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药的知识

合集下载

藏药知识

藏药知识

藏药的地域
• 现代藏药应用的地域,除西藏自治区以 外,还包括青海、四川、云南和甘肃等 省所属的一些藏族自治州和自治县。
青藏高原藏药资源
• 青藏高原是藏药的主要产地,据有关单位的调 查,藏药资源有2436种,其中植物类2172种、 动物类214种、矿物类50种。 • 著名药材:雪莲花、藏红花、冬虫夏草、红景 天、羚羊角、鬼臼、八角莲、软紫草等等
吐蕃王庭专用的贡品
金诃藏药的特点
• • • • • • 正宗 天然 独特 安全 历史悠久 疗效显著
谢谢
中柔重稳温钝腻六效源自五无中的土元,因为土元的属性为重稳 钝等,可治隆病的糙轻凉硬细浮特性)
藏药配伍
一、配伍方法:按味、性、效配伍的方法。 1、按味配方 2、按性、效配方 3、按化味配方 二、配伍原则 1、按君、臣、佐、使配伍原则 2、温和配伍原则 3、加减原则 4、寒热药性分别配伍的原则。
得天独厚的藏药资源
藏药与中药、蒙药的区别
• 中医是二元论(阴阳),五行,药理是四元(寒凉温 热)五味(辛甘酸苦咸)。 • 蒙医基本原理是三根理论(赫依、希日、巴达干)、 七素(七精,精华、血、肉、脂、骨、髓及红或白精) 三秽(稠、稀、汗3种排泄物);药理是五元(土、水、 火、气、空)六味(甘、酸、咸、苦、辛、涩)。 • 藏医的理论主要讲究五元(水、土、火、风、空), 三因(隆、赤巴、培根);药理以五元学说和六味、 八性、十七效理杂质。 (2) 淘,即将药物放入清水中反复淘洗,待药 沉淀后,倒去上面浮水,取了下面的沉药备用 或将入清水中反复淘洗,将水面上浮上来的杂 质除去后的药物,跟水一起流下来,沉淀在下 面的石子倒掉,药物再清洗后晒干备用,这种 办法多用于各种种子的先料。 (3) 泡,如将铁等物质同诃子一起,泡拌一定 时间待其溶化后,晒干备用。

藏医药基础知识

藏医药基础知识

历史及现状——奠基
八世纪
历史及现状——奠基
八世纪
历史及现状——奠基
宇妥· 宁玛元丹贡布 (公元708—833)
九大名医之首,吐蕃时期的杰出医学家、藏族医学理论奠基人,而且
在世界医学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经过20多年的实践,在公元8世纪末终于 著成举世闻名的藏医经典著作《四部医典》,为藏医学体系的形成奠定了 基础,标志着藏医学从此走向了成熟发展的道路。
八世纪
历史及现状——奠基
四部医典 其它医学 阿拉伯医学 中医学 印度医学 《四部医典》 苯医理论
八世纪
历史及现状——奠基
四部医典
藏文名《据悉》,全名是《甘 露精华八支秘诀串》,囊括了 藏医理论和实践的全部内容, 媲美中医的《黄帝内经》。
根本医典 论说医典 秘决医典 后续医典
藏文名为札 居,藏医学 基础理论概 况 协居,理论部分: 生理、病理、病 因、病机等。 门阿居,最庞大部 分,临床百科全书, 总分404种,细分 600种疾病。 其玛居,临床技 能手册:临床应 用、用药指南。 亦是总结性部分, 前三部医典补充。
2006年,藏医药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全国的藏药企业有百家以上,西藏有40余家,青海有20多家,四川、云南等地也有少量的分布。 可生产360多个藏药品种,制定出国家标准,部分进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和医保目录,藏药产业 在2007年的产值达到了6.6亿元,增长速度30%每年。
职业医生出现
公元3世纪第二十七代吐蕃王托托日 年赞时期,藏区出现专门从事医事活动 的医生,天竺医生也开始来藏区行医。
历史及现状----萌芽
小 结:藏族先民创造了藏医药
诸多资料表明,藏族的祖先很早以前就在青 藏高原生活,他们在同自然和疾病斗争的漫长过程 中,逐步积累丰富的医药知识,进而创造了藏医药

执业药师中关于藏医药基础知识辅导

执业药师中关于藏医药基础知识辅导

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执业药师中关于藏医药基础知识辅导执业药师中关于藏医药基础学问辅导导语:藏药是以五元学说和味、性、效理论为指导,形成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

主要包括:藏药与五元,药物的六味、八性、十七效。

以下是具体内容。

1.藏医基础学问(1)五元学说:即土、水、火、风、空五种物质元素。

五元学说认为,五元各自具有不同的属性和功能。

五元之间有相克相生关系。

土元"沉,稳,坚,黏';水元"重、寒、湿、润';火元"热,轻,锐,腻';风元"轻,动,糙,燥';空元"空,虚'。

(2)三因学说:即隆、赤巴、培根三种因素。

三因源于五元。

但藏医的.三因学说具有生理和病理两方面的概念。

(3)阴阳(寒热)学说:与中医阴阳学说内容基本相同。

2.藏药基础学问(1)藏药理论:藏药是以五元学说和味、性、效理论为指导,形成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

包括:藏药与五元,药物的六味、八性、十七效。

(2)配伍①配伍方法:分按味配方,按性、效配方,按化味配方。

第1页/共3页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②配伍原则:分按君、臣、佐、使配伍原则,找温柔配伍原则,加减原则和寒、热药性分别配伍原则。

(3)治疗方法:有平静法、补益法等十八法。

(4)剂型:主要有汤、散、丸、糊、酥油丸、灰丹剂、膏剂、药酒、胶囊等。

(5)用药禁忌:包括配伍禁忌、饮食禁忌和妊娠禁忌。

(6)部分重要常用方剂及功效。

七十味珍宝丸:开窍醒神,镇惊熄风,活血通络。

二十五松石丸:舒肝解郁,利胆退黄,消炎解毒。

二十五珊瑚丸:醒脑开窍,疏筋通络,化瘀止痛。

六味安消散:和胃健脾,导滞消积,润肠通便,理气,降脂。

仁青芒觉:解毒消炎,降水通淋,祛腐生肌,利尿消肿,滋补强身。

仁青常觉:消炎解毒,健脾和胃,活血消肿,止痛。

佐珠达西:疏肝健胃,消肿散结,解毒止痛。

七味红花殊胜丸:清热消炎,保肝利胆,退黄止痛。

五味岩精丸:清肝泻热,利胆退黄。

民族医药基础知识(讲义)

民族医药基础知识(讲义)

