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无线电概述
软件无线电的灵活体系结构实现
![软件无线电的灵活体系结构实现](https://img.taocdn.com/s3/m/69d507eb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e007159.png)
软件无线电的灵活体系结构实现一、软件无线电技术概述软件无线电(Software Defined Radio, SDR)是一种无线电通信系统,其主要功能是通过软件来实现,而不是传统的硬件电路。
这种技术允许无线电设备通过软件更新来支持不同的通信标准和协议,从而提高了设备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软件无线电技术的发展,不仅能够推动通信行业的进步,还将对整个社会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
1.1 软件无线电技术的核心特性软件无线电技术的核心特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灵活性:软件无线电能够通过软件更新来适应不同的通信标准和协议,提供高度的灵活性。
- 可扩展性: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软件无线电可以通过软件升级来支持新的功能和性能。
- 成本效益:由于硬件部分的通用性,软件无线电减少了专用硬件的需求,从而降低了成本。
- 快速部署:软件无线电可以快速部署新的通信服务,满足市场对快速变化的需求。
1.2 软件无线电技术的应用场景软件无线电技术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事通信:软件无线电能够快速适应不同的通信环境,满足事通信的多样化需求。
- 公共安全:软件无线电可以支持多种通信协议,为公共安全提供可靠的通信保障。
- 商业通信:软件无线电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使其成为商业通信的理想选择。
- 个人移动设备:软件无线电技术可以集成到智能手机等个人移动设备中,提供更丰富的通信服务。
二、软件无线电体系结构的实现软件无线电体系结构的实现是确保其功能和性能的关键。
一个有效的体系结构应该能够支持软件无线电的核心特性,包括灵活性、可扩展性等。
2.1 软件无线电体系结构的组成软件无线电体系结构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硬件平台:硬件平台是软件无线电的基础,包括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射频前端等。
- 操作系统:操作系统负责管理硬件资源,提供必要的服务和接口,以支持上层软件的运行。
- 中间件:中间件是连接硬件和应用软件的桥梁,提供信号处理、协议处理等通用功能。
软件无线电技术概述PPT课件
![软件无线电技术概述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2063c3dddccda38376baf87.png)
整理人:吴玉成
主要内容
一、软件无线电技术概述 二、软件无线电的关键和难点 三、软件无线电研究 四、软件无线电的应用 五、第三代移动通信中的软件无线电技术
一、 软件无线电技术概述
改变未来世界之技术 软件无线电的由来、发展及研究机构
软件无线电的基本概念
软件无线电主要特点 软件无线电优势
改变未来世界之技术
无线漫游的革命
• 无线通信领域是一个标准混乱的世界。手机通信、无线局 域网、军用无线通信、以及公共安全无线网络各自在特定 的频段工作,这一工作频率是相关硬件在工厂生产时就已 经设定的。所以美国的CDMA手机在欧洲不能用,而欧洲 的许多GSM手机在日本也没法用。
• 用软件替代相关硬件,从而能够与不同标准、不同工作频 段的无线通信网络兼容。这种技术称为软件无线电 (softwareradio)。
• 军事应用中,软件无线电技术将使海陆空各级指挥官和士 兵能够在激烈战斗的时候保持无线通信。
• 软件无线电技术进入消费市场还要再过一段时间。不过几 年之内,你就可以买一个能够在各种不同标准无线通信网 络工作的手机,从此无线漫游再无障碍。
• 软件无线电技术的崛起走的是从军用到民用的老路。无线 通信中CDMA(码分多址)本来是军用卫星通信技术,后来 用到民用移动通信,并因此出现了高通这样的企业。所以 就是在今天,军用领域的需求仍然是推动技术发展的动力。
软件无线电的由来
软件无线电最初是在军事通信中提出的,软件无线电作 为军用技术已有30年以上的历史,但是由于不同部队用 于不同目的的无线电台在工作频段、调制方式上存在差 异而无法互通。如果需要互通,就需要作进一步的改进, 如美国推出的JTRS(战术合作无线系统)的意向合同,其 目的就是能实现基于软件无线电技术的可以互操作、互 工作的系统。
软件无线电技术介绍及应用
![软件无线电技术介绍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ff740498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e0.png)
软件无线电技术介绍及应用无线电技术的发展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特别是在软件无线电技术的应用中。
软件无线电技术是指以软件定义无线电系统为基础的一种通信方式,是无线电领域中的一项革命性技术。
软件无线电技术是将传统无线电技术中的硬件集成电路(IC)的结构改成利用软件设计,使得通用处理器可编程实现软件定义无线电通信系统。
这种技术的最大特点就是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程序裁剪,实现灵活的无线电设备,以便适应当前不同的系统需求。
软件无线电技术可以实现软硬一体化,是将通信的各种功能单元封装到软件的模块中,使其形成一个统一的、可编程的通信系统。
在软件无线电系统中,软件向设备发出指令,机器则运行一些类似固件的指令,并将结果返回给软件。
因此,软件无线电技术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可编程性。
软件无线电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军事、民用、科学技术等领域。
军用领域软件无线电技术在军事应用中的作用可以说是十分重要的。
这是因为这种技术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通信系统的性能和运行速度。
在军事领域中,需求时间是最关键的因素。
无线电频段的设备可以根据需求来大幅度缩短装配时间,同时可以在安全性和机密性等方面从根本上改善,保证了取得胜利的可能性。
民用领域无线电技术在民用领域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软件无线电技术可以潜在地影响任何一个生活领域,无论是网络电视、智能电话、还是无线宽带接入都离不开软件无线电技术。
例如,现代对于物联网的亟需,软件无线电技术将可以屈就这个需求,支持大量高速数据通信和智能设备之间的连接、数据采集和数据存储。
科学技术领域软件无线电技术在科学技术领域中也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最近,NASA(美国国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的 Voyager 太空探测器已离开太阳系 20 多年,还能够保持其功能,这就是使用了具有软件无线电技术作为其主要收发设备的原因。
