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事件应急平台建设现状分析与对策

合集下载

大数据背景下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平台建设研究

大数据背景下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平台建设研究
大数据背景下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平台建 设研究
目录
01 一、背景介绍
03 三、大数据应用
02 二、研究现状 04 四、平台建设
目录
05 五、实验验证
07 参考内容
06 六、结论与展望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平台建设在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公共 安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次演示将从大数据背景下出发,探讨如何利用大数 据技术手段提升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并提出相应的建设方案。
3、自然资源开发利用:通过时空大数据平台,可以更好地了解自然资源的分 布、储量和品质,为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支持。
四、时空大数据平台建设的现状 和挑战
虽然时空大数据平台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果,但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
1、数据采集:目前,数据采集主要依赖于人工方式和传感器等设备,采集效 率和精度有待提高。
三、时空大数据平台建设的必要 性
在自然资源管理领域中,时空大数据平台建设具有以下必要性:
1、土地利用规划:通过时空大数据平台,可以对土地利用情况进行实时监测 和评估,为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提供决策支持。
2、生态环境保护:时空大分析,为环境保护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综上所述,时空大数据平台建设在自然资源管理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通 过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我们可以实现对自然资源的精确管理和监测,提高资 源利用效率和管理水平。然而,目前时空大数据平台建设仍面临着诸多挑战, 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未来,我们应进一步加大技术研发力度, 完善平台功能,推动时空大数据平台在自然资源管理中的广泛应用。
一、引言
自然资源管理是指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保护和修复的过程。在当今 社会,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而时空大数据平台建 设则为自然资源管理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和解决方案。通过时空大数据平台, 我们可以对自然资源进行更精确、高效的管理和规划,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 染。

关于完善我省突发事件应急指挥运行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关于完善我省突发事件应急指挥运行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关于完善我省突发事件应急指挥运行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突发事件的发生频率逐渐增多,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的威胁。

突发事件应急指挥运行体系建设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为了做好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和处置工作,提高我省突发事件应急指挥运行体系的应对能力和效率,本文提出以下对策建议,以期能够完善我省的突发事件应急指挥运行体系。

一、强化突发事件应急指挥体系建设1.建立健全应急指挥调度中心应急指挥调度中心是突发事件应急指挥体系的核心,它应具备统一指挥、快速反应、信息共享、多方合作等功能。

建议加强对应急指挥调度中心的建设和管理,提高应急指挥指挥系统的信息化水平和专业化水平。

2.加强应急预案的编制与修订应急预案是突发事件应急指挥体系的基础,它关系到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的有序进行。

建议加强对应急预案的编制与修订工作,及时把握突发事件应对的新情况、新要求,做到预案与实际情况相适应。

3.推进信息化技术在应急指挥中的应用信息化技术是提高应急指挥效率的重要手段,建议加大对信息化技术在应急指挥中的投入力度,完善信息化设备和系统,提高信息化水平和智能化水平。

1.建立健全应急指挥人员培训体系应急指挥人员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关系到突发事件的应对效果,建议建立健全应急指挥人员培训体系,加强应急指挥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和实战训练,提高应急指挥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应对能力。

2.加强突发事件应急指挥人员队伍建设应急指挥人员队伍是突发事件应急指挥体系中的重要力量,建议加强突发事件应急指挥人员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培养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应急指挥队伍,以提升突发事件应急指挥的效率和水平。

三、加强突发事件应急指挥系统的应急演练与评估1.组织定期的突发事件应急演练应急演练是检验应急指挥体系的有效途径,建议加强组织定期的突发事件应急演练,不断完善应急处置方案和流程,提高应急指挥系统在突发事件中的应对效能。

2.开展突发事件应急指挥系统的绩效评估对突发事件应急指挥系统的绩效进行评估,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应急平台建设现状

应急平台建设现状

应急平台建设现状目前,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已经逐步建立起服务于各自部门的应急指挥或应急信息系统,在防御重大灾害和事故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全面实施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创造了一定条件。

在实际工作中,应急平台建设发展仍不平衡,应用功能不够完善,信息资源和平台系统尚未有效整合。

一、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建设包括国务院应急平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5个计划单列市应急平台,20个有应急职能的部门应急平台和100个部门值班系统。

1、总体方案设计工作已经完成。

国家应急平台体系总体方案已经设计完成,为建设实施奠定了基础,并在清华大学建成了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原型系统。

2007年8月,《国家应急平台体系技术要求》印发试行,对各级(国务院、部门和省级)应急平台设计的技术规范和要求作出了规定。

2、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建设项目(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于2008年初通过发展改革委评审。

一期工程主要建设国务院应急平台以及与各有关部门、省级应急平台的互联互通部门,初步设计工作正在进行。

3、数据标准制定工作有序开展《应急资源分类与编码规范》和国家应急平台体系省级和部门应急平台数据库表结构规范已经编写完成并开始试行;《国家应急平台体系数据交换与共享系统规范》已经印发示范部门和地方征求意见;《应急信息资源目录规范》、《应急平台标识规范》、《应急平台门户技术规范》等标准在修改完善后也将逐步印发征求意见。

4、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应急通讯系统方案,中、小型移动应急平台设计方案,安全保障系统设计方案基本完成,并以开始试验测试和实施。

国家应急平台体系的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考虑与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已有系统和在建、计划建设系统上的衔接。