民族医药基础知识考纲直击本章预计分值:1~4分章节预计分值重点提示第一节藏医药基础知识0~2五元学说、三因学说、阴阳学说、藏药理论第二节蒙医药基础知识0~2三根、七素、三秽、蒙药理论第三节维吾尔医药基础知识0~2维吾尔医12种学说、维吾尔药理论第一节藏医药基础知识考点精讲一、藏医基础知识(一)五元学说五元即土、水、火、风、空五种物质元素。

土元“沉、稳、坚、黏”,功能持载和固定,是万物产生和存在的基础。

水元“重、寒、湿、润”,功能湿润和聚拢,能使万物滋润和聚拢成形。

火元“热、轻、锐、腻”,功能温和和熟腐,能使万物产生温热和促使成熟。

风元“轻、动、糙、燥”,能使万物运动和保持干燥。

空元“空、虚”,能为万物运动和生长提供空间。

(二)三因学说三因即隆、赤巴、培根三种因素。

“隆”与五元中的“风”相同,相当于中医的“气”。

“赤巴”相当于中医的“火”。

“培根”,“培”为水,“根”为土,与水、火两元相同,相当于中医的“津液”。

(三)阴阳(寒热)学说阴:一切趋于静止的、向下的、减退的、消极的、阴暗的、寒凉的、内在的事物和现象都归类于阴。

阳:一切趋于活动的、向上的、旺盛的、积极的、光亮的、温热的、外在的事物和现象都归类于阳。

(四)治疗原则藏医药的治疗原则,是以五元学说和三因学说为理论指导,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理念的基础上建立的。

包括总原则和具体治则。

1.总原则藏医药的治疗总原则为:(1)预防为主。

(2)饮食起居为主。

(3)治本为主,治标为次。

(4)治主病为主,治并发症为次。

2.藏医药的具体治则见表4-1。

表4-1藏医药的具体原则具体治则对应的疾病情况比拟情形猫逮老鼠不能确诊的疾病,先用药物试探治疗,然后耐心观察症状变化像猫伏在鼠洞口等候那样,待确诊后对症治疗驱马入道兼有并发症,药物不能直接作用于主病时,先用一些开道方药冲破并发症的阻碍后,再治疗主病像将野马驱入狭道那样用对治药直入主病部位白鹭叼鱼找出是否药力不足等治疗弊病后,选择对症方药准确治疗像白鹭瞅准水中游鱼,迅猛扎头叼鱼那样狭路逢敌对热性疾病用四水法(凉性的食、行、药、械)一齐治疗;对寒性疾病用四火法(热性的食、行、药、械)一齐治疗犹如狭路遇敌,多助者则胜那样登梯高攀对于较轻疾病按行、食、药、械(外治法)依次治疗;对于严重疾病按械、药、食、行依次治疗较轻疾病,像登梯上屋那样治疗;严重疾病,像下梯那样治疗用时歼敌对于单一型疾病,用对症方药毫不迟疑地去治疗像勇士勇往直前杀敌调节仇杀对合并症和综合征,用平衡隆、赤巴、培根的方药均衡治疗像调节诉讼那样不偏不倚地去治疗牛羊对于疾病要从环境、时令、年龄、体质及消化强弱、饮食像牛负重驮,羊负轻驮那样量体负驮习惯、病种单一或复杂等情况,因人制宜,因地制宜地去施治裁衣,准确治疗(五)治疗方法藏医药常用的治疗方法有平息法、补益法、消散法、排出法、引吐法、汗法、油疗法、泻下法、滴鼻法、利尿法、外治法。

藏蒙医药知识简介

藏蒙医药知识简介
4.外治法:⊙缓外治:熨敷法(培根病)、涂擦法(隆病)、药浴法(赤巴病) ⊙峻外治:金针穿刺法、放血疗法、火炙
剂型:汤剂、散剂、丸剂、糊剂、酥油丸、灰丹剂、膏剂、药酒、胶囊 用药禁忌
①配伍禁忌: ②饮食禁忌:鱼肉反乳类、鸡蛋;乳类反水果;豆叶、红糖、乳酪相反;蘑 菇反白芥子油;蜂蜜不可与等量植物油食用;酥油置铜器10天,肉类沾 染乳类、酸性食物、糍粑,热熟肉密闭10天有毒;服寒水石后忌食蘑菇、 蒲公英;食融酥油后忌饮冷水。 ③妊娠用药禁忌
培根——涎液 磨碎食物,增加胃液,吸收,味觉,供人以营养液体,
保持水分,长肌肉,润皮肤,调节胖瘦,睡眠正常,性情平和 根基~、研磨~、尝味~、餍足~、粘合~ 五元 三因 中医 风————隆 气 水土————培根 津液 火————赤巴 火
3.阴阳(寒热)说
阳——活动的、向上的、旺盛的、积极的、光亮的、 温热的、外在的 热、日、火、强、峻、动 阴——静止的、向下的、减退的、消极的、阴暗的、 寒凉的、内在的 寒、月、水、强、缓、静
藏蒙医药知识简介
藏 医 药基础 知识
藏 医 药 的 历 史
2000多年 地域:西藏、青海、四川、甘肃、云南 宗教:本教、藏传佛教(喇嘛教) 高原,海拔3000m以上 皮肤致密、厚,嗓音洪亮 医药起源:圣人;动物本能;巫术;劳动实践 人体疾病与龙神有关 藏医 中原、印度、阿拉伯 佛教 受西方影响,注重人体的解剖结构
山豆根、藏茵陈、黄连、止 泻木、麝香、苦胆、秦艽、 大叶云实、宽筋藤 治隆病、培根病、肥胖症、去 量过引发赤巴病、隆 胡椒、姜、阿魏、毛茛、天 腐生肌、愈合伤口、润泽皮肤 病、胃酸过多、便秘、南星、荜茇、大蒜、葱 腹胀、心脏病、消瘦 治血液病、赤巴病、疮疖、皮 不利于隆病、培根病 檀香、诃子、毛瓣绿绒蒿、 肤粗糙 量过引起腹胀、心脏 红景天 病、劳损

藏医藏药简介

藏医藏药简介

藏医藏药简介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藏医药简介一、蔵医基础知识以藏族为主创造发展起来的传统医学,简称藏医,易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五元学说五元即土、水、火、风、空五种物质元素,这是构成世界万物的基础元素。

土元“沉、稳、坚、黏”,功能持载和固定,是万物产生和存在的基础;水元“重、寒、湿、润”,功能湿润和聚拢,能使万物滋润和聚拢成型;火元“热、轻、锐、腻”,功能温和和熟腐,能使万物产生温热和促使成熟;风元“轻、动、糙、燥”,能使万物运动和保持干燥;空元“空、虚”,能为万物运动和生长提供空间。