软件无线电技术的应用不仅限于这些领域,还包括天气预报、电力传输、卫星通信、物联网等,未来将逐渐应用于更多领域。
荔枝FM音频广播,请来听一下这里有精彩的内容。
软件无线电
![软件无线电](https://img.taocdn.com/s3/m/671c66d7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b736d59.png)
软件无线电软件无线电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软件技术实现无线电设备的控制、信号处理和通讯操作。
它的出现对无线电通讯技术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使得无线电通讯技术向着数字化、智能化、高效化的方向不断发展。
软件无线电技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当时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及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进步为软件无线电技术的兴起提供了技术基础。
1983年,美国开发了第一套软件无线电系统——软件电台(Software Radio),该系统通过DSP芯片实现了数字信号的采集、处理和发送。
这套系统的出现标志着软件无线电技术进入了实用化阶段。
软件无线电技术的主要特点是可编程性、可重构性和灵活性。
这些特点使得软件无线电可以符合不同的使用场景和应用需求。
比如,可以根据不同的频段、不同的调制方式以及不同的传输速率进行定制,实现智能化控制和自适应调整。
软件无线电技术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其中最主要的包括:航空航天、国防军事、广播电视、移动通信等。
在航空航天领域,软件无线电技术可以用于卫星通信、飞行控制、导航等方面,提高了通信的可靠性和精度;在国防军事领域,软件无线电技术可以用于军事通信、雷达和电子战等方面,提高了作战效率和战场指挥的精度;在广播电视领域,软件无线电技术可以用于数字电视、数字音频广播等方面,提高了广播电视的质量和体验;在移动通信领域,软件无线电技术可以用于3G、4G、5G等无线通信标准,提高了通信速率和网络容量。
软件无线电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是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
数字化是指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传输速率和信道利用率不断提高;网络化是指软件无线电技术不断向网络化方向发展,构建起基于IP网络的无线电通信系统;智能化是指软件无线电技术逐步引入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实现了更智能的调制方式、自适应调整和故障预测等功能。
当然,在软件无线电技术发展的过程中也会遇到很多挑战,如信号干扰、频谱管理问题、网络安全和隐私问题等。
软件无线电简介
![软件无线电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2783a419a8114431b90dd897.png)
软件无线电技术一、软件无线电的起源软件无线电(Software Radio) 这个术语,最早是美军为了解决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各军兵种进行联合作战时,所遇到的互联互通互操作(简称“三互”) 问题,而提出来的。
军用电台一般是根据某种特定用途设计的,功能单一。
虽然有些电台基本结构相似,但其信号特点差异很大,例如工作频段、调制方式、波形结构、通信协议、编码方式或加密方式不同。
这些差异极大地限制了不同电台之间的互通性,给协同作战带来困难。
同样,民用通信也存在互通性问题,如现有移动通信系统的制式、频率各不相同,不能互通和兼容,给人们从事跨国经商、旅游等活动带来极大不便。
为解决无线通信的互通性问题,各国军方进行了积极探索。
1992年5月,在美国通信体系会议上,MITRE公司的JoeMitola首次明确提出软件无线电的概念。
二、软件无线电概念及特点所谓软件无线电,就是说其通路的调制波形是由软件确定的,即软件无线电是一种用软件实现物理层连接的无线通信设计。
软件无线电的核心是将宽带A/D、D/A尽可能靠近天线,用软件实现尽可能多的无线电功能;其中心思想是在一个标准化、模块化的通用硬件平台上,通过软件编程,实现一种具有多通路、多层次和多模式无线通信功能的开放式体系结构。
应用软件无线电技术,一个移动终端可以在不同系统和平台间畅通无阻地使用。
软件无线电的主要优点是具有多频段、多功能通信能力和很强的灵活性,可以通过增加软件模块,很容易地增加新的功能。
它可以与其它任何体制电台实现空中接口进行不同制式间的通信,并可以作为其它电台的射频中继;还可通过无线加载来改变软件模块或更新软件;亦可以根据所需功能的强弱,取舍选择软件模块,降低系统成本,节约费用开支。
此外,软件无线电具有较强的开放性系统软件。
由于采用了标准化、模块化的结构,其硬件可以随着器件和技术的发展而更新或扩展,软件也可以随需要而不断升级。
软件无线电不仅能和新体制电台通信,还能与旧式体制电台相兼容。
通信中的软件无线电技术简介
![通信中的软件无线电技术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f8ecb255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e1fe055.png)
通信中的软件无线电技术简介在现代通信系统中,无线电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从短距离通信到长距离通信,从简单语音通信到复杂的数据传输,都离不开无线电技术的支持。
而软件无线电技术则是在无线电技术发展中崭露头角的一种技术,其能够通过软件方式实现无线电信号的生成和处理,可以节省设备成本,更灵活、高效地应用于各种通信场景中。
什么是软件无线电技术?软件无线电技术是一种新兴的数字通信技术,其底层实现原理是利用计算机或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来实现无线电发送和接收信号的功能,而不需要传统的硬件来完成这些任务。
与传统的无线电通信系统相比,软件无线电技术具备更大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可以根据需要快速配置和修改系统参数,实现多种通信模式和调制方式。
软件无线电技术的应用在无线电通信领域,软件无线电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商业和消费电子软件无线电技术在商业和消费电子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无线路由器、智能手机、蓝牙耳机、无线麦克风等设备,都使用了软件无线电技术。
2. 业余无线电通信业余无线电通信是一种爱好,也是一种紧急通信手段。
软件无线电技术在业余无线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比如采用软件定义无线电技术的业余电台,可以实现多种通信模式和更高的带宽。
3. 军事通信军事通信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软件无线电技术在军事通信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软件无线电技术可以通过软件方式实现多种通信模式和调制方式,适应不同的战场环境和通信需求。
