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公望人物评价

合集下载

黄公望的艺术与人生20字

黄公望的艺术与人生20字

黄公望的艺术与人生20字黄公望(1269年-1354年),字公望,南宋末年至元初年的文人画家。

他是中国历史上最受推崇的文人画家之一,被誉为“颠覆者”。

黄公望的艺术表达了他对自然之美和人生哲理的深切思考,既富有创新性,又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

通过他的作品,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他的艺术追求以及对人生的理解。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黄公望的艺术与人生。

黄公望的艺术表达了他对自然之美的敏感和执着。

他善于观察大自然,擅长描绘山水景色。

他的作品以淡墨轻渲为主,注重空灵和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

他追求画面的意境和精神内涵,并以此触动观者的心灵。

他的作品中常常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气息,如清晨的寂静、山间的云雾、水面的倒影等。

黄公望通过寥寥数笔,将无限的自然之美展现在观者面前,使人感受到宇宙之大和自然之奥秘。

黄公望的作品也表达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他的画作中常常能看到孤寂和深思的意味。

他用简洁的线条和轻柔的墨渍表现了人们与自然的关系,并呈现出一种超脱凡尘的意境。

通过他的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生命的独特理解。

他的作品中经常出现的一种元素是老人,他们身着朴素的衣裳,微笑着静坐在山间,似乎在思考着人生的意义。

这些老人的形象代表了悠闲和超脱,同时也传递了黄公望对人生无常和流逝的认知。

黄公望的艺术与人生是紧密相连的。

他的画作反映了他对人生的领悟和对自己的态度。

通过他的作品,我们可以看到他对虚无的深刻理解和对物质世界的超越。

他的艺术追求不仅表现在画面中,也体现在他的生活态度中。

他崇尚朴素和悠闲的生活,追求宁静和自由。

他的画作是他内心世界的反映,也是他人生哲学的体现。

他通过自己的艺术实践,探索了人生的本质和意义。

黄公望的艺术对后世文人画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画风独特,开辟了文人画的新境界。

他注重意境和精神内涵,使文人画的表现力得到了提升。

他的作品追求真实而又超脱,引领了后世文人画的风潮。

他更是将中国传统文化与自己的个人风格相融合,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黄公望的艺术与人生100字

黄公望的艺术与人生100字

黄公望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位杰出大师,他的艺术成就和人生经历都非常值得我们深入了解和思考。

黄公望出生于南宋末年,他的家庭并不富裕,但他自小就对绘画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天赋。

他曾经师从多位著名画家,学习了传统的中国绘画技法和理论,同时也广泛涉猎了文学、历史、哲学等方面的知识,这些都为他后来的艺术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黄公望的艺术风格独特,他擅长用简练的笔墨和淡雅的色调表现自然山水的神韵和意境。

他的作品常常描绘出山水的形态和气势,同时也注重表现自然的生命力和气息。

他的艺术风格深受文人雅士的喜爱,被誉为“元四家”之一。

除了艺术成就之外,黄公望的人生经历也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他一生坎坷,但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和追求。

他曾经因为政治原因被贬官,但他并没有因此放弃自己的艺术创作,反而更加努力地钻研绘画技法,最终成为了一位杰出的画家。

黄公望的人生经历告诉我们,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我们都应该坚持自己的信念和追求,不断努力,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取得成功。

黄公望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位杰出大师,他的艺术成就和人生经历都非常值得我们深入了解和思考。

他的艺术作品和人生故事都告诉我们,只有坚持自己的信念和追求,不断努力,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我们才能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取得成功。

51 诗情画意的黄公望

51 诗情画意的黄公望

诗情画意的黄公望作为“元四家”之首,黄公望在50岁时,拜赵孟頫为师。

看到老师作画时喜欢将诗词、书法融入绘画,他的学生黄公望后来将这点发扬光大,在艺术上都受到赵孟頫的影响,通过他们的探索和努力,使中国山水画的诗、书、画融合——思想情怀和笔墨技巧达到了一个高峰,对后世的绘画,尤其是"南宗"一派影响巨大。

黄公望(1269-1354或1358),元代画家。

自称浙东平阳人。

陶宗仪《辍耕录》称其“本姓陆”,出继温州平阳黄氏为义子,因改姓名,字子久,号一峰、大痴道人等。

黄公望曾为中台察院掾吏,一度入狱;后入全真教,往来杭州、松江等地卖卜。

工书法,通音律,能散曲。

擅画山水,得赵孟頫指授,宗法董源、巨然。

水墨、浅绛俱作,以草籀奇字法入画,气势雄秀,笔简而神完,自成一家,得“峰峦浑厚,草木华滋”之评。

名列“元四家”(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之首。

传世画作有《富春山居图》《水阁清幽图》《天池石壁图》《九峰雪霁图》《富春大岭图》等。

著有《写山水诀》。

【故事】拜师赵孟頫,以书法入画在黄公望所处的元朝以前,中国画中的山水部分,渐渐地不再仅是人物肖像的背景,开始独立成体。

事实上,五代、宋以来的画家董源、巨然、李成、范宽等,都对元代画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其中也包括黄公望。

