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国家的重建》习题03

合集下载

新教材 中外历史纲要上 3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练习题(精选近年高考真题,带解析)

新教材 中外历史纲要上 3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练习题(精选近年高考真题,带解析)

3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1.(2020浙江卷·2)中国古代劳动人民以非凡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兴修了许多著名的工程。

观察下图(局部),对图中所示区位,命名及标注正确的是()。

A. ①—秦始皇长城B. ②—灵渠C. ③—郑国渠D. ④—都江堰【答案】A【解析】①位于甘肃临洮一带,这是秦长城的西起点,A正确;灵渠沟通了湘江和漓江,位于广西境内,②位置在关中地区,与灵渠位置不符,排除B;郑国渠是关中地区的水利工程,③位于长江上游,四川成都地区,与郑国渠位置不符,排除C;都江堰位于四川成都平原,④位于湘江流域,与都江堰位置不符,排除D。

2.(2016·上海单科·6)《读通鉴论》曰:“两端争胜,而徒为无益之论者,辨封建者是也。

□□□□,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

”句中省略处应填入( )A.分封之制 B.郡县之制C.郡国并行 D.行省制度【答案】B【解析】材料“封建”指的是分封制,对于是否实行分封制争论不休,因此省略处应填入取代分封制的地方行政制度,故A项错误;秦朝郡县制取代分封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后来两千多年都没有改变,故B项正确;郡国并行出现在汉初,不是直接取代分封制,故C 项错误;行省制度出现在元朝,不是直接取代分封制,故D项错误。

3.(2015·江苏单科·2)据秦琅邪石刻,皇帝之土,西涉流沙,东有东海。

但西汉学者编写的《淮南子》等书说颛顼帝即已“西济于流沙”,大禹“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更有“纣之地,左东海,右流沙”。

上述差异最能说明( )A.《淮南子》等书以传说贬抑秦始皇B.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记述莫衷一是C.历史材料的运用首先要辨别真伪D.石刻与文献形成证据链印证历史【答案】C【解析】《淮南子》是汉初黄老之学的代表作,主张坚持汉初旧制,无为而治,刘安作《淮南子》的目的,是反对汉武帝推行削弱诸侯、加强中央的政治改革,材料未涉及“贬抑秦始皇”,故A项错误;年代相近也可能导致历史记述不同,与“最能说明”不符,故B项错误;颛顼是上古传说中的“五帝”之一,《淮南子》保存了部分神话材料,而“秦琅邪石刻”是考古资料,是最可信的秦代传世石刻之一,故C项正确;石刻与文献两者相互矛盾,未能“形成证据链印证”,故D项错误。

高中历史必修上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课后习题

高中历史必修上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课后习题

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课后篇巩固提升一、选择题1.秦兼并六国后的疆域到达长江流域以南的地带。

秦国能灭掉东方六国、统一中国的主要原因是()A.法家思想奠定了统一的理论基础B.秦国是七国中实力最强大的国家C.秦国军事力量强大,进行兼并战争D.广大人民饱受战乱之苦,渴望统一,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大的国家,所以在兼并战争中取得了胜利,故选B项。

2.据分析统计,《孟子》一书中关于水利的谈话有11次,都涉及黄河洪水泛滥殃及邻国。

从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来看,解决的根本之道在于()A.各国减少战争,专力治黄B.各国加强协调,统一治黄C.统一中原,由中央治理D.各自为政,加强治理,各国分裂割据不利于防洪,建立统一的国家由中央统一治理才是根本之道,减少战争、协调治黄都不是根本之道,故C项正确。

3.导游介绍古城西安民俗时说:古代本地男子都自称为朕,后来秦始皇下令不许民间男子用此称呼,只有他自己才可以自称为朕。

这个称谓的变化从本质上反映了()A.专制皇权的不容逾越B.封建等级制度的森严C.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D.皇帝安全是国家的政治大事朕”由原先民间男子的称呼,变为秦始皇专用的称呼,不许百姓使用,体现了皇帝的权威性,其地位不可逾越,故选A项。

