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

合集下载

新时期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时期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时期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

下面列举了一些常见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问题一:人口规模庞大,供需矛盾尖锐。

我国人口众多,特别是大城市人口密度高,住房需求旺盛。

保障性住房的供应却相对不足,造成了供需矛盾和住房价格上涨。

对策一: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

政府应加大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投入,提高保障性住房的建设速度和规模,满足人们基本住房需求。

问题二:住房质量不高,居住环境不佳。

由于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资金有限,对于一些贫困地区来说,住房质量和居住环境往往难以保证,给居民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一定影响。

对策二:提高保障性住房质量和居住环境。

政府应加大对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标准和质量要求的监督力度,确保建成的住房能够达到一定的标准,提高居民的居住环境。

问题三:保障性住房管理不规范,效率低下。

目前,保障性住房管理体制不完善,各个部门的职责不清晰,导致管理效果不佳,问题难以得到有效解决。

对策三:建立健全的保障性住房管理机制。

政府应加强对保障性住房管理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的管理体制,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和协作机制,提高管理效率。

问题四:保障性住房的使用和转让存在乱象。

由于保障性住房的价格相对较低,容易出现低价购房后再高价转让的情况,导致保障性住房资源的浪费和滥用。

对策四:加强保障性住房的监管。

政府应建立健全的保障性住房使用和转让管理制度,加强对住房申请人的资格审核和住房使用情况的监测,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厉的处罚。

问题五:公共服务设施缺乏。

保障性住房区域往往缺乏配套的公共服务设施,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一定的不便。

对策五:完善保障性住房区域的公共服务设施。

政府应加大对保障性住房区域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设施的配套程度,确保居民能够方便地享受到教育、医疗、交通等公共服务。

新时期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需要面对一系列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解决。

浅谈当前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当前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当前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 引言1.1 介绍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的背景和重要性保障性住房建设是指政府为了解决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提供廉租住房或者廉价商品房的一种社会保障政策。

当前我国面临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流动增加等诸多挑战,住房问题日益凸显。

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保障性住房是国家公共政策的重要内容,是展现政府社会责任和良好形象的重要途径。

保障性住房建设可以有效促进城乡发展的协调,促进社会公平和谐。

住房是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基本需求,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和管理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生活。

保障性住房建设是缓解城市住房紧张、改善城市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

加强当前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解决低收入群体的住房困难,对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提出本文研究的问题和目的本文主要研究当前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增长,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解决。

本文旨在深入分析当前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以期为未来的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工作提供可行的建议和指导。

在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将重点关注以下问题:1.当前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不足,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2.保障性住房管理存在不规范的现象,导致资源浪费和效率低下;3.资金来源不稳定,制约了保障性住房项目的顺利开展;4.保障对象多样化,需要更加精准地确定保障范围和标准。

通过对以上问题进行深入调查和分析,本文旨在提出相关对策,以促进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为改善城市居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质量作出贡献。

2. 正文2.1 当前保障性住房建设存在的问题问题一:建设规模不足。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流动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量明显不足,导致需求量远远大于供给量,难以满足市民基本住房需求。

问题二:管理不规范。

促进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措施

促进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措施

促进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措施促进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措施保障性住房建设是解决城市居民住房问题的重要举措,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目前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为了进一步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促使更多的人享受到良好的居住条件,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大政府投入。

保障性住房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政府应该增加对保障性住房项目的财政补贴,提高对住房保障的投入比例。

政府部门要做好预算规划,合理分配财政资源,保证保障性住房项目的顺利进行。

其次,推进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

政府可以通过引入社会资本的方式,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住房建设的资金压力。

可以通过公共私有合作模式、PPP模式等多种合作形式,发挥社会资本的力量,加速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进程。

第三,完善土地政策。

土地作为保障性住房建设的重要要素,政府应该优化土地出让等政策,提供更多的土地资源用于住房建设。

同时,要加强土地使用管理,规范土地出让流程,确保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推动住房建设的顺利进行。

第四,创新金融支持方式。

住房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政府可以通过设立专项基金、发行住房债券等方式,吸引各方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

同时,可以引入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发展住房金融产品,为住房建设提供更多的金融支持。

第五,加强监管与评估。

政府要建立健全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监管机制,加强对项目实施过程的监督,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和质量的合格。

同时,要建立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评估体系,定期评估各项工作的进展情况和成效,对于存在问题的地方进行整改和改进。

最后,加强宣传和推广工作。

在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过程中,要加强对相关政策、法规的宣传,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理解和支持。

同时,要加强对于住房政策的宣传,提高人们对保障性住房政策的知晓度和参与度,共同推动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进展。

总之,促进保障性住房建设需要政府、社会资本和个人的共同努力。

政府要加大投入,推进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改革土地政策,创新金融支持方式;加强监管和评估,加强宣传和推广。

保障性住房的法律规定(3篇)

保障性住房的法律规定(3篇)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城镇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需求,完善住房保障体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保障性住房,是指政府通过新建、改建、购买、租赁等方式,向符合条件的城镇中低收入家庭提供的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住房。

第三条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分配、管理和监督,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保障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权益。

第四条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负责全国保障性住房工作的指导和监督。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住房保障)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保障性住房工作的组织实施。

第二章保障性住房的类型和标准第五条保障性住房主要包括以下类型:(一)公共租赁住房;(二)经济适用住房;(三)限价商品住房;(四)政策性租赁住房;(五)其他保障性住房。

