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胶体金技术要点
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原理
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原理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是一种基于胶体金颗粒的分析方法,常用于生物医学领域的分子检测和诊断。
该技术的原理是利用胶体金颗粒与特定抗原或抗体的高度特异性结合能力,通过可视化或仪器测量的方式实现目标分子的定量或定性分析。
胶体金是一种具有特殊光学性质的纳米材料,其颗粒大小一般在10-100纳米之间。
这种材料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并且在可见光范围内具有强烈的吸收和散射光谱特性。
在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中,胶体金颗粒表面通常被修饰上特定的抗原或抗体。
在分析过程中,样品中的目标分子与胶体金颗粒表面的抗体结合形成复合物。
这种结合通常是由于抗原与抗体之间的特异性配对引起的。
复合物的形成会导致胶体金颗粒的聚集或分散状态发生变化。
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通常采用纸条或膜作为载体。
样品在载体上流动时,复合物会在特定位置停留,形成可见的信号线。
这个信号线的强度与目标分子的浓度成正比。
通过测量信号线的长度、颜色强度或使用专门的仪器分析,可以确定目标分子的存在与否以及其浓度。
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 高度特异性:由于抗原与抗体之间的高度特异性结合,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可以准确地检测目标分子,避免了其他杂质的干扰。
2. 灵敏度高:胶体金颗粒具有强烈的吸收和散射光谱特性,使得该技术能够检测到非常低浓度的目标分子。
3. 快速简便: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通常只需要几分钟到几小时的时间完成分析,操作简单,不需要复杂的仪器设备。
4. 可视化结果:该技术可以通过肉眼观察或简单的仪器测量获得结果,无需复杂的数据处理。
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在临床诊断、食品安全监测、环境污染检测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例如,在临床诊断中,可以利用该技术检测血液中的肿瘤标志物、病原体和药物残留等;在食品安全监测中,可以检测食品中的致病菌和有害物质;在环境污染检测中,可以检测水体、土壤和大气中的污染物。
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是一种快速、准确、简便且可视化的分析方法。
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原理
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原理介绍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Colloidal Gold Immunochromatography Test)是一种常用于快速、便捷地检测生物体内特定分子的方法。
该技术基于免疫层析原理,利用胶体金颗粒作为信号指示剂,实现对目标分子的高灵敏检测。
原理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主要依赖于抗原-抗体的专一性识别和相互结合。
当胶体金颗粒与特异性抗体结合后,形成颗粒/抗体/抗原复合体。
通过将样品与含有抗原的试剂盒进行反应,可使目标分子与胶体金颗粒上的特异性抗体结合,形成颗粒/抗体/抗原/目标分子复合体。
操作步骤使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进行检测通常需要以下步骤:1.样品处理–收集待测样品,并进行必要的前处理,例如离心、稀释等。
–如果样品是固体,需要先进行溶解或悬浊处理。
2.反应溶液的制备–根据试剂盒的说明书,将试剂溶解或稀释到适当的浓度。
3.准备试剂盒–打开试剂盒包装,并将提供的试剂按照指示加入到试剂盒中。
4.加样–使用专用的吸管或滴管,将处理好的样品滴入试剂盒的样品孔中。
5.反应–让样品与试剂盒中的抗体共反应一定时间,通常为几分钟。
6.拍照解读–将试剂盒放置在专门的解读器上,并对结果进行解读。
–解读器会对胶体金颗粒的颜色进行分析和判断,从而得出检测结果。
7.结果判读–根据解读器显示的结果,确定样品中目标分子的存在与否。
–通常,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结果可分为阴性、阳性或无效,具体判读标准需根据试剂盒说明书确定。
优势和应用领域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具有以下优势和应用领域:1.快速:检测时间短,通常在几分钟内可以得出结果。
2.简便:操作简单,无需复杂的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
3.准确:具备高灵敏性和特异性,可以有效地识别目标分子。
4.可视化:结果直接显示在试剂盒上,无需显微镜等设备。
5.应用广泛:可以用于临床医学、环境检测、食品安全等多个领域。
局限性和发展趋势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虽然具有许多优点,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1.灵敏度限制:相比于其他方法,如PCR和ELISA,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的灵敏度相对较低。
《免疫胶体金技术》课件
简便操作
免疫胶体金技术操作简便,不需要复 杂的仪器和设备,降低了对实验条件 和技术的要求。
VS
该技术适用于基层医疗机构、实验室 及家庭自测等多种场景,方便快捷, 易于推广应用。
