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雨》公开课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合集下载

《桂花雨》第二课时课堂教学设计一等奖2篇

《桂花雨》第二课时课堂教学设计一等奖2篇

《桂花雨》第二课时课堂教学设计一等奖4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品词、朗读、想像等方法体会其文中“浸”“全年”等用词的精妙,解读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透过语言文字体会作者表达的浓浓思乡之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教学过程一、激发认知冲突,营造阅读期待,初解课题1、激发认知冲突,营造阅读期待,一解课题《桂花雨》: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台湾女作家琦君的一篇文章,一起读课题──《桂花雨》。

题目把桂花和雨这两个看似毫不相干的事物放在一起,你想到了什么?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由读课文,读完课文想一想在你的脑海里留下了什么?(动笔划一划,写一写。

)读完交流(预设:花香、摇花乐或者一份情。

)二、分享“摇花乐”和“花雨美”,再解课题1、点题,定格摇花乐,指读语段(第五段):指名读,读正确,读流利2、谈感受,定位句子:哪些句子给你带来了这样的感觉,指名尝试情感朗读。

3、教师创设情境,学生想像:(出示图片,配乐)同学们,让我们置身在桂花树下,满树的桂花竞相开放,看着树上星星点点的桂花。

让我们一起来摇桂花,我们使劲地摇着桂花树,尽情地摇着桂花树。

摇啊摇啊,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对学生引导:桂花像什么一样落下来?落在哪里?对“满头满身”“这下”等词作一个回文。

)3、指导练习情感朗读:来,就带着这样的一份感觉,再有滋有味地再读读这几句话。

(自由读。

)引:用你的朗读与大家一同分享摇花的快乐,分享这场桂花雨的美丽。

(指名学生读。

)与学生的的交流与点拨中,体验这份乐,朗读这份乐,渲泄这份乐。

完成板书:枝摇花落乐心头4、扣题,再解课题:同学们,让我们再读课题──《桂花雨》,你想那是一场怎样的雨啊?(迷人的雨快乐的雨香气四溢的雨……)5、配乐齐摇花乐。

三、解读“浸”“全年”的妙处,感受桂花雨迷人的香1、由摇花乐引至香味,快速浏览课文,划出描写家乡桂花香的句子:⑴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桂花雨》公开课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桂花雨》公开课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桂花雨》公开课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品味文章语言,领略桂花的香气和摇曳的美感。

2.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童年生活和家乡的怀念之情。

3.结合自身经历,分享对“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上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这句话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过程:一、桂花香1.老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将继续研究《桂花雨》。

(齐读课题)2.通过上节课的研究,我们已经知道作者小时候最喜欢的是桂花。

(出示图片)看,桂花树不像梅花那样婀娜多姿,不开花时显得不起眼;但在开花季节,它却变得绚丽多彩,摇曳生姿。

桂花虽然朴素、细小,但作者为什么还会喜欢它呢?桂花不与繁花争艳,却散发着迷人的香气。

(板书:桂花香)3.让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描写桂花香的句子,并用引号标出来。

思考自己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花香的?A.(出示):“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1) 自由朗读这句话。

2) 读完后,说说哪些字词让你感受到桂花的香气?香飘十里”)你能解释一下“香飘十里”的意思吗?请再读一遍这句话,带着你的理解。

3)“浸”是什么意思?在平时的生活中,什么情况下会用到“浸”这个词?在这里用“浸”来形容桂花香气的强烈和持久,有什么好处?(大家都沉浸在桂花香气中,生动地表现出了桂花香气的浓郁和持久。

)房子和人都被桂花香气所包围,这是多么形象的表达!请你带着自己的感受再读一遍这句话。

4)让我们一起感受桂花那沁人心脾的香气,一起美美地读一遍这句话。

B.(出示):“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老师:这句话中哪个词最能让你感受到桂花的香味?a。

品读“全年”全年就是整个一年,四季都有花香。

1)如果去掉“全年”,可以用哪些词来代替?(“每一个月”、“每时每刻”、“整一年”、“每一天”、“每一个季节”……)2)哇!香气散发的时间这么长!让我们一起用朗朗的读音来表达桂花香气的持久吧!老师和学生一起朗读:第一组先来,(每一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桂花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桂花雨第二课时