到了元代,山水画开始走出宫廷,脱离了宋画从严、从实的束缚,开始追求意象上的自由创造。

从松、从虚的虚静,使山水文人画达到了新的境界。

文人画泛指文人、士大夫所作之画,主要区别于民间画工和宫廷画院职业画家的绘画,画作上会出现大篇幅的诗文,绘画技巧与书法类似。

元代之前,文人也会在画作题字,但宗旨是不让文字影响画面整体效果和布局,所以文字都藏在石缝等不起眼的地方。

元代文人的诗文则是画作中的一部分,大大方方的出现,有点类似于我们今天的弹幕。

其实,将书法技巧融于绘画中,是文人出于情感的表达。

最先带起风气的是赵孟頫,他是元代文人画的先驱,黄公望在50 岁时,拜他为师。

关于黄公望的介绍

关于黄公望的介绍

关于黄公望的介绍黄公望(1269年~1354年)中国元代画家,书法家,元四家之一。

全真派道士。

本姓陆(有待考证),名坚,汉族,平江常熟人氏;后过继永嘉黄氏为义子,因改姓名,字子久,号一峰,后入“全真教”,又叫大痴道人等。

《道藏》收入金月岩编、黄公望传《纸舟先生全真直指》一卷、《抱一函三秘诀》一卷,阐述全真派内丹原理和功法。

同时,他著有《山水诀》,阐述画理、画法及布局、意境等。

有《富春山居图》、《九峰雪霁图》、《丹崖玉树图》、《天池石壁图》、《溪山雨意图》等传世。

人物概述元代著名全真派道士、画家。

浙江温州平阳人。

字子久,号一峰,又号大痴道人。

晚年结茅庵于圣井山,故又号井西道人。

元至元(1335年~1340年)中,浙西廉访徐瑛辟为书吏,被诬入狱,出狱后师事金月岩入全真道。

曾住持万寿宫,提点开元宫。

后往来松江、杭州等地,卖卜为生。

晚年住于杭州筲箕泉,86岁时逝世。

《道藏》收入金月岩编、黄公望传《纸舟先生全真直指》一卷、《抱一函三秘诀》一卷,阐述全真派内丹原理和功法。

黄公望为著名山水画家,与倪瓒、吴镇、王蒙合称“元四家”。

晚年作品追求神采、气韵,将诗、书、画融为一体,不重形似,笔法简练精到,笔意深远苍茫,峰峦浑厚,气势雄秀。

作品很多,尚存世的有51件,其中20余件流散在美国、日本、英国等地。

其名作《富春山居图》一部分藏浙江省博物馆,一部分藏台湾故宫博物院。

著作除道藏所收外,尚有《大痴道人集》、《画山水诀》等。

人物生平黄公望曾做过小吏,因受累入狱,出狱后隐居江湖,入道教全真派。

工书法,善诗词、散曲,颇有成就,50岁后始画山水,师法赵孟頫、董源、巨然、荆浩、关仝、李成等,晚年大变其法,自成一家。

其画注重师法造化,常携带纸笔描绘虞山、三泖、九峰、富春江等地的自然胜景。

以书法中的草籀笔法入画,有水墨、浅绛两种面貌,笔墨简远逸迈,风格苍劲高旷,气势雄秀。

黄公望是否原是陆氏子问题。

元明间的多数著作并无陆氏子之说,包括明写本元人钟嗣成《录鬼簿》,仅元末明初黄岩陶宗仪所著《辍耕录》持陆姓出继黄姓之说。

黄公望的人生感悟

黄公望的人生感悟

黄公望的人生感悟
黄公望是元朝著名的画家,他的画作被誉为“元代四大家”之一,对于中国文化和艺术史有着深远的影响。

黄公望的人生感悟是非常深刻和独特的,以下是一些有关他的人生哲学和艺术创作的感悟:
1. 以自然为师:黄公望非常崇尚自然,他认为自然是世界上最完美、最崇高的艺术,因此他经常独自前往山林中观察自然,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融入自然之中,从而创作出震撼人心的画作。

这种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也影响了他自己的人生哲学,他认为人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尊重自然、爱护自然,才能真正达到人生的境界。

2. 不忘初心:黄公望一生致力于艺术,他认为艺术家应该始终保持一颗初心,不被名利所惑,不为外界所动,才能真正达到艺术创作的巅峰。

他常常告诫自己和他的学生,要时刻保持谦虚和敬畏,不断学习和探索,只有这样才能不断进步,达到人生的高度。

3. 体悟大道:黄公望的画作中充满了道家的思想和哲学,他认为人生应该追求大道,追求自然的真实和本质。

他常常以自己的画作来表达这种思想,通过画作让观众感受到自然和大道的无穷魅力。

他也认为,只有通过不断的修行和体悟,才能达到大道的境界,这也是他人生哲学的核心。

4. 艺术创新:黄公望非常注重创新,他认为艺术应该是不断创新和探索的。

他在画作中融入了很多自己独特的创意和想法,打破了传统的束缚,开创了新的画风。

他也鼓励学生和画家们要敢于创新,不拘泥于传统,才能创造出更加优秀的作品。

黄公望的人生感悟告诉我们,要做一个有追求、有境界的人,必须尊重自然、
不忘初心、不断修行、勇于创新。

从《富春山居图》中人物形象观摩画家品性

从《富春山居图》中人物形象观摩画家品性

从《富春山居图》中人物形象观摩画家品性作者:潘多来源:《北方文学》2018年第14期摘要:本文对每一个人物做出了分析与研究,也将其精神内涵与画家联系在一起,引出隐士文化和古代文化志士的精神哲学。

第一部分浅谈《富春山居图》,紧接着第二部分讲述画中人物形象、位置,然后比较元四家作品中的人物区别,再从人物联系黄公望的品性和历代文人的精神情操。

最后得出画中人物大概是画家自我画像的一种可能。

关键词:黄公望;富春山居图;渔樵士人;隐士文化一、浅谈《富春山居图》《富春山居图》是元四家之首黄公望,为其全真道师弟无用师所作,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全画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富于变化,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以长卷的形式表现富春江和两岸风光的景象,画面节奏平缓、和谐、流畅,墨色浅淡、雅致,造型简约、精炼,在写生的基础上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自然本来的特色与美的形象,山、树、石的用笔上效法自然。

二、《富春山居图》中人物形象《富春山居图》中共有八人,但是非常遗憾我观摩画作良久仍然只找到其中七个人物,私下猜测,是否在开卷不远处有一小船隐匿在山石背后的地方,藏了一士人,或者,第八个人就是观者自己,大概是才疏学浅、缘分还尚未到,所以我暂时看不出第八个人。

