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国民党军的组成与发展(二)
黄埔军校简介
黄埔军校是中国现代史上非常重要的军事学院,其创建者是孙中山先生。
黄埔军校创建于1924年,位于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
黄埔军校的主要目的是培养新式革命军人,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和抗日战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黄埔军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14年,当时孙中山先生在日本东京创建了同盟会讲武堂,该讲武堂的目的是为了培养有军事素质的革命干部。
讲武堂的学员有许多来自广东、福建等地的革命党人,其中包括日后成为中国共产党领袖的周恩来、朱德等人。
然而,由于革命的失败和金融危机等原因,讲武堂在1917年关闭。
1923年,孙中山先生和蒋介石发动了“广州起义”,推翻了北洋政府,建立了国民政府。
为了加强自己的力量,孙中山先生决定重建讲武堂,并更名为黄埔军校。
黄埔军校的初步设想是在三年内培养10个军团的军官,以支援南北各地的起义和反对帝国主义的战争。
黄埔军校的学制为三年,共分为三期,每期一年。
第一期主要进行基础军事训练,包括步兵、炮兵、骑兵等各个军种的基础训练。
第二期则进行军事专业训练,包括战术、战略、政治工作等方面的学习。
第三期则进行实战演练和实践教学,学员需要参加反对战争贩子、剿匪等实战行动,以检验他们的军事素质和政治信仰。
黄埔军校的学员来自全国各地,其中以共产党员和革命党人居多。
黄埔军校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将领和军事指挥员,包括朱德、彭德怀、林彪、陈毅、粟裕等。
这些将领在中国革命事业和抗日战争中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黄埔军校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为中国现代化的军队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军事干部,为中国近代革命和国家独立的实现做出了重要贡献。
黄埔军校的历史和传统至今仍然被广泛地传颂和纪念。
黄埔军校的校歌是《义勇军进行曲》,这首歌也成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进行曲。
黄埔军校不仅是中国现代史上的重要历史遗迹,也是中国军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八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八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今天小编要给大家分享的是八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期末快到了,里考试时间也所剩不多,大家赶快学习起来吧。
八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第1课:鸦片战争的烽烟一、鸦片战争1、背景:国际背景:英国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和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
直接原因(导火线):林则徐虎门销烟(1839年虎门海滩------6月26日国际禁毒日影响:表明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
)2、经过: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开始于广东省------------结束于江苏省南京)1841年英军占领香港岛1842年清政府战败求和3、结果:清政府战败求和,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内容:(1)割地:香港岛(2)通商: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3)赔款:2100万银元(4)关税: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4、地位: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5、影响: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鸦片战争中国失败原因?客观:英国综合国力的强大主观: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军事技术和武器落后、闭关锁国根本原因:腐朽的封建制度无法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制度6、民族英雄:林则徐二、魏源编著《海国图志》1、主要内容:系统介绍了世界各国地理、历史、和科技发展情况。
2、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意:学习外国的长处,抵御外国的侵略。
)(缺点:魏源主张学习的是西方的军事科学技术,没有涉及到西方政治制度的层面,因而有局限性。
)第2课:劫难中的抗争一、第二次鸦片战争-------北京第一次被攻陷1、原因:英法(不满足鸦片战争已经获得的成果)要求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门,扩大侵略权益。
2、时间:1856---1860年3、主凶:英法4、帮凶:美俄二、列强的罪行英法:火烧圆明园(1860.10)沙俄:强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其中1858年签订的《瑷珲条约》割占领土最多)二、中国人民的抗争1、太平军痛打洋枪队:太平天国起义:1851年洪秀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洋枪队:青浦大捷、慈溪大捷(击毙洋枪队头目华尔---美国人)2、左宗棠收复新疆(1)背景:新疆危机------浩罕国阿古柏入侵新疆;英俄支持阿古柏;俄国出兵侵占伊犁(2)海防与塞防之争海防----李鸿章塞防:左宗棠(主张海防与塞防并重,力主收复新疆。
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5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2024版新教材)
叛 民政府
变
成立
革
命
随堂练习 1. 国民党一大上确定的三大政策是( D )
A.旧三民主义 B.进行北伐战争 C.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2. 在北伐的江西战场上,人民群众处处与孙传芳 的军队为难,造成其运输粮食等困难,而给予 国民革命军种种便利,包括引路、刺探军情、
组织运输队等。这表明( B )
