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振乾:中国政治学去哪

合集下载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李国正公共管理学广师大出版社 2016年版本专业依托北京大学的学科优势与政府管理学院的师资优势,面向 党政机关与企事业单位管理的实际需要,实行厚基础、宽口径、有专长与高素质的培养战略,培养掌握中外行政管 理理论与现代管理方法技术的一流人才。
从1985年开始,已经有18届学生毕业。该专业的课程包括:政治学原理、公共管理学原理、公共经济学、微 观经济学、公共财政与税收、组织与管理、公共政策与分析、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宪法与行政法学、行政领导 学、区域经济学、地方政府管理、新公共管理、比较公共管理、战略管理、项目管理、国家公务员制度、社会调 查的理论与方法等。
学院拥有自己独立的廖凯原大楼,楼内提供科研、教学、图书、会议、视频和同声传译等一流的设施。
在科研方面,学院倡导学术研究和政策研究并举,院附属的各个研究中心/所的研究课题涉及国际、国家、社 会/企业等多层面上的学术和政策问题。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 -北京大学政治发展与政府管理研究所 -主要由学 院教师组成。学院的科研经费充实,在北京大学人文社科领域中领先。北京大学-美国林肯土地研究院联合研究中 心也落户在学院大楼里。这些中心/所是学院师资进行跨学科研究和学术交流的平台。
学院介绍
创建环境
学院概况
2001年中国成功地加入WTO,中国同世界的距离在不断地拉近,中国同国际接轨的步伐也在不断加快。经济 全球化的浪潮奔涌,给改革开放中日新月异的中国提供了巨大的历史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挑战。这就要求 教育领域应按照国际水准和规范,并立足于中国现实,把学术研究与应用研究有机紧密地结合起来,优化教育资 源的配置。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的成立,正是对这些要求的实际回应。在新世纪的今天,政府与市场、政府与 企业等诸多关系调整,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及其价值目标的实现,国家管理模式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的调适,是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改革开放事业面临的迫切课题。面对这些课题,就迫切需要汇集政治学,经济学,法学, 管理学等多学科优势,深入研究,为实现我国政府与公共管理现代化贡献力量。作为历经百年沧桑的世界名校, 北京大学与中国前行的每一步都息息相关。特别是在中国进一步改革开放的今天,北京大学更是承担着艰巨的历 史使命,任重而道远。

国内政治学谱系(详细)

国内政治学谱系(详细)

当代中国政治学谱系小引近代以来,随着现代大学的兴起,政治学作为一门学科逐渐发展。

新中国成立之前,一些大学已经成立政治学系,并产生了张慰慈(北京大学)、钱端升(中央大学)、张奚若(清华大学)、萧公权(南开、燕京大学)、周鲠生(东南、武汉大学)、萨孟武(中山大学)等著名政治学家。

1952年,高校院系调整中,政治学系被取消,同当时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一样,政治学的一些课程被调整到法律系。

之后虽有部分恢复(如北大、复旦、人大),但课程以马列理论为主。

1979年3月30日,邓小平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了:“我并不认为政治方面已经没有问题需要研究,政治学、法学、社会学以及世界政治的研究,我们过去多年忽视了,现在也需要赶快补课。

”由此,当代中国政治学重建并发展起来。

1980年12月,在北京召开了中国政治学会成立(重建)大会,全国除一些边远省市外,有24个省市自治区的15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1984年4月,中国政治学会正式成为国际政治科学协会(IPSA)集体会员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吉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等高校率先恢复了政治学系建设,对当代中国政治学恢复和发展做出重要贡献政治学重建后第一代创始人80年代响应邓小平的“补课”号召,在各地创建政治学专业,并培养的很多当代政治学精英的人其中王惠岩、徐大同、夏书章、赵宝煦、王邦佐五位先生有中国“政治学五老”之称(格式为姓名、出生年、院校、高校正教授学生)王邦佐1934(复旦大学);(复旦浦兴祖、华东政法袁峰、浙江财经学院郭剑鸣)曹沛霖1933(复旦大学)‘(北师大施雪华,复旦桑玉成、郭定平、陈明明、臧志军、刘建军,上交大胡伟)王惠岩1928(吉林大学);(清华韩冬雪,吉大周光辉、张贤明、王彩波、王庆华、王郅强、麻宝斌、张锐昕,中科院杨海蛟、郑州大学郑志龙)赵宝煦1922(北京大学);(北大王浦劬、俞可平、朱峰、张小明、何增科、姚礼明、国际关系学院黄大慧)夏书章1919(中山大学);(中大王乐夫、广州大学王枫云、西安交大朱正威)车铭洲1936(南开大学)徐大同1928(天津师大);(南开杨龙,天津师大马德普、常士訚、佟德志、仲崇盛,中国政法张桂琳、丛日云、武大黄颂)丘晓1919(苏州大学);刘德厚1934(武汉大学);(武大张星久、叶娟丽、虞崇胜,湖北大学柳剑平、中南财经政法赵丽江)本土政治学、公共管理学、国际关系谱系(多半为老一辈创业者的二、三代传人,其他为师从著名法学家、哲学家、经济学家、历史学家等)格式为(姓名,出生年,师从,毕业年,博士论文题目)北京大学北京大学政治行政学科,是我国现代大学中创建最早的政治与行政学科。

新加坡的“现代中国研究”之路

新加坡的“现代中国研究”之路

社会观察新加坡的“现代中国研究”之路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的使命是要开展与中国相关的学术与政策研究,以及研究中国与周边东亚国家的关系。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个当代中国研究机构已经经历了两次蜕变,从哲学所到政治经济所,最后到东亚研究所。

黄朝翰济研究所在1997年解散,并被随即成立的东亚研究所(East Asian Institute,简称EAI或东亚所),一个隶属于新加坡国立大学的独立研究机构所取代。

作为大学研究体系的一部分,东亚研究所的主要使命已经从早期的“观察中国”发展成为观察并研究中国。

在新加坡中国问题研究机构的转型的背后,有一个最关键人物。

他就是李光耀的“左右手”,曾先后主管过财政、教育和国防部的新加坡首任副总理吴庆瑞。

吴在担任教育部长时是新加坡儒教复兴运动的推动者,同时兼任东亚哲学所的主席。

当时的哲学所正是儒教复兴运动的主要智囊机构。

吴庆瑞在1984年退出政坛不久,即成为当时在谷牧副总理领导下的中国国务院特区办公室的特聘外国顾问。

他在中国的事业使他对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发生了兴趣,也使他看到了在新加坡设立中国问题研究基地的需要。

1990年,黄朝翰被吴庆瑞任命为东亚哲学所所长,随后又担任东亚政治经济所所长。

1997年,东亚政治经济所更名为东亚研究所,王赓武成为新机构的所长,而黄朝翰则转任研究主任。

目前,中国出生的郑永年在杨大利短暂任期之后,已经继承了所长的位置。

郑永年于1996年加入东亚政治经济研究所,是第一位加盟该所的政治学博士(普林斯顿,1995)。

黄朝翰在东亚政治经济所伊始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把该所从一个专门研究中国古代哲学的机构打造成一个研究当代中国