(一)画中人物位置从画面右边往左看去,第一个人物出现在第二座大山的前面,他手握拄杖正在桥上行走,周围气氛和谐静美,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优哉游哉的心境。

可能他正在往林中散步,登高望远。

第二个人物出现在第二座山峰的左边,一位肩上扛着木柴的樵夫,正在往画面右边行走,两人相对着大山,一位是要进去,一位是在出去,步履都很从容,这组成了画面中的第一组人物。

画面第二组人物出现在第二座山后面的一片江中,一位樵夫正在向前倾斜着身体,手握鱼竿垂钓,观其动态似乎是鱼儿正在咬钩的关键时刻。

与之相对应的是画面左边,坐在不远处茅草搭建的亭子里,一位正在看水边野鸭嬉戏的士人,两人相隔不远。

浅谈“元四家”之大痴道人

浅谈“元四家”之大痴道人

浅谈“元四家”之大痴道人黄公望作为元代颇负盛名的画家,对后世的中国山水画具有极大的影响力。

他的浅绛山水画构图简洁,笔墨素雅静淡,明快透澈,意境鲜明突出,能使后人很好的借鉴。

本文通过对黄公望的《九峰雪霁图》《天池石壁图》两副浅绛山水作品的分析,结合黄公望山水的简洁构图,笔墨技法,来浅谈黄公望的山水特点,这对于我了解浅绛山水具有重要的意义。

标签:黄公望;浅绛山水画;构图;笔墨技法;意境黄公望(1269-1354年),字子久,号一峰,江浙行省常熟县(今江苏常熟市)人。

元朝著名画家,元四家之首。

本名陆坚,汉族,后过继永嘉府平阳县黄氏为子,因改姓黄,名公望。

居于虞山小山。

中年当过都察院掾吏,因事入狱,后仕途坎坷便断绝了仕途之望。

出狱后加入“全真教”,别号大痴道人。

往来于杭州、松江之间卖卜为生。

黄公望擅长创作山水画,因学涯起步较晚,生活坎坷,所绘山水受赵孟頫影响,必亲自前去体验观察,画上林峦浑渚。

笔墨纷披起伏变化无穷,林木葱郁,疏密有致。

在笔法上取法董源、巨然两位大家,而又自出新意,变化无穷。

另外黄公望因皈依“全真教”,所以其山水画潜在的也受到了道家思想的影响。

“道的本性就是自然。

根据自然之理,有寄物而通也的思想,把有形的山和水作为可寄之物,用来表达与无形的玄理相通的精神世界。

”而这道家思想更激发了黄公望对山水的热爱进而亲身往来于深山密林中进行细微观察,从而发现艺术的源头并以此为毕生之追求。

黄公望擅书能诗,撰有《写山水诀》,为后世山水画创作提供宝贵的经验。

存世作品有《九峰雪霁图》《天池石壁图》《富春山居图》等。

在中国的山水画史上,提到黄公望,人们总会想到那清新淡雅,宁静致远的优美风光;而提到浅绛山水,人们也总能第一个想到黄公望,两者相依相伴。

互相印证着对方的价值。

黄公望《九峰雪霁图》作于元至正九年(1349年)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此幅雪景图从整体看来给人一种大刀阔斧、简洁明快之感,但细细品味其对局部景观的处理,同样独具匠心、一丝不苟。

隐士黄公望

隐士黄公望

隐士黄公望作者:乔奇来源:《椰城》2010年第11期元代的黄公望这个人,懂绘画的人大都晓得,因为他在杭州富阳境内的富春江边创作了“画中之兰亭”的山水画《富春山居图》,更因这幅画分藏于台北和杭州,更有残缺的艺术美和历史沧桑之美。

如果不是圈内人,黄公望的名号是寂寞的。

但在杭州一带,黄公望这些年慢慢有了一些名气,这名气并不是因为他的画作,而是因为黄公望隐居作画的地方冒出了几十家“农家乐”。

杭州人、上海人喜欢跑到这里尝土鸡、品新鲜蔬菜,酒饱饭足之后,听听当地人说说这是黄老先生,大家才赫然发现,原来自己吆五喝六喝酒的地方竟然是国画大师创作的地方,于是觉得酒中有了三分仙气。