已有模式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1)业务系统建设和科技应用的关系问题。

欠缺对应急管理业务特性的全面性把握,以致于对于应急平台建设缺少足够的指导性,不同厂商建设方案和效果差异很大。

突发事件应急响应现状及改进措施管理方案

突发事件应急响应现状及改进措施管理方案

突发事件应急响应现状及改进措施管理方案简介本文档旨在分析当前的突发事件应急响应现状,并提出改进措施的管理方案。

突发事件应急响应是保障公众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因此需要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持续改进。

现状分析目前,我国在突发事件应急响应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效。

然而,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 应急响应机制不够完善:现有机制仍有待提升,尤其是在信息收集、协调应对等方面存在瓶颈。

2. 缺乏统一指挥体系: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建立统一指挥体系以提高应急响应效率。

3. 信息共享不畅:各级部门之间信息共享和传递的问题仍存在,需要建立更加高效的信息共享平台。

4. 专业人才缺乏:突发事件应急响应需要专业人才的支持,但目前仍面临人才储备不足的问题。

改进措施管理方案为了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响应的效率和质量,我们提出以下改进措施的管理方案:1. 完善应急响应机制:加强各级部门应急响应机制的建设,优化流程和组织结构,提高应急响应的效能。

2. 建立统一指挥体系:建立集中指挥部和分级指挥部门,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协作机制,提高应急响应指挥效率。

3. 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建立全国范围的信息共享平台,促进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传递,实现快速响应和决策。

4. 加强人才培养和储备:加大对突发事件应急响应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提高应急响应专业人才的数量和质量。

结论通过对当前突发事件应急响应现状的分析和提出的改进措施管理方案,我们可以看到,加强应急响应的完善和改进是必要的。

通过技术和管理手段的不断创新,我们可以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响应的效率和质量,确保公众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

以上是关于突发事件应急响应现状及改进措施管理方案的简要描述,这些改进方案的实施将有助于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并促进应急响应的进步。

关于完善我省突发事件应急指挥运行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关于完善我省突发事件应急指挥运行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关于完善我省突发事件应急指挥运行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突发事件的发生频率也在逐渐增加,尤其是自然灾害、重大事故等突发事件给社会带来的影响越来越大。

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已成为一个地区行政管理和社会治理的重要标志之一。

突发事件应急指挥运行体系的建设,是一个综合性、长期性、复杂性的系统工程。

而目前我省突发事件应急指挥运行体系建设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短板,不利于提高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和水平。

我们需要在这方面进行更加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以完善我省突发事件应急指挥运行体系建设。

一、强化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要完善突发事件应急指挥运行体系建设,首先要强化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

地方政府在突发事件应急指挥运行体系建设中扮演着核心角色,需要明确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的组织结构,建立健全应急指挥体系,明确应急预案和责任分工,划定各级各部门在突发事件中的职责和权限。

同时还需要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的协调运行机制,加强突发事件应急指挥系统的领导权和协调权。

二、加强应急资源的整合和共享突发事件应急指挥运行体系建设中,应急资源的整合和共享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应急资源的整合和共享可以大大提高突发事件的救援和应对效率,降低突发事件带来的损失。

我省应建立健全应急资源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对各类应急资源的集中管理和统一调度。

鼓励各单位间开展资源互助合作,共享各自的应急资源,打破信息壁垒,实现信息共享,共同应对突发事件。

三、建立健全应急指挥信息化系统在现代社会,信息化已成为社会、经济和政治生活的重要特征,同时也是突发事件应急指挥运行体系的重要支撑。

建立健全应急指挥信息化系统,可以大大提高突发事件应对的效率和水平。

我们应加强对应急指挥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和更新,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应急指挥平台,建立健全突发事件信息共享和协同处理机制。

四、加强突发事件指挥运行体系的培训和演练突发事件应急指挥运行体系的建设需要有具备相应技能和能力的专业指挥人员,我省应开展突发事件指挥运行体系的培训和演练,提高应急指挥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应对能力。

应急管理平台建设情况汇报

应急管理平台建设情况汇报

应急管理平台建设情况汇报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应急管理工作变得愈发重要。

为了更好地应对突发事件和灾害,我单位积极推进应急管理平台建设工作,现将建设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我们加强了应急管理平台的硬件设施建设。

我们对服务器、网络设备等进行了升级和更新,确保了平台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同时,我们也引入了先进的应急指挥系统和监测设备,提高了应急响应的效率和准确性。

其次,我们加强了应急管理平台的软件系统建设。

我们开发了一套适合我单位特点的应急管理软件,实现了信息的集中管理和共享。

这套软件系统不仅可以实现对突发事件的实时监测和预警,还可以进行资源调度和指挥决策,提高了应急响应的整体水平。

另外,我们还加强了应急管理平台的人员培训和演练工作。

我们组织了相关人员进行了应急管理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了应急管理的专业水平。

同时,我们还定期开展了应急演练活动,检验和完善了平台的应急预案和处置流程,确保了平台的实战能力。

最后,我们还加强了与相关部门和单位的合作和交流。

我们与公安、消防、卫生等部门建立了紧密的应急协作机制,共享资源和信息,形成了应急管理的合力。

同时,我们还与企业、社区等单位建立了信息共享和应急协助的合作关系,拓展了应急管理的覆盖范围。

总的来看,我们的应急管理平台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平台的建设和完善,提高平台的智能化和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应急管理的能力和水平,为保障社会的安全和稳定作出更大的贡献。