稳定性好
免疫胶体金技术稳定性好,试剂有效期长,可长时间保存,保证了检测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免疫胶体金技术》PPT课件
目 录
• 免疫胶体金技术概述 • 免疫胶体金技术的制备 • 免疫胶体金技术的特点与优势 • 免疫胶体金技术的应用实例 • 免疫胶体金技术的挑战与前景
01
免疫胶体金技术概述
定义与原理
总结词
简述免疫胶体金技术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详细描述
免疫胶体金技术是一种基于胶体金标记的免疫分析方法,利用胶体金作为示踪标记物,结合抗原抗体反应进行检 测和定量分析。其原理基于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和胶体金的颜色变化,实现对目标物质的快速、灵敏和可视化 检测。
组装质控线
在硝酸纤维素膜上固定另一种 抗原或抗体,形成质控线。
组装试剂条
将硝酸纤维素膜、玻璃纤维纸 和吸水纸按顺序粘贴成试剂条
。
质量检测与控制
外观检查
观察试剂条是否平整、无破损、颜色均匀。
稳定性检测
在不同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存放试剂条,观察 其稳定性。
性能测试
通过与已知浓度的标准品进行对比,检测试 剂条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历史与发展
总结词
概述免疫胶体金技术的发展历程和重要突破。
详细描述
免疫胶体金技术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随着科学家对胶体金和免疫学研究的深入,该技术逐渐 发展成熟。近年来,免疫胶体金技术不断取得突破,在临床诊断、生物安全检测、食品安全检测等领 域得到广泛应用。
免疫胶体金的技术
2. 凝胶过滤法
u 将探针溶液装入透析袋内, 4℃ ,置于硅胶或聚乙 二醇中浓缩至原体积的1 4~1 5 u 离心 1500 r min,20min 弃沉淀 u 经Sephacryl(丙烯葡聚糖)S400层析柱分离纯化。 用0.02mol/L TBS(0.1%BSA)洗脱 ? TBS的PH根据蛋白质种类而定 u 按红色深浅分管收集洗脱液
1. 光镜免疫金银法 3 在免疫金染色的基础上增加物理显影的步骤 3 显影液的配制及显影过程应在暗处进行 3 阳性部位呈黑色颗粒状 32. 电镜免疫金银法 3 包埋前染色, 包埋后染色
【IGSS法优点】
1. 可被用于光镜和电镜观察 2. 敏感性高 3. 定位准确 4. 背景清晰, 对比度好 5. 方法简便, 安全 6. 成本较低, 标本可长期保存
【常用还原剂】柠檬酸钠、鞣酸、白磷等
柠檬酸钠还原制备的金颗粒直径较大,15~150nm
白磷还原制备的金颗粒直径较小,3~12nm
【具体制备方法】
(二)影响溶胶稳定性的因素 u 电解质 u 胶体金浓度 u 温度 u 大分子物质
(三)胶体金的鉴定
【鉴定方法】在电镜下观察金颗粒的大小 及金颗粒的均匀程度
( 七) 标记探针的鉴定
1. 负染色检查: 将胶体金溶液滴在覆有
Formavar膜( 支持膜) 的镍网上, 空气中干燥, 醋 酸铀负染, 透射电镜下观察
2. 生物活性鉴定: 可用直接或间接法放射免疫
测定, 凝聚试验及免疫组化染色进行鉴定
四. 免疫胶体金染色方法
( 一 ) 免疫金染色法
Immunogold staining, IGS
( 五)标记
1. 计算所需待标记蛋白质的总量
根据用以标记的胶体金溶液总体积及所测定的最 适蛋白质稳定量,计算出所需待标记蛋白质的总量
胶体金免疫标记技术
胶体金免疫标记技术胶体金免疫标记技术一、胶体金的制备一、胶体金的制备 根据不同的制备方法,可以制备出直径1-500nm 的胶体金粒子,但做为免疫标记探针,其直径应在3-30nm 范围内。
范围内。
在氯化金(HAuCl4)水溶液中加入还原剂使之还原并聚积形成胶体金粒子。
水溶液中加入还原剂使之还原并聚积形成胶体金粒子。
使用不同种类、使用不同种类、不同剂量的还原剂,可以控制所产生的粒子大小。
即粒子大小取决于反应溶液中最初还原试剂和还原核的数量。
还原剂浓度越高,核浓度也越高,氯化金的还原也就从更多的还原中心开始,开始,因此产生的胶体金粒子数量越多,因此产生的胶体金粒子数量越多,因此产生的胶体金粒子数量越多,但体积也越小。
但体积也越小。
但体积也越小。
粒子直径每增加一倍,数量减少为粒子直径每增加一倍,数量减少为原来的1/8。
以柠檬酸钠和单宁酸做还原剂,能够制备大小相对一致、直径3~16nm 的胶体金。
因此一般胶体金探针均使用该方法进行。
但该方法制备的胶体金粒子直径范围较窄,而且残留的多聚单宁酸残基往往干扰某些蛋白与金粒子的结合。
聚单宁酸残基往往干扰某些蛋白与金粒子的结合。
此时在溶液中添加此时在溶液中添加0.1~0.2%的H2O2能够去除这些残基。
双标记或制备5-10 nm 的胶体金时建议使用该方法。
的胶体金时建议使用该方法。
利用柠檬酸为还原剂,可以制备12~150 nm 直径的胶体金。
但制备大体积的胶体金时,胶体金粒子的误差也同时增加。
因此做单标记时,建议使用该方法制备12-16 12-16 nmnm 直径的胶体金。
金。
除了上述方法外,也可以用磷作为还原剂来制备5 nm 的胶体金,它避免了单宁酸残基的问题,但所形成的金粒子体积变化较大。
磷易燃且有毒,制备的残液需进一步处理,题,但所形成的金粒子体积变化较大。
磷易燃且有毒,制备的残液需进一步处理,故该方法故该方法已经很少使用。
已经很少使用。
氯化金极易吸湿,故一般均以小剂量密封保存(0.5g 或1g ),因此在配制氯化金溶液时一次配完,暂时不用的可以用1.5 1.5 ml ml 试管分装为1 1 ml ml 保存(-20℃)。
胶体金检测技术-
阳性结果 样品中可能含有等于或源自于3ng/ml的盐酸克伦特罗。培训资料
四、ß -激动剂检测卡快速筛查尿样的方法介绍
以盐酸克伦特罗胶体金快速检测卡为例
一.适用范围: 主要用于定性检测,测定动物尿液,如猪尿、牛尿、羊 尿等样品中盐酸克伦特罗的残留。整个检测过程只需要 5~10分钟左右,灵敏度为3 ng/ml(3ppb)。也就是说当 尿液中盐酸克伦特罗的残留大于或等于3 ng/ml时,检测 卡才能检测到。
试纸条中的NC膜受潮后,尿样在上面无法正常泳动,无 法到达吸水纸的位置;胶金垫上的金标抗体受潮后会变性, 从而失去原有的生理性功能,影响抗原抗体的选择性反应。 因此,试纸条必须保持干燥,从包装袋中取出后要尽快使用。 3.检测时,避免阳光直射和电风扇、空调的风直吹
