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效中藏药治疗乳腺增生病100例临床疗效观察

合集下载

乳房包块中药特效经验方——三剂而愈(乳腺小叶增生)

乳房包块中药特效经验方——三剂而愈(乳腺小叶增生)

乳房包块中药特效经验方——三剂而愈(乳腺小叶增生)乳房包块不可小视,严重会致癌。

今天献出我的久经20多年临床验证的特效经验药方,但愿此方能造福广大女性朋友们。

让我们大家都来关爱女性朋友们。

其实我在临床中曾经也用此方加减治疗过19岁男生乳腺包块,效果也很好。

为了保护患者个人隐私,这里以“x x x ”代替。

(朋友们在引用此方时,请一定要在医师或药师的指导下辨证论治,随证加减,效果会令人惊奇。

)xxx,女,27岁,简阳市、武庙乡人。

左侧乳房包块(乳腺增生)已经一年余,2013年5月21日到简阳市xx医院彩超检查,查见左侧乳房约4.5cmx2.4cm大小包块一个,右侧乳房1.3x1.1大小包块一个.还有几个小如花生米大小的数个。

自述爱管闲事、平常爬楼梯都感到很累、每次月经前4、5天乳房开始疼痛、乳头触痛,月经量少、而且时间长至7、8天,月经来后疼痛减轻。

平时心情忧郁、爱生气发火,情绪激动,双脚软弱无力。

脉象沉细而弦。

血压60/80 ,舌苔光白无华,面色萎黄,小便正常,大便偶尔偏稀软,平素饮食不好、身体一般。

一剂药后包块缩小2/3,且不再疼痛,10天共服三剂药后包块几乎完全消失。

嘱咐她再服2剂以善后免复发。

平时注意保养和控制情绪。

诊断断为:气虚血弱,肝脾不和、肝络郁阻,痰凝气滞。

(乳房属胃、乳头属肝)治疗原则:健脾养血,疏肝理气、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化痰散结。

(此例原方如下)党参30g、当归15g、白芍15g、赤芍15g、柴胡15g、茯苓10g、白术12g、甘草10g、薄荷10g、夏枯草30g、丹参15g、川芎15g、金银花15g、连翘30g、板蓝根15g、香白芷15g、泽兰10g、六路通15g、乌梢蛇15g、皂角刺30g、橘核10g、荔枝核15g、青皮10g、陈皮10g、沉香15g、制香附子30g、蒲公英30g、千里光15g、秦艽10g、白花蛇舌草30g、半枝莲15g、僵蚕15g、蜂房20g、制乳香10g、制没药10g、牡蛎30g、玄参15g、桔梗10g、黄芩15g、猫爪草30g。

自制中成药“乳腺增生丸”治疗乳腺增长症260例疗效观察

自制中成药“乳腺增生丸”治疗乳腺增长症260例疗效观察

自制中成药“乳腺增生丸”治疗乳腺增长症260例疗效观察目的:观察“乳腺增生丸”治疗乳腺增长症的疗效观察。

方法:将确诊为乳腺增生症的260例患者,用自制中成药“乳腺增生丸”,观察其治疗效果。

结果:260例患者中,中治愈156人,好转88人,无效16人,有效率93%。

结论:自制中成药“乳腺增生丸”治疗乳腺增长症方法简便,疗效显著。

标签:乳腺增生丸乳腺增长症疗效观察乳腺小叶增生,中医病名“乳癖”,即以月经前双侧乳房胀痛,乳房中散在粒样结节或条索状结节为主症状的疾病。

自1991年6月至1993年10月,我们采用自制中成药”乳腺增生丸”治疗此病共260例,现报告如下:一、一般资料(一)临床资料:260例中,年龄最小为22岁,最大为44岁。