A.人民群众是北伐的主力 B.北伐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C.江西是北伐的主战场 D.北伐战争取得最终胜利
3. 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使南京政
府在名义上统一全国的是( D )
A.吴佩孚
B.孙传芳
C.张作霖
D.张学良
1927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震 惊中外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并在南京 建立“国民政府”。
南京政府建立之后,在“分共清党”,镇 压工农运动的同时,继续北伐。1928年6月,北 伐军进至北京、天津一带东。北奉系军阀张作霖在 退往关外途中,被日本人易炸帜死。1928年底,张 作霖的儿子张学良发表通告,宣布“服从国民 政府,改易旗帜”。至此,南京政府在名义上 统一了全国。
4.北伐军先锋:叶挺领导的第四军独立团,连 克汀泗桥和贺胜桥。
北伐对象
吴佩孚
孙传芳
张作霖
军阀 吴佩孚 孙传芳 张作霖
控制地区
湖南、湖北、河南和直隶的一部 江苏、江西、安徽、浙江、福建
黑龙江、吉林、辽宁、热河、 山东、察哈尔和直隶
5.北伐经过: 叶挺率领的北伐军先锋第四
军独立团,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 并将国民革命军的旗帜插上武昌 城头。吴佩孚主力被基本消灭。
(2)汪精卫反革命政变: 1927年7月,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
黄埔军校史料
黄埔军校史料
黄埔军校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重要军事学院,也被视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发源地之一。
以下是一些关于黄埔军校的常见史料:
1. 《黄埔军校史》:这是黄埔军校的官方历史著作,由曾任黄埔军校校长的陈诚和程潜编撰而成,全面记录了黄埔军校的创建、发展和毛泽东等著名革命家在军校的教育工作。
2. 《黄埔军校校歌》:由黄埔军校教员杨铭编曲,陈毅和叶剑英填词的校歌,表达了革命军人的忠诚和牺牲精神,至今仍然广为流传。
3. 《黄埔军校学员名单》:黄埔军校培养了大量中国革命烈士和政治家,他们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各个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
黄埔军校学员名单记录了这些学员的姓名和后续的活动经历。
4. 《毛泽东在黄埔军校的讲话和指示》:毛泽东在黄埔军校任教期间,发表了许多重要讲话和指示,这些文献记录了毛泽东丰富的军事理论和对中国革命的思考。
5. 《黄埔军校教材》:黄埔军校为培养革命军人而编写的教材,包含了军事理论、政治教育、军事战术等方面的内容,深受当时学员的重视。
以上是黄埔军校常见的一些史料,这些史料不仅是研究黄埔军
校历史的重要参考资料,也对研究中国革命和中国军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提纲
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提纲第十五课北伐战争(1926,基本消灭北洋军阀的统治)(一)中共三大:1923年中共在广州召开中共三大,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二)国民党”一大:1924年,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意义: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
(三)黄埔军校的创建:①1924.6,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又称“黄埔军校”,孙中山任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
②意义:培养了大批政治、军事政治人才,为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四)北伐战争:1、北伐战争的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2、北伐战争革命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3、北伐军胜利进军:①湖南、湖北是北伐战争初期的主要战场。
北伐军先后夺取汀泗桥、贺胜桥、武昌;②叶挺独立团为第四军赢得“铁军”的称号;4、北伐的主要成就:基本消灭北洋军阀的统治;不到半年由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5、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1)国共两党双方实现了第一次合作,两党齐心协力;(2)制定正确的北伐方针;(3)广大北伐将士的浴血奋战和共产党的先锋模范作用;(4)工农群众密切配合和支援。
(五)国民革命失败和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一、1927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政变”大肆屠杀中共,7月,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
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
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
二、1928年,张学良“东北易帜”,标志着国民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
第十六课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1928,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一)南昌起义:①时间:1927年8月1日,地点:南昌。
②领导人: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
③意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8月1日成为人民军队诞生的纪念日――建军节。
)(二)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中共在汉口召开会议,史称“八七会议”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
国民党军各个时期战斗序列
国民党军各个时期战斗序列国民革命军(简称革命军、国军)是中国国民党在1925年师法当时苏联共产党军事制度后创设的一支主力重要军队,也是中华民国在北伐后到行宪前的国家武装力量,为中华民国国军的前身。
国民革命军建军之初,将领和军官均由中国国民党在广州创设的黄埔军校所加以培养训练。
国民政府发动北伐时,国民革命军是主要的武装力量。
1928年北伐完成后中国统一,国民政府定于一尊,国民革命军也被称为国民政府军,简称为“国军”、“国府军”,并同时效忠党与国家,期间历经抗日战争、国共内战等对内对外之战争。
至1947年《中华民国宪法》颁布实施后,国民革命军改名为中华民国国军,成为完全效忠国家的武装力量。
北伐创建国民革命军(8个军)国民革命军未成立前,孙中山为首的南方政府倚靠南方军阀作为武力基础,但是在六一六事变后孙中山决定重新建立一批效忠于中国国民党思想的军事武力。
为此,1924年在苏联支持下,孙中山在广州创立黄埔军校。
面对这批非我族类的军队,当时盘据在广东省的各路军阀皆想尽方法欲加以排除,然而在1925年2月由黄埔军校培育出之军官团发动之东征成功击溃陈炯明为首的粤系军阀势力,国民党军系势力自此站稳脚步逐渐扩充。
1925年7月,护法政府于广州改组为国民政府,其军事最高领导组织称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
8月18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将辖下各地方军队名目取消,统一名为“国民革命军”,简称“国军”。
由黄埔军校训练的军官组成的黄埔军校校军为第一军,军长蒋中正。
“建国湘军”为第二军,“建国滇军”改为第三军,“建国粤军”为第四军,福军为第五军。
初期的国民革命军依照苏联体制,在军、师两级设党代表及政治部。
虽然黄埔军校提供了一定军力让国民政府控制广州,但这几千人守省有余,要打垮其它军阀仍差距甚远,为了弥补军力差距国民政府不断以纳降改编的方式吸收各地的军事武力。
1926年1月,改编湖南的“攻鄂军”及吴铁城的“警卫军”、并和广东的“潮梅军”等合组为第六军,军长程潜。
1924至1927年黄埔军校与国民党的党军关系
一、1924—1927年国民党党军关系发展脉络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在经历了一系列艰苦的革命斗争后,认识到旧军阀军队是不可靠的。在苏联和共产党人的帮助下,孙中山认识到建立新式军队的必要性,并提出建立军校及组建革命军的主张。孙中山认为,只有建立革命军,革命事业才能成功。他说:为什么“我们在十三年前推翻满清,但是在这十三年之内不能成立真正民国,大原因就是在推翻满清之后,没有革命军继续革命党的志愿。所以从前的破坏成功,建设还不能成功。以后要建设成功,便要有革命军发生。如果没有革命军发生,就是再过十三年,真正民国还是不能建设成功。”[1]孙中山希望这支军队是信仰三民主义的、与革命党共同奋斗的革命军。“奋斗精神是从主义而生”,“兵士要发生精神,便先要有主义;先有了革命主义,才有革命目标;有了革命目标,才发生奋斗精神。”[2]为了培养革命军人,遂酝酿建立黄埔军校,仿照苏联红军的组织机制及训练方法。
然而,武汉政府提高党权的运动虽然在政治宣传上有所成效,但军事实力不足,不免声势大、实效小。一些北伐将领如唐生智、张发奎、程潜、朱培德等,表面上赞同提高党权运动、拥护武汉政府,实际上并不是真正拥护党权。言论上的虚与委蛇乃基于各自利益,是在不甚明了的局势下一种自我保护的举措。一旦形势有变,则很难保证他们还会效忠于武汉政府。他们更加关心的是扩充自己的部队,拥护党权只是他们试图取悦党中央、增强自身军事力量的借口。由于这一时期中共和苏联对武汉政权仍有积极影响,因此各军为获取武器和政己力量的做法,试图通过提高党权运动抑制蒋的独裁而得以保存和扩大自身的实力。唐生智等将领打的都是如此这般的个人算盘。蒋介石则先后取得了李济深、李福林、陈铭枢、李宗仁等军事势力的支持,又通过外交手段获得了日、美、英等列强的支持,对南京、上海等长江中下游主要城市的占领,又使他拥有比武汉政府更雄厚的财政实力。
黄埔建军(十四)军校教导团
黄埔建军(十四)军校教导团(五)教导团黄埔军校酝酿成立教导团,最早应始于1924年7月。
7月1日,军校成立革命军事研究会,凡陆军军官学校毕业生都是会员,每月开会一次,会纲中就有革命军成立之计划和革命军成立的编制之研究等内容[1]。
7月底,黄埔军校校长蒋介石命令陈果夫在上海设立招募机关,招募教导团士兵,据陈果夫回忆:“校长转来一张总理的委任状,要我与赵澄志、刘祖汉三人为招兵委员,并由校长指定我主持其事,那是为了黄埔第一、二两团教导队招募的;校长要我们在江、浙、皖三省招募新兵”。
招募机关设在法租界内新开的河泰新旅馆,为免引起上海的军阀和各方势力的注意,招兵的工作是以募工的名义暗中进行的。
后来,蒋介石又多次从广州遣人到沪协助陈果夫,如1924年10月18日,“派王懋功、戴任、陆福廷赴沪募收北兵,并令福廷招收江淮土著,额定5000名”;后来奉派到上海从事招生工作的还有王伯群、胡公冕、陈乐亭、周少游、孙良等人。
士兵的来源有温州、金华、徐州、杭州、台州、嵊县、处州、奉化及苏北、皖北等地,其中以温州、金华、徐州三处为最多。
招来的兵员采取统一押送的方式,每次百来人或数十人不等,每人“发给一张船票几角钱零用外,另外又分发了些席子罐头,饭菜规定几个人合用,才派押载员押上船运往广东”。
由于上海的宪兵、捕役、包探、流氓的骚扰,浙江军阀卢永祥等人的阻挠,齐爕元、张宗昌、洪兆麟、范石生等各路军阀的诱骗和截留,加上士兵中途私逃和因查验出隐疾报废者,招兵工作困难重重,损失很大,如1924年11月13日,蒋介石去电滇军首领杨希闵,索讨被其下属胡思舜截留的97名新兵,但最后送回来的只有23名。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对教导团的成立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在招募兵员的同时,蒋介石还积极为成立教导团做准备工作。
8月11日,蒋上书政治委员会,请求决定革命军的募练计划,预定先“募练三营以为整顿现有各军及以后新练各军干部之用,此外预备步兵三团,炮兵、工兵各一营”,在计划书中详细阐明了革命军的兵种、规模、人数、枪数、开办费用,以及募练时间和步骤等问题。
黄埔军校 - 历史沿革
1923年9月,孙中山派蒋介石访问苏联,学习建军经验。
1924年1月24日,孙中山命名成立的“陆军军官学校筹备委员会”,28日选定广州长洲岛上的原广东陆军学堂和广东海军学校的旧址上建立军校。
5月,任蒋介石为校长,廖仲恺为国民党党代表。
随后,任李济深、邓演达为教练部正、副主任,王柏龄、叶剑英为教授部正、副主任;戴季陶、周恩来为政治部正、副主任,何应钦为总教官。
此外还有熊雄、恽代英、萧楚女、聂荣臻、张秋人等共产党人担任教官及各方面负责工作。
1924年5月,从1200名考生中正式取录学生350名,备取120名。
5月5日开始入学。
6月16日,举行开学典礼,孙中山到会场给青年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要从今天起,立一个志愿,一生一世,都不存在升官发财的心理,只知道做救国救民的事业。
”孙中山的训词后来成为中华民国的国歌歌词。
1925年2月,军校出师东征使用的校名为中国国民党党立陆军军官学校,以排斥共产党人在校内的地位。
学校在当时集中了革命军中有才能的人。
黄埔军校最初有许多从苏联来的教员,但在北伐期间蒋介石与中国共产党关系破裂,所以这些苏联教员离开了。
1926年,根据国民政府中央军事委员会决定,将原陆军军官学校扩大改组,于同年3月正式命名成立中央军事政治学校。
北伐军攻克武汉后,1926年10月27日,国民党中央先决定在两湖书院旧址设政治训练班,后改办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政治科,后将黄埔第五期政治科学员移往武昌就读。
12月,又决定将黄埔五期炮兵、工兵科移来武昌就读,于1927年1月19日改名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
1927年,第一次国共合作分裂,于是在广州、武汉和南京分别出现了三所黄埔军校。
在武汉,3月22日,以国民党中央的名义,决定将武汉分校扩大改组为(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开展讨蒋斗争。
“七·一五”反共事变后,黄埔五期学员被迫毕业离校,军校整体改编为张发奎的军官教导团,成为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主力,武汉军校便不复存在;在广州,原中央军事政治学校依然开办,1928年5月,由副校长李济深决定将学校改名国民革命军军官学校,学校只剩下718人坚持至毕业,其余散往武汉、南京等地,称黄埔六期生。
黄埔军校简史
黄埔军校简史【黄埔军校】总共有23期学生,(1924.5-1950.3),第一期645人,第二期450人,分为步兵.工兵.炮兵.宪兵.辎重5科,第一阶段为国民革命军培养输送了近三千名毕业生。
(1924-1926.1)第二阶段(1926.2-1927.4):增设南宁.长沙.武汉.分校,增加政治.交通.航空.无线电.骑兵5科,吸引了朝鲜.越南.新加坡.等国青年加入学习。
第三阶段:迁到南京,招生自第7期至12期,增设高等教育班.军官补习班.军官训练班。
同时代训空军.海军.军需.军医.工兵.测绘等学生。
第4阶段:迁往成都,增设军官教育队,战术研究班.校尉官研究班.射击训练班.技术训练班.特务长训练班。
校长:蒋介石主任:周恩来国民党教官:李济深.戴季陶.邵元冲.何应钦.胡谦共产党教官:叶剑英.张申府.周佛海.聂荣臻.鲁易.恢代英.夏曦国民党学生代表:杜聿明.孙元良.康泽.戴笠.胡宗南.李仙洲.郝柏村.关麟征.毛人凤.李延年.蒋仲苓.张灵埔.李弥.黄维.陈明仁.唐生明.郑洞国.胡琏.俞济时.高奎元共产党学生代表:左权.陈赓.刘志丹.郭天民.徐向前.罗瑞卿.宋世伦.陈伯钧.林彪.周士第.杨志成.陶铸黄埔军校到台后改为[陆军军官学校],现任校长:陈良沛黄埔系硕果仅存者:郝伯村.黄幸强.汤曜明黄埔军校右派代表:蒋介石戴季陶邵元冲吴稚晖黄埔军校左派代表:恢代英邓演达高泽华张治中廖仲恺严复国民党左派以李济深.张治中.张学良为代表。
共产党左派以毛泽东.林彪.四人帮为代表。
国民党右派以蒋公总统为代表,共产党右派以周恩来.邓小平为代表。
黄埔军校培养了中国军队中的一个系统,即黄埔系,黄埔系将星如云:一级上将:何应钦陈诚二级上将:刘峙顾祝同蒋鼎文中将加陆军上将:张治中钱大均汤恩伯胡宗南黄埔系学生中,担任兵团司令以上将领的有百余人。
黄埔系前6期在中共建国后,担任共军总参谋长者有3人,担任国防部长者有3人,被授予共军元帅有5人,被授予共军大将有3人。
第11课 国民革命运动
第11 课北伐战争 第三学习主题 第 2课 国民革命运动
6、下列人物中,曾担任过黄埔军校政治部主 任的共产党人是: B A.贺龙 B.周恩来 C.叶剑英 D.叶挺
7、(2008年芜湖市中考历史试题)某革命历 史题材影片有这样一组镜头:叶挺独立团一营 正在猛攻武昌城。该影片再现的是:C A.平型关大捷的战斗情景 B.淮海战役的战斗情景 C.北伐战争的战斗情景 D.百团大战的战斗情景
第三学习主题
第2 课
国民革命运动
贪 生 畏 死 勿 入 斯 门
革命者来
升 官 发 财 请 往 他 处
第11 课北伐战争 第三学习主题 第 2课 国民革命运动
孙中山先生主持开学典礼
第11 课北伐战争 第三学习主题 第 2课 国民革命运动
孙中山等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上检阅学员
第11 课北伐战争 第三学习主题 第 2课 国民革命运动
2.危害: 国民革命失败,第一次国共合 作破裂
第11 课北伐战争 第三学习主题 第 2课 国民革命运动
被关押的革命群众
以蒋介石、汪精卫为代表的国民党右派先后发动“四一二”政变和“七一五”政变,残 酷地屠杀共产党人的革命人士,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
第11 课北伐战争 第三学习主题 第 2课 国民革命运动
第11 课北伐战争 第三学习主题 第 2课 国民革命运动
B 8、北伐战争的主要对象是 A.冯国璋、段祺瑞、张作霖 B.张作霖、孙传芳、吴佩孚 C.袁世凯、黎元洪、段祺瑞 D.曹锟、阎锡山、冯玉祥 9、“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 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齐欢 唱!”这首歌广为传唱的历史时期是 B A.辛亥革命时期 B.北伐战争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黄埔军校概述
黄埔军校概述——校史——筹建位于山恋起伏,四面环水的黄埔区长洲岛。
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帮助下,以"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为宗旨,为培养军事干部创办的新型陆军军官学校。
校名曾多次变更,通称"黄埔军校",与美国西点军校、日本士官学校、英国皇家军官学校齐名,是世界著名四大军校之一。
孙中山在长时期内依靠旧军队从事革命活动,屡遭失败,给他留下痛苦的教训。
因此,他在改组国民党的同时,决定建立一支“和革命党的奋斗相同的”革命军队(党军)。
1923年9月,孙中山派以蒋介石为首(蒋介石、张太雷、沈定一、王登云等组成)的代表团访问苏联,学习苏联的建军经验。
代表团在访问期间,曾直接向苏方提出“希望革命军事委员会派人到华南,仿照红军编制中国军队,派去的人愈多愈好。
”11月15日,中国国民党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第6次会议通过了建立革命义勇军的决议。
11月27日,中国国民党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第11次会议,议决了建立军官学校的有关事项。
军校创办前后,国、共两党都选派重要干部到校任职。
1924年1月24日,孙中山以大元帅名义委蒋为陆军军官学校筹备委员会委员长。
孙中山还任命邓演达、王柏龄、沈应时、林振雄、俞飞鹏、张家瑞、宋荣昌7人为筹备委员。
1月28日,确定以原广东陆军学校和广东海军学校的旧址长洲要塞――黄埔为军官学校的校址(原水师学堂和陆军小学旧址),故称黄埔军校。
2月6日,设筹备处于广州南堤2号(今广州沿江中路239号对面),正式开始筹建军校的工作。
由于被委任为筹备委员会委员长的蒋介石不满于孙中山欲委他人为军校校长,而自己徒为他人作嫁衣,在2月21日突然辞职,且未经孙中山批准便擅自离开广州返回浙江老家,使军校筹备工作一度中断。
孙中山批示不同意蒋介石辞职,但为了不影响军校筹备工作的进程,又于2月23日任命廖仲恺代理筹备委员会委员长。
廖仲恺忠心耿耿,积极进行筹备工作,同时竭力催促蒋介石回广州复职。
初中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梳理:国民革命运动
初中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梳理:国民革命运动
一、国民革命运动
1.社会背景:国民痛苦。
2.各党反应:(1)共产党:中共二大,制定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2)国民党:国民党一大,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3.背景:1924年,国民党召开一大,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国民大革命)。
4.目的:反帝反封建。
二、黄埔军校与北伐战争
1.黄埔军校的建立:
(1)地点:广州黄埔;时间:1924年5月;
(2)人物:孙中山是创建者和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
(3)特点:政治教育与军事训练并重;
4)作用:黄埔军校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2.北伐战争(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潮):
(1)时间:1926年-1927年;主体:广东国民政府领导下的国民革命军;
(2)目的:为了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3)讨伐对象及顺序: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4)主要战场:湖南、湖北;先锋:第四军叶挺独立团;主要战役:汀泗桥、贺胜桥战役;
(5)胜利进军的成果:①吴佩孚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后,又消灭了孙传芳的主力;
②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
1927年初,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
(6)胜利的根本原因:国共第一次合作。
三、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1.建立:1927年4月,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
后来,南京政府统治全国。
2.性质:代表大地主资产阶级的利益。
3.政策: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镇压人民革命运动。
新四军铁军精神形成和弘扬的“政治密码”
教师事业岗位说明书范本教师是社会中一份重要的职业,承载着培养未来的责任。
作为教育系统的重要一员,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能力和素质。
本文将就教师事业岗位说明书进行详细的介绍,以帮助教师岗位申请者更好地了解教师事业岗位的要求和职责。
岗位名称:教师岗位职责:1.承担教育教学任务,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学大纲,进行教学计划的制定和教学方案的准备。
2.组织和实施教育教学活动,课程教学内容要符合学科内涵和学生年级要求,并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进行个性化教学。
3.培养和引导学生的学术兴趣和创新精神,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外实践活动。
4.参与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积极参与教研活动,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5.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及时与家长沟通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
6.指导学生的毕业论文、研究报告等课外作业,并完成学校委派的其他教学任务。
任职资格:1.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相关专业优先考虑。
2.具备一定的教学能力和管理能力,熟悉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
3.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能够积极与学生和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
4.具备耐心和爱心,能够尊重学生发展,积极引导学生个性的发展。
5.具备教师资格证书,且相关学科教师资格证书者优先考虑。
薪资待遇:教师的薪资待遇将根据教育部门相关规定进行核定,具体薪资标准将在面试时进行详细说明。
权益和福利:1.享受国家规定的教师职业津贴、住房补贴等福利待遇。
2.享受带薪年假、病假等合法休假权益。
3.提供相关教育培训和职业发展机会,进修学习教育教学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工作环境:工作环境将根据具体学校的情况而定,但一般都会提供干净、整洁的教室和办公室。
学校将提供一定的教学设备和教材资源,以方便教师进行教学和准备工作。
学校还会定期组织教师活动,以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本岗位说明书仅供参考,实际岗位信息以招聘单位发布的具体招聘信息为准。
结语:教师事业是一份充满挑战又充满乐趣的职业。
希望通过本文的说明,能够帮助教师岗位申请者更加全面地了解教师事业岗位的要求和职责,为将来的教师工作做好准备。
北伐战争
“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 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 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 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 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 斗。 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 志,务须依照余所著《建国方 略》、《建国大纲》、《三民主 义》及《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 言》,继续努力,以求贯彻。最 近主张召开国民会议及废除不平 等条约,尤须于最短期间,促其 国父孙中山 实现。是所至嘱!” ——总理遗嘱 1925年3月12日于北京逝世, 终年59岁。
2.北伐战争基本上打败了北洋军阀的势力,所以说取得重大胜 利。 3.但是,旧军阀打到了,代之而起的是国民党新军阀
孙中山逝世
帝国主义、大地主 大资产阶级支持
陈独秀的右 倾投降主义
国民党右派 叛变革命
“四一二”反革命政 变 “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国共合作破裂 大革命失败 南京国民政府统一了全国
课堂小测:
3大战场
江 安 苏 安 南京 上海 徽 徽 武昌 湖北 浙江 浙江 江 南昌 长沙 湖南 福 西 福建 建
桂林 桂林
河 郑县 南
广州 广州
北 伐 战 争 进 军 示 意 图
3场主要战役
是什么原因保证了这 次北伐能胜利进军??
参考答案:
1、北伐军作战方针的正确。
2、国共两党的齐心协力。 3、广大北伐军官兵的浴血奋 战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4、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群众 的密切配合和积极支援。
进军路线:(1)广东—湖南、湖北—江西—南京 (2)福建——浙江——上海
战果:不到半年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
蒋介石在北伐誓师大会上发表讲话
蒋介石在北伐誓师大会上的誓词
我不牺牲,国将沉沦。 我不流血,民无安宁。
国既沉沦,家孰与存。
原创智库解析黄埔军校创办意义
原创智库解析黄埔军校创办意义智库⾸席专家杨志刚引⾔ 1924年6⽉16⽇(农历1924年5⽉15⽇),黄埔军校举⾏开学典礼。
黄埔军校,全名黄埔陆军军官学校。
是⼀间中华民国的军事学校,培养了许多在抗⽇战争和国共内战中闻名的指挥官。
四⼗年前,母校第⼀军医⼤学曾组织我们参观黄埔军校原址,原址在⼴州市黄埔区长洲岛。
军校在1924年由中国国民党成⽴,⽬的是为国民⾰命军训练军官,然后国民政府北伐统⼀中国的主要军⼒。
黄埔军校于1927年改制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1946年再改制为陆军军官学校,并迁⾄台湾⾼雄县凤⼭市。
⾸任校长:蒋介⽯,原址:中国⼴东省⼴州市黄埔区长洲岛。
现地址:中国台湾省⾼雄县凤⼭市维武路1号。
孙中⼭先⽣希望通过创建⾰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孙中⼭在开学典礼上曾致词:我们开办这个学校,要⽤⾥⾯的学⽣做根本,成⽴⾰命军,诸位就是将来⾰命军的⾻⼲,创⽴了⾰命军。
我们的⾰命才能成功。
1924年,在国共两党⾸度携⼿合作、国民⾰命风起云涌之际,世纪伟⼈孙中⼭先⽣⾼瞻远瞩,视“教育为神圣事业,⼈才为⽴国⼤本”,在⼴州亲⼿创办了⼀⽂⼀武两所学堂 —— 国⽴⼴东⼤学(今天的中⼭⼤学)和黄埔军校。
黄埔军校建校时的正式名称为“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因其校址设在⼴州东南的黄埔岛,史称黄埔军校。
黄埔军校建⽴的⽬的是为国民⾰命军训练军官,尔后其学员成为国民政府北伐统⼀中国的主要军⼒。
黄埔军校是孙中⼭先⽣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积极⽀持和帮助下创办的,是第⼀次国共合作的产物。
作为中国现代历史上第⼀所培养⾰命⼲部的新型军事政治学校,其影响深远,作⽤巨⼤,名声显赫。
黄埔军校建⽴以来,以孙中⼭的“创造⾰命军队,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为宗旨;以“亲爱精诚”为校训;以培养军事与政治⼈才,组成以黄埔学⽣为⾻⼲的⾰命军,实⾏武装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在中国的统治,完成国民⼤⾰命为⽬的。
黄埔军校采⽤军事与政治并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针,为中国⾰命培养了⼤批军事政治⼈才。
黄埔军校的兴起和国共合作的历史意义
黄埔军校的兴起和国共合作的历史意义近代中国历史上的黄埔军校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名词,黄埔军校的产生标志着近代中国建军事业走向新的历史阶段,同时在国共合作的历史进程中也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探讨黄埔军校的兴起及其在国共合作中的历史意义。
一、黄埔军校的兴起黄埔军校是中国革命时期的一所著名军事学院,它的创办者是孙中山先生和黄兴将军,成立于1924年,位于广东省黄埔镇。
黄埔军校在其创立之初,规定了三大基本任务,分别是培养拥护国民革命、熟悉军事及政治工作和掌握实际斗争的指挥。
黄埔军校的正式授课由前苏联教官任教,许多留学苏联的中国革命领袖也回到国内来任教。
黄埔军校的教育特点是“三大关口”,即军事教育、技术教育、政治教育。
在黄埔军校,学员们学到了革命理论、军事战术、篮球排球、电机制造以及自然地理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学习期间,学员们要时刻准备着为国家的独立和发展进行奋斗。
随着学员们的不断壮大,黄埔军校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军事教育理念和管理制度,这个理念和制度对近代中国的军事建设起到了相当的促进作用。
二、黄埔军校的国共合作意义黄埔军校的兴起恰逢国共两党开始了长达十年的合作,这个历史事件被称为“第一次国共合作”,黄埔军校的作用也体现在了这段历史进程中。
1.新式军事力量的壮大在新式军事力量的壮大过程中,黄埔军校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众多的革命家和军事家都是在黄埔军校学习的。
黄埔军校所培养的新式军事人才,不仅在国共两党联合抗外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同时也为新中国的成立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联合抗日战争的胜利抗日战争期间,黄埔军校培养的将士成为了抗日战争时期的重要军事力量。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冯玉祥、胡宗南、李宗仁等红军转入国军的部队,是黄埔军校的精英学员。
在战争中,黄埔军校的新式军事理论和实战指导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3.中国革命思想的发展黄埔军校对中国革命思想的发展也有重要的贡献。
钩沉 国共两党合作创建黄埔军校始末
国共两党合作创建黄埔军校始末“陆军军官学校”的牌匾镶嵌在欧陆式的白色大门上,简单而不失庄重。
在这里,可以领略这所“中国西点军校”辉煌的历史风云,感受到浓厚的英雄气息◎本刊记者 余玮为什么有那么多扬威中外、影响深远的大人物曾经踏过这片土地?为什么从这里走出了那么多战功显赫、声名远播的名将良才?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后,黄埔同学为什么反目成仇,兵戎相见?抵御外辱的民族战争时,是什么力量让这些同出一门的国共黄埔将帅站在了同一堑壕,同仇敌忾,同敌一向,共赴国难?……沿着黄埔军校旧址院落正中的红砖小路缓步前行,寻找着黄埔军校的史迹,回眸黄埔群英的传奇,试图解开一个个掩藏在历史风云背后的真相。
此时,耳边仿佛传来了当年黄埔生的朗朗书声和军事操练声。
逆境中的选择苏俄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不仅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也使孙中山对如何将革命进行下去的想法一下子清晰下来,那就是手上要有兵,要有军队。
俄国革命所以很快成功,是因为“有了革命军队做革命党的后援,中国革命因只有革命党的奋斗,没有革命军的奋斗,所以便不能完全成功”。
而孙中山在明白了这个道理之后,仍然是走了一段弯路。
先是天真地想依赖江湖气十足的帮派势力,接着又想拉拢、依靠一派军阀去攻打另一派军阀。
当时的广东各派军阀云集,有粤军、滇军、桂军、湘军,这些“山大王”都在观察风向,谁的势力大就倒向谁,进而向北方的各系军阀讨伐,争得自己的一份利益。
这使孙中山深感必须有自己的军队才有出路,但在建军问题上一直没有寻找到合适的道路。
最早提出国民党要建立军事学校的人不是孙中山,而是共产国际来华进行联络工作的代表马林。
1921年初,马林接替共产国际特使维经斯基到了中国。
他在中国工作生活两年。
这期间他奔走国共两党领导层之间,广泛地宣传共产国际关于在中国建立民主联合战线的主张。
他于这年12月10日经上海国民党总部张继邀请,由上海起程经武汉、长沙到桂林会见孙中山。
经陈独秀同意,中国共产党党员张太雷以马林的翻译身份随行。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和国民革命的高潮 2
共产党
二七惨案 教训
中共三大正式 确定合作方针 国共第一次 合作实现
黄埔 军校
共 产 国 际
革命统一战 线建立
国民 大革 命开 始
二次护法 失败
孙中山欢迎 中共与之合作
2、中共三大的召开和大会确定的方针
方针:“党内合 作” 时间、地点:1923年6月
广州 内容:决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 帮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 保持共产党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独立 性。 功绩: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创造了条件。 不足:没有提出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问题。
占领福建浙江第二阶段二期北伐武汉国民政府的北伐军和冯玉祥的国民联军会师郑州南京国民革命军北上打垮直鲁联军占领徐州1926年7月广州北伐誓师大会台上左一为蒋介石武昌叶挺18961946年北伐各路军总司令拜祭孙中山后合影北伐战争各军的党代表北伐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1国共合作使各革命阶级力量空前团结2作战目标明确方针正确领导3广大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群众4将士英勇作战尤其是中共党员起了先锋模范作用军队5苏联的大力支持6冯玉祥的配合7北洋军的腐败和内部矛盾
2、目的和主要对象
目的:为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 孙传芳 对象:
吴佩孚
张作霖 联合战线,对付
冯玉祥的国民军 广州革命政府
吴佩孚
孙传芳
张作霖
北阀对象
3、北伐的方针和进程 方针: 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
方向: 北上─东进─再北上 进程: 1926年7月出师北伐─两湖灭吴─江西灭孙─ 进占闽浙─国民政府迁汉─占领宁沪─二期北伐, 占徐州,郑州
4、胜利原因: 1)国共两党团结合作,制定了正确的北伐方针 2)广大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 3)北伐军将士英勇作战,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国民党军的组成与发展(二)
2011-09-23 18:50:14| 分类:文摘【军事琐事】|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国民党军的组成与发展(二)
黄埔军校的全称是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因建于广州黄埔的长洲岛,故简称黄埔军校,是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在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军阀割据的斗争中创建起来的。
1924年5月,黄埔军校正式创建后,孙中山任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廖仲恺任党代表,钱大钧任参谋长,戴传贤任政治部主任(周恩来代主任)。
叶剑英、徐向前、聂荣臻等一些杰出的共产党人先后参加了黄埔军校的创办和教学工作。
北京、上海、武汉、长沙、济南、广州等地共产党的组织还积极招收和推荐了大批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和优秀青年到黄埔军校学习。
在黄埔军校第1期500多名学员中,就有80多名中共党员。
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联合创办的黄埔军校,是国民党军建军的开始。
1924年9月,孙中山将黄埔军校学生军组成校军第1、第2团。
1925年2月初至3月底,广东革命政府组织黄埔军校学生军和粤军许崇智部,讨伐了盘踞在广东东江地区的军阀陈炯明部。
4月,黄埔军校校军奉命改称为国民党党军。
同时,成立第3团,与第1、第2团
合编组成党军第1旅。
同年6月15日,国民党中央会议决定,将各地建国军和党军改称为国民革命军。
同年7月26日,国民政府将所辖军队正式改称为国民革命军。
8月26日,国民革命军(以下称“国民党军”)统一整编为5个军。
其中,党军扩编为国民党军第1军,下辖3个师9个团。
这是国民党军队最早组建的一个军。
1925年9月,陈炯明集中兵力再次重新占领东江地区,国民党军为彻底消灭其势力,于10月初开始第2次东征,至11月初,全部消灭了陈炯明部队,收复东江,统一了广东。
1926年7月,除了黄埔军校学生军组成第1军外,建国湘军改编为第2军、建国滇军改编为第3军、建国粤军改编为第4军、建国闽军改编为第5军、建国鄂军改编为第6军、建国桂军改编为第7军、建国湘军改编为第8军等。
在军的编制内,一律实行“三三制”的编制体制。
此时,国民党军为推翻北洋军阀政府的统治,决定以上述8个军为主力部队,发起北伐战争。
同年7月7日,国民政府为加强对国民党军的统一领导,公布了《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组织大纲》,其中规定“国民政府特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一人........总司令兼任为军事委员会主席”,并明确指出:凡国民政府下辖的陆海空各军均归总司令指挥。
8月,国民政府设立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并任命蒋介石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这无疑为蒋介石后来实行个人的军事独裁在法规上创造了有利
条件。
国民党军出师北伐后,队伍迅速发展壮大。
1926年9月,国民党军主力第1、第4、第6、第7、第8军等部,在前敌总指挥唐生智的率领下,突破了被洋军阀吴佩孚的湘鄂防线,连续攻克了武汉、汉阳和汉口等重镇,直逼武昌城下。
在此期间,冯玉祥率所属国民军在绥远五原誓师,宣布改称为国民联军,决定出师北伐,并决定首先出兵援陕,在北方牵制了吴佩孚北洋军的主力,配合了南方国民党军的北伐。
同年10月10 日,北伐军攻克武昌城,基本消灭了吴佩孚的主力部队,取得了两湖战场上的胜利。
11月19日,冯玉祥的援陕军与坚守西安的原国民军杨虎城、李云龙部配合,消灭了直系军阀刘镇华、刘恩茂等部。
至此,国民党军的北伐战争取得了初步的胜利。
在国民党实施北伐,不断取得胜利的大好形势下,1927年6月,山西督军阎锡山发表通电,宣布将其领导的晋军改称为北方革命军,自任总司令。
在冯、阎这两大军事集团易帜国民党军的影响下,其他一些地方派系武装也纷纷加入国民党军序列。
到了1927年8月,国民党军已经由北伐战争前的8个军扩大到37个军。
在此期间,武汉国民政府将所属国民党军先后编组为第1、第2、第3、第4集团军,并任命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唐生智先后任第1、第2、第3、第4集团军司令。
其中,第1集团军下辖第1
至第5方面军,分别由何应钦、程潜、李宗仁、唐生智、朱培德任总指挥;第2集团军下辖第1至第9方面军,分别右孙良诚、靳云鹗、方振武、宋哲元、岳维峻、于右任、刘郁芬、刘镇华、鹿钟麟任总指挥;第3集团军下辖第1至第10军和总预备军,分别由商震、杨爱源、徐永昌、傅存怀、傅汝钧、韦玉玺、张荫吾、谭庆林、郑泽生、李维新、郑福安任军长;第4集团军下辖第1、第2方面军,由唐生智(兼)、张发奎任总指挥。
1927年4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后,与汪精卫领导的武汉国民政府开始形成对峙的局面。
同年9月,汪精卫与唐生智联合,公开与南京方面国民政府发生对抗。
10月29日,南京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决定西征讨唐(生智),宁汉战争(又称李宗仁、唐生智战争)由此爆发,北洋军阀吴佩孚、孙传芳等部趁机大举南犯。
由于国民政府军队进驻武汉,控制了湘鄂赣3省,唐生智被迫下野,桂系军队统一组成新的第4集团军,李宗仁任集团军司令。
此时,在国民党军4个集团军的编制序列中,共计下辖已有56个军。
1928年初,宁汉合流后,蒋介石重新就任国民党军总司令,一度处于分裂状态的国民党军重新归于统一。
同年4月至5月,国民党军第2集团军和第3集团军在冯玉祥、阎锡山的指挥下,先后将张作霖的奉军和张宗昌的直鲁联军
等北洋军击溃于河南彰得、河北保定和京津地区。
1928年6月初,国民党军北伐进入北京,北洋军阀政府统治至此结束。
同年7月13日,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等新军阀巨头,为了相互遏制军事力量的发展,商定并通过《军事整理案》。
在此案中,决定取消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各集团军司令和取消集团军、军一级的部队编制,选择最精锐的部队编成50至60个师。
随后,各部队根据《军事整理案》的规定和要求,陆续取消了集团军和军的编制体制,在国民政府陆海空军总司令的统一指挥下,所属国民党军各部队整编为150多个师(含新编师、暂编师、骑兵师)和30多个独立旅(含新编旅、暂编旅、骑兵旅)。
同年12月29日,原东三省保安总司令张学良在东北宣布该旗易帜,将其所属的东北军归属国民党军,南京政府任命张学良为东北边防军总司令。
此时,以蒋介石为首的南京国民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