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油中黄曲霉毒素B1的快速检测胶体金免疫层析法(KJ201708)

合集下载

黄曲霉毒素B1在食品检测中的研究新进展

黄曲霉毒素B1在食品检测中的研究新进展

黄曲霉毒素B1在食品检测中的研究新进展黄曲霉毒素B1是一种常见的真菌毒素,它存在于许多食品中,如谷物、坚果、蔬菜、食用油等。

长期摄入大量黄曲霉毒素B1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极大危害,包括肝损害、癌症、免疫抑制等。

因此,黄曲霉毒素B1检测一直是食品安全领域的热门话题,近年来也有不少新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探索新的黄曲霉毒素B1检测方法,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一)免疫检测法免疫检测法是目前最常用的黄曲霉毒素B1检测方法之一。

它基于抗体与毒素之间的特异性结合反应,通过测量样品中的反应物来确定黄曲霉毒素B1的存在和含量。

近年来,一些新的免疫检测法也得到了研究和应用,如磁珠免疫分离-荧光偏振光谱法、超微粒可视免疫层析法等。

这些方法具有检测快速、灵敏度高、操作简便等优点,可以应用于食品、饲料等领域的黄曲霉毒素B1检测。

(二)色谱法色谱法是一种基于化学分离技术的黄曲霉毒素B1检测方法。

近年来,液相色谱法和气相色谱法等新的色谱技术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例如,高效液相色谱法结合甲基化技术可以提高黄曲霉毒素B1分离和检测的灵敏度和准确性;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可以实现对样品中多种毒素的同时检测,并提高检测的快速性和准确性。

除了新的黄曲霉毒素B1检测方法外,也有一些新的检测技术在研究和应用中。

(一)快速检测技术快速检测技术是指可以在短时间内对大量样品进行检测的技术。

例如,纳米钛氧化物电化学传感器可以在短时间内对含黄曲霉毒素B1的实际食品样品进行检测,快速、准确、灵敏。

另外,短时间内种植和发芽的植物可以用于检测含黄曲霉毒素B1的食品,快速、简便、低成本。

(二)大数据技术大数据技术在黄曲霉毒素B1检测中的应用主要是通过建立模型对大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建立准确的检测模型。

例如,使用机器学习技术对各种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的含量进行预测,以确定检测的阈值。

三、结语总的来说,黄曲霉毒素B1检测的研究不断取得新的进展,新的检测方法和技术促进了黄曲霉毒素B1的精准检测和控制,更好地保障着人们的饮食安全。

黄曲霉毒素B1快速检测卡(胶体金法)说明书

黄曲霉毒素B1快速检测卡(胶体金法)说明书

黄曲霉毒素B1快速检测卡(胶体金法)说明书【产品名称】产品名称:黄曲霉毒素B1快速检测卡(胶体金法)英文名称:Aflatoxin B1 Rapid Test Card (Colloidal Gold)【产品简介】黄曲霉毒素是一类丝状真菌(如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黄曲霉毒素B1是已知的化学物质中致癌性最强的一种,其毒性作用主要是对肝脏的损害。

黄曲霉毒素B1污染的食物主要是玉米、稻谷、小麦、花生、花生油等粮油食品,且以南方高温、高湿地区污染最为严重。

本产品用于快速检测玉米油、花生油、葵花籽油等食用油中黄曲霉毒素B1残留,检测过程只需要20分钟,适用于家庭、超市、食堂、食品企业及检测机构的快速筛查。

【包装规格】5次/盒。

【产品组成】黄曲霉毒素B1快速检测卡(5条);1mL刻度吸管(10支);提取瓶(内含黄曲霉毒素B1提取液2mL,5瓶)。

【检测原理】本产品采用了竞争抑制免疫层析的原理。

【检出限】本产品检测方法对玉米油、花生油黄曲霉毒素B1检出限量为20μg/kg,对其他食用油黄曲霉毒素B1检出限量为10μg/kg。

根据《食品真菌毒素限量GB2761-2011》规定,玉米油、花生油黄曲霉毒素B1检出限量为20μg/kg,其他食用油黄曲霉毒素B1检出限量为10μg/kg。

【使用方法】1、玉米油或花生油检测:用1mL刻度吸管向提取瓶中加入油样2mL(用吸管移加2次);其他食用油检测:用1mL刻度吸管向提取瓶中加入油样4mL(用吸管移加4次)。

2、盖紧提取瓶盖,用手上下振荡30-60秒,静置10分钟,待样品分成上下两层。

3、从包装袋中取出检测卡,平放在桌面,用另一只新吸管从提取瓶中吸取少量下层液体,垂直滴加3滴(约100μL)于检测卡加样孔(S孔)中。

4、室温环境计时约10分钟,根据示意图判定结果。

【结果判定】阴性(-):T线显色比C线深或一样深,均表示样品中黄曲霉毒素B1浓度低于检出限。

阳性(+):T线显色比C线明显变浅或T线不显色,表示样品中黄曲霉毒素B1浓度等于或高于检出限。

粮油农产品中黄曲霉毒素B1快速检测和有效防治

粮油农产品中黄曲霉毒素B1快速检测和有效防治

粮油农产品中黄曲霉毒素B1快速检测和有效防治作者:刘明月来源:《现代食品》 2018年第5期刘明月(深圳市瑞利来实业有限公司龙岗食品厂,广东深圳518000)摘要: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带动了农产品加工业及食品工业的迅速发展,食品安全问题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越来越重要,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在人们日常的生活中,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越来越频繁,发生率越来越高。

农产品中毒一般都有很多因素,在影响安全的因素中,黄曲霉毒素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有极大的影响,同时,它的本身也存在特别大的风险。

为了防止黄曲霉毒素对人们造成危害,人们要有效控制黄曲霉毒素的扩散,黄曲霉毒素需要被监管和控制起来,减少民众的恐惧。

关键词:粮油农产品;黄曲霉毒素;防治措施中图分类号:TS207.3深入了解黄曲霉毒素的种类类型,特别是粮油产品中黄曲霉毒素 B 1 的毒性危害等,可以明确如何检测含有黄曲霉毒素和怎样更好地去除黄曲霉毒素。

创新更简单的方法,全面了解黄曲霉毒素的结构特性,有利于更有效地研究出更多针对黄曲霉毒素 B 1 的去除方法和预防措施。

1 黄曲霉毒素1.1 黄曲霉毒素的种类黄曲霉毒素在 1993 年被世界卫生组织的癌症研究机构划分为一类致癌物,是一种毒性极强的物质。

黄曲霉毒素有很多种,目前发现已有 17 种类型的黄曲霉毒素,包括 B 1 、B 2 、B 2a ,G 1 、G 2 ,M 1 、M 2 ,Q 1 和 Q 2 等,其中 B 1 是黄曲霉毒素中最常见,也是毒性和致癌性最强的,同时也是最危险的致癌物,常见于花生或一些干果中,以及本文提到的粮油农产品。

黄曲霉毒素 B 1是二氢呋喃氧杂萘邻酮的衍生物,含有一个双呋喃环和一个氧杂萘邻酮(香豆素)。

黄曲霉毒素 B 1 对人和若干动物具有非常强烈的毒性,其毒性作用主要是对肝脏的损害。

黄曲霉毒素耐热,280 ℃才可分解,一般温度下很难被破坏。

一些类似于花生、小麦等粮油农产品中含有黄曲霉素毒素 B 1 。

金标免疫层析法检测黄曲霉毒素b1的方法

金标免疫层析法检测黄曲霉毒素b1的方法

金标免疫层析法检测黄曲霉毒素B1的方法1.引言黄曲霉毒素B1是一种广泛存在于食品、饲料中的毒素,对人体和动物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对黄曲霉毒素B1进行有效的检测至关重要。

金标免疫层析法作为一种快速、准确并且易于使用的检测方法,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安全和质量控制领域。