4.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道:“制曰:‘……朕为始皇帝。

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材料中所包含的政治制度是()A.皇权专制与分封制B.世袭制与中央集权制C.皇帝制度与世袭制D.宗法制与郡县制朕为始皇帝”体现了皇帝制度,“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体现了世袭制,故选C 项。

5.秦《峄山刻石》中说:“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

功(攻)战日作,流血于野。

……乃今皇帝,一家天下,兵不复起……”上述材料反映出秦始皇的一项重要措施是()A.海内为郡县B.统一货币、度量衡C.制定严密的秦律D.北拒匈奴,南征夷越,秦始皇废分封,推行郡县制,天下安定,故选A项。

专题03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与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原卷2023年高考历史真题题源解密

专题03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与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原卷2023年高考历史真题题源解密

专题03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与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1【真题来源】2023年高考全国甲卷【真题题文】在中国古代,自然环境、社会生产状况、国家政策、灾害以及战乱,都会对人口的区域布局产生影响。

下图显示了两汉间江浙一带与湘江流域人口增长的巨大差异,能够解释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 土地兼并程度B. 经济发展水平C. 人口自然增长D. 移民流入数量【答案】B 【试题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汉至东汉(中国)。

据本题图3材料信息可知,与公元2年相比,江浙一带与湘江流域的户数和口数均出现增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末年至东汉初年,北方战乱频繁,大量人口南迁,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人口的增长,所以能够解释材料差异的主要因素应为东汉时期南方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提高,B 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土地兼并造成南方人口数量增加的相关论述,排除A 项;发展到公元140年,湘江流域的户数、口数相较于公元2年出现大幅增长,这是人口的非自然增长现象,排除C 项;材料图片中人口数量的变化并非推行移民政策的结果,排除D 项。

故选B 项。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两汉间江浙一带与湘江流域人口增长的巨大差异,属于原因类试题,旨在考查学生借助所学知识分析解读图片材料信息的能力。

【命题方向】以两汉间江浙一带与湘江流域人口增长的巨大差异图片材料为依托,正确地解释两汉时期影响江浙地区和湘江流域人口区域布局变化的主要因素。

【得分要点】两汉之间的政局变动⒈西汉灭亡⑴原因:西汉后期政治日趋黑暗,土地兼并严重,赋税徭役沉重,社会动荡不安。

⑵灭亡: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皇位,改国号为新,西汉灭亡。

⒉王莽统治⑴王莽改革:王莽针对西汉后期的社会矛盾,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试图挽救社会危机,但措施不切实际,反而使社会矛盾更加激化。

⑵政权覆亡:王莽统治末年,国家出现严重的旱灾和蝗灾,绿林、赤眉等农民大起义爆发。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训练题(A卷+B卷+C卷)(共3份)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训练题(A卷+B卷+C卷)(共3份)

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训练题)A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选项代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40分)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 )A.夏朝 B.西周 C.秦朝 D.汉朝2.秦始皇统一六国是在( )A.公元前230年 B.公元前221年C.公元230年 D.公元221年3.“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唐•李白。

此诗称颂的历史人物是( )A.秦始皇 B.齐桓公C.周武王 D.汉武帝4.秦统一后,为加强封建统治,建立起一套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秦始皇在中央设立的是( )①太尉 ②丞相 ③御史大夫 ④郡守 ⑤县令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 C.④⑤ D.③④⑤5.我国封建社会的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这一称呼最早始于( )A.黄帝时期 B.夏启时期 C.秦始皇时期 D.汉武帝时期6.为巩固统一,加强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秦朝统一了文字。