软件无线电技术的发展趋势软件无线电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的融合,将推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进步。
软件无线电技术在将来的发展中,将呈现以下几个趋势:1. 软件定义无线电技术将成为主流传统的无线电通信系统需要使用硬件电路来处理信号,其具备了固有的硬件限制,无法根据通信需求灵活配置和扩展,而软件定义无线电技术能够以软件方式实现无线电信号的发射和接收,因此将成为未来通信系统的主流技术。
2. 多天线技术将得到广泛应用多天线技术可以显著提高通信信号质量和带宽利用率,对于无线电通信领域而言,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软件无线电方案
![软件无线电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3326dbdc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0c72f6a.png)
软件无线电方案引言软件无线电(Software-defined radio,简称SDR)是一种利用软件控制实现的无线电通信技术。
相对于传统的硬件无线电,SDR具有灵活性高、适应性强、可扩展性好等优势,因此在通信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软件无线电的背景和原理,并探讨几种常见的软件无线电方案。
软件无线电的背景和原理软件无线电的定义软件无线电,简称SDR,是一种利用软件控制硬件无线电系统的通信技术。
与传统的硬件无线电相比,SDR通过将传统硬件中的信号处理和调制解调等功能转移到软件中实现,从而实现了无线电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软件无线电的原理软件无线电的原理基于软件定义的射频(RF)前端和数字信号处理(DSP)技术。
具体来说,软件无线电的原理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RF前端信号采集:利用射频前端设备,如天线、滤波器和放大器等,将无线电信号转换为电信号。
2.模数转换(ADC):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以便后续的数字信号处理。
3.数字信号处理:通过使用DSP技术对数字信号进行处理,包括滤波、解调、解码、编码等。
4.数字信号生成: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以便后续的射频信号输出。
5.射频信号输出:利用射频前端设备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无线电信号进行发送。
通过以上步骤,软件无线电系统能够实现对无线电信号的灵活处理和控制。
软件无线电方案GNU RadioGNU Radio是一个开源的软件无线电开发工具包,提供了一套丰富的信号处理模块和工具,能够帮助开发人员快速搭建软件无线电系统。
GNU Radio的主要特点包括:•开源免费:GNU Radio是一个开源项目,可免费使用,并且有活跃的开发和社区支持。
•灵活性高:GNU Radio提供了大量的信号处理模块,如滤波器、解调器、解码器等,开发人员可以根据需求自由组合和调整这些模块,实现各种不同的软件无线电应用。
•可扩展性好:GNU Radio支持使用Python等编程语言进行开发,开发人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编写自定义的信号处理模块,以满足特定应用的要求。
通信电子中的软件无线电技术
![通信电子中的软件无线电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91de7f31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1a.png)
通信电子中的软件无线电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通信电子领域的技术也在不断进步。
其中,软件无线电技术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研究方向之一。
本文将介绍软件无线电技术的概念、发展史以及应用领域。
一、什么是软件无线电技术软件无线电技术(Software Defined Radio,简称SDR)是一种利用软件实现的、可重构的、数字化的无线电技术。
它采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替代传统的电路结构,实现信号的处理和调制。
软件无线电技术将无线电系统中的硬件功能转化为软件程序,因此可以实现快速重构和灵活的信号处理,具有极高的可重用性和可扩展性。
SDR是一种基于软件的无线电技术,可通过软件编程实现无线电信号的生成、处理和解析,具有灵活性强、部署方便、成本低等优点。
二、软件无线电技术的发展历程软件无线电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末期。
当时,由于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突破,全数字式信号处理开始应用于军用通信中。
在90年代初期,SDR技术在美国国防部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随着计算机性能的不断提高、数字信号处理算法的不断完善,SDR技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进入商业领域。
21世纪初期,随着数字电视广播和Enhanced Data rate for GSM Evolution(EDGE)等新技术的出现,使得SDR技术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
同时,新的通信波段的开放也促进了SDR技术的发展。
目前,软件无线电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军事、航空航天、卫星通信、移动通信等领域。
三、软件无线电技术的应用领域1、军事应用软件无线电技术广泛应用于军事通信和雷达系统中。
由于SDR技术可以根据不同的任务快速重构调制方式,因此可以实现快速的通信和高精度的雷达探测。
同时,在战争环境中,信息安全也是必不可少的要求,SDR技术提供了更好的加密和解密方式,保证了信息的安全性。
2、卫星通信SDR技术可以应用于卫星通信系统的控制、信号处理、带宽分配等方面。
卫星通信系统需要快速地响应用户的需求,SDR技术提供了更高效、更灵活的信号处理方案。
软件无线电技术简介及特点应用
![软件无线电技术简介及特点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a054c8d7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d3.png)
软件无线电技术简介及特点应用软件无线电是最近几年提出的一种实现无线电通信的体系结构 ,是继模拟到数字、固定到移动之后 ,无线通信领域的又一次重大突破。
并从软件无线电的基本概念出发 ,讨论了其功能结构、关键技术和难点以及应用和发展前景。
1.引言完整的软件无线电 (Software Definition Radio)概念和结构体系是由美国的Joe.Mitola首次于1992年5月明确提出的。
其基本思想是 :将宽带A/D 变换尽可能地靠近射频天线 ,即尽可能早地将接收到的模拟信号数字化 ,最大程度地通过软件来实现电台的各种功能。