第六条保障性住房的套型面积、价格标准等,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收入水平和住房需求等情况确定。

第七条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标准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建筑安全、卫生、环保、节能等要求。

第三章保障性住房的申请条件第八条申请保障性住房应当具备以下条件:(一)具有本市(县)户籍;(二)家庭收入符合当地规定的标准;(三)无自有住房或者自有住房面积低于当地规定的标准;(四)未享受过其他住房保障政策;(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九条家庭收入证明应当包括家庭成员的收入、财产、住房等情况。

第十条家庭成员包括:(一)配偶;(二)未成年子女;(三)父母;(四)其他具有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的亲属。

第十一条申请保障性住房的家庭,应当如实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第四章保障性住房的申请和审核第十二条申请保障性住房,应当按照以下程序办理:(一)申请人向户口所在地街道办事处或者社区居委会提出申请;(二)街道办事处或者社区居委会对申请人的家庭情况进行调查核实;(三)街道办事处或者社区居委会将核实情况报送县级人民政府建设(住房保障)主管部门;(四)县级人民政府建设(住房保障)主管部门对申请人的家庭情况进行审核;(五)审核合格的,予以公示;(六)公示无异议的,予以登记。

浅谈当前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当前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当前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当前,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着保障性住房政策的有效实施。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对策,不断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工作,确保每一个家庭都能住上安全、舒适的住房。

一、问题分析1. 资金不足:保障性住房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但目前政府的投入还无法满足需求。

由于资金来源单一,容易受到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造成资金的不稳定性。

2. 建设速度慢:由于审批流程繁琐、施工周期长等原因,保障性住房建设速度缓慢,无法满足市民的需求。

3. 质量监管不到位:一些地方在保障性住房建设过程中,为了赶工期或者降低成本,出现了建筑质量问题,影响了住房安全。

4. 管理方式落后:目前的保障性住房管理方式还比较落后,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管理需求,导致管理效率较低,容易出现管理漏洞。

二、对策建议1. 加大资金投入:政府需要加大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资金支持,通过多渠道筹集资金,确保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的充足性和稳定性。

2. 简化审批手续: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审批流程,简化相关手续,提高建设效率,缩短建设周期,以更快地满足市民的住房需求。

3. 加强质量监管:建立健全的建筑质量监管体系,加强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监督检查,杜绝建筑质量问题的发生,确保人民群众的居住安全。

4. 推进信息化管理:将保障性住房管理工作信息化,整合现有的管理资源,提高管理效率,加强数据分析和监督检查,提高管理的科学性和精准性。

5. 推动社会参与: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工作,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形成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共同参与的保障性住房建设格局。

6. 建立长效机制:建立健全的保障性住房长效机制,加强政策扶持,推动住房制度改革,形成稳定的住房供给体系,从根本上解决住房问题。

三、结语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是解决城市住房问题的关键问题之一,现阶段我们需要在资金投入、审批手续、质量监管、管理方式、社会参与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对策,不断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工作,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住房条件,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保障性住房建设情况汇报

保障性住房建设情况汇报

保障性住房建设情况汇报保障性住房建设是一项保障人民基本居住权的重要任务。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居民住房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保障性住房建设的任务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本文将从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现状、政策和成效三个方面来进行汇报。

一、现状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我国城市的住房问题日益凸显。

目前,我国城市常住居民的住房面积仅有30.5平方米/人,比发达国家低出近一半。

城市居民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也非常严重,有大量居民居住在老旧、狭窄、不安全的危房中,住房条件差,也存在着住房过于集中的现象。

目前,全国住房保障需求量已经达到了2000万户以上。

二、政策为了有效解决城市住房问题,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保障性住房政策。

例如:“十一五”和“十二五”规划中,对住房问题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思想和实施方案,先后实施了“安居工程”、“货币化安置”、“共有产权住房”等一系列保障性住房项目,投资金额数千亿,解决了数百万住房困难群众的住房问题。

同时,还通过土地制度改革、住房保障金制度建设等方式,为保障性住房项目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三、成效在政府不懈的努力下,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据统计,2009年至2019年,全国共计实施了200多个万套保障房的安居工程项目,解决了超过数百万户住房困难群众的住房问题。

同时,“货币化安置”、“共有产权住房”等保障性住房项目也得到了广泛实施,为广大住房困难家庭提供了更加优质、便利的住房选择。

总之,保障性住房建设是解决城市住房问题的根本途径。

我国政府在这个领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精力,通过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有效保障了广大住房困难群众的基本居住权益,同时也为城市建设和社会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我们也必须承认,保障性住房建设在实践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由于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规模巨大、技术要求高,一些项目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存在着资金缺口、设计不合理、工程质量差等问题,导致了使用难题和社会反响。

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的问题及对策

文教研究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的问题及对策陈宪升(广西壮族自治区药用植物园,广西 南宁 530023)摘要:随着我国住房情况的不断变化,保障性住房制度能为中低收入家庭提供更加优惠、更加方便的住房需求。

保障性住房体系正在建设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国提出了完善的对策。

关键词:保障性住房建设;经济适用房;廉租房;政策性租赁房一、 我国保障性住房的现状为了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专门建设了保障性住房,包括经济适用房、廉租房、政策性租赁房三种。