未婚者2例,已婚者258例。

全部为双侧乳腺小叶增生。

临床表现:全部病例都有双侧乳房胀痛,生气时疼痛加重或月经前疼痛加重。

严重者有灼热刺痛感,个别病人因胀痛严重双臂上抬。

查体:乳房内有散在粒样结节或条索状结节。

有关检查:采用近红外线乳腺癌诊断仪检查,排除乳腺癌,诊断为乳腺增生症。

(二)方剂组成:柴胡、川梀子、川穹、穿山甲、海藻、乌药、三棱等20余味药组成。

解方:乳癖证的病因是七情内伤,表怒忧思,郁结伤肝造成。

肝主疏泄,调畅气机,使气血流通正常,在五行学说中,木克土,即肝克脾。

肝的疏泄功能正常,能促进脾的运化功能,而脾与胃相表里,因此,肝经能影响胃经。

中医人体结构理论人为:乳头属肝,乳房属胃,若肝气郁结,横逆犯胃,气机不利,气血运行不畅,脉络欠通,气血瘕结于乳房,欠则形成症瘕。

经行阴血下注冲任二脉,冲脉隶于阳明而附于肝,故有些病人常常表现为乳房胀痛在经前发生或加重,辩证属肝郁气滞,血淤络阻。

治则:疏肝理气,活血化淤,通络散结。

用药以使肝气得舒,气机畅通,气血得行,络通结散,疼痛自止,症瘕得消。

方中柴胡疏肝理气解郁为主药,川梀子行气止痛,川穹等活血化淤药为辅药,与理气药物同行相辅相成。

中药治疗乳腺增生病疗效观察

中药治疗乳腺增生病疗效观察

中药治疗乳腺增生病疗效观察乳腺增生病,为妇科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

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该病呈逐年上升趋势,发病率高,门诊就诊率高。

此病多发于育龄期妇女,不乏青春期患者,严重影响妇女的工作与生活。

笔者采用中药内服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我院自2005年6月-2009年10月对220例乳腺增生病患者采用中药治疗及西药对照组治疗观察,进行疗效比较。

1.1 一般资料本组220例均为女性患者。

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170例和西药对照组50例,治疗组年龄18~53岁,平均34岁,单乳发病55例,双乳发病115例,病程最短者2个月,最长者3年;对照组年龄19~50岁,平均32岁,单乳发病5例,双乳发病45例,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2年。

1.2 临床表现患者乳房胀痛或刺痛,可连及胸、腋,触之疼痛明显,部分有经前加重,经期乳房增大,经后缩小;症状稍减轻者,有月经紊乱、口苦、胸闷及情志症状,亦有部分患者伴有小腹疼痛,腰膝酸软。

扪及一侧或双侧乳腺出现一个或多个片块型或结节型、条索状包块,韧而不坚,触痛明显,与皮肤和深部组织不粘连,推之可移,1.3 诊断标准根据病史、临床症状、体征、乳腺红外线检查,确诊220例均符合乳腺增生病标准。

1.4 排除标准无结块之乳痛症、乳癌、纤维腺瘤、乳腺结核等不在观察之列。

2 治疗方法2.1 治疗组采用疏肝解郁,理气化痰,补肾活血,中药内服。

基本方:当归10g,川芎10g,白芍10g,桔梗10g,瓜蒌15g,桃仁10g,三七粉6g(冲服),桔核15g,皂刺15g,浙贝15g,鳖甲20g(先煎)。

疼痛明显:加川楝子10g;口干苦:加柴胡10g,黄芩10g;心烦易怒:加郁金10g,丹皮12g,夏枯草15g;结块较大:加海藻15g,昆布15g,三棱10g,莪术10g;头晕耳鸣,失眠多梦,潮热:加地骨皮15g,阿胶10g(糕化),龟板12g,远志5g,茯神20g;乏力:加党参15g,白术10g,黄芪15g;大便干者加肉苁蓉15g;腰膝酸软,神疲乏力:加仙灵脾各10g,牛膝10g,杜仲15g,川断15g。

藏药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藏药学在女性健康中的应用研究

藏药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藏药学在女性健康中的应用研究

藏药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藏药学在女性健康中的应用研究藏药学在女性健康中的应用研究摘要:藏药学作为我国传统医药学的重要分支,具有丰富的药物资源和独特的治疗理论。

无论是作为独立的疗法还是辅助疗法,藏药学在女性健康中的应用已经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本论文通过对藏药学的概述,探讨了藏药学在女性特定疾病和保健中的应用,对于更好地发挥藏药学在女性健康中的作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藏药学;女性健康;特定疾病;保健;应用研究一、引言藏药学起源于我国西藏地区,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藏药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药物资源,以及丰富的疗效和独特的治疗理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传统医学的重视,藏药学在临床和科研方面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尤其是在女性健康领域。

二、藏药学概述藏药学是一门研究藏族传统医学的学科,主要研究藏族药物资源、药物特点和药物应用等方面。

根据藏药学理论,藏药可以分为动物药、植物药、矿物药和海洋药四大类。

藏药学的疗效和治疗理论与中医药学有相似之处,但也有其独特之处。

三、藏药学在女性特定疾病中的应用1. 月经失调:藏药学认为月经失调是女性子宫功能异常引起的,可以通过调理气血、益气活血的藏药来达到治疗的效果。

2. 妇科炎症:藏药学中有多种天然草药可以用于妇科炎症的治疗,如藏红花、维他命E等。

3. 乳腺疾病:藏药学中有一些药物可以帮助乳腺疾病的康复,如藏香附、藏青蒿等。

四、藏药学在女性保健中的应用1. 孕期保健:藏药学中有一些药物可以帮助孕妇缓解孕期不适,如藏红花、佛手柑等。

2. 绝经期保健:藏药学中有一些药物可以帮助女性平稳度过绝经期,如藏红花、灵芝等。

3. 保养皮肤:藏药学中有一些药物可以帮助女性保养皮肤,如藏红花、青蒿等。

五、结论藏药学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分支,具有丰富的药物资源和独特的治疗理论。

在女性健康中的应用研究方面,藏药学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

然而,由于藏药学在女性健康中的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和应用,以更好地发挥藏药学在女性健康中的作用。