(二)三因学说藏医理论认为,人体内存在三大因素:龙、赤巴、培根。

七大物质基础:饮食精微、血、肉、脂肪、骨、骨髓、精;三种排泄物:大、小便及汗。

三大因素支配着七大物质基础及三种排泄物的运动变化。

1、龙译成汉语是风,相当于中医理论的“气”。

它的功用是生呼吸、肢体的活动、血液循环、五官的感觉、大小便的排泄、帮助分解食物并输送饮食精微等。

龙一旦失调,就会出现心、肺、肝、胃、肠、肾、骨、胆、血液等器官机能的疾病。

因龙所在部位和功能不同,又分为下述的五种龙:(1)维持生命的龙(索增龙),索增龙,位于人体头顶部,运行的部位是咽喉部和胸部。

是维持人体生理正常活动,保持命脉正常运化的龙,它司人体的吞咽动作,呼吸运动、唾液分泌、打喷嚏、打饱嗝,使人的记忆力清醒,增强感官聪明而敏锐,还维持着人体正常的精神状态,如索增龙失调,则引起命脉发病,精神错乱,乃至死亡。

(2)上行的龙(紧久龙),紧久龙,是主气血上行的龙,位于人体胸部,并运行于鼻部、舌头和喉管部位。

作用是司语言,增气力,使人面色红润有光泽,充满活力,精神振奋,善于思考,若失调则会出现头痛、头晕、心慌气短、口干舌燥、心悸失眠等症状,导致上半身生病。

(3)主消化的龙(麦娘姆龙),麦娘姆龙,是主消化的龙,主要位于人体胃脘部位,运行于人体内部各脏腑器官之间。

《中药综合》第4-8章高频考点记忆口诀

《中药综合》第4-8章高频考点记忆口诀

《中药综合》第4-8章高频考点记忆口诀第四章民族医药基础知识重点知识点一、藏药六味与八性1、藏药六味:辛、甘、酸、苦、咸、涩(只是比中药五味:辛、甘、酸、苦、咸多了一个涩味)。

2、藏药八性:重腻、凉钝、轻糙、热锐•记忆口诀:揍你两顿清燥热睡3、八性归属土元偏盛:重、腻(记忆方法:泥土重)水元偏盛:凉、钝(记忆方法:凉水)风元偏盛:轻、糙(记忆方法:风轻云淡)火元偏盛:热、锐(记忆方法:火热)第六章中医药文献息与咨询服务一、传统文献本草典籍:《神农本草经》、《本草经集注》、《本草纲目》、《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方书典籍:《肘后备急方》、《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外台秘要》、《太平圣惠方》、《太平惠民合剂局方》、《普济方》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方论》、《巢氏诸病源候论》、《瘟疫论》二、现代文献一次文献:由本人研究成果所写的原始文献、论文(期刊、毕业)、专著、专利说明、会议文献等。

二次文献:在一次文献上整理而成的文献、书目和题录三次文献:在二次文献上整理而成的论文综述、词典、百科全书、教科书等。

第七章中药调剂操作的基本技能知识一、中成药的药引1、黄酒•功效:温通经络,活血化淤•应用:活络丹、醒消丸(“消肿”)、跌打丸、七厘散(七厘与“气理”同音,可以由此记忆七厘散有活血行气的功效,故可用黄酒为药引)2、生姜汤功效:温中散寒,止呕应用:藿香正气丸、附子理中丸3、淡盐水功效:引药入肾应用: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4、鲜芦根汤功效:清热透表,生津应用:银翘解毒丸5、清茶功效:清上利下应用:川芎茶调散6、米汤功效:保护胃气应用:四神丸(肾阳虚泄下日久易损伤中气)、更衣丸(“更衣”即解大便,更衣丸功效泻火通便,苦寒易伤胃,故用米汤保护胃气)。

7、焦三仙功效:消导积滞应用:至宝锭(功能清热导滞,可由“至”联想滞,“宝”联想饱,由此记住其具有消导积滞的功效)。

二、处方中对产地和品质有要求的饮片1、对产地有要求的饮片怀山药、田三七、东阿胶、杭白菊、江枳壳记忆方法:2、对品质有要求的饮片明天麻、子黄芩、左牡蛎、左秦艽、金毛狗脊、鹅枳实、马蹄决明、九孔石决明•影象办法:3、特殊煎药办法1、先煎增加药物溶解度:矿石类、贝壳类、动物角甲类饮片因质地坚硬,有效成分不易煎出,应打碎先煎20分钟,再与它药同煎。

藏药的功效与作用

藏药的功效与作用

藏药的功效与作用藏药是藏族医药文化的瑰宝,是藏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源远流长,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自古以来,藏药被广泛应用于治疗疾病、保健养生等方面,功效显著,作用独特。

本文将从藏药的定义、分类、功效与作用等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藏药的定义和分类藏药是指以藏族民间传统草药为基础,经过特殊加工技术制成的药剂。

它既包括藤本植物、木本植物、草本植物,也包括矿物质、动物组织等。

根据藏医学的理论体系和功效作用,藏药可分为药用植物类藏药、矿物质类藏药和动物组织类藏药等。

1. 药用植物类藏药:药用植物类藏药是指以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部分为原料制成的藏药。

常见的药用植物类藏药包括冬虫夏草、青藏高原草甸植物、青稞、沙棘、苦苣草、酸模、草本药材等。

这些藏药具有明显的药理学作用,能够改善人体的内分泌、免疫、消化等系统功能。

2. 矿物质类藏药:矿物质类藏药是指以矿石、矿泉水、鹿角、鹿茸、龟甲、珊瑚等矿物质为原料制成的藏药。

这些藏药主要用于强身健体、调理气血、养颜美容等方面。

例如,鹿角被认为能够提高男性性功能,对于阳痿、早泄等问题有一定的疗效。

3. 动物组织类藏药:动物组织类藏药是指以动物的皮毛、内脏、骨骼等组织为原料制成的藏药。

这些藏药主要用于滋补身体、调理气血等方面。

例如,熊胆能够清热解毒、降火平喘,常用于治疗高血压、胃炎等疾病。

二、藏药的功效与作用1. 药用植物类藏药的功效与作用:药用植物类藏药具有丰富的药理学活性,能够改善人体的各个系统功能。

如冬虫夏草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抗衰老等作用,能够增强人体的免疫力,提高抵抗力。