感谢各位领导和同事的关心和支持,也希望大家能够继续关注和关心我们的应急管理工作,共同努力,共同进步。

谢谢!。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现状与改进方向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现状与改进方向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现状与改进方向引言背景介绍:近年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频发,如非典型肺炎、埃博拉病毒等,给社会、经济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问题提出:这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否能够得到有效的应对?论文结构:本文将从现状分析和改进方向两个方面来探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问题。

现状分析1.适应能力有待提高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各国应急预案尚存在薄弱环节。

1.1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认知不足现状:政府、社会和公众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认知程度有限,常常忽视潜在的威胁。

原因分析:缺乏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评估的深入研究,缺乏对疫情传播规律的了解。

1.2应急预案缺乏创新性现状:现有应急预案普遍缺乏创新性,模式化程度高,无法适应复杂多变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原因分析:过于依赖过去的经验和案例,忽视新兴病菌和疫情特点的变化。

2.应急机制存在不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亟待完善。

2.1信息沟通不畅现状:政府、医疗机构以及公众之间的信息共享不够及时、全面,导致信息不对称,阻碍了应急响应的有效开展。

原因分析:缺乏完善的信息发布和反馈机制,缺乏统一的信息标准和流程。

2.2跨部门合作不够紧密现状:不同部门之间的合作协调存在问题,无法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原因分析:缺乏高效的跨部门沟通平台,各部门之间职责不明确,工作侧重不同。

改进方向1.提升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和灵活性1.1加强科研支持改进方向:加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研究力度,加强风险评估、预测和应对策略的科学性。

具体措施:支持科研机构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研究项目,鼓励高校和专家学者进行疫情传播机制研究。

1.2推动创新预案的制定改进方向:鼓励各国政府建立创新预案制定机制,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具体措施:加强国际合作,共享成功案例和经验,推进预案的模块化、个性化和灵活化。

2.加强应急机制的建设与完善2.1建立信息共享平台改进方向:建立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提升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高等学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现状及改进措施

高等学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现状及改进措施

高等学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现状及改进措施高等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安全稳定是校园建设的重要内容。

然而,突发事件时常发生,如火灾、地震、恐怖袭击等,这些事件给高等学校的安全稳定带来极大的威胁。

因此,高等学校必须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应急管理能力,把应急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目前,高等学校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一、应急预警机制不完善应急预警是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第一道防线。

然而,目前高等学校的应急预警机制较为薄弱,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预警方式单一,只以传统的广播、电视、喇叭等方式发布,而忽略了移动终端、社交媒体等多元化的信息传播方式。

二是预警时效性不足,信息发布速度慢,反应不灵活。

三是预警信息准确性有待提高,信息来源不清晰、信息质量差等问题依然存在。

二、应急处置能力不足突发事件发生后,高等学校的应急处置能力直接影响事件的后果。

当前,高等学校的应急处置能力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缺乏专业的应急处置人员,部分高等学校仅仅依靠学校安保人员应急处置,政府部门支持不到位。

二是缺乏应急处置的详细预案、组织体系、配备工具等,缺少实际操作的指导和支持。

三是缺乏应急演练的系统性和针对性,无法有效提高应急处置的效率和协同运作。

突发事件后的应急救援是保障师生生命安全与财产安全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然而,当前高等学校的应急救援机制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应急救援队伍缺乏独立的救援体系,多依赖于外部救援力量。

二是应急救援设备、器材等配备不足,急需增加应急救援资金的投入。

三是应急救援组织和配备难以满足高等学校特定应急救援需求,无法在最短时间内到达现场进行抢救。

针对以上不足,高等学校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逐步加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教育部门应针对高等学校的特点,制定多元化的应急预警机制。

在信息发布方面,应充分利用手机、微信等移动终端,如利用“抢手电话”等应用软件,实现快速的信息发布。

此外,应加强信息采集、核实等管理措施,确保预警信息的正确性和全面性。

应急救援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应急救援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应急救援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应急救援管理工作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环节。

在面对各类突发事件时,高效、科学的应急救援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和危害。

然而,当前的应急救援管理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加以重视并提出改进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一)应急救援体系不完善目前,我国的应急救援体系在不同地区和部门之间存在协调不畅、职责不清的情况。

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容易出现多头指挥、资源分散的现象,导致救援工作效率低下。

此外,部分地区的应急救援预案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未能充分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和风险特点。

(二)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不足应急救援队伍的专业素质和装备水平参差不齐。

一些基层救援队伍缺乏专业培训和实战经验,在面对复杂的救援任务时,往往难以胜任。

同时,救援队伍的装备更新不及时,先进的救援技术和设备未能得到广泛应用,影响了救援效果。

(三)应急物资储备和管理不善应急物资的储备存在数量不足、种类不全、布局不合理等问题。

在一些地区,物资储备仓库建设滞后,物资调配机制不健全,导致在紧急情况下无法及时将物资送达救援现场。

此外,对应急物资的日常管理和维护不到位,存在物资过期、损坏等情况。

(四)信息沟通和共享不畅在应急救援过程中,信息的及时准确传递至关重要。

然而,目前各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渠道不够畅通,信息共享机制不完善,导致救援决策缺乏充分的依据。

同时,公众在突发事件中的知情权未能得到有效保障,容易引发社会恐慌。

(五)公众应急意识和自救能力薄弱公众对应急救援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程度普遍较低,缺乏基本的自救互救能力。

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往往不知所措,增加了伤亡和损失的风险。

此外,对应急演练的重视程度不够,演练形式化、走过场,无法真正提高公众的应急反应能力。

二、改进建议(一)完善应急救援体系建立健全统一指挥、协调有序、反应灵敏的应急救援指挥体系,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避免多头指挥和推诿扯皮。