中成药治疗乳腺增生效果评价

中成药治疗乳腺增生效果评价
t r e a t me n t o f o b s e r v a t i o n .Re s u l t s 6 c a s e s of c l i n i c a l 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 b r e a s t h y p e r p l a s i a c a s e s a c h i e v e d s a t i s f a c t o r y c u r a t i v e e fe c t , n o a d v e r s e r e a c t i o n
1 9 2 Ch ha Co n t i n u i n C l Me d i c a / Ed u c a t i o n , V o L No . 7
中成药治疗乳腺增生效果评价
李 迎 莉 自诉 :双 乳 房胀 痛 ,伴 有 肿块 2 年余 ,情 志抑 郁 ,多愁 善 感 ,时 有 心慌 ,四 肢无 力 ,月 经 量少 ,曾在 当地诊 断 为 乳腺 增 生 , 口服
【 摘要 】 目的 观察 消乳散结胶 囊治疗乳腺 增生 的疗效与安 全性。方法
通 过 8例 临床 治 疗 乳 腺 增 生 的 典 型 病 例 , 应 用消乳散结胶 囊治疗观察 。
结果 6例乳腺 增 生病例 临床 应用取 得 满意 疗效 ,无不 良反应 。结论 中成 药 消 乳 散 结胶 袭 治 疗 乳 腺 增 生 效 果 较 好 。 【 关键词 】中成药 ; 乳腺 增生 ; 效果评价
多 种药 物 ,病 情 时好 时坏 ,前 来 就诊 。查 体 可 见双 乳 房 触 之有 压 痛感 ,心 情 易激 动 ,面 色 不佳 ,红外 光 扫描 可 见分 布 均 匀 的点 片 状 灰 影 ,边 缘清 晰 ,血 管 无异 常改 变 ,无 腋窝 淋 巴结肿 大 ,诊 断 为双乳 腺增 生 。

中医药在乳腺疾病治疗中的疗效研究

中医药在乳腺疾病治疗中的疗效研究

中医药在乳腺疾病治疗中的疗效研究乳腺疾病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包括乳腺增生、乳腺癌等疾病。

中医药作为一种传统医学,具有独特的治疗方法和疗效,在乳腺疾病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本文将从中医药的角度探讨其在乳腺疾病治疗中的疗效研究。

1. 中医药对乳腺增生的治疗疗效研究乳腺增生是乳腺疾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中医药在乳腺增生的治疗中有独特的优势。

通过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发现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可以缓解乳房胀痛、乳房肿块等症状,同时可有效地控制病情的进展。

中医药具有疏肝理气、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作用,能够调节体内的阴阳平衡,改善乳腺组织的血液循环,缓解炎症反应,从而达到治疗乳腺增生的目的。

研究表明,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的疗效与病情的轻重有关。

对于乳腺增生较为轻微的患者,中医药可以通过中药调理、针灸等方式有效地缓解症状,改善乳腺组织的营养状态,减轻疼痛感。

而对于乳腺增生较为严重的患者,中医药需要结合手术治疗,以达到治愈的目的。

综上所述,中医药在乳腺增生的治疗中具有一定的疗效,并且其疗效与病情的轻重、患者的个体差异等因素有关。

2. 中医药对乳腺癌的治疗疗效研究乳腺癌是乳腺疾病中最为恶性的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放疗、化疗等,但这些治疗方法常常会带来副作用和并发症。

中医药治疗乳腺癌的研究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因其具有治疗效果显著、副作用较小的特点。

中医药治疗乳腺癌主要通过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抵抗力,从而达到控制病情发展的目的。

中医药通过中药汤剂、针灸、中草药等治疗方式,可以减轻化疗导致的恶心、呕吐等不适感,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同时,中医药还具有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促进肿瘤的坏死和消退,减少肿瘤的侵袭和转移。

研究表明,中医药在乳腺癌的辅助治疗中具有一定的疗效。

多项临床研究显示,中医药联合传统治疗,可以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此外,中医药对于减轻放疗、化疗的副作用,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等方面也具有显著优势。

45例乳腺观察增生中医治疗临床体会

45例乳腺观察增生中医治疗临床体会

45例乳腺观察增生中医治疗临床体会摘要目的: 观察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的疗效。

方法: 将45例乳腺增生的患者采用自拟“消乳汤”治疗。

方药组成:瓜萎30g,鸡血藤15g, 当归、郁金各15g , 生牡蛎20g , 浙贝母15g, 橘核30g,海藻15g,昆布15g,丝瓜络20g, 青皮10g,甘草10g。

结果: 痊愈23例,显效12 例,有效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6.67%。

结论: 中医治疗乳腺增生有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乳腺增生消乳汤乳腺增生是女性乳腺疾病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占乳腺疾病的首位,发病年龄多在20 ~ 45 岁之间。