本文将就金标免疫层析法检测黄曲霉毒素B1的方法进行探讨,并提供深度和广度兼具的分析,以期帮助您更全面地了解这一检测技术。

2.金标免疫层析法的原理金标免疫层析法是一种基于抗体和抗原之间特异性识别和结合原理的检测方法。

简单来说,它利用了抗体对特定分子的高度特异性识别能力,通过在复杂样品中将目标分子与标记有金纳米颗粒的抗体结合,从而实现对目标分子的定量和定性检测。

金标免疫层析法具有操作简便、快速灵敏、不需要仪器设备等特点,因此在食品安全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3.黄曲霉毒素B1的特性和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黄曲霉毒素B1是一种热稳定性很强的毒素,它容易在食品和饲料中积累。

长期摄入受污染的食品或饲料会导致人类和动物出现急性或慢性中毒,表现为呕吐、腹泻、免疫抑制等严重症状,甚至可能导致肝癌等疾病的发生。

对黄曲霉毒素B1的检测至关重要,金标免疫层析法作为一种快速、敏感的检测方法,能够有效地帮助人们及时发现并控制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B1污染。

4.金标免疫层析法检测黄曲霉毒素B1的步骤金标免疫层析法检测黄曲霉毒素B1的步骤通常包括样品制备、抗体标记金纳米颗粒、检测纸条制备和数据读取等。

将样品进行处理,提取其中的黄曲霉毒素B1,并将其与标记有金纳米颗粒的抗体结合。

将混合物加载到检测纸条上,金标免疫层析法会在纸条上形成不同程度的色带,根据色带浓度的变化可以判断出样品中黄曲霉毒素B1的含量。

通过专门的读取设备或者肉眼观察检测纸条上色带的变化来获得测试结果。

5.金标免疫层析法的优势金标免疫层析法作为一种快速、准确、便捷的检测方法,具有以下几点优势。

它无需昂贵的仪器设备,操作简便,使用者无需专业的技术背景即可进行检测。

一种快速检测食用油中黄曲霉毒素B1的胶体金试剂板的研制

一种快速检测食用油中黄曲霉毒素B1的胶体金试剂板的研制
2 0 1 3年 7月
中国粮油学报
J o u r n a l 0 f t h e C h i n e s e C e r e a l s a n d Oi l s A s s o c i a t i o n
Vo 1 . 2 8, No. 7
第2 8卷第 7 期
大允许含量 , 并作为强制性检测项 目[ 3 J 。 目 前, 测定食品 中黄 曲霉毒素 的方 法有薄层层
1 . 1 . 1 仪器 B i o J e t X Y Z 3 0 0 0型点 膜 仪 : 美国 B i o D o t 公司 ; 硝
析法 、 液相色谱法 、 放射免疫分析法、 酶联 免疫法 、 免
的食用植物油产品抽查情况 , 广州、 深圳等多家食用 油厂 家生 产 的食用 油产 品被 检 出致 癌 物质 黄 曲霉 毒
素超标 。因此 , 建 立简 单、 快速 、 高效 的食 用 油 中 A F B 检 测方 法具 有重要 的意 义 。 _ 5 本试验以单 克隆抗体 ( M c A b ) 和免疫胶体金标 记技术( I L T ) 为基 础, 研制 了一种食用 油中 A F B 免 疫胶体金快速检测试剂板 , 可一 步式定性测定食用 油中 A F B 。 。试剂的灵敏度等性能优于现有的黄曲霉 毒素免疫胶体金快速检测试剂 , 具有简单 、 快速、 灵 敏度高、 无须辅助仪器设 备等优点, 适用于大量样 品 的初 步筛选 和 现场快 速检 测 。 7 j
J u 1 . 2 0l 3

种 快 速 检测 食 用 油 中黄 曲霉 毒 素 B 的 胶 体 金 试 剂 板 的研 制
陈笑笑 桑丽雅 李 康 胡 叶军 盛 慧萍
( 杭 州南 开 日新 生 物技术 有 限公 司 , 杭州 ( 杭州 市质 量技 术监督 检 测 院 , 杭州 3 1 0 0 2 2 ) 3 1 0 0 2 2 )

粮油检验粮食中黄曲霉毒素B1检测胶体金快速定量法编制说明

粮油检验粮食中黄曲霉毒素B1检测胶体金快速定量法编制说明

《粮油检验粮食中黄曲霉毒素B1检测胶体金快速定量法》编制说明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简写为AFB1)是二氢呋喃氧杂萘邻酮的衍生物,含有一个双呋喃环和一个氧杂萘邻酮(香豆素)。

黄曲霉毒素B1是已知的化学物质中致癌性最强的一种。

在天然食物中以黄曲霉毒素B1最为多见,危害性也最强,国家质检总局规定黄曲霉毒素B1是大部分食品的必检项目之一。

黄曲霉毒素B1对包括人和若干动物具有强烈的毒性,其毒性作用主要是对肝脏的损害。

黄曲霉毒素B1污染的食物主要是花生、玉米、稻谷、小麦、花生油等粮油食品,且以南方高温、高湿地区受污染最为严重。

目前,GB 2761-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中对谷物及其制品中黄曲霉毒素B1的最高限量为20μg/kg。

黄曲霉毒素B1的检测方法主要有高效液相色谱法、酶联免疫法、胶体金免疫层析法等,以往利用胶体金免疫快速检测法可对黄曲霉毒素B1样品进行定性分析,适用于阳性样品的初筛,不能准确定量。

本标准项目是通过化学合成法制备黄曲霉毒素B1人工抗原,利用此抗原免疫实验动物制备黄曲霉毒素B1单克隆抗体,基于此原料基础上开发黄曲霉毒素B1快速检测试纸条,再通过胶体金读数仪进行大米、玉米、小麦样品中黄曲霉毒素B1的定量分析。

本标准有助于提高粮食样品检测、监测效率,降低成本,保护环境,保障从业人员健康安全。

1工作简况1.1任务来源及起草单位本行业标准是在2012年12月国家粮食局标准质量中心组织对美国Charm公司开发的ROSA真菌毒素快速定量测试系统进行测试验证,并对验证结果进行专家评审通过的基础上提出并立项。

根据国家粮食局标准质量管理办公室质检办便函[2014]15号文件《关于下达2014年粮油行业标准制定计划的通知》的要求,由湖北省粮油食品质量监测站牵头负责《粮油检验粮食中黄曲霉毒素B1检测胶体金快速定量法》的起草工作。

起草单位成立了标准起草组负责进行本标准的各项工作。

粮油查验谷物中黄曲霉毒素B1的快速测定免疫层析法粮食行业标准征求意见稿

粮油查验谷物中黄曲霉毒素B1的快速测定免疫层析法粮食行业标准征求意见稿

ICS粮油检验谷物中黄曲霉毒素B1的快速测定免疫层析法Inspection of grain and oils Rapid Determination of Aflatoxin B1 incereal grain——the immunochromatography method发布前言本标准第一法:免疫层析试纸检测卡测定黄曲霉毒素B1第二法:胶体金检测卡测定黄曲霉毒素B1本标准由国家粮食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粮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本标准要紧起草人:粮油查验谷物中黄曲霉毒素B1的快速测定免疫层析法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谷物中黄曲霉毒素B1的免疫层析试纸检测卡和胶体金检测卡检测方式的原理、试剂、仪器设备、样品制备、样品测定、结果判定、周密度、稳固性、误差范围和样品确认。

本标准适用于大米、糙米、玉米等谷物的黄曲霉毒素B1的快速挑选测定。

2 标准性引用文件以下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但是,鼓舞依照本标准达到协议的各方研究是不是可利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5491-1985 粮食、油料查验扦样、分样法3 免疫层析试纸检测卡检测法原理免疫层析试纸检测卡基于特异性抗原抗体反映和免疫层析技术,采纳非竞争结合双抗体夹心法的反映原理。

