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政治学谱系

合集下载

国内政治学谱系(详细)

国内政治学谱系(详细)

当代中国政治学谱系小引近代以来,随着现代大学的兴起,政治学作为一门学科逐渐发展。

新中国成立之前,一些大学已经成立政治学系,并产生了张慰慈(北京大学)、钱端升(中央大学)、张奚若(清华大学)、萧公权(南开、燕京大学)、周鲠生(东南、武汉大学)、萨孟武(中山大学)等著名政治学家。

1952年,高校院系调整中,政治学系被取消,同当时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一样,政治学的一些课程被调整到法律系。

之后虽有部分恢复(如北大、复旦、人大),但课程以马列理论为主。

1979年3月30日,邓小平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了:“我并不认为政治方面已经没有问题需要研究,政治学、法学、社会学以及世界政治的研究,我们过去多年忽视了,现在也需要赶快补课。

”由此,当代中国政治学重建并发展起来。

1980年12月,在北京召开了中国政治学会成立(重建)大会,全国除一些边远省市外,有24个省市自治区的15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1984年4月,中国政治学会正式成为国际政治科学协会(IPSA)集体会员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吉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等高校率先恢复了政治学系建设,对当代中国政治学恢复和发展做出重要贡献政治学重建后第一代创始人80年代响应邓小平的“补课”号召,在各地创建政治学专业,并培养的很多当代政治学精英的人其中王惠岩、徐大同、夏书章、赵宝煦、王邦佐五位先生有中国“政治学五老”之称(格式为姓名、出生年、院校、高校正教授学生)王邦佐1934(复旦大学);(复旦浦兴祖、华东政法袁峰、浙江财经学院郭剑鸣)曹沛霖1933(复旦大学)‘(北师大施雪华,复旦桑玉成、郭定平、陈明明、臧志军、刘建军,上交大胡伟)王惠岩1928(吉林大学);(清华韩冬雪,吉大周光辉、张贤明、王彩波、王庆华、王郅强、麻宝斌、张锐昕,中科院杨海蛟、郑州大学郑志龙)赵宝煦1922(北京大学);(北大王浦劬、俞可平、朱峰、张小明、何增科、姚礼明、国际关系学院黄大慧)夏书章1919(中山大学);(中大王乐夫、广州大学王枫云、西安交大朱正威)车铭洲1936(南开大学)徐大同1928(天津师大);(南开杨龙,天津师大马德普、常士訚、佟德志、仲崇盛,中国政法张桂琳、丛日云、武大黄颂)丘晓1919(苏州大学);刘德厚1934(武汉大学);(武大张星久、叶娟丽、虞崇胜,湖北大学柳剑平、中南财经政法赵丽江)本土政治学、公共管理学、国际关系谱系(多半为老一辈创业者的二、三代传人,其他为师从著名法学家、哲学家、经济学家、历史学家等)格式为(姓名,出生年,师从,毕业年,博士论文题目)北京大学北京大学政治行政学科,是我国现代大学中创建最早的政治与行政学科。

当代西方社会政治思想谱系中的左与右

当代西方社会政治思想谱系中的左与右

当代西方社会政治思想谱系中的左与右作者:顾肃来源:《人民论坛》2013年第20期西方政治中关于左派与右派的说法,源于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

1789年7月17日,法国巴士底狱被攻陷,第三等级的代表掌握了政权。

在1791年召开的立宪会议上,拥护革命的议员占据了议会左边的席位,反对的议员占据了右边的席位。

由此而形成了左派与右派之划分,也形成了左与右的政治话语传统。

通常来说,主张革命、进步或激进的被称为左派,主张倒退、保守的为右派。

直至今天,人们大致以此来划分政治派别。

不过,当代社会政治思潮谱系中,左与右的内涵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其政治倾向会随着时代状况的变化而有所变动。

只是其基本诉求仍然相对固定,主要围绕有关自由、平等及其相互关系、政府与社会的关系而展开。

围绕自由派观点的左右划分自近代以来,西欧的主要政治思想是自由主义,在现代西方政治社会思想的谱系中,自由派的基本观点在相当程度上成为衡量其他思想的一个立足点。

早在近代时期,洛克即反复强调自由派的主要理论设定,即生命、自由和财产权三者密不可分,而保护个人财产是保障个人自由的重要条件。

罗尔斯的论述中,自由主义有若干基本原则。

一,自决原则:个人的生活只有在自由选择的意义上才是有价值的;二,最大限度的平等自由:国家应当保障每个人与他人的同等自由相容的最大的个人自由;三,多元主义:由于个人确实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他们有可能作出不同的选择;四,中立性:国家应当在各种生活方式与善的观念间保持中立;五,善的原则:应当公平分配资源,以使所有人都有追求其自身善的观念的公平机会;六,正当对善的优先性:正义(正当)原则约束个人对其自身善的观念的追求。

但自由主义不是整齐划一的思想派别,其内部大致分为右翼与左翼,保守与激进,以及处于两者之间的、势力相当大的中间派。

保守派一般强调自由而把(结果)平等置于从属的地位,他们更看重公民从事生产、创造、拥有财产和言论及信仰的自由权,而不要求政治参与和经济结果的平等。

中国现代政治学发展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框架

中国现代政治学发展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框架

中国现代政治学发展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框架【摘要】中国现代政治学发展历程丰富多彩,经历了从起步阶段到日益成熟的演变过程。

在方法论上,中国现代政治学的研究已经形成了包括定量分析方法、定性分析方法、比较研究方法和案例研究方法在内的多元化研究框架。

这些方法各有特点,能够帮助研究者更全面地理解中国政治现实。

定量分析方法注重数据和统计分析,定性分析方法注重深入理解政治现象背后的逻辑,比较研究方法则能够帮助我们从跨国视角理解中国的政治制度特点,案例研究方法则能够通过深入案例分析帮助我们理解政治过程中的细节。

中国现代政治学的研究方法已经日趋多元化和专业化,未来的研究方向将更加注重跨学科研究和理论创新。

【关键词】中国现代政治学发展史研究、基本方法、框架、引言、研究背景、研究意义、正文、中国现代政治学发展历程、定量分析方法、定性分析方法、比较研究方法、案例研究方法、结论、总结分析、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中国现代政治学在20世纪初开始兴起并发展,是中国政治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加快,政治体制和治理方式也在不断变革和完善。

在这一背景下,中国现代政治学的发展历程及其相关研究方法备受学者关注。

中国现代政治学的研究背景可以追溯到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思想启蒙运动,当时一大批政治学家意识到政治体制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开始从实证研究入手探讨政治现象。

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政治学研究逐渐走向理性化和多元化,涌现出一大批优秀政治学理论家和学者。

这些学者通过对当代政治实践和理论的深入研究,为中国政治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现代政治学研究背景丰富多彩,既有对传统政治理论的吸收和继承,也有对西方政治学思想的交流和借鉴。

中国政治学学科的发展潜力巨大,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

对中国现代政治学的发展历程及其研究方法进行系统梳理和总结,对于进一步促进中国政治学学科的繁荣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当代艺术因“模仿”产生的误读