规定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使用的文字是( )A.大篆 B.小篆 C.隶书 D.楷书7.秦长城的起止点是( )A.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B.东起辽东,西起临洮C.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 D.西起嘉峪关,东至鸭绿江8.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开拓疆土,加强集权,强化专制,其中,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极大损失的措施是( )A.建立专制集权统治制度 B.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C.焚书坑儒 D.开灵渠,修长城9.与象棋中的“楚河汉界”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秦末农民战争 B.楚汉之争C.长平之战 D.秦统一六国10.公元前207年,项羽以少胜多,在巨鹿大败秦军主力。

与这一史实有关的成语是( )A.破釜沉舟 B.四面楚歌 C.项庄舞剑 D.三顾茅庐11.秦朝末年,民间流传着“阿房,阿房,亡始皇”的童谣。

你认为导致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 )A.陈胜、吴广起义 B.秦朝的暴政C.修建阿房宫 D.项羽、刘邦起义12.最后推翻秦朝的是( )A.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军 B.项羽领导的农民军C.刘邦领导的农民军 D.刘邦、项羽领导的农民军13.汉朝的建立者是( )A.项羽 B.刘邦 C.刘秀 D.刘彻14.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是在( )A.汉文帝时期 B.汉景帝时期 C.汉武帝时期 D.汉元帝时期15.为加强对人民的思想控制,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在思想文化领域里采取的措施是( )A.重视人才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设立太学 D.削弱封国势力16.汉武帝的“罢黜百家”是指( )A.排斥诸子百家的学说 B.排斥儒家以外的各家学说C.排斥法家和道家学说 D.排除法家以外的各家学说17.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A.汉武帝是我国历史上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B.经过汉武帝的统治,西汉国势开始进入鼎盛时期C.汉武帝时期,政治清明、社会安定,史称“文景之治”D.汉武帝时期实现了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的大一统局面18.下列相对应的选项中,错误的一项是( )A.文帝、景帝──“文景之治” B.秦始皇──反击匈奴C.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刘邦、项羽──楚汉之争19.两汉时期出现了许多提高生产效率的科技发明,其中与冶炼有关的发明是( )A.耧车B.二牛抬杠C.水排D.提花机20.第一次统一蒙古草原的匈奴杰出首领是( )A.冒顿单于 B.呼韩邪单于 C.成吉思汗 D.拓拔宏21.为了阻止匈奴南下骚扰边境,汉朝政府曾采取过两种不同的政策。

第三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复习(有答案)

第三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复习(有答案)

(1)秦王是指秦始皇嬴政,“扫六合”的含义是灭六国,统一全国,建立秦朝(2)“秦王扫六合后”建立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内容有: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大权;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影响深远。

(3)为了巩固中央集权,秦始皇采取了以下措施:A政治上:创立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B经济上:统一货币和度量衡C文化上:统一文字D思想上:焚书坑儒E军事上:北击匈奴修长城,开发南疆修灵渠2、背诵要点之——汉武帝的大一统(1)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实现了大一统局面?A政治上:接受主父偃的建议,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还找借口削去当时半数的侯国B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长安举办太学。

C经济上:治理黄河,把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D军事上: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

公元前119年,卫青霍去病在漠北战役中大败匈奴,使匈奴无力再与西汉对抗E外交上:派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丝绸之路。

(2)汉武帝即位之初在政治上遇到了什么危机?他是如何化解的?①危机:诸侯国势力强大,威胁中央集权②化解:接受主父偃的建议,实行推恩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还找借口削去当时半数的侯国。

(3)汉武帝即位之初在思想领域存在什么问题?他是如何应对的?①问题:诸子百家的人物还很活跃,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指责中央,思想不统一不利于中央集权②应对: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长安举办太学(4)汉武帝即位前,西汉的北部边疆面临什么危机?汉武帝时怎样化解的这一危机的?①危机:匈奴势力强大,南下骚扰北部边疆。

②化解: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在漠北大败匈奴,使匈奴无力再与西汉对抗。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含答案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含答案

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题,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答难题;一定要镇定,不能因此慌了手脚,影响下面的答题;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1.大逆罪是源于秦朝的一种罪行,主要指涉毁坏皇家宗庙、山陵及宫阙等礼制性的建筑物的犯法行为,是历代刑律处罚最重的一类犯罪。