乳腺增生症在临床上的名称颇多, 如“ 乳腺结构不良” 、“ 乳腺病” 、“ 乳腺纤维性囊肿病” 等。

中医统称为“ 乳癖” , 是指肿块位于胁肋下易被发现之症。

始见于《外科正宗》, 曰: “ 乳癖乃乳中结核, 形如丸卵, 或垂作痛, 或不痛, 皮色不变,其核随喜怒而消长。

”《诸病源候论》谓:“癖者,癖侧在于两胁之间,有时而痛是也”。

《医宗必读》指出:“癖者,僻也,内结于隐僻,外不可见也”。

其临床特征是乳房疼痛和乳中结核,形如鸡卵,表面光滑,推之移动,一般于经前加重,经后减轻,并随情绪的喜怒变化而消长,往往经久不愈, 给病人造成很大心理负担。

一般多为单发,其发病与女性内分泌失调有关,由于卵巢的功能发生紊乱,体内黄体素减少,而雄激素相对增多,使乳腺导管及乳腺小叶上皮发生随月经来潮而出现增生和复旧不全。

我们采用自拟方药“消乳汤”治疗乳腺增生症45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45例均为我科门诊女性患者,年龄在18 ~ 49岁之间,其中18 ~ 30 岁18 例,31 ~ 40 岁16 例,41 ~ 48 岁12例。

病程最长6 年,最短6 个月; 双侧乳腺增生24 例,单侧乳腺增生21 例;全部病例均经x线、近红外线乳房透视确诊.1.2诊断标准诊断依据参照《最新国内外疾病诊疗标准》[1]中乳腺增生病的诊断标准拟定:①单侧或双侧乳房胀痛,常于经前期加剧;②临床体检单侧或双侧乳房触及一个或数个肿块;③利用乳房X 线钼靶摄片、B 超检查、红外扫描、肿块穿刺涂片等现代检测手段为辅助诊断,排除其它良性、恶性病变。

中药治疗乳腺增生症的疗效观察

中药治疗乳腺增生症的疗效观察

定期 到院复查 , 查看疾病恢 复情况 。为下次妊娠奠 定 良好基
础。
3 . 2 探究结果 甲氨蝶呤 、 米非司酮二者均属 于临床有效治
率等 , 观察 患者 阴道 出血情况 、 血液颜 色等。在治疗期 间若患
者 出 现 阴道 流 血 量 逐 日增 多 , 腹痛症状加剧 , 且 为 患 者 听 诊 有
疗异位妊娠 的安全药物 , 药物 自身不 良反应少 , 其中甲氨蝶 呤
属于叶酸 拈抗 剂 , 能 够 阻止 本 文探 究 的探 究 总有 效率 高达
移动性浊音 , 为患者行 后穹窿 穿刺 , 抽 出不凝 固血液 , 此 种情 况需立 即通 知上级 医生 , 并做好手术抢救 准备 工作 。
的原则 , 并为患者阐明药 物剂量 、 服药 时间等 , 患 者 安 心 用
药, 给药时应多次询问患 者有无 甲氨蝶 呤 、 米非 司酮过 敏史 ,
再给药期 间针对药物 甲氨蝶 呤的副作 用 , 要做 好预防处理 工
作 。因该药物在 服用过程 中 , 部分患者可能会有黏膜损伤 、 骨
[ 3 ]肖飞娥 , 郑德娟 , 屈小英 .优质护理 在腹腔 镜异位妊娠 阿手术期
识, 告 知 患 者异 位 妊 娠 的 危 害 , 告知 患者及其 家属一 旦怀孕 , 需尽快到 医院检查 , 做 到宫外 孕 的早 发现 、 早 治 疗 。 在 孕 早
3 . 1 . 5 出院指导 : 护理人 员应 为患者做 好 出院指导工 作 , 详 细告知患者 出院后注意事项 。例如 , 出院后 一个月不宜盆浴 ,
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J ] .中外 医学研究 , 2 0 1 4 , 1 1 ( 3 ) : 9 8 - 9 9 .
中药治疗 乳腺 增 生症 的疗 效 观察

藏药治疗56例乳腺增生的疗效观察

藏药治疗56例乳腺增生的疗效观察

龙源期刊网
藏药治疗56例乳腺增生的疗效观察
作者:娘毛才
来源:《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3年第08期
乳腺增生是女性最常见的乳房疾病,其发病率占乳腺疾病的首位。

近些年来该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年龄也越来越低龄化。

乳腺增生是正常乳腺小叶生理性增生与修复不全,乳腺正常结构出现紊乱,它是既非炎症又非肿瘤的一类病。

多发于30-50岁女性,发病高峰为
35-40岁。

笔者对56例病理性乳腺增生女性采用口服藏药进行治疗,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现报道如下。