中国当代艺术因“模仿”产生的误读
工 l 堡 △
中国 当代艺 术因 “ 仿”产 生的误读 模
● 王 鑫
意大 利作家昂伯托 ・ 埃科认 为 :一切 阅读都是 误读 ” “ 。 如果没有误读就没有各种 各样 的读 后感 ,也就没有文字批 评工作者的职位。艺术也是 同理 , 没有误读 , 也就没有艺术 理论工作者的职位。
的产物。对“ 图式的挪用” 在西方后现代艺术中是一种主要 的创 作方法 , 断它是 “ 造性的误 读 ” 判 创 还是 “ 策略化 的误
以上是 中国当代艺术 中所存在 I 普遍 “ 动误读 ” 臼 被 现 象 。其实 , 中国当代艺术家或者其作品被 进行 被动误读的 ,
远不止这些 , 还有更多的误读现 象存在 。
中国 当代艺术在 很大程 度上 是 西方现 代艺术 和后 现 代艺 术的东 方版本 , 虽然不乏 超越 现代与 后现代 艺 术的探 索 ,
但首要 前提是模 仿 。
中世纪基督教要 求艺术成为神 学原理 的简单 图解 , 把
艺术形象变成一种符号和象征 。此时的艺术摹仿 说正适应 了这一要求 . 为中世纪宗教艺术提供了理论根基 。 文艺复兴 者反对 中世纪的艺术摹仿论 ,恢复古罗马艺术摹仿 自然的 传统 。“ 不像过去 人文 主义者 比喻文 艺为隐藏真理的 ‘ 障面
着一种 文化上 的“ 错位”这种 “ 。 错位” 带来的结果是“ 误读” 。
中国当代艺 术在寻求发展的过程中 .面对的是中西当代艺
结 语
究竟是“ 主动误读” 生成了 中国 当代艺术 . 还是 中国当
代艺术生成 了“ 被动误读 ”似乎 已经显得不重 要。 , 一部艺术
术的双 重谱 系。而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西方社会存在很大差 距. 这种 差距不仅表现在 文化上 , 更表现在政治 和经济上 。 由于多方面发展 的不平衡 , 东西方的 “ 错位” 是一种必然 , 而 “ 误读 ” 是另一种必然 。 从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历程来看 , 中

洛克与卢梭

洛克与卢梭

霍布斯、洛克、卢梭洛克政治思想洛克是第一个系统阐述宪政民主政治以及提倡人的“自然权利”的人,他主张要捍卫人的生命、自由和财产权。

1689到1690年写成的两篇《政府论》是洛克最重要的政治论文。

第一篇是对罗伯特·费尔默爵士的《先祖论即论国王之自然权》的反驳。

洛克极力并有效地驳斥了费尔默的君权神授的主张。

在第二篇中洛克主张统治者的权力应来自于被统治者的同意,建立国家的唯一目的,乃是为了保障社会的安全以及人民的自然权利。

当政府的所作所为与这一目的相违背的时候,人民就有权利采取行动甚至以暴力的方式将权力收回。

洛克也支持社会契约论。

不过他也强调社会契约论是可以废除的。

他也认为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在一个人没有损害另一人利益的情况下可以自行其事。

他也提倡个人财产的合理性,认为个人有权拥有通过劳动所获得的合法财产。

洛克提出的人所拥有的“自然权利”(natural rights)就包括了生存的权利,享有自由的权利以及财产权。

洛克还第一个倡导了权力的分配,他把政治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外交权三种,认为行立法机关应当高于行政机关,防止专政。

这方面的理论由后来的法国哲学家孟德斯鸠(Montesquieu)继续发展,并对美国的三权分立制政体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洛克的政治思想对后来的政治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洛克的自由主义被美国奉为神圣,成为民族理想。

他的思想深深影响了托马斯·杰弗逊等美国政治家,并且在美洲引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浪潮。

洛克的影响在法国则更为激烈。

伏尔泰是第一个将洛克等人的思想传到法国去的人,法国后来的启蒙运动乃至法国大革命都与洛克的思想不无关系。

洛克与卢梭国家理论之比较洛克与卢梭在政治哲学上的分野也反映在他们的国家理论上,本文以国家起源、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和国家创制及发展三个维度探讨了这种差异。

洛克在良性自然状态假设的基础上,认为人类以转交部分权利的方式形成有限的国家政府;卢梭在中性自然状态假设的基础上,认为以转让全部权利的方式构建人民主权的国家。

北大政治学本科专业书单

北大政治学本科专业书单

北大政治学本科专业书单
北大政治学本科专业书单如下:
1.《政治学导论》- 西蒙·特纳
2.《政治学的逻辑》- 西蒙·斯
3.《政治学概论》- 马修斯·普尔曼·杜诺尔
4.《现代政治学》- 安东尼·吉登斯
5.《政治学基本概念》- 汉斯·约阿克姆·饶斯
6.《西方政治学理论》- 邵锡炎
7.《政治学理论》- 哈佛大学政治学系编
8.《政治学原理》- 约瑟夫·阿·施姆普特
9.《政治经济学:要素、关系和方法》- 瑞道·E·穆尔斯坦
10.《中国政治学:批判性导论》- 张维为
以上书籍涵盖了北大政治学本科专业所需的理论基础和学科发展的核心内容,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政治学领域的重要理论、概念和方法论。

政治学原理第二讲:政治学的历史演进

政治学原理第二讲:政治学的历史演进

3.在一般理解行为主义革命意义的基础上认 识政治研究科学化的局限性。
如同社会科学其他学科一样,政治学是伴随人 类社会尤其是政治实践的发展而进化的。迄今为止, 人类政治思想已经历了几千年的演变,我们可以粗 略地将这一演变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古代政 治研究传统的形成;二是近代政治研究的转型;三 是现代政治科学的兴起。而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出 现是人类政治思想史上的一场真正的革命。在这一 讲,我们将追溯政治学发展的历史轨迹,以加深对 政治学的对象、性质和方法的理解。
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
上最博学者之一,并且被后世尊为至圣(圣人之中的 圣人)、万世师表。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 故名丘,曾修《诗》、《书》,定《礼》 、《乐》, 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
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中国古代关于政治的研究主要围绕君主的“治国之道” 而展开。 儒家政治学说以“礼治”和“德治”为主要内容,其核 心是“仁政”,主张为政以德,修己治人,即以道德教化、 修身养性来实行统治,反对以苛政、刑律治天下。 法家则反其道而行之,强调“法”、“术”、“势” 为核心的政治观,主张以明令显法和统治术来驾驭人民。儒 家和法家的主张分别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王道”和“霸 道”。 道家的政治学说以“法自然”为思想核心,在统治手法 上强调“无为而治”。墨子的政治学说则以“兼爱”、“非 攻”为中心,主张以缓和社会矛盾来维持统治。
这些学说,不仅为中国古代社会的后世统治提供了理 论基础,而且把中国政治学说从论证统治的合法性为主要内 容推进到了以阐述如何进行统治为主要内容。
自秦汉到晚清,中国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政治延 续2000多年。公元前140年汉武帝时,为了维护中央 集权的专制统治,董仲舒(前179--前104)改造孔孟 创立的儒家学说,一方面揉合各家学说的观点,另一方 面再次把它与神的意志相结合;提出“罢黜百家,独尊 儒术”的主张,开始使得儒家政治学说具有独一无二的 地位;及至宋朝,经过程朱理学的完善,儒家政治学说 更加臻于精巧和成熟(参阅王浦劬主编:《政治学基础》,第二章,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的统治思 想。

