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耕文明的繁盛(1)
5.1.3农耕文明的繁盛
施复夫妇的经营方式与传统的经营方式有何区别? 施复夫妇拥有资金、一定数量的织机;以生产商品 为目的(出售产品),采用计时和计件方式向机工付 酬;统一指挥、分工协作、劳动效率高
手工业繁荣表现三:在经济发达地区出现新的工场
手工业经营形式。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在何时?何地?何行业?其 典型表现是什么?有什么样的特征?
《皇都积胜图卷》局部
工商业市镇的兴起和繁荣
在工商业发达的地区和交通要冲,大批工商业市镇逐 渐兴起。
商人增多,房屋、店铺、居民增多、街道改观
三、商业的发达
小村庄
商业市镇
2.大量农村人口流向市镇,使市镇规模扩大, 市面繁荣。商人、手工业者成为市镇人口的主 体。
当时人口流动的趋势是:从地域上看,从农村流向市镇;从行业上 看,从农业转向商业;从数量上看,从事农业种植的人越来越少, 经商的人数大增。 原因:农民的赋税和徭役繁重;商品流通扩大、市场需求旺盛、从 事工商业利多。
1 600万两/年
(1)表1和表2反映了明清时期中国对外贸易中 怎样的特点?
(2)为什么会出现上述表格内的情况? (3)对外贸易长期处于这种状况隐藏着什么?
明清繁盛的背面隐藏着危机。
综合评述清朝前期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
清朝前期,中国仍然是农耕经济大国,但手工业、商 业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国对外贸易长期处于顺差,
乾隆59年
道光20年
3.10亿
4.10亿
怎么解决人口不断增长带来的粮食问题? 高产作物的引进,提高了粮食产量和土地收益、耕地 面积扩展、精耕细作
二、手工业的繁荣
手工业繁荣表现在哪些行业?
棉纺织业、榨油、粮食加工、制瓷、采矿、冶铁、 造船等。
手工业繁荣——以棉纺织业为例
《农耕文明的繁盛》课件
农耕文明的重要性
总结词
农耕文明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对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 具有重要意义。
详细描述
农耕文明为人类提增长和社会发展。同时,农耕文明也 孕育了人类的文化艺术和精神追求,对人类文明的进步产生 了深远影响。
农耕文明的历史与发展
总结词
农业组织的类型
不同类型的农业组织具有不同的特点 和功能,能够满足农民的不同需求。
农业组织的建设与发展
政府和社会各界需要支持和发展各种 农业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 整体竞争力。
农业文化
农业文化
指在农业生产中形成的一系列文化现象 的总称,如农耕民俗、农耕节日等。
农业文化与旅游
将农业文化与旅游业相结合,可以开 发出具有特色的旅游产品,促进地方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农业技术也在不断 创新,如生物技术的应用、智能农业的发 展等,为农业生产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
农业工具
农业工具
指在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各种工 具和机械的总称,如犁、耙、
收割机等。
农业工具的演变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技术的发 展,农业工具不断得到改进和 更新,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质量 。
农业工具的推广
详细描述
亚洲的农耕文明主要分布在中国的黄河、长江流域,印度的恒河流域,以及东南亚的湄公河流域等地 区。这些地区的农业生产和农作物种类都非常丰富,为亚洲各国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欧洲农耕文明
总结词
欧洲大陆的地形和气候条件多样,农业发展历史悠久,是西方农耕文明的重要发源地。
详细描述
欧洲的农耕文明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罗马时期,后来随着中世纪的封建制度发展, 欧洲的农业生产和农作物种植技术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欧洲的农业现代化进程也较早,
5.1.3农耕文明的繁盛
东 西 两 洋 货 物 俱 全
反应了当时南京经营货物的广泛性, 是当时商品经济繁荣的一个缩影。
明南都繁会图 (南京的繁荣景象) 明皇都积胜图( 北京的繁荣景象)
(2)商帮的形成
徽商
作为中国商界中的一支劲旅, 徽商曾活跃于大江南北、黄河 两岸,以至日本、暹罗、东南亚 各国和葡萄牙。其商业资本之巨、 从贾人数之众、活动区域之广、 经营行业之多、经营能力之强, 都是其他商帮所无法匹敌的,在 中国商界称雄数百年。
晋商祁县乔氏
“皇家有故宫, 民宅看乔家”
乔家的商业字号 有200多处,乔 家的资产相当于 现在的八、九十 个亿。
(3)海外贸易的发达
人口数量多少是衡量一个 国家和地区的重要指标。 英国对中国茶叶需求 量大,且逐年增加。
清朝前期的中国在对外贸易长期处于 顺差,中国经济实力居于世界前列。