《桂花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桂花雨第二课时

《桂花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桂花雨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语言训练点,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验摇花乐和思乡情。

3、揣摩文本语言,并学会运用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理念】1、课堂教学应在师生、生生对话交际的过程中进行。

2、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3、凭借文本,挖掘教材资源,在想象、诵读、体验等语言实践中,引导学生将文本语言转化为会运用的活的语言。

【教学过程】一、背景导入,揭示中心句1、课文一开头,她就说:小时侯,我最喜欢桂花。

2、出示: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

二、品味香气迷人1、大家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看看有什么发现?2、出示句子: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每时每刻都泡在香气里,你就是琦君邻居的话,你有什么感受?三、学习摇花乐1、用心读一读第三自然段,自由交流。

2、出示句子: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3、读: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

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4、想象写话。

5、这么香,这么迷人的桂花,我陶醉了,那父母亲呢?6、诗:自己再读一读父亲的诗,你想说什么?四、品味生活香浓1、个别读第四自然段。

2、比较句子:⑴ 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⑵ 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3、指导朗读。

五、感受乡愁感谢您的阅读!。

《桂花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3篇

《桂花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3篇

《桂花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通过品读桂花“香”,想象课文描绘的情境,体验“摇花乐”,体会作者对童年和家乡的怀念之情。

2.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课后练习中重点句的阅读感受。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品读桂花“香”中体会摇花乐,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教学难点:体会母亲说的“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流程】:一、复习导入、回顾课文1、同学们今天我们再次走进琦君的童年,一起感受----桂花雨。

(齐读课题)读着这篇散文总有一股桂花的清香扑鼻而来,轻轻地再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主要写了作者小时候在自己老家和父母一起摇桂花时的情景,那么,桂花和桂花雨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呢?板书:香乐甜这就是品读文字带给我们的滋味,这是一篇散文,散文是需要好好地、反复地去读、去品的,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文字,去读文字中香的味道,乐的味道,甚至更多的味道。

(板书:……)那么小时候作者和她的父母一起摇桂花时的情景,集中写了三个自然段,那阵阵落下的桂花雨真是香气迷人,香飘十里,请你读读课文的第二、第三、第四自然段,边读边画出带有“香”的语句,体会一下在这些句子当中又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过渡:下面我们来谈谈描写“桂花香”的语句。

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二、走进文本,品味语言文字1、生朗读出示:“桂花开得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说体会。

①有哪个字说它真的很香?(浸)我们写香一般都用“飘”的,怎么用这个“浸”字啊?我们看这个“浸”字是什么旁?淹在水里就叫“浸”,水看得见吗?摸得着吗?用了一个“浸”字呢——(就好像看得见,摸得着,还能感觉到了。

所以这个“浸”字用得恰当,用得传神。

②指导朗读。

读这句话的时候,注意要把浸字读得轻一些、软一些。

谁愿意读一读?师:真好!我们全都浸在了花香之中,除了这个“浸”字传神,文中还个一个“浸”字。

《桂花雨》第二课时课堂教学设计一等奖精选3篇

《桂花雨》第二课时课堂教学设计一等奖精选3篇

《桂花雨》第二课时课堂教学设计一等奖6教学目标:1、认识“箩、杭”这两个生字,会写“懂、兰”等10个生字,理解“至少、完整”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

体会作者留恋童年,思念家乡的思想情感。

3、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体会思乡情感,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趣。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

体会作者留恋童年,思念家乡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体会思乡情感,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我们学过李白的诗《静夜思》(出示课件2),我们知道这首诗描写的是诗人通过“月”这件事物来表达思乡之情。

是啊,人们往往把思乡之情寄托于一件事物,今天,我们就看看作者琦君是怎样把思乡之情寄托于“桂花雨”的吧!(板书:桂花雨)(出示课件3)作者简介:琦君(1917—2006),名潘希真,浙江温州市瓯海区人。

有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40余本,主要著作有《永是有情人》《水是故乡甜》《万水千山师友情》《细雨灯花落》等。