秦律规定此类犯罪事实一旦确认,则不分首从一律处死,而亲属也会因此受到株连。

大逆罪的这一立法精神( )A.体现了专制皇权的至高无上B.表明了君主专制空前加强C.诠释了轻罪重罚的法家思想D.强化了君权神授的权力观2、岭南之地并入秦版图后秦始皇设置了岭南三郡。

但与内地诸郡不同的是岭南三郡采用设“尉”不设“守”的特殊形式“乃置南海尉以典之所谓东南一尉也”。

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1)

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1)

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课后作业一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秦代开创的国家治理模式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其基本模式是()A.大一统中央集权B.皇帝制度C.郡县制度D.厉行法治2.古罗马皇帝为公民之首,称“第一公民”,街头有几乎所有皇帝的雕像,甚至市民都可以和皇帝在公共澡堂一起洗澡。

而中国秦汉的皇帝则是真命天子,皇帝出巡要清街道,平民百姓不能随便看皇帝面目。

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皇帝权力的来源不同B.皇帝权力的大小不同C.治国理政的措施不同D.经济发展的程度不同3.秦朝建立后,以嬴政一人之力远不能包揽全国所有政务,为提高行政效率,保证行政质量,他在中央采取的关键措施是()A.设立三公九卿B.确立军功爵制C.建立户籍制度D.推广郡县制度4.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西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

对材料中“现代化”的内涵理解准确是()A.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B.由古代人治到现代法治C.分封制度取代郡县制度D.由君主专制到君民共治5.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提到:严格说来,秦以前的中国,只可说是一种“封建的统一",直到秦汉,中央方面才有一个更像样的统一政府。

据此可知()A.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B.秦汉最高统治集团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C.先秦以前通过实行郡县制达到封建统一D.秦汉时期中国古代中央行政体制已趋成熟6.“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

以上评价主要是针对秦始皇()A.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B.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D.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7.下图为秦朝铜权,其上刻有统一度量衡的小篆诏文。

部编版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同步练习题 第0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 国家的建立(含答案)

部编版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同步练习题 第0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 国家的建立(含答案)

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一选择题1.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写道:“严格说来,到秦汉中国历史上才有正式统一的政府。

秦以前的中国,只可说是一种封建的统一。

直到秦汉,中央方面才有一个更像样的统一政府。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商周最高统治者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B.“封建的统一”是指“大一统”的形成C.材料中的“封建”指的是一种社会形态D.郡县制是实现“正式统一”的制度基础2.秦始皇统一全国后第二年(前220年),就下令修筑以咸阳为中心的,通往全国各地的驰道。

据《汉书》记载,驰道宽五十步(约今69米),隔三丈(约今7米)栽一棵树,道两旁用金属锥夯筑厚实,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国道”。

秦始皇修建驰道的根本目的是()A.改善国内交通B.维护君主专制C.加强中央集权D.巩固秦朝统治3.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时曾立石刻:“尊卑贵贱,不逾次行。

…端直敦忠,事业有常。

”湖北云梦出上的秦简文书《为吏之道》要求官员“宽俗(容)忠信,和平毋怨”“以忠为干,慎前虑后”。

这表明秦朝统治者A.注重构建政治伦理秩序B.强调君权至高无上C.采纳儒家思想维系统治D.实行中央集权制度4.《群书治要》载:“昔夏、殷、周历世数十,而秦二世而亡。

何则?三代之君,与天下共其民,故天下同其忧。

秦王独制其民,故倾危而莫救。

”可见,该书作者认为秦朝灭亡是因为其A.厉行严刑峻法B.实行专制统治C.背弃儒家思想D.推广郡县制度5.柳宗元说:“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

