行性感冒(以下 简称流感)是由 流感病毒引起的 一种急性呼吸道 传染病
3
病原学
• 根据流感病毒感染的对 象,可以将病毒分为: • 人流感病毒 • 猪流感病毒 • 马流感病毒 • 禽流感病毒
25
抗流感病毒药物
23
(二)对症治疗
• 高热者可进行物理降温,或应用解热药物。 咳嗽咳痰严重者给予止咳祛痰药物。
24
(三)抗病毒治疗
• 抗流感病毒治疗时机 • 发病 48 h 内进行抗病毒治疗可减少流感并发症、 降低住院患者的病死率、缩短住院时间,发病 时间超过 48 h 的重症患者依然能从抗病毒治疗 中获益。 • 重症流感高危人群及重症患者,应尽早(发病 48h 内)给予抗流感病毒治疗,不必等待病毒 检测结果;如果发病时间超过 48 h,症状无改 善或呈恶化倾向时也应进行抗流感病毒治疗。
9
流行情况
• 全球每年约有5-10%的成人和20-30%的儿童 罹患季节性流感。造成300万~500万重症 病例,导致30 万~60 万人死亡。 • 美国每年有3万人死于流感。 • 香港今年至2月27日报告死亡人数265人。 • 2007年我国流感死亡人数为2人,2008年为 3人(法定报告人数)。
14
15
16
并发症
• • • • • 1.肺炎 2.神经系统损伤 3.心脏损伤 4.肌炎和横纹肌溶解 5.脓毒性休克
17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实验室检查
• 1.外周血常规:白细胞总数一般不高或降低, 重症病例淋巴细胞计数明显降低。 • 2.病原学相关检查: • (1)病毒核酸检测 • (2)病毒抗原检测 • (3)血清学检测 • (4)病毒分离培养 • 3.影像学表现
1
• 本讲义是基于国家卫计委发行的《流行性 感冒诊疗方案(2018年版)》编写
2
流感的概念
流行性感冒(以下 简称流感)是由 流感病毒引起的 一种急性呼吸道 传染病
3
病原学
• 根据流感病毒感染的对 象,可以将病毒分为: • 人流感病毒 • 猪流感病毒 • 马流感病毒 • 禽流感病毒
25
抗流感病毒药物
23
(二)对症治疗
• 高热者可进行物理降温,或应用解热药物。 咳嗽咳痰严重者给予止咳祛痰药物。
24
(三)抗病毒治疗
• 抗流感病毒治疗时机 • 发病 48 h 内进行抗病毒治疗可减少流感并发症、 降低住院患者的病死率、缩短住院时间,发病 时间超过 48 h 的重症患者依然能从抗病毒治疗 中获益。 • 重症流感高危人群及重症患者,应尽早(发病 48h 内)给予抗流感病毒治疗,不必等待病毒 检测结果;如果发病时间超过 48 h,症状无改 善或呈恶化倾向时也应进行抗流感病毒治疗。
9
流行情况
• 全球每年约有5-10%的成人和20-30%的儿童 罹患季节性流感。造成300万~500万重症 病例,导致30 万~60 万人死亡。 • 美国每年有3万人死于流感。 • 香港今年至2月27日报告死亡人数265人。 • 2007年我国流感死亡人数为2人,2008年为 3人(法定报告人数)。
14
15
16
并发症
• • • • • 1.肺炎 2.神经系统损伤 3.心脏损伤 4.肌炎和横纹肌溶解 5.脓毒性休克
17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实验室检查
• 1.外周血常规:白细胞总数一般不高或降低, 重症病例淋巴细胞计数明显降低。 • 2.病原学相关检查: • (1)病毒核酸检测 • (2)病毒抗原检测 • (3)血清学检测 • (4)病毒分离培养 • 3.影像学表现
流感防治知识宣传资料(精品课件)
流感防治知识宣传流感是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
由于流感是病毒性传染病,没有特效的治疗手段,因此预防措施非常重要。
专家对公众提出如下建议:
一、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
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
二、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避免飞沫污染他人;流感患者在家或外出时佩戴口罩,以免传染他人。
三、要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四、每天开窗通风数次,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在流感高发期,尽量不到人多拥挤、空气污浊的场所;不得已必须去时,最好戴口罩。
五、在流感流行季节前接种流感疫苗也可减少感染的机会或减轻流感症状。
流感防治误区:
一、服用维生素抗流感。
各种维生素好处多多,这显而易见、毋庸置疑。
但它们却不能使人远离流感。
包括使用抗病毒药和各种维生素在内的综合诊治才是最理想的疗法。
二、户外可减少得流感风险。
这种论点并不完全正确,因为我们在户外,比如在大街上常常会遇到很多人,而他们中间就完全可能有流感病人。