政治学文献综述

政治学文献综述

政治学文献综述
政治学文献综述是对政治学领域相关文献进行系统综合和分析的一种研究方法。

它通常包括对特定研究领域内大量文献的收集、整理、归纳和分析,以便从中总结出研究领域的主要理论、观点和研究现状。

政治学文献综述通常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问题确定:明确研究的问题或主题,以便在后续的文献搜索和综述中重点关注。

2. 文献搜索:通过使用不同的检索工具和数据库,搜索与研究问题相关的文献。

这可能包括学术期刊、学位论文、学术会议论文、书籍、报刊等。

3. 文献筛选:根据预先设定的标准,筛选出与研究问题相关的文献,去除与研究无关或质量不高的文献。

4. 文献阅读与整理:对选定的文献进行阅读,提取出与研究问题相关的信息,如研究方法、样本、主要结论等,并整理成概要或综述表格。

5. 文献分析与总结:对整理的文献进行分析,总结出现有研究的主要理论、观点、研究方法和结论。

这可以通过归纳法、对比分析、案例分析等方法来进行。

6. 写作和报告:根据综述分析的结果,撰写综述报告或论文,
包括引言、研究问题、方法、主要研究结果和结论等。

政治学文献综述的目的是了解某一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找出已有研究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和建议。

它可以为政治学研究者提供理论基础和研究思路,也可以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决策参考。

政治精英在民主转型与民主巩固中的作用

政治精英在民主转型与民主巩固中的作用
在 行为 、 态度 和 制 度 这 三 个层 面 上 已经 成 为 “ 佳 最
制 ” 以便实现 “ 固的 民 主 ” , 巩 。他 们 更 强 调 对 民 主 巩 固的研究 , 而从 民主巩 固的视角 反思 民主转 型 。 进 有鉴 于此 , 对政 治精 英在 民主 转 型 和 民主巩 固这 两 个 阶段 中的作用 分别 梳 理 是很 有 必 要 的 , 因为 这一 方面可 以厘 清政治 精英 在两个 阶段 中作用 的一致性
释力 ” 体现在何 处 ?政 治 精英 在 民主 化进 程 中究 竟 起 到 了哪些作 用?这些 作用又 是通过何 种机制 和途
径而最终发挥 效应 的?通过对 一些 国家 和地 区的经 验性观察 , 初步判 定 : 治精英 在 民主化 进程 中 我们 政
角 度讲 , 以将 民 主 化 划 分 为 自由化 、 权政 权 解 可 威 体、 民主转 型 、 民主巩 固和 民主深化 等若干不 同的阶 段 。但是 , 前 大 多数 民 主化 研 究 都 集 中 于 “ 主 当 民 转型 ” 民主巩 固 ” 两个 阶 段 。如胡 安 ・ 茨 等 和“ 这 林
l/ g s 9 9, p. 3 —1 . y Au u t1 9 p 1 3 48

[ 胡安 ・ 美] 林茨、 阿尔弗莱德 ・ 斯泰:民主 《 转型与巩固的问题: 南欧、 南美和后共产主义欧洲》浙江人民出 。 版社20 年版, o O 8 第9 页。
70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2 1 年第 3期 01
中图分 类号 : 6 D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文 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 :0 7— 0 2 2 1 )3— 0 0一 7 10 99 (01 O 0 7 O
二战 以来 , 当代西 方 政 治学 界 中 的 民主化 研究 逐渐 兴起 , 并在 之后掀起 了几次 高潮 , 步形成 了解 逐 释和分析民主化问题 的两大理论谱 系: 现代化理论 视野下 的“ 构 论 ” 强 调政 治 精 英 关键 性 作 用 的 结 和 “ 过程论 ” ④ 18 。 在 9 0年代 以来 的 民主化研究 中 , 过 “ 程论 ” 在一些方 面相对 于“ 构论 ” 结 似乎 具有更 强 的