青藏高原草甸植物则具有抗疲劳、抗氧化、抗衰老等作用,能够增加体能、延缓衰老。

青稞是一种有机硒的富集植物,具有抗氧化、抗衰老、抗肿瘤等作用,能够保护心血管、预防癌症等疾病。

2. 矿物质类藏药的功效与作用:矿物质类藏药主要用于补充人体缺乏的矿物质,提高人体的营养水平和生理功能。

鹿茸是一种具有温补作用的药材,能够增强人体的免疫力,提高抵抗力。

藏药知识

藏药知识

药物的性能:药物的性能,可以用“四气六味”来说明。

“四气”指寒、热、温、凉。

“六味”指甘、酸、咸、苦、辛、涩。

1. 热症与寒症:按藏医理论概况,病症可分为热症和寒症两大类。

因此,用来治热症的药物,认为它们具有寒性。

用来治寒症的药物,认为它们具有热性。

至于温性和凉性,不过是程度上,比热性和寒性略为差一点。

有些芗不发生寒热温凉的作用,药性比较平和,所以管他叫“平”性。

2. 六味各自显示喻药部:(1) 甘药部类:甘草、葡萄、红花、石灰化、腊肠豆、黄精、天冬、棱子芹、冰糖、蜂蜜、酥油、肉等,此类皆为甘味药部。

(2) 酸药部类:石榴、沙棘、木瓜、余甘子、柏仁、五味子、酸奶、酸乳汁、青稞酒、酒杯曲等,此为皆为酸味药部。

(3) 咸味药部类:光明盐、硵砂、黑盐、角盐、藏红盐、卤盐、火硝、火硝泥、皮硝、灰盐、官桂、芒硝、碱花等,此类为咸味药部。

(4) 苦味药物类:山豆根、獐牙菜、船形乌头、洪连、波梭瓜、止泻木子、麝香、小檗、婆婆纳、五灵脂、秦艽、紫堇等,此类皆为苦味药。

(5) 辛味药物类:胡椒、干姜、荜菝、鲜姜、阿魏、溪岸、猫瓜草、天南星、葱、蒜等,此类皆为辛味药部。

(6) 涩味药物类:檀香、河子、毛河子、绿戎蒿、岩白菜、西谷米、青杠、西河柳等,此类皆为涩味药部。

3. 药味的功效:“六味”指服用药物是,所产生的几种味感。

有些药物不产生明显的味感,因而藏医管他叫“涩”。

药物由于所含有效成份的不同,当服用时就会刺激人的感官,产生各种味感。

同一味道的药物,有时可以引起共同的作用,一般归纳为甘味药物有止咳、调补的作用。

酸味药物有温和、开胃、消食作用。

咸味药物能使身体坚实、通便、健胃作用。

苦味药物有恶心、晕眩、减腓作用。

辛味药物能治血病,发散、行气、干水肿等作用。

涩味药物有血、胆引起的疾病及减腓、消油作用。

但前面所讲的六味药物包括饮食在内,都将不可应用过量,因各有个味的不足之处,如“酸味”过量产生生血,胆液汁上升、水臌等。

藏药的知识

藏药的知识

首先什么是藏药?在藏药理论指导下所使用形成的药物就叫藏药。

藏医药理论和中医药理论有什么区别?第一,藏医药理论自成理论体系。

第二,藏医药经典著作《四部医典》和《晶珠本草》中所使用的二千六、七百种药材,这其中有一千三百多种是在中医药典籍中所没有记载的,这些药材大部分是生长在青藏高原这个特定的生态环境当中的。

它主要讲的是隆、赤巴、培根三种因素的动态平衡.这三大因素根据不同机能又可分为五种小要素:如隆又分为多种隆;赤巴又分为多种赤巴;培根也分为多种培根。

它和中医中的阴阳五行不同。

藏医认为: “隆”、“赤巴”、“培根"这三种因素是构成人体的物质基础,同时又是进行生命活动不能缺少的能量和基础。

它们之间如果保持平衡和协调状态,则人体就是健康的,一旦它们之间的任何一个或几个因素出现偏盛或偏衰,这种平衡协调状态受到破坏,则人体就会发生疾病,出现病态.那么这三种因素是指什么呢?所谓“三因”就是指“隆”、“赤巴”和“培根”这三种因素。

“隆”、“赤巴”和“培根”是藏语的音译,由于它有不同意译的译法,如有的译为“风、胆、痰”的,有的译为“气、火、粘液”的,更有将其译为“风、火、水土”的。

如果按照意译则易造成混乱,为了不失原意,故仍音译为“隆”、“赤巴”、“培根”为合适。

“隆”是推动人体生命机能的动力,与生命活动的各种机能密切相关。

它的性质与汉族中医的“气”很有些相似,但不完全一样.“赤巴”具有火热的性质,也是负责人体内脏腑机能活动的一种因素,具有中医“火"的性质.“培根”具有水和土的性质,与人体内津液、粘液及其他水液的物质和机能保持密切的关系。

“隆"主气血、肢体活动、五官感觉、食物的输送分解和生殖机能等;“赤巴"可生发热能、调解体温气色、管饥渴消化、胆识智慧等;“培根”输送液体、调解肥瘦、主管味觉、睡眠和性格等。

其诊断方法亦采用望闻问切,尤其重视舌苔与早晨首次小便的变化.将疾病分为热症与寒症两大类,并将病人分为“隆”型、“赤巴”型和“培根”型。

藏医重要基础知识点

藏医重要基础知识点

藏医重要基础知识点藏医学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分支之一,秉承着“以人为本、以整体观念为核心”的理念,通过平衡和调节人体的阴阳五行,以及通过草药、针灸、按摩等手段来治疗疾病。

以下是一些藏医重要基础知识点:1. 平衡理论:在藏医学中,平衡是身体健康的关键。

根据藏医理论,人体内部的阴阳五行必须保持平衡才能维持身体的健康状态。

阴阳是对立的两个方面,五行则指代了金、木、水、火和土五种元素,通过平衡这些因素,可以达到身心健康的目标。

2. 八支脉象:藏医诊断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是通过触诊脉搏来获取信息。

藏医学将脉象分为八支,分别是盛(yang)、沉(yin)、滑、弦、细、数、浮和大,每种脉象都对应着不同的体征和疾病。

3. 四因素理论:藏医学把疾病的产生归因为四个因素,即地气、天气、膏粱负荷与感冒七情。

地气指的是环境因素,比如高原地区的气候和地理条件;天气是指气候变化,如风、雨、寒等;膏粱负荷是指饮食和生活习惯;感冒七情是指情绪对身体的影响,如喜、怒、忧、思、悲、恐和惊。

4. 藏药:藏药是藏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大量草本植物、动物及矿物等制成。

藏药采用天然材料,经过独特的加工方法制成药物,具有独特的药理作用。

藏药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如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等。