至于说户外空气新鲜,流感传播风险相对不高,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封闭场所内如聚集很多人,流感传播风险随之便会高出成十上百倍。
【感谢您的阅览,下载后可自由复制或修改编辑,敬请您的关注】
[感谢您的阅览以及下载,关注我,每天更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对症治疗
• 高热者可进行物理降温,或应用解热药物。 咳嗽咳痰严重者给予止咳祛痰药物。
(三)抗病毒治疗
• 抗流感病毒治疗时机 • 发病 48 h 内进行抗病毒治疗可减少流感并发症、 降低住院患者的病死率、缩短住院时间,发病 时间超过 48 h 的重症患者依然能从抗病毒治疗 中获益。 • 重症流感高危人群及重症患者,应尽早(发病 48h 内)给予抗流感病毒治疗,不必等待病毒 检测结果;如果发病时间超过 48 h,症状无改 善或呈恶化倾向时也应进行抗流感病毒治疗。
关于居家隔离
• 经常戴口罩,在家及公共场合 • 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 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 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 后洗手,尽量避免触摸眼睛、 鼻或口 • 有条件者独处一室。与患者共 同居住者应该进行防护。家庭 成员,尤其是流感高危人群尽 可能避免与流感患者密切接触。 所有家庭成员与患者密切接触 时要注意个人卫生,做好个人 防护。直接接触患者后,或处 理患者使用过的物品、接触呼 吸道分泌物后,应使用清洁剂 洗手或者使用消毒剂消毒双手。 密切观察家庭成员健康状况
• 目前,被我国卫生部引进并在全国各城市 防疫部门统一推广使用的流感疫苗属于三 价裂解疫苗。 • 婴幼儿流感疫苗需要接种两次才能产生最 佳保护,两次之间相隔需要一个月,所以 父母要提前计划。
药物预防
• 药物预防不能代替疫苗接种,只能作为没 有接种疫苗或接种疫苗后尚未获得免疫能 力的重症流感高危人群的紧急临时预防措 施。可使用奥司他韦、扎那米韦等。
抗流感病毒药物
• • 神经氨酸酶抑制剂(NAI)对甲型、乙型流感均有效。 (1)奥司他韦:成人剂量每次75mg,每日2次,疗程5天,重症病例剂 量可加倍,疗程可延长。肾功能不全者要根据肾功能调整剂量。1岁及 以上年龄的儿童应根据体重给药。一岁以下的婴儿还没有推荐使用的剂 量。 (2)扎那米韦:适用于于成人及7岁以上青少年。 (3)帕拉米韦:成人及婴儿都可应用。 离子通道M2阻滞剂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仅对甲型流感病毒有效,但目前 监测资料显示甲型流感病毒对其耐药,不建议使用。
• 2003-2008年,我国北方和南方城市平均每 年流感相关呼吸和循环系统疾病的超额死 亡率分别为12.4/10万和8.8/10万,其中86% 以上发生在≥65岁老人(2012年调查超额死 亡率结果)。
流感的流行季节
• 甲型流感流行季存在地区差异:≥33°的北 方,呈冬季流行模式,每年1-2月单一年度 高峰;<27°的最南方,每年4-6月单一年度 高峰;两者之间的中纬度地区,每年1-2月 和6-8月双高峰。
• How effective is the flu vaccine? • CDC conducts studies each year to determine how well the influenza (flu) vaccine protects against flu illness. While vaccine effectiveness can vary, recent studies show that flu vaccination reduces the risk of flu illness by between 40% and 60% among the overall population during seasons when most circulating flu viruses are well-matched to the flu vaccine. In general, current flu vaccines tend to work better against influenza B and influenza A(H1N1) viruses and offer lower protection against influenza A(H3N2) viruses. See “Does flu vaccine effectiveness vary by type or subtype?” and “Why is flu vaccine typically less effective against influenza A H3N2 viruses?” for more information.