藏药治疗56例乳腺增生的疗效观察

藏药治疗56例乳腺增生的疗效观察
中 国 民 族 民 间 医 药

民 族 医 药
Et h n o me d i c i n e a nd E t h n o p h a r ma c y
1 2・
C h i n e s e j o u ms l o f e t h n o me d i c i n e a n d e t h n o p h a r ma c y
例 和对 照组 1 4例 ,其 中试验 组 3例和 对照组 1例 因 中间 失访 未完 成 观 察 期 。在 5 6例 患 者 中 ,已婚 妇 女 占观 察
总人 数 的 9 3 . 3 % 、未 婚 占 6 . 8 3 % ,年 龄 最 大 为 5 O岁 、 最小 为 1 8岁 。病 程 最短 2 O个 月 ,最 长 1 8 0个 月 。月 经 初潮 年龄 最小 1 1岁 ,最 大 l 9岁 。两 组 年 龄 、病 程 、婚
国中医药出版社.
[ 3 ]格尔 ・ 格桑扎西.实用藏药名库 [ M] .青海 :青海 民族 出版社 ,1 9 9 9 .
( 收稿 日期 :2 0 1 3 . 0 6 . 1 2 )
两组给药周期为 4周 ,共进行一个疗程治疗 。 3 疗效观 察 3 . 1 观察指标 与方法 ①参 照 2 0 0 2年 中华 中医外科 学会
参考文献
或经期不规 则者 ;糖 尿病史 者 ;过敏 性体 质 ;不合 作者 以
及合并严重心 、肝 、肾功能不全者 。
2 治 疗 方 法
2 . 1 治疗组 口服藏药 医痞 月亮散 。首次 服药从月经来 临 前1 2一l 4天 开始 ,经期 停服 ,月经 干净第 二天 继续 服药 ,
藏药治疗 5 6例 乳 腺 增 生 的 疗 效 观 察

藏医治疗妇科肿瘤的效果分析

藏医治疗妇科肿瘤的效果分析

藏医治疗妇科肿瘤的效果分析摘要:目的分析妇科肿瘤接受藏医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在本院妇科接收的肿瘤患者当中随机抽选出100例,入选患者入院时间范围为2020年1月-2021年1月,根据单双号抽签方式将患者分作两组,给予常规治疗患者划成对照组,给予藏医治疗患者划成试验组,两组治疗方法不同最终取得效果也存在一定差异,对其进行比较。

结果试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更加良好,出现不良反应几率明显更低,治疗满意度明显更高,对照组相对较低,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

结论妇科肿瘤患者临床接受藏医治疗后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临床症状改善明显,应用价值相对较高。

关键词:藏医治疗;妇科肿瘤;临床效果妇科肿瘤属于临床常见疾病之一,肿瘤类型相对较多,主要包括子宫肌瘤、卵巢肿瘤、外阴肿瘤、阴道肿瘤等,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或者治疗不当就会导致肿瘤出现癌变,加快病情扩散速度,最终导致患者出现多种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

经过调查可知,临床近些年接收的妇科肿瘤患者数量不断增加,患者身体健康受到了严重威胁[2]。

临床常规治疗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预后效果相对较差,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临床开始应用藏医治疗该疾病,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

本次研究主要选取100例患者进行分析,现对其结果进行阐述。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在本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范围之内接收的妇科肿瘤患者中随机抽取100例,应用电脑对其进行1-100编号,平均年龄(49.46±3.46)岁。

单号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划分为对照组,双号患者给予藏医治疗,作为试验组。

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临床相关资料,得出P>0.05不具备显著差异,可以比较。

1.2方法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患者患病情况进行明确。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

试验组患者接受藏医治疗,主治医师首先明确患者病情,结合患者临床实际情况制定治疗方案。

采用火硝、束花报春、塞北紫堇、小散虎耳草、冬葵果、小叶假耧斗菜、甘青青兰、短管兔耳草、蒺藜、山矾叶、羚羊角、硼砂、鬼臼、朱砂、鬼箭锦鸡儿、茜草、紫草茸、藏紫草、寒水石、藏木香、余甘子、毛诃子、诃子、沙棘膏、红花以及紫檀香共26味药材,将朱砂单独研磨成粉,其余25味药材放在一起研磨成分,然后过筛,之后在其中加入朱砂,混合均匀之后备用,每日使用温开水送服2次,每次2g。

中药方剂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药方剂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药方剂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疗效观察(作者: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___ )【摘要】乳腺增生病属于中医“乳癖”范畴,为中青年妇女的常见病与多发病,其发病率居乳腺疾病的首位,而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比健康妇女高141.5倍。

目前临床对乳腺增生病尚无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

我院通过中药方剂治疗乳腺增生140例,同期使用乳癖消治疗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显示前者疗效满意。

【关键词】中药方剂乳腺增生临床疗效据有关资料报道,乳腺增生的产生与精神和内分泌失调等因素有关。

随着女性体内雌性激素代谢功能的下降,雌性激素与孕激素比例的失调,导致女性乳腺增生的发生。

乳腺增生被视为女性多发病与常见病症之一,多发生在25至45岁的妇女,其主要临床表现为乳房肿块并伴有乳房疼痛。

乳腺增生通过治疗能够治愈,但如果治疗不及时也可能恶化成为乳腺癌。

目前,较为流行的治疗方法为中西医结合治疗。

本文通过利用中医药方法治疗乳腺增生140例,配合使用VLH k 6100型光电离子治疗仪辅助治疗,临床证明中医药治疗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2009年4月至2010年3月,我院妇科门诊共收录病人140例,性别均为女性,年龄为28岁至48岁,其平均年龄为36岁,发病时间为6个月至10年不等。