5. 针灸与按摩疗法:藏医学也包括针灸和按摩的疗法。

针灸是将细针插入穴位,以刺激经络系统来调节身体功能。

按摩疗法则是通过按摩和推拿手法,刺激人体特定的穴位和经络,以促进气血流通,调整身体平衡。

藏医学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疗法。

了解藏医重要基础知识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医学的综合性和多元性,也使我们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的医药文化。

藏药(药品)基本知识

藏药(药品)基本知识
藏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妇科病,风湿病,肝 病顽疾最拿手,这是世界医药界工人的结果。
药品的基本常识
二、药品的基本常识
1、处方药与OTC 2、OTC基本知识 3、双跨产品 4、产品批号和分类
1、处方药与OTC
处方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 处方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的药品;
非处方药:不需要凭医师处方即可自行判 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在国外又称之为 “可在柜台上买到的药物”(Over The Counter),简称OTC,此已成为全球通 用的俗称。
七大物质:血,唾液,骨,骨髓,脂肪,肉,精液; 三种排泄物:汗液,尿液,粪便 藏药的药味有六种:甘,酸,咸,苦,辛,涩
藏药的五源:水,土,火,风,空
藏医的诊断方法:问诊,色诊,尿诊,脉 诊
可能受到佛教哲学的影响,藏医认为,人 体有三毒:贪,嗔,痴
藏医解剖学:在青藏高原居住的藏族人, 自古以来就有实行”天葬“的习俗,这就 是人体死后,用刀剖解尸体,喂饲老鹰。 由此藏医对人体内部构造早已有所了解。
3、藏医理论
三因学说:与世界上几种历史悠久的的古代医学一样, 藏医学也有元素,因素学说。比如汉族中医“五行学说” 即金,木,水,火,土;古印度医学“四大学说”即土, 水,火,风;古希腊拉的“四体液学说”即血,粘液, 黄胆汁和黑胆汁;藏医则为“三因学说”即隆,赤巴, 培根。
隆:指气,风 赤巴:指火 培根:指粘液
3、双跨产品
根据《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 规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按“应用 安全,疗效确切,质量稳定,使用方便” 的遴选原则,将一部反中成药审定为“双 跨”品种,即一种药品既可以作为处方药, 也可以作为非处方药的“双重”身份。
晶珠牌=塞雪风湿胶囊 晶珠牌=胃泰胶囊

仁青常觉的功能主治

仁青常觉的功能主治

仁青常觉的功能主治1. 介绍仁青常觉是一种传统藏药,拥有丰富的草本成分。

它被广泛应用于传统藏医中,具有多种功能和主治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仁青常觉的功能和主治,为读者提供相关的知识和了解。

2. 功能仁青常觉具有以下功能:•抗炎作用:仁青常觉中的活性成分可以有效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炎症症状。

•抗氧化作用:仁青常觉富含抗氧化物质,可以抑制自由基的产生,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

•免疫调节作用:仁青常觉可以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抗菌作用:仁青常觉中的活性成分可以抑制多种病原菌的生长和繁殖,具有抗菌作用。

•镇痛作用:仁青常觉能够减轻疼痛症状,对头痛、关节痛等疼痛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3. 主治仁青常觉主要针对以下疾病和症状进行治疗:•消化系统疾病:仁青常觉可以缓解胃痛、消化不良、胃食管反流等消化系统疾病症状。

•呼吸系统疾病:仁青常觉对感冒、咳嗽、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风湿病:仁青常觉可以缓解风湿病引起的关节疼痛、肌肉疼痛等症状。

•心脑血管疾病:仁青常觉可以改善心脏病、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的症状。

•神经系统疾病:仁青常觉对失眠、焦虑、抑郁等神经系统疾病有一定的疗效。

除以上疾病和症状外,仁青常觉还可以用于调节内分泌功能、改善皮肤问题、增强抗氧化能力等。

4. 用法用量根据个体差异和病情不同,仁青常觉的用法用量会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可遵循以下建议:•口服:一次服用1-2片(500-1000毫克),每日2-3次。

•外用:适量仁青常觉研末加入适量温水搅拌成糊状,外敷患处,每日2-3次。

用药期间,应注意注意饮食卫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保持充足的休息和合理的作息时间。

5. 注意事项在使用仁青常觉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孕妇禁用:孕妇慎用仁青常觉,因为其成分可能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

•过敏反应:如果出现过敏反应(如皮疹、瘙痒等),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的建议。

•药物相互作用:在同时使用其他药物时,应遵医嘱,避免不必要的药物相互作用。

执业中药师-藏医药基础知识考点

执业中药师-藏医药基础知识考点

执业中药师-藏医药基础知识考点一、藏药的概念在藏族医学理论指导下配制和应用的药物称为藏药。

它主要来源于天然药物及其加工品。

藏药与国内其他少数民族药一样,是祖国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藏医基础知识(一)五元学说五元即土、水、火、风、空五种物质元素。

五元学说认为,五元各自具有不同的属性和功能。

土元“沉、稳、坚、黏”,功能持载和固定,是万物产生和存在的基础;水元“重、寒、湿、润”,功能湿润和聚拢,能使万物滋润和聚拢成形;火元“热、轻、锐、腻”,功能温和和熟腐,能使万物产生温热和促使成熟;风元“轻、动、糙、燥”,能使万物运动和保持干燥;空元“空、虚”,能为万物运动和生长提供空间。

(二)三因学说三因即隆、赤巴、培根三种因素。

三因源于五元,“隆”与五元中的“风”相同;“赤巴”为火;“培根”,“培”为水,“根”为土,与水、火两元相同。

三因素依次大体相当于中医的气、火、津液。

但藏医所说的三因具有生理和病理两方面的概念。

(三)阴阳(寒热)学说藏医学中“阴阳”概念多以寒、热;日、月;水、火;强、弱;峻、缓;动、静等意思相对的名词来表述,尤其是以寒、热来表述的更多,几乎成了阴阳的代名词。

(四)治疗方法藏药的治疗方法有平息法、补益法、消散法、汗法、油疗法、泻下法、药浴法、擦涂法、手术法、催吐法、滴鼻法、缓导泻法、峻导泻法、利尿法、罨敷法、金针穿刺法、放血疗法、火灸等18种。