利用连接于固相载体上的抗体和酶标抗体别离与样品中被检测抗原分子(黄曲霉毒素B1)上两个抗原决定簇结合,形成固相抗体-抗原-酶标抗体免疫复合物。

测试时,样品中黄曲霉毒素B1与固相载体上的抗体结合后再与检测带上的酶标抗体结合而显色,说明为阳性样品;反之,检测色带不显色,结果为阴性。

试剂除非还有说明,仅利用确以为分析纯的试剂,所用的水为蒸馏水或除去矿物质的水或等效的纯净水。

3.2.1黄曲霉毒素B1免疫层析检测卡3.2.2甲醇,分析纯。

食用油中黄曲霉毒素B1的快速检测胶体金免疫层析法(KJ201708)

食用油中黄曲霉毒素B1的快速检测胶体金免疫层析法(KJ201708)

附件2食用油中黄曲霉毒素B1的快速检测胶体金免疫层析法(KJ201708)1范围本方法规定了食用油中黄曲霉毒素B1的胶体金免疫层析快速检测方法。

本方法适用于花生油、玉米油、大豆油及其他植物油脂等食用油中黄曲霉毒素B1的快速测定。

2原理本方法采用竞争抑制免疫层析原理。

样品中的黄曲霉毒素B1经提取后与胶体金标记的特异性抗体结合,抑制抗体和试纸条或检测卡中检测线(T线)上抗原的结合,从而导致检测线颜色深浅的变化。

通过检测线与控制线(C线)颜色深浅比较,对样品中黄曲霉毒素B1进行定性判定。

3试剂和材料除另有规定外,本方法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GB/T 6682规定的二级水。

3.1试剂3.1.1甲醇。

3.1.2十二水磷酸氢二钠。

3.1.3二水磷酸二氢钠。

3.1.4氯化钠。

3.1.5吐温-20。

3.1.6提取液:30%甲醇水或胶体金免疫层析检测试剂盒专用提取液或根据产品使用说明书配置。

—1—3.1.7稀释液:称取2.90 g十二水磷酸氢二钠(3.1.2),0.296 g二水磷酸二氢钠(3.1.3),4.50g 氯化钠(3.1.4),溶解于400 mL水中,加入0.5 mL吐温-20(3.1.5),用水稀释至500mL,混匀即成稀释液;或使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检测试剂盒专用稀释液。

3.2参考物质黄曲霉毒素B1参考物质的中文名称、英文名称、CAS登录号、分子式、相对分子质量见表1,纯度均≥90%。

表1 黄曲霉毒素B1参考物质中文名称、英文名称、CAS登录号、分子式、相对分子质量注:或等同可溯源物质。

3.3标准溶液的配制3.3.1 黄曲霉毒素B1标准储备液(0.1 mg/mL):精密称取适量黄曲霉毒素B1标准品(3.2),置于10 mL容量瓶中,用甲醇(3.1.1)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制成浓度为0.1 mg/mL的黄曲霉毒素B1标准储备液;或可直接购买黄曲霉毒素B1标准储备液。

-20℃避光保存备用,有效期3个月。

粮油检验谷物中黄曲霉毒素B1的快速测定—免疫层析法编制说明

粮油检验谷物中黄曲霉毒素B1的快速测定—免疫层析法编制说明

《粮油检验 谷物中黄曲霉毒素B 1的快速测定—免疫层析法》编制说明标准起草组 2011年11月《粮油检验 谷物中黄曲霉毒素B 1的快速测定—免疫层析法》编制说明一. 制定本标准的必要性及意义黄曲霉毒素B 1(AFB 1)是目前已知致癌性和毒性极强的化学物质之一,能致癌、致畸、致诱变。

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对AFB 1设定了严格的限量标准。

当前国家标准中对黄曲霉毒素B 1的检测手段主要有免疫亲和层析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法)。

但是HPLC 法法设备费用昂贵难以普及,ELISA 法检测时间长,因此不可能作为粮食现场收购的快速检测。

快速检测卡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完成内对粮食谷物中的黄曲霉毒素B 1的检测,可以对粮食谷物中黄曲霉毒素B 1是否超标进行初筛。

但是检测卡操作步骤、样品提取方法和提取时间、以及方法的准确性等等还不够完善,有必要进一步研究试验、验证,制定规范、简单、高效的快速检测卡测定谷物中黄曲霉毒素B 1的行业标准方法。

二. 工作基本情况按照粮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国家粮食局标准质量中心的要求,由湖北省粮油食品质量监测站、北京国家粮油质检中心、重庆粮油质检中心和广西粮油质检中心参与标准的制订研究工作,湖北省粮油食品质量监测站负责起草本标准。

该标准制定任务下达后,成立了标准起草工作小组,制定了工作计划,开展的主要工作如下:1. 查阅相关文献和与有关真菌毒素检测卡生产企业沟通,了解检测卡运用情况。

2. 2008年6月中旬采集黄曲霉毒素B 1的阳性稻谷和玉米样品,用国标方法对样品进行制备和定值。

3.2008年7月18-19日在国家粮食局标准质量中心的组织领导下,湖北省粮油食品质量监测站、北京国家粮油质检中心和2家检测卡厂家在湖北站召开了快速检测卡测定谷物中黄曲霉毒素B1的国家标准制订研讨会及检测方法研究实验,进行了“不同样品提取液的验证实验”、“样品不同粉碎颗粒的验证实验”、“探讨制备样品均一性问题和样品的定值方法”等实验。

金标免疫层析法检测黄曲霉毒素b1的方法

金标免疫层析法检测黄曲霉毒素b1的方法

金标免疫层析法检测黄曲霉毒素b1的方法金标免疫层析法检测黄曲霉毒素B1的方法黄曲霉毒素B1是一种常见的真菌毒素,它主要由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和黄曲霉(Aspergillus parasiticus)产生。

该毒素存在于多种食品和饲料中,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准确、快速、方便的检测方法对于食品和饲料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金标免疫层析法是一种常用的快速检测方法,它基于免疫学原理,通过专门设计的抗体和标记物来检测目标物质的存在。

在金标免疫层析法中,黄曲霉毒素B1作为目标物质,抗体作为特异性识别元素,标记物质作为信号放大剂。

金标免疫层析法的操作简便、快速,并且不需要复杂的仪器设备,因此在食品和饲料安全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金标免疫层析法检测黄曲霉毒素B1的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一、样品处理1. 准备样品,可以是食品或饲料样品。

将样品均匀混合,并按照指定的方法制备样品提取液。

2. 进行固相萃取(SPE),用于去除样品中的干扰物质,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二、金标免疫层析法操作步骤1. 将经过样品处理的提取液加入金标免疫层析试剂盒中,与试剂盒内的检测试剂混合均匀。