通过运行不同的算法 ,软件无线电可以实时地配置信号波形 ,使其能够提供各种语音编码、信道调制、载波频率、加密算法等无线电通信业务。
软件无线电台不仅可与现有的其它电台进行通信 ,还能在两种不同的电台系统间充当“无线电网关”的作用 ,使两者能够互通互连。
软件无线电充分利用嵌入通信设备里的单片微机和专用芯片的可编程能力 ,提供一种通用的无线电台硬件平台 ,这样既能保持无线电台硬件结构的简单化 ,又能解决由于拥有电台类型、性能不同带来的无线电联系的困难。
2.软件无线电台的功能结构图1给出了典型的软件无线电系统的结构简图 ,包括天线、多频段射频变换器、含有A/D 和D/A变换器的芯片以及片上通用处理器和存储器等部件 ,可以有效地实现无线电台功能及其所需的接口功能。
其关键思想以及与传统结构的主要区别在于 :(1)将A/D 和D/A向RF端靠近 ,由基带到中频对整个系统频带进行采样。
(2)用高速DSP/CPU代替传统的专用数字电路与低速DSP/CPU做A/D 后的一系列处理。
A/D 和D/A移向RF端只为软件无线电的实现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条件 ,而真正关键的步骤是采用通用的可编程能力强的器件 (DSP和CPU等 )代替专用的数字电路 ,由此带来的一系列好处才是软件无线电的真正目的所在。
典型的软件无线电台的工作模块主要包括实时信道处理、环境管理以及在线和离线的软件工具三部分。
第一章 软件无线电概述
![第一章 软件无线电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33ed7102eff9aef8941e06db.png)
软件无线电技术主讲人:赵利zhaoli@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学院1软件无线电的基本概念传统的电子设备: 电脑的多媒体应用:2软件无线电的基本概念(续1) 传统的无线电设备: 软件无线电应用:3软件无线电的基本概念(续2) 软件无线电的主要特征:¾通用的软硬件统一平台;¾开放性体系结构;¾可重配置的灵活加载机制;¾以数字信号处理技术为核心;¾RF-end + ADC + FPGA + DSP组织结构。
4软件无线电的基本概念(续3) 无线电技术的发展阶段:¾模拟无线电:采用模拟电子技术(硬件)¾数字无线电:采用数字电子技术(硬件+控制软件)¾软件无线电:通用的统一无线平台(硬件+信号处理软件)¾认知无线电:感知+ 认知+ 决策(智能性)5课程体系(概述性):¾(建立)软件无线电基本概念,¾(理解)软件无线电体系结构,¾(了解)软件无线电理论基础,¾(掌握)软件无线电工程实现。
参考书目:¾杨小牛等编著. 软件无线电原理与应用.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年¾粟欣等.编著. 软件无线电原理与技术.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年¾C.Richard Johnson Jr. 等著,潘译.软件无线电.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6第一章软件无线电概述无线电技术的发展历程软件无线电的由来软件无线电的研究内容软件无线电的发展概况7§1.1 无线电技术的发展历程通信是伴随人类进步的推动力♦200多年以前古代文明,人类已经进行做大量远距离通信的探索,例如:远古的烽火台89电的发明推动现代通信诞生电的发现与现代通信Benjamin Franklin(1706-1790)Michael Faraday (1791-1867)Samuel Morse (1791-1872)Alexander Graham BellThomas Edison's Telephone电磁场电磁波理论推动无线通信无线通信发展James Clerk Maxwell(1831-1879)Heinrich Hertz (1857-1894) madethe first radio transmitter anddemonstrated the existence ofradio waves in 1887.1011电磁场电磁波理论推动无线通信On December 1901, Marconiproved to the world that it waspossible to send messages acrosscontinents when he sent theletter "S" in Morse fromCornwall, England to St. John's,Newfoundland in Canada.12无线通信在军事和民用上迅速发展军事上:电台,雷达等民用上:广播/电视/无线通信/卫星通信等无线通信在军事和民用上迅速发展Early RADARfrom the UK13无线通信在军事和民用上迅速发展Telegraph1415无线通信在军事和民用上迅速发展16无线通信在军事和民用上迅速发展17无线通信在军事和民用上迅速发展18 无线电通信面临的问题:现代通信技术发展总是从军事需求的推动,软件无线电技术更是典型代表。
浅析软件无线电的体系结构及应用
![浅析软件无线电的体系结构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ea627123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21.png)
浅析软件无线电的体系结构及应用1. 引言1.1 介绍软件无线电的概念软件无线电是一种基于软件定义的无线电技术,可以通过对信号处理器进行软件编程和配置,改变无线电系统的行为。
相比传统硬件无线电,软件无线电具有灵活性高、可重配置性强、适应性好的特点。
它可以通过软件更新来改变其功能,实现不同频率、调制方式和协议的切换,适应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
软件无线电技术的提出,极大地推动了无线通信的发展,为现代无线通信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在软件无线电中,无线电前端的硬件主要负责信号的变换和放大,而大部分信号处理功能则由软件算法来完成。
软件无线电系统的体系结构包括前端RF模块、中频模块、数字信号处理模块以及控制模块等部分,各部分协同工作,完成信号的接收、解调、解码等操作。
软件无线电的应用场景十分广泛,包括移动通信、卫星通信、物联网、无人机、雷达等多个领域。
在通信领域,软件无线电可以灵活适应不同的通信标准和频段,提高了通信系统的灵活性和效率。
在军事领域,软件无线电技术可以实现无线电干扰、侦察、通信等多种功能,提供了更加灵活和高效的通信保障。
与传统无线电技术相比,软件无线电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和可靠性,能够更好地满足现代通信系统的需求。
1.2 引言部分软件无线电是一种基于软件定义的概念,通过对无线电信号进行软件处理和调节,实现无线电通信的技术。
软件无线电的概念在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兴起,随着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发展,软件无线电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传统的无线电通信技术需要使用硬件电路来实现不同频段的信号发送和接收,而软件无线电则通过软件程序对可编程硬件进行控制和配置,实现对多种信号的处理和管理。
这种灵活的软件控制方式使得软件无线电技术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可升级性,可以适应不同的通信需求和环境要求。
在软件无线电的体系结构中,主要包括硬件平台、软件定义的接口、信号处理和调制等模块。