尿样一开始在NC膜上泳动时,是利用毛细管作用,如果 风吹太阳晒,NC膜上的尿样蒸发后难以到达吸水纸的位置,会 产生假阳性结果,因此,检测时要避免阳光直射和电风扇、空 调的风直吹。
培训资料
二 、包装 每个包装袋中包含盐酸克伦特罗免疫胶体金快速检测卡 ,滴管1个、干燥剂1片。
三、现场筛查步骤
1. 在进行测试前先完整阅读使用说明书,使用前将检测卡 和待检样本溶液恢复至室温。
2. 从原包装袋中取出检测卡,打开后请在一个小时内就地 使用。
培训资料
3.将检测卡平放,用移液器或滴管吸取尿液样品溶液,垂 直滴加3滴(约80ul)于加样孔中,加样后开始计时。
培训资料
图1 金颗粒示意 图
在溶液中金颗粒呈 圆形, 表面带有负电 荷 , 由于静电的排斥 力 , 使其在水中保稳 定状态,形成稳定 的胶体状态。
培训资料 3. 胶体金试纸条的构造
免疫胶体金技术原理
免疫胶体金技术原理
免疫胶体金技术是一种基于胶体金纳米颗粒的免疫学方法,被广泛用于生物医学研究
与临床诊断。
其原理是利用胶体金颗粒的特殊性质和免疫学反应的特异性,通过抗原-抗
体相互作用将胶体金颗粒定向固定在目标分子表面,从而实现对目标分子的定性定量检
测。
制备胶体金颗粒。
胶体金颗粒具有纳米级尺寸,呈现酒红色溶液。
制备过程中,通过
还原剂将金盐还原成纳米级金粒子,同时通过表面修饰分子对金颗粒进行稳定处理,使其
分散在溶液中且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和稳定性。
接下来,制备抗原-抗体复合物。
抗原是待检测的分子,抗体是针对抗原的特异性免
疫反应产物。
在一般的实验中,抗原与抗体分别与胶体金颗粒进行孵育,使其发生特异性
结合。
抗原-抗体复合物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胶体金颗粒的表面性质,导致颗粒之
间出现簇集或聚集现象。
通过观察胶体金颗粒的聚集程度来评估目标分子的存在量。
胶体金颗粒在溶液中呈现
酒红色散乱光谱,其最大吸收峰位于520-550nm。
当胶体金颗粒与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后,由于胶体金颗粒的聚集导致溶液呈现紫色,吸收峰会发生红移和增强。
利用紫外-可见吸
收光谱仪等仪器可以测量和分析胶体金溶液的吸收光谱,从而可定性和定量地获得目标分
子的存在量。
免疫胶体金技术
面临挑战与解决策略
技术挑战
提高胶体金的合成效率、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降低生产成本,推动技术的实际应用。
应用挑战
拓展免疫胶体金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范围,提高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准确性和可靠 性。
法规与伦理挑战
建立健全相关法规和标准体系,规范免疫胶体金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确保其安全性和有 效性。同时,关注伦理问题,尊重人类生命和尊严,推动技术的健康发展。
环境毒理学研究
毒性评估
利用免疫胶体金技术,可以研究 环境污染物对生物体的毒性作用 ,评估其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
的影响。
毒理机制研究
该技术可用于揭示环境污染物与生 物体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为环境 毒理学的深入研究提供有力工具。
污染物代谢研究
通过免疫胶体金技术,可以研究环 境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代谢过程, 了解其在生物体内的转化和排泄途 径。
食品营养成分分析
蛋白质检测
利用免疫胶体金技术,可以准确测定食品中的蛋白质含量,为食品 的营养价值评估提供依据。
维生素检测
该技术可用于食品中多种维生素(如维生素A、维生素E等)的定量 分析,有助于评价食品的营养成分组成。
矿物质检测
通过免疫胶体金技术,可以检测食品中的矿物质元素含量,如钙、铁 、锌等,为食品的营养价值提供全面数据。
02
免疫胶体金制备技术
原料选择与处理
01
02
03
氯金酸的选择
选择高纯度的氯金酸作为 原料,确保胶体金的合成 质量。
还原剂的选择
常用还原剂如柠檬酸三钠 、抗坏血酸等,用于将氯 金酸还原为金颗粒。
溶液配制
将氯金酸溶解在适量超纯 水中,配制成一定浓度的 氯金酸溶液。
胶体金合成方法
胶体金快速免疫诊疗技术
免疫胶体金旳制备
胶体金在弱碱环境下带负电荷,可与蛋白质分子旳正电荷基团形成牢 固旳结合,因为这种结合是静电结合,所以不影响蛋白质旳生物特征。
蛋白质旳预处理: 1.蛋白质应先对低离子强度旳水透析,清除盐类成份。盐类成份能影 响胶体金对蛋白质旳吸附,并可使胶体金聚沉,应防止磷酸根离子和 硼酸根离子旳存在。 2.用微孔滤膜或超速离心除去蛋白质溶液中旳细小微粒。 3.胶体金对蛋白旳吸附主要取决于pH值,在接近蛋白质旳等电点或略 偏碱旳条件下,两者轻易形成牢固旳结合物。假如胶体金旳pH值低于 蛋白质旳等电点时,则会汇集而失去结合能力。
胶体金蛋白结合物旳质量鉴定
平均直径旳测量:用支持膜旳镍网(铜网也可)蘸取金标蛋白试剂, 自然干燥后直接在透射电镜下观察。或用醋酸铀复染后观察。计算 100个金颗粒旳平均直径。
OD520nm值测定:用PBS液(含1%BSA)将胶体金蛋白试剂作1:20稀 释,OD520=0.25左右。一般应用液旳OD520应为0.2~0.4。
便宜:单个测试条成本极低
可单份检测:对标本既能成批检测, 又可单份检测,可立即拿到成果,
技术应用
类别 人类医学
农牧业 环境
应用领域
检测旳物质
各级医院,
传染病(乙肝五项,HIV, SARS等)
血站,CDC, 标志物(AFP、肌钙蛋白、粪便血红蛋白等)
防疫站,诊 女性妊娠(hCG(早孕),LH,FSH)
质量评价
灵 敏 度=A/A+C×100% 特 异 度=D/B+D×100% 假阳性率=B /B+D×100% 假阴性率=C /A+C×100%
试验 阳性 阴性 总数
真阳性 A C
A+C
真阴性 B D
免疫胶体金技术(转)PPT课件
前景展望
1 2 3
不断改进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免疫胶体金技术将不 断改进和完善,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拓展应用领域