农耕文明的繁盛
花生,原产南美洲。15、 16世纪传入我国。其实 马铃薯,原产南美洲。 玉米,原产美洲大陆。 向日葵,原产北美洲。 甘薯,原产美洲大陆。 我国种植花生的历史已 明万历年间传入我国。 最初传入欧洲(哥伦 大约在 17世纪从东南 最初传入欧洲和东南亚 有四千年的历史。 欧洲直到 18世纪末还将 布)。16世纪传入我 亚传入我国。 (哥伦布)。明万历年 其当作观赏植物。 国。 间传入我国。
请回答: 1.小说《醒世恒言》认为施复夫妇发家致富的原因 是勤俭节约,你是否赞同这种观点。
不对。因为施复靠剥削“家人小厮”而发财。
2.施复与织绸“家人小厮”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这种关系有什么特点?
雇佣与被雇佣关系(雇佣关系);
从景德镇的瓷器制作过程和课文中的描述,你能 说出景德镇瓷器生产(明清时期手工业生产)有 哪些特点?
新课标初中《历史与社会》《农耕文明的繁盛》教学设计与反思
新课标初中(历史与社会)(农耕文明的繁盛)教学设计与反思一、教材分析本课时讲的是明、清的一段历史。
本文的明清时期指的是从1368年明朝的建立,一直到1840年XX之前的明清历史。
教材将明清的这段历史放到世界历史开展的大背景下,通过中外比拟,充分展示了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盛世景象,并隐含了出现这一盛世的原因。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明清时期手工业和商业的兴旺、对外贸易的增长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生活的变化等,理解这一时期社会呈现的繁华景象及其原因。
2.过程与方法:鼓舞学生尽可能多地运用各种手段,搜集、整理相关资料,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理解、分析明清时期中国呈现出的繁盛景象;同时,要对盛世背后所隐藏的危机有所发觉,以历史的、辩证的眼光看待明清时期的中国社会。
3.感情、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教学,激发学生对“繁盛〞的自豪之情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明清时期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难点:探究繁盛的原因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反思明至清朝前期,中国的农耕文明在自己的轨迹上继续开展,到达了鼎盛。
无论是农业、手工业、商业以及对外贸易都取得了庞大进步。
农业方面技术的不断进步和高产作物的引进在肯定程度上解决了15世纪以来中国因人口不断增长带来的粮食紧张问题。
手工业方面表现十分繁荣,棉纺织业在明代已从南方推向北方,全国涌现出一批棉纺织基地,以及其他手工业也呈现繁荣景象。
尤其是民间私营手工业迅速开展,占据了主导地位,带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特点的新的工场手工业经营形式开始出现。
伴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开展,商品经济活泼起来,表现在市镇的兴起和规模扩大、商帮的出现。
对外贸易的蓬勃开展说明明清时期的中国进入了一个繁荣兴盛的时代,同时展示了中华民族在世界的地位。
“农耕文明的繁盛〞这一课时内容主要围绕这一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海外贸易几方面的开展展开论述。
课文通过典型案例的呈现,展示了明清时期高度繁盛的农耕文明,并说明这一时期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
农耕文明的繁盛 课件1
三、商业
1、商业市镇的兴起
原因 (1)因手工业发达而形成的市镇。 (2)坐落地点正处于通商孔道而成为城镇。 (3)人口因素 (4)政府在军事要地设置防卫机构,逐渐发展成市镇。 (5)某种重要产品的出产地,引起了政府的注意,因此常 设专门机构进行管理,继而成为市镇。 表现:商人、店铺、房屋和居民增多,街道不断改观。 意义: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提高人民 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
2亿
3亿 4.12亿
这一时期人口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
人口增长迅速
- 新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一、农业
1、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
2、培养大量新的品种
3、引进外来物种:甘薯、玉米等
- 新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二、手工业
典型代表:松江棉纺织业
- 新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通过和这一时期西方的对比,你如何看待明清盛世?