设计意图:运用诗歌导入,既能复习学过的知识,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设计意图:设计这个环节,有利于增加学生的文学常识,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二、初读课文(出示课件4)1、学生读课文,读准字音。

圈出生字、词,并借助工具书理解其含义。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体会作者通过“桂花雨”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三、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哪些事?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我们可以把课文分成几部分?(出示课件5)2、小组交流、讨论。

师:请同学们展示交流、讨论的成果。

过渡语:要想整体把握一篇文章,我们首先要把握这篇文章的结构。

这篇文章可以分为三部分:(出示课件6)第一部分介绍桂花开放的时间,描写桂花树的样子。

第二部分具体回忆了家乡院子里桂花开放的情形,细致地描写了“我”和母亲摇桂花的情景。

桂花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6篇)

桂花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6篇)

桂花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桂花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6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桂花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桂花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认识2个生字“箩、杭”;熟记“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完整、尤其、提前、香飘十里”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品读课文,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领悟、学习这种感情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深层文意,体会文中句子对表达感情的作用。

教学方法:结合课件解读课文,让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一节课《梅花魂》中,我们透过傲雪而立的梅花看到了外祖父对祖国深深的爱与眷恋,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另一种花又寄托着怎样的情感。

大家翻开课本第30页,我们来学习第7课——桂花雨。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理顺文意让学生带问阅读,“桂花雨是什么意思?”、“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文中‘桂花雨’有什么寓意?”请学生回答第一个问和第二个问。

桂花雨:文中是指摇桂花时落花纷纷,若雨一般。

课文主要讲了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家乡的桂花和帮妈妈摇桂花的事。

三、词句解析,细品思乡情1.“我”一开始就明说“我喜欢的是桂花”,为什么喜欢?——“桂花香气迷人”。

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找出表现桂花香的句子:①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②“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③“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第1、2句:两个“浸”字,形象地写出了桂花的香气,桂花不仅花开时香,晾干了泡茶、做饼也同样香气弥漫。

桂花,永远香在人们的心里。

《桂花雨》优质教案(第二课时)

《桂花雨》优质教案(第二课时)

教师引导感悟:后来作者和母亲搬到杭州之后,作者也经常到满觉陇去赏桂花,给母亲带桂花,满觉陇因桂花而闻名,早在1985年“满陇桂雨”就被评为西湖十景之一。

这座小山上,共种植桂花7000多株,树龄长达200多年。

桂花盛开,香满空山,但这些都抵不过作者对家乡的思念,桂花还是故乡的香。

预设:母亲比的不是香味的浓与淡,而是感情的深与浅。

在母亲看来,桂花是家乡的代名词,闻着他乡桂花的香气,思念着的却是故乡和亲人。

朗读指导:朗读第7、8自然段时,一边读一边体会母亲内心的感受,读出怀念之情。

2.提问:课文结尾作者为什么不直接说思念故乡,而说思念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呢?预设:作者借助桂花这一具体事物抒发自己的思乡怀旧之情,把这样的情感寄托在充满回忆的童年事物中,让读者读起来回味无穷。

教师相机板书(思乡情)追问:这样的结尾有什么好处?预设:以回忆“桂花雨”作结尾,照应开头,深化主题。

教师小结:同学们,你们看,作者就是通过描写这一件又一件美好的回忆,一个又一个和桂花有关的事情,来寄托自己思念故乡的情感的。

现在你再看到桂花雨这个题目时,眼前又会浮现怎样的画面呢?我想你可能看到了一位满眼都是乡愁的老人,时时回忆着自己的故乡,用颤抖的手记录下来童年美好的回忆,这就是琦君笔下的桂花雨。

(设计意图:通过课前的资料补充和课后资料链接,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作者借助桂花这一具体事物来抒发思乡感情的表达方法。

)3.主题概括。

四、巩固练习,布置作业1.课堂演练。

2.布置作业:(1)积累本课的好词佳句。

(2)阅读琦君的其他作品。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阅读,帮助学生搜集更多的阅读材料,更有利于走近作者,体会作者那浓浓的思乡情。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依据本文特点和学生认知情况,我设计的教学环节有舍有得,大体呈现三步走:品香,知乐,悟情。