2. 将混合液滴加到试剂盒上的免疫纵向条上,留意不要超过标注线。

3. 将试剂盒放在水平面上,等待约15分钟,待试剂充分反应。

4. 观察试剂盒上是否出现对应黄曲霉毒素B1的条纹。

出现条纹表示样品中存在黄曲霉毒素B1。

三、注意事项1. 操作前请仔细阅读试剂盒的使用说明书,确保准确操作。

2. 使用金标免疫层析法时,请严格按照实验室规范和安全操作流程操作。

3. 样品处理和操作步骤中,应保持操作环境的清洁和无菌。

4. 试剂盒的配套试剂应储存于指定的温度下,避免暴露于高温或阳光直射。

通过金标免疫层析法检测黄曲霉毒素B1,我们可以快速了解食品和饲料中是否存在该有害物质。

然而,金标免疫层析法也存在一些限制,如无法提供毒素的定量信息。

免疫层析试纸法快速检测粮食中黄曲霉毒素B1的验证研究

免疫层析试纸法快速检测粮食中黄曲霉毒素B1的验证研究

免疫层析试纸法快速检测粮食中黄曲霉毒素B1的验证研究刘坚;熊宁;刘利;余敦年【摘要】4个国家粮食质量监测机构,会同两家免疫层析试纸开发厂商,使用稻谷、玉米两种受黄曲霉毒素B1污染的原始样本,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免疫层析试纸法对粮食中黄曲霉毒素B1测定方法进行了对照研究,对免疫层析试纸法进行了可行性验证.结果表明:免疫层析试纸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的相符率可达90.5%以上;免疫层析试纸法操作简单,检测准确、方便、快速,可用于现场快速检测和初筛粮食中的黄曲霉毒素B1.%In this paper,four state grain and oil inspection mechanisms carried out the feasibility verification of immunochrornatographic test paper method by comparing the effects of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and the immunochromatographic test paper method on determining the aflatoxin B1 in two original samples,I.e. Rice and com, contaminated by aflatoxin B1.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sistence rate of the immunochromatographic test paper method and the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was up to 90.5% ;and the immunochromatographic test paper method wassimple,accurate,convenient and rapid,and could be used for field rapid determination of aflatoxin B1 in preliminarily screened grain.【期刊名称】《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1(032)005【总页数】7页(P51-57)【关键词】黄曲霉毒素B1;免疫层析;胶体金;高效液相色谱法【作者】刘坚;熊宁;刘利;余敦年【作者单位】湖北国家粮食质量监测中心,湖北武汉430061;湖北国家粮食质量监测中心,湖北武汉430061;湖北国家粮食质量监测中心,湖北武汉430061;湖北国家粮食质量监测中心,湖北武汉43006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10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是目前已知致癌性和毒性极强的真菌毒素之一,1993年被世界卫生组织癌症研究机构确定为人类“I类”致癌物[1].粮食在生产、收获、储存和流通过程中,均可能受到黄曲霉毒素B1的污染,特别是在高温高湿的粮食产区,若受灾害性天气影响,这一问题会更加突出.我国对粮食中AFB1设定了严格的限量标准,但处在粮食流通前沿的收购环节长期以来存在检不了、检不快的问题.目前国家标准规定的黄曲霉毒素B1的检测手段主要有薄层法、免疫亲和层析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2]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3].这些方法均对试验条件和检测技术有较高的要求,检测时间长,检测步骤繁琐或成本太高,不能满足现场快速检测的需要.研制简便、快速、经济可行的黄曲霉毒素B1的检测方法,对于从源头上控制粮食黄曲霉毒素污染十分重要.免疫检测技术是以抗体或抗原作为分析的基础物,对待测物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的检测方法[4],自Beggs等[5]设计检测人绒毛促性腺激素(HCG)的免疫胶体金层析系统以来,免疫检测技术正朝着定量、多组分分析[6]、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即更加准确)、方便快速以及更加经济适用的方向发展,该技术在国内外已广泛应用于医学检测[7]、食品质量监测[8]、环境监测[9-10]、农业和畜牧业检测[11-12]、出入境检验检疫[13]等多个领域,因而该方法在粮食中的运用具备一定的基础.为了研究和验证粮食中黄曲霉毒素快速检测方法的可行性,国家粮食局标准质量中心组织湖北国家粮食质量监测中心、北京国家粮食质量监测中心、重庆国家粮食质量监测中心和广西国家粮食质量监测中心会同德国拜发和上海快灵2家免疫层析试纸开发商共同进行了近500次的验证试验,为免疫层析试纸方法在粮食检验中的推广应用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参考.高效液相色谱仪;酶标仪;电子天平;样品粉碎磨;高速离心机;振荡器;黄曲霉毒素标准溶液(美国sepulco色谱科);玉米粉黄曲霉毒素质控样品(德国拜发公司,AFB1含量值为6.60~8.20μg/kg);花生酱黄曲霉毒素质控样品(美国维康公司,AFB1含量值为4.55~8.45μg/kg);计时器;快速测试卡(免疫层析试纸检测条和胶体金检测试纸卡);乙酸乙酯;甲醇.首先用酶联法筛选得到不同黄曲霉毒素B1含量的稻谷(糙米)、玉米原始验证样品,再由4家国家粮食质量监测中心按照GB/T 18979—2003规定的免疫亲和层析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验证样品进行测试,确定AFB1含量值,同时使用黄曲霉毒素质控标准样品,确保定值的准确性.然后用测试卡进行快速检验,对于卫生限量临界值的样品,遵循只可以出现假阳性,不能够出现假阴性的原则,达到快速初筛效果.验证试验使用德国拜发公司的测试条和上海快灵公司的测试卡,两者方法原理有所不同.德国拜发公司生产的免疫层析检测条,采用非竞争结合的双抗体夹心法;上海快灵公司生产的胶体金检测试纸卡,采用竞争结合的胶体金法.这两种测试卡都是基于特异性抗原抗体反应和免疫层析技术,但是,双抗体夹心法利用连接于固相载体上的抗体和酶标抗体分别与样品中被检测抗原分子(黄曲霉毒素B1)上两个抗原决定簇结合,形成固相抗体-抗原-酶标抗体免疫复合物.测试时,样品中黄曲霉毒素B1与固相载体上的抗体结合后再与检测带上的酶标抗体结合而显色,表明为阳性样品;反之,检测色带不显色,结果为阴性.而胶体金法通过特异标记抗体竞争结合固定在硝酸纤膜上的AFB1—BSA(BSA,牛血清白蛋白)完全抗原和样品中被检测抗原分子(黄曲霉毒素B1).测试时,样品中的黄曲霉毒素B1在渗移过程中与胶体金标记的特异性抗体结合,抑制了抗体和硝酸纤维素膜上AFB1-BSA完全抗原的结合,使测试区的检测色带不显颜色,结果为阳性;反之,检测色带显红色,结果为阴性.准确称取粉碎后(细度为全部通过20目筛)的试样10.0 g,置于50mL带盖离心管中,加入20.0mL的70%甲醇,充分振荡3~5min,静置3min,过滤或4000 r/min离心1 min,待分层,取上清液50μL,加层析试液(流动相、厂家提供)100μL混匀为待测试液.准确称取粉碎后(细度为全部通过20目筛)的试样2.0 g,置于15 mL带盖离心管中,加入2.0 mL的去离子水和8.0mL乙酸乙酯,振荡5min,取2.0 mL上层清液至小玻璃烧杯中,用电吹风吹干,冷却到室温后,根据不同的谷物类残留限量的卫生标准,按表1加稀释液溶解残留物得待测试液.通过称量不同质量的阳性样品和阴性样品,然后采用混匀的方法来配置不同浓度梯度的阳性样品.参加验证单位对高浓度的样品用高效液相方法进行定值试验(见表2),再称取不同质量的阴性和阳性样品混匀,得到不同浓度样品,用高效液相方法进行测定,测定结果基本与理论计算结果一致(见表3).表明制备的验证样品可以使用.将测试条(卡)平放在桌面上,取待测液滴加于检测条(卡)的操作区,同时计时,在规定时间内读取结果.对于免疫层析检测条,将100μL待测溶液加入检测条的操作区,在4 min、8min或16 min后读取结果;胶体金检测试纸卡是将3~4滴待测溶液加入检测条的操作区后5 min判读结果.以现行粮食卫生标准[14]规定的限量为基础判断检测结果;即糙米(稻谷)中黄曲霉毒素B1含量<10μg/kg为阴性,含量≥10μg/kg为阳性;玉米中黄曲霉毒素B1含量<20μg/kg为阴性,≥20μg/kg为阳性.分别在4 min、8 min、16 min对检测条观察.若样品中黄曲霉毒素B1含量≥20μg/kg,则检测色带约在4 min显色;含量≥10μg/kg则检测色带约8 min显色,含量4μg/kg时则检测色带约16 min后显色,参见表4.依据试纸卡的显色结果,可判断为阳性、阴性和无效3种结果,见图1.两种检测卡对实验条件不作特定要求,整个检测过程均可在15~25min完成.制备了不同浓度梯度的糙米和玉米样品.糙米中黄曲霉毒素 B1浓度含量梯度:<5μg/kg,5~10μg/kg,10~15μg/kg,>15μg/kg;玉米中黄曲霉毒素 B1浓度含量梯度:<10μg/kg,10~20μg/kg,>20μg/kg.湖北、北京和重庆3家质检机构分别对制备好的样品进行测定,结果见表5.从表5可知,3家质检机构分别用拜发和快灵试纸条共测定糙米样品21份和玉米粉碎样品21份.检测结果结合测试卡的检测误差范围,糙米样品的判定结果准确率,快灵达到90.5%,拜发达到100%;玉米样品的判定结果准确率,快灵达到90.5%,拜发达到100%.进行了同批次、不同批次测试卡的稳定性验证试验,结果见表1—表8.拜发和快灵测试卡分别对9份玉米样品和9份糙米样品进行测定(见表6),糙米的黄曲霉毒素B1浓度含量区间 8.0~17.6μg/kg,玉米的黄曲霉毒素B1浓度含量区间6.2~30.3μg/kg.每份样品进行10次测定,快灵和拜发试纸条分别对糙米共检测90次,准确性分别达到95.6%和97.8%,快灵和拜发试纸条分别对玉米共检测90次,准确性分别达到94.4%和97.8%.3个不同批次的两种测试卡分别对7份玉米和5份糙米样品测定,玉米的黄曲霉毒素B1浓度含量区间 0.87~29.6μg/kg,糙米的黄曲霉毒素B1浓度含量区间1.0~19.8μg/kg.双测定的结果完全相一致,同时3个批次间的判定结果也完全一致,重现性达到100%(见表7和表8).两种测试卡针对糙米样品和玉米样品的检测误差范围分别是±2μg/kg和±4μg/kg,即黄曲霉毒素B1含量在8~10μg/kg的阴性糙米样品,允许判为阳性;黄曲霉毒素B1含量在16~20μg/kg的阴性玉米样品,允许判为阳性.而超过国家限量标准范围只能判阳性,不能判阴性.如表9的判定结果准确性是90%.依据测试卡的最低检出限,制备相对应浓度的标准品溶液用测试卡进行快速测定.测定结果见表10和表11,快灵测试卡的最低检出限为5μg/kg,拜发测试卡的最低检出限为4μg/kg.试验中使用整颗粒样品进行了可行性试验,结果见表12.整颗粒糙米样品的检测准确率是60%,整颗粒玉米样品的检测准确率低于50%.因此,使用整粒粮食样品直接检测的方式不可取,其假阴性率较高.结合表5的测试结果可以看出,在试样混匀的条件下,粉碎细度达到全部过20目筛可以满足检测要求(注:快灵测试卡可以对整颗粒样品进行测试,拜发测试卡不适用于整颗粒样品的测试).(1)通过以上验证试验可知,两种快速测试卡(条)的检测结果与高效液相色谱法的一致性达到90.5%以上;同批次的快速测试卡(条)的检测结果重复性一致性较好;3个不同批次的快速测试卡(条)的检测结果重现性达到100%;两家快速测试卡(条)的最低检出限分别为5 ng/mL(快灵)和4 ng/mL(拜发). (2)快速测试卡(条)的检测结果判定比较准确可靠,相对酶标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操作简单、快速,能够满足粮食基层单位现场快速检测的需要,能够对粮食中黄曲霉毒素的污染情况起到监测初筛的作用.(3)快速测试卡(条)的检测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少数检测结果出现了假阳性和假阴性,测试卡(条)的检测准确性需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对临界值的判断;测试卡(条)显色结果的判断受个人主观意识的影响,能否用机器代替人来判定结果,如提供读卡器等;样品的前处理设备需进一步集成、简化,以更好地满足现场快速检验的需要.(4)建议在进一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粮食中黄曲霉毒素快速测试卡(条)的技术规范和检测方法标准,使该方法能在粮食质量监测中得到应用.【相关文献】[1]林怡,黎乐群,彭涛,等.黄曲霉毒素B1代谢及致肝癌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7,9(12):131-133.[2]GB/T 18979-2003,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测定免疫亲和层析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和荧光光度法[S].[3]GB/T 5009.22-2003,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的测定[S].[4]Shepherd P,Dean C.Monoclonal Antibodies[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0:297-300.[5]BeggsM,Novotny M,Sampedro S,et al.A self performing chromatography immunoassay for the quantitative determination of HCG in urine and serum[J].Clin Chem,1990,36(6):1084-1085.[6]李军生,叶云,梁超香,等.免疫检测技术在食品检验中的应用[J].广西工学院学报,2005,16(1):23-26.[7]汪黎,朱虹.军团菌的免疫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2006,34(2):76-79.[8]郑晓冬,何丹.食品中农药残留免疫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J]. 中国食品学报,2004,4(2):88-90.[9]盛建武,何苗,施汉昌,等.微囊藻毒素免疫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免疫学杂志,2005,25(3):9-12.[10]李伟,王静,胡孔新.应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建立炭疽杆菌芽孢的快速检测方法[J].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2004,27(6):329-331.[11]冯晓群,张乃生,杨正涛,等.奶牛乳汁孕酮免疫检测方法研究进展[J].动物医学进展,2007,28(增):66-68.[12]谢光洪,于光,肖成蕊,等.黄曲霉毒素B1免疫检测方法的新进展[J].中国畜牧兽医,2007,34(7):145-146.[13]郭明星,罗志萍,余纯.兽药残留免疫检测质量控制研究进展[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4,10:14-16.[14]GB 2715-2005,粮食卫生标准[S].。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检测方法研究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检测方法研究