免疫胶体金技术的应用领域将不断拓展,不仅限 于医学诊断,还可应用于食品安全、环境监测等 领域。
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
未来免疫胶体金技术将与自动化、智能化技术相 结合,提高检测的效率和准确性,为临床诊断和 科学研究提供更好的服务。
用。
04
免疫胶体金技术具有操作简便、特异性高、稳定性好 等优点,但也存在一些限制,如检测灵敏度相对较低, 对某些低浓度目标物质检测效果不佳。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01
深入研究免疫胶体金技 术的反应机制和影响因 素,为优化技术提供理 论支持。
02
探索新型的标记物和信 号放大策略,提高检测 灵敏度和特异性。
成熟发展
90年代至今,免疫胶体金 技术不断优化,应用范围 逐渐扩大。
02
免疫胶体金技术的制备方法
胶体金的制备
制备原理
利用氯金酸的水溶液在碱性条件下加热产生聚合物颗粒,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如 温度、pH值和反应时间,可控制胶体金的粒径大小。
制备步骤
将氯金酸水溶液加热至沸腾,加入氢氧化钠调节pH值至碱性,继续加热至溶液 变为橙红色,冷却后即可获得胶体金溶液。
免疫抗原的制备
抗原选择
选择具有特异性识别能力的抗原,如抗体、多肽等,确保与 目标分子有高亲和性。
抗原制备
将抗原与载体蛋白结合,形成抗原-载体蛋白复合
结合原理
利用抗原-抗体之间的特异性结合反应,将免疫抗原与胶体金结合,形成胶体金 标记的免疫复合物。
结合方法
免疫胶体金技术(转)ppt课 件
• 免疫胶体金技术概述 • 免疫胶体金技术的制备方法 • 免疫胶体金技术的应用实例 • 免疫胶体金技术的优缺点及前景展望 • 结论
胶体金快速免疫诊断技术
胶体金快速免疫诊断技术引言胶体金快速免疫诊断技术(Colloidal Gold Rapid Immunoassay)是一种基于胶体金纳米颗粒的免疫学检测技术。
该技术通过检测样本中的特定抗原或抗体来快速诊断病原体感染或其他疾病。
胶体金快速免疫诊断技术具有操作简便、快速高效、低成本等优势,因此被广泛应用于临床、食品安全、环境监测等多个领域。
胶体金纳米颗粒原理胶体金纳米颗粒是直径在1-100纳米的金颗粒,具有良好的乳浊液形态。
在乳浊液中,胶体金纳米颗粒呈现出红色或紫色,具有明显的可见光吸收峰。
这种特性使得胶体金纳米颗粒在免疫学检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胶体金快速免疫诊断技术中,胶体金纳米颗粒被标记上特定的抗原或抗体,形成胶体金-抗原/抗体复合物。
这些复合物在样本中与待检测物相结合,形成胶体金-抗原/抗体-待检测物复合物。
这个复合物具有较大的体积和很强的自聚集能力,会导致乳浊液的颜色由红色或紫色变成蓝色。
通过观察样品颜色的变化,可以判断是否存在待检测物。
胶体金快速免疫诊断技术的步骤1.样品处理:将待检测样品(如血清、尿液等)加入到试管或测试条中。
2.反应与结合:将标记有特定抗原或抗体的胶体金纳米颗粒滴加到样品中,与待检测物发生特异性反应。
3.结果观察:通过肉眼观察样品颜色的变化,确定是否存在待检测物。
阳性结果通常呈现出蓝色或紫色,阴性结果通常呈现出红色或无明显变化。
4.解读结果:根据胶体金快速免疫诊断试剂盒的说明书,将结果进行解读,判断是否存在待检测物。
胶体金快速免疫诊断技术的应用1.临床诊断:胶体金快速免疫诊断技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感染性疾病的诊断。
例如,利用胶体金快速免疫诊断技术可以迅速、简便地检测出流感病毒、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毒等。
2.食品安全:胶体金快速免疫诊断技术可以用于食品中有害物质(如微生物、农药残留等)的快速检测。
通过这种技术,食品生产商可以在产品出厂前进行快速检测,确保产品的安全性。
3.环境监测:胶体金快速免疫诊断技术可以应用于环境样品中有害物质(如重金属、有机物污染等)的检测。
免疫胶体金标技术
免疫胶体金标技术胶体金是由金盐被还原成原子金后形成的金颗粒悬液,这种金颗粒呈红色,并能与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结合,因此,可用胶体金作为标记物来检测标本中的抗原或抗体。
典型的测定方法为斑点免疫渗滤试验和斑点免疫层析试验等。
胶体金技术具有简便、快速等优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实验室诊断。
一、斑点免疫渗滤试验(dot immunogold filtration assay,DIFA)以双抗体夹心法检测尿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为例。
预先在硝酸纤维素膜的中央滴加已知的纯化抗体,为膜所吸附。
当滴加在膜上的标本液体渗滤过膜时,标本中所含抗原被膜上抗体捕获,其余无关蛋白等则滤出膜片。
其后加入的胶体金标记的抗体也在渗滤中与已结合在膜上的抗原结合。
因胶体金本身呈红色,阳性反应即在膜中央呈现红色斑点。
【材料】HCG金标反应板(已预先吸附已知抗HCG抗体)、抗HCG金标抗体、洗涤液、待测尿液等。
【方法】1.将反应板平放于实验台上,在小孔内滴加待测尿液1~2滴,待其完全渗入。
2.于小孔内滴加抗HCG金标抗体1~2滴,待其完全渗入。
3.在小孔内滴加2~3滴洗涤液,待其完全渗入。
4.判断结果。
【结果】在膜中央有清晰的淡红色或红色斑点显示为阳性反应,反之为阴性反应。
斑点成色的深浅相应地提示阳性强度。
二、斑点免疫层析试验(dot immunochromatographic assay,DICA)斑点免疫层析试验简称免疫层析试验(ICA),它也以硝酸纤维膜为载体,将多个试剂组合在一个约6mm×70mm的塑料板条上,成为单一试剂条(如图4-3),试剂条上端(A)和下端(B)分别为粘贴吸水材料,金标抗体干片粘贴在近下端(C)处,紧贴其上为硝酸纤维膜条。
硝酸纤维素膜条上有两个反应区域,测试区(T)包被有特异性抗体,参照区(R)包被有抗小鼠IgG。