“摇桂花”这一段既是课文内容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重点。

这部分教学我注意了读中感悟,引导学生深入地体会了作者“摇桂花”的快乐心情,我引导学生阅读文字,从领会对话和动词入手,通过读、想、演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体会当时作者的兴奋和欢乐,学生也在这样的设计中和作者感同身受,这也为接下来的悟情打下基础。

3《桂花雨》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3《桂花雨》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教案:《桂花雨》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桂花雨的来历,知道桂花雨的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通过观察、实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的情感。

(2)培养学生珍惜亲情、友情的意识。

(3)培养学生懂得分享、乐于助人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 继续学习课文,理解桂花雨的来历和意义。

3.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进行口语交际练习。

4. 进行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桂花雨对自己的意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桂花雨的来历和意义。

(2)学会本课的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通过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 教学难点:(1)理解桂花雨的来历和意义。

(2)灵活运用生字词到实际情景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桂花图片等。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5分钟)(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引导学生思考桂花雨的来历和意义。

2. 课堂讲解(20分钟)(1)讲解课文内容,重点讲解桂花雨的来历和意义。

(2)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进行口语交际练习。

3. 课堂讨论(10分钟)(1)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桂花雨的理解和感受。

4. 课堂实践(10分钟)(1)学生动手实践,用生字词编写小故事。

(2)学生互相交流,分享实践成果。

(2)学生表达对桂花雨的理解和感受。

六、板书设计1. 桂花雨2. 来历:民间传统习俗3. 意义: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亲情的珍惜、友情的珍视七、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桂花雨》第二课时课堂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桂花雨》第二课时课堂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桂花雨》第二课时课堂教学设计一等奖2教材简析《桂花雨》是一篇状物的抒情散文,以桂花为线索,写了“我”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表达了对家乡亲人和美好生活的眷恋。

全文共6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开篇明旨,写“小时侯,我最喜欢桂花”,因为“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

第二至四自然段写童年的“摇花乐”。

第二自然段写“摇”桂花时间的选择及其原因。

第三自然段讲“摇”桂花的情景。

以白描手法写景叙事,情景交融,物我和谐共生。

第四自然段写“摇”桂花后,晒桂花、藏桂花、食桂花。

第五至六自然段,写母亲爱家乡的金桂,“我”爱童年的“桂花雨”。

篇末再次点题,使全文充盈着桂花的香味,也让读者在阅读中分享“摇花乐”。

全文以桂花为线索,充分体现了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作者以童年的眼光看待事物,反映出纯真的童趣、纯朴的感情。

这种情感集中体现在“摇花乐”这一场景中,文章语言清新,情感丰富而真挚。

设计意图课题“桂花雨”引领读者感受那浓郁的桂花香气在鼻翼唇齿间弥漫,纷纷扬扬的桂花香雨在脑海眼前散开。

读着课文,我们和作者一起沉浸在童年的美好回忆中,喜欢桂花的迷人香气,难忘帮大人摇桂花、收桂花的快乐情景,也就理解了离开家乡后赏桂花,给母亲带桂花,却又时时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

渐渐的,作者的思乡情便也像桂花的香气一样溢满字里行间,也久久萦绕在我们的心头,且引得我们浮想联翩。

为了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中首先我引导学生“多读”,这是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

我把指导朗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想象、读中积累。

其次是情境创设,我用音乐渲染情境,利用插图来帮助学生想象课文的内容,体会作者的内心,使学生完全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之中,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整堂课引导学生通过读、思、议、想、练的方法学习课文。

最新人教统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桂花雨》第2课时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统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桂花雨》第2课时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统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桂花雨》第2课时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助相关语句和资料,体会作者借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重难点)2.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怀。

教学过程一、衔接导入。

1.经过上节课的学习,哪位同学能说说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美好的回忆?(小时候和父亲赏桂花,给乡亲们送桂花、摇桂花,泡桂花茶和做桂花糕饼,在杭州捡桂花给母亲……)二、细读课文,探究解疑。