其临床表现为:乳房疼痛过程,与自身心情和月经周期有着密切关系。

通过彩超能够发现乳腺有不同程度的增生产生,一侧或两侧有大小不等的肿块产生,形状成条索状。

日常生活中多有劳累、生气或精神紧张。

1.2 治疗方法遵照医生药方,每日1齐腹用水煎服,注意的是早晚服药时需保持空腹,坚持口服1至3个月,每次在月经刚刚过后开始服用,下次月经开始前停止用药。

该药成分组成:牡蛎30g,海藻、昆布、鸡血藤、淫羊藿、菟丝子、王不留行、三棱、莪术、皂刺各15g,柴胡、香附、鹿角各9g,通草、丹参、赤芍各12g;根据临床症状表现可适当遵照医生说明加减药物。

中药治疗乳腺增生病120例临床疗效

中药治疗乳腺增生病120例临床疗效

中药治疗乳腺增生病120例临床疗效(浙江省安吉县中医院浙江湖州 313300)【摘要】目的:探讨中药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0月中医门诊在治疗的乳腺增生患者120例,根据中医分型进行辩证施治,其中肝郁气滞,痰瘀血结型50例,治疗原则:疏肝理气,活血散结。

治疗方法:加味逍遥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脾肾阳虚,冲任失调型36例,治疗原则:温补脾肾,调摄冲任。

治疗方法:二仙汤合四物汤加减。

肝郁化热(火)型34例,主要原则:清肝泻火。

治疗方剂:蒌贝消核汤治疗。

结果:本组治愈46例,显效38例,有效28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93.3%,其中肝郁气滞、痰瘀血结型治愈19例,显效18例,有效1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0%,脾肾阳虚、冲任失调型治愈14例,显效10例,有效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1.7%,肝郁化热(火)型治愈13例,显效10例,有效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1.2%,各型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医辩证施治治疗乳腺增生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中医分型;乳腺增生;辩证施治;【中图分类号】R655.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6194(2015)02-0401-01乳腺增生病是是妇女乳腺疾病中的常见病之一,属于中医的“乳癖”证,本病好发于30~45岁妇女,其特点是乳房肿块,经前肿痛加重,经后减轻,肿块随情绪波动而增减,临床以乳腺肿块和发作性疼痛为特点。

其发病原因与卵巢功能失调有关。

卵巢分泌的黄体素相对减少,分泌的雌激素的量相对增多,造成黄体素与雌激素的比例失衡,从而导致乳腺增生。

中医治疗乳腺增生病有独具的特色,本文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0月采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方法治疗的120例乳腺增生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0月中医门诊在治疗的乳腺增生患者120例,年龄18~51岁,病程3个月~8年,平均病程3.2年。

临床观察乳腺增生患者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分析

临床观察乳腺增生患者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分析

临床观察乳腺增生患者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分析(正文)乳腺增生是一种常见的乳房疾病,多发生于育龄期妇女。

该病以乳房增生和增生性结节为特征,可引起乳房胀痛、不适以及乳头溢液等不适症状,给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一定影响。

为了探讨乳腺增生患者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本文进行了临床观察和分析。

一、药物治疗方案药物治疗是乳腺增生的常用方法之一,常用药物包括中药和西药。

我们选择了100例乳腺增生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接受中药治疗,一组接受西药治疗。

治疗期为3个月,观察疗效,并记录相关数据。

结果显示,中药治疗组中,60例患者症状明显改善,乳房胀痛减轻,增生性结节有所减少;西药治疗组中,50例患者症状改善,但改善程度较中药组略低。

根据我们的观察和统计分析,中药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60%,而西药治疗组为50%。

二、手术治疗方案对于一些症状严重、无效的乳腺增生患者,手术治疗是必要的选择。

我们选取了50例乳腺增生患者,其中30例接受了乳腺局部切除手术,20例接受了乳腺全切手术。

手术后,我们对患者进行了观察和随访,记录其疗效和并发症情况。

观察结果显示,乳腺局部切除手术组中,25例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疗效满意;乳腺全切手术组中,15例患者症状改善,但与局部切除组相比,改善程度稍低。

根据统计分析,局部切除手术组的总有效率为83.3%,全切手术组为75%。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中西医结合治疗是一种综合治疗方法,通过中西医的联合应用来改善患者的症状和乳腺结构。

我们将80例乳腺增生患者分为两组,一组接受中药治疗,一组接受西药治疗,治疗期为3个月。

观察并比较两组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

观察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中,60例患者症状明显改善,乳房胀痛减轻,乳腺结构得到一定改善;仅西药治疗组中,50例患者症状改善,改善程度较中西医结合组略低。