此后,国家又不断推出新的政策,对保障性住房体系不断丰富和完善。

经过这些年的不断发展,我国的保障性住房体系更加完善。

(一)经济适用房优惠经济适用房以最低的优惠价格,按照标准的建设规定,为中低收入家庭提供高质量的居住环境。

从经济适用房的定义中可以看出,“经济”之处在于,由政府进行补贴及政府给予优惠,经济适用房以最低的价格,给予人们最舒适的环境,为中低收入家庭的接受能力和经济实力做充分的考虑。

“适用”之处在于,在建设过程中,最大化地满足中低收入家庭的方便,对于交通、价格、实用性都充分的做到了合理性。

经济适用房的制度体系,对于建设、分配、监管都有着明确的规范,确实为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有极大的帮助。

因此,经济适用房的设定,是保障性住房当中最为不能少的一部分。

我国经济适用房的用地计划有着明显的不足,这样就造成了经济适用房布局不合理的情况。

对于经济适用房的位置选择,政府是做过充分考虑。

如果将经济适用房选在地理位置较好的地方,这无形中就助长了房价的上升。

所以,经济适用房一般是选在郊区。

但是,郊区会离市中心有一定的距离,在交通、教育等各个方面又会增加一项额外的支出。

这样的经济适用房就不符合“适用”宗旨,不利于社会的发展。

(二)廉租房廉租房是为特定的困难对象而制定的保障性住房。

廉租房的保障手段与经济适用房有着相同的特性,但是,与经济适用房不同的是,廉租房只能出租,不能出售。

保障性住房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保障性住房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保障性住房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标题:保障性住房建设情况调研报告一、引言保障性住房是指由政府或相关机构建设或资助的针对低收入群体或困难群体提供的可负担房屋,旨在解决低收入或困难群体的住房问题。

本报告旨在调研并分析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情况,以期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1. 文献资料调研:对相关研究报告、学术论文、政府文件等进行梳理和分析。

2. 实地考察:选择若干城市的保障性住房项目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实际建设情况以及居民的反馈意见。

3. 参访访谈:与保障性住房相关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社区居民等进行访谈,获取相关信息和意见。

三、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现状和成效1. 建设规模: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逐年扩大,涵盖城市和农村地区,为低收入或困难群体提供了基本的居住保障。

2. 政策支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包括资金支持、土地供应等,推动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发展。

3. 社会参与:鼓励社会资本和企业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增加项目的规模和质量。

4. 实施效果:一些地区的保障性住房项目得到了良好的运营和管理,住户生活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四、存在的问题和挑战1. 资金不足:保障性住房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财政压力和资金来源的不稳定导致资金不足的问题。

2. 土地资源有限:城市土地资源紧张,保障性住房项目的土地供应面临困境。

3. 运营和管理不善:一些保障性住房项目在运营和管理方面存在问题,导致房屋质量下降、社区秩序混乱等问题。

4. 社会融入不足:部分保障性住房项目与周边社区融合不良,社会融入程度低。

五、建议与展望1.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增加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资金投入。

2. 探索多元化的土地供应模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3. 完善运营和管理体系,提高保障性住房项目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4. 加强与社区的沟通与合作,促进保障性住房项目与周边环境的融合。

5. 推动保障性住房建设与城乡规划的有机融合,提高住房规划和布局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我国保障性住房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我国保障性住房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我国保障性住房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思考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增长的加快,我国住房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解决住房问题,我国一直在不断探索和推进保障性住房的发展。

当前我国保障性住房发展仍然面临很多问题,如保障性住房分配不公、管理不规范、保障性住房质量和配套设施不完善等。

本文将结合当前我国保障性住房发展的实际情况,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我国保障性住房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保障性住房分配不公。

在我国,有关部门对保障性住房的分配管理存在一些问题,一些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可能存在以权谋私,私分公房等现象,导致保障性住房分配不公。

这不仅严重违背了保障性住房的初衷,而且也增加了广大居民对保障性住房政策的不信任感。

二是保障性住房管理不规范。

目前,我国各地的保障性住房管理标准不统一,管理体制不健全,导致保障性住房管理混乱,一些保障性住房甚至变成了“商品房”,导致保障性住房资源的浪费和滥用。

三是保障性住房质量和配套设施不完善。

由于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有限,很多保障性住房的质量和配套设施存在问题,一些保障性住房小区缺乏公共设施、交通出行不便等问题。

综合以上情况,我国保障性住房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保障性住房的分配、管理和质量等方面。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国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加强对保障性住房分配的监督。

有关部门应该建立更加严格的保障性住房分配管理制度,公开透明地进行保障性住房的分配,防止以权谋私、私分公房等现象的发生,增加人民群众对保障性住房政策的认可度和满意度。

健全保障性住房管理制度。

政府应该加大对保障性住房管理的投入,完善保障性住房的管理体制,建立保障性住房管理部门,制定统一的保障性住房管理标准,确保保障性住房的使用、管理和修缮等工作得到规范执行。

提高保障性住房的质量和配套设施。

政府应该增加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投入,提高保障性住房的质量和标准,合理规划保障性住房小区的配套设施,改善其居住环境,降低居民的生活成本,提高住房的品质。

我国保障性住房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我国保障性住房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我国保障性住房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思考1. 引言1.1 背景介绍我国保障性住房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思考引言我国保障性住房供给不足,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导致住房需求不断增加。

现有的保障性住房项目无法满足广大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需求,导致一些人仍然无法解决住房问题。

我国保障性住房的质量和配套设施有待提高,一些保障性住房项目存在质量不过关、配套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一些地方政府对于保障性住房政策执行不到位,存在着执行不力、管理混乱等问题,影响了政策的实施效果。