黄公望其实是一个悲剧式的人物。

他生活在一个政事纷杂的年代。

黄公望是个读书人,到了中年之后才谋到一个小官,但才当了几年,身陷一起案件而入狱,出狱后他万念俱灰,索性退隐山居,过起了不闻世事的日子。

黄公望差点和金庸武侠小说中的那个“郭靖”会面。

这话说来就长了。

在宋、元相接的年代,的确有郭靖和黄药师这个人。

当然,他们可不是大侠,而是做了一件令人捧腹的荒唐事。

郭靖本是南宋军队里的一个士兵,不知怎么回事,有个叫吕文德的官,不知从哪里听说郭靖能施法,本事了得。

就在黄公望出生的1269年,蒙古军已围了襄阳城三年,吕文德得知郭靖本事后,召他来退敌,郭靖就和茅山道士黄药师一起来了,说能用法术退敌,生擒忽必烈。

郭靖召集了城中的无赖为他的“天兵天将”,开了城门迎敌,结果蒙古兵蜂拥入城。

吕文德为自己的决断惭愧不已,把郭靖和黄药师斩首了,自己也自杀谢罪。

你看看,黄公望出生的时候,正是宋兵和蒙古兵打得不可开交的年代。

宋朝的官员退敌无策,连这样的“邪术”也相信了。

黄公望出生在书香门第,如果不出意外,谋个一官半职本来没有什么问题。

但随之南宋灭亡,元朝建立。

元朝是一个不讲文化的朝代,科举制废除了,这对读书人来说,是一个灾难。

当时社会上流传的行业排名是: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尼、九儒、十丐。

黄公望: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

黄公望: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

黄公望:以⾃⼰喜欢的⽅式过⼀⽣局部⼀叶⾈轻,双桨鸿惊。

⽔天清、影湛波平。

鱼翻藻鉴,鹭点烟汀。

过沙溪急,霜溪冷,⽉溪明。

重重似画,曲曲如屏。

算当年、虚⽼严陵。

君⾂⼀梦,今古空名。

但远⼭长,云⼭乱,晓⼭青。

——苏轼《⾏⾹⼦·过七⾥濑》黄公望《富春⼭居图》纸本⽔墨纵33厘⽶横636.9厘⽶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曾有⽆数后⼈去富春江⼀带寻找黄公望笔下的实景,甚⾄拍下照⽚回来作⽐对,⼀边看⼀边感叹,黄公望画出来的富春江秋初风貌,要⽐照⽚更有意境。

也曾经听到过⽆数声⾳,说如果能穿越,⼀定要去宋代。

不过,很抱歉,如果你⼀不⼩⼼⽣在了南宋末年,那么你⼀定哭都来不及。

因为过不了多久,北边的马蹄声就会敲碎了汉⼈的梦。

以前的权势背景,全部给你清零。

甚⾄连你的学识,也将随着科举的废除,⽽百⽆⼀⽤。

这其中,就包括被后世评为“元四家之⾸”的黄公望。

黄公望出⽣于江苏常熟⼀户姓陆的⼈家,取名陆坚。

七⼋岁时,⽗亲早逝的他,成为黄乐的继⼦。

黄乐家境富裕却⽆⼦,九⼗岁⾼龄的⽼⼈⾼兴得叹道:“黄公望⼦久矣。

”从此陆坚改名黄公望,字⼦久。

黄家经济宽绰,黄公望⾃幼按照宋代的⼈才培养模式,习通经作诗赋,通晓儒家经典。

除此之外,还涉及绘画、⾳律与填词谱曲。

如果不出意外,他会考取功名,学⽽优则仕。

但是意外总是不期⽽遇,之后科举制度被废除,但是不⽢让才学付之东流的他在⼆⼗四五岁终于做成了⼀个⽂吏,断断续续做到了42岁。

或许他⾃⼰也没想到,这就是他⼀⽣仕途的顶峰。

1314 年,黄公望的领导张闾,在南⽅地区“经理⽥粮”,也就是核实⼟地,增加税收,平均差徭。

张闾为⼈⼗分苛暴,办事过程中闹出了⼈命,引发了江西蔡五九起义。

为平民愤,元仁宗将张闾逮捕,黄公望受牵连⼀同⼊狱。

期间,尽管科举考试得以恢复,但狱中的黄公望只能⽆奈错过。

两年后, 47 岁的他才从监狱⾥⾛出来。

出狱后的黄公望彻底对做官失了兴趣,开始⼀边旅⾏、⼀边卖⼘作画。

到⽬前为⽌,他的⼈⽣不值⼀提。

《富春山居图》中的八个人——解密黄公望笔下的玄机

《富春山居图》中的八个人——解密黄公望笔下的玄机

《富春山居图》中的八个人——解密黄公望笔下的玄机还有一个原因不能不说,与蒋勋先生有关。

前几年两岸《富春山居图》合璧大展前夕,台湾著名学者蒋勋先生做过一场关于《富春山居图》的专题讲座。

他在讲座中言之凿凿地说画面上有七个人,并说他的学生如果能找到七个人他就给满分。

很遗憾他的学生好像都没有找全这七个人。

我听后哑然失笑:如果找到七个人给满分,那找到八个人该给多少分呢?《富春山居图·剩山图》众所知周,《富春山居图》由于清代收藏者吴洪裕临终前让其殉葬的疯狂之举,险遭火焚,幸而被吴的侄子吴静庵从火中抢救出来。

死里逃生的画作被分为两段,一段是开头部分,名曰《剩山图》,现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另一段为主体部分,因为此画最初就是黄公望画给自己的同门师弟无用道人的,故名曰《无用师卷》,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这八个人就分布在《无用师卷》中。

细读之下,也不难辨识他们的身份,计有一个读书人,四个渔父,桥上的两个行者以及林中的一个樵夫。

画面上的八个人其实找到这八个人并不太难,黄公望也并没有跟读者玩捉迷藏的意思。

我们所要追问的是,在这幅前后花了三四年时间精心绘制的山水长卷中,作者为什么会安排这八个人出场,他的用意何在?自古以来就有“渔樵耕读”的说法,这四种职业是农耕文明中底层劳动者基本的生活方式,因其所代表的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图景,引发了案牍劳形的仕宦阶层的向往,由此也具有隐逸的象征意味。

在《论语》中,无论是“耦而耕”的长沮、桀溺,还是子路向其问路的荷蓧丈人,都是耕夫中的隐者。

他们或以“滔滔者天下皆是也”来劝说孔子,或以“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孰为夫子?”来调侃子路,表达的都是隐居避世的情怀。

看过《射雕英雄传》的朋友都应该记得,南帝段智兴也就是“一灯大师”的四大弟子即为“渔、樵、耕、读”,他们原本都是段智兴的近臣,选择这种生活方式,很大程度上更像是一些隐居者。

“一灯大师”的四大弟子“渔、樵、耕、读”(图片来自网络)而黄公望本人正是这样一位隐居者。

一篇关于黄公望的阅读

一篇关于黄公望的阅读

一篇关于黄公望的阅读黄公望:艺术与人生的典范黄公望,一位在中国画坛上留下浓厚一笔的杰出艺术家,他的艺术生涯和作品不仅展现了他的卓越才华,更体现了深厚的人生智慧和崇高精神。