一部总揽张慰慈政治学术思想的里程碑式力作———评《中国现代政治学史上的张慰慈》

一部总揽张慰慈政治学术思想的里程碑式力作———评《中国现代政治学史上的张慰慈》

第5期2018年10月阅江学刊YuejiangAcademicJournalNo.5Oct.2018㊃书㊀评㊃一部总揽张慰慈政治学术思想的里程碑式力作评‘中国现代政治学史上的张慰慈“乔耀章(苏州大学,江苏苏州215006)一般说来,历史境遇中的人不是人人都能够进入历史的㊂但后人书写 历史 有时记载一些不该记载的人物,而将该记载的历史人物有意无意地 遗漏 或 忘却 ㊂张慰慈就属于这类不该被遗漏或忘却的一位历史人物㊂张慰慈(1891 1976),江苏吴江人㊂1912年留学美国,1917年获美国爱荷华大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受聘为北京大学最早的政治学教授,此后任法政大学㊁上海东吴大学法学院㊁中国公学政治学教授,省立安徽大学法学院政治学教授兼校务会议委员㊁校图书馆馆长,南京中国政治学会干事㊁铁道部参事等职㊂新中国成立后,张慰慈居住上海,任上海文史馆馆员,1976年3月去世㊂为了纪念这位不该被遗漏或忘却的历史人物,在迎接安徽师范大学90周年(2018年4月)校庆之际,由主要从事政治学理论㊁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研究的中国政治学会理事㊁安徽省政治学会副会长㊁安徽师范大学政治学教授李宗楼和主要从事政治学理论㊁中共党史㊁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史研究的中国李大钊研究会理事㊁江苏省政治学会常务理事㊁南京审计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吴汉全二位领衔倾力著述的‘中国现代政治学史上的张慰慈“一书,已由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于2018年2月出版㊂据我所知,该书是目前国内外比较系统研究张慰慈政治学术思想的里程碑之作㊂该书比较系统介绍并阐发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张慰慈正式步入政界(1932年)以前的学术生平㊁政治学术思想,以及他为构建中国政治学理论体系所作出的突出贡献,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色㊂㊀㊀一㊁体例新颖,构思独到㊀㊀该书在对张慰慈的学术思想进行研究时,如何尽可能地在体例上全面而详细地凸显其学术思想的内容与品质,就成为研究者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㊂‘中国现代政治学史上的张慰慈“一书采用了以历时态的时间为经㊁共时态的内容为纬且经纬结合的体例方式,详细阐发了张慰慈的学术生平与思想,从而为学术界进一步深入研究铺平了道路,打下了文献基础㊂该书除了导论和后记以外,主要由总论 上篇 中篇 下篇和结语构成㊂在总论部分,作者以时间为线索,描述了张慰慈生平各个阶段的思想历程, 力图将张慰慈这个历史人物的形象整体地凸现出来 ㊂作者实际上为读者大体勾勒出了张慰慈人生的三个阶段:留美求学(1912 1917) 潜心治学(1917 1932) 弃学从政(1932年始)㊂张慰慈最灿烂的政治学术思想之花集中绽放在潜心治学阶段㊂因此,他成为民国年间以胡适为中心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群星中灿烂的一颗,他亦凭其丰硕的教学与研究成果,成为当时中国身份显赫的政治学家㊁思想家㊂在上篇部分,作者以 现代思想史上的张慰慈 为主题阐述了张慰慈的政治思想,主要聚焦于对俄国政治制度的研究㊁五四时期的自由主义思想㊁妇女解放视域中的婚姻观以及与胡适40年交往的情谊等931. All Rights Reserved.阅江学刊:2018年第5期问题,展示了张慰慈国内政治与国际政治交相呼应的政治学视野,奠定了其中国政治思想家的地位㊂在中篇部分,作者以 构建政治学理论体系的张慰慈 为主题,阐述了张慰慈对政治学理论体系的卓越探索以及‘政治学大纲“的突出成就,论证了他对政治学研究内容的拓展及其时代特点和他在政治学科学化谱系中的地位,凸显出其在中国政治学理论上的独特建树㊂在下篇部分,作者以 开创政治学分支学科的张慰慈 为主题,阐述了张慰慈对市政制度的开创性研究㊁对国际政治的开拓性研究㊁对宪法学研究的积极探索㊁对政治制度研究及比较政治制度领域的开辟之功,凸显其对中国政治学多学科领域的开拓性贡献㊂在后记部分,作者自信地指出,该书是国内比较系统研究张慰慈政治学术思想的第一部著作,主要探讨民国时期张慰慈在中国政治学发展史上不可或缺的学术成果㊂一方面,既对从事中国现代政治学史研究的学者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另一方面,又对我国当代政治学研究以及构建中国特色政治学学科理论体系具有积极意义㊂㊀㊀二㊁方法创新,意义深远㊀㊀正如作者所言,该书是一部有学术价值的专著㊂就其内容而言,它对于研究张慰慈的政治学术思想来说,既是现阶段研究的概论,又是展开可持续研究的开始或开端㊂张慰慈是民国时期重要的政治学学者,在教学与研究过程中有大量的著作与文章面世㊂由于多种原因,其政治学术思想曾经被历史尘封㊂虽然学术界对其政治思想已经有了一些碎片化的研究,但只是停留在叙事性的人物介绍方面,至于他的研究领域以及对中国政治学发展的影响,则还没有引起学人们的广泛关注与深入探究㊂该书的问世为我们重新发现并张慰慈政治学术思想展开较为系统的著述,具有历史和现实意义及学术价值㊂李宗楼㊁吴汉全教授在领衔撰写本书的过程中,对张慰慈政治学术思想的挖掘有新的突破㊂自2016. All Rights Reserved.年始,他们对张慰慈的著作与文献进行了全面性的搜集㊁整理与编排㊂这项工作为本书在研究内容的翔实性方面奠定了基础㊂正如本书序言所言:为了认真写好这部创新性著作,我们联系了全国许多著名学者,组成了一个近20人的课题组,协同攻关,展开了一年多的研究工作㊂这项工作主要包括:张慰慈资料的系统调查㊁研究选题发布㊁本书写作大纲的拟定㊁张慰慈‘政治学大纲“‘市政制度“‘宪法“及‘政治制度浅说“等著作的点校与出版㊁张慰慈学术研讨会的召开㊁提出本书初稿修改意见㊁研究著作的正式定稿等㊂几经斟酌,最后才把研究成果定名为‘中国现代政治学史上的张慰慈“㊂全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研究视域方面,主要聚焦在中外文化交流视域㊁中国现代政治思想史视域和中国现代学术史视域㊂时代可以选择学者,而学者则不能选择时代㊂张慰慈著述立言鼎盛时期正是中华民族灾难深重㊁内忧外患的年代,这给他的学术命运留下深深的历史印记,他的学术思想也受制于当时的政治环境㊂在研究方法方面,作者主要聚焦于理论逻辑与历史逻辑的结合,从社会史的角度切入,将张慰慈放在近现代中国社会变迁中考察,强化比较研究方法的研究力度,在历史文献学㊁版本学㊁校勘学基础上,通过理论抽象和比较研究,确认张慰慈政治思想的贡献在现代中国政治学发展史上的地位㊂在研究结论方面,主要聚焦于张慰慈作为著名历史人物的 历史画像 :现代知识分子㊁忠诚的爱国主义者,自由主义思想家㊁现代民主政治的追求者,现代中国著名学者㊁西方政治学本土化的积极推动者,民国时期知名政治学教育㊂㊀㊀三㊁定位准确,亮点突出㊀㊀该书字里行间潜在的一个最大㊁最突出的亮点就是力图向读者表明,张慰慈在中国现代政治学起始阶段的独特贡献主要在于:开辟中国现代政治学科学化的历史进程㊂041阅江学刊:2018年第5期张慰慈作为现代中国著名政治思想家㊁政治学家㊁政治学教育家,是现代中国政治学研究的开拓者,是中国市政管理研究的开创者㊁引路人,是把西方政治学常识与世界政治体制介绍到中国的最早学者之一㊂我比较认同书中陶庆教授的相关研究,认为张慰慈绝大部分政治学著说,鲜有纯粹从政治哲学的观念角度推演政治 应当 如何而不应当如何等宏大命题,相反,他的政治学著说包括对欧美国家的政治体制研究㊁市政制度等研究,他对民国初期政治乱象及其初步兴起的城市管理等研究都贯穿着当地实际生活中的大量数据与生动案例等㊂凡此种种都表明张慰慈注重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治学风格,从一开始就与当时中国传统政治学偏重于 应当 如何不应当的哲理套路截然不同㊂他所开辟的中国政治学科学化发展方向,对于今天破解中国政治学自20世纪50年代后期隔绝欧美传统㊁承袭苏俄教学科研体制所造成的过度脱离实践导致经院哲学化等困境,以及奋起直追迎头赶上并非 西化 的政治科学发展的世界学术潮流,推进中国政治学科学化的常态发展,无疑具有正本清源㊁拨乱反正的正能量作用与意义㊂纵观全书,作为到目前为止我国正式出版的第一部系统研究张慰慈学术思想的专著,‘中国现代政治学史上的张慰慈“在研究体例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及学术定位方面具有开拓性,对张慰慈在政治学研究方面的内容进行了全面归纳与概述,彰显了张慰慈在政治学理论体系建构上所取得的成绩,突出了张慰慈对西方政治学理论的本土化或中国化而作的努力㊂这为后辈学人进一步深入研究张慰慈提供了文献基石,铺平了研究道路㊂正如该书导论中所言:研究者的研究空间非常广阔,需要具体阐发的问题也很多㊂可以预见,对张慰慈政治学术思想的研究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取得更大的学术成绩㊁更多的研究成果㊂责任编辑:李海中. All Rights Reserved.141。