盛世背后隐藏着危机, 面临着挑战
最后的盛世
- 新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经济高度发展,工艺精湛, 商路发达,因此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 新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这一时期,西方各国的工商业逐渐兴起,手工工场 逐渐取代手工作坊,商人的地位不断提高;在思想 领域,从文艺复兴到宗教改革,从近代科学的诞生 到启蒙运动的兴起,人们的思想发生了重要变化; 与此同时,西方殖民者纷纷开始向海外拓展殖民地。 在上述变化的基础上,资产阶级日益壮大,推动了 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西方一些国家先后建立了资 本主义共和制度。
1、繁荣行业:榨油、粮食加工、制瓷、采矿、冶铁、造船。 2、规模扩大:民间私营手工业取代官办工场和作坊,占据 主导地位。 3、工场手工业的出现:苏州、松江等地的纺织业中出现, 带有资本主义关系萌芽的特点。
中国古代农业农耕文明的繁荣与发展
中国古代农业农耕文明的繁荣与发展中国古代农业农耕文明的繁荣与发展是人类历史上的重要篇章,为中国古代社会的进步和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中国古代农业农耕文明的繁荣与发展,并深入了解其对中国古代社会的重要意义。
一、农业农耕文明的起源农业农耕文明在中国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约8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
在这个时期,人们发现了农作物的种植和畜牧的技术,开始从采集和打猎为主的生活方式转变为农耕的生活方式。
稻谷、小麦、大豆、棉花等作物的种植和养殖家禽家畜的发展,为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二、灌溉技术的发展灌溉技术的发展是中国古代农业农耕文明得以繁荣的重要因素之一。
古代中国的农民通过修建水利工程,如渠道、水库和堤坝,有效地利用水资源,解决了干旱和缺水问题,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
著名的灌溉工程有都江堰和蓄满池,它们在中国古代农业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农业工具的进步古代中国农业农耕文明的繁荣还得益于农业工具的进步。
人们从最原始的工具,如石器、木器,逐渐发展出耒耜、犁和石磨等农具。
这些农具的使用减轻了劳作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农业工具的进步使得中国古代农业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对食品的需求。
四、农业知识的传承和创新中国古代农业农耕文明的繁荣与发展离不开农业知识的传承和创新。
古代中国的农民不断积累和传承农业经验,培养了丰富的农业知识。
他们通过实践和观察,总结出了一套完整的农事制度和农业生产技术。
此外,中国古代农民也积极进行农业创新,例如选育出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的新品种,改进农耕技术等,为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五、农业农耕文明的重要意义中国古代农业农耕文明的繁荣与发展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农业农耕文明使得中国古代社会实现了由游牧社会向农业社会的转变,人们过上了定居的生活,形成了稳定的农业经济和社会组织。
其次,农业农耕文明带动了农村的形成和壮大,为后来的农耕文明奠定了基础。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下5.1.3《农耕文明的繁盛》配套练习题
《农耕文明的茂盛》同步测试(含答案分析 )一、选择题1.《苏州府民俗考》中记录:“郡城之东,皆习机业。
工匠各有专能。
匠有常主,计日受值。
无主者拂晓立桥头以待。
若机房工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此则资料反应了明朝苏州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做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照是()A.使用机器生产B.手工业生产规模扩大C.行业分工精美,生产有序D.存在着雇用与被雇用的关系【分析】 D 本题为史料辨析题,依据史料“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是指机工计日向机户领取薪资,这就是初期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机户是初期的资本家,机工是初期的雇用工人,他们之间的关系式雇用和被雇用的关系。