1.师:读第2自然段,看看作者是怎么写桂花的。

(与梅花进行对比来突出桂花的香气迷人。

)如果让你用一组关联词来连接句子,你会怎么说?桂花树(虽然)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样子笨笨的,(但是)桂花的香气很迷人。

2.师:那么,桂花的香气到底是怎样迷人呢?文中哪些语句最能体现桂花的香?说说从这些语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1)出示句子: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①思考:从哪些词中可以体会出桂花的香?(从“不说、至少”体会到桂花的香气传的范围广,从“浸”字中体会到桂花的香气浓郁。

)②思考:为什么用“浸”,不用“泡”或者其他的词?(一个“浸”字,形象地写出了桂花的香气浓郁,其他词则体现不出这种情境。

)③指导朗读,带着对桂花的喜爱之情,朗读描写桂花香气的句子。

(2)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写了桂花摇落后的花香。

这时候有桂花的香气,更有作者因为爱桂花而产生的美好感受。

这一个“浸”字,则写出了桂花香早已渗透在作者心里,渗透在作者对故乡的美好记忆里。

)(3)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杭州的桂花也是香飘十里,但是即使这样,依然不是家乡院子里的那种桂花香。

)3.过渡:听了同学们刚才的朗读,老师都沉醉在浓郁的桂花香里了。

那么在作者的记忆里难以忘怀的仅仅是桂花香吗?不,桂花带给作者的快乐很多,但作者觉得最快乐的是“摇花乐”。

出示句子:这下,我可乐了……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1)师:(配乐)下面老师带你们一起去享受摇桂花的快乐,欣赏桂花雨的美丽。

《桂花雨》第二课时公开课教学设计

《桂花雨》第二课时公开课教学设计

《桂花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语言训练点,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验摇花乐和思乡情。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教学难点: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流程:一、诵读古诗,导入课题1、金秋十月,丹桂飘香。

桂花,自古以来成为了文人墨客笔下描绘与赞美的景物之一。

你积累的有关于桂花的诗句吗?出示古诗词,让学生朗读。

2、作者琦君是如何来写桂花的,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第12课《桂花雨》,请大家齐读课题:桂花雨。

3、出示课文最后一段:每到这个时候,我就会想起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那阵阵的桂花雨。

生齐读4、尽管在写这篇文章时,琦君已经是快60岁的人,但是童年时代桂花带来的快乐,是永远也无法磨灭的,让我们一起走课文,走进她的童年。

二、品读摇花乐。

1、生自由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一边读一边想象,你就是童年时代的琦君,正盼着摇桂花呢!读完后勾画出琦君盼着摇桂花的句子或者词语。

2、学生交流。

3、出示句子:“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1)对你来说什么事才算是“大事”?对于琦君来说,“摇桂花”就她的大事。

(2)在这一句话中,除了“大事”这个词,你还从哪个词感受到了?(“缠着”、“老是”)想一想:什么是“老是”?琦君会怎样缠着妈妈?(3)从这句话中,你能感受到摇桂花前琦君的心情怎样?(4)其实把摇桂花当成大事的,还有母亲,你从文中哪读儿出来了?(一...就... 赶紧)(5)就要摇桂花了,我们即将要沐浴一场桂花雨,谁来给大家读一读摇桂花的句子?4、出示: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

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1)生读摇桂花的情景。

(2)我可乐了,在文中找一找,看看小琦君是怎样做的?这样的动作描写,你眼前似乎就出现了小琦君忙前跑后的身影,请生再次读这一句。

3桂花雨第二课时(教案)五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

3桂花雨第二课时(教案)五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

教案:桂花雨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桂花的喜爱之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学会提取信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

教学内容:1. 学习课文第24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桂花的喜爱之情。

2. 学习生字词,巩固字词认读能力。

3. 分析课文结构,了解作者的表达手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桂花的喜爱之情。

2. 教学难点:学会提取信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作者的表达手法。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课文课件、生字词卡片。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5分钟)1. 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桂花雨的来历和作者对桂花的喜爱。

2. 学生齐声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

二、学习课文第24自然段(15分钟)1.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提取关键信息,概括段落大意。