黄公望生于元代,原名陆坚,后过继给黄氏为子,改名黄公望,字子久,号一峰、大痴道人。

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在少年时代,他便展现出非凡的才华和独特的个性。

然而,他的人生并非一帆风顺。

他曾担任小吏,因上司贪污受贿案受牵连而入狱。

出狱后,他投入了全心全意的艺术创作。

黄公望的艺术成就举世公认。

他的山水画作品风格独特,笔力老到,简淡深厚。

他的作品不仅表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更融入了自己的人生感悟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他的画作《富春山居图》更是被誉为“画中之王”,展现了他超凡的艺术造诣和深厚的人文精神。

除了在艺术上的成就,黄公望的人格魅力和精神品质同样值得我们敬佩。

他无私奉献,关心朋友,对生活充满热爱和追求。

他在生活中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勇敢地面对各种挑战和困境。

他的坚韧和毅力成为了他不断前行的动力源泉。

黄公望的作品和人生经历告诉我们,无论在艺术还是生活中,我们都应该坚持自己的信念和追求。

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黄公望以其卓越的艺术成就和崇高的人格精神成为了我们心中的楷模。

他的一生是一部充满挑战与奋斗、成功与奉献的壮丽史诗。

他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艺术的真谛和人生的价值,为我们树立了一个难以超越的精神标杆。

黄公望的作品和人生经历启示我们,无论在艺术还是生活中,我们都应该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和信念。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让我们以黄公望为榜样,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和信念,为自己的人生书写一个充满意义和价值的篇章。

1。

中国历史故事-如何评价元代画家黄公望?黄公望的故事

中国历史故事-如何评价元代画家黄公望?黄公望的故事

中国历史故事-如何评价元代画家黄公望?黄公望的故事黄公望是元代著名画家,早年的时候曾经被聘为小吏,中年当过中台察院椽吏,后来因为被人诬告下狱,出狱之后拜师金月岩,加入全真教。

看破红尘的黄公望,此后沉浸于山川之中,用自己的画笔记录名山大川,终成一代山水画大家。

黄公望五十岁的时候开始学习画山水,最开始的师从赵孟頫、董源、巨然、荆浩、关仝、李成等,学习这些人的绘画技巧,到了晚年的时候自成一派,成为山水画大家。

《富春山居图》是他一生绘画成就的最高代表,历代学者对这幅画评价都十分之高。

他不仅仅是山水画作中的精品,同时也是画中瑰宝,无愧于“中国十大传世名画”的称号。

黄公望之所以在山水画中有这样大的成就,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他的痴,对山水的痴迷,对自然的痴迷。

全身心沉浸于自然山水之中,手中的画笔成为表达自己观感的工具,寄托自己的情感,所以才有了《富春山居图》、《富春大岭图》等名画的问世。

黄公望早年因为被人诬告下狱,出狱后看破红尘,纵情于山水。

没到一个地方居住,第一时间看的就是当地的山水,为了能够更好的观察这些山川,他甚至终日静坐山中,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

正是他的这份专注,使他能心有山川,现于笔下。

民间流传他甚至因为作画,差点丢了性命。

至正七年的时候,七十九岁的黄公望来到浙江富阳。

他很快就被“无处不画图”的富春山水吸引,此后决定在此居住,将这美丽的景致描绘出来。

一天中午,黄公望和往常一样到富阳城东面的鹳山矶头,观察山水,并将之描绘出来。

在他正陶醉于山水之时,突然被人给推入江中。

黄公望还没有看清犯人是谁,那人就已经急急忙忙的走了。

推黄公望的人,正是张闾的亲属。

张闾是黄公望任职书吏时候的上司,官至江浙行省平章政事的高位。

后来因为贪污舞弊掠夺田产而逼死了九条人命,被捕下狱,黄公望也因此受到牵连。

黄公望在狱中的时候,供出了张闾的罪行,使张闾受到严惩。

虽然在出狱之后,黄公望因为心灰意冷,加入全真教,此后纵情山水,但是张闾的亲属却对他的举报一直怀恨在心,伺机报复。

人生若觉无作为,愿君读读黄公望

人生若觉无作为,愿君读读黄公望

人生若觉无作为,愿君读读黄公望文/牛皮明明世上只有一种成功,就是用你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