在面对保障性住房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时,我们需要深入分析问题的原因,探讨解决方案,明确政府和社会的角色,共同推动保障性住房事业的健康发展。

【字数:290】1.2 问题意识我国保障性住房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目前我国保障性住房的供给量与需求量存在明显的不平衡,尤其是在一线城市和热点二线城市,需求量远远超过供给量,导致了市场上保障性住房的价格居高不下,一些低收入家庭难以承担。

保障性住房的质量和配套设施问题也比较突出,一些保障性住房项目虽然得到供给,但是居住条件却比较差,缺乏基本的生活设施和服务设施,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保障性住房政策执行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和不规范性,一些政策执行主体与实际执行情况存在较大的偏差,导致了政策效果不尽如人意。

我国保障性住房发展存在的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和思考,只有深入分析问题的根源,才能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促进我国保障性住房事业的健康发展。

2. 正文2.1 现状分析我国保障性住房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保障性住房的覆盖范围有限,许多低收入家庭仍无法享受到相关政策的支持。

保障性住房项目建设质量参差不齐,一些项目存在质量问题,导致住房安全隐患。

保障性住房的管理和运营不够规范,缺乏统一的监管机制和评估标准,容易出现管理混乱和资源浪费的情况。

保障性住房的供需矛盾突出,需求量大于供给能力。

由于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民工和新就业群体涌入城市,使得城市住房需求增加,但保障性住房的建设速度跟不上需求的增长,导致一些低收入家庭依然无法解决住房问题。

我国保障性住房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我国保障性住房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我国保障性住房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思考我国保障性住房的发展是一个日益受到关注的问题。

在城市化进程拉动下,住房问题已成为中国社会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

近年来,我国政府加大了对保障性住房的扶持力度,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思考和解决。

本文将探讨我国保障性住房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1. 供给不足我国城市化进程加速,住房需求量大幅增加,但保障性住房供给严重不足。

一方面,由于城市扩张、农民工迁徙等因素,住房需求增长迅速;政府对保障性住房的补贴力度不足,房地产开发商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积极性不高,导致供给不足。

2. 质量不高由于缺乏市场竞争和监管不力,一些保障性住房项目存在质量不高、设施陈旧等问题,无法满足住户的实际需求。

一些保障性住房项目地段偏远,配套设施不完善,居住条件较差,影响住户的生活品质。

3. 保障范围不够广目前,我国的保障性住房主要面向低收入家庭,但实际上,中等收入家庭也面临着住房困难。

部分中等收入家庭虽然不符合低收入家庭的标准,但由于房价高涨等原因,依然面临住房难题,保障性住房的保障范围应该予以扩大。

4. 体制机制不够完善我国保障性住房政策体系不够完善,各地政策执行存在较大差异,导致保障性住房项目管理混乱,难以形成统一规划和标准。

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也存在问题,一些地方政府在实施保障性住房项目时出现了过度强调产权管理、忽视居住权的现象。

二、对保障性住房发展的思考1. 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政府应加大对保障性住房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完善住房补贴政策,鼓励房地产开发商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提高保障性住房的供给。

2. 提高保障性住房的质量政府应加强对保障性住房项目的监管力度,规范建设标准,确保保障性住房项目的质量和生活品质。

鼓励房地产开发商增加保障性住房项目的配套设施,提升项目的居住品质。

3. 扩大保障范围政府应调整保障性住房政策,将保障对象扩大到中等收入家庭,提高中等收入家庭的住房补贴标准,满足更多家庭的住房需求。

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问题与建议(精选篇)

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问题与建议(精选篇)

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问题与建议一、引言保障性住房是指政府为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所提供的限定标准、限定价格或租金的住房,是为解决城市住房问题、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我国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但在实践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旨在分析当前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中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存在的问题1. 供需矛盾仍然突出。

一方面,我国城镇人口持续增长,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依然存在;另一方面,部分地区保障性住房供应不足,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住房需求。

2. 保障性住房布局不合理。

部分地区的保障性住房项目过于集中,导致交通、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资源配套不足,降低了居住品质。

3. 资金投入不足。

保障性住房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而当前政府财政压力较大,难以持续加大投入。

4. 土地供应政策制约。

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供应不足,部分地区存在土地价格高昂、土地用途调整困难等问题。

5. 保障性住房质量问题。

部分保障性住房项目存在质量问题,影响居民居住安全和生活品质。

6. 管理体制不完善。

当前保障性住房建设管理涉及多个部门,协调机制不健全,导致政策执行力度不够。

三、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建议1. 完善政策体系,加大保障性住房供应。

政府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和分布,确保供需平衡。

2. 优化土地供应政策。

政府应合理安排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简化土地供应程序,降低土地成本。

3. 创新融资渠道,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政府可探索运用PPP(公私合作)等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同时,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确保项目资金需求。

4. 强化质量监管,确保住房安全。

政府应加强对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的质量监管,严格执行住房质量标准,确保居民居住安全。