2.“中国农耕文明发展的鼎盛期间”是指A .唐宋期间B.明清期间C.秦汉期间 D .元明期间【分析】明朝至清代先期,因为统治者不停调整举措,不论是农业、手工业仍是商业都获得巨大进步,超出了过去,达到了农耕文明的鼎盛期间。
本题主要考察学生识记状况。
正确答案应为 B3.明清期间,“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说了然A.松江地域棉纺织业比较发达B.景德镇的制瓷业繁华C.松江地域丝织业比较发达D.明清期间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分析】早在元代松江就已经成为“衣被天下”的棉纺织业中心。
明清期间棉纺织业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精巧的松江布有很高的名誉。
这句谚语主假如反应松江地域的棉纺织业比较发达。
故本题正确答案应为 A4.一位殷实的商人,多年从事丝绸产销,因为买卖兴旺,就添置十几台织机,聘用十几名技术工人织绸。
这一历史情形最早应出此刻A. 元代后期C.明朝中期B.明朝先期D. 清代先期【分析】本题中的重点词是“雇用”,资猜中表现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色。
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域就曾出现了这类生产关系的萌芽。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C5.明朝中后期,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是在商品经济发达的A .江南地域B.广州C.北京D.中原地域【分析】因为手工业的发展,江南地域的商品经济十散发达,本题正确答案应为 A故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农耕文明的繁盛
高38cm 直径24cm 蒜头口、直径、圆 腹、高圈足。采用传统粉彩工艺,设色 明快艳丽,口沿、肩部、圈足处绘如意 纹和回纹,腹部三个圆环中各有三只寿 桃,形成一幅完整的图案画。“九”在 中国传统文化中是大数,“桃”通 “寿”,在毛主席生日之际,作者描绘 九个红艳鲜美的寿桃敬献,表达作者祝 福主席寿与天齐的美好祝愿。
农耕文明的繁盛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预习提示
1、明清时期农耕文明达到全盛,主要体现在
农业、手工业以及商业。 2、农业兴盛的表现。 3、手工业的规模超过前代又有创新。 4、商业繁荣,对外贸易活跃。
农业的兴盛
一、农作物的成熟: 1、黄河流域: 2、长江流域: 二、新的作物引入栽种 1、甘薯 2、玉米
手工业的规模超过前代
1、棉纺业从南方推向北方
2、手工业门类繁多 3、出现带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景德镇的陶瓷欣赏
粉彩双面百蝶薄胎碗 作者:江联 高9.2cm 口径20cm 仿照中国苏绣双面绣工艺制作, 内外图案完全重合,两面蝴蝶的 每一根触须,翅纹透光可见,不 差厘毫,逼真无二。薄胎瓷是景 德镇享有盛誉的传统名瓷之一, 早在宋代就有制作,制作过程中, 瓷工凭高超技法在胚胎上经过百 次旋削、精修,最后只保留0.1公 分厚的胚胎,经高温烧成。现藏 于景德镇陶瓷馆。
景德镇的陶瓷欣赏
仿木纹碗
口径14cm 高4.5cm 撇口、罗汉肚、玉 壁底。仿矮木碗造型,端庄平稳。碗内 外以料彩饰以木纹,绘制精细,木头纹 理逼真,并把油漆后亚光的质地表现的 惟妙惟肖,常被误以为是真木碗。玉壁 底边缘留有八颗支钉痕,无款。现藏于 景德镇陶瓷馆。
景德镇的陶瓷欣赏
粉彩团寿桃蒜头瓶
商业繁荣,对外贸易活跃
513农耕文明的繁盛
引进农作物的意义?
大大丰富了我国农作物的品种。 增加粮食产量。 改善饮食结构。 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原料,促进了手工业的进步。
明清时期,在江南地区,流传着“买 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的谚语。
从谚语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手工业的发展
1.手工业繁荣:
①棉纺织业推向北方,全国涌现出一批棉纺织 基地。
胡雪岩:著名的徽商, 早年在各省设立银号20 多处,资产最高达2000 万两以上。后又入朝为 官,所以历史上称“红 顶商人”
徽徽商商大的宅房院舍
晋商
中国第一家票号—— “日升昌”,坐落于“大 清金融第一街”山西平遥 古城西大街的繁华地段。 整座旧址占地2324平方米, 用地紧凑,功能分明。但 就是这样一座小小院落, 开中国民族银行业之先河, 并一度操纵19世纪整个清 王朝的经济命脉。
早
期机
资 本
户
家
被雇用
——资本主义的萌芽
早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
期 机雇
工佣 工
人
雇用
在清代,广东的冶铁业、云南的采矿业、台湾的熬糖业、 陕西的伐木业、北京的采煤业,都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
手工业生产方式的变化?