《政治学十五讲》知识要点

《政治学十五讲》知识要点

13404班严泽川序言政治学给我们提供了什么知识◇政治学提供的知识政治学涉及两方面的知识:政治分析原理合和政治操作原理。

政治分析原理告诉我们政治生活分析的方法,掌握这种方法能使我们知道一个良好的政治秩序是如何构成的。

政治操作原理涉及政治制度的设置和政治技术和技能方面的知识,他告诉我们一个良好的政治秩序应该如何建立和如何维护。

政治学为三种人提供帮助:①政治从业人员;②政治学从业人员;③普通公民。

第一讲政治学:学科定位与知识体系一、政治的定义孙中山:政治两字的意思,浅而言之,政就是众人的事情,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的事情便是政治。

人们对政治的解释和定义来历不同,对政治概念的解释的大体思路有:①价值性解释;②神学性解释;③权力性解释;④管理性解释。

●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有如下特点:1、认为政治是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

政治关系是社会关系之一,政治具有公共性和阶级性两重性;在阶级社会中,政治主要是相互对抗的阶级关之间的关系。

2、认为政治是更为基础的经济关系的集中体现。

3、认为国家政权是政治的主要和根本问题。

4、认为政治是一种有规律的社会现象。

政治的定义:政治是人类集体生活的一种组织和安排,在这种组织和安排之下,各种组织、团体和个人通过一定的程序,实施对集体决策的影响。

二、为什么要研究政治1、确立共同的政治理念,形成广泛的政治共识2、探索合理的政治安排,合理的规划政治生活3、寻求文明的政治原则,文明的解释政治冲突4、了解他人,学会与别人打交道三、政治学科的定位和知识体系要了解政治学的知识结构和学科体系,首先需要从人类文明以及知识的构成谈起:文化(文明)构成及政治学知识结构在我们广义的文化或文明的概念中,作为其构成以素的物质技术→组织制度→思想观念→社会心理呈现出由表及里的关系:处于最表层的物质技术是最容易变动的部分,而处于最深层的社会心理的部分是最不容易变动的部分。

从中国古代关于“知”和“行”关系的角度出发,我们还可以将政治学的知识划分为两个方面的知识,即关于“知”的政治知识和关于“行”的政治知识。

政治学基础王浦劬第四版

政治学基础王浦劬第四版

政治学基础王浦劬第四版第一章:政治学的发展和基本理论政治学是研究政治现象和政治行为的学科,它涉及国家、政府和政治制度等方面的内容。

政治学的发展可以追溯至古希腊,古希腊的政治哲学家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对政治学的基本理论进行了初步探讨。

在现代,政治学经历了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形成了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如政治权力理论、政治制度理论、政治行为理论等。

第二章:政治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政治学的基本概念包括国家、政府、政权等,这些概念是理解政治学的基础。

而政治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方法、横断面研究方法、纵断面研究方法等,这些方法在研究政治现象和政治行为时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三章:国家和政权国家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组织形式,它具有领土、人民、主权等特征。

而政权是国家的权力机构,它包括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等。

国家和政权的关系是政治学的重要研究对象,对于理解国家政治和政治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章:政治制度政治制度是国家执政的组织形式和程序,它包括宪法、政府机构、选举制度等。

政治制度的设计和运行对于国家政治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政治学对政治制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第五章:政治参与和政治行为政治参与和政治行为是政治学的重要内容,它涉及公民对政治生活的参与和政治行为的表现。

政治参与和政治行为对于民主政治的运行和政府的合法性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政治学对政治参与和政治行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第六章:政治权力和政治决策政治权力是政治学的核心概念,它包括权力的来源、运行和制约等方面。

政治决策则是政治权力的表现,它涉及政府的决策过程和结果。

政治学对政治权力和政治决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探讨了权力的分配和运行机制,以及政府的决策模式和效果。

第七章:政治文化和政治社会化政治文化是国家政治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它对政治行为和政治制度的形成和运行产生重要影响。

政治社会化是公民政治意识和行为的形成过程,它对于民主政治和政治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政治学对政治文化和政治社会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探讨了文化对政治的影响和政治社会化的机制和过程。

学科与学术_中国20世纪30年代政治学的建立

学科与学术_中国20世纪30年代政治学的建立

学科与学术:中国20世纪30年代政治学的建立王向民内容提要:20世纪30年代,政治学系所已经成为大学必设的系所,课程设置较为系统,政治学家的身份逐渐同经济学家、社会学家等区别开来,研究领域和著作著述相对独立,专业性的中国政治学会也得以建立。

这标志着政治学在中国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同时,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也在学院及革命根据地蓬勃发展。

关键词:现代政治学;学科;学术现代政治学在中国经历了若干阶段①。

晚清时期,政治学作为域外政治思想之一进入中国,继而把中国传统知识资源“政治学化”,建立起相应的本土政治学谱系。

民国前后,政治学作为对政治思想、尤其是对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与阐释而获得其思想形态。

到20世纪30年代,留学欧美的政治学博士归国,设立政治学系所并著书立说,使政治学从思想之维走向学科学术之维②。

到这一时段,政治学系、所已经成为大学必设的系所,课程设置较为系统,政治学家的身份逐渐同经济学家、社会学家等区别开来③,研究领域和著作著述相对独立,专业性的中国政治学会也得以建立。

这标志着政治学在中国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①②③学术界民国政治学的研究,目前已经发表的成果有:背景性的研究包括熊月之著:《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李华兴:《民国教育史》,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学科综述性研究包括张分田、萧延中:《中华文化通志·政治学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韩述之主编,林炳秋、沈国明、孙关宏副主编:《社会科学争鸣大系———政治学·法学卷(1949—1989)》,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王邦佐、潘世伟主编:《二十世纪中国社会科学·政治学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就百年政治学为题的论文有赵宝煦:“中国政治学百年历程”,《东南学术》2000年第2期;俞可平:“中国政治学百年回眸”,《人民日报》,2000年12月28日第12版;张友渔、石啸冲、王邦佐、王沪宁:“政治学”词条,《中国大百科全书·政治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2年版。

批评的解剖——读佩里·安德森《思想的谱系:西方思潮左与右》

批评的解剖——读佩里·安德森《思想的谱系:西方思潮左与右》

史 和社会 学教授 ,曾被 同为英 国马克思 主义文化批 评 家的泰勒 ・ 伊格 尔顿誉 为“ 不列颠最杰 出的马克思 主义知识观点 独到 , 著述颇丰 ,主要代表作有 《 西 方马克思主义探讨 》 、
特征在其身上得 到了绝佳呈 现。在《 思想 的谱 系 : 西
第2 9 卷 第1 期
V0 1 . 2 9 No . 1
廊 坊 师 范 学 院 学报 ( 社会科学版)
J o u r n a l o f L a n g f a n g T e a c h e r s C o l l e g e ( S o c i l a S c i e n c e s E d i t i o n )