测定时将试纸下端浸入液体标本中,下端吸水材料即吸取液体向上端移动,流经C处时使干片上的免疫金复合物复溶,并带动其向膜条移动。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原理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原理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是一种常用于生物分析和临床诊断的技术。
它基于抗原-抗体反应原理,利用胶体金粒子和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实现分离和检测目标分子。
胶体金是一种纳米级粒子,其表面具有特定的化学官能团,可以与抗体分子发生化学结合。
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中,首先将目标分子与抗体反应,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然后将这个复合物与含有胶体金粒子的试剂混合,使胶体金粒子与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
混合物经过一段时间后,被加入到一根特定宽度和长度的试纸条上,试纸条上通常具有特定的孔洞或线条,用于控制混合物的流动。
胶体金粒子在试纸条上移动的速度受到复合物的大小和电荷的影响。
当复合物较大且带有负电荷时,胶体金粒子与复合物结合,导致复合物无法通过试纸孔洞或线条,停留在原位置。
这样,通过观察试纸条上形成的颜色条带的位置,可以确定是否存在目标分子。
通常,出现颜色条带表示目标分子的存在,而无颜色条带表示目标分子的缺失。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具有快速、便携和易于操作的特点,可以在不需要复杂设备和实验室条件的情况下进行分析。
因此,它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食品安全检测、环境监测等领域。
胶体金技术原理
胶体金技术原理一、胶体金的结构与性质1.1胶体金的定义胶体金是一种由金纳米颗粒形成的胶体溶液,其中金纳米颗粒的直径通常在1-100纳米之间。
由于金纳米颗粒具有高电子密度和表面等离子共振效应,因此胶体金溶液呈现出独特的颜色和光吸收特性。
1.2胶体金的物理性质胶体金溶液具有高度的透明度和稳定性,其颜色随溶液浓度的变化而变化。
此外,胶体金还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稳定性,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
1.3胶体金的稳定性胶体金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其制备方法和环境因素。
在适当的条件下,胶体金溶液可以保持稳定数月甚至数年之久。
二、免疫胶体金技术2.1免疫胶体金的概念免疫胶体金技术是将胶体金与抗体或抗原等免疫分子结合,形成一种具有免疫反应性的标记物。
这种标记物可以用于检测抗原或抗体的存在,从而实现对生物样品中特定分子的定量或定性分析。
2.2免疫胶体金的制备免疫胶体金的制备通常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将抗体或抗原等免疫分子与胶体金溶液混合,使免疫分子与胶体金结合;然后,通过离心或凝胶过滤等方法分离出标记物;最后,对标记物进行纯化和浓度测定。
2.3免疫胶体金的检测原理当免疫胶体金遇到相应的抗原或抗体时,会发生免疫反应,导致胶体金的聚集或解聚。
这种聚集或解聚会导致溶液颜色的变化,从而实现对抗原或抗体的检测。
三、胶体金的制备与修饰3.1胶体金的制备方法胶体金的制备方法有多种,包括化学还原法、物理法、电化学法等。
其中,化学还原法是最常用的制备方法,它通过还原剂将金离子还原成金纳米颗粒,然后形成胶体溶液。
3.2胶体金的修饰方法为了提高胶体金的生物相容性和稳定性,可以对胶体金进行修饰。
常见的修饰方法包括表面活性剂修饰、蛋白质修饰、多糖修饰等。
这些修饰方法可以改变胶体金的表面性质,使其更适合于特定的应用。
3.3修饰对胶体金性质的影响修饰可以改变胶体金的性质,如稳定性、生物相容性、反应性等。
例如,蛋白质修饰可以提高胶体金的生物相容性,使其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实验六 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
原理:利用胶体金 颗粒与抗体或抗原 结合形成免疫复合 物通过层析技术进 行分离和检测。
胶体金颗粒具有高 灵敏度、高稳定性 和易于观察的特点 。
应用领域:广泛应 用于医学、生物技 术、食品检测等领 域。
历史和发展
1971年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首 次被提出
1980年代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 开始应用于临床诊断
05
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的应用案例
在医学诊断中的应用
快速检测:用于 快速检测传染病、 肿瘤标志物等
定量检测:用于 定量检测激素、 药物浓度等
早期诊断:用于 早期诊断某些疾 病如阿尔茨海默 病等
疾病监测:用于 监测疾病进展和 治疗效果如糖尿 病等
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检测食品中的农药残留
检测食品中的重金属含量
准备实验材 料:胶体金 免疫层析试 纸条、样本、
缓冲液等
样本处理: 将样本进行 稀释、离心
等处理
加样:将样 本加入到试 纸条的加样
孔中
孵育:将试 纸条放入孵 育器中设定 合适的温度
和时间
观察结果: 在孵育结束 后观察试纸 条上的颜色 变化判断结
果
数据分析: 根据实验结 果进行数据 分析和报告
撰写
实验结果分析
稳定性好:胶体金颗粒不易氧化 稳定性好
技术局限性
灵敏度较低:胶体金免疫层析技 术灵敏度较低难以检测到低浓度 的抗原或抗体。
检测时间较长:胶体金免疫层析 技术检测时间较长需要等待一定 时间才能得到结果。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பைடு நூலகம்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特异性较差:胶体金免疫层析技 术特异性较差容易发生交叉反应 导致假阳性结果。