加强应急预案的编制和修订,使其更加贴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

我国突发性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的现状分析

我国突发性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的现状分析

我国突发性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的现状分析目前,我国的突发性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在面临新变局和新挑战的情况下仍存在一些问题。

以下是对我国突发性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现状的分析。

首先,我国突发性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在制度建设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

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如《突发公共事件应对法》、《突发公共事件事故应急预案》等,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依据和制度保障。

同时,我国建立了多级、多部门、多领域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系,使得应急响应更加高效和协同。

此外,国家级、省级和市县级的应急管理机构齐头并进,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组织架构和工作机制。

其次,我国突发性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在技术手段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

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如通信技术、遥感技术、无人机技术等,使得突发公共事件的监测、预警、救援等工作更加精确和高效。

例如,地震预警系统的建设,可以提前几秒到几十秒发出预警信息,为人们采取避险措施争取宝贵时间;应急通信网络的建设,实现了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共享,增强了应急管理的能力。

然而,我国突发性公共事件应急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应急管理能力与实际需求不完全匹配。

我国突发公共事件的种类多样,应对的层次和难度不同,有些地方和单位在应急演练和预案编制等方面还存在不足,导致一些应急事件响应效果不尽如人意。

其次是应急管理的专业人才储备不足。

应急管理需要专业人士具备科学、系统、综合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但目前我国应急管理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应急管理的质量和水平。

此外,应急资源的整合和利用还不够充分,各部门之间合作不够紧密,难以形成统筹优势,影响了应急管理的效果。

面对这些问题,我国应继续加强突发性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的能力建设。

首先,要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法律体系和政策支持,明确各级各部门的职责和权力。

其次,要加强人才培养,建立完善的人才供给和培养机制,提高应急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

我国应急平台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

我国应急平台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
有重 要意 义 。
三 、应 急 平 台 目前 的 几
发挥了其特定的作用 。但随着应急管 理工作的深入 ,以及对突发公共事件
应对处置能力要求的提高 ,我们认为
种 建 设 模 式 及 其 特 点
目前 ,有些地 区和部门 已经进行
了多方面的尝试 ,建立起来一些各有
以上模式都不能称之为真正的 “ 应急
乏依 据的指挥调度 、流于表面的现场 监控 、各类信 息的简单堆砌 、先进装 备的蛮力上 阵 ,都无法 从根 本上保证 应急处置的得法与正确 。信 息技 术只
是手段 ,如何有效地加 以利 用 ,发挥
接警 、分类处警功能 ,实现了各个
警种的报 警受理既相对独立 ,又互通
二 、应 急 平 台 的组 成
法。
事件进行科 学预测和危险性评估 ,能 动态生成 优化的事故处置方 案和 资源 调配方案 ,形成实施应急预案的 交互 式实 战指 南 ,为应急管理提供便捷 的 工具 , 为指挥决策提供辅助支持手段 。 所 以,应 急平台是 以公共安全科 技 为核心 ,以信息技术 为支撑 ,软硬
程 度上在于是否具备 了健 全的 “ ” 眼 、 “ ” “ ” 头脑是应急 平台的 核心 , 脑 、手 。
监 测监控和 信息接报 是应 急平台的眼
睛 ,应急指挥和应急处置 措施 是应急
平台的手脚 。 要使 “ 看得见和 “ ” 眼” 手


应 急 平 台 的 定 义 和 定 位
首先让我们先 回顾 一下国外两个
()不仅 仅是指挥平台 : 2 应急平
台是 为应急管理服 务的 , 包括 “ 平时” 以及 “ 时” 应急 平台能对突 发公共 战 ,
怎么样的?如何在统一的 全国标准 下

突发事件应急平台建设现状分析与对策概要

突发事件应急平台建设现状分析与对策概要

突发事件应急平台建设现状分析与对策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突发事件应急平台的内涵与核心要素, 然后通过我国“汶川地震”与“温州动车事故”应急处置分析应急平台建设现状,提出了立足既有资源整合、推进标准规范、注重内容建设及技术支撑的应急平台建设对策。

关键词:突发事件;应急平台;对策突发事件是在不可预知的情况下发生的严重危害社会公共安全的各类紧急事件,包括自然灾害、重大事故、重大刑事犯罪案件等。

突发事件带来的危害不仅表现在对财产、生命的直接损害,还表现在由于处置不当带来的带来的二次伤害,以致引发危机。

为此,《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于2007年8月30日通过,旨在通过立法的形式对于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有个总体规划,从而促进社会和谐的顺利实施。

2006年《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把“推进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建设”列为“加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建设”的首要工作,明确指出“加快国务院应急平台建设,完善有关专业应急平台功能,推进地方人民政府综合应急平台建设,形成连接各地区和各专业应急指挥机构、统一高效的应急平台体系”。

应急平台建设成为应急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

那么,应急平台有何内涵,能起到什么作用?由哪些部分构成,其核心要素是哪些?与电子政务的关系是怎么样的?如何在统一的全国标准下开展适合各地实际的应急平台建设?目前的一些建设模式存在哪些问题?一、应急平台内涵与核心要素通常提到的“应急联动系统”、“应急指挥平台”和“应急信息系统”等,都从不同侧面对“应急平台”进行了描述。

四个不同的概念反映了我们对应急管理范围和深度等认识的变化,一个完备而健全的应急平台包扩了预警平台、信息平台、指挥平台、应急联动平台等。

它是一个对重大突发事件预测、应急指挥、调动物资、灾后重建等多方面功能的复杂系统。

应急平台又可分为硬件支撑系统和和核心应用。

硬件支撑系统主要包括:通信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图像接入系统等;应用系统包括:预警系统、风险评估系统、数字预案系统等。

关于完善我省突发事件应急指挥运行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关于完善我省突发事件应急指挥运行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关于完善我省突发事件应急指挥运行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突发事件的发生频率逐渐增加,对应急指挥运行体系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为我省应急指挥体系建设的一员,我们应该深入思考如何完善我省突发事件应急指挥运行体系建设,提高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和处置水平。

为此,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提出对策建议。

一、强化组织体系建设针对我省突发事件应急指挥运行体系建设不足的问题,我们应积极推动建立健全的组织体系。

具体而言,首先要修正现行的组织结构,明确各级相关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指挥协调机制,确保各部门间的密切配合和高效协同。

要加强对指挥人员和应急救援人员队伍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人员素质和应对能力。

要规范应急指挥机构的运行程序和工作流程,实行科学有效的指挥管理体制,确保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有序进行。

二、完善信息系统建设在应急指挥运行体系建设中,信息系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我们应该致力于完善信息系统建设,提高应急指挥信息化水平。

要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整合各类应急资源和信息数据,提高信息的共享和利用效率。

要加强信息系统的技术更新和设备维护,确保信息系统的稳定运行和信息的准确传递。

要加强信息安全保障,防范信息系统被非法侵入和攻击,确保信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三、加强协同配合机制建设突发事件的应对和处置需要各方面的协同配合,因此我们应加强协同配合机制建设,增强危机管理的整体性和协同性。

具体来说,首先要加强政府部门间的协同配合,建立健全的应急指挥协调机制,形成“一盘棋”的工作格局。

要加强政府和社会组织、企业等社会力量的协同配合,形成“全民参与”的工作格局,使广大社会力量都能参与到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中来。

要加强各级地方政府之间的协同配合,形成“横向联动、纵向贯通”的工作格局,实现地区间、部门间的无缝连接和紧密配合。

四、加强科技支持建设面对复杂多变的突发事件,科技支持是必不可少的。

我们应加强科技支持建设,提高应急指挥运行体系的科技化水平。

高等学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现状及改进措施

高等学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现状及改进措施

高等学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现状及改进措施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今社会,高等学校突发事件频发,如火灾、校园暴力、传染病爆发等,给师生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也给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造成了严重影响。

高等学校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因此如何应对和处理各类突发事件,保障师生的安全和学校的正常运转,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等学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存在各种不足和问题,比如应急预案不够完善、责任部门不明确、教职员工应急意识薄弱等。

加强高等学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提高高校内部的应急处理能力,显得十分迫切和重要。

本研究旨在对高等学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建议,旨在为高等学校应对突发事件提供参考和借鉴。

希望通过本研究的开展,能够提高高等学校应急管理水平,确保师生的安全和学校的稳定运行。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高等学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水平和能力。

通过本研究,可以为高等学校制定更科学、更有效的应急预案和应急救援措施提供依据和指导,从而提高高校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和响应效率。

通过本研究还可以揭示各高校在应急管理方面的薄弱环节和问题,为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和改进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研究目的还在于加强高等学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意识和重视程度,推动高校领导和相关部门更加重视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加大对应急管理工作的投入和支持,确保高校在面对各类突发事件时能及时、有效地进行应急处置和救灾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和危害。

通过研究目的的明确论证和阐释,可以引起社会对高等学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关注,提高社会公众和高校师生员工的应急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提升整个社会对高校应急管理工作的认可度和支持度。

1.3 意义高等学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意义在于提高学校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效率,保障师生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突发事件应对与应急平台体系建设

突发事件应对与应急平台体系建设

突发事件应对与应急平台体系建设一、背景与意义近年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增加使得国家及人民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引起国家对突发的重视,使得学者及各级人士不断在开展新的策略研究。

同时国家颁布了突发事件应对法。

1.公共安全内涵政府及社会提供各种预防突发事件(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安全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的发生,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减少社会危害及经济损失的基础保障,是政府加强危机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

2.突发公共安全内涵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影响和危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有重大社会影响。

危及公共安全事件分类:①自然灾害:水灾、气象、海洋、火山、地质、生物、森林;②事故灾害:交通事故、工业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环境污染事故;③公共安全事件:传染病、群体不明疾病、食物中毒、动物疫情;④社会安全事件:恐怖袭击事件、经济安全事件、涉外突发事件。

3.突发事件分类等级依据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及影响范围,将各类突发事件分为四个等级: I级(特别重大)II级(重大)III 级(较大)IV级(一般)。

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分级标准参见<<特别重大、重大、公共安全事件分级标准(试行)》。

4.公共安全的战略地位“以人为本”体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公益性事业;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的基石;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本保证;建立小康社会必需解决的重大战略问题。

因此,公共安全应与人口、资源、环境一样成为国家的基本国策。

二、国外应急平台介绍1.911事件引发的思考行动、资源、信息等不一致造成效率不高和效果不好;国家层面的必须对应急体系进行统一规划和规范;组织管理体系;机构设置;指挥协调体系;法律规范和标准体系;应急平台体系建设。

2.处置卡特里娜飓风的反思对预测预警重视不够,心存侥幸,领导重视不力,赈灾迟缓。

未能有效实现分散在各个部门各自系统内的信息共享;需要建设和构建新型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实现大系统的集成;要研究和实现模拟与仿真。

我国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问题

我国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类突发事件频发,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有效应对突发事件,我国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

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问题分析1. 应急预案体系不完善目前,我国应急预案体系尚未形成完整的、覆盖各类突发事件的预案体系。

部分预案内容过于笼统,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难以满足实际应对需求。

2. 应急预案编制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应急预案编制过程中,存在经验主义、主观臆断等问题,导致预案内容与实际情况脱节。

同时,预案编制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影响了预案质量。

3. 应急预案演练不足许多地方和部门对应急预案演练重视程度不够,导致演练次数少、质量低,难以检验预案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4. 应急物资储备不足部分地方和部门应急物资储备不足,无法满足突发事件应对需求。

同时,物资储备结构不合理,难以应对不同类型的突发事件。

5. 应急队伍建设滞后我国应急队伍建设滞后,专业人才匮乏,应急队伍的素质和技能有待提高。

二、对策建议1. 完善应急预案体系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建立健全覆盖各类突发事件的预案体系,提高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同时,加强对预案的动态管理和更新,确保预案的时效性。

2. 提高应急预案编制水平加强预案编制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编制人员的业务素质。

在编制过程中,注重实际调研,确保预案内容与实际情况相符。

3. 加强应急预案演练制定科学合理的演练计划,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应急队伍的实战能力。

同时,将演练结果纳入应急预案评估,不断优化预案内容。

4. 优化应急物资储备加大应急物资储备力度,优化物资储备结构,确保各类突发事件应对需求。

同时,建立健全应急物资调配机制,提高物资使用效率。

5. 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加强应急队伍的专业培训,提高队伍的素质和技能。

同时,建立健全应急队伍激励机制,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应急队伍。

总之,我国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在应对各类突发事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推动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工作开展情况、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及对策建议(精选5篇)

近年来推动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工作开展情况、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及对策建议(精选5篇)

近年来推动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工作开展情况、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及对策建议(精选5篇)第一篇:近年来推动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工作开展情况、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及对策建议近年来推动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工作开展情况、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及对策建议二0一二年三月二十一日加强应急管理,不仅是政府抓好公共事务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一个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保障。

近年来,XXXX应急管理工作在上级领导正确和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抓基础、强管理、保安全”总体目标,认真贯彻应急管理工作精神,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学习宣传为契机,突出抓好了机构组建、预案修编、队伍建设等,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由于公司应急管理工作尚处于试运行阶段,还存在许多问题,近年经济社会迅猛发展,各种传统的和非传统的、自然的和社会的风险矛盾交织并存,应急管理工作面临形势日趋严峻。

因此,必须高度重视,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健全各种预测预警和应急机制,提高员工应对突发安全生产事件风险和能力,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

一、管理体系基本建立:公司成立了应急救援机构、应急救援队伍、并制定应急准备与响应流程图;公司办公室、后勤部、业务部、生产车间电子部、金工车间也组建了相应组织。

不断完善应急指挥机构,分工明确。

管理体系安全生产、防震救灾、气象灾害预警、地质灾害监控等,分类管理、指定人员负责,并以编修了一套比较完善的预案。

二、队伍建设:以公司为一个单位,分为通讯联络队、保安队、救护队、抢修队、消防队、抢险队、后勤队,队长、队员分工明确。

三、隐患整改措施有效:近年来公司组织人员定时排查隐患,一旦发现安全隐患能制止的立即制止,不能制止的限时完成整改,有效的把事故化为零。

四、存在问题虽然公司应急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基础弱、管理粗、形势紧的现状依然突出,工作中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1、公共安全形势不容乐观,生产安全仍时有发生,影响生产安全的深层次矛盾尚未得到彻底解决,突发生产安全事件发生风险和不确定性仍然存在。

突发事件应急响应现状及改进措施管理方案

突发事件应急响应现状及改进措施管理方案

突发事件应急响应现状及改进措施管理方案本文档旨在分析当前的突发事件应急响应现状,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管理方案。

突发事件的快速响应和高效管理对于保障公众安全和社会稳定至关重要。

通过制定和实施有效的应急响应管理方案,我们可以有效地应对突发事件,并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1.应急响应机构目前,我国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应急响应机构,包括国家、地方和部门级别的应急管理部门。

此外,许多企业和社会组织也参与到应急响应工作中。

这些机构在应急响应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针对不同类型的突发事件,应急响应机构已制定了一系列的应急预案,并进行了定期演练和培训。

此外,监测系统和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也为应急响应提供了重要支持。

目前,我国在应急响应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在一些突发事件中,应急响应机构能够快速响应和调度,并展开救援工作。

然而,仍存在以下问题亟待改进:响应流程冗杂和缺乏有效衔接人员培训和装备不足应急资源调度和利用不够灵活高效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以下改进措施管理方案:建立跨部门、跨地区的协同机制,促进信息共享和快速决策。

推动各级应急响应机构之间的合作与协调,确保在突发事件中能够形成统一的指挥体系。

优化应急响应流程,减少冗余环节,确保各关键环节衔接紧密。

建立标准化的响应流程图,并进行定期评估和修订,以提高应急响应效率。

加大对应急响应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应急能力和技能水平。

同时,加强应急装备的采购和更新,确保能够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需求。

建立统一的应急资源调度平台,优化资源配置和利用方式。

加强与企业和社会组织的合作,充分利用各方资源,提高应急响应效率。

通过实施上述改进措施管理方案,我们可以进一步提升突发事件应急响应的能力和效率。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应继续关注突发事件的应急响应工作,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并不断完善应急响应管理体系,以保障公众安全和社会稳定。

通过实施上述改进措施管理方案,我们可以进一步提升突发事件应急响应的能力和效率。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应继续关注突发事件的应急响应工作,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并不断完善应急响应管理体系,以保障公众安全和社会稳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突发事件应急平台建设现状分析与对策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突发事件应急平台的内涵与核心要素, 然后通过我国“汶川地震”与“温州动车事故”应急处置分析应急平台建设现状,提出了立足既有资源整合、推进标准规范、注重内容建设及技术支撑的应急平台建设对策。

关键词:突发事件;应急平台;对策突发事件是在不可预知的情况下发生的严重危害社会公共安全的各类紧急事件,包括自然灾害、重大事故、重大刑事犯罪案件等。

突发事件带来的危害不仅表现在对财产、生命的直接损害,还表现在由于处置不当带来的带来的二次伤害,以致引发危机。

为此,《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于2007年8月30日通过,旨在通过立法的形式对于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有个总体规划,从而促进社会和谐的顺利实施。

2006年《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把“推进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建设”列为“加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建设”的首要工作,明确指出“加快国务院应急平台建设,完善有关专业应急平台功能,推进地方人民政府综合应急平台建设,形成连接各地区和各专业应急指挥机构、统一高效的应急平台体系”。

应急平台建设成为应急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

那么,应急平台有何内涵,能起到什么作用?由哪些部分构成,其核心要素是哪些?与电子政务的关系是怎么样的?如何在统一的全国标准下开展适合各地实际的应急平台建设?目前的一些建设模式存在哪些问题?一、应急平台内涵与核心要素通常提到的“应急联动系统”、“应急指挥平台”和“应急信息系统”等,都从不同侧面对“应急平台”进行了描述。

四个不同的概念反映了我们对应急管理范围和深度等认识的变化,一个完备而健全的应急平台包扩了预警平台、信息平台、指挥平台、应急联动平台等。

它是一个对重大突发事件预测、应急指挥、调动物资、灾后重建等多方面功能的复杂系统。

应急平台又可分为硬件支撑系统和和核心应用。

硬件支撑系统主要包括:通信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图像接入系统等;应用系统包括:预警系统、风险评估系统、数字预案系统等。

目前,有些地区和部门已经进行了多方面的尝试,建立起来一些各有侧重、各具特色的应急平台,总体可归结为以下几种模式:(1)多警合一的接处警模式(2)多种通讯方式相结合的应急指挥通讯模式(3)结合了图像监控的视频会议模式。

(4)信息管理系统模式(5)应急联动指挥模式。

但随着我国应急管理工作的深入,以及对突发事件应对处置能力要求的提高,我们认为以上模式都不能称之为真正的“应急平台”。

应急平台应该是与应急管理业务流程紧密结合的系统,应该根据各类突发事件的内在规律和本质特性进行功能设计,接警速度的提高、缺乏依据的指挥调度、流于表面的现场监控、各类信息的简单堆砌、先进装备的蛮力上阵,都无法从根本上保证应急处置的得法与正确。

信息技术只是手段,如何有效地加以利用,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最大的效能,还需要公共安全科技的支撑。

可以说,在应急平台中信息技术是筋骨,公共安全内涵是灵肉。

应急平台建设是应急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对于建立和健全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减少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二、我国应急平台建设现状分析我国应急平台体系主要包括省级应急平台、区市应急平台及移动应急平台三部分组成。

其结构图如下:省应急平台体系结构图应急平台体系的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考虑与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已有系统和在建、计划建设系统上的衔接。

以下将针对我国应急平台结构图并结合512汶川大地震及温州动车事故应急处置作出出客观的分析与评价。

1.“5.12”汶川大地震汶川地震的应急处置显现出我国应急反应迅速,抢救及时、到位。

灾情发生后不到半个小时,国家领导人、中央各部委、各级政府、民间组织迅速行动起来,开展抗震救灾工作,各地人民特别是灾区人民也自发组织起来,开展互救、自救。

一切救援行动都在紧张而又有条不紊地进行。

但是,另一方面,汶川地震也反映出我国缺乏有效的预警机制,面对突发的灾难,民众缺乏正确的应对措施。

日本是个自然灾害严重的国家,同样是地震,为什么日本8.8级地震死亡人数1千,四川7级地震死亡人数十万?因为日本有很好的危机意识,他们在预防危机,他们的房子的设计、建设都需要达到很够的抗震能力,不易倒塌,这应了中国的一句老话——未雨绸缪。

反观我国,很多地区的房子的强度不到日本的一半,甚至是我们会在新闻中看到某某地的房子因为连降暴雨,倒塌了。

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就是因为我国的危机管理框架中,危机预警机制还不健全,缺乏因地制宜的系统性需求分析。

由于我国综合性的功用信息平台尚未建立,危机状态下的信息收集、分析和披露制度缺乏统一的规划,资源亟待整合。

政府相关部门在建立检测和预防体系中,相互之间缺乏信息的沟通,重复建设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2.温州动车事件2011年7月23日20时30分左右,北京至福州的D301次列车行驶至温州市双屿路段时,与杭州开往福州的D3115次列车追尾,导致D301次1、2、3列车厢侧翻,从高架桥上坠落,毁坏严重,4车厢悬挂桥上,D3115次15、16车厢损毁严重。

截至7月29日,事故已造成40人死亡200多人受伤。

40名遇难者身份确认,其中有3名外籍人士。

D301次列车司机当场死亡,胸口被车闸刺穿,可以推论司机通过肉眼看到前面的列车时,做过刹车的处理,但是已经来不及了。

事故发生后,死亡人数是人们一直纠结的一个话题,对于死亡人数的不明确反映了我国对于信息管理的落后和信息披露透明度不够强。

突发事件处置信息不透明将直接导致决策层和公众对于危机严重性及其危害性的误判,不仅延误战机,而且影响了我国国际声誉。

与此同时,“7.23温州动车事故”使目前我国铁路法律体系的落后性暴露无遗,尤其是善后赔偿处理折射出严重的法律问题。

同命不同价,赔偿限额低为这起惨绝人寰的事故更添了几分沉重。

没有合理完备的法律体系作为保障,使得在危机之后的各种善后事宜寸步难行,给原本就悲痛欲绝的遇难者家属蒙上了一层阴影。

应急平台体系的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考虑与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已有系统和在建、计划建设系统上的衔接。

切合以上案例,我们可以发现已有模式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1)系统建设和科技应用的关系问题。

欠缺对应急管理业务特性的全面性把握,以致于对于应急平台建设缺少足够的指导性,不同厂商建设方案和效果差异很大。

(2)国家统一和因地制宜关系问题。

缺乏因地制宜的系统性需求分析,不同部门、不同地区的应急管理实际需求都是有很多差异的,应急平台的核心是系统,其应用系统要与需求分析紧密结合,才能在应急管理中发挥效用。

例如,江浙地区的应急系统必须要考虑台风等事件的应急需要,而西北地区则不需要,相反的要重点考虑大雪、严寒等带来的事件应急。

(3)硬件和软件建设关系问题。

技术运用不当,过度运用或应用不足,典型的问题是公共安全技术的应用存在较大欠缺;另外,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只重视硬件建设,而忽视软件和信息建设。

三、完善突发事件应急指挥平台建设对策与建议应急平台本质上是一个技术系统,其先进程度和实用程度需要科技的支撑与保障。

同时科技必须为应急平台建设的实际需求和应用服务,应急平台的科技研发要应用到应急平台实践中去。

关于应急平台建设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相应的解决方案需要关注以下几点:1.立足现有资源的整合。

根据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依托电子政务系统,尤其是电子政务系统的网络,进行应急平台体系建设是理性的必然选择。

一方面,经过多年的发展,各领域都开发了很多业务系统,有很多与应急直接相关,可以整合应用,节约资源;另一方面,电子政务的网络已比较健全,应急管理更注重信息共享和协同应对,应急平台需要互联互通。

2.稳步推进标准规范。

目前,各地区和各有关部门在应急平台建设过程中,都希望国家能尽快出台相关各类技术标准规范和业务标准规范,以保证实现国家应急平台体系的互联互通。

但技术标准规范的制定不是一蹴而就的,其形成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出台需要一定过程。

应当通过试点示范工程的建设实践,逐步形成规范标准后再加以推广应用,这样的标准规范更科学更合理,也才会更具有指导意义。

综合考虑到权威性和其它各方面的因素,我们应在国务院应急平台和其它典型地区和典型部门应急平台的实施过程中,以及在科技部和标准委相关标准研究项目的支持下,稳步推进相关标准化工作地开展。

3. 注重内容建设和技术支撑。

应急平台建设的重点不在大屏幕显示系统等形象工程上,要加强数据库建设和应用系统建设,让应急平台具有实实在在的有用的功能和内容。

四、结语应急平台是国家应急预案有效实施,并不断完善的重要工具和基本保证。

应急平台的应用推动应急管理工作关口前移、重心下移。

应急平台的建设工作,应坚持以应急管理流程为主线,强化公共安全科技的核心内涵作用,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充分利用电子政务资源,立足自主创新并加强工程实践,稳步推进技术标准化建设。

应急平台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应该结合中国国情,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升级原有的应急平台,加强地区间、部门间的沟通合作,及时通报情况和交流建设经验;充分利用现有科学技术手段的同时要不断创新,使得应急平台建设不断稳步推进。

五、参考文献[1]邢娟娟.企业重大事故应急管理与预案编制[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 2005: 1-4.[2] JEAN-LUCW.FM IS:火灾预防和扑救决策系统[J]. IEEE工程管理汇刊, 1998, 45 ( 2): 127-131.[3] SUBRAMAN IAM C, KERPEDJIEV S. 传播气象信息至应急管理人员: 一个决策工具[ J]. IEEE 工程管理汇刊,1998, 45 ( 2): 106-114.[4]MONICA PAWLAN. Java 企业版技术[ EB /OL] . [ 2001-12] . http: / / java. sun. com /developer / technical Articles /J2EE / Intro2001.[5]赵林度, 刘明, 戴东甫. 面向脉冲需求的应急资源调度问题研究[J]. 东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8, 38 ( 6):1116-1120.[6]李军红, 颜慧, 郑渊, 等. 重大危险源普查监控系统建立研究之一: 重大危险源快速评价[ J]. 南开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0, 33 ( 4): 82-86.[7] 邓奇根, 王燕, 曹庆贵. 重大危险源风险评价研究[J]. 工业安全与环保, 2006, 32 ( 11): 59-6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