(1)平息法:系指用饮食、起居和服用药物把疾病平息于体内。

(2)补益法:系指对隆病患者,体质虚弱者、失血过多者、长期失眠者、悲伤过度者等进行滋补,补益方如大方、小方、强身方、“觉庄”方、九味雪蛙方等。

(3)消散法:系指服用药物及禁食或使用清淡饮食使身体消瘦。

(4)排出法:有药物引吐、泻下、汗法及外治法。

(5)引吐法:服用具有催吐功能的方药,吐出宿食、毒物和病邪,达到治疗存在于上体部位的疾病,特别是培根病。

主药橐吾、刺参、锡金大戟等配以其他药。

(6)汗法:主要方剂有四味木香汤、七珍汤等。

藏药的概念

藏药的概念

藏药的概念藏药是指藏传佛教源于西藏地区,以及具有该地区独特传统文化及传统医学知识的藏族人民所使用的传统药物。

藏药作为西藏地区独有的药物治疗体系,包含了丰富的药物资源和独特的理论体系。

它是藏族人民生活和医疗保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障藏民的身体健康和传承西藏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藏药起源于传统草药治疗,经过长期的民间传承和临床实践,逐渐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理论体系。

藏药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藏传佛教的哲学体系、藏医学理论和经验,以及藏民族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对草药的认识和利用经验。

其理论体系包括藏药的草毒学、药材学、处方学和药物制备学等内容。

每一种药物都经过反复验证和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临床效果。

藏药主要以纯天然的草本植物为主要原料,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等部分。

藏药制剂的制作方法是通过长时间的煎煮、炒炸、晒烘等加工过程,提取出草本植物中具有药物活性的成分。

藏药在制剂过程中注重保留草本植物的活性成分,并通过合理的配伍和加工方法提高药物的疗效和吸收率。

藏药的种类繁多,其中包括不同的单味药、复方药和中药饮片等。

不同的藏药具有不同的功效和适应症,例如有些藏药具有抗炎、抗菌、镇痛、解热、抗氧化等作用,适用于风寒感冒、胃痛、高血压等病症的治疗。

同时,藏药也可以用于调理身体的平衡,增强免疫力,改善体质等方面。

除了内服藏药,外用藏药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藏药外用主要采用膏剂、湿敷、熏蒸等形式,用于皮肤病、烧伤、创伤、关节炎等病症的治疗。

藏药外用也注重配伍和用药技巧,在不同皮肤表面病症的治疗上有独到的治疗方案。

藏药除了在西藏地区广泛使用外,也受到了国际和国内的认可和研究。

在中国,藏药是国家扶持和保护的传统医药之一,得到了相关政策的支持。

西藏自治区设立了藏医药大学,培养了大批的藏医药专门人才。

同时,国内外的一些研究机构也对藏药进行了科学研究,对其药理学、药效学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证明了藏药的疗效和安全性,有效推动了藏药的发展和传承。

藏药功效与作用

藏药功效与作用

藏药功效与作用藏药是中国传统医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起源于青藏高原地区。

藏药以其独特的药材、制剂、疗法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和药物研究中,具有丰富的功效和作用。

本文将从藏药的起源与分类、藏药的主要功效和作用、藏药的应用现状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藏药的起源与分类藏药起源于中国西南地区的青藏高原,是藏族人民长期以来对草地、森林、山地和河谷较为丰富的自然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的结果。

藏药的分类较为复杂,根据其性味、功效、药用部位等方面进行细分。

根据性味来分,藏药可分为寒凉药、平和药、热药等。

寒凉药,又称寒丸类药物,性味寒凉,具有清热、解毒、止血、凉血等功效。

如野扁豆、地龙、黄芪等。

平和药,又称平和类药物,性味平和,具有调和气血、舒展筋络等功效。

如葛根、山茱萸、太子参等。

热药,又称热壮类药物,性味燥烈,具有温阳、助火等功效。

如蠲热草、桃仁、附子等。

根据功效来分,藏药可分为益气药、活血药、祛风湿药等。

益气药,能够补充体内气血不足,增强体质。

如党参、白术等。

活血药,能够改善血液循环,促进血液循环。

如丹参、红花等。

祛风湿药,能够祛除风邪,消除湿气。

如乌草、二仙草等。

根据药用部位来分,藏药可分为种子药、叶片药、整株药等。

种子药,以草果、苍耳子等为代表,能够抗菌、止咳、平喘等。

叶片药,以常青树叶、大黄等为代表,具有泻下通便、解毒、消肿止痛等功效。

整株药,以贝母、白头翁等为代表,具有清热解毒、润肺等功效。

二、藏药的主要功效和作用藏药具有丰富的功效和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温补作用:藏药中的一些药材具有温补作用,能够增强机体的阳气,改善体质。

如杜仲、巴戟天等。

2. 补气作用:藏药中的一些药材具有补气作用,能够补充体内气血不足,增强体质。

如党参、白术等。

3. 活血作用:藏药中的一些药材具有活血作用,能够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气血运行。

如丹参、红花等。

4. 清热解毒作用:藏药中的一些药材具有清热解毒作用,能够清热、解毒、消炎。

藏医基础知识

藏医基础知识

藏医基础知识1、藏医学怎样认识病因?藏医学把疾病发生的原因分为一般和特殊两类:一般病因为季节(天气变化)、饮食起居、中毒、前世罪孽等;特殊病因为房事过度、饥饿、失眠、空腹劳动过度、长期营养不良、暴怒。

饮食因素如过食辛辣、油腻、肉类、酥油、酒、豆、桃、脂肪、焦腐等等;过度饮用山羊奶、乳酪、冷茶、凉水等等皆是发病的外因。

2 藏医艾烤疗法是怎样的?艾灸疗法是藏医最常用的外治法之一,它是将艾绒根据病症不同,做成大小不一的艾炷,直接或间接置于穴位上施灸,用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该疗法是藏族医务人员在自己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吸收中医和外来医学的精华,充实和丰富自己的经验,使之日臻完善。

《四部医典》第4部第21 章就是专门介绍火灸法。

灸法应用广泛,每位藏医艾绒随身带,大部分病症必施灸疗。

藏医灸疗的精华则是化脓灸。

藏医艾灸疗法是以藏医药理论为基础,在选穴、适应症、禁忌症、方法上和中医有不同之处,对某些疾病有非常显著之疗效。

3 艾炷制作过程是怎样的?在秋季择吉日采集艾叶,反复捶打,使之茎断而叶不断,揉搓成圆锥状。

用于关节者,大小如拇指:用于头部和四肢者,大如小指尖;用于脉窍者,大小如羊粪粒或制成条形;用于瘰疬或痞块者,大小如诃子;用于小孩胃部者,大小如豌豆。

4艾灸穴位的分类是怎样的?藏医艾灸穴位可分为二大类,即根据病人自诉疼痛部位选穴,也就是阿是穴;第二类是医生根据五脏六腑所特定的穴位选取。

常用穴位《四部医典》载有71穴。

5藏医艾烤疗法的适应症有哪些?凡用其它方法不能治疗的疾病,灸法一般可收效,即谓之“药之不及,必须灸之”,《四部医典》云:“可施火灸疗法之病症,食积火衰浮肿水肿痞,胆寒头部四肢之黄水,痰核炭疽以及虚热症,疯癫健忘一切脉疾类,发热之后一般火灸除。