生产目的:从自给自足到生产商品, 用于市场交换 劳动方式:自己劳动变为雇佣劳动 生产规模:从小到大
从景德镇的瓷器制作过程和课文中的描述,你能 说出景德镇生产有哪些特点?
分工细密、生产规模扩大、产品种类繁多。
商业的繁荣
1.工商业市镇的兴起与繁荣
①在工商业发达的地区和交通要冲,大批工商业市镇 逐渐兴起。
②大量农村人口流向市镇,使市镇规模扩大,市面繁 荣。商人、手工业者成为市镇人口的主体。
趋势:从农村流向市镇;从农业转向商业;从事 农业种植的人越来越少,经商的人数大增。
【历史课件】农耕文明的繁盛
四、对外贸易的发展
1、当时,中国经济实 力居世界第一位,对外 贸易长期出超。白银成 为主要货币。
看表思考:
1、白银的大量流入,说 明了我国当时经济的经 济情况怎么样?
2、当时世界上人口最多 的国家是哪个国家?人 口最多经济实力又最强, 按理说应是最大的市场, 为什么进口的商品那么 少?
2、当时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是哪个国家?人口 最多经济实力又最强,按理说应是最大的市场,为 什么进口的商品那么少?
18世纪中期,中国的经济实力居世界第 一位,但同一时期的西方国家伴随着资本主 义制度的确立,开始了工业革命,机器大生 产对原材料和市场的需求越来越大,西方国 家开始向海外扩张,经济处于上升时期。而 中国仍然是农业为主体的经济,男耕女织是 当时绝大多数中国农民基本的生产和生活方 式,经济的发展速度逐渐缓慢下来。
心就是流淌在班级之池中的水,时刻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夏丐尊 20、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陶行知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2、教育人就是要形成人的性格。——欧文
3、自我教育需要有非常重要而强有力的促进因素——自尊心、自我尊重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4、追求理想是一个人进行自我教育的最初的动力,而没有自我教育就不能想象会有完美的精神生活。我认为,教会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这是一种
最高级的技巧和艺术。——苏霍姆林斯基 5、没有时间教育儿子——就意味着没有时间做人。——(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6、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且点燃一把火。——叶芝 7、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苏霍姆林斯基 8、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其果实是甜的。——亚里士多德 9、教育的目的,是替年轻人的终生自修作准备。——R.M.H. 10、教育的目的在于能让青年人毕生进行自我教育。——哈钦斯 11、教育的实质正是在于克服自己身上的动物本能和发展人所特有的全部本性。——(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12、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赫尔巴特 13、教育儿童通过周围世界的美,人的关系的美而看到的精神的高尚、善良和诚实,并在此基础上在自己身上确立美的品质。——苏霍姆林斯基 14、教育不在于使人知其所未知,而在于按其所未行而行。——园斯金 15、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马卡连柯 16、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
《农耕文明的繁盛》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PPT
昨日的明天是今天。明天的昨日是今天。为什么要计较于过去呢(先别急着纠正我的错误,你确实可以在评判过去中学到许多)。但是我发现有的人过分地瞻前顾后了。为 何不想想“现在”呢?为何不及时行乐呢?如果你的回答是“不”,那么是时候该重新考虑一下了。成功的最大障碍是惧怕失败。这些句子都教育我们:不要惧怕失败。如 果你失败了他不会坐下来说:“靠,我真失败,我放弃。”并且不是一个婴儿会如此做,他们都会反反复复,一次一次地尝试。如果一条路走不通,那就走走其他途径,不 断尝试。惧怕失败仅仅是社会导致的一种品质,没有人生来害怕失败,记住这一点。宁愿做事而犯错,也不要为了不犯错而什么都不做。不一定要等到时机完全成熟才动手。 开头也许艰难,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你会渐渐熟悉你的事业。