Iustry科技文苑行业70 食品安全导刊 2019年1~2月2.2 补充食品检测细则食品检测监管的法律法规或行业规范是指导具体食品检测行为的重要内容,必须确保其与现实需求接轨,且具备充足的可操作性。

因此,有关部门必须从检测市场发展现状出发,有针对性的补充食品检测细则,还需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与更新,以保持实施细则的时效性,确保其应有的作用得以发挥。

2.3 构建第三方检测制度根据上述分析可知,目前我国食品质量安全检测资源大多掌握在政府及有关部门手中,权责不清的问题仍然存在,检测覆盖面亦不足,故应加强第三方检测主体的建设,以提高食品安全检测制度的灵活性和客观性。

第三方检测机构独立于监管部门和食品经营企业之外,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具有重要的补充作用,能够达到优化食品检测效果。

2.4 加强基层检测能力建设我国各级检测的实力差距大,应加大基层检测机构的建设,弥补省级检测机构检测能力的不足。

国家应建立地方食品监督检验机构,与省级食品检测机构形成合力,共同做好管辖区域内的食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

同时还应加大基层检测的资金投入,确保其达到应有的检测能力。

3 结语综上所述,随着人们食品安全意识的不断提高,社会对于食品质量要求愈加严格。

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加强食品检测,通过加大技术研究及应用、补充检测细则、建立第三方检测制度以及加大基层检测建设等方法,提高我国食品检测水平,营造出健康而安全的食品生产与消费氛围。

参考文献:[1] 薛庆根.美国食品安全体系及对我国的启示[J ].经济纵横,2006(2):62.[2] 张旭霞,林博,李小宁.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现代农业科技,2012,(15).[3] 薛茂云,刘大纶.论食品安全问题及其解决途径[J ].江苏商论,2009,(07).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 1检测方法研究□ 张宏博 靳志敏 高智慧 郑玉山(通讯作者) 内蒙古自治区食品检验检测中心摘 要:黄曲霉毒素(AF)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真菌毒素,而在所有的真菌毒素中,AFB 1的毒性、致癌性较大,其能阻止蛋白、酶和凝血因子合成,又能抑制葡萄糖、脂肪酸、代谢产物的合成,从而引起免疫抑制、脂肪退化和DNA 损伤。