总之风痰所转诸寒症,脉病黄水火灸堪称奇”。

对艾灸疗法的适应症阐述得已很清楚凡属消化不良,胃火衰退、浮肿、水肿、寒性胆病(目微黄,不发热,消化不良,右上腹疼痛,大便色白)、疖痈、炭疽、虚热、疯狂痈证、一切脉病、以及热病后的多数疾病均宜艾灸。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用文档首先什么是藏药?在藏药理论指导下所使用形成的药物就叫藏药。

藏医药理论和中医药理论 有什么区别?第一,藏医药理论自成理论体系。

第二,藏医药经典著作《四部医典》和《晶珠本草》中所使用的二千六、七百种药材, 这其中有一千三百多种是在中医药典籍中所没有记载的,这些药材大部分是生长在青藏高原 这个特定的生态环境当中的。

它主要讲的是隆、赤巴、培根三种因素的动态平衡。

这三大因素根据不同机能又可分为 五种小要素:如隆又分为多种隆;赤巴又分为多种赤巴;培根也分为多种培根。

它和中医中 的阴阳五行不同。

藏医认为: “隆”、“赤巴”、“培根”这三种因素是构成人体的物质基础,同时又是进行生命 活动不能缺少的能量和基础。

它们之间如果保持平衡和协调状态,则人体就是健康的,一旦 它们之间的任何一个或几个因素出现偏盛或偏衰,这种平衡协调状态受到破坏,则人体就会 发生疾病,出现病态。

那么这三种因素是指什么呢?所谓“三因”就是指“隆”、“赤巴”和“培根”这三种因素。

“隆”、“赤 巴”和“培根”是藏语的音译,由于它有不同意译的译法,如有的译为“风、胆、痰”的,有的译 为“气、火、粘液”的,更有将其译为“风、火、水土”的。

如果按照意译则易造成混乱,为了 不失原意,故仍音译为“隆”、“赤巴”、“培根”为合适。

“隆”是推动人体生命机能的动力,与生命活动的各种机能密切相关。

它的性质与汉族中 医的“气”很有些相似,但不完全一样。

“赤巴”具有火热的性质,也是负责人体内脏腑机能活动的一种因素,具有中医“火”的性 质。

“培根”具有水和土的性质,与人体内津液、粘液及其他水液的物质和机能保持密切的关 系。

“隆”主气血、肢体活动、五官感觉、食物的输送分解和生殖机能等;“赤巴”可生发热能、调解体温气色、管饥渴消化、胆识智慧等;“培根”输送液体、调解肥瘦、主管味觉、睡眠和性格等。

其诊断方法亦采用望闻问切,尤其重视舌苔与早晨首次小便的变化。

将疾病分为热症与寒症 两大类,并将病人分为“隆”型、“赤巴”型和“培根”型。

药物治疗分内服和外治两种。

内服药物采取“热者寒之”、“寒者温之”的原则。

外治有灸疗、放血、拔罐、热酥油止血、 青稞酒糟贴敷外伤患处等。

诊治方法诊断.实用文档藏医的诊断方法与中医有许多相同之处,但也有自己的特色。

中医的望、闻、问、切,藏医都 有。

但藏医更注重尿诊,要求收集清晨起床后的第一次尿做标本,把尿放置在银碗中加以搅拌, 然后观察尿液的颜色、泡沫、气味、漂浮物、沉淀物以及外加其他物质后的变化,来判断疾 病。

其观察内容包括尿的颜色,蒸汽大小,臭味浓淡,泡沫大小、多少、颜色浓淡、消失快慢, 沉淀物的有无和形状,漂浮物等。

例如,热性病人的尿呈红黄色,臭味浓,蒸汽维持时间久, 泡沫呈黄色,消失快,沉淀物呈乱云状治疗藏医采用的治疗手段也有多种形式,除了服药外,还有穴位放血、穿刺术治疗腹水,冷暖敷针 拔白内障、导尿、熏蒸治疗、油脂疗法等。

这些方法至今仍有临床应用价值。

藏医理论系统、完整,医学典籍众多。

其中最著名的是公元 8 世纪宇脱·云丹贡布所著的《四 部医典》。

该书共分四个部分,内容从基础理论到各科临床实践,包括人体解剖、胚胎发育、 病因病理、治疗原则、临床各科、方剂药物、诊断与治疗器械等等,内容极为丰富。

后经历 代藏族医师的修订、增补,特别是经 11 世纪宇脱的 14 世后代、新宇脱·云丹贡布的全面修 订,成为现今流行的版本。

宇脱·云丹贡布对藏医学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也因此 受到代代藏医和藏族人民群众的普遍尊敬,被列为“吐蕃九名医”之首,被称为“雪域医圣宇 脱王”。

藏医理论专业名词解读文章摘要: 藏医理论博大精深,和中医理论相比,有共通之处却有很多截然不同的地方。

今天藏汉双 语网的小编整理了藏医学理论中常见的医学名词,以助藏医理论博大精深,和中医理论相比,有共通之处却有很多截然不同的地方。

今天藏汉 双语网的小编整理了藏医学理论中常见的医学名词,以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藏医精髓。

一、五源学说.实用文档五源学说又称为五元学说,它认为物器界(器世)及人和一切生物(情世)产生的根源为 土、水、火、风、空,称之为五源。

土、水、火、风是构成世界万事万物的四种基本物质,空是物质存在、增长和运动的空 间,它们之间相互滋生、演变、发展,并进行抽象推理、演绎、归类,用以解释物质世界的 结构和运动形式,这便是五源学说。

五源学说很早应用于佛教哲学,以后应用于寿命吠陀医学。

藏医药学在形成过程中将它 移植到藏医药理论中,广泛应用于生理功能、病理变化、疾病诊断、防病治病及药物方剂等 很多方面,正如《四部医典》后续部说:“众生身由四源成,疾病缘由四源起,药物性味四 源定,身病药皆四源生。

”二、五行学说五行指的是木、火、土、金、水,五行学说就是以它们的属性和相互滋生、制约的复杂 关系来归类、演绎、解释物质世界的构成和事物变化。

藏医运用五行学说来解释人体、生理、 病理及其与外在环境的相互关系,进行辨证施治。

藏医将五行学说主要应用于脉诊学,其他 方面藏医多用五源学说。

藏医将五行(金、木、水、火、土)与人体的心、肝、脾、肺、肾之脉象联结起来,称为 五行脉,即金主肺脉,木主肝脉,水主肾脉,火主心脉,土主脾脉。

按五行相生(金生水、 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的原则,若在心脉上(火主心脉)出现了脾脉(土主脾脉) 跳动,即为正常脉(火生土)。