世上往往没有完美的时机,所以当你觉得做某事还不是时候,先做起来再说吧。喜欢追梦的人,切记不要被 梦想主宰;善于谋划的人,切记空想达不到目标;拥有实干精神的人,切记选对方向比努力做事重要。太阳不会因为你的失意,明天不再升起;月亮不会因为你的抱怨,今 晚不再降落。蒙住自己的眼睛,不等于世界就漆黑一团;蒙住别人的眼睛,不等于光明就属于自己!鱼搅不浑大海,雾压不倒高山,雷声叫不倒山岗,扇子驱不散大雾。鹿 的脖子再长,总高不过它的脑袋。人的脚指头再长,也长不过他的脚板。人的行动再快也快不过思想!以前认为水不可能倒流,那是还没有找到发明抽水机的方法;现在认 为太阳不可能从西边出来,这是还没住到太阳从西边出来的星球上。这个世界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不是井里没有水,而是挖的不够深;不是成功来的慢,而是放 弃速度快。得到一件东西需要智慧,放弃一样东西则需要勇气!终而复始,日月是也。死而复生,四时是也。奇正相生,循环无端,涨跌相生,循环无端,涨跌相生,循环 无穷。机遇孕育着挑战,挑战中孕育着机遇,这是千古验证了的定律!种子放在水泥地板上会被晒死,种子放在水里会被淹死,种子放到肥沃的土壤里就生根发芽结果。选
农耕文明的繁盛(修改)
③海外贸易十分活跃
中国茶叶、生丝、土布、瓷器等产品大量进入 国际市场,使流入中国的白银数量不断增长。 白银在明代中后期成为主要货币。
葡萄牙王宫“瓷室”的天花板
资料3:
英国对中国茶叶需求量的变化 1720年 1800年
资料4:
流入中国的白银数量的变化 300万两/年 1 600万两/年 181 600千克 18世纪60年代 10 442 000千克 18世纪80年代
总概况:明至清朝前期,中国的农耕文明达 到鼎盛。
1、农业的发展
19世纪初,中 国人口超过3亿, 占世界总人口三分 之一。
表现:
①精耕细作农业继续发展
②大量新品种被培育出来,农业技术进一步提高。 ③甘薯、玉米等作物引进中国,并且逐步推广。
作用:
这些新品种为粮食增产开辟了新途径,一定程度上解决 了15世纪以来中国因人口增长带来的粮食紧张问题。
人,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是一种雇佣关系。
资料3 有位技术精湛的熟练织工,因对所得报酬不满, 带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特点。 要求机户增加工资又遭拒绝,便愤而辞职。另一位机户见他技术 熟练、产品精致,认为“得此一工,可胜十工”,就同意以双倍 工资雇佣他。 (1)资料中的“机户”和“机工”各指什么?
(2)“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生产关系有什么特点?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这一时期,农业仍然是中国经济的主体,男耕女 织仍然是当时绝大多数中国农民基本的生产和生 活方式。
④明朝中期以后,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出现了新的工场手 工业经营形式,已经带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特点。
资料1 明朝中后期在丝绸业出现了“以机杼致富”的 “机户”和为“机户”纺丝织绸的“机工”。“机户”一般有 一定数量的织机,雇佣工匠数十名,多的甚至可达数百名,形 成了“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即“机户出资,机工 出力”的生产关系。 资料2 “机工”各有专能,一般有固定的雇主,按日计酬。 找不到雇主的往往“黎明立桥以待,什百为群,延颈相望”, 机户指老板,就是早期资本家,机工指做工的工 如果失业,则“衣食无所”。
5.1.3农耕文明的繁盛课件(18张PPT)
四、对外贸易的发展
l茶叶、生丝、土布、瓷器等产品 大量进入国际市场,深受欢迎 l欧洲人为了购买这些商品,支付 了大量白银,流入中国的白银数 量不断增长。
出口>进口(出超) 出口<进口(入超)
归纳总结、巩固技能
农耕文明的繁盛
1、农业:技术进步;品种增加 2、手工业:繁荣;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3、商业:大批工商业市镇兴起并兴盛 4、对外贸易:活跃
•
12、女人,要么有美貌,要么有智慧,如果两者你都不占绝对优势,那你就选择善良。
•
13、时间,抓住了就是黄金,虚度了就是流水。理想,努力了才叫梦想,放弃了那只是妄想。努力,虽然未必会收获,但放弃,就一定一无所获。
•
14、一个人的知识,通过学习可以得到;一个人的成长,就必须通过磨练。若是自己没有尽力,就没有资格批评别人不用心。开口抱怨很容易,但是闭嘴努力的人更加值得尊敬。
农耕文明的繁盛
17世纪初,中国人口已近2亿; 19世纪初,中国人口超过3亿,占世界总 人口三分之一。
你认为当时农业的哪些进步 有助于缓解人口大量增长带来的 粮食紧张问题?