通过对这些模块的设计和优化,可以实现更高效、更灵活的无线电通信系统。
电子信息工程中的软件无线电技术研究与应用
![电子信息工程中的软件无线电技术研究与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9ac140cd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ca.png)
电子信息工程中的软件无线电技术研究与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无线电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其中,软件无线电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通信技术,具有很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探讨软件无线电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研究与应用。
一、软件无线电技术的概念与原理软件无线电技术是指利用软件实现无线电信号的接收、发送和处理。
相较于传统的硬件无线电技术,软件无线电技术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其原理是通过将无线电通信中的大部分功能实现在软件层面上,而不是通过硬件电路来实现。
这种技术的核心是软件定义无线电(SDR)。
二、软件无线电技术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1. 灵活性:软件无线电技术可以通过软件的编程来实现不同的通信协议,从而适应不同的通信需求。
这使得通信系统可以灵活地应对不同的环境和应用场景。
2. 可扩展性:软件无线电技术可以通过软件的升级来实现新的功能和服务。
这种可扩展性使得通信系统可以不断升级和改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通信需求。
3. 高效性:软件无线电技术可以通过优化软件算法和信号处理技术,提高通信系统的性能和效率。
这种高效性可以使通信系统在有限的资源下实现更好的通信质量和数据传输速率。
三、软件无线电技术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应用无线传感器网络是一种由大量分布在空间中的传感器节点组成的网络系统。
软件无线电技术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1. 能量效率:传感器节点通常是由电池供电,能量是其最为宝贵的资源。
软件无线电技术可以通过优化通信协议和调度算法,降低传感器节点的能耗,延长其工作寿命。
2. 网络覆盖:软件无线电技术可以通过自适应调整通信参数和信号处理算法,提高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覆盖范围和传输距离。
这种能力可以使得传感器网络在更广阔的区域内进行数据采集和传输。
3. 数据安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数据传输往往涉及到敏感信息和隐私数据。
软件无线电技术可以通过加密算法和认证机制,保护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软件无线电
![软件无线电](https://img.taocdn.com/s3/m/c41bda9aec3a87c24028c433.png)
信息保密 分系统
时钟/定时 参考分系统
干扰抑制 分系统
基带转换 分系统
大连海事大学
2)易通话工程的第二阶段
在第一阶段成功完成理论验证基础上,研制演示系统,达到下列目标: -- 正真开放式结构
-- 功能软件可编程
-- 能与TF-XXI AWE F, Irwin, March 97等电
台互通
-- 支持HF, VHF, UHF 多频段
大连海事大学
1)易通话工程的第一阶段
第一阶段主要验证软件无线电概念的正确性、可行性。由美国国防部支持和 Hazeltine, TRW, Lockheed-Martin, Motorola, and Rockwell-Collins等公司赞 助,完成:
-- 两个可编程信道的电台实现。
– VME bus architecture – Texas Instrument quad-TMS320C40 multi-chip module for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 SUN Sparc 10 工作站作为主机接口。 -- 采用模块设计,19’’标准机箱。
大连海事大学
现代许多技术发展总是从军事需求的 推动,软件无线电技术更是典型代表。
美国军方开始的Speakeasy(易通话)研发,代表软件无线电技术的研究全面 开展。 通话电台试图通过全数字、软件可编程、基带信号处理、多频段、小功率射频 收发信机、大功率放大器和天线分系统来实现各种功能。目前,易通话已经完 成了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研究。
大连海事大学
多路耦合器 宽 带 射 频 板
高速数据总线
高 速
A/D
D/A
板
存 储 器 板
并
软件无线电
![软件无线电](https://img.taocdn.com/s3/m/160c3816a300a6c30c229f6b.png)
1 绪论软件无线电(Software Defined Radio,SDR)是一种以现代通信理论为基础,以数字信号处理为核心,以微电子技术为支撑的新的无线通信体系结构。
1.1 软件无线电的来源与发展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的软件无线电的革命,把无线电的功能和业务从硬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1992年5月在美国通信系统会议上首次提出了“软件无线电”(SWR)的概念。
1995年涉及软件无线电的计划有军用的SPEAKEASY(易通话),以及为第三代移动通信(3G)开发基于软件的空中接口计划,即灵活可互操作无线电系统与技术(FIRST)。
从1999年开始,由理想的SWR转向与当前技术发展相适应的软件无线电,即软件定义的无线电(SDR)。
1999年以后,集中关注使SDR的3G成为可能的问题[1]。
在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所要实现的目标与系统的特点中,核心的问题是提供不同环境下的多媒体业务及实现包含水、陆、空的全球覆盖。
软件无线电作为通信系统提供一种新型的结构,能够解决多频多模式、多业务终端问题。
1.2 软件无线电的基本思想及结构软件无线电的基本思想是以一个通用、标准、模块化的硬件平台为依托,通过软件编程来实现无线电台的各种功能,从基于硬件、面向用途的电台设计方法中解放出来。
软件无线电的结构就是宽带模数及数模变换器(A/D及D/A)、大量专用/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构成尽可能靠近射频天线的一个硬件平台。
在硬件平台上尽量利用软件技术来实现无线电的各种功能模块并将功能模块按需要组合成无线电系统。
图1.1为理想软件无线电系统结构框图。
图1.1 理想软件无线电的系统结构1.3 软件无线电的主要特点首先,软件无线电最基本的特点是系统重构性:即系统功能随着需求改变的能力,又称可编程。
软件无线的可重构性使其利于互换,因为不同的通信系统都基于相同标准的硬件平台,只要加载相应的软件就可完成不同的电台与不同系统之间的互联。
其次,系统功能软件化:软件无线电将A/D变换尽量向射频端靠拢,将中频以下全部进行数字化处理,以使通信功能由软件来控制,系统的更新换代变成软件版本的升级,开发周期与费用大为降低。