不泯然于众,只遵从内心真实的感受,欣然向前。

明末年间,有一副画传到了著名的收藏家吴洪裕手上,他把这副画看得比命还重。

去世前,跟家里人说了句:这幅画我得带走,你们把它烧了吧。

家人看着吴洪裕死前最后一口气都咽不下去,只好当他的面开始烧这幅叫《富春山居图》的画,侄子吴静庵赶到,一把将画从火盆里夺出。

画烧成两截,前半截为《剩山图》,后半截为《无用师卷》。

画这副画的人是一个元朝人,叫黄公望。

生活里,我们翻山越岭,登舟涉水,山一程、水一程,有时候走着走着,顿觉一生一事无成,便开始抱怨自己碌碌无为。

人生若觉无作为,我推荐你读读黄公望。

01公元1269年,黄公望出生于江苏常熟。

他是那个时代最大的loser,从小读遍四书五经,考科举,到了45岁,才在浙西廉访司当了一名书吏。

官还没做几天,他的上司张闾,因贪污舞弊掠夺田产逼死了九条人命,朝廷抓了张闾,顺道把黄公望也抓了。

等黄公望出狱时,已经过了五十岁。

想想这一生,也快走到了尽头。

元朝的一天,黄公望正在屋里写字,做官的朋友来了。

跟他说:“去我府上做书吏吧!”黄公望把笔一放,说了句:做官,不去了,不去了,你赶紧回吧,我也要出门了。

官场朋友问:你要去哪?黄公望答:当道士!黄公望门也不锁,拂身而去,从此浪迹天涯。

那一天起,黄公望便开始向人生莽原出发,与过去的生活彻底决裂。

他不再讨好谁,也不再将时间浪费在无聊的人、无聊的事上,他过极简的生活,并有乘风破浪的气势。

一个人真正的成熟,是从懂得认识自我开始的。

在古代,50岁已是人生暮年,也许等待黄公望的除了死亡,也就剩下死亡了。

可死亡从来不是人生最可怕的事情,人生最可怕的事是人未老,心已死,心死了,时间也会跟着死了。

对于黄公望来说,他的人生盛宴才仅仅是刚刚开始!02黄公望学画画,想到了就立马去学。

他来到大画家王蒙那里,王蒙是大画家赵孟頫的外甥,弃官隐居于浙江余杭的黄鹤山。

大痴——黄公望

大痴——黄公望

大痴——黄公望大痴——黄公望蒋勋/联合报 2011/02/25因为「痴」,受辱、受伤、受苦,血泪溅迸,在大寂寞大孤独中走向绝望之处,可以一声长啸,惊天动地,使俗世的美,纷纷殒落……天池石壁黄公望没有早年书画作品传世,一般著录都认为他大约在五十岁以后才开始从事绘画。

目前他传世的作品有台北故宫的〈九珠峰翠〉,上面没有名款。

北京故宫的〈天池石壁〉,画於至正元年(1341),黄公望七十三岁,在他少有的几件传世画作中是创作年代较早的一件。

〈天池石壁〉左上角有黄公望的题跋:「至正元年十月大痴道人为性之作天池石壁图,时年七十有三。

」至正2年得到〈天池石壁〉的「性之」请柳贯为这张画作歌,画面右上角因此留有柳贯颇长的题诗。

柳贯生在1270年,比黄公望只小一岁。

他是元代大学问家,被称为儒林四杰。

他的题诗写在至正2年,这一年他七十三岁,被授以翰林待制的官,但只做了七个月就去世了,画上的题诗,可以说是他最后的遗作。

柳贯的长诗里赞扬黄公望心性修为上的境界,诗中多次用到「骑鲤鱼」、「神山」、「蛾绿」这些与神仙修道有关的典故,可见黄公望在当时士人知识分子心目中,不止是一位画家,更是一名修行全真教德高望重的名士。

连峯嶤嶤云蔟蔟,石壁天池秋一幅。

大痴道人骑鲤鱼,梦入神山采蛾绿。

觉来两鬓风泠泠,颢气涌出芙蓉青。

柳贯的诗句使人彷佛看到一名悠游於山水的神仙人物,来去无所牵挂,坦荡自在,修道已成,骑著鲤鱼,梦入神山。

「两鬓风泠泠」的修道之人,遨游於乾坤之间,看山看水,似乎都有了玄机。

笔下的纸墨,也才有源源不绝的「颢气涌出」,成就壮阔山水作品。

柳贯赞扬黄公望的绘画成就直追五代董源和北宋的米芾——三百年来画林壑,「董」「米」中间称合作。

何尝惜墨点微茫,间亦涂丹记摇落。

董源、米芾的可靠真迹今日也不多见,但是他们都是以江南风景为创作对象,山峦浑厚圆钝,画面富含水分渲染,追求水墨的蓊郁苍茫。

一般画史说的「米家山」,在米芾儿子米友仁的〈云山图〉里还约略可以看到江南画派从晚唐到宋的一系传承。

人生若觉无作为,愿君读读黄公望

人生若觉无作为,愿君读读黄公望

人生若觉无作为,愿君读读黄公望展开全文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中,有三幅最被大家称道。

《千里江山图》是少年“见自己”,浩浩荡荡,名动天下。

《清明上河图》是帝王“见众生”,烟火繁盛,人却渺小。

而《富春山居图》是人至黄昏“见天地”,隐于山水间,耐它斗转星移,我自幕天席地。

《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这幅气定神闲的《富春山居图》,当年差点成为收藏家吴洪裕的陪葬品,因爱这幅画成痴,去世前嘱咐家人:“这幅画我得带走,你们把它烧了吧。

”直到侄子吴静庵赶到,一把将画从火盆里夺出,才得以留存原画。

可画已烧成两截,前半截为《剩山图》,后半截为《无用师卷》。

画这副画的人正是“元四家”之首——黄公望。

他可能从未想过,晚年不问世事的他,居然画出了这幅传世名画,被后人挂念至今。

黄公望50岁学画,79岁在富阳住下,80岁开始画富春江山水,84岁终成名作《富春山居图》。

时间从来不是人生的局限,面对坚硬的世界,你是选择背过脸去,还是启程重来。

有些人路过半程,便选择匍匐在自己的时间刻度里,而有些人,却随时推翻,随时再来,随时向别人证明他不是一个被命运写好的角色。

黄公望便是如此。

南宋末年,黄公望出生于江苏常熟。

他本姓陆,叫陆坚。

很小就父母双亡,于是过继到了一个富庶的书香世家。

继父黄乐老先生一见陆坚便很喜欢,说“黄公望子久矣”!于是取名公望,字子久。

老先生挑儿子挑到94岁,却一眼相中黄公望,的确有他的道理。

黄公望从小就天资过人,”科通三教,旁晓诸艺“,被誉为神童。

小小年纪就励志要当官,要改变世界。

在他11岁时,北边的马蹄声踏破了汉人的梦,新朝代的统治者与汉人有着完全不同的精神面貌。

首先就是,科举制被废除。

满腹经纶的他没有放弃仕途之梦,一边到处结交文人,道士,一边各路官员。

在他42岁时,得到张闾的赏识,做了一名书吏,起草有关监察方面的文件。

可这,已是他一生仕途的顶峰了。

不过五年,他却因张闾贪腐而受牵连入狱。

命运总是弄人,他一入狱,元却开了科举,黄公望就这样在狱内,错过了他一生期盼的机会。

黄公望:家家一峰,人人大痴

黄公望:家家一峰,人人大痴

黄公望:家家一峰,人人大痴黄公望( 1269 ~ 1354 ),字子久,号一峰,又号净竖、大痴。

晚年又号井西道人。

常熟人,与王蒙、倪瓒、吴镇合称元代绘画的四大家。

天池石壁图139.3×57.2cm 绢本设色 1341年故宫博物院藏黄公望出生时是南宋咸淳五年,正是贾似道当权之时,至1275 年,蒙古军队攻陷常熟,黄公望方 7 岁,至南宋亡,也就 11 岁。