根据统计分析,中西医结合组的总有效率为75%,西药治疗组为62.5%。

综合分析上述三种治疗方案的疗效,我们发现中药治疗方案对乳腺增生患者的疗效较好,总有效率为60%;手术治疗方案的总有效率为80%,而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的总有效率为75%。

中医药治疗乳腺病临床效果观察

中医药治疗乳腺病临床效果观察

中医药治疗乳腺病临床效果观察作者:朱如彬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14年第28期摘要目的:探讨中药治疗乳脲增生的疗效。

方法: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扎脲增生思者8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2例,观察组采用柴胡疏肝散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阿莫西芬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治愈35例(83.33%),对照组治愈27例(64.29%),两组对比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中医药治疗;乳腺病;疗效乳腺病是临床妇科常见疾病之一,其具有病程长、发病率高、易反复等特点,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乳腺增生患者84例,进行观察研究,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乳腺增生患者84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2例。

观察组年龄25~58岁,单侧增生15例,双侧增生27例,病程3~25个月;对照组年龄24~57岁,单侧增生16例,双侧增生26例,病程2.5~24个月。

两组在年龄、病程、病症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对比分析。

治疗方法:①观察组采用柴胡疏肝散进行治疗,处方:柴胡、川芎各12 g,白芍、香附、枳壳、甘草各15 g。

并且根据患者的治疗进展进行随症加减。

伴呕吐、咳痰者加半夏、陈皮;肝火上炎者加丹皮、龙胆草;肝郁气滞者可加香附、合欢皮;肝肾阴虚者,可加山茱萸、熟地;月经不调者可加丹皮、黄连、酸枣仁。

所有药剂进行煎服,2次/d,早晚服用,服用3个月。

②对照组利用阿莫西芬进行治疗,10mg/次,2次/d,并同时服用维生素E500mg,3次/d,服用3个月。

疗效判定标准:①治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乳房胀痛消失,且治疗结束6个月内无复发;②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有明显消失,乳房胀痛有明显缓解;③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

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观察组治疗前后生活治疗评分对比:分为日常生活状况、活动能力、生活感受、健康感受、家庭支持5个部分,每项满分10分。

藏药擦涂疗法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应用

藏药擦涂疗法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应用

藏药擦涂疗法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应用
杨忠措;扎巴
【期刊名称】《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年(卷),期】2018(024)001
【摘要】乳腺增生是较为常见的女性疾病,是一种女性乳腺组织发生良性增生的疾病。

主要病因为生活节奏与工作压力引起的心理亚健康和流产次数、哺乳方式有直接的关系。

本病多发于30到45岁女性占所有乳腺疾病的70%,有潜在发展为乳腺癌的风险。

目前激素为治疗乳腺增生的筛选药物,医学界还有一些口服药,这些治疗基本上仅能够缓解或改善症状,但无法达到对病灶深层的彻底治疗,且不良反应较多,在很大程度上对我国女性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不良影响。

通过多年的文献考证和临床治疗研究发现,藏药擦涂疗法治疗乳腺增生具有独特的优势,操作简便安全,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为患者解除了病痛。

【总页数】1页(P51)
【作者】杨忠措;扎巴
【作者单位】青海省藏医院,青海西宁810000;青海省藏医药研究院,青海西宁81000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91.4
【相关文献】
1.藏药八味檗皮散卡擦儿和放血疗法结合治疗淋病经验
2.藏药白脉涂剂结合木烙疗法治疗33例急性颈僵直的临床疗效观察
3.卡擦藏药及饮食起居疗法对104例高血压病人的疗效分析
4.藏药洗浴疗法结合涂搽法治疗皮肤病概况
5.藏医擦涂疗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藏药治疗乳腺炎高频超声随访分析(一)

藏药治疗乳腺炎高频超声随访分析(一)

藏药治疗乳腺炎高频超声随访分析(一)【摘要】运用高频超声对88例乳腺炎做诊断并进行藏医药治疗随访,高频超声在对乳腺炎的诊断及治疗随访中优于钼靶X线摄影、红外线检查及针吸活检等检查,是一项有用的首选方法。

【关键词】高频超声;藏医药;乳腺炎;随访分析运用藏医药对乳腺炎有较高的治疗效果及较好的安全性,我院自2007年5月至2010年5月,对88例乳腺炎患者运用超声随访检查,判定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1病例资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88例乳腺炎病患者,均来自本门诊部,临床和结合病理确诊,入选者均初发,脓肿未形成女性患者,年龄15-71岁,平均(35.6±4.8)岁,病程1个月至2年,所以病例事先停用内服及外用药,按就诊顺序随机为治疗组(藏药+抗生素)30例;对照I组(藏药)30例,对照II 组(西药抗生素)28例,三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年龄,病程及治疗前病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串者在脓肿形成者;2.一周前接受过系统治疗者,对治疗药物东相关成份过敏者,有严重心,肝,肾,血流系统疾病的患者:孕妇及哺乳期妇女。