5. 完善管理体制,提高政策执行力度。

政府应建立健全保障性住房建设管理协调机制,明确各部门职责,加强监督检查。

6. 注重人才培育,提高住房保障能力。

对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和运行机制

对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和运行机制

建设资金筹措与使用
多渠道筹措资金
01
通过政府财政投入、社会投资、金融机构贷款等方式筹措保障
性住房建设资金。
资金合理分配
02
根据实际需求和政府财力状况,合理分配建设资金,确保各类
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和供应。
成本控制与效益评估
03
对建设资金进行严格管理,控制建设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建设过程中的监管与质量控制
一些建筑公司为了追求利润,可能会 在建筑材料和施工工艺上有所缩减, 导致住房的质量出现问题。而政府监 管部门也可能因为人力、物力等限制 ,未能对所有项目进行全面、细致的 质量监管。
加强质量监管,对建筑公司的施工过 程进行严格把控,确保建筑材料和施 工工艺符合标准。同时,建立质量终 身责任制,对因质量问题导致的不良 后果进行追责。
05
保障性住房建设与运行的 挑战与解决方案
资金短缺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总结词
资金短缺是保障性住房建设和运行过程中的主要挑战之一。
详细描述
由于保障性住房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而政府财政拨款有限,往往导致资金短缺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可 以采取多种途径,如吸引社会资本参与、设立专项基金、推行PPP模式等。
保障性住房的历史与发展
保障性住房的历史
保障性住房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和英国,当时主要是为了解决城市中低收入家 庭的住房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我国开始大力推进 保障性住房建设。
保障性住房的发展
近年来,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不断扩大,覆盖面逐步扩大,初步形成了政府 主导、市场参与、租售并举的保障性住房体系。同时,政府也在不断探索和完善 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和运行机制,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住房需求。

2024年保障性住房工作总结

2024年保障性住房工作总结

2024年保障性住房工作总结保障性住房工作是我国重要的社会民生工作之一,对解决居民住房问题、促进城市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重要作用。

2024年,我国在保障性住房工作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以下是对2024年保障性住房工作的总结。

一、政策制度方面1. 完善住房保障政策。

2024年,我国继续完善住房保障政策,进一步强调了住房是基本人权和公共产品的定位,加大了政府投入,提高了政策的普惠性和针对性。

2. 加强土地供应和用途管理。

在土地供应方面,2024年我国继续推进住房用地供应计划,优化土地出让方式,鼓励开发商兑现住房供应承诺。

同时,加强土地用途管理,确保保障性住房用地落地。

3. 加强住房市场监管。

2024年,我国加大对住房市场的监管力度,强化房地产市场调控,防范投机炒房。

同时,推进住房市场信息公开,提升市场透明度。

二、保障性住房供应方面1. 扩大公共租赁住房供应。

在2024年,各地继续推进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大规模增加公共租赁住房的供应。

政府提供资金支持和优惠政策,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公共租赁住房项目建设。

2. 增加廉租房供应。

鉴于中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需求,2024年我国加大了廉租房的供应力度,将廉租房纳入保障性住房范畴,确保低收入群体的基本住房权益。

3. 推进政府购买住房服务。

2024年,我国鼓励政府购买住房服务,通过与开发商合作,向符合条件的低收入家庭提供保障性住房购买补贴。

同时,鼓励房地产企业兑现社会责任,主动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

三、住房保障质量方面1. 提高保障性住房建设质量。

2024年,我国进一步规范了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标准,加强了建设施工、材料使用等方面的监管,确保保障性住房的质量和安全。

2. 完善住房保障服务。

在住房保障服务方面,2024年我国进一步加大了公共租赁住房和廉租房的运营和维护力度,为住户提供稳定的住房保障。

3. 加强住房保障监督。

2024年,我国加强了住房保障的监督工作,建立健全了投诉举报机制,及时处理住房保障相关问题,保障住户的合法权益。

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调研报告

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调研报告

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保障性住房建设是指政府为中低收入群体提供租金优惠、贷款补贴或直接提供住房等方式,以解决其基本住房需求的行动。

在我国,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和管理一直是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的现状,并提出改进建议。

二、调研内容1.保障性住房的建设进展情况调研发现,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许多地方已经建成了大量的保障性住房。

然而,仍有一些地区建设进展相对滞后,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

2.保障性住房的分配与使用情况保障性住房的分配和使用情况存在一些问题。

在一些地区,保障性住房分配过程不公平,存在腐败和权力寻租等问题。

另外,一些保障性住房的使用情况也不尽如人意,有的存在空置现象,有的设施缺乏维护,给住户带来了一定的不便。

3.保障性住房管理的现状保障性住房管理存在一些缺陷。

首先,缺乏统一的管理标准和指导意见,导致各地管理方式各异,缺乏规范性。

其次,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有待提高,缺乏必要的管理技巧和专业知识。

另外,保障性住房的监督机制不健全,导致一些不法行为得以存在。

4.改进措施为了提高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的效果,我们建议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明确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和管理标准,减少地方政府的自由裁量权;(2)完善保障性住房分配的程序和机制,严肃查处腐败行为,确保分配过程的公平公正;(3)加强保障性住房的使用管理,推行租赁合同制度,设立监督机构,加强设施维护和日常管理;(4)加强保障性住房管理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其素质和能力;(5)建立健全保障性住房的监督机制,定期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

三、调研结果分析本次调研发现,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保障性住房需求将进一步增加,管理和建设的压力也将进一步加大。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制度建设,统一管理标准,提高管理水平,确保保障性住房能够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浅谈当前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当前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当前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当前,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存在一些问题,如房源紧缺、管理不规范、住房质量不高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保障性住房政策的实施效果。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对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不断改进和完善相关政策和措施,从而为更多的低收入家庭提供一个安全、舒适、便利的居住环境。

一、问题分析1.房源紧缺目前,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面临着房源紧缺的问题。

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膨胀、土地资源有限等原因,导致政府无法及时供应足够的保障性住房。