……然而封建之始,郡国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

”作者意在说明()A.汉代一定程度克服了秦制的弊端B.郡国并行制适应了汉初形势C.汉代部分延续了西周的政治制度D.郡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6.秦汉时期,地方长官要每年定期派计吏向中央汇报本地情况,相关文书称为“计簿”,内容包括户口、垦田、赋役、治安和自然灾害等。

这些原始数据经核实后,朝廷会根据结果对各级官吏予以黜陟赏罚,也会根据结果编制财政预算。

九年级政治全册 第三课 第三框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习题3(无答案) 新人教版

九年级政治全册 第三课 第三框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习题3(无答案) 新人教版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一、选择题1、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是()A、和平统一B、一国两制C、一个中国的原则D、台湾保持原有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2、针对日益猖獗的台独势力,我国政府必须()①加快发展,增强综合国力②几块加强现代化武器的装备,做好随时战争的准备③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④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A、①②③ C、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3、目前,我国共建立了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工55个民族自治地方。

实行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71%。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A、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B、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C、我国的基本文化制度之一D、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之一4、应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的邀请,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国民党大陆访问团与2005年4月26日至5月3日访问大陆。

在北京期间,胡锦涛总书记与连战主席举行正式会谈,并共同发布了“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

这表明()A、国共合作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B、台湾当局放弃了“台独”的主张C、平等地对话与交流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D、中国共产党“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诚心不变5、加强民族团结,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是振兴中华民族的基本要求。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A.民族平等、团结、互助B.各民族共同繁荣C.民族平等、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D.坚持民族区域自治6、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党和政府制定完成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是()A.和平统一、反对分裂势力B.一国两制、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C.和平统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D.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二、问答题:1、材料一:据统计, 50 多年来,中央对西藏的建设投资和财政补贴累计500亿元,中央国家机关和15个发达省、市援助西藏的建设项目、物质和资金达70 多亿元,这些无不体现祖国各族人民的团结互助。

材料二:2002年5月23日是西藏和平解放51周年纪念日,与51年前政治黑暗、贫穷封闭、人民困苦的旧西藏相比,今日西藏到处呈现一派政通人和、百业俱兴、经济发展的景象。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习题(人教课标版)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习题(人教课标版)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习题(人教课标版)【配套练习】第三单元大一统的汉朝一、知识导航第10、11、12课.秦汉政治状况简表类别秦朝汉朝国家统一(措施与意义)政治创立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中央设丞相、太尉、御使大夫,地方推行()制),造成了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巩固了封建国家的统一,在我国沿袭了两千多年,影响十分深远。

汉初在沿用()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同时又分封诸侯国,汉武帝时削弱()国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

汉武帝时西汉开始进入鼎盛时期,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第一个鼎盛局面的开始。

经济统一(、),促进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之治奠定了汉代民富国强的雄厚物质基础;汉武帝将地方的()权和()经营权收归中央,抑制了大商人牟取暴利,增加了中央的财政收入。

思想文化统一()(小篆、隶书),促进文化交流,对后世影响深远。

()(李斯),对维护国家统一有重要影响。

但摧残了文化。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推行儒学教育,设()。

此后,()家学说逐步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军事派蒙恬北击匈奴,修长城;还派兵统一了东南、岭南和西南的少数民族地区,兴修(),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边疆与中原的经济文化交流。

卫青、霍去病于公元前119年在()战役中击败匈奴,使西汉北部边郡得到安定,有利于中原农业文明的发展。

但耗损过大。

疆域东至(),西到(),北至()一带,南达()。

在秦朝疆域的基础上又有扩大,设西域都护,今()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

农民起义原因()繁重,赋税沉重,()严酷。

这是导致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

()和()交替专权,政治黑暗,土地兼并严重,灾荒连年。

简况公元前209年,()起义爆发,在()建立了张楚政权。

184年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爆发,坚持了大半年即失败。

意义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起义。

与匈奴关系(第14课)秦汉之际,()单于首次统一蒙古草原,建立起强大的国家,畜牧业、冶铸业迅速发展,学会了农耕,匈奴族进入鼎盛时期。

统一国家的重建同步练习

统一国家的重建同步练习

统一国家的重建同步练习统一国家的重建同步练习⊙新课程标准1、了解隋的建立、隋文帝杨坚、隋的统一、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大运河概况及其影响。