1.2方法:①治疗组每天1次治疗,行口服藏药+藏药局部热敷+抗生素,口服藏药方剂组成:早上二十五味兔臼丸,中午八味沉香散+五鹏丸,下午医痞月光散,晚上仁青章觉开水泡服。

外敷藏药方剂:干鹿角粉炒热,装入布袋,热敷于患处。

抗生素:头孢曲松钠100㎎/(㎏.d),1次/天静滴。

疗程7-10天,(平均8天),患者均无明显不适,偶见红斑,灼痛等不适,清洗去所服药物后现象消失。

对照Ⅰ组行口服藏药+藏药局部热敷,方剂同治疗组。

对照Ⅱ组仅行抗生素头孢曲松钠100㎎/(㎏.d),1次/天静滴。

②疗效判定标准:三组病历均每5天行超声判定一次疗效,第三次(15天)判定最终疗效,所有痊愈出院病例一个月后行超声随访一次,以观察复发情况。

如表:1.388例初次超声图像表现:在炎性肿块上检查时,肿块边缘局部增厚,边界不十分清楚,内部回声增强,光点分布不均匀,未见明显液性暗区,探头挤压肿块时,局部有压痛,CDFI:周边及内部未见明显血流信号见明显血流信号〔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效中藏药治疗乳腺增生病100例临床疗效观察
乳腺增生是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的危害妇女的身心健康,为解除该病对患者带来的痛苦,我院乳腺病防治网,采用“周期调理法”,对妇女进行月经前后周期性调理,治疗乳腺增生100例,取得了十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100例病人,均经红外线扫描和B超确诊为乳腺增生病患者,其中小叶增生56例,瘤样增生44例,年龄16--55岁,病程2个月--10年,以1--5年最多,临床表现为月经前乳房胀痛,疼痛可累及双侧腋窝,胸背部,情绪烦躁,激动,劳累后疼痛加剧,并伴有饮食睡眠不佳,月经不调等,触诊有大小片状、块状、条索状、结节状、一个或多个大小不等,边界不清,质地硬有触痛感;症状表现为双侧者85例,单侧15例,与月经有关者84例,无关者16例.
(2)治疗方法
口服一个月为一疗程,每曰3次,对月经胀痛明显,伴有冲任失调者,月经前14天内服用1号药,月经后14天服用2号药,对伴有便秘史者月经后服用3号药,治疗期间停用其它药物,治疗前后观察症状,体征及进行红外线,钼靶摄片及B超检查其变化.
(3)疗效标准
痊愈:乳房疼痛和肿块完全消失,结合电脑红外线检查证实.显效:乳房疼痛和肿块明显缩小达2/3以上;有效:乳房疼痛和触痛减轻,肿块缩小达1/3;无效:乳房疼痛和肿块,钼靶及红外线扫描均无变化.
(4)治疗效果
治疗乳腺增生,患者服用后最快3--7天起效,一般多在服用一个疗程疗效明显,结果统计:痊愈64例,显效22例,有效1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8%.
(5)典型病例
朱某某,女,47岁,农民,99年元月17日初诊,主诉:双乳疼痛12年,加重2月余.双乳胀痛于月经来潮前更甚,与情绪变化有关,伴有月经不调,查体:左乳外上象限触及6cmx6cm包块,质硬,活动可,有触痛感,右乳外上象限触及4cmx5cm包块,质地中等硬度,活动可,有触痛感,双侧皮肤正常,乳头无凹陷.经红外线扫描确诊为乳腺瘤样增生.遂用1号药和2号药进行月经前后周期性调理,一疗程后复诊,双乳胀痛消失,肿块消散呈小结节状,连服第二疗程,经红外线扫描双乳肿块消散,一年后随访无复发.
(6)讨论
乳腺增生病大多由内分泌激素水平失调,性激素代谢紊乱使体内雌激素分泌过量而导致乳腺组织生理性增生和复旧不全,另外,肝脏灭活雌激素功能异常,使过多的雌激素对乳腺组织进行不良刺激而导致乳腺组织增生性病变,祖国医学认为,本病是由于情志不舒,肝气郁结,正气虚弱,气血运行不畅,而导致气滞痰凝血瘀,凝滞乳房,搏结不散,日积月累而成,所以采用“周期调理法”内服中药整体综合、双向调节五脏六腑,能合理地调节内分泌,促进新陈代谢,改善肝功能,加强对过剩雌激素的灭活作用,使体内雌孕激素水平保持相对平衡从而有效地抑制和改善乳腺组织的异常增生,保护和修复乳腺组织的正常形态结构,从本组100例治疗效果来看,以内服中药治疗本病疗效显著.取得了西医无法比拟的效果.为治疗乳腺增生疾病开拓了新的途径.
(说明---该论文于2000年5月参加在广州举行的第七次全国中医与中西医结合乳房病学术会,进行学术交流,并荣获中国中医药学会学术部最高学分,载入第七次全国中医与中西医结合乳房病学术会论文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