软件无线电技术综述
![软件无线电技术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821a4537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81.png)
软件无线电技术综述一、概述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无线通信技术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传统的硬件主导的无线通信系统由于其固有的局限性,已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多样化、个性化通信需求。
在这一背景下,软件无线电技术应运而生,以其独特的优势引领着无线通信领域的新一轮变革。
软件无线电技术是一种基于数字信号处理(DSP)和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等先进技术的无线通信体系。
它的核心理念在于构建一个通用的硬件平台,通过加载不同的软件来实现各种无线通信功能。
这种技术范式不仅使得硬件平台能够兼容多种无线标准,如GSM、CDMA、WLAN等,还显著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软件无线电技术的核心原理在于将模拟信号进行数字化处理,并在数字域上执行信号处理操作。
具体实现过程中,需要构建可编程的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和FPGA等硬件平台,并开发相应的数字信号处理算法和软件模块。
通过这些技术和手段,软件无线电技术能够实现无线信号的收发和处理,从而满足不同的无线通信标准和功能需求。
软件无线电技术的应用领域广泛,涵盖了军事、移动通信、无线传感器网络、广播通信等多个领域。
在军事领域,软件无线电技术有助于构建灵活的军事通信系统,提高作战指挥效率和协同能力。
在移动通信方面,该技术能够实现多模多频的通信功能,支持多种无线标准,提升移动设备的通信能力和互联互通性。
在无线传感器网络和广播通信等领域,软件无线电技术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推动着这些领域的持续创新和发展。
软件无线电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在无线通信领域展现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对软件无线电技术的定义、原理、发展历程、应用领域以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全面综述,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1. 软件无线电技术的定义软件无线电技术,是一种引领无线通信领域的技术革新。
它的核心理念在于利用现代化软件来操纵、控制传统的“纯硬件电路”,打破了传统通信设备仅仅依赖硬件来实现通信功能的局限。
《软件无线电技术》课件
![《软件无线电技术》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22d3e51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d7.png)
边缘计算技术可以将计算和数据处理能力从中心服务 器转移至设备边缘,降低延迟和提高响应速度。
物联网的广泛应用
随着物联网的广泛应用,软件无线电将在智能家 居、智能交通、智能工业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软件无线电可以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各种设备的 互联互通,提高设备的智能化程度和用户体验。
软件无线电还可以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设备的远 程监控和维护,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谢谢聆听
信号处理复杂性
总结词
信号处理复杂性是软件无线电技术的另一个挑战。
详细描述
软件无线电需要处理各种不同的信号,包括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而且需要能够 快速、准确地转换和处理这些信号。这需要高效的算法和强大的计算能力,增加 了软件无线电的复杂性。
安全与隐私保护
总结词
安全与隐私保护是软件无线电技术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
详细描述
在无线通信中,安全和隐私保护至关重要。软件无线电需要 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护用户的隐私和通信安全,防止数据被 窃取或篡改。这需要在设计和实现软件无线电时充分考虑安 全和隐私保护的需求。
标准化与互操作性
总结词
标准化与互操作性是软件无线电技术的另一个挑战。
详细描述
为了实现不同厂商和不同系统之间的互操作性,软件无线电需要遵循统一的标准化协议和规范。这需要软件无线 电技术和相关标准不断发展和完善,以确保不同系统之间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同时,标准化也有助于推动软件 无线电技术的普及和应用。
的信号接收和发送,支持多种移动通信标准。
02பைடு நூலகம்
软件无线电技术可以提高移动通信系统的灵活性和可
软件无线电
![软件无线电](https://img.taocdn.com/s3/m/cbcf22ffaef8941ea76e05ca.png)
软件无线电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软件无线电的基本概念、组成、关键技术、应用及制约因素。
1.软件无线电的基本概念软件无线电技术,顾名思义是用现代化软件来操纵、控制传统的“纯硬件电路”的无线通信。
这就打破了有史以来设备的通信功能的实现仅仅依赖于硬件发展的格局,所以说软件无线电技术的出现是通信领域继固定通信到移动通信,摸拟通信到数字通信之后第三次革命。
软件无线电的基本思想是以一个通用、标准、模块化的硬件平台为依托,通过软件编程来实现无线电的各种功能,从基于硬件、面向用途的无线通信机设计中解放出来。
软件无线电的核心是将宽带A/D和D/A尽可能靠近天线(将A/D和D/A由基带移到中频甚至射频),用实时高速DSP/CPU代替传统的专用数字电路做A/D转换后的一系列处理,将无线通信的各种功能用软件进行定义。
软件无线电强调体系结构的开放性和全面可编程性,通过软件更新改变硬件的配置结构,实现新的功能。
软件无线电采用标准的、高性能的开放式总线结构,以利于硬件模块的不断升级和扩展。
理想软什无线电的组成结构如图l一1所示。
2.软件无线电的组成及关键技术软件无线电技术是软件化、计算密集型的操作形式。
它与数字和模拟信号之间的转换、计算速度、运算量、存储量、数据处理方式等问题息息相关,这些技术决定着软件无线电技术的发展程度和进展速度。
软件无线电主要由天线、射频前端、宽带模数/数模转换器(ADC/DAC)、通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以及各种软件组成。
理想的软件无线电系统的天线部分应该能够覆盖全部无线通信频段,通常来说,由于内部阻抗不匹配,不同频段电台的天线是不能混用的。
而软件无线电要在很宽的工作频率范围内实现无障碍通信,就必须有一种无论电台在哪一个波段都能与之匹配的天线,所以,实现软件无线电通信,必须有一副可通过各种频率信号而且线性性能好的宽带天线。