一、农业
1.精耕细作农业继续发展 北方黄河流域形成 了两年三熟制和三年 2、大量新品种被培育出来 四熟制
3、引进外来品种 南方长江流域采用 多种形式的一年两熟 制
注意加强读图和分析材料题的能力
•
5、世上最美好的事是:我已经长大,父母还未老;我有能力报答,父母仍然健康。
•
6、没什么可怕的,大家都一样,在试探中不断前行。
•
7、时间就像一张网,你撒在哪里,你的收获就在哪里。纽扣第一颗就扣错了,可你扣到最后一颗才发现。有些事一开始就是错的,可只有到最后才不得不承认。
趋势:从地域上看,从农村流向城镇; 从行业上看,从农业转向商业; 从数量上看,从事农业种植的人数减少,经商的人数大增。
农耕文明的繁盛
清朝前期的中国经济实力居于世界前列。
农耕文明的繁盛
明 清 经 济 的 体 现
农业的兴盛
手工业的发展
商业经济的繁荣
海外贸易的发达
第 5页 6题
1 变化是一台到三四十台,自给自足到市
场上交换自己劳动到雇工劳动,规模由小 到大
2 新的工场手工业经营形式
商品经济十分活跃 出现早期的资本主义萌芽
玉米16世纪传入我国。
马铃薯到18世纪传入我国
向日葵从东南亚传入我国。
花生16世纪传入我国
引进新品种的意义?
这些新品种为粮食增产开辟了 新途径,一定程度上解决了15 世纪以来中国因人口不断增长 带来的粮食紧张问题。
手工业的发展
1.手工业繁荣表现在哪些行业?
棉纺织业、榨油、粮食加工、制瓷、 采矿、冶铁、造船等。
海外贸易的发达
海外贸易十分活跃
英国对中国茶叶需求量的变化
1720年 1800年 181 600千克 10 442 000千克 流入中国的白银数量的变化 18世纪60年代 18世纪80年代 300万两/年 1 600万两/年
(1)你能从上述表格中获得哪些信息?
清朝前期的中国对外贸易长期处于顺差。
(2)结合所学内容和课文第11页的资料,说说清朝前
西 北 两 口 皮 货 发 客
这些招牌反映了什么景象?
东 西 两 洋 货 物 俱 全
反应了南京商品经济繁荣。
2.商帮的形成
晋商
中国第一家票号— —“日升昌”,坐落于 “大清金融第一街”山 西平遥古城西大街的繁 华地段。整座旧址占地 2324平方米,用地紧凑, 功能分明。中国民族银 行业之先河,并一度操 纵19世纪整个清王朝的 经济命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杭州 人间天堂 苏州
2.商帮的形成
徽商
作为中国商界中的一支劲旅, 徽商曾活跃于大江南北、黄河 两岸,以至日本、暹罗、东南亚 各国和葡萄牙。其商业资本之巨、 从贾人数之众、活动区域之广、 经营行业之多、经营能力之强, 都是其他商帮所无法匹敌的,在 中国商界称雄数百年。
晋商
山西的晋商,是明清时期崛起的一大商团,这个集团 ,是利用山西靠近北方边镇的有利地理位置发展起来 的,主要经营盐、丝、粮食、铁器、棉布等军需用品 以及金融典当行业。活动范围从黄河流域遍布全国, 远至俄国、日本、东南亚等地区,号称“足迹遍天下”。 明朝中后期,史称:“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 江北则推山右。”晋商曾雄踞国内商界达五百年之久, 到近代才衰败下去。
花生
布)。
16世纪传入我国马。铃薯,原产南美洲。
明万历年间传入我国。
欧洲直到18世纪末还
将其当作观赏植物。
向日葵
猜一猜
二、手工业的发展
材料:江南松江地区的农村妇女清晨抱着 织好的棉布去市场交易,换回棉花,接着再去 织布。因为松江布花色众多、质地优良,当时 流传着“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的谚 语。精美的松江布,每年输送京师十多万匹, 一匹上好的松江布,可卖上百两银子。
结合上述资料和所学内容,总结归纳明清 时期手工业发展的体现。
1、手工业行业多 2、生产技术进步 3、经营方式变化(民营工业占主要地位) 4、经营形式变化(雇佣劳动,分工协作)
三、商业的发达
原因: 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明清时期 农产品与手工制品大量进入市场,商 品经济活跃起来
表现: 1、工商业市镇的兴起和繁荣