2. 分组讨论:作者是如何描述桂花雨的?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桂花的喜爱之情。

3. 教师讲解课文第3、4自然段,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三、学习生字词(10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

2. 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认读、巩固生字词。

四、分析课文结构,了解作者的表达手法(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了解作者的表达手法。

2. 学生讨论:作者是如何通过描写桂花雨来表达自己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怀念的?五、小结与拓展(5分钟)2. 学生谈收获:你从这篇课文中感受到了什么?板书设计:桂花雨第24自然段:描述桂花雨表达作者对桂花的喜爱生字词:桂花、雨、家乡、童年、怀念等作业设计:1. 熟读课文第24自然段,巩固生字词。

2. 写一篇关于家乡或童年生活的作文,题目自拟。

《桂花雨第2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桂花雨第2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桂花雨》教学设计第2课时【教材分析】《桂花雨》是一篇意蕴丰富、语言质朴的回忆性借物抒情散文。

台湾作家琦君描写了在家乡摇落桂花时的情景,字里行间,桂花香气弥漫,故乡如影随形,表现了儿时生活的乐趣,充满了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文章四溢浓浓思乡之情。

课文以“桂花雨”为题,以“桂花香”为线索,其中“摇花乐”抒发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这既是课文内容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重点,母亲对故乡的怀念是本文的难点。

【课时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借助相关语句和资料,体会作者借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点】借助相关语句和资料,体会作者借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难点】借助相关语句和资料,体会作者借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导入: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作者琦君的眼中,故乡是充满芳香的桂花雨。

这芬芳的桂花,这纷纷扬扬的桂花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呢?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吧!(板书:桂花雨)设计意图:谈话导入,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课文情景。

二、问题探究(一)自主探究感受“摇花乐”1.探究任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3-6自然段,感受摇桂花的乐趣。

2.探究活动(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内容:文中第5自然段直接写了“摇桂花”。

(2)引导学生结合具体语句,说一说“摇花”之前和“摇花”时“我”的心情是怎样的。

预设:从“总是缠着”问,可以看出“摇花”之前“我”急切盼望的心情;从“使劲地摇”、“喊着”等处可以看出“摇花”时“我”快乐兴奋的心情。

教师归纳点拨:这就是“摇花乐”。

(板书:感受“摇花乐”)(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5自然段。

点拨:可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摇花”的画面,把自己想象成儿时的作者,体会她“摇花”之前急切盼望的心情,和“摇花”的时候快乐兴奋的心情。

读的时候语气应是轻松、愉快、充满期待的,要读出字里行间欢欣雀跃的感觉。

(4)整体感知“摇花乐”。

①提问:第5自然段所写的“摇桂花”是文章的中心部分,那么围绕摇桂花,作者还写了什么?默读第3—6自然段,说说你的体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桂花雨》公开课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溧阳市泓口小学史婷教学目标:1.通过品味文章语言,体会桂花香和摇花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念和对家乡的怀念。

3.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这句话的阅读感受。

教学过程:一、桂花香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桂花雨》。

(齐读课题)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小时候,最喜欢——桂花。

(出示图片)看,桂花树不像梅花那么,。

不开花时,;开花季节,。

桂花这么朴素、细小,甚至不起眼,作者为什么还说喜欢它?桂花不与繁花斗艳,可是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

(板书:桂花香)3.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桂花香的句子,用“”划出来。

并思考你是从哪些地方感悟到花香的?A.(出示):“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1)请自由朗读这句话(2)读完说一说哪些字词让你感受到桂花香?(香飘十里)你能说一说香飘十里的意思吗?请你带着你的理解再读这句话。