ELISA法检测油菜籽中的黄曲霉毒素B1

ELISA法检测油菜籽中的黄曲霉毒素B1

ELISA法检测油菜籽中的黄曲霉毒素B1 作者:杨权孙婷琳王燕余佳李利霞熊英来源:《食品安全导刊·中旬刊》2021年第10期摘要:為了建立油菜籽中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的快速检测方法,本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选取不同浓度的提取液、不同种类、不同比例的稀释液检测样本的加标回收率,并进行了准确度、精密度及重复性的评价。

结果发现用60%甲醇1︰5、超纯水1︰4稀释检测油菜籽样本中黄曲霉毒素B1的加标回收率为99%~106%,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

结果表明,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油菜籽中黄曲霉毒素B1含量的准确性,重现性,稳定性好,可广泛用于油菜籽中黄曲霉毒素B1的检测。

关键词:AFB1;酶联免疫吸附法;油菜籽黄曲霉毒素是一组真菌(霉菌)毒素,是黄曲霉和寄生曲霉的代谢产物[1],广泛存在于花生、大豆等农产品中,是影响花生、大豆、芝麻等农产品油料质量安全的重要因素。

黄曲霉毒素具有毒性和强致癌性,毒性远远高于氰化物、砷化物和有机农药的毒性[2]。

其中黄曲霉毒素B1是目前已知致癌性最强的天然毒素,对人及动物肝脏组织有破坏作用,人、畜摄入了黄曲霉毒素超标的食物或饲料,可发生急性中毒,出现急性肝炎、出血性坏死、肝细胞脂肪变性和胆管增生。

当微量持续摄入,可造成慢性中毒,出现肝实质细胞变性、肝硬化等,动物生长发育迟缓,体重减轻,母畜不孕或产仔少等系列症状,可诱发肝癌、胃癌等多种部位的癌症。

目前黄曲霉毒素的常规检测方法有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及酶联免疫吸附法等[3-4]。

油菜是我国传统的油料作物,也是我国主要的油料作物。

菜籽油一直是我国居民的传统生活用油,在我国植物油供给结构中,菜籽油居第二位[5]。

在菜籽油实际生产中,往往会由油菜籽中引入黄曲霉毒素B1,导致成品菜籽油中可能会含有微量黄曲霉毒素B1。

在检测黄曲霉毒素B1的不同方法中,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由于其具有快速、灵敏、准确、操作相对简单,无需昂贵的大型仪器等优点,适用于油菜籽批量筛查检验。

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分析食用油中的黄曲霉毒素B1

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分析食用油中的黄曲霉毒素B1

分析检测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分析食用油中的黄曲霉毒素B1乔佳璐,王 丽(宝鸡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陕西宝鸡 721000)摘 要: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测定食用油中黄曲霉毒素B1的方法。

方法:样品用甲醇水提取,经黄曲霉毒素B1免疫亲和柱净化,用甲醇洗脱,洗脱液用柱后碘衍生法上机测定。

结果:该方法线性回归方程为Y=27 217.3X,相关系数R2=0.999 6,回收率在96.8%~101.2%,方法重复性的RSD为0.6%,质控样的Z 值为0.5,检出限为0.029 µg·kg-1,定量限为0.098 µg·kg-1。

结论:该方法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优良,质控样、检出限、定量限均符合要求,具有简单、快速、高效、节约试剂耗材的特点。

关键词:食用油;高效液相色谱法;黄曲霉毒素B1Quantitative Determination of Aflatoxins B1 in Edible Oil by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QIAO Jialu, WANG Li(Baoji Food and Drug Testing Center, Baoji 7210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In order to establish the determination method of aflatoxins B1 in edible oil by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Method: The samples were extracted with methanol water, purified by aflatoxins B1 immunoaffinity column, eluted with methanol, and determined by post-column iodine derivatization. Result: The linear regression equation was Y=27 217.3X,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was R2=0.999 6. The recovery rate of method was from 96.8% to 101.2%, the RSD of reproducibility was 0.6%, the Z value of quality control samples was 0.5, and the detection limit was 0.029 µg·kg-1, the limit of quantification was 0.098 µg·kg-1. Conclusion: The method has good linearity, good recovery, quality control sample, detection limit, quantitative limit are in line with the requirements, with simple, fast, efficient and save reagent consumables characteristics.Keywords: edible oil;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 aflatoxins B1黄曲霉毒素是一种由黄曲霉菌产生的真菌毒素,主要包括黄曲霉毒素B1、B2、G1、G2等羟基化代谢产物[1]。

食用油中黄曲霉毒素B1快速检测试纸的评价

食用油中黄曲霉毒素B1快速检测试纸的评价

食用油中黄曲霉毒素B 1快速检测试纸的评价张 威,张文中,郭 平*,胡重怡,吕小丽(江西省食品检验检测研究院,江西 南昌 330001)摘 要:采用空白基质加标制备盲样,并验证盲样的均匀性和稳定性,对3 个厂家的黄曲霉毒素B 1快速检测产品进行评价测试,系统性研究产品评价过程中黄曲霉毒素B 1添加量、样品数量等条件对性能指标的影响。

结果表明,3 个厂家快速检测产品的灵敏度分别为83%、100%、100%,特异性分别为76.2%、79.3%、67.3%,假阴性率分别为17%、0%、0%,假阳性率分别为23.8%、20.7%、32.7%,相对准确度分别为78.9%、87.6%、80.6%。

本研究对添加量设置、结果判定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讨论,阐明了多种因素对快速检测产品评价的影响,有望推进快速检测评价工作的发展。

关键词:黄曲霉毒素B 1;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评价Evaluation of Commercial Rapid Test Strips for Detection of Aflatoxin B 1 in Edible OilZHANG Wei, ZHANG Wenzhong, GUO Ping *, HU Zhongyi, LÜ Xiaoli(Jiangxi Institute for Food Control, Nanchang 330001, China)Abstract: To evaluate and test three rapid aflatoxin B 1 (AFB 1) test strips from different manufacturers, blind samples were prepared by blank matrix addition, and their uniformity and stability were verified in this study. We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AFB 1 concentration and the number of samples on performance indicators of the test strip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ensitivities of the three products were 83%, 100% and 100%, respectively, the specificities were 76.2%, 79.3% and 67.3%, respectively, the false negative rates were 17%, 0% and 0%, respectively, the false positive rates were 23.8%, 20.7% and 32.7%, respectively, and the relative accuracies were 78.9%, 87.6% and 80.6%, respectively. We conducted in-depth discussions on AFB 1 concentration setting, stability evaluation and result judgment, and clarified that there were many factors affecting the evaluation of these products. This study is expected to be helpful for the evaluation of rapid test products.Keywords: aflatoxin B 1; food safety rapid test; colloidal gold immunochromatographic test strip; evaluation DOI:10.7506/spkx1002-6630-20190225-180中图分类号:TS207.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6630(2020)12-0326-06引文格式:张威, 张文中, 郭平, 等. 食用油中黄曲霉毒素B 1快速检测试纸的评价[J]. 食品科学, 2020, 41(12): 326-331. DOI:10.7506/spkx1002-6630-20190225-180.  ZHANG Wei, ZHANG Wenzhong, GUO Ping, et al. Evaluation of commercial rapid test strips for detection of aflatoxin B 1 in edible oil[J]. Food Science, 2020, 41(12): 326-331.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DOI:10.7506/spkx1002-6630-20190225-180. 收稿日期:2019-02-25第一作者简介:张威(1988—)(ORCID: 0000-0002-1321-7482),男,助理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为食品安全检测。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快速检测黄曲霉毒素B1的研究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快速检测黄曲霉毒素B1的研究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快速检测黄曲霉毒素B1的研究
邓省亮;赖卫华;许杨
【期刊名称】《食品科学》
【年(卷),期】2007(028)002
【摘要】本文应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建立了一种快速检测食品中黄曲霉毒素
B1的方法.采用柠檬酸三钠还原法制备胶体金颗粒,标记抗黄曲霉毒素B1单克隆抗体并喷于玻璃纤维上,黄曲霉毒素B1偶联抗原和二抗鼠抗驴分别结合于硝酸纤维膜上,依次将样本垫、胶金垫、硝酸纤维膜和吸水纸组装切割成胶体金试纸条并装入检测卡中.测试结果表明黄曲霉毒素B1快速检测试纸条的灵敏度为5ng/ml,检测时间为10min,批内和批间重复性为100%,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均为0.使用简单方便,非常适合现场快速检测黄曲霉毒素B1.
【总页数】5页(P232-236)
【作者】邓省亮;赖卫华;许杨
【作者单位】南昌大学,食品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西,南昌,330047;南昌大学,食品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西,南昌,330047;南昌大学,食品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西,南昌,33004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2
【相关文献】
1.大豆油中黄曲霉毒素B1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 [J], 罗建光
2.6种中药材黄曲霉毒素B1快速检测方法研究 [J], 李细芬;毛雯雯;张雅琴;冯红;许宏亮;李彦川;蔡莹瀛;张兰兰
3.中药材中黄曲霉毒素B1免疫学快速检测方法研究 [J], 王彤颖;陈媛媛;高璇;余宇燕
4.上转换发光免疫层析法快速检测黄曲霉毒素B1的研究 [J], 洪霞;薛永来;袁超;丁炎;杜道林;;;;;;
5.黄曲霉毒素B1荧光定量快速检测试纸卡和仪器技术性能优化研究 [J], 巩性涛;王培;肖理文;宋永泉;徐秀;赵皖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食用油中致癌物苯并芘的快速免疫检测胶体金层析试纸条研制