进入 了佩里 ・ 安德森 的研究视野 , 显示 出他较 为扎 实
的理论功底和宽厚 的思想基 础。正如安德森本人 在
前言 中所 说 : “ 本 书所关 注 的这些 思想 家和 作家们 ,
分属于政 治领域 中的左 、 中、 右三派 , 虽然 一直 以来
这些派别之间 的定位 和边界 比较模 糊 ,但 他们显然 仍坚 守着各 自的阵地 。” …
部力作 ,由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 学院袁银传
教授和 中共 中央 编译局 曹荣湘研 究员共 同翻译 , 近
期 由社 会科学文献 出版社 出版 ,在诸多社会 领域产 生了重要影 响。 佩里 ・ 安德森是享誉 当今世界 的著名
文化批评 家 , 曾供职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 担任历
作 为当代英 国一流的左翼思想家 , 佩里 ・ 安德森 继 承了西方公 共知识分子的优 良传统 ,以一个 左翼 斗士 的身份介入各种社会矛盾中。同时 , 他具有非常 鲜 明的终极关 怀意识 , 立场坚定 , 不受各种 外在的政 治体制 因素的制约 ,西方社 会有机知识分 子的性格

政治哲学研究谱系:概念界定、视域转换与实践创制

政治哲学研究谱系:概念界定、视域转换与实践创制

Vo _ 9 l 1 J n,No 7 a .8
政治哲学研究谱系: 概念界定、 视域转换与实践创制
李武 装
( 安交 通大 学人 文 学院 , 陕 西 西安 7 0 4 ) 西 1 0 9
摘 要 :政 治 哲 学 的 本 质 就 是 对 所 有 政 治 活 动 及 其 对 象化 形 式 之 合 法 性 (e ima 1gt — i
政 治 学 界 定 的 代 表 人 物 当 属 中 共 中 央 编 译 局 俞 可 平 研 究 员 。 他 指 出 , 政 治 哲 学 是 政 “ 治 学 的 一 个 分 支 学 科 , 主要 研 究 政 治 价 值 和 它 政 治 实 质 。政 治 哲 学 属 于 政 治 理 论 的 范 畴 , 它 是 关 于 根 本 性 政 治 问 题 的 理 论 , 其 他 政 治 理 是
政 治 哲 学 的 概 念 界 定 及 其 研 究 对 象 、 究 研 内 容 , 来 都 没 有 定 论 , 人 人 殊 。 单 就 称 谓 历 言 而言 , 美 的政 治哲 学 通 常是 与 道德 哲 学 、 英 法 律 哲 学 、 会 哲 学 等 杂 糅 在 一 起 使 用 的 ; 德 社 而
中图分 类 号 : 0 1 3 文 献标 识 码 : 文章 编 号 :0 8—7 9 (0 1 0 —0 6 —0 A 10 0 52 1)2 0 7 7
论 的哲 学 基 础 。 “ 治 哲 学 是 一 种 规 范 理 论 。 ”政


政 治 哲 学 的概 念 界 定
它 主 要 不 是 关 于 现 实 政 治 的 知 识 , 是 关 于 现 而 在 政 治 生 活 的 一 般 准 则 以及 未 来 政 治 生 活 的 导 向性 知 识 , 主 要 关 注 政 治 价 值 , 社 会 政 即 为 治 生 活建 立 规 范 和 评 估 标 准 。换 哲 学 的 界 定 可 以被 大 致 归 化 为 政

《思想的谱系》读后感

《思想的谱系》读后感

们显然仍 坚守着各 自的阵地 , 这正是标题所提及 的谱 系。纵览全 书, 佩里 ・ 安德森结合著作文本 , 较全面地考察 了西
方2 O世纪主要的右翼 、 中间派和左 翼思想家 的主要思想 , 对各种思想之 间复杂的关系 、 同异 , 以及发 生和转换 的原因 进 行描摹和分析 , 几乎是全景式 、 又颇具细节感地 呈现 出西方 当代 思想领域 的各种鲜 明冲突和微妙 变化。 谱系学研究
此基础上,安德森 比较分属不 同阵营的思想家们与政治有关
《 思 想 的谱 系》 究竟 是 一 本什 么样 的 书 ?为 什 么名 之 为“ 谱 的思 想 , 如 右 翼 思想 家奥 克 肖特 、 施米 特 、 施 特 劳斯 和 哈 耶 克 ,
系” ?在前言中, 作者开宗明义 , 称“ 本 书是一部有关当代思潮 自由派 阵营 中的罗尔斯、 哈 贝马斯 和博 比奥, 以及左翼阵营中
西 方 思 潮 左 与右 》 。正 如 《 大 西 洋 月 刊》 所评: “ 当下 知 识 最渊 父亲在中国的一段历 史的记录 ,并没有离开政治的背景 。因 博、 思想 最 深 刻 的评 论 家 的 力 作 ” , 《 思 想 的谱 系》 一 书 刚 一面 此 , 所谓 “ 思想谱系” , 在这本书里 , 即是 “ 政 治 思想 谱 系 ” 。在 世, 就 引起 了极 大 的 社 会 反 响 。
《 思想 的谱系》 读后感

( 武汉 大 学经济 与管理 学 院
摘 要

湖北 ・ 武汉 4 3 0 0 7 2 )
《 思想的谱系》 是 一部 有关 当代 思潮史 的著作 , 可 以把它看作 一份对于特殊知识景观的全景指南。本书所关
注 的思想家和作 家们 , 分属于政治领域 中的左、 中、 右 三派 , 虽然 一直 以来这 些派别之 间的定位和边界比较模糊, 但他

当代政治学领域的代表人物

当代政治学领域的代表人物

当代政治学领域的代表人物1、政治学理论:石啸冲、王惠岩(1928.3——2007.10)、王邦佐(复旦、湖大)、王沪宁(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王浦劬(北大);2、政治思想史:徐大同(人大、北大,现任天津师大教授)、马啸原(云南大学);3、政治制度:韦庆远(1928-2009.5.11,人大)、曹沛霖(1933-,复旦教授、博导)、龚祥瑞(1911—,清华大学政治系毕业,任北京大学法学系教授,是现中国副总理李克强的老师);4、政党与政治团体:高放(人大);行政学:黄达强、夏书章(1919年—,行政学家,中国当代行政学的主要奠基人,“中国MPA之父”,中大);5、国际政治:赵宝煦(人大);俞可平(中央编译局);胡鞍钢(清华)、浦兴祖(复旦)、施雪华(北师大);政治学专业推荐大学第一种10001 北京大学10002 中国人民大学10246 复旦大学10511 华中师范大学10055 南开大学80000 中共中央党校10183 吉林大学10284 南京大学10065 天津师范大学10422 山东大学10486 武汉大学第二种1、北京大学2、华中师范大学3、中国人民大学4、复旦大学5、南开大学6、武汉大学7、吉林大学8、北京师范大学9、华东师范大学9、山东大学第三种1 吉林大学A+2 中山大学A+3 复旦大学A+4 北京大学A+5 南开大学A6 中国人民大学A7 华中师范大学A8 武汉大学9 南京大学10 中国政法大学A11 厦门大学12 浙江大学A13 天津师范大学A 行政管理专业1 中山大学A+2 中国人民大学A+3 北京大学A+4 北京师范大学A+5 武汉大学A+6 湘潭大学A+7 清华大学A8 兰州大学A 9 吉林大学A10 华中师范大学A11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A12 重庆大学A13 华中师范大学A14 东北大学A15 浙江大学A16 南京大学A17 南开大学18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19 厦门大学20 山东大学21 南昌大学22 上海交通大学23 河海大学24 湖南大学。