(3)“浸”是什么意思?平时什么时候会用到“浸”?本来指一个东西泡在液体里,在这里用“浸”好在哪里?(大家泡在花香里,表现出桂花香的浓郁持久。

)房子和人都泡在桂花香里了, 多形象的表达!请你带着你的感受再读这句话。

(4)让我们也一起来感受感受桂花那沁人心脾的香气,一起美美地读一读这句话。

B. (出示):“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师:这句话里的哪个词最能让你感受到桂花的香?a品读“全年”全年就是整年,一年四季都有花香。

(1)去掉“全年”,可以换上哪些词?(“每一个月”“每时每刻,每分每秒”“整一年”“每一天”“每一个季节”……)(2)哇!香气散发的时间竟这么久!让我们一起合作,用朗朗书声来表示桂花香气散发之久吧!师生合作朗读:第一组先来,(每一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第二组,(每一个月),——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三四两组,(每一天),——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一起(每时每刻,每分每秒),——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b品读“浸”师:还有哪个词也写出了桂花的香?(1)“浸”字可以换成哪些字?(泡……)(2)请同学们再读读原句,想想用哪个词更好?为什么?(更能体现桂花的香气散发得远;桂花的香气散发得久……)师:是呀,花香随风飘逸,整个村子都被熏醉了。

让我们一起来陶醉一下——(齐读)“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3)读着读着,我就不明白了:按理说,八月桂花开,可为什么说“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是不是作者弄错了?同学们再来读读课文,看有没有新的发现。

提醒一下,在第四自然段中去感悟。

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当桂花落了以后,母亲把晒干的桂花,做成桂花卤送给邻居们。

有了这桂花卤,邻居们就可以自己泡茶,做糕饼。

平时一家做了,全庄人都能吃到,共同享受到这份香甜,所以说——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想想这香味中还有什么呢?(快乐、幸福、浓浓的乡情。

)现在让我们把这种感受放到句子中,再读一读——“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过渡:这香气不仅弥漫了整个村庄,还弥漫在人们的心里。

找一找第三自然段还有写到“香”的吗?C.(出示):“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1)这个香在哪里——“啊!好香的雨啊!”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情?(乐)(2)这一场芳香无比,快乐无比的桂花雨是怎么来的呀?(摇下来的)(3)你们想不想做这个摇桂花的孩子,去体验一下摇桂花的乐趣啊?(板书:摇花乐)二、摇花乐请同学们快速地读课文第三自然段,你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作者“摇桂花”的快乐?用“~~~~~~”把有关句子划出来,并简要写写你的感受。

1.(心情)(出示):“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1)这些话中哪些字词特别吸引你?(大事、老是、缠)(2)a.同学们,在你们的心里什么样的事才算得上是大事呢?(可见摇桂花在我的心里分量可不轻啊!)b.小作者怎样“缠”的?你能表演一下吗?c.我只催了一声吗?(你能想象当时的情景吗?)(3)从“老是”、“缠”这个词你感受到作者怎样的心情?“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4)同学们注意了没有:这句话的结尾用的是什么标点?(!)(5)对呀!疑问句,却用感叹号,作者是不是用错了?感叹号一般用来抒发比较强烈的感情,这里用感叹号是为了?(说明作者自己非常急切盼望早点摇桂花/说明作者恨不得马上就摇桂花。

)看来标点也会说话啊!(6)老师当一回你们的妈妈,你们一起来缠一下我,别忘了带上动作和表情。

(男齐—女齐)(7)可是母亲说“还早呢,没开足,摇不下来的。

”听了母亲的话,此刻“我”的心情,学生说(愁眉不展唉声叹气)2.老师一跺脚:不好,天空——(学生读)阴云密布,云脚长毛(出示图片),(引读)得赶紧——提前“摇桂花”,不然被风吹雨打,就不完整、新鲜了,连香味也差多了。

过渡:同学们终于可以摇桂花啦,你此刻的心情如何?生:这下我可乐了(指名重读可、重读乐,读出不一样的感觉。

)齐读。

3.(动作)同学们真会读书,刚才我们从作者摇花前的心情体会到作者“摇桂花”的快乐,你还能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作者的“摇花乐”?(出示):“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

”(1)哎,终于盼到摇桂花了,谁能站起来给大家摇一下?你怎么知道怎样表演的?(动词:铺、抱、摇)谁敢上台来给大家表演一下?(一男生上台表演)师:你真是个天才小演员!(2)这里作者抓住了摇桂花时的动作来写,虽然只用了“铺、抱、摇”三个平常简单的词语,但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女孩形象却跃然纸上,让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位小姑娘,帮着——(引读)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引读)抱桂花树使劲地摇。