这就使得需要保障性住房的家庭无法及时得到保障,居住环境陷入困境。

2.管理不规范目前保障性住房的管理方式较为混乱,存在着一些管理不规范的现象。

一些单位在分配保障性住房时不严格按照政策规定的条件进行审核,导致一些不符合条件的家庭也享受到了住房保障;一些保障性住房的管理单位在配套设施建设、物业管理等方面存在不足,导致住户的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3.住房质量不高目前一些保障性住房的建设质量不高,存在着一些安全隐患和居住环境不佳的问题。

一些住房存在着漏水、渗漏、结构不稳定等问题,给住户的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一些住房所在的小区环境差、配套设施不完善,给住户的居住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二、对策建议1.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为了解决房源紧缺的问题,政府需要加大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投入,加快建设进度,增加保障性住房的供应量。

政府还可以在土地资源、财政资金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扶持和支持,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保障性住房建设中,以满足不同层次住房需求。

2.加强保障性住房管理为了解决管理不规范的问题,政府需要加强对保障性住房的管理力度,完善管理制度和规范。

对保障性住房的分配申请、审核程序进行规范,建立健全的分配机制和管理流程,确保住房资源的公平分配和有效利用。

政府还可以加大对保障性住房管理单位的监督和考核力度,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新时期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时期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时期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近年来,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需要采取一些对策来加以解决和改进。

保障性住房建设存在用地不足的问题。

由于城市土地有限,保障性住房项目的用地往往受到限制。

对此问题,可以加大政府在土地供应方面的投入力度,通过增加土地供应,提供更多的用地给保障性住房项目。

可以加强土地利用的规划和管理,通过合理规划和布局,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保障性住房的建设规模。

保障性住房建设过程中存在资金不足的问题。

保障性住房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目前存在资金来源不稳定、缺乏有效的融资渠道等问题。

对此,可以建立健全多元化的融资体系,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通过引入社会资本的方式,增加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资金来源,降低政府负担。

保障性住房建设中存在违规问题。

部分地方和单位在保障性住房建设中存在乱作为、违规操作等问题,导致保障性住房分配不公、资金管理不规范等情况发生。

要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加强对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的监管,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加强对保障性住房项目的审批和监督,严格追责违规行为,确保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保障性住房管理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由于保障性住房分配的具体情况和流程不够透明,公众对于保障性住房政策的知晓度有限,容易引发矛盾和不满。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加强对保障性住房政策的宣传和解释,增加信息公开的透明度,让公众更加了解保障性住房政策的具体内容和操作流程,增强保障性住房政策的公信力和可信度。

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监督不到位的问题。

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是一项涉及广大民众切身利益的工作,对于防止腐败、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要加强对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的监督,建立健全相关的监督机制和监察体系,提高监督效能,依法打击和查处违纪违法行为,保障保障性住房政策的顺利实施和公平公正。

保障性住房管理办法

保障性住房管理办法

保障性住房管理办法保障性住房是指为解决低收入家庭、特殊困难群体和无住房家庭的住房问题而建设、配售或租赁的住房,旨在提供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和限价商品住房等多种形式的住房供应。

为了更好地管理保障性住房,我国制定并实施了《保障性住房管理办法》。

本文将对该办法的主要内容进行介绍。

一、保障性住房建设《保障性住房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了保障性住房的建设要求和标准。

建设主体包括政府投资建设、企事业单位投资建设、社会力量参与建设等多种方式。

建设内容包括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和限价商品住房等。

建设标准包括建筑面积、居住条件、配套设施等方面要求,以确保住房的质量和居住环境。

二、保障性住房的分配与管理《保障性住房管理办法》对保障性住房的分配与管理提出了具体要求。

其中,对住房需求对象的认定、申请方式、审核程序等进行了规定。

同时,要求建立健全公平、公正、透明的住房申请和分配制度,确保低收入家庭、特殊困难群体和无住房家庭能够享受到合理的住房保障。

另外,还对保障性住房的使用管理、维修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规定,以确保住房能够得到有效的利用和维护。

三、保障性住房的租金与售价管理为了确保保障性住房的经济适用性,《保障性住房管理办法》对租金与售价进行了管理。

根据不同的住房形式,制定了相应的租金与售价政策。

其中,廉租住房的租金由政府进行定价,公共租赁住房的租金由价格主管部门根据市场情况进行调整,限价商品住房的售价在一定范围内浮动。

这些措施旨在保障低收入家庭能够承担得起住房费用,同时保护保障性住房的运营可持续性。

四、保障性住房的监督与评估为了确保保障性住房管理的公平、公正和合法性,《保障性住房管理办法》对监督与评估提出了要求。

要求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加强对住房建设、分配、使用和维修等环节的监督和管理。

同时,要求开展定期的评估和考核工作,对各项保障性住房政策的执行情况和效果进行评估,及时纠正不足,完善政策措施。

结语《保障性住房管理办法》是我国保障性住房管理的重要法规,为保障低收入家庭、特殊困难群体和无住房家庭提供了有力的支持,通过对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分配、租售和管理等方面进行规范,实现了住房保障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新时期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时期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时期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人口不断涌入,住房问题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

保障性住房建设是政府的一项重要政策,旨在解决低收入群体的住房困难,帮助他们改善居住条件,提高生活质量。

在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解决。

本文将从建设、管理和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分析保障性住房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建设问题1. 建设标准不统一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标准不统一,导致了住房质量参差不齐。