食用油中致癌物苯并芘的快速免疫检测胶体金层析试纸条研制

食用油中致癌物苯并芘的快速免疫检测胶体金层析试纸条研制刘波;王宇;戚平;袁利鹏;聂叶华;梁惠如【摘要】采用免疫胶体金技术,首次建立了一种快速检测苯并芘的试纸条方法.先合成了苯并芘半抗原,并与载体蛋白偶联得到免疫抗原.再利用人工免疫的方法成功获得了单克隆抗体,通过酶联免疫检测方法的建立对制备的单克隆抗体性能进行了验证.将单克隆抗体用以标记胶体金,并将苯并芘包被抗原与二抗(羊抗鼠IgG)分别喷制到硝酸纤维膜上,与样品垫、吸水垫依次粘贴在PVC衬板上制备成了胶体金层析试纸条.经验证该试纸条检测限可达5~10 ng/mL,具有检测速度快、操作简单、灵敏度高等优点,且该试纸条与大部分苯并芘结构类似物无交叉反应.经实际食用油样品的加标实验,证明了该试纸条可实现对当前食用油中致癌物苯并芘的快速、准确判定.【期刊名称】《中国油脂》【年(卷),期】2016(041)007【总页数】5页(P68-72)【关键词】苯并芘;单克隆抗体;胶体金;快速检测;免疫层析【作者】刘波;王宇;戚平;袁利鹏;聂叶华;梁惠如【作者单位】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广州510507;广州市食品检验所,广州510410;广州市食品检验所,广州510410;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广州510507;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广州510507;广州云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州51066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25;TS207苯并芘(BaP)又称3,4-苯并芘,是世界公认的三大致癌物质之一,其在环境中广泛存在,工业生产和生活过程中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燃料不完全燃烧产生的废气以及食物在熏制、烘烤和煎炸等高温烹调过程中都会产生[1-2]。

苯并芘的毒性具有长期和隐匿的特性,当人体接触或摄入苯并芘后即便当时没有不适反应,也会在体内蓄积。

在表现出症状前有较长的潜伏期,一般为20~25年,同时也会使子孙后代受到影响[3]。

苯并芘还具有致癌性、致畸性和致突变性,它能够引起肺癌、胃癌、膀胱癌及消化道癌等多种癌症,还能通过母体经胎盘影响子代,从而引起胚胎畸形或死亡以及幼仔免疫功能下降等[4]。

食用油中黄曲霉毒素B1快速检测试剂盒的质量评价

食用油中黄曲霉毒素B1快速检测试剂盒的质量评价

食用油中黄曲霉毒素B1快速检测试剂盒的质量评价
叶雅真;骆和东;张淑琼;叶子欢
【期刊名称】《中国油脂》
【年(卷),期】2022(47)2
【摘要】依据食药监办科[2017]43号《食品快速检测方法评价技术规范》和KJ 201708《食用油中黄曲霉毒素B;的快速检测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制定评价方案,对目前福建省内应用较广的4种食用油中黄曲霉毒素B_(1)快速检测胶体金试剂盒产品进行质量评价。

结果表明:4个品牌产品中,只有2个品牌产品符合要求,不同品牌产品的黄曲霉毒素B;检测效果存在差异。

为确保食用油中黄曲霉毒素B;的快检监管效果,结合试剂盒评价结果和市场调研情况,建议快检试剂盒产品须经质量评价合格再投入使用,并不定期对产品进行跟踪评价。

【总页数】5页(P91-95)
【作者】叶雅真;骆和东;张淑琼;叶子欢
【作者单位】厦门市食品药品质量检验研究院;同安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227;TQ646
【相关文献】
1.一种快速检测食用油中黄曲霉毒素B1的胶体金试剂板的研制
2.碳量子点/银复合材料用于食用油中黄曲霉毒素B1的检测
3.酶联免疫法对食用油中黄曲霉毒素
B1的检测4.基于二氧化锡/碳化硅空心球纳米链的电化学传感器检测食用油中黄曲霉毒素B15.食用油中黄曲霉毒素B1快速检测试纸的评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种快速检测食用油中黄曲霉毒素B1的胶体金试剂板的研制

一种快速检测食用油中黄曲霉毒素B1的胶体金试剂板的研制

一种快速检测食用油中黄曲霉毒素B1的胶体金试剂板的研制陈笑笑;桑丽雅;李康;胡叶军;盛慧萍【期刊名称】《中国粮油学报》【年(卷),期】2013(028)007【摘要】为建立用于快速检测粮油样品中黄曲霉毒素B1药物残留含量的胶体金免疫层析检测试剂,采用免疫竞争法,将抗黄曲霉毒素B1单克隆抗体-胶体金复合物包被在微孔中,并将人工合成的黄曲霉毒素B1抗原包被在硝酸纤维素膜(NC膜)表面作为检测线(T线).待测样品中的黄曲霉毒素B1残留物将与NC膜上的黄曲霉毒素B1抗原竞争结合胶体金标记的抗黄曲霉毒素B1单克隆抗体,并以颜色直观显示检测结果.检测食用油样品时,灵敏度可达到0.5 μg/L,仅需20 min.试验证明该检测试剂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及很好的特异性,操作便捷,稳定可靠,可作为黄曲霉毒素B1残留现场监控的有效快速筛检手段.【总页数】5页(P99-103)【作者】陈笑笑;桑丽雅;李康;胡叶军;盛慧萍【作者单位】杭州南开日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杭州310022;杭州南开日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杭州310022;杭州市质量技术监督检测院,杭州310022;杭州南开日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杭州310022;杭州南开日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杭州3100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55.5【相关文献】1.赭曲霉毒素A胶体金快速检测试剂条的研制 [J], 邵伟;巴泽忠;管树舫;王伟萍;胡叶军;盛慧萍2.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快速定量检测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残留 [J], 李明;张振宇;柴磊3.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测定中药材中黄曲霉毒素B1的含量 [J], 付宁;费丽娜4.食用油中黄曲霉毒素B1快速检测试纸的评价 [J], 张威;张文中;郭平;胡重怡;吕小丽5.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_1快速检测试剂盒的研制与应用 [J], 王雄;董颖超;果旗;陈冰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2
食用油中黄曲霉毒素B1的快速检测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KJ201708)
1范围
本方法规定了食用油中黄曲霉毒素B1的胶体金免疫层析快速检测方法。