一种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知识谱系

一种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知识谱系

一种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知识谱系从英国女学者苏珊·斯特兰奇(Susan Strange)1970年发表《国际经济与国际关系:相互忽略的案例》一文算起,国际政治经济学(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已年届不惑。

从最开始作为一种用政治与经济相结合分析国际关系的呼吁,中间经历了经济学者与国际关系学者的对话、著作论文的发表,再到英国、美国大学设置硕士课程、博士项目,发展到现在,国际政治经济学已经成为一门世界各国的大学十分重视的学科。

与此同时,国际政治经济学也成为研究机构与政府部门看待世界政治的一种重要方法,政治与经济相互作用、国内与国际相互关联,将是全球化时代政策制定的重要议题。

20XX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出版本杰明·科恩(Benjamin.J.Cohen)教授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学科思想史》,展现了国际政治经济学的丰富内容与日渐扩展的影响力,成为认识这一学科的指南。

实际上,科恩在出版本书以前就已经在欧美学术界发表描述国际政治经济学学科面貌的文章,引起大西洋两岸巨大的反响。

20XX年,科恩在美国国际政治经济学会(The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 Society,简称IPES)发表第一篇探讨这一话题的文章,该文20XX年以《大西洋分歧》为题发表在英国的《国际政治经济学评论》杂志上。

在这篇重要文章中,科恩明确提出了日后被广泛接受的“美国学派”(American School)与“英国学派”(British Sch001)的划分。

尽管此前已经有学者论及英美大学在国际政治经济学授课上的差异,也有学者在20XX年提出国际政治经济学的英国学派和《国际组织》学派(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School),但都比不上科恩概括的命题吸引人。

因此,不妨把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国别差异称为“科恩命题”。

20XX年《国际政治经济:学科思想史》一书出版之后,欧美学术界对“科恩命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争论异常激烈。

课题研究论文:浅析地缘政治思想渊源与流变

课题研究论文:浅析地缘政治思想渊源与流变

98924 政治其它论文浅析地缘政治思想渊源与流变一、西方地缘政治思想渊源曾被称之为“历史学之父”的古希腊著名的学者希罗多德,他的很多著作中都是以地理的角度记录的,他将自己所见到的地理面貌,风土人情,生活环境一一描述。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从哲学的角度提出的海洋决定论对有关于地理方面思想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的弟子亚里士多德主张气候决定论,他非常注重研究人的活动与环境要素二者之间的关系,认为临近海洋的生态气候与希腊城邦国家的商业活动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有着优越的海洋资源的地区商业都比较发达,而适宜的气候环境有利于塑造温和的国民性格,这将进一步促进人们之间的商业往来。

赫卡泰奥斯曾在公元前6世纪时,以气候因素为划分世界的标准,并将其在他的地图上分成了两个部分。

二、西方地缘政治思想流变与创新(一)先驱拉采尔德国学者弗里德里希?拉采尔。

他一生著作颇多,他善于从人类和政治的角度出发研究地理学,较为系统的现代地缘政治理论的提出奠定了基础。

提出了著名的国家生命理论,国家作为众多空间有机物中的一种,将国家看成一种单细胞的国家有机体的形式,它的生存和发展要遵从于优胜劣汰原则。

被后来的一些地理学者加以妄加揣测,为20世纪三十年代特别是德国法西斯民族侵略行为当作光明正大侵略的理由。

(二)谢伦的创新瑞典的政治家谢伦首次提出“地缘政治”一词。

开创“地理决定论”与“国家中心论”两大理论范式,将国家视为一种生命有机体,认为国家只有在不断扩张中才能生存下去。

关于国家行为的分析体系,重要的是国家的自然天赋属性,研究包括下列几个方面:地缘政治、经济政治、人口政治、社会政治,以及政府政治。

其中的地缘政治属性,包含国家的区位、国家领土的形态以及领土的大小。

国家有机体思想,明显地受到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历史学家和他所推崇的地理学大师们的影响。

(三)海权论开创海权论的起源也自然要追溯到马汉大师的分析。

他的主要贡献特殊之处在于他是第一个提出“海权”这一名词的人,他将海权与其他地缘政治概念划分界限,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之后,形成非常巨大的思想浪潮,席卷了当时的大部分国家,并对后世的海权理论的发展均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代以来,随着现代大学的兴起,政治学作为一门学科逐渐发展。

新中国成立之前,一些大学已经成立政治学系,并产生了张慰慈(北京大学)、钱端升(中央大学)、张奚若(清华大学)、萧公权(南开、燕京大学)、周鲠生(东南、武汉大学)、萨孟武(中山大学)等著名政治学家。

1952年,高校院系调整中,政治学系被取消,同当时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一样,政治学的一些课程被调整到法律系。

之后虽有部分恢复(如北大、复旦、人大),但课程以马列理论为主。

1979年3月30日,邓小平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了:“我并不认为政治方面已经没有问题需要研究,政治学、法学、社会学以及世界政治的研究,我们过去多年忽视了,现在也需要赶快补课。

”由此,当代中国政治学重建并发展起来。

1980年12月,在北京召开了中国政治学会成立(重建)大会,全国除一些边远省市外,有24个省市自治区的15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1984年4月,中国政治学会正式成为国际政治科学协会(IPSA)集体会员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吉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等高校率先恢复了政治学系建设,对当代中国政治学恢复和发展做出重要贡献政治学重建后第一代创始人80年代响应邓小平的“补课”号召,在各地创建政治学专业,并培养的很多当代政治学精英的人其中王惠岩、徐大同、夏书章、赵宝煦、王邦佐五位先生有中国“政治学五老”之称(格式为姓名、出生年、院校、高校正教授学生)王邦佐1934(复旦大学);(复旦浦兴祖、华东政法袁峰、浙江财经学院郭剑鸣)曹沛霖1933(复旦大学)…(北师大施雪华,复旦林尚立、桑玉成、郭定平、陈明明、臧志军、刘建军,上交大胡伟)王惠岩1928(吉林大学);(清华韩冬雪,吉大周光辉、张贤明、王彩波、王庆华、王郅强、麻宝斌、张锐昕,中科院杨海蛟、郑州大学郑志龙)赵宝煦1922(北京大学);(北大王浦劬、俞可平、朱峰、张小明、何增科、姚礼明、国际关系学院黄大慧)夏书章1919(中山大学);(中大王乐夫、广州大学王枫云、西安交大朱正威)车铭洲1936(南开大学)徐大同1928(天津师大);(南开杨龙,天津师大马德普、常士訚、佟德志、仲崇盛,中国政法张桂琳、丛日云、武大黄颂)丘晓1919(苏州大学);刘德厚1934(武汉大学);(武大张星久、叶娟丽、虞崇胜,湖北大学柳剑平、中南财经政法赵丽江)本土政治学、公共管理学、国际关系谱系(多半为老一辈创业者的二、三代传人,其他为师从著名法学家、哲学家、经济学家、历史学家等)格式为(姓名,出生年,师从,毕业年,博士论文题目)北京大学北京大学政治行政学科,是我国现代大学中创建最早的政治与行政学科。