一些地方为了追求速度和规模,忽视了住房的质量和环境,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了隐患。

对策:政府部门应加强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标准规范,明确建筑设计、施工、装修等各个环节的标准和要求,确保建设的保障性住房符合相关要求,具有良好的质量和环境。

2. 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在一些城市,保障性住房建设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资源,导致了非建设用地被过度占用,地价上涨,城市规划受到影响。

对策: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制定明确的土地利用规划,合理划定建设用地和非建设用地的范围,确保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

二、管理问题1. 保障性住房分配公平性不够在一些地方,保障性住房的分配不够公平,存在着以权谋私、关系户优先等现象,导致了一些有需要的居民无法享受到保障性住房的权益。

对策:政府部门应建立健全保障性住房分配的公平公正的机制,明确分配的程序和标准,加强监督和督促,保障有需要的居民能够公平享受到保障性住房的权益。

2. 保障性住房管理缺乏规范一些保障性住房小区的管理水平较低,管理混乱,存在着垃圾堆放、环境脏乱等问题,给居民生活带来了困扰。

对策:政府部门应加强对保障性住房小区的管理,建立健全小区管理机制,规范小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保障小区的环境整洁和居民的生活安宁。

三、可持续发展问题1. 保障性住房后续维护不足一些地方在完成了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后,对后续的维护工作重视不够,导致了保障性住房设施的老化和破损,影响了住房的使用寿命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浅谈当前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当前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当前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当前,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是我国城市发展中一个重要的议题。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保障性住房的建设与管理问题也日益凸显。

而在这个过程中,一些问题也随之暴露出来,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 资金来源不足:保障性住房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但是目前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财政拨款以及土地出让收益等,这些资源往往是有限的,导致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受到限制。

2. 城乡差距仍然存在:在保障性住房建设方面,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差距依然较大。

一些贫困地区的保障性住房建设滞后,居民的住房问题依然突出。

3. 建设质量参差不齐:一些地方在保障性住房建设中存在着建设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一些低收入群体居住的保障性住房条件较差,甚至存在一些安全隐患。

4. 管理不到位:一些保障性住房小区管理水平不高,环境卫生问题、安全隐患等问题比较突出,给居民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1. 多元资金筹措:要解决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资金来源问题,可以通过多元化的方式筹措资金,比如引入社会资本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探索建立住房金融体系,吸引境内外长期资金等,以确保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2. 加大农村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要重视农村地区的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农村住房制度,提升农村居民的住房条件,缩小城乡差距。

3. 加强建设管理,保障质量安全:要加强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监督管理,提高建设质量,确保住房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加大对建设主体的监督力度,杜绝建设过程中的违规行为,保障住房的质量。

4. 健全小区管理机制:要加强对保障性住房小区的管理,优化管理体制,提高小区管理水平,解决存在的环境卫生问题和安全隐患,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

三、结语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是一个事关民生的重要问题,需要我们引起足够的重视。

当前存在的问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去解决,只有通过不断的探索和改进,才能让更多的低收入群体能够有更好的住房条件,享受到城市发展的成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探讨
摘要:我国绝大多数市县政府已普遍建立了保障性住房制度与供应体系。

按供应对象的可支付水平,全县各地市县政府已推出了包括廉租房、公共租赁房、经济适用房和两限商品房四类保障性住房,但全国各地普遍以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为主向中低收入者供应保障住房。

关键词:保障性住房标准基本现状各地政府
中图分类号:g255.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自1998年初步建立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和住房保障后的10余年间,我国的保障性住房,就始终在质疑责难声中、在各级政府美好的愿望中、在广大中低收入群众的期盼中,始终不懈地建设着。

10余年来,虽各级各地政府不断完善保障性住房制度、更新政策、制定规划、加大投资力度,但终因一方面政策、制度还存在较多的漏洞、执行乏力,另一方面保障房需求远远大于供给,最终致使保障房的保障作用和功能大打折扣。

当前,保障性住房存在的问题已无法回避。

1我国保障性住房的发展方向、模式选择
住房制度改革推进了城镇住房的发展,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由1998年的18.7平方米提高到2010年的31.6平方米。

“十一五”期间,全国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1630万套,基本建成1100万套。

到2010年底,全国累计用实物方式解决了近
2200万户城镇低收入和部分中等偏下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实物住房保障受益户数占城镇家庭总户数的比例达到9.4%,还有近400万户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享受廉租住房租赁补贴。

保障性住房建设,改善了低收入家庭住房条件,对促进经济增长与社会和谐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总体上看,我国住房保障工作还处于探索阶段,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既有住房保障制度不够健全、政策不够完善的问题,也有管理不到位和实施过程中操作不规范的问题。

目前,我国保障性住房的试点工作正在积极展开。

各地的保障房建设的模式呈现出多样性,目前收到较多关注的模式有:
1.1政府主导的供给模式
该模式的代表性地区为重庆。

重庆市明确提出公租房“姓公不姓私”,由政府向占比1/2的中低收入人口提供租赁房。

重庆土地储备主要控制在政府而不是开发商手中。

1.2多种融资方式并举的供给模式
该模式的代表性地区为上海和天津。

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reits)方案在两地相继出台。

以天津为例,除了积极探索发行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募集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外,还利用住房公积金项目贷款支持租赁型经济适用房建设,积极与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沟通,争取将社会保障金引入天津市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