射频前端在发射时主要完成上变频、滤波、功率放大等任务;接收时实现滤波、放大、下变频等功能。
软件无线电技术初探
![软件无线电技术初探](https://img.taocdn.com/s3/m/4f3bc34d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6c28b61.png)
软件无线电技术初探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无线电通讯技术也在不断更新,而软件无线电技术也因此而生。
软件无线电(Software Defined Radio,SDR)技术是基于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技术发展而来的一种业界前沿技术。
它的出现实现了无线电通讯的软件化,从而增强了设备的可控性和可编程性。
本文将着重介绍软件无线电技术的概念、发展状况和应用领域。
一、软件无线电技术的概念软件无线电技术的概念可以理解为,通过数字信号处理的方式来实现无线电收发的软件化。
具体来说,SDR是一种将无线电前端中的硬件尽量简化、信号处理和协议处理尽量软件化的技术。
通俗来说,当我们拥有一套SDR系统后,我们就可以拥有一种可以通过简单的PC软件修改无线电通讯协议、无线电频率等参数的通讯工具了。
二、软件无线电技术的发展历程SDR涵盖的内容很广泛,有硬件和软件等多种方面,但是可以明确的是软件无线电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软件无线电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数字信号处理技术(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的发展。
当时,DSP技术能够对模拟信号进行数字化处理,虽然只有单通道,却成为后来的软件无线电技术的基础。
到了上世纪90年代,RF2100调频收发芯片的出现,大大推进了SDR技术的发展。
这种芯片的出现,使得数字信号处理器的任务明显减轻,我们可以通过简单的pps串行接口与PC机建立一个SDR系统。
同时,由于电脑性能的提升和SDR开发平台的开始普及化,SDR技术的应用领域也愈加广泛,从民用到军用,从商业用途到科研实验都不一而足。
三、软件无线电技术的应用领域软件无线电技术最初用于军事卫星通讯和蜂窝式移动电话。
在这一领域中,软件无线电技术提供了远程通信和高质量通信以满足军事和商业用户的需求。
随着软件无线电技术的不断升级,这种技术已经应用于广泛的应用领域,如智能手机、移动设备、网络通信等。
软件无线电技术综述
![软件无线电技术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28cbcab7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ac.png)
软件无线电技术综述摘要软件无线电技术是一种以通用硬件平台为基础,通过软件加载来实现无线通信功能的工程技术。
本文将全面介绍软件无线电技术的概念、发展历程、应用领域及其重要性和未来发展趋势,旨在帮助读者深入了解该技术的内涵和应用。
引言随着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无线通信技术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传统的硬件为主的无线通信系统存在着很多局限性,无法满足多样化、个性化的通信需求。
在这种背景下,软件无线电技术应运而生。
软件无线电技术通过将硬件平台通用化,软件开发灵活化,能够实现多种无线通信功能,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应用价值。
软件无线电技术综述1、软件无线电技术的定义、原理和实现方法软件无线电技术是一种基于数字信号处理(DSP)和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等先进技术的无线通信技术。
其基本思想是构建一个通用硬件平台,通过软件加载来实现不同的无线通信功能。
这种技术体系使得硬件平台可以支持多种无线标准,如GSM、CDMA、WLAN等,从而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软件无线电技术的原理是,将模拟信号进行数字化处理,然后在数字域上进行信号处理。
具体实现方法包括,构建可编程的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和FPGA等硬件平台,以及开发相应的数字信号处理算法和软件模块。
通过这些方法和手段,实现无线信号的收发和处理,以支持不同的无线通信标准和功能。
2、软件无线电技术的应用领域和重要性软件无线电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其中主要包括军事、移动通信、无线传感器网络、广播通信等。
在军事方面,软件无线电技术可用于构建灵活的军事通信系统,提高作战指挥效率和协同能力。
在移动通信方面,软件无线电技术可以实现多模多频的通信功能,支持多种无线标准,提高移动设备的通信能力和互联互通性。
在无线传感器网络方面,软件无线电技术可以构建低功耗、低成本的无线传感器节点,实现传感器网络的灵活部署和智能感知。
在广播通信方面,软件无线电技术可以实现灵活的多通道音频传输,提高音频系统的传输效率和音质体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动区域或互联网路由选择; 动态网络连接、寻址和带宽分配; 模拟选定的传统无线电台; “动中通”功能; 开放式物理结构和软件结构; · 应未来技术、系统和支援作战结构 (可扩展性)。
JTRS类型 JTRS Cluster 1 JTRS Cluster 2 JTRS Cluster 3 JTRS Cluster 4 JTRS Cluster 5
其中心思想是: 构造一个具有开放性、标准化、模块化的通 用硬件平台,将各种功能,如工作频段、调制 解调类型、数据格式、加密模式、通信协议等 用软件来完成,并使A/D和D/A转换器尽可能靠 近天线,以研制出具有高度灵活性、开放性的 新一代无线通信系统。
软件无线电定义:将模块化、标准化的硬 件单元以总线方式连接构成基本平台,并 通过软件加载实现各种无线电功能的一种 开放式的体系结构。
软件无线电的优势
使用SDR概念设计和实现下一代无线通信系统和 设备,与传统的产品和设备相比较,具有明显的 优势。 1、为技术和产品研究开发提供一个新概念和通 用无线通信平台,大大降低开发2成本和周期。 2、为设备制造商降低投资风险,提高经济效益。 3、为运营商降低投资风险。 4、为最终用户提供了一个通用的终端设备平台。
到底怎么办?
1992 年 , MILTRE 公 司的约瑟夫· 米托拉 ( Joseph Mitola ) 在 1992年5月“美国远程系 统 会 议 ( National Tele systems Conference)” 上首次明确提出了软件 定 义 无 线 电 ( Software Defined Radio , 简 称 SDR)的概念。
3)联合战术无线电系统(JTRS)
JTRS系统除2MHz~2GHz工作频率外,具有 以下技术特性: 即插即用通用性; 模块化硬件可现场配置; 波形软件可现场编程; 嵌入式定位:自动向网络输送态势感知; 保密的数据网络功能; 3个或更多个其他网络模式;
3)联合战术无线电系统(JTRS)
参考书目
向 新等编著,《软件无线电原 理与技术》,西安电子科技大 学出版社,2008
钮心忻等主编,《软件无线电 技术与应用》,北京邮电大学 出版社,2001
对软件无线电的认识需要注意的问题
1、软件无线电并不是不要硬件,而是把硬件作为 一个基本平台; 2、软件无线电与软件控制的数字无线电有本质区 别; 3、软件无线电是一种开放的体系结构。