1990年代胶体金免疫层析技 术逐渐成熟广泛应用于传染病、 肿瘤等疾病的检测
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PPT课件
用于检测生物样本中药物残留,如抗生素、化疗药物等,评估药物 治疗效果和预防药物滥用。
生物分子检测
用于检测生物样本中特定的生物分子,如抗原、抗体等,辅助诊断疾 病和研究生物过程。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该技术主要适用于小分子抗 原和抗体的检测,对于大分 子物质如蛋白质、细胞等的 检测效果不佳。
成本较高
虽然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试 剂成本相对较低,但仪器设 备和生产工艺的成本较高, 导致整体成本较高。
对环境因素敏感
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的检测 结果易受环境因素影响,如 温度、湿度等,需要在一定 的条件下进行操作。
抗体或抗原的纯化
通过亲和层析、凝胶过滤等方法去除杂质,获得纯度较高的抗体或 抗原。
抗体或抗原的标记
将抗体或抗原与胶体金颗粒结合,形成抗体-胶体金或抗原-胶体金 复合物,以便后续检测时能够与目标物质发生反应。
制备胶体金与抗体或抗原的结合物
1 2
胶体金与抗体或抗原的结合
通过物理吸附、化学键合等方法将抗体或抗原固 定在胶体金颗粒表面,形成结合物。
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 PPT课件
目 录
• 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概述 • 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的基本组成 • 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的制作过程 • 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的优缺点 • 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的应用实例
01
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概 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是一种基于 胶体金标记和免疫层析原理的快 速检测技术。
结合物的纯化
通过离心、超滤等方法去除未结合的抗体或抗原, 获得纯度较高的结合物。
3
结合物的稳定性
通过调节溶液的pH值、加入稳定剂等手段,提 高结合物的稳定性,以确保其在存储和使用过程 中性能稳定。
胶体金法免疫层析法
胶体金法免疫层析法胶体金法免疫层析法是一种现代生物医学研究中常用的实验技术,它具有简单、快速、灵敏和特异性高的特点。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一技术的原理、实验步骤以及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胶体金法免疫层析法原理简单易懂,利用胶体金颗粒的特殊性质与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实现对特定生物分子的检测。
胶体金颗粒表面覆有一层稳定的染色剂,当与目标生物分子结合后,会发生凝集现象,形成可见的颜色变化。
这种颜色变化与样品中目标分子的含量成正比,从而可以定量检测目标物质的浓度。
这种特性使得胶体金法免疫层析法成为医学研究中常用的无标记检测技术。
在实验中,胶体金法免疫层析法通常包含以下步骤:制备胶体金溶液、制备抗体与胶体金的复合物、准备免疫层析纸条和进行样品检测。
首先,制备胶体金溶液是实验的关键步骤之一。
胶体金溶液是由金纳米颗粒悬浮于溶液中形成的,具有特定的粒径和稳定性。
制备胶体金溶液需要精确控制金纳米颗粒的粒径和浓度,遵循特定的实验条件。
接下来,制备抗体与胶体金的复合物。
这一步骤是为了将目标分子的抗体与胶体金颗粒结合,形成一种稳定的复合物。
复合物的制备需要考虑抗体的浓度、胶体金的浓度以及反应时间等参数,以保证复合物的稳定性和活性。
准备免疫层析纸条是实验中的重要步骤之一。
免疫层析纸条是一种特殊的纸条,具有高吸附性和分离性。
在纸条上,可以固定目标分子的抗体,并与胶体金复合物相互作用。
纸条的制备需要准备特定尺寸的纸条,将抗体吸附于纸条上,并进行固定,确保纸条的功能和稳定性。
最后,进行样品检测。
将待测样品滴加在准备好的免疫层析纸条上,允许样品与固定的抗体发生反应。
当样品中存在目标分子时,胶体金和目标分子的抗体会结合并形成可见的颜色变化。
利用专业的检测设备或者目视检测,可以定量检测样品中目标分子的含量。
胶体金法免疫层析法在医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它可以用于检测临床样品中的蛋白质标记物,如肿瘤标志物,用于早期癌症的诊断和监测。
此外,该技术还可以用于检测传染病病原体,如流感病毒和结核杆菌,为疾病的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提供重要的信息。
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简介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原理
保护层
玻璃纤维
纸
GICT
猪痢疾
胶体金试剂条实验操作
•样品制备:
•组织样品处理:按常规方法取病变组织器官制成1:2(W/V )组织悬液,反复冻融3次后,离心,上清液即为待
测样品。
•肛拭子处理:按常规方法处理即可。
•实验步骤:
•将密封袋打开,取出试纸条。
•取40ul 待检样本加在试纸条/板的•加样区,在加样区滴加1滴稀释液。
•
30分钟内观察并记录试验结果。
•结果判断:
•阳性结果:观察窗T 、C 线均出现一条紫红色条带。
•阴性结果:观察窗仅C 线出现一条紫红色条带。
•无效结果:观察窗未出现紫红色条带。
谢!Thank you!。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5s一般用在双抗体夹心法,180s一般用在竞争法.