(3)练习说话,还帮着,帮着。

……4.(语言)摇啊摇,(出示):桂花纷纷落下,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1)哪个字最能体现作者的快乐?(喊)作者看到了什么?竟忍不住喊出声来。

(桂花纷纷落下来,像什么?)(2)纷纷扬扬的桂花落在了你的——,落在了你的——,你的——你的——,你的——,可以说是落得我们——(3)此时桂花落在你的头上、颈上、身上,你有什么感受?(4)此时此刻,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喊?(心花怒放喜出望外兴高采烈手舞足蹈欢呼雀跃喜笑颜开)课件出示:我______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师:你就____地喊吧!)(5)情境朗读:是啊,摇花充满乐趣,桂花雨如此奇妙。

两者结合更是乐上加乐,妙不可言!谁来连起来读一读?可老师觉得你还不够乐,能更乐一些吗?——你来了一乐!——你来!——想读的一起来!(生声情并茂地朗读)(这下,我可乐了,……好香的雨啊”!)5.感受着这场快乐的还有谁?(生自由说)(1)引读:是呀,感受着这份快乐的还有作者的母亲,只见她——(引读)洗净双手,撮一点桂花放在水晶盘中,父亲则——(引读)点上檀香,炉烟袅袅,两种香混合在一起。

于是父亲诗兴发了,即时口占一绝——“细细香风淡淡烟,竟收桂子庆丰年。

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

”(2)你从诗中感受到什么?(丰收的喜悦、快乐和幸福)是呀,我们高兴时,可以高歌一曲,也可吟诗一首。

父亲就是通过吟诗来表达内心的喜悦。

(3)谁来吟一吟?再来吟一吟(评:我听出了父亲的陶醉;好一个“花雨缤纷入梦甜”哪!让我们一起带着获得丰收的喜悦来读读这首诗吧!三、思乡情(一)过渡:同学们,刚才我们同琦君一起,感受了她家乡的“桂花香”与“摇花乐”,而这些,其实都已经深深地铭刻在了作者幼小的心中。

然而,琦君十二岁时就和母亲离开了老家,也离开了带给全家欢乐的桂花树从此再也没有回去。

每当桂花飘香的日子,她总要给爱桂花的母亲捧一大袋桂花。

可母亲却总是说(引读)——“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

”1.是外地的桂花不香吗?(不是)2.那么为什么就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呢?(因为母亲爱家乡的桂花。

)3.在母亲的记忆里,桂花不再是桂花,它已成了家的味道,思乡的情结。

现在,我们来到了作者母亲的身边,假如,我对她说:(1)这里的水真甜,她会说:__________________(2)这里的苹果真红,她会说: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里的人真好,她会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十多年后,作者来到了国外定居,她打电话给母亲说:“国外的生活真好呀!”,母亲一定会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再甜不如家乡水,再浓不如家乡情,在母亲的眼中,故乡的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

难怪,母亲常常会说(再引读)——“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原来小小的桂花中寄托着母亲对家乡的无限思念与眷念呀。

(板书:思乡情)(二)体会“我”对故乡的热爱和怀念过渡:母亲的这番话,这份情,也勾起了我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

让我们深情地朗读最后一节,每到这时,(1)引读——“我就会想起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那阵阵的桂花雨。

”(2)俗话说:月是故乡明。

在母亲和我的心里,桂花还是——指名说:“桂还是故乡的香”。

(齐读)(3)我们班有很多外地的同学,离开故乡,肯定很思念故乡,你又会怎么说呢?()是故乡的()。

(拿出本子写一写)配乐吟诵小诗:桂是故乡的香茶是故乡的醇饼是故乡的酥梨是故乡的甜水是故乡的清山是故乡的秀月是故乡的明鱼是故乡的肥人是故乡的美四、拓展延伸古今中外有许多表达思念家乡、亲人的诗文,如余光中的《乡愁》,课后可以去找来读一读、品一品,然后跟同学、老师交流交流。

板书:12、桂花雨桂花香——摇花乐——思乡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