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第四章知识点
毛概第四章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单选题:1.我国农业合作化采取的原则是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的原则2.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是社会主义性质3.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主要形式是国家资本主义4.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5.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支柱和中国封建军阀实行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是封建剥削制度6.土地革命完成后国内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7.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8.1952年,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提出了加快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过渡时期总路线9.我国建国初期属于新民主主义社会10.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提出,在我国,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属于人民内部矛盾11.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中实现工业化是主体,两翼是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12.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支柱和中国封建军阀实行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是封建剥削制度13.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方针是积极领导稳步前进14.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是改变生产资料的私有制15.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采取的方式和平赎买16.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标志着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17.新中国初期我国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建立的主要途径是没收官僚资本18.我国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第二步骤是手工业供销合作社19.1974年2月,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提出的重要观点是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观点多选题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成分有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2.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是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并举积极引导、逐步过渡和平改造3.我国对个体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必须遵循的原则有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4."三大改造指的是 "个体农业的改造个体手工业的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5.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6.新民主主义时期,我国的主要阶级力量为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7.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即敌我矛盾人民内部矛盾8.建国初期人民政府将帝国主义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企业收归国有的主要形式有管制征用代管转让9.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四马分肥”是企业利润的分配方式,主要内容有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工人福利费资方红利10.在对民族资本主义改造的第一个阶段,国家对私营商业采取了统购包销经销代销加工订货委托加工11.1951年底至1952年5月,在党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中进行三反运动的主要内容有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判断题1.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的主流是好的,但是也出现了一些失误和偏差。
毛概第四章重点
1、论十大关系基本方针和主要内容答:基本方针: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主要内容:前五条主要讨论经济问题,着眼于经济工作的各个方面调动各种积极因素。
其中前三条讲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
第四、五条讲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开始涉及经济体制改革。
这样就初步提出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若干新方针。
十大关系的后五条讲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党与非党的关系、革命与反革命的关系,是非关系、中国和外国的关系,都属于政治生活和思想文化生活调动各种积极因素的问题。
2、如何认识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
答:第一,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这些成就的取得,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了广大人民群众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社会主义也在实践中得到发展。
第二,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我们现在赖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很大一部分是这个时期建设起来的;全国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骨干力量和他们的工作经验,大部分也是在这个时期培养建设起来的。
这一时期的建设成就为开启新时期新道路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第三,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探索的成就表明,社会主义建设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模式,各个国家应该根据自己的国情,独立自主的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这不仅丰富了中国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也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与实践,为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3,、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有哪些经验教训答:一、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二、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三、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
四、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毛概第四章知识点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型社会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
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型社会形态【过渡期1949——1956】。
过渡时期的特征☪三种经济成分❆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资本主义经济☪三种阶级力量❆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主资产阶级☪两条道路❆资本主义道路❆社会主义道路☪两个阶级矛盾❆资产阶级❆工人阶级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总路线提出过程五种经济成分 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1952年毛泽东提出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设想。
【理由:从1949年到1952年三年时间我国国民经济得以恢复,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已经完成,政治、经济及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两个转变 稳步的由农业国转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为社会主义国家☪1953年12月毛泽东形成关于总路线的完整表述。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一化三改】一化: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对社会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提出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必要性【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体】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现实可能性☪物质基础: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重要依据:土地改革完成后,为发展生产、抵御自然灾害广大农民具有走互助合作的道路的要求。
☪重要因素: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在利用和限制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过程中积累了经验。
☪有利的国际环境:当时的国际形势也有利于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
【苏联社会主义的发展已经显示出对于资本主义的优越性,对我国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朝鲜战争停战也是世界形势开始缓和。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积极引导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积极表现在个体经济的积极性和互助合作的积极性)➢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