1899年北京大学的前身——京师大学堂创办之初,即设立仕学馆,1902年改为政治学门,1913年改称法科政治学门,1919年废科改门为系,正式定名为政治学系。

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战争迫使北京大学南迁,政治学系又相继加盟长沙临时大学和西南联合大学法商学院政治学系。

1946年,北京大学复校,政治学系开始隶属于北京大学法学院。

1952年,高等院校院系调整后,北京大学政治学系停办。

从1960年至1963年,北京大学政治学系又恢复存在了三年,旋即被并入1964年新组建的国际政治系,成为下设的一个教研室。

1978年北大恢复政治学教学,但没有师资,就从本校历史系、法律系、中文系、哲学系等毕业班抽调功课好的学生来培训一年,然后招生。

1985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立了全国第一个政治学博士学位授予点:1988年3月政治学与行政管理系在中断了多年之后终于得以恢复重建,并增设了行政管理专业谢庆奎1943王缉思1948关海庭1954(师从北京大学萧超然);1999年《中俄(苏)体制转型与国家控制能力的比较研究》王浦劬1956(师从北京大学赵宝煦);1988年《台湾民主运动的发展》王逸舟1957(师从社科院苏绍智),1984年《南斯拉夫实验》俞可平1959(师从北京大学赵宝煦)1988年《当代中国政治的分析框架》燕继荣1962赵成根1964(师从北京大学李景鹏),1999年《民主与公共政策制定》王正毅1965(师从南开大学鲍觉民)1993年《东南亚政治经济地理研究》清华大学1926年4月,清华正式改制为大学,设立专修课程政治系。

1928年清华又改制为国立大学1936年,清华政治学系在国内创办研究生教育1952年的全国院校调整后,清华大学成为一所多科性的工业大学,调出参与组建北京政法学院2000年,政治学系恢复建制2009年,原政治系人员组成马克思主义学院,政治学系全面重组张小劲(师从中国人民大学高放)1989年《社会党国际:变化中的组织、思想和政策》景跃进(师从中国人民大学李景治),2004年《村庄权威结构的嬗变》韩冬雪1955(师从吉林大学王惠岩),1994年《论民主的自由内涵及其政治哲学基础》中国人民大学在20世纪50年代就有政治学系的设置,现有的政治学系由原国际政治系的政治学教研室、西方政治思想教研室和中共党史系的政治学教研室整合而成1988年成为我国第一个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点,1998年成为首批三个行政管理专业博士学位授权单位朱立言时殷弘1951(师从南京大学王绳祖),1988年《杜鲁门政府对新中国的政策从敌视到战争的历史回顾》董克用1953(师从中国人民大学赵履宽)2001年《经济体制转轨时期薪酬问题研究》陈岳1956(师从中国人民大学李景治)2000年《冷战后中国国际地位的反思与定位》庞中英1962(师从北京大学陆庭恩),1997年《当代经济民族主义论析》金灿荣1962(师从北京大学袁明)1999年《美国国会与贸易政策》任剑涛1962(师从中山大学李锦全)1996年《政治伦理的理论构建》张成福1963(师从中国人民大学许崇德)1999年《行政法治主义研究》毛寿龙1967(师从北京大学李景鹏);1994年《需求、成本、制度》杨光斌(师从中国人民大学李景治)2002年《中国经济转型中的国家权力》北京师范大学唐任伍1954(师从社科院巫宝三)1994年《唐代经济思想研究》施雪华1963(师从复旦大学曹沛霖)1994年《政府发生与权能理论研究》南开大学1919年南开大学建校之初开始发展政治学科,最初称为政治学门,1923年在原有政治学门的基础上设立政治学系。

1949年天津解放后南开政治学系即被撤销,1984年恢复重建朱光磊1959(师从南开大学朱光华);1998年《当代中国贫富差距问题研究》杨龙(师从吉林大学徐大同)1999年《新政治经济学的政治观》常健(师从南开大学陈晏清)1999年《市场经济与权利规范》沈亚平(师从南开大学陈晏清)2002年《社会秩序及其转型研究》孙晓春(师从吉林大学高清海)2003年《正义理念与社会公正》复旦大学1923年复旦建立的政治学系1964年成立的国际政治系,该系是我国于1964年在高校设立的三个国际政治系之一1980年首先增设了政治学专业。

1984年设思想政治教育专业1988年增设行政管理专业浦兴祖1945(师从复旦大学王邦佐)林尚立1963(师从复旦大学曹沛霖);1999年《当代中国政治形态研究》桑玉成1955(师从复旦大学曹沛霖);2001年《论利益分化条件下的利益协调》郭定平(师从复旦大学曹沛霖);1999年《韩国政治转型研究》陈明明(师从复旦大学曹沛霖);1994年《政治发展中的军人政权》唐亚林中山大学1924年孙中山创办广东大学,将原法政学堂政治学系纳入其中20世纪80年代,在老一辈政治学与行政学家夏书章教授的直接指导下,中山大学政治学专业得到恢复和重建1998年在国内首批获得行政管理博士学位授权点王乐夫(师从中山大学夏书章)陈瑞莲1950郭小聪1955(师从中山大学王乐夫)2003年《中西古代政府制度及其近代转型路径约束比较》倪星(师从武汉大学傅明贤),2003年《腐败与反腐败的经济学研究》南京大学1921年,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改建为国立东南大学,文理科下设政法经济系1927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东南大学改组中央大学,为因应中央和地方政府对政治与行政管理人才的需求,国立中央大学政治学系得到进一步充实1932年组织成立中国政治学会1952年,南京大学政治学系调出停办,部分教师转到其他系科1986年正式复建政治与行政管理系张永桃1943张康之1957(师从人大陈先达);1995年《总体性与乌托邦》严强1948吉林大学1981年吉林大学为筹建政治学系,设立政治学教研室。

1982年设立政治学硕士点,开始招收政治学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

1983年政治学系成立,是全国最早恢复设立的3个政治学专业之一1986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获政治学理论博士授权点。

1987年政治学系开设行政管理本科专业1998年设立国际政治本科专业2003年获政治学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同年年底设立政治学博士后流动站周光辉1955(师从吉林大学王惠岩);1995年《论公共权力的合法性》张贤明1970(师从吉林大学王惠岩);1998年《论政治责任》王彩波1950(师从吉林大学王惠岩);1996年《经济起飞与政治发展——东亚新兴工业国家(地区)政治经济发展研究》天津师范大学1959年建立政治教育系。

1971年更名为政治历史系,1979年历史学独立建系,复名为政治教育系。

1980年设立非师范专业的法律专业,1986年更名为政治法律学系。

2000年学校撤系建院,更名为政法学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