如何选择 物理性能 膜的物理性能主要是2个参数, 膜厚度和宽度 厚度不均匀影响生物原料在膜上的扩散性能,点出来的 C/T线宽窄不一,另外也影响爬速; 宽度(检测区的长度)和爬速及灵敏度的关系 跑水性能 注入足够溶液到槽内,将不同批次膜每隔1cm做一次标 记(总长大于4cm)并放到倾斜支架,整个支架下端放 入溶液槽,膜开始吸液,计时。记录每个标记处的通 过时刻,并与对照组比较。跑板时,理论上溶液呈水 平线形式上吸,观测是否有波浪倾斜或包围润湿等反 常现象。 点样测试 C/T线出线时间和灵敏度
1939-----雏形 Kausche等把烟草花叶病毒吸附到金颗粒上在电子 显微镜下观察金离子呈高电子密度。 1971------作为标记物应用于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Faulk等首先将兔抗沙门菌抗血清与胶体金颗粒结 合,用直接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沙门菌的表面抗原。 1974------实现间接免疫金染色法 Romano将胶体金标记到马抗人的IgG上,实现了 间接免疫金染色法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试剂的组成
样品垫(Sample pad):
玻璃纤维、聚酯膜、纤维素滤纸、无纺布等多种材 质,多种规格,批间稳定。
样品垫的作用:
减缓样品渗透速度,有利于样品在结合垫上均匀分布; 去除样品中杂质颗粒; 调节样品液pH值或粘度等。
样品垫可使用化学物质进行浸渍处理,从而减少样本差 异,提高试验的灵敏度。通常可以将洗涤剂、粘性增强剂、 阻滞剂及盐渗入样本垫然后加以干燥,该工艺可避免使用 复杂辨识剂/追迹缓冲液的麻烦,使检测一步完成。
16 24.5 41
1%柠檬酸三钠加 入量(ml)
2 1.5 1
胶体金特性 呈色
橙色 橙色 红色
λ max
518nm 522nm 525nm
71.5
0.7
紫红
535nm
胶体金颗粒的TEM图像
平均颗粒大小 ~ 17nm
优质金颗粒和劣质金颗粒
. 劣质金外形不均一,且 非球形,有凝集现象, 颗粒间变异系数较大
免疫胶体金技术
Immune colloidal gold technique
胶体金标记技术的相关定义
免疫胶体金技术 是以胶体金作为示踪标志物应用于抗原抗 体的一种新型的免疫标记技术。 胶体金标记 实质上是蛋白质等高分子被吸附到胶体金颗粒 表面的包被过程。
胶体金技术的发展
Development of Immune colloidal gold technique
吸收垫(Absorbent Pad):
提供高吸收率、高容量以及相对稳定吸收率的吸 收纸; 吸收纸的作用: 主要表现在控制样品的流速,促进虹吸作用以及 使试剂跨过膜而不仅仅移到膜上。
片材:
不干胶塑料衬底,片材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影响了 产品的货架期。
研究和应用
胶体金法检测HEV-IgM
胶体金法检测TB-Ab(双抗原夹心法)
纯化
在浓缩和储存前,金标抗体必须从多余的抗体和 小的聚集簇中提纯出来。 以合适的速度搅拌金标溶液以获得合适大小的金 标粒子。 金标记物会以离心管底部的沉淀物形式分离出来, 弃去清澈的上清溶液,并用合适的缓冲溶液进行 复溶. 如果制备方法正确,金标溶液可以在4℃冰箱内保 存数月,如果需长时间保存就需要将其分装成1ml 的小包装并增加20%的丙三氧基。这样就可以冷 冻并在-20℃冰箱内保存数年。
金标样本程序
将胶体金调整至正确的pH值 确定最小蛋白含量 最终结合(标记) 纯化
为胶体金调整正确的pH值
胶体金与蛋白质的结合成功与否,取决于pH值,一 般只有在蛋白质等电点(PI)略偏碱的条件下二者才能牢 固地结合,因此,标记之前须将胶体金溶液的pH值调至 待标记蛋白质的等电点略偏碱。
硝酸纤维膜的选择
膜的分类标准(μm和s)
µm: 指的是膜孔径, s: 以秒为单位的定义为,每4cm膜,水的层析时间是***s. 换算情况大致为:8μm=135s;6μm=180s
不同秒数的膜对反应的影响
通过速度越快和包被在T线的物质反应时间也就越短,读 数快,那么灵敏度也就越低。反之,反应时间长,读数慢, 也就灵敏度高。同时还有一个问题是,反应时间越长,发 生非特异性结合的可能性就越大,所以过长时间的反应不 一定就能够真正的提升灵敏度。
硝酸纤维素膜与蛋白结合的原理 主要有两种假说:
1)首先两者靠静电作用力结合,然后靠H键和疏水作用来 维持长时间结合。 2)首先两者靠疏水作用结合,然后靠静电作用来维持长 时间结合。 两条假说,都表明其结合过程分为两步,首先结合和后面 长时间结合。由于结合原理的不明确性,导致在这方面的 工作非常依赖实践经验。
免疫胶体金技术的特点
优点:
检测方法简单而快速,数分钟即可得出结果; 不需仪器设备,操作人员不需特殊训练; 试剂稳定,适用于单份测定; 无污染。 GICA的特点是单一试剂,一步操作。小型实验室 即有条件开发生产。 干燥包装的试剂可在室温保存一年以上。
成为目前“病人身边检验”(point-of-care testing,POCT) 中广为应用的方法。
需要提高胶体金的pH值时可用0.1molK2CO3,需要 降低胶体金的pH值时可用0.1N HCl。测定金溶液的pH可 能损害pH测定计的探头,因此,一般用精密的pH试纸测 定其pH即可.