2、通过对隋文帝、隋炀帝的了解,简要评述两人。

3、掌握唐朝建立的过程。

⊙重点与难点重点:隋朝大运河难点:如何评价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及大运河通航的影响。

⊙解析与点拨例1 隋朝为什么能够结束南北分裂的局面,完成统一大业?答案:①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南方经济的发展②长期的分裂割据,人民渴望统一③南方陈政权统治腐败④隋建立后,励精图治,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军事强大⑤隋为灭陈做了充分准备,战略战术运用得当。

例2 隋炀帝时为什么能够开通纵横南北的大运河?答案:①隋文帝统治的20多年间,国家统一安定,回经济繁荣,人口大幅度增长。

②隋炀帝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征发几百人,全面展开运河的开凿。

③以前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为基础,同时利用天然河道和湖泊。

例3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材料二:“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利也博哉。

”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河”指什么?2、此“河”是谁在位时开通的?3、此河开通后有什么作用?4、材料二中的“涿郡、江都”分别指现在的什么地方?解析:在回答材料阅读题时,一定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字“隋”,结合所学内容即可知道答案。

地名古今对照,也可通过阅读来解决。

(点拨)大运河是本课的考查重点,学习大运河是可依据“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方法,“一个中心”指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向南北方向进行辐射。

“两个基本点”即运河北端的涿郡(今北京)和运河南端的余杭(今属浙江)。

自北向南分别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

隋朝大运河是隋朝经济繁荣的一个重要表现,通过大运河实现了“南粮北调”,加强了中央对南方地区的控制能力,不仅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

统一国家的重建试题

统一国家的重建试题

1.有人说:“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

”为隋朝“光芒四射”奠定基础的统治者是()A.杨坚B.杨广C.刘裕D王莽2.“天下转潮,仰此一渠”说明大运河的作用是()A.促进南北经济交流 B 解决北方缺水问题C便于军事力量的调控 D.方便帝王游玩天下转潮,仰此一渠:国家水上运输粮食全靠大运河3.隋朝被推翻的根本原因A皇族内部的争权夺利B隋炀帝的暴政C隋统治者贪污腐败 D 少数民族贵族的进攻4.唐元和年间(806—820年),主管财政的宰相奏请减少内外官俸,诏书下达后被大臣崔氏驳回,皇帝最终采纳了崔氏的意见。

崔氏所属的机构。

5.隋唐时期科举制的进步性主要表现在()A.消除了世袭制B扩大了选官途径C.选官更加公平D.可以选拔到更多有真才实学的人6.隋朝结束长期分裂局面,实现南北统一的标志性事件是A.西晋统一全国B.北魏建立强大的政权C.开通大运河D.隋朝灭掉南方的陈朝7.《隋唐演义》剧组正在拍摄起兵反隋建立唐朝的一段戏,如果你是导演的话,你要确立的核心人物是A.李渊B.李世民C.李建成D.李隆基8.隋唐时期,负责对国家事物进行决策的中央机构是A.尚书省B.门下省C.中书省D.吏部9.如果你是隋朝时期的一名政府官员,你会通过哪种途径来选拔官员。

()A.世袭B.举荐C.考试D.捐官10.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开创于(),废除于()。

A.秦朝,汉朝B.隋朝,清初C.唐朝,清末D.隋朝,清末。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课后训练(含答案)高一上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课后训练(含答案)高一上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一、选择题1.秦统一全国后采取的措施中被称为“非常有效且持久的国家统一的粘合剂”的是()A.确立皇帝制度B.统一货币C.统一度量衡D.统一文字2.某史学家认为:“后世官制,变化繁赜。