与此相反,出现了五行相克的脉(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则为病脉,如 在心脉出现了肺脉(金主肺脉)跳动,则为病脉(火克金)。

藏医也认为不同的时令季节,人体的脉象会有所变化,这些都跟五行有着密切关系。

即 将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属七十二天,在两季交替之间有十八天,这样将一年分为五个七十二 天,然后冠之以五行联系。

春季七十二天属木,为万物生长季节,肝胆属木,亦属旺盛季节, 故木主肝(胆)脉;夏季七十二天属火,是心活动的旺盛季节,心属火,故火主心脉;同样道理, 秋季七十二天属金,金主肺脉;冬季七十二天属水,水主肾脉;春末夏初、夏末秋初、秋末冬 初、冬末春初各有十八天,四个交替时节共七十二天属土,土主脾脉。

藏族足浴三、藏医药的理论体系藏医药学的理论有:五行、六味、八性、十七效。

.实用文档藏医学认为药物与五行有关,药物的生长源于五行,即土、水、火、气、空。

土为药物 生长之本源;水为药物生长之汁液;火为药物生长之热源;气为药物生长运行之动力;空为药 物生长之空间。

五行缺一,特别是空缺少,药物则无生机。

这一精辟论述,阐明了药物生长 与自然环境的辩证统一关系,这就是当今所说的生态环境对植物生长的特殊性。

另外,藏医认为药物的味、性效亦源于五行。

土性偏强的药物具有强筋骨、增体力、滋 补强身之效,可治隆病。

这种药物味甘,具有重、稳、钝、柔、润、干之性,根及根茎类药 材大都属于土性。

水性偏强的药物具有使七大物质基础(即饮食精微、血、肉、脂肪、骨、骨髓、精)聚集, 增生肌肉之效,可治赤巴病。

这种药物味涩、酸,具有寒、凉、润、稀、钝、软、柔之性。

皮类药材大都属于水性。

火性偏强的药物能促进七大物质基础成熟,助消化,促吸收,增生体热,荣润肤色,可 治培根病。

这种药物味辛、涩。

大部分花类、种子类药材都属火性。

气性偏强的药物可强筋骨,通经活络,增生体温,收敛疮疡,促进七大物质基础运行。

这种药物味苦、涩、咸。

皮类药材大都属于气性空性偏强的药物,具有四性的通性,其功效通行全身无阻,舒胸宽腹,遍及肢体,适用 于一切疾病。

果类和种子类药材大都属于空性。

除将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皮类药材分属五行外,藏医还将其药材的颜色和五 行联系。

黄色或淡黄色者为土,白色者为水,红色者为火,绿色者为气,蓝色者为空,于是 可根据药材的颜色来考虑其属性,决定其味、性、效。

六味,即甘、苦、酸、辛、咸、涩。

甘味具有增强体力,补气固本,荣润肤色,开窍舒胸,生肌愈疮,干黄水之功效。

苦味具有清血热、赤巴热,健胃舒胸,增生腹肌之功效。

酸味具有健胃消渴,增生体温,生培根之效,对赤巴有益。

辛味具有增生胃温,健胃消积, 镇静催眠,驱杀肠胃寄生虫,荣润肤色之效。

咸味具有熄风镇静,消肿化积,消烦渴,增生 体力,生血,生赤巴,干黄水,下死胎之效,但对麻风病、痘疹、疮疖有害。

涩味具有通淋 止泻,复苏开窍,荣润皮肤,驱虫之效。

另外,还有三化味,即服药后在体内经吸收,其原来药物之味发生变化。

如甘、咸味转化为甘味,辛、涩、苦转化为苦味;酸味吸收后仍为酸味。

因此,甘、酸、苦称之为三 化味。

.实用文档八性,系指藏药具有八种性能,即寒、热、轻、重、钝、锐、润、糙。

药性重、润、寒、钝者可治隆病、赤巴病;药性轻、糙、热、锐者可治培根病。

十七效,就是藏药有十七种功效,即寒、热、温、凉、干、稀、润、糙、轻、重、稳、动、钝、锐、柔、燥、软。

十七效是藏医遣药组方的理论基础,每种药都有其固有的性、 味、效,而在临床上具体应用时,则应根据其功效配伍组方,组方原则是以十七效为对治, 即寒与热为一对治,寒性病用热药治之,热性病用寒性药治之。

在一对治中,一为药性,一 为病性,互为对治。

同理,温与凉、钝与锐、稳与动、润与糙等均互为对治,这是藏医辨证 施治用药的理论基础。

藏药与中药的区别 中药和藏药都是中华民族医学宝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理论上讲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 的地方。

中医是二元论,药理是四元五味,而藏医与中医有很大的区别,所以藏药也较有独 特性。

藏药与中药的区别除了表现在产生地域的不同上,还表现在理论体系以及药材采集、 炮制等方面。

.实用文档1、藏药的无污染特性和治标治本功效 藏医的理论主要讲究药物的生长、性、味、效与五源(水、土、火、风、空),另外,讲性、 味、效是临床用药的理论基础。

藏药的药味有六种:甘、酸、咸、苦、辛、涩等,其中以苦 味为药物效果最佳。

如蒂达藏药的独特,一般是全草入药(整个草药入药),而且是阴干, 所以它的高效的药物成份没有被破坏。

另外由于藏药一般生长在海拔 3800 多米的雪峰上, 所以药物没有被污染,药物的有效成份没有受到其它物质的干扰和破坏,所以它的药效比中 药还要见效快。

另外,藏药治病的最大特点是直入病灶,直接抑制病毒,从机体根本上去治 疗。

2、藏药原材料的采集 藏药的采集与中药也不同。

中药是跟着季节去采集,而藏药是在药材有效成份含量最高时采 集。

全草类一般应在植物生长最旺盛时采集,所以在入药时发挥的药效也最高,因此在治疗 疾病上有极佳效果,而且基本是一年只采集一次,珍贵稀有。

3、藏药的炮制 藏药的炮制术语中药存在差异。

藏药炮制技术吸收了古罗马、古阿拉伯、古印度、中医汉方 等世界医药学炮制技术之长,并且与高原医药炮制技术有效融为一体,非常善于将多种矿物 质与重金属经过上百道去毒化工艺炮制,去毒存性,又与动物、植物药材科学配伍,成为多 种复方配伍成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