本方法适用于花生油、玉米油、大豆油及其他植物油脂等食用油中黄曲霉毒素B1的快速测定。

2原理
本方法采用竞争抑制免疫层析原理。

样品中的黄曲霉毒素B1经提取后与胶体金标记的特异性抗体结合,抑制抗体和试纸条或检测卡中检测线(T线)上抗原的结合,从而导致检测线颜色深浅的变化。

通过检测线与控制线(C线)颜色深浅比较,对样品中黄曲霉毒素B1进行定性判定。

3试剂和材料
除另有规定外,本方法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GB/T 6682规定的二级水。

3.1试剂
3.1.1甲醇。

3.1.2十二水磷酸氢二钠。

3.1.3二水磷酸二氢钠。

3.1.4氯化钠。

3.1.5吐温-20。

3.1.6提取液:30%甲醇水或胶体金免疫层析检测试剂盒专用提取液或根据产品使用说明书配置。

—1—
3.1.7稀释液:称取2.90 g十二水磷酸氢二钠(3.1.2),0.296 g二水磷酸二氢钠(3.1.3),
4.50g 氯化钠(3.1.4),溶解于400 mL水中,加入0.5 mL吐温-20(3.1.5),用水稀释至500mL,混匀即成稀释液;或使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检测试剂盒专用稀释液。

3.2参考物质
黄曲霉毒素B1参考物质的中文名称、英文名称、CAS登录号、分子式、相对分子质量见表1,纯度均≥90%。

表1 黄曲霉毒素B1参考物质中文名称、英文名称、CAS登录号、分子式、相对分子质量
注:或等同可溯源物质。

3.3标准溶液的配制
3.3.1 黄曲霉毒素B1标准储备液(0.1 mg/mL):精密称取适量黄曲霉毒素B1标准品(3.2),置于10 mL容量瓶中,用甲醇(3.1.1)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制成浓度为0.1 mg/mL的黄曲霉毒素B1标准储备液;或可直接购买黄曲霉毒素B1标准储备液。

-20℃避光保存备用,有效期3个月。

3.3.2 黄曲霉毒素B1标准中间液(10 μg/mL):精密量取黄曲霉毒素B1标准储备液(0.1 mg/mL)(3.3.1)1 mL,置于10 mL容量瓶中,用甲醇(3.1.1)稀释至刻度,摇匀,制成浓度为10 μg/mL 的黄曲霉毒素B1标准中间液。

临用新制。

3.4材料
黄曲霉毒素B1胶体金免疫层析试剂盒,适用基质为食用油。

3.4.1金标微孔(含胶体金标记的特异性抗体)。

3.4.2 试纸条或检测卡。

4仪器和设备
4.1移液器:100 µL、200 µL和1 mL。

4.2涡旋混合器。

4.3离心机:转速≥4000 r/min。

4.4电子天平:感量为0.01 g。

4.5环境条件:温度15—35℃,湿度≤80%。

—2—
5分析步骤
5.1试样制备
取适量有代表性样品充分混匀。

5.2试样提取和净化
称取1g油样于离心管中,加入2mL 提取液(3.1.6)并混合均匀。

漩涡振荡3min,然后4000 r/min 离心5min离心或静置5—10 min,取下清液备用。

依据检测样品种类及试剂盒说明书,用稀释液(3.1.7)将下清液稀释并涡旋混匀,得待测液。

5.3测定步骤
5.3.1试纸条与金标微孔测定步骤
吸取100—200 µL 待测液于金标微孔(3.4.1)中,抽吸5—10次使混合均匀,尽量不要有气泡,室温温育3—5min(根据配套说明书进行避光操作),将检测试纸条(3.4.2)样品端垂直向下插入反应微孔中,温育5—10 min,从微孔中取出试纸条,进行结果判定。

5.3.2 检测卡测定步骤
吸取100—150μL待测液滴加到检测卡(3.4.2)的加样孔中,温育5—10min,进行结果判定。

5.4质控试验
每批样品应同时进行空白试验和加标质控试验。

5.4.1空白试验
称取空白试样,按照5.2和5.3步骤与样品同法操作。

5.4.2加标质控试验
花生油、玉米油样品:准确称取空白试样100 g(精确至0.01g)置于100 mL玻璃溶液瓶中,加入200 μL黄曲霉毒素B1标准中间液(10 μg/mL)(3.3.2),使试样中黄曲霉毒素B1浓度为20μg/kg,按照5.2和5.3步骤与样品同法操作。

其他油脂样品:准确称取空白试样100 g(精确至0.01g)置于100 mL玻璃溶液瓶中,加入100μL 黄曲霉毒素B1标准中间液(10 μg/mL)(3.3.2),使试样中黄曲霉毒素B1浓度为10 μg/kg,按照5.2和5.3步骤与样品同法操作。

6结果判定要求
通过对比控制线(C线)和检测线(T线)的颜色深浅进行结果判定。

目视结果判读如图1。

6.1无效
控制线(C线)不显色,表明不正确操作或试纸条/检测卡无效。

6.2阳性结果
6.2.1 消线法
检测线(T线)不显色,控制线(C线)显色,表明样品中黄曲霉毒素B1含量高于方法检测限,判定为阳性。

6.2.2 比色法
—3—
—4—
检测线(T 线)颜色比控制线(C 线)颜色浅或几乎不显色,表明样品中黄曲霉毒素B 1含量高于方法检测限,判定为阳性。

6.3 阴性结果 6.3.1 消线法
检测线(T 线)、控制线(C 线)均显色,表明样品中黄曲霉毒素B 1含量低于方法检测限,判定为阴性。

6.3.2比色法
检测线(T 线)颜色比控制线(C 线)颜色深或者检测线(T 线)颜色与控制线(C 线)颜色相当,表明样品中黄曲霉毒素B 1含量低于方法检测限,判定为阴性。

图1 试纸条/检测卡目视判定示意图
6.4 质控试验要求
空白试验测定结果应为阴性,加标质控试验测定结果应为阳性。

7 结论
黄曲霉毒素B 1与其他几种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B 2、黄曲霉毒素M 1、黄曲霉毒素M 2、黄曲霉毒素G 1、黄曲霉毒素G 2)有交叉,当检测结果为阳性时,应对黄曲霉毒素B 1结果进行确证。

8 性能指标
8.1 检测限:玉米油、花生油为20 μg/kg ;其他植物油脂为10 μg/kg 。

8.2 灵敏度:灵敏度应≥99%。

8.3 特异性:特异性应≥90%。

试纸条
手持端
C 线 T 线
样品端
检测卡
T 线
C 线 C 线 T 线
T 线
T 线
C 线 C 线 阴性
阳性
阳性
阴性
消线法
比色法
结果无效
检测装置示意图
8.4假阴性率:假阴性率应≤1%。

8.5假阳性率:假阳性率应≤10%。

注:性能指标计算方法参见附录A。

9其他
本方法所述试剂、试剂盒信息及操作步骤是为给方法使用者提供方便,在使用本方法时不做限定。

方法使用者应使用经过验证的满足本方法规定的各项性能指标的试剂、试剂盒。

本方法参比标准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族和G族的测定》(GB 5009.22—2016)、《出口植物油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的检测-免疫亲和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SN/T 3868—2014)。

本方法使用试剂盒可能与黄曲霉毒素B2、黄曲霉毒素M1、黄曲霉毒素M2、黄曲霉毒素G1、黄曲霉毒素G2存在交叉反应,当结果判定为阳性时应采用实验室仪器方法《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族和G族的测定》(GB 5009.22—2016)对黄曲霉毒素B1结果进行确证。

—5—
附录A
快速检测方法性能指标计算表
表A.1性能指标计算方法
本方法负责起草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

验证单位:深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食品检验检疫技术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主要起草人:陈爱亮、徐贞贞、岳振峰、王督、张娟。

—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