黄公望幼而聪慧,又复勤学博览,遂而多能。

“公望之学问,不待文饰,至于天下之事,无所不知。

下至薄技小艺,无所不能,长词短曲,落笔即成。

人皆师尊之,尤能作画。

”(《录鬼簿》)黄公望幼年曾应神童科,至元中浙西廉访徐琰辟为书吏。

一日著道士服,持文书上报事情,徐琰怪而诘之,即辞职而去。

这大约是黄公望二十三四岁时的事,从中可见黄公望对于道教已有兴趣。

水阁清幽图104.7×67cm 纸本墨笔故宫博物院藏至黄公望 40 多岁时,得到江浙行省平章政事张阊的赏识,为书吏,又到京城做过中台察院掾吏。

后来张阊因贪刻于江南,声名狼藉,后遭法办,黄公望受影响入狱,出来后黄公望就加入了全真教。

全真教是当时最兴盛的一个道教派别,许多文人名士都加入其中,如黄公望的朋友杨维桢、张羽、方从义皆为全真教徒。

黄公望成为道士后,曾居苏州天德桥传道,一度卖卜于松江,后游杭,隐于南山。

依教之后黄公望益加潇洒旷达,饮酒赋诗,疏放率意,人望之如神仙。

道教以成仙为最终追求,传说中的仙人又多于山中修炼而成,此教与山水最亲。

这也应该与黄公望从事山水画创作有一点关联吧。

一般认为黄公望 50 多岁才开始正式绘画,在自然山水的触发中开始描绘抒写自己胸中的丘壑,从 50 多岁到 80 多岁,黄公望 30 余年的绘画创作,为山水画开创了一个新的天地,树起了一个新的高峰。

九珠峰翠图79.6×58.5cm 绫本墨笔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学习前人是学习的捷径,俗云“人老不学艺”,黄公望 50 学画而能大成,无疑必有捷径。

黄公望读后感

黄公望读后感

黄公望读后感
黄公望这部作品,给我的印象是栩栩如生,动动如神,令人难忘。

角色的形象及其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给人以最真实的生活。

通过叙事者把黄公望从少年时代和成年后的漫长过程渐近式地叙述,让我们看到该人物的生活历程。

这部作品中,重塑了黄公望的无私奉献精神,对待朋友的关爱,以及一种不屈的精神。

小说讲述的是黄公望从学生时代到成年男子,经历了从“绿衣小将”到“金衣大将”的人生轨迹。

从他服兵役时的无畏精神,到负责维护世界和平时的勇敢坚定,以及晚年时继续奉献祖国的不屈精神,给我们留下了一种深刻的印象。

小说中,黄公望对爱、勤劳、刻苦向上、以及对待朋友的关爱,都是令人敬佩的。

例如,他一生都把上海作为自己的家乡,无论走到哪里,都把上海爱不释手,不忘初心,所以他的爱国精神,无疑激励了我们。

再如,当他受命出任外交官往异国他乡时,他一路勤奋努力,尽职尽责,把上海的爱国精神传播到远方,这种尽忠尽责,给我们一个美丽的榜样,令人敬佩。

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黄公望的精神才是一代人的榜样,而不是一时的名气和恩惠,是能够坚持不懈的追求,才能够获得荣光。

黄公望的一生被饱尝辛酸,但最终他从一位普通军人,发展到成为世界范围内的外交官,这一过程的最大的精神就是:只要你坚持不懈的追求,你可以达到任何你想要达到的目标,获得自己以及国家的荣耀。

看完黄公望这本书,我深深地思想,无论是在个人生活,还是国
家事业上,只要坚持不懈,坚守信念,勇于接受挑战,便可获得成功,赢得荣耀。

像黄公望一样勇敢坚定,生活中继续学习,以不断提升自己。

我希望自己能像黄公望一样,坚持不懈,勇于担当,在生活和事业中勇于追求自己的梦想,赢得荣耀。

黄公望:精彩人生从什么时候开始,自己说了算

黄公望:精彩人生从什么时候开始,自己说了算

黄公望:精彩人生从什么时候开始,自己说了算文丨《那些年》悦悦“第一批80后已经40岁了!”“职场上,35岁以上的人都去哪儿啦?”……在媒体平台上,每次出现这样的话题,总会引起一大波人的“年龄焦虑”。

每个人都希望拥有自己的精彩人生,但是把年龄当成进度条,似乎并不会让人生快马加鞭。

真的有必要让年龄成为人生的紧箍咒吗?或许,今天的主人公会给我们一些启示。

画家黄公望,位列“元四家”之首。

他的作品《富春山居图》是中国的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他50岁才开始专心书画创作,完成这幅神作时,已经是80多岁的高龄。

说到“大器晚成”,很多人都会投他一票。

毕竟,创作出另一幅十大传世名画《千里江山图》的画家王希孟,在完成作品时才18岁。

这让我们更加好奇,黄公望的人生有怎样的传奇?他为什么敢在50岁时才开始人生的急转弯?他的“大器晚成”靠的又是什么呢?大半生的仕途不顺1269年,黄公望出生于江苏常熟。