软件无线电论坛
软件无线电论坛 (SDR Forum)--一个非盈利的
推动软件无线电技术发展的国际组织,给出的软 件无线电的定义:“一个无线电系统中,天线以 后就数字化,对信号的所有的必要的处理都由存 放在高速数字信号处理器中的软件来完成”。
2)易通话工程的第二阶段
在第一阶段成功完成理论验证基础上,研制 演示系统,达到下列目标: -- 真正开放式结构 -- 功能软件可编程 -- 能与TF-XXI AWE F, Irwin, March 97等电 台互通 -- 支持HF, VHF, UHF 多频段
3)易通话工程的第三阶段
研制开发满足三军装备需求的联合战术无线 电系统(JTRS )。 在MBMMR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战术通信系 统。系统构成的基础是基于MBMMR的战术无线 电台(JTR)。具有很强的网络功能和信息安全 处理能力,还能适应技术发展进行快捷高效的波 形升级。
移动通信的发展历史
第三代:以世界范围的个人通信为目标。 第三代移动通信所采用的宽带CDMA技术完全能够满足 现代用户的多种需要,满足大容量的多媒体信息传送,具有 更大的灵活性。 1999 年,芬兰赫尔辛基国际电联( ITU )大会上,大唐 电信正式提出了中国的3G标准:TD-SCDMA。 2000年5月,在土耳其召开的ITU全会上,经投票表决, 由中国大唐电信提出的 TD-SCDMA系统,被采纳为国际 3G 标准,与欧洲提出的WCDMA和美国提出的CDMA 2000 同列三大标准之一。
§1.2 软件无线电的由来
无线通信在现代通信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 被广泛应用于商业、气象、军事、民用等领域。 然而,大家可曾知道…… “沙漠风暴”行动和格林纳冲突,美军各种通信设 备的不兼容性暴露无疑,不得不借助许多额外的 无线电台,才能保障高效的通信联络。
软件无线电的由来
欧洲第一代模拟网:加入欧洲邮电会议(CEPT)的16个国家,分别 共使用6种不同的制式。这些模拟通信体系的制式,频率各不相同, 不能互通、兼容。那些喜欢到邻国旅游的人们,车一出国门电话 就不通了,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易通话的两个研发阶段
1)易通话工程的第一阶段
第一阶段主要验证软件无线电概念的正确 性、可行性。由美国国防部支持Motorola和 Rockwell-Collins等公司赞助,完成: -- 两个可编程信道的电台实现。 – VME 总线为基础 – SUN Sparc 10 工作站作为主机接口 -- 采用模块设计
在现今的通信技术环境中: 新的通信体制和“标准”不断提出,通信产品生存周期缩短,开 发费用上升; 多种通信体制共存,对多种体制间互联的要求也日趋强烈; 随着标准种类的不断增加,频率分配、管理更为困难,需要的频 率资源增加。
矛盾的核心:互通性
为了解决互通性的问题,各国军方积极探索, 提出一种研制多频段、多功能电台,用一个 系列的电台来解决互通问题的方案。 但是,其庞大的开支,短暂的寿命,使 这种设想并没有发挥多大作用。
无线通信在军事和民用上迅速发展
军事上:电台,雷达等 民用上:广播/电视/无线通信/卫星通信等
无线通信在军事和民用上迅速发展
Early RADAR from the UK
无线通信在军事和民用上迅速发展
无线通信在军事和民用上迅速发展
无线通信在军事和民用上迅速发展
无线通信在军事和民用上迅速发展
杨小牛等编著,《软件无线电 原理与应用》,电子工业出版 社,2001
参考书目
[美]Joseph Mitola著,赵荣黎 等译,《软件无线电体系结构 ——应用于无线系统中的面向 对象的方法》,机械工业出版 社,2003
[英]Walter Tuttlebee主编,杨 小牛等译,《软件无线电技术 与实现》,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4
移动通信的发展历史
第一代:模拟制式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1978 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研制成功先进移动电话系统 (AMPS)是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典型代表。
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系统 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采用数字调制技术,具有频谱利用 率高、保密性好的特点,既可支持话音业务,也可支持低速 数据业务。又称为窄带数字通信系统。典型代表是美国的 DAMPS系统、IS-95和欧洲的GSM系统。
3、软件无线电在卫星通信中的应用
卫星通信是当代最重要的通信方式之一,但其设备种类 繁多,更新换代周期长;卫星通信频带宽,信息速率高且 变化范围大,设备功能全由软件来实现困难。 软件无线电以其软件定义功能和开放式模块化结构的技 术思想能很好地解决卫星通信系统存在的问题。 在不改变硬件设备的情况下实时地改变通信系统的功能。
软件无线电技术
第一章 概述
§1.1 无线电技术的发展
通信是伴随人类进步的推动力
200多年以前现代文明还未启动,人类已经进行做 大量远距离通信的探索,看看远古的烽火台吧!
电的发明推动现代通信诞生
电的发现与现代通信
Benjamin Franklin (1706-1790) Samuel Morse (1791-1872) Thomas Edison's Telephone
4、软件无线电在数字电视系统中的应用
20世纪90年代广播电视领域掀起划时代的数字革命, 以高清晰度电视(HDTV)为标志的第三代电视成为新一代 数字电视的发展方向。 完成信源编码和多种体制的信道编码,采用软件无线 电来实现就比较方便。
5、认知无线电(Cognitive Radio ) 频谱是通信能够使用的唯一资源,这种资源的统 筹是通过无线电管理机构来确定的。目前采用的是基 于静态(固定)频带的分配原则和方案,且频谱资源 十分匮乏。但是经过监测分析当前无线频谱的使用状 况发现,虽然大部分频谱已经被分配给不同的用户, 但是在相同时间、相同地点频谱的使用却非常有限, 常常是大部分频点未被使用,而某些热点频率处于超 负荷运行。
电磁场电磁波理论推动无线通信
On December 1901, Marconi proved to the world that it was possible to send messages across continents when he sent the letter "S" in Morse from Cornwall, England to St. John's, Newfoundland in Canada.
第3级为理想的软件无线电(ISR),在接收端或发射端无需任 何下变频或上变频转 换,它完4级为终极软件无线电(USR),它完全可编程,但能同 时支持广泛的频率和功能 (双路、GPS、视频、智能卡及 卫星等)。
蜂窝电话和基站符合第0级和第1级SDR定义,一些 WLAN也是如此。但是,真正的SDR 尚未在军事以外的 领域得到广泛使用,也没有确定一个被广泛接受的,标 准化的体系结构(如同计算机网络中的TCP/IP体系那样的)。
§1.3 软件无线电的发展和应用
1、软件无线电在军事通信中的应用
1995年美国国防部提出了 SPEAKeasy (易通话) 计划。该计划的最终目的是:开发一种能适应 联合作战要求的电台,它具有多频段、多模式 (Multi-Band Multi-Mode Radio)的特点,称 为 MBMMR电台。分为三个阶段完成,目前已 完成前两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