• 流感主要通过打 喷嚏和咳嗽等飞 沫传播,也可经 口腔、鼻腔、眼 睛等黏膜直接或 间接接触传播。 接触被病毒污染 的物品也可引起 感染。
(三)易感人群
• 人群普遍易感。接种流感疫苗可有效预防 相应亚型的流感病毒感染
(四)重症病例的高危人群
• 1.年龄<5岁的儿童(年龄<2岁更易发生严 重并发症); • 2.年龄≥65岁的老年人; • 3.伴有慢性基础疾病的人; • 4.肥胖者[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 大于30,BMI=体重(kg)/身高 (m) 2]; • 5.妊娠期妇女。
诊断
• 诊断主要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病原学检查。 • (一)临床诊断病例 • 出现上述流感临床表现,有流行病学证据或流感快速抗 原检测阳性,且排除其他引起流感样症状的疾病。 • (二)确定诊断病例 • 有上述流感临床表现,具有以下一种或以上病原学检测 结果阳性: • 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可采用real-time RT-PCR和RTPCR方法)。 • 2.流感病毒分离培养阳性。 • 3.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的流感病毒特异性IgG抗体水 平呈4倍或4倍以上升高。
病原学
• • • • 流感病毒 • • • H1N1 甲型
H3N2 Victoria
乙型 Yamagata
流行病学
• (一)传染源 • 流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流感的主要传染 源。从潜伏期末到急性期都有传染性。受 感染动物也可成为传染源。 • 病毒在人呼吸道分泌物中一般持续排毒3-6 天
(二)传播途径
并发症
• • • • • 1.肺炎 2.神经系统损伤 3.心脏损伤 4.肌炎和横纹肌溶解 5.脓毒性休克
实验室检查
• 1.外周血常规:白细胞总数一般不高或降低, 重症病例淋巴细胞计数明显降低。 • 2.病原学相关检查: • (1)病毒核酸检测 • (2)病毒抗原检测 • (3)血清学检测 • (4)病毒分离培养 • 3.影像学表现
• 而乙型流感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呈单一冬季 高发。 • 深圳在22 °
感染人体细胞过程
临床表现
• 潜伏期一般为1-7天,多为2-4天。 • 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肌痛和全身不适起病, 体温可达39-40℃,可有畏寒、寒战,多伴全 身肌肉关节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 常有咽喉痛、干咳,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 不适等。颜面潮红,眼结膜充血。 • 部分以呕吐、腹痛、腹泻为特点,常见于感染 乙型流感的儿童。 • 无并发症者病程呈自限性,多于发病3-4天后 体温逐渐消退,全身症状好转,但咳嗽、体力 恢复常需1-2周。
治疗
• • • • • (一)、一般措施 1.对临床诊断病例和确诊病例应尽早隔离、治疗。 2.住院治疗标准(满足下列标准1条或1条以上): (1)妊娠中晚期妇女。 (2)基础疾病明显加重,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糖尿病、慢性心功能不全、慢性肾功能不全、肝硬 化等。 • (3)符合重症或危重流感诊断标准。 • (4)伴有器官功能障碍。 • 3.非住院患者居家隔离,保持房间通风。充分休息, 多饮水,饮食应当易于消化和富有营养。
重症病例
• 出现以下情况之一者为重症病例: • 1.持续高热>3天,伴有剧烈咳嗽,咳脓痰、 血痰,或胸痛; • 2.呼吸频率快,呼吸困难,口唇紫绀; • 3.神志改变:反应迟钝、嗜睡、躁动、惊厥等; • 4.严重呕吐、腹泻,出现脱水表现; • 5.合并肺炎; • 6.原有基础疾病明显加重。
流感与普通感冒的区别
• • •
中药
• 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清开灵颗 粒(口服液)、疏风解毒胶囊、银翘解毒 类、桑菊感冒类等。
预防
• • • • • 一般预防措施 增强体质和免疫力; 勤洗手; 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 流感季节尽量减少到人群 密集场所活动,避免接触 呼吸道感染患者; • 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应居 家休息,及早就医; • 多喝水,降低呼吸道粘液 厚度以增加粘膜纤毛的清 除能力。
疫苗接种
•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可以 显著降低接种者罹患流感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 风险。原则上,接种单位应为≥6月龄所有愿意 接种疫苗且无禁忌症的人提供免疫服务。但以 下人士更应做好预防: • 老年人 • 儿童(6个月到5岁) • 孕妇 • 慢性病患者 • 医务人员
• 流感疫苗什么时候接种合适?一般来说,流 感疫苗一般是在流感流行前1—2个月接种比 较合适,流感流行在我国主要集中在每年 的11月到来年的3月左右,所以流感疫苗的 接种时间一般安排在9月到11月,长江以南 的地区,天气冷得晚,所以疫苗的接种时 间一般集中在10—12月,广东地区接种疫苗 从9月开始可以持续到来年的2月左右。
• 今年呈甲型流感H1N1、H3N2亚型和乙型流感 Victoria型和乙型流感Yamagata型共同循环。
2017-2018年流感疫苗: 类A/Michigan/45/2015 (H1N1)pdm09 病毒 类A/Hong Kong/4801/2014 (H3N2) 病毒; 类B/Brisbane/60/2008 病毒。 四价的还要加上类B/Phuket/3073/2013 病毒。 2016-2017的推介是 类A/California/7/2009 (H1N1)pdm09 病毒;、 类A/Hong Kong/4801/2014 (H3N2) 病毒; 类B/Brisbane/60/2008 病毒。 四价的还要加上类B/Phuket/3073/2013 病毒。
• 国内流感疫苗接种率相当低,只有2%。 • 每年使用的疫苗都有变化。(WHO每年二、 三月份给出建议) • 目前,被我国卫生部引进并在全国各城市防疫 部门统一推广使用的流感疫苗属于三价裂解疫 苗。四价疫苗还未批准上市。 • 三价包括两个甲型:H1N1、H3N2,一个乙型 • 其中,疫苗对H1N1及乙型预防效果好,对 H3N2效果较差。 • 正好匹配上的保护率是4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