他本名陆坚,幼年时因为父亲早逝,被过继给一位名叫黄乐的老人。

黄乐年近九十岁,却膝下无子。

据说,当他有了继子时,高兴地感叹道:“黄公望子久矣。

”于是,幼子陆坚改姓黄,名公望,字子久。

黄家家境殷实,养父对黄公望精心培养,请老师教他诗词歌赋、儒家经典。

黄公望也不负众望,一番努力之后,博学多才,志向满满。

钟嗣成在《录鬼簿》中曾这样评价黄公望的才华:“公之学问,不在人下,天下之事,无所不知,薄技小艺亦不弃。

善丹青,长词,落笔即成,人皆师尊之。

”然而,即使学识渊博、才华过人,黄公望还是遭遇了和同时期文人一样的困境——无法通过科举入仕。

他不甘心让平生所学付之东流,于是积极寻找入仕办法。

二十四五岁时,黄公望在浙西廉访使徐琰手下谋得一份文职差事。

虽然这和他的志向相差很远,但他仍然满怀希望、静待时机。

在这样的普通岗位上,他一干就是十多年。

黄公望面临的不止是怀才不遇。

很快,他就遭遇了一场牢狱之灾。

1314年,在清查土地的过程中,一些官员贪污受贿、滥用暴力,引发民愤。

学学黄公望的“痴”

学学黄公望的“痴”

学学黄公望的“痴”黄公望是近期的文化热点人物。

这位中国山水画变革的集大成者,他的代表作《富春山居图》是中国古代水墨山水画的巅峰之笔,被后世誉为中国山水画中“第一神品”。

今年6月1日,分藏海峡两岸的《富春山居图》前、后两段将于台北联合展出。

该作品分别360余年后即将“合璧”。

笔者关注的不是此次展览,而是黄公望对于艺术的“痴”。

“元四家”中,黄公望用墨不如吴镇,用笔不如王蒙,恰因为他简秀、枯笔淡墨的笔法是可以传授和学习的,才使中国文人画到文人山水画的笔墨技法有规可循,使其成为“元四家”之首。

黄公望有多“痴”?据说,黄公望出狱后,以卖卜、课徒为生,诗酒为伴。

他居住在青山绿水间,闲来无事,常倚靠在门前湖桥上的石栏杆上,边仰观山景、远眺湖光,边手捧酒坛敞怀豪饮,完全是一个酒鬼的模样。

附近的樵夫、渔翁从没见他动笔作过画。

时间长了,便有人背后讥笑黄公望是“名副其实的‘大痴’”。

众人的议论传到黄公望耳中后,他却依然故我,反而酒喝得更多了,以至于湖桥下竟积了一堆被他丢弃河中的空酒坛,甚至有时妨碍了船的航行。

确实,黄公望的后半生里,以其“痴”相和“狂”态醉游于山林、湖上。

古人有这样的记载,“黄子久终日只在荒山乱石丛木深藤中坐,意态忽忽,人莫测其所谓。

又居泖中通海处,看激流轰波,风雨骤至,虽水怪悲诧,亦不顾”,“尝于月夜孤舟,出西郭门,循山而行,山尽抵湖桥,以长绳系酒于船尾……人望之以为神仙云”……他真是个酒徒吗?当然不是。

他的“痴”,完全是对官宦生活的彻底否定,也是忘我地沉醉于诗画之中的表现。

他的山水画,很多创作于他70岁以后。

在构思创作《富春山居图》时,他跑遍了富春江两岸,用六七年才画成,画面表现出秀润淡雅的风貌,气度不凡。

同为“元四家”的倪瓒赞其“文化大痴黄老子,与人无爱亦无憎”,说明黄公望超脱世俗的深厚的艺术趣味。

曹雪芹写作《红楼梦》时很是感慨:“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 好的艺术创作往往是创作者个人执著的痴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公望人物评价
黄公望在绘画史上独树一帜,后世将他与吴镇、倪瓒、王蒙合称元四家。

历史名人对其评价有:
倪瓒《题黄子久画》曰:“本朝画山林水石,高尚书之气韵闲静,赵荣禄之笔墨峻拔,黄子久之逸迈,王叔明之秀润清新,其品第固自有甲、乙之分,然皆予敛衽无间言者。

”(《清闷阁集》卷九)又说:“大痴画格超凡俗,咫尺关河千里遥。


郑元佑《侨吴集》题黄公望山水云:“荆关复生亦退避,独有北苑董、营丘李,放出头地差可耳。


善住《谷响集》亦谓:“黄公东海客,能画逼荆关。


沈周:“大痴黄翁在胜国时,以山水驰声东南,其博学惜为画所掩,所至三教之人,杂然问难,翁论辩其间,风神竦逸,口若悬河,今观其画,亦可想见其标致。

墨法笔法,深得董、巨之妙。


黄锦祥称道:“公望千岭,独见一峰。

”(喻其成就卓越)
恽寿平称黄公望为:“胜国诸贤之冠。


董其昌在《富春山居图》题识道:“吾师乎,吾师乎,一丘五岳,都具是矣。


邹之麟题识谓:“知者论子久画,书中之右军也,圣矣。

至若《富春山图》,笔端变化鼓舞,又右军之兰亭也,圣而神矣!”
黄公望(1269~1354年),元代著名画家。

本名陆坚,字子久,号一峰,江浙行省常熟县人。

后过继永嘉府平阳县(今浙江温州平阳)黄氏为子,居于虞山小山,因改姓黄,名公望。

中年当过都察院掾吏,后皈依“全真教”,别号大痴道人,在江浙一带卖卜。

擅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兼修李成之法,得赵孟頫指授。

所作水墨画笔力老到,简淡深厚。

又于水墨之上略施淡赭,世称“浅绛山水”。

晚年以草籀笔意入画,气韵雄秀苍茫,与吴镇、倪瓒、王蒙合称“元四家”。

擅书能诗,撰有《写山水诀》,为山水画创作经验之谈。

传世作品有《富春山居图》卷、《天池石壁图》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