2保障性住房相关规范、工程实例
2.1在众多的一线城市保障性住房建设发展过程中,深圳的保障
性住房建设模式及相关规范有一定的借鉴指导性。

其保障性住房建设要求基本规定从城市发展建设实际需求出发,实事求是,敢于借鉴创新,符合城市建设的实际发展需要,并且取得了良好的建设性成果。

深圳市保障性住房基本规定主要有以下几点:
2.1.1、保障性住房建设,应统筹规划、优化设计、科学建造,经济合理、技术适宜,整体性能符合《深圳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铜级标准及以上要求。

2.1.2、保障性住房规划,应采用混合社区的模式,充分利用城市基础设施与公共资源。

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符合城市发展规划。

2.1.3保障性住房设计要求户型应有实用合理化,基本结构应标准化,功能分隔应多样化,以,满足保障性住房需求对象多层次、广覆盖的要求。

2.1.4保障性住房建设应为装修房,其标准为简装。

2.1.5保障性住房建设和采用的用水、电、通风与空调等部品器件的选用,应遵循”本地优先采购”与“适用性节能化器件优先采用”的原则。

2.2工程实例:
深圳市罗湖区金稻田路鸿基迅达工业区更新改造项目保障性住房施工图设计基本分析如下:
2.2.1项目总平面图
2.2.2根据国家及深圳市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相关基本要求,本项目在施工图设计过程中采取了多项主要措施:(1)本项目户型面积按65、85平方米两档标准进行设计,以65平方米标准为主,最大不超过85平方米;(2)建筑设置架空层,架空层除入口、门厅、防噪隔声设施外,设置为绿化、居民健身活动等开放空间;(3)所有户型均设置阳台;(4)太阳能可再生能源的利用;(5)雨水集蓄及利用系统;(6)采用预拌砂浆;(7)按照环保、经济适宜的原则统一室内装修,装修材料均选用国产中档产品并满足保障性住房装修标准。

通多项措施的合理运用,较好的落实了国家保障性住房法规、政策和深圳市保障性住房建设标准。

2.2.3在以后的设计中可借鉴国外的成熟经验,不断创新和积累。

3我国保障性住房存在的问题
3.1由于保障性住房的主要供应对象是城市的低收入人群,目前保障性住房是以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为主。

我国采取的比较多的是集中建设保障性住房。

一般在城市的某些地方划出特定区域集中建设。

从表面看,这种建设方式便于操作实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居民的住房问题,但过于集中的建设方式会引发很多相关的问题。

3.2由于保障性住房大部分远离市中心,且居住者多为低收入群体,也使得中低收入者居住空间向着边缘化发展,同时加剧低收入群体的空间聚集现象,强化不同社会阶层在空间上的分化,造成城市居住空间的分异。

3.3由于保障性住房是政府在住房领域实施社会保障的重要途径,因此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稳定是其基本价值理念。

如果着眼于将不同收入阶层混合居住,可以通过中高收入群体的影响,改变低收入群体的行为模式,使住宅质量和城市邻里的生活环境质量都得到提升;通过高收入居民的社会观念影响,可以使低收入居民的就业难度降低;同时高收入群体的更明显、更严格的社会行为准则可以规范每个混居邻里成员,从而降低区域犯罪率;最终低收入居民可以得益于更多的就业机会、教育设施、安全性和更好的地区社会服务。

3.4住房准入退出机制不健全。

住房保障实施过程中,面临着无法准确界定住房保障对象和对象认定缺乏科学标准等问题。

二是个人收入和信用制度不健全,就业、收人变化时更难适时、准确地进行复核和清出,造成住房“准入”与“退出”的监管困难。

3.5防止保障性住房建设中平民窟问题。

现在的社会现实是,保障性住房尚未铺开,房子已经形成了穷人和富人之间的空间隔离器。

房价从某种程度已经成了过滤器,低收入群体受到了高房价的排斥。

3.6住房保障缺乏法律硬约束。

目前,住房保障的法律法规只有
住建部等有关部委颁布的部门规章及规范性文件,立法层次较低,远远不能满足发展需要。

由于缺乏法律的硬约束,地方在执行保障政策过程中往往出现落实不到位现象,导致政策实际效果差。

4如何更好的推进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
采取必要的措施推进社会保障性住房制度的建设:
4.1制定《住房保障法》,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政策,需要有效的法律支持。

4.2完善运行管理机制,增强保障性住房的公正性和公平性。

首先,要成立非营利性的廉租房管理公司,隶属于政府,全面负责廉租房的建设,营运。

其次,建立和完善家庭收入调查制度。

最后,在保障标准上实行分类管理。

4.3加强房地产市场监测。

继续加强房地产市场监测分析,建立健全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和统计制度,完善市场监测分析机制,准确把握房地产市场走势,及时发现市场运行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提高调控措施的预见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5结束语
加快保障性住房法制建设,为住房保障的管理提供法律依据和制度保障。

现实住房保障体系的有效架构与运转,明确各级政府在住房保障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责任,在政策落实上加大对地方政府的监管力度,使住房保障的主客体、责任、实施等问题都能够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需要建立起统一的住房保障法律体系,为建立新的住房保障管理体系打下良好的制度基础。

参考文献:
[1]冯念一, 陆建忠 .对保障性住房建设模式的思考[j] . 房地经济, 2007(7) : 85 86.
[2]孙延风, 黄巧敏. 解析社会保障性住房建设——从和谐经济学角度看厦门的实践[j] . 中国统计, 2007(9) : 21 2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