而其原理,不能出于治民、治军、监察官吏三者之外;此亦可见秦之定制,非漫然而设也。

”以下相关评述正确的是()A.秦朝的中央官制体现此“原理”B.材料中的“原理”指的是三权分立与制衡C.作者对“原理”长期不变感到不满D.作者对“后世”官制持否定态度3.秦汉时期,在部分少数民族聚居地设置县级地方政府称“道”。

道制是秦汉政府适应不同民族、不同文化风俗的一种制度,通过这种特殊的统治制度,使一些不太适宜或不太愿意接受郡县制的民族,一定程度上适应并接受了政府的统治。

由此可知,道制()A.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监察B.防止了少数民族的起义和叛乱C.有利于民族制度和文化的延续D.推动了汉初郡国并行制的形成4.1989年,在湖北云梦龙岗六号秦墓出土了一批秦代简牍,其内容多与秦人法律相关,以《禁苑》类律令最为详备,如表,其体现出《秦律》()二八时来鸟,黔首其欲弋射耎(ruǎn,弱,与“强”相对)兽者,勿禁请取禁中豺狼者毋罪黔首犬入禁苑中而不追兽及捕兽者,勿[敢]杀A.维护地主阶级统治的本质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C.立法严密但不缺乏灵活性D.法律严苛激化了社会矛盾5.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和教化,郎中令掌宫廷警卫,少府管皇家财政及官府手工业,宗正管皇室宗族事务等。

这反映了古代中国政体的本质是()A.职分细化,各负其责B.化国为家,君权至上C.选贤举能,家国同构D.官员众多,政务繁杂6.阎步克先生认为,秦汉王朝是帝国时代的开端,具有开创奠基的意义,秦汉帝国的最基本特征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和官僚制度。

下列项中,能够说明以上特征的是()A.皇帝制、郡县制、三公九卿制B.宗法制、皇帝制、二府三司制C.刺史制、三省六部制、行省制D.郡国并行制、皇帝制、世官制7.随着有关秦始皇的影视剧增多,某校高一学生对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产生了研究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统一国家的重建
一、选择题
1、隋统一南北的历史条件有()
①北方民族大融合②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交通③江南经济开发④人民渴望统一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隋文帝时各地仓库储存的粮食、布匹可供正常开销五六十年,以下评述不恰当的是()
A、反映了封建经济的繁荣
B、说明了隋朝统治的日益腐朽
C、说明封建国家的日益强盛
D、说明统治者对人民剥削沉重
3、隋唐时期,一批牡丹花从洛阳沿运河运到余杭,依次需要经过()
A、邗沟—江南河—通济渠
B、江南河—通济渠—邗沟
C、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D、通济渠—江南河—邗沟
4、“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好博哉!”此话说明隋朝开凿大运河的重大意义是()
A、巩固了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B、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与发展
C、沟通了涿郡和余杭等城市
D、有利于发动对南方少数民族和战争
5、唐元和年间(806年-820年),主管财政的宰相奏请减少内外官俸,诏书下达后被大臣崔群驳回,皇帝最终采纳了崔群的意见。

崔群所属的机构是()
A、中书省
B、门下省
C、尚书省
D、吏部
6、“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

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该诗反映的现象与下列哪一种制度的推行直接相关?()
A、禅让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内阁制
二、材料分析:
材料一:隋文帝平时衣食简朴,后妃也不准穿华丽的衣服。

太子杨勇用金玉装饰自己的铠甲,文帝知道后严厉批评他:“自古以来的帝王,从无见过奢侈华贵而能长治久安的。

你身为太子,应当以节俭为重。

”材料二: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唐·胡曾《汴水》
尽道亡隋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唐·皮日休《汴河怀古》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隋文帝在生活上有什么特点?
2、材料二中“此河”指的是哪条河?“水殿龙舟事”又是指什么事?材料反映了当时隋炀帝怎样的生活作风?
3、材料一中隋文帝与材料二中的“此河”的开凿有何重要联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