蛋白 与胶体金结合的最佳pH测定
பைடு நூலகம்
取若干1.5ml的试管,分别加入1ml胶体金 用K2CO3将pH分别调为3,4,5,6,7,8,9,10; 去96孔培养板,按pH从高到低分别将上述胶体金分别取 100ul加入孔中,重复三次; 每孔分别加入20ul浓度为10%的NaCl溶液,混合,室温下 放置10min; 观察胶体金颜色变化,记录保持红色的最低pH
为胶体金调整正确的pH值
常用几种蛋白质标记时胶体金所用的pH值
最小蛋白用量的确定
(1)光电比色法:制备一系列不
同浓度的等体积蛋白质溶液(1ml), 分别加入5ml胶体金中,迅速混匀, 然后,各加入1ml 10% NaCl溶液, 摇匀,静置5min后测各管。根据胶 体金颗粒的大小,OD在520~580nm 之间测定,以OD值为纵坐标,蛋白 质用量为横坐标作一曲线,取曲线 最先与横轴相接近的那一点处的蛋 白质用量为最适稳定量。图5.2中 10nm的胶体金溶液中蛋白质的最适 稳定量为45μg/ml。
抗体如何被标记于金上
抗体结合于金上取决于三种独立且起独立而又相互依存的 力: a在带负电荷的金粒子和带正电的蛋白质间的离子引力。 B抗体和金表面的疏水力 C巯基(-SH)的影响(半胱氨酸和蛋氨酸) 最强的引力可能源于硫键将抗体Fc 段的两个区域进行的连接。
胶体金颗粒带电情况
抗体和金颗粒的耦联(图出处:IVD Technology)
A:金标记抗体 B:标本中的抗原 C:包被抗体 D:NC膜 E:吸水材料 F:塑料盒
免疫层析法( immunochromatogra-phy,ICA)
是继IGFA之后发展起来的另一种固相膜免疫测定, 与IGFA利用微局限性膜的过滤性能不同,免疫层析法 中滴加在膜一端的样品溶液受膜的毛细管作用(基于层 析作用的横流 (lateral flow) )向另一端移动。移动过 程中被分析物 与固定在膜上某一区域的受体(抗原或者 抗体)结合而被固相化,无关物质则越过该区域而被分 离,然后通过标记物显色来判定试验结果,以胶体金 为标记物的实验称为胶体金免疫层析试验。
结合垫(Conjugate pad):
玻璃纤维、聚酯膜、纤维素滤纸、无纺布等多种材 质,多种规格,批间稳定。
结合垫的作用主要为:
吸附一定量的金标结合物颗粒; 吸附并持续不断的将样品转移到NC膜上; 保持金标结合物颗粒的稳定性; 保证金标结合物颗粒定量完全释放等。
硝酸纤维素膜( Nitrocellulose):
胶体金技术的种类及优点
快速免疫金渗滤法(immuogold filtration assay ,IGFA) 即穿流式(flow through)的固相膜免疫测定。 主要由两部分组成:膜渗滤装置和标记结合物。前者 为一塑料小盒,其中填满吸水性物质,面上紧贴放置一片 吸附有抗体(以双抗体夹心法测抗原为例)的硝酸纤维膜, 标记结合物为免疫金。
(2)目测法:以目测法确定胶体金与待标记蛋白质用量比 例,将标记的蛋白质逐级稀释后(由5μg~45μg另设对照 管),各取等体积顺序加入一系列装有1ml胶体金的试管中, 5min后,在上述各管内分别加入0.1ml 10%氯化钠,依表5-5 顺序进行。
量取1ml的胶体金至一系列的3ml的干净塑料管中 用100mM的K2CO3或100mMHCl调整抗体至正确的 pH值。 在每支塑料管中加入从0到150μl的一系列抗体(例 如:0~15μg的是指在每管中分别加入0,1,2, 一直到15μg的抗体) 摇动每支塑料管并放置约5分钟以便于结合
Thanks
最终结合(IgG)
取100ml金溶液,调整pH值至9 调整滤过和离心的抗体溶液(0.1μg/μl)至pH9.2 当金溶液在快速搅拌时要逐滴加入定量的抗体 5分钟后在金标溶液pH为9时加入10ml滤过的10% BSA并轻轻搅拌10分钟 在每支管中加入100μl,10%的NaCl并搅拌1分钟。 判断获得最小蛋白量的稳定胶体金溶液
胶体金合成
溶液颜色随金颗粒的大小广泛的变化。通常为深红色。 但是也有深棕色/紫色至浅橙色/黄色。 胶体的大小由金来控制:柠檬酸盐的比率大约在1到 100nm。(?) 柠檬酸盐很容易被亲金物质所取代(例如:硫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