中国第一家票号——“日升昌”, 坐落于“大清金融第一街”平遥古城西 大街的繁华地段。整座旧址占地2 324 平方米,用地紧凑,功能分明。但就是 这样一座小小院落,开中国民族银行业 之先河,并一度操纵19世纪整个清王朝 的经济命脉。
四、对外贸易活跃
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经济高度发展,工艺精湛, 商路发达,因此推动了海外贸易的发展。
清前期的中国对外贸易长期处于顺差, 经济实力居于世界前列。
归纳明清时期农耕文明的繁盛体现在哪些方面。
1、农业(新技术、新品种)
玉米、番薯等高产农作物传入中国。
2、手工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3、商业
工商业市镇兴起和繁荣、商帮形成
4、对外贸易 这一时期,农业仍然是中国经济的主体,清朝前 期的中国是一个疆域辽阔、综合国力居世界前列的 国家
(1)资料中 “机户”和“机工”各指什么?体现的是什么 样的经营形式?
(2)“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生产关系有什么特点?
资料 :
明朝中后期,杭州手工业行业达360种;广东 佛山冶铁业,一日出铁六七千斤;江西景德镇有 3000多座窑,民窑居多;嘉兴已使用新式的纱绸 机,并且出现新的工场手工业经营形式。
农耕文明的繁盛
➢ 农业的兴盛(新技术、新品种) ➢ 手工业的发展(经营方式的变化) ➢ 商业的发展 ➢ 对外贸易的活跃
一、农业的兴盛
17世纪初,中国人口已近两亿,19世纪初,中国人口 超过三亿,占世界人口总数的三分之一
人口激增
农业发展
农业技术的进步:多熟制的种植制度、培育新的品种 粮食新品种的推广:甘薯、玉米等高产作物的引进 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如棉花等
分工细密,生产规模的扩大和产品种类繁多。
资料1 明朝中后期在丝绸业出现了“以机杼致富”的 “机户”和为“机户”纺丝织绸的“机工”。“机户”一般有 一定数量的织机,雇佣工匠数十名,多的甚至可达数百名,形 成了“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即“机户出资,机工 出力”的生产关系。
资料2 “机工”各有专能,一般有固定的雇主,按日计酬。 找不到雇主的往往“黎明立桥以待,什百为群,延颈相望”, 如果失业,则“衣食无所”。
出口茶叶、生丝、土布、瓷器等 白银在明代后期成为主要货币
明 清瓷 器
英国对中国茶叶需求量的变化
1720年
181 600千克
1800年
10 442 000千克
流入中国的白银数量的变化
18世纪60年代
300万两/年
18世纪80年代
1 600万两/年
(1)你能从上述表格中获得哪些信息? (2)说说清朝前期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
你们知道它们的名称吗?
何时从国外引进的?
甘薯,原产美洲大陆。最 初传入欧洲和东南亚(哥 伦布)。 明万历年间传入我国。
花15生、,16原世产纪玉南传米美入向大传洲我日约入。葵在我,国17玉 最原世 。米 初产纪, 传北从原 入美东产 欧洲南美 洲。亚甘洲 (薯大 哥陆 伦。
马铃薯
国。 其实我国种植花生 的历史已有四千年 的历史。
从材料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民间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办工场 和作坊,占据了主导地位。
明代景泰蓝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分析明清时期手工业生产有哪些特点。
一位法国传教士这样描述清代景德镇的 瓷器制作过程——“这一劳动在同一工场内 是由许多工人分别进行的。第一个工人只负 责把圆形色线绘在瓷器的口缘上;第二个工 人描绘花的轮廓;第三个工人接着晕色。这 一伙人专门画山水,而另一伙人就专门画鸟 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