毛概 第四章
第四章1.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
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即: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在这些经济成分中,通过没收官僚资本而形成的社会主义的国营经济,掌握了主要经济命脉,居于领导地位。
与新民主主义时期三种不同性质的主要经济成分相联系,中国社会的阶级构成主要表现为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由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既可以自发地走向资本主义,也可以被引导走向社会主义,其本身并不代表一种独立的发展方向。
随着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步成为国内的主要矛盾。
而解决这一矛盾,必然使中国社会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在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的因素不论在经济上还是政治上都已经居于领导地位,加上当时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国际条件,决定了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增长并获得最终胜利,非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受到限制和改造。
为了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必须适时地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因此,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2.中国为什么在20世纪50年代选择了社会主义?中国必须要走社会主义道路,新民主主义社会要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这在民主革命时期已经明确。
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选择过渡到社会主义,充分考虑了具有实现的可能性。
第一,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考研政治基础辅导之毛概第四章常考知识点精选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原则与经验总结 ⼀、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思想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与主要⽭盾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具有过渡性质的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社会形态。
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之前,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盾是⽆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盾。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条件下,在经济、政治、思想等领域,都既存在着社会主义因素,⼜存在着包括资本主义因素在内的各种⾮社会主义因素。
诸如,在经济结构中,存在着私⼈资本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在政治结构中,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个阶级参加国家政权的管理,在⽂化领域,存在着包括资产阶级思想在内的各种⾮⽆产阶级思想。
但是,社会主义因素在经济、政治、⽂化领域⼜都处于领导地位,即经济上国营经济和合作社经济的领导地位,政治上⼯⼈阶级的领导地位,⽂化上⽆产阶级思想(共产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
这些社会主义因素,保证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2.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条件 中国社会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条件主要有两个:⼀是近代中国资本主义及现代化⼯业有了⼀定程度的发展,特别是在新民主主义条件下,中国共产党对民族⼯商业采取保护的政策,使濒临危机的民族⼯商业得到新的发展,从⽽创造向社会主义转变的物质基础,即⽣产⼒基础;⼆是在新民主主义经济结构中,不仅有私⼈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更重要的是还有处于领导地位的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它主要是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建⽴起来的,这些先进⽣产⼒更是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条件。
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政治条件主要表现在两个⽅⾯:⼀是先进的⽆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成为新中国的执政党,这是决定中国社会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政治⼒量;⼆是⼯⼈阶级领导的⼈民民主专政的各级政权的建⽴,这是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政治保障。
20世纪50年代,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还有当时的国际环境的影响。
毛概第四章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
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五种经济成分:∙国营经济2. 合作社经济3.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4.个体经济5.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既有社会主义因素,也有资本主义因素。
其中,社会主义的因素不论在经济上还是政治上,都已经居于领导地位,但非社会主义因素仍有很大的比重。
主要的阶级成分: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1949—1952年人民大众分为帝国主义,国民党残余势力和地主阶级土地改革的完成,国内阶级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土地革命完成后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
结论1.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一个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2.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毛泽东和党的其他领导人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
即:从先搞工业化建设、再一举过渡的设想,发展变化为建设和改造同时并举、从彻底完成民主革命起即逐步过渡。
初步的设想:1.1951年前后,党内大体形成了先用三个五年计划搞工业化建设,再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共识。
第一,关于过渡时间,认为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新民主主义建设和个体农业的集体化。
阶段,估计大约15年至20年时间。
第二,关于转变条件,认为只有先实现了国家工业化,才能实现私营企业国有化第三,关于过渡步骤和方式,毛泽东的提法是“全线进攻”,一举完成向社会主义过渡,但方式是和平地和有代价地消灭资本主义。
∙从1949年到1952年,经过三年经济恢复,我国工业生产总产值增长了145%,农业生产总产值增长了48.5%。
毛概第四章知识点思维导图
毛概第四章知识点思维导图家庭农业经济家庭农业经济是指农村家庭通过种植、养殖等活动对农产品进行生产和销售,从而获取收入的经济活动。
在毛泽东思想中,家庭农业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下的重要一环。
社会主义国家通过家庭承包责任制,鼓励农民发展家庭农业经济,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
1. 发展家庭农业经济的重要性•保障粮食安全:家庭农业经济是国家粮食生产的重要基础,发展家庭农业经济可以提高粮食产量,保障粮食供应的安全。
•促进农民增收:发展家庭农业经济可以帮助农民增加收入来源,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家庭农业经济的发展可以带动农村其他产业的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
2. 家庭承包责任制•定义:家庭承包责任制是指国家通过土地承包给农民家庭,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农业生产和经营的制度安排。
•特点:农民在承包土地后,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农业生产和经营,并享受相应的经济收益。
•目的:家庭承包责任制的目的是激励农民积极参与农业生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3. 农村经济战线的社会主义改造•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是指将农村的生产资料私有制逐渐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过程。
•农业合作化:农业合作化是农村经济社会主义改造的重要方面,通过合作社的方式,将农民的土地、机器等生产资料集体化,实现食品、农业产品集体经营。
•土地改革:土地改革是农村经济社会主义改造的前提和基础,通过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将土地分配给农民,使农民成为土地的所有者。
4. 农村人民公社•定义:农村人民公社是毛泽东时代农村社会主义改造的组织形式,通过将农民的土地、劳动力等资源集中起来,实行集体所有、集体经营的经济制度。
•组织结构:农村人民公社由生产大队、生产小队和社员组成,生产大队是农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基本单位。
•特点:农村人民公社的特点是集体化经营、社员劳动参与程度高、生产要求严格,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
5. 农村人民公社的优点与问题•优点:农村人民公社充分发挥了集体经济的优势,提高了农村生产力,加强了农民的组织和纪律性,促进了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毛概-第四章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建设和谐社会是贯 穿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事业全过程的长 期历史任务。
2.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必须坚持科 学发展 ;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必须坚 持民主法治 ;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 展稳定的关系 ;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
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
如何创新 社会治理 体制?
第一、改进社会治理方式 第二、激发社会组织活力。 第三、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 盾体制。 第四、健全公共安全体系。
第八章: ——第四节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
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
• 什么是社会和谐?
一般的讲,和谐社会就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 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 另外,我们应意识到: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 会主义和谐社会,是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 诚信友爱、充满活力、 安定有序、人与自然 和谐相处的社会。
(4)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
(5)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
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 (6)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
(7)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 (8)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9)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 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二、保障和改善民生
提高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 代建设的根本目的。
第一、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如何改善
第二、健全促进就业船业体制机制 第三、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 第四、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 制度 第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毛概第四章重点内容
毛概第四章重点内容一、工农业生产对广大农民的影响在毛泽东同志的农村革命经验中,工农联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毛泽东同志在第四章中详细阐述了工农联盟的形成过程以及对广大农民的影响。
毛泽东同志指出,工业和农业之间是密切相互依赖的关系。
工业的发展需要农业提供充足的粮食和原材料,而农业需要依靠工业的支持来提高生产力,改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和农民的生活条件。
因此,工农联盟是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支撑。
工业化对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通过农业机械化和科技进步,农业生产力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这为农民创造了更好的生产条件,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
同时,工业化也带动了城市的发展,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好的生活环境。
然而,毛泽东同志也强调了工业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他提到了城乡差别的问题,即城市和农村之间存在较大的经济差距和生活水平差异。
毛泽东同志强调要解决工农差别问题,加强城乡之间的联系和交流,以促进农民收入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二、土地改革与农民组织的重要性在第四章中,毛泽东同志还着重介绍了土地改革和农民组织的重要性。
土地改革是中国革命的重要一步。
通过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将土地分配给农民,实现了土地的公有制。
这种改革不仅使农民获得了自己的土地,还打破了封建地主阶级的经济和政治统治,为社会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毛泽东同志还强调了农民组织的重要性。
农民组织是农民争取自身权益的重要途径。
农会和合作社的建立,有效地帮助农民解决了土地问题和生产问题,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和生产效率。
农民组织还可以促进农民之间的团结和合作,实现农业生产的社会化。
然而,毛泽东同志也指出了农民组织存在的问题。
他认为,一些农会和合作社存在官僚主义的现象,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受到一定的限制。
因此,毛泽东同志提出了要加强农民组织建设,发挥广大农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集体经济与农村发展在第四章中,毛泽东同志还着重强调了集体经济的重要性和农村发展的问题。
毛概第四章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毛泽东指出,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
也就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革命转变时期”。
这是我国过渡时期的一个显著特点。
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是介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之间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既有社会主义的因素,又有资本主义的因素。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转变的理论观点:1882年,马克思答复“各国是否都应该经过资本主义阶段”的问题时说:“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
”“卡夫丁峡谷”一词的含义,理论界主要有两种认识。
一种认为“卡夫丁峡谷”是指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过程。
所谓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就是可以超越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整个阶段,由前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直接进入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生产方式阶段。
另一种认为“卡夫丁峡谷”意指资本主义的社会形态。
前资本主义国家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可以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不仅实现生产方式的变更,同时也实现社会制度的更新。
1、历史背景:P65〔新中国建立之初,人民大众同地主阶级、国民党残余势力和帝国主义势力的矛盾仍然是当①政治上,新民主主义的政权是无产阶级领导的〔通过共产党〕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
它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包括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爱国民主人②经济上: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社会。
五种经济成份包括了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具有社会主义成份的合作社经济、具有社会主义因素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个体经济。
主要的经济成分三种:社会主义经济〔国营经济,国家的经济命脉,领导地位〕;个体经济〔比例上占绝对优势〕;资本主义经济。
毛概第四章第一节
教育事业发展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教 育水平,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 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 丰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谢谢
THANKS
02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CHAPTER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生产力高度发展
社会主义制度能够更好地适应 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推动经济 持续健康发展,提高人民生活
水平。
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制度以人民群众利益 为中心,追求共同富裕,缩小 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
人民当家作主
社会主义制度保障人民的基本 权利和自由,实现人民当家作 主,增强民主意识和参与度。
CHAPTER
政治建设
政治建设概述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政治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建立和巩固 社会主义制度,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推动社会主义 民主政治的发展。
政治协商制度
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通过各民主党 派、无党派人士等参与政治协商,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的发展。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通过选举产生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 权利。
毛概第四章第一节
目录
CONTENTS
•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01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CHAPTER
改造的必要性
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 业生产效率低下,无法满足人 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无法充 分发挥,需要将生产资料私有 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中国革命胜利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 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成为社会主 义阵营的重要一员。
毛概第四章
毛概第四章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4通过本章学习,学生能够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分析历史事件,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归纳能力。
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建设道路的理论成果。
重点:1、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思想;2、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3、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经验教训。
讨论法、讲授法、案例教学法1、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思想;2、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3、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经验教训。
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2、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导入新课]【问题探究】毛泽东思想解决了中国的什么问题?总结: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
革命是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是指社会主义建设第一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课件展示: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板书)(一)严峻的形势(板书)【问题探究】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面临什么样的形势?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形势总的来说是严峻的。
在国内,军事方面,当时全国尚未完全解放,台湾、西藏等地都不是人民政府控制。
国民党政府虽然已经溃败移至台湾,但其反动派残余势力还在负隅顽抗,在新解放地区,他们同当地恶霸势力相勾结,以土匪游击战争的方式同人民政权作斗争,造成但是局势的不稳定。
在经济方面,新中国的财政经济面临着严重的困难。
实际上,新中国从国民党手里接收过来的是一副烂摊子。
因为代表四大家族利益的国民政府的搜刮是在蒋介石掌握中国政权直到新中国成立这段时间里一直就存在着的,解放战争前后,国民政府更是加紧了对工农业横征暴敛,此外,内战也使国统区的工农业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这些使工农业的生产急剧下降从而引发了国统区的经济危机。
而且国民党撤退的时候还带走了大量的财富。
另据统计,1949年的人均国民收入只有27美元,相当于亚洲国家平均值的2/3。
许多工厂倒闭,大批工人失业,通货膨胀,物价飞涨,人民生活遇到极大的困难。
毛概第四章
“一五”建设的经验和教训
教训
(1)农业生产跟不上工业生产的步伐,在某种程度上 忽视了农业的发展。 (2)1956年出现全局性的冒进,造成国家财政紧张。 (3)社会主义改造过急过快,为以后相当长时间留下 后遗症。
第4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
以苏为鉴
原因
如何在中国这样一个 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 东方大国建设和巩固 社会主义,是党面临 的一项崭新的课题。
毛泽东在中共八大上作报告
第4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
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 业服务的思想
《论十大关系》重要讲话 (1956.4),是开始探索中国自 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
第4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
重工业与轻工业、农业的关系
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
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
经济
国家、生产单位和个人的关系
论
关系
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十
大 关
基本 方针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系
政治
重工业与轻工业、农业的关系
关系
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
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
第三,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后,仍然存在着大量 的多种多样的社会矛盾。
第4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
本章内容
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 要思想成果
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 义和经验教训
第4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
第一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
的重要思想成果
第4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
பைடு நூலகம்
毛概第四章主要内容总结
毛概第四章主要内容总结引言《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以下简称《毛概》)是中国人民大学在新中国成立后及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教育部组织专门编写的政治课教材。
本文总结了《毛概》第四章的主要内容。
第四章: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规律第四章主要探讨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
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原则。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劳动人民成为统治者,并且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1.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社会中,生产资料归全体人民所有,通过国家统一控制和管理。
公有制的建立使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掌握了经济命脉。
2.劳动人民的统治地位:社会主义社会中,劳动人民成为国家的统治者,他们以集体的形式参与经济和政治事务的管理。
劳动人民通过劳动参与社会生产,并享受劳动成果的权益。
3.人民民主专政:社会主义社会中,人民民主专政是对资产阶级的专政。
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及其它民主制度的建立,人民可以通过选举和选举权的行使,有权参与国家和社会管理。
4.按劳分配: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原则是“各尽所能,按劳分配”。
按劳分配的目的是根据劳动者的贡献给予相应的奖励,促进激励和主动性。
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一些基本的发展规律,毛泽东将之总结为以下几点:1.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性的规律:社会主义社会是由初级阶段、中级阶段到高级阶段的一个过程。
其中包含了许多矛盾和斗争,需要经过矛盾的对抗和斗争来推动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
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规律: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有着重要的决定作用,而上层建筑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
3.党的领导和人民群众的积极性相结合的规律:社会主义社会中,党的领导是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保证。
毛概-第四章
计划订货 统购包销
委托经销代销 个别行业公私合营 全行业公私合营
-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三步骤:
1949年10月—1953年底 1954年1月—1955年上 1955年下—1956年底 初级形式国家资本主义 个别行业公私合营 全行业公私合营
1.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三步骤:
1949年10月—1953年底,初级形式国家资本主义
• 1916年,出生于江苏 无锡荣氏家族 • 1949年,决定留在大 陆 • 1956年,将自己的商 业帝国上交给政府
1.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企业
• 赎买:国家有偿地将私营企业改变为国营企业, 将资本主义私有制改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不是由国家支付一笔巨额补偿资金,而是 让资本家在一定年限内从企业经营所得中获 取一部分利润。)
1949年9月2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了上述5种经济成分 。 哪个阶级看到会由忐忑不安到舒心欢迎?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3.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土地改革完成后,工人阶级和资产 阶级的矛盾逐步成为国内的主要矛 盾。
新中国这时进入 社会主义社会了 吗?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学习目标
1.了解建国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 2.掌握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 道路; 3.认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 历史必然性和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意义,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在掌握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 路必然性的基础上,认同社会主义方向,坚定社会主义
第四,当时的国际形势也有利于 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苏联社会 主义的发展已经显示出对于资本 主义的优越性,对我国有重要的 借鉴作用。——国际环境
毛概第四章
(三)先进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 家政权,是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政治保证
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政治条件,主要表现 在两个方面:第一,先进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成 为新中国的执政党,这是决定中国社会由新民主主义走 向社会主义的政治力量;第二,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 主专政的各级政权的建立,这是由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 主义的政治保障。
2、1952年9月提出从现在开始要用10年到15年的时间, 一步一步地逐渐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 会,而不是等到10年或15年以后再采取突变的方式向 社会主义过渡。
3、1953年6月第一次 对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 任务的内容作了比较完 整的表述,12月中央宣 传部发布宣传提纲,对 总路线作了更为完整的 正式表述。
—毛泽东
国家资本主义,就是在国 家直接控制和支配下的资本 主义经济。有初级和高级两 种形式。初级形式主要是委 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 销、经销代销等。
高级形式是公私合营, 又可分个别企业的公私 合营和全行业的公私合 营,这是国家同资本主 义工商业在企业内部的 一种合作。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基本形式
1、四马分肥
在个别企业公私合营阶段,对企业利润实行 “四马分肥” 的赎买形式,即将企业利润分为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 工人福利费、资方红利四部分。
资方红利20.5%
国家所得税34.5%
企业公积金30% 职工福利15%
2、定息
1956年实现全行业合营后又改为让资本家拿 定息的赎买形式,即把资本家的利润限制在一定 的率息上,统一规定年息为5%。当时国家决定付 息7年,后又延长3年,共计10年。对资本家和资 方代理人按照“包下来”的 方针和“量才使用,适当 照顾”的原则作了人事安 排,保留他们的高薪。
毛概第四章
理论依据:马恩关于和平赎买的思想 和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特性
恩格斯说:“当我们掌握了国家 权力的时候,我们决不会考虑用暴力 去剥夺小农,不论有无报偿,都是一 样……我们对于小农的任务,首先是 把他们的私人生产和私人占有变为合 作化的生产和占有,但不是采用暴力, 而是通过示范和为此提供社会帮助。”
我国之所以能够采取赎买的方式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 改造,(可能性)
1949年到1952年,党领导人民首先集 中力量恢复国民经济,为大规模的社会 主义建设和全面的社会主义改造创造条 件。新中国经济恢复.mpg
1953年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从中华人 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 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 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 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 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 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 改造。(一化三改、一体两翼)
1955年7月31日,中央召开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 议,毛泽东作《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报告。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协作能够形成 新的生产力。
河北饶阳 县耿长锁农业 生产合作社, 充分显示了合 作生产的优势。
劳模 耿长锁
.在广大农民中蕴藏着走社会主义道 路的积极性。
新疆乌鲁木齐 河北邯郸郊区 农民报名入社。 农民报名入社。
上海申新纺 织公司实行公私 合营,欢迎公方 代表进厂。
利用就是在一定时期内允许对国计民生 有利的资本主义工商业继续存在,并有一些 发展。
天津恒源纺织厂 把国家供应的棉花加 工成为成品出厂。
限制就是限制资本主义工商业不利于国 计民生的消极作用。
上海黄浦区的 资本家到国际贸易 业的“五反”委员 会递交坦白书。
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经过了初级形式和高级 形式两个阶段。
毛概第四章
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 产主义社会之间,有 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 的革命时期。同这个 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一 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 ————《哥达纲 领批判》
这个过渡时期不 能不是死亡着的资本 主义与生长着的共产 主义彼此斗争的时期。
——列宁
只有经过民主主义, 才能到达社会主义,这是 马克思主义的天经地义。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一
从新民主主义到 社会主义的转变
1、新民主主义社会概念的提出
毛泽东1940年1月在《新民主主义论》中 提出的。 革命根据地时期的新民主主义社会 新中国成立后的新民主主义社会
性质: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 社会主义社会之间的中间阶段而存在的,是为进 入社会主义创造条件,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一 个阶段,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该阶段还有 资产阶级存在,但它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阶级社 会,而是过渡性质的阶级社会。因为社会阶级矛 盾的主导方面已经由占人口中的少数剥削阶级转 到工人阶级为主体的劳动人民方面。地主阶级和 城乡资产阶级处于被改造被消灭的过程之中。
上海工商界代表荣毅仁等带着申请书参加公私合营大会。
1956年上海各界50万人集会,庆祝社会主义改 造胜利完成。
四 对社会主义改造中 的评价
(一)失误和偏差
指导思想上急于求成。 所有制结构单一。过于强调公有。
取消了商品经济,实行高度集中的计
划经济体制。 在分配方式方面,实行单一的按劳分 配,实践中搞绝对平均主义。 对于一部分原工商业者的使用和处理 也不适当。
入社农户 96.3%
全国入社农户比例图
对手工业的改造:
按照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要求,党和毛 泽东在领导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同时, 抓紧了对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阐明和制定了手工业改造的基本理论 和政策。
毛概第四章
国家资本主义指与国家政权相结合, 由国家掌握和控制的一种资本主义 经济。它的性质和作用决定于国家 的性质。在资本主义国家里,国家 资本主义为国家所承认并受国家监 督,它实际上就是国家垄断资本主 义,是为资产阶级统治服务的,是 变相的私人资本主义。
新中国成立后,对资本主义工 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国家资本主义在中国是“改造 资本主义工商业和逐步完成社 会主义过渡的必要之路”。 现阶段,我国和外国资本家合 作经营的企业也属于国家资本 主义性质。
五种经济成分
个 体 经 济 私 人 资 本 主 义 合 作 社 经 济 国 家 资 本 主 义
国 营 经 济
1918年由北大的法科教授胡钧及其学生们 共同组织创办的“北大消费公社”是中国历 史上第一个合作社。1922年9月毛泽东、李 立三、易礼容在安源创办的“路矿工人消费 合作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合作 社。
招股简章规定:每股股金银元5角;工薪在9 元以下者劝认1股,9元以上者劝认2股,多 认不限;股金年底分红,股息6厘4;分红比 例为:股息占40%,合作社基金占30%,工 人俱乐部基金占20%,合作社工作人员酬劳 金占10%。到1923年,共集资1万多元。
2/3的安源居民参加了工人消费合作社,营业 单位由1个社发展为2个分社,资金增加到 28000元,营业额每月达到80000元,生意越 做越大。
合作社
资本主义 工商 业
赎买、全行业 公私合营
社 会 主 义 制 度 基 本 确 立
国家资本主义的具体形式
初级形式
委托加工 计划订货 统购包销 经销代销 个别企业公私合营 全行业公私合营
高级形式
赎买≠购买
国家所得税 34.5% 企业公积金 30% 职工福利费 15% 资方红利 20.5%
毛概理论知识点(第四章)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1、党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中取得的重要理论成果。
党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中取得的重要理论成果集中体现在两本著作中:(1)《论十大关系》,这是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毛泽东从批评体制的弊端入手,初步总结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基本方针,论述了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关系。
(2)《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理论,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发展,对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2、建国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转变。
中共“八大”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设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以及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3、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毛泽东指出,用民主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这是一个总方针。
具体而言:对于政治思想领域的人民内部矛盾,实行“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坚持说服教育、讨论的方法;对于物质利益、分配方面的人民内部矛盾,实行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方面的利益;对于对于人民群众和政府机关的矛盾,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要努力克服政府机关的官僚主义,也要加强对群众的思想教育;对科学文化领域里的矛盾,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通过自由讨论和科学实践、艺术实践去解决;对于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矛盾,实行在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共产党领导的前提下“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对于民族之间的矛盾,实行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方针,着重反对大汉族主义,也要反对地方民族主义等等。
所有这些方针,都是用民主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这一总方针的具体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型社会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
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型社会形态【过渡期1949——1956】。
过渡时期的特征
☪三种经济成分❆社会主义经济
❆个体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三种阶级力量❆工人阶级
❆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
❆民主资产阶级
☪两条道路❆资本主义道路
❆社会主义道路
☪两个阶级矛盾❆资产阶级
❆工人阶级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总路线提出过程
五种经济成分 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
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1952年毛泽东提出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设想。
【理由:从1949年到1952年三年时间我国国民经济得以恢复,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已经完成,政治、经济及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
两个转变 稳步的由农业国转为工业国
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为社会主义国家
☪1953年12月毛泽东形成关于总路线的完整表述。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一化三改】
一化:社会主义工业化
三改: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对社会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提出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必要性【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体】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现实可能性
☪物质基础: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重要依据:土地改革完成后,为发展生产、抵御自然
灾害广大农民具有走互助合作的道路的要求。
☪重要因素: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在利用和限制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过程中积累了经验。
☪有利的国际环境:当时的国际形势也有利于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
【苏联社会主义的发展已经显示出对于资
本主义的优越性,对我国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朝鲜战
争停战也是世界形势开始缓和。
】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积极引导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积极表现在个体经济的积极性和互助合作的积极性)
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
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
(依靠贫下中农发展互助合作由逐步限制到最后消灭富农剥削的农村阶级政策)
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
(农
业社会大体经历了互助组、初级社和高级社三个发展阶段)
对手工业实行的社会主义改造
办工业供销小组
办手工业供销合作社
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
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三个步骤
实行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
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形式
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出现的偏差
指导思想上急于求成、不够谨慎
工作方法上过于简单
同时受历史条件的限制,认识上有些问题。
表现为:1.在社会主义经济模式的理解上过于单一。
2.在公有制实现形式的选择和理解上过于简单
化。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三节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初步确立
1956年底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历史上长达千年的阶级剥削制度的结束;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的历史变化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
【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占绝对优势】
我国的阶级关系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剥削阶级被消灭】
进一步解放了社会生产力
我国政治领域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
我国的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发生了变化
【人民对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成为我国的主要矛盾】
二、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也是20世纪中国又一次跨时代的历史巨变。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为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占世界人口1/4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
伟大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