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无线电技术概要
软件无线电的原理与应用pdf

软件无线电的原理与应用1. 简介软件无线电(Software-Defined Radio,简称SDR)是一种通过软件控制而不是硬件电路来实现无线电通信的技术。
通过使用软件无线电技术,可以实现对无线电信号的灵活处理和调整,极大地提升了无线通信系统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2. 软件无线电原理软件无线电的原理是基于数字信号处理的技术,通过将无线电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进行处理。
具体步骤如下:2.1 信号采集软件无线电使用无线电频率下的天线将无线电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并通过模拟到数字转换器(ADC)将其转换为数字信号。
2.2 数字信号处理经过信号采集后,信号被传输到数字信号处理单元。
在数字信号处理单元中,信号进行解调、滤波、调制等操作,以提取出所需的信息内容。
2.3 软件控制软件无线电技术的核心是通过软件控制对信号进行处理。
软件控制可以灵活地调整无线电通信系统的参数和功能,以适应不同的应用需求。
3. 软件无线电的应用3.1 无线电通信软件无线电技术广泛应用于无线电通信领域。
与传统的硬件无线电相比,软件无线电可以实现更灵活的通信方式和更高的通信效率。
软件无线电还可以应用于频谱监测、频率跳变通信等特殊通信场景。
3.2 网络安全软件无线电技术在网络安全领域也有重要应用。
通过使用软件无线电,可以实现对无线通信的安全监测和加密处理,有效防止无线通信受到黑客攻击和信息窃取。
3.3 物联网软件无线电技术在物联网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通过软件无线电,可以实现对物联网设备的远程监控和管理,提升物联网系统的可靠性和灵活性。
3.4 天文学软件无线电技术在天文学研究中也有重要应用。
通过软件无线电,可以接收和处理来自宇宙的微弱无线电信号,帮助科学家研究宇宙起源、星系演化等重要问题。
4. 软件无线电的优势4.1 灵活性软件无线电技术可以通过改变软件的配置和参数来实现不同的无线电通信功能,极大地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4.2 可升级性通过软件控制,软件无线电系统可以进行远程升级和更新,无需更换硬件部件,提高了系统的可升级性和维护性。
软件无线电技术介绍及应用

软件无线电技术介绍及应用无线电技术的发展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特别是在软件无线电技术的应用中。
软件无线电技术是指以软件定义无线电系统为基础的一种通信方式,是无线电领域中的一项革命性技术。
软件无线电技术是将传统无线电技术中的硬件集成电路(IC)的结构改成利用软件设计,使得通用处理器可编程实现软件定义无线电通信系统。
这种技术的最大特点就是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程序裁剪,实现灵活的无线电设备,以便适应当前不同的系统需求。
软件无线电技术可以实现软硬一体化,是将通信的各种功能单元封装到软件的模块中,使其形成一个统一的、可编程的通信系统。
在软件无线电系统中,软件向设备发出指令,机器则运行一些类似固件的指令,并将结果返回给软件。
因此,软件无线电技术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可编程性。
软件无线电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军事、民用、科学技术等领域。
军用领域软件无线电技术在军事应用中的作用可以说是十分重要的。
这是因为这种技术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通信系统的性能和运行速度。
在军事领域中,需求时间是最关键的因素。
无线电频段的设备可以根据需求来大幅度缩短装配时间,同时可以在安全性和机密性等方面从根本上改善,保证了取得胜利的可能性。
民用领域无线电技术在民用领域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软件无线电技术可以潜在地影响任何一个生活领域,无论是网络电视、智能电话、还是无线宽带接入都离不开软件无线电技术。
例如,现代对于物联网的亟需,软件无线电技术将可以屈就这个需求,支持大量高速数据通信和智能设备之间的连接、数据采集和数据存储。
科学技术领域软件无线电技术在科学技术领域中也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最近,NASA(美国国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的 Voyager 太空探测器已离开太阳系 20 多年,还能够保持其功能,这就是使用了具有软件无线电技术作为其主要收发设备的原因。
软件无线电技术的应用不仅限于这些领域,还包括天气预报、电力传输、卫星通信、物联网等,未来将逐渐应用于更多领域。
荔枝FM音频广播,请来听一下这里有精彩的内容。
软件定义无线电在5G网络中的应用与优化

软件定义无线电在5G网络中的应用与优化1. 背景介绍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5G网络已经成为当前和未来通信领域的热点话题。
而软件定义无线电(Software Defined Radio,SDR)作为一种灵活、可编程的无线通信技术,正逐渐在5G网络中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探讨软件定义无线电在5G网络中的应用及优化方法。
2. 软件定义无线电技术概述软件定义无线电是一种基于软件实现无线通信功能的技术,通过对硬件进行抽象和虚拟化,实现灵活、可编程的无线通信系统。
相比传统硬件实现的无线电系统,SDR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能够适应不同频段和标准的通信需求。
3. 软件定义无线电在5G网络中的应用3.1 灵活性与可编程性软件定义无线电技术可以根据不同的5G标准和频段要求进行灵活配置,实现多模多频段的通信功能。
通过软件更新和升级,可以快速适应新的通信标准和业务需求,提高网络的灵活性和可维护性。
3.2 高效能耗管理在5G网络中,能耗管理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软件定义无线电技术可以通过动态功率控制、智能休眠等方式优化能耗管理,提高网络设备的能效比,降低运营成本。
3.3 多天线技术支持5G网络中采用了大规模MIMO、波束赋形等多天线技术,以提高网络容量和覆盖范围。
软件定义无线电技术可以灵活支持多天线系统的设计和部署,优化波束赋形算法,提高网络吞吐量和覆盖质量。
4. 软件定义无线电在5G网络中的优化4.1 频谱资源管理通过软件定义无线电技术,可以实现对频谱资源的动态分配和管理,提高频谱利用率。
结合智能算法和机器学习技术,优化频谱资源分配策略,降低干扰并提高网络容量。
4.2 网络切片与服务质量保障5G网络支持网络切片技术,可以为不同业务场景提供定制化的服务质量保障。
软件定义无线电技术可以根据不同网络切片需求进行灵活配置,实现多样化的业务支持和服务质量保障。
4.3 安全与隐私保护在5G网络中,安全与隐私保护是至关重要的。
软件无线电

软件无线电软件无线电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软件技术实现无线电设备的控制、信号处理和通讯操作。
它的出现对无线电通讯技术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使得无线电通讯技术向着数字化、智能化、高效化的方向不断发展。
软件无线电技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当时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及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进步为软件无线电技术的兴起提供了技术基础。
1983年,美国开发了第一套软件无线电系统——软件电台(Software Radio),该系统通过DSP芯片实现了数字信号的采集、处理和发送。
这套系统的出现标志着软件无线电技术进入了实用化阶段。
软件无线电技术的主要特点是可编程性、可重构性和灵活性。
这些特点使得软件无线电可以符合不同的使用场景和应用需求。
比如,可以根据不同的频段、不同的调制方式以及不同的传输速率进行定制,实现智能化控制和自适应调整。
软件无线电技术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其中最主要的包括:航空航天、国防军事、广播电视、移动通信等。
在航空航天领域,软件无线电技术可以用于卫星通信、飞行控制、导航等方面,提高了通信的可靠性和精度;在国防军事领域,软件无线电技术可以用于军事通信、雷达和电子战等方面,提高了作战效率和战场指挥的精度;在广播电视领域,软件无线电技术可以用于数字电视、数字音频广播等方面,提高了广播电视的质量和体验;在移动通信领域,软件无线电技术可以用于3G、4G、5G等无线通信标准,提高了通信速率和网络容量。
软件无线电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是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
数字化是指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传输速率和信道利用率不断提高;网络化是指软件无线电技术不断向网络化方向发展,构建起基于IP网络的无线电通信系统;智能化是指软件无线电技术逐步引入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实现了更智能的调制方式、自适应调整和故障预测等功能。
当然,在软件无线电技术发展的过程中也会遇到很多挑战,如信号干扰、频谱管理问题、网络安全和隐私问题等。
通信中的软件无线电技术简介

通信中的软件无线电技术简介在现代通信系统中,无线电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从短距离通信到长距离通信,从简单语音通信到复杂的数据传输,都离不开无线电技术的支持。
而软件无线电技术则是在无线电技术发展中崭露头角的一种技术,其能够通过软件方式实现无线电信号的生成和处理,可以节省设备成本,更灵活、高效地应用于各种通信场景中。
什么是软件无线电技术?软件无线电技术是一种新兴的数字通信技术,其底层实现原理是利用计算机或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来实现无线电发送和接收信号的功能,而不需要传统的硬件来完成这些任务。
与传统的无线电通信系统相比,软件无线电技术具备更大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可以根据需要快速配置和修改系统参数,实现多种通信模式和调制方式。
软件无线电技术的应用在无线电通信领域,软件无线电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商业和消费电子软件无线电技术在商业和消费电子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无线路由器、智能手机、蓝牙耳机、无线麦克风等设备,都使用了软件无线电技术。
2. 业余无线电通信业余无线电通信是一种爱好,也是一种紧急通信手段。
软件无线电技术在业余无线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比如采用软件定义无线电技术的业余电台,可以实现多种通信模式和更高的带宽。
3. 军事通信军事通信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软件无线电技术在军事通信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软件无线电技术可以通过软件方式实现多种通信模式和调制方式,适应不同的战场环境和通信需求。
软件无线电技术的发展趋势软件无线电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的融合,将推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进步。
软件无线电技术在将来的发展中,将呈现以下几个趋势:1. 软件定义无线电技术将成为主流传统的无线电通信系统需要使用硬件电路来处理信号,其具备了固有的硬件限制,无法根据通信需求灵活配置和扩展,而软件定义无线电技术能够以软件方式实现无线电信号的发射和接收,因此将成为未来通信系统的主流技术。
2. 多天线技术将得到广泛应用多天线技术可以显著提高通信信号质量和带宽利用率,对于无线电通信领域而言,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软件无线电(software radio)

概要软件无线电的基本思想是以一个通用、标准、模块化的硬件平台为依托,通过软件编程来实现无线电台的各种功能,从基于硬件、面向用途的电台设计方法中解放出来。
功能的软件化实现势必要求减少功能单一、灵活性差的硬件电路,尤其是减少模拟环节,把数字化处理(A/D和D/A变换)尽量靠近天线。
软件无线电强调体系结构的开放性和全面可编程性,通过软件更新改变硬件配置结构,实现新的功能。
软件无线电采用标准的、高性能的开放式总线结构,以利于硬件模块的不断升级和扩展。
软件无线电(software radio)在一个开放的公共硬件平台上利用不同可编程的软件方法实现所需要的无线电系统。
简称SWR。
理想的软件无线电应当是一种全部可软件编程的无线电,并以无线电平台具有最大的灵活性为特征。
全部可编程包括可编程射频(RF)波段、信道接入方式和信道调制。
一般说来,SWR就是宽带模数及数模变换器(A/D及D/A)、大量专用/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icesser,DSP)构成尽可能靠近射频天线的一个硬件平台。
在硬件平台上尽量利用软件技术来实现无线电的各种功能模块并将功能模块按需要组合成无线电系统。
例如:利用宽带模数变换器(Analog Digital Converter,ADC),通过可编程数字滤波器对信道进行分离;利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上通过软件编程实现频段(如短波、超短波等)的选择,完成信息的抽样、量化、编码/解码、运算处理和变换,实现不同的信道调制方式及选择(如调幅、调频、单边带、跳频和扩频等),实现不同的保密结构、网络协议和控制终端功能等。
在目前的条件下可实现的软件无线电,称做软件定义的无线电(Software Defin ed Radio,SDR)。
SDR被认为仅具有中频可编程数字接入能力。
发展历史无线电的技术演化过程是:由模拟电路发展到数字电路;由分立器件发展到集成器件;由小规模集成到超大规模集成器件;由固定集成器件到可编程器件;由单模式、单波段、单功能发展到多模式、多波段、多功能;由各自独立的专用硬件的实现发展到利用通用的硬件平台和个性的编程软件的实现。
软件无线电技术

软件无线电技术在现代的通信系统中,无线电技术是至关重要的一种通信技术。
随着技术的不断提高,传统的硬件无线电技术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软件无线电技术应运而生。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了解软件无线电技术。
什么是软件无线电技术软件无线电技术(Software-defined radio,SDR)是指通过软件控制的无线电系统,相当于将原本通过硬件实现的信号处理功能全部或部分转移到了软件中。
在这种系统中,无线电信号可以使用通用计算机上的软件进行处理和解码。
通俗地说,SDR是一种使用通用计算机作为数字信号处理器的无线电技术。
通过使用计算机处理无线电信号,可以实现更灵活、更高效的无线电通信。
SDR的工作原理SDR的核心是一个通用计算机,通过一些硬件设备与无线电信号进行交互。
与传统的硬件无线电系统不同,SDR的信号处理和解码功能全部或部分由软件实现。
软件无线电技术涉及到许多硬件设备,包括天线、前置放大器、模数转换器、数字信号处理器等。
这些设备共同工作,使信号传输更加高效、稳定,提高了信号的质量和可靠性。
在SDR中,无线电信号可以通过数字信号处理器进行处理和解码。
数字信号处理器是计算机中的一个硬件设备,它可以对数字信号进行实时处理和解码。
软件无线电技术的优势SDR相对于传统的硬件无线电技术有许多优势。
更灵活的频谱利用由于SDR可以实现实时处理和解码,所以可以根据需要改变通信方式,比如调整设备的信号处理算法、调整频率等,从而实现更灵活的频谱利用。
更高的通信效率SDR的频谱利用率更高,同时能够实时处理和解码无线电信号,大大提高了通信效率。
更容易升级和扩展由于SDR的功能实现大部分由软件完成,所以可以通过更新软件来实现设备的升级和扩展。
更好的抗干扰能力SDR可以通过处理无线电信号的方式来提高对抗干扰的能力。
SDR在处理干扰信号时,可以实时调整处理算法,从而更好地抵御干扰。
SDR的应用领域SDR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军事、航空、无线电电视等领域。
软件无线电技术简介及特点应用

软件无线电技术简介及特点应用软件无线电是最近几年提出的一种实现无线电通信的体系结构 ,是继模拟到数字、固定到移动之后 ,无线通信领域的又一次重大突破。
并从软件无线电的基本概念出发 ,讨论了其功能结构、关键技术和难点以及应用和发展前景。
1.引言完整的软件无线电 (Software Definition Radio)概念和结构体系是由美国的Joe.Mitola首次于1992年5月明确提出的。
其基本思想是 :将宽带A/D 变换尽可能地靠近射频天线 ,即尽可能早地将接收到的模拟信号数字化 ,最大程度地通过软件来实现电台的各种功能。
通过运行不同的算法 ,软件无线电可以实时地配置信号波形 ,使其能够提供各种语音编码、信道调制、载波频率、加密算法等无线电通信业务。
软件无线电台不仅可与现有的其它电台进行通信 ,还能在两种不同的电台系统间充当“无线电网关”的作用 ,使两者能够互通互连。
软件无线电充分利用嵌入通信设备里的单片微机和专用芯片的可编程能力 ,提供一种通用的无线电台硬件平台 ,这样既能保持无线电台硬件结构的简单化 ,又能解决由于拥有电台类型、性能不同带来的无线电联系的困难。
2.软件无线电台的功能结构图1给出了典型的软件无线电系统的结构简图 ,包括天线、多频段射频变换器、含有A/D 和D/A变换器的芯片以及片上通用处理器和存储器等部件 ,可以有效地实现无线电台功能及其所需的接口功能。
其关键思想以及与传统结构的主要区别在于 :(1)将A/D 和D/A向RF端靠近 ,由基带到中频对整个系统频带进行采样。
(2)用高速DSP/CPU代替传统的专用数字电路与低速DSP/CPU做A/D 后的一系列处理。
A/D 和D/A移向RF端只为软件无线电的实现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条件 ,而真正关键的步骤是采用通用的可编程能力强的器件 (DSP和CPU等 )代替专用的数字电路 ,由此带来的一系列好处才是软件无线电的真正目的所在。
典型的软件无线电台的工作模块主要包括实时信道处理、环境管理以及在线和离线的软件工具三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联合战术无线电系统(JTRS)
JTR系统除2MHz~2GHz工作频率外,具有 以下技术特性: 即插即用通用性; 模块化硬件可现场配置; 波形软件可现场编程; 嵌入式定位:自动向网络输送态势感知; 保密的数据网络功能; 3个或更多个其他网络模式;
3、联合战术无线电系统(JTRS)
信号 处理
信息 安全
网络 互联
系统 控制
人机 接口
内部互连总线(黑) 用户接口(用于信息安全)
4、JTRS提出的软件通信结构SCA
首先提出SCA的是美军联合战术无线电系统 (JTRS),目的是建立独立于设备的结构框 架。其目标是确保软件和硬件的可移植性和可 配置性,并确保根据SCA开发的产品之间的互 通。之后,软件定义无线电(SDR)论坛也接 受SCA规范,并正在把SCA发展为商业应用的 标准。
第一阶段主要验证软件无线电概念的正确性、 可行性。由美国国防部支持和Hazeltine, TRW, Lockheed-Martin, Motorola, and RockwellCollins等公司赞助,完成: -- 两个可编程信道的电台实现。 – VME bus architecture – Texas Instrument quad-TMS320C40 multichip module for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 SUN Sparc 10 工作站作为主机接口。 -- 采用模块设计,19’’标准机箱。
自动区域或互联网路由选择; 动态网络连接、寻址和带宽分配; 模拟选定的传统无线电台; “动中通”功能; 开放式物理结构和软件结构; · 应未来技术、系统和支援作战结构 (可扩展性)。
联合战术无线电系统(JTRS)
用户接口 网络接口 内部互连总线(红)
天线 接口
射频 前端
调制 解调
2)可编程数字无线电系统(PDR)
对简单参数可编程,允许某种程度的重构,特别 是基带处理过程,但无线电系统的主要功能仍由硬件 定义,特别是发射和接收部分。
3)软件无线电系统(SDR)
将更多的无线电基本功能推延到软件领域,使数 据转换过程更加接近天线,射频硬件获得更大的独立 性。
1992年,MILTRE公司的Joseph Mitola首次明确 提出了软件无线电的概念。其中心思想是: 构造一个具有开放性、标准化、模块化的通 用硬件平台,将各种功能,如工作频段、调制解 调类型、数据格式、加密模式、通信协议等用软 件来完成,并使A/D和D/A转换器尽可能靠近天 线,以研制出具有高度灵活性、开放性的新一代 无线通信系统。 目前,采用开放式系统体系结构(OSA),一种 非专利、层次化的体系结构,每个层次公开且有 明确定义的接口和标准 未来,将数字化处理推延到天线端并实现包括天 线在内的所有组件的完全可编程控制。
易通话第二阶段的功能模块
射频前端
天线 耦合 器 发射 接收 信道 A/D
信号处理
预处 波形 理器 处理器 D/A (ASIC) (DSP)
信息安全
信息 安全 控制
网络互联
多媒 体接 入
控制
路 控制 由 GPS 处理器 器
参考 时钟
蜂窝电话
外部接口
人机 接口
MBMMR程模块化通信技术开始研究开发 SDR 技术 由 Joe. Mitola 正式提出软件无线电的概念 SPEAKeasy(PHASE I)开发完毕 欧洲电信标准协会(ETSI)举荐 SDR 做通用移动通信系统 (UMTS);IEEE Communications Magazines 出 SR 专辑 美国 FAA 要求研究使用 SDR;组建 SDR 标准化组织模块 化多功能传输系统论坛(MMITS Forum) 由 MMITS 主持第一次 SDR 专题研讨会: 准备策划制定面向 MMITS 的规格;年底更名为软件无线 电论坛(SDRF) 美国完成了 SPEAKeasy(PHASEⅡ)的开发; 开始 IMT-2000 业务。
易通话电台信号处理流程
波形 合成 通信保密 传输 保密 数字信 号处理 高速信号 预处理 频率变换 滤波放大
语音/数 据接口 终端控制 人机接口
天线分系统
时钟分系统
电源分系统
多处理器 分系统
预处理 分系统
波形产生 分系统
终端 控制
IR/FR控制 分系统
高频 分系 统频 率合 成器
信息保密 分系统
4)感知无线电系统(Cognitive Radio)
结合人工智能领域的概念,实现的无线电系统能够 对所处的环境有所“感知”。以软件无线电为扩展平台 的一种新的智能无线通信技术,它可以感知到周围的环 境特征,并自动调整其设备的一些发射和接收参数。具 有感知能力的设备能够在时域、频域和空域多维空间, 对较宽的频段不断地进行频谱侦听,能够侦测到这些频 段内主用户,从而能得知频谱的使用情况。整个过程可 以通过“侦听—感知—自适应”的循环来表示,关键技 术:无线电传输场景分析、信道状态估计、功率控制、 频谱侦测功能、动态频谱分配、抗干扰技术。。。
2、软件无线电的特点
(1)可重构性:改变无线电系统个性化的能力,编程实 现,波形、算法等可重构。 (2)灵活性:不用改变体系结构就能适应可重构的能力 (3)模块化:对每种功能的封装,增加或替换模块即可 改变系统功能。 (4)可扩展性:在系统硬件或软件中增加新模块的能力, 经得起考验的(future-proof)无线电系统。 (5)可复制性和互信道连接性:共享或交换信息的能力 (6)开放性
实质上是一个无线电系统系列,共享通用的SCA(软 件通信体系结构),SCA强调开放式系统体系结构和 广泛使用的面向对象的方法。 (3)WITS(无线信息传输系统) MOTOLARA开发,JTRS/SDR论坛的第一个具体 例证,系列产品:6004/5004/3004,体系结构特点:具 有分布式处理环境、分成红边和黑边,由基于CORBA 的SCA促成。 (4)SDR-3000数字收发机子系统 由Spectrum Signal Processing提供,能够同时支 持许多发射和接收信道,每个信道具有独立的空中接口 协议,与2G/3G/JTRS等兼容,包括输入输出模块、基 带处理机和转换模块。
软件无线电的由来
民用:大量现有及新协议的竞争且互不兼容, 无线电系统被割据,受地理范围限制,运营商 为此投入大量费用,升级困难。 欧洲第一代模拟网:加入欧洲邮电会议(CEPT) 的16个国家,分别共使用6种不同的制式。这 些模拟通信体系的制式,频率各不相同,不能 互通、兼容。那些喜欢到邻国旅游的人们,车 一出国门电话就不通了,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3、已开发和正在开发的软件无线电系统
(1)SPEAKeasy (2)JTRS(联合战术无线电系统) 目标: 支持的工作频率范围最初为:2MHz-2GHz; 可以通过波形软件进行重构; 支持话音、视频和数据的应用; 在软件和硬件方面都可扩展; 利用商业现货组件; 能够与不同的波形、传统的装备以及为不同环境而设 计的无线电系统进行互操作。 应用环境:机载、固定/舰载、车载、背负、手持
2、美国军方开始的Speakeasy(易通话)研发, 代表软件无线电技术的研究全面开展。 易通话电台试图通过全数字、软件可编程、 基带信号处理、多频段、小功率射频收发信机、 大功率放大器和天线分系统来实现各种功能。 目前,易通话已经完成了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 的研究。
易通话的两个研发阶段
1)易通话工程的第一阶段
第七讲 软件无 线电技术
电子科技大学:王 洪
§7.1 软件无线电概述
1、软件无线电的由来
无线通信被广泛应用于商业、气象、军事、民用等领 域。军方:大量不兼容的协议降低了联合作战的能力。 (固定、机载、车载、背负。。。不同公司的产品) “沙漠风暴”行动和格林纳冲突,美军各种通信设备的不 兼容性暴露无疑,不得不借助许多额外的无线电台,才能 保障高效的通信联络。
(5)Spectrum Ware 麻省理工学院启动,考察学术性软件无线电体系结 构,研究通用处理器在实现软件无线电系统方面的适应 性,两个关键创新:用于处理系统输入输出的机制;创 建快捷而简单的实时功能实现所需要的编程环境,其编 程环境支持4个方面的适应性:信号环境、内部算法、 用户需求、资源可用性。由Vanu公司研究成果的商业 化。 (6)CHARIOT(适于互操作通信的可变高级无线电系统) 弗吉尼亚工学院开发,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的 全球移动信息系统计划的一部分,集中发展3个前沿技 术:自适应天线阵、多用户基站和自适应移动接收机。 通过创建形式化的结构,在运行环境中使用可重构的硬 件实现软件无线电系统,采用3种先进思想:自定义计 算设备、基于流的处理和硬件分页。
1、1991年Joseph Mitola III提出软件无线电概念, 并各到广泛认可。
I coined the term Software Radio in 1991 to signal the shift from hardware intensive digital radios of the 1980's to the multiband multimode software-defined radios of the year 2000 and beyond. Last year, I coined the term Cognitive Radio to refer to that class of software radio that employs model-based reasoning and at least a chess-program level of sophistication in using, planning, and creating radio etiquettes. Cognitive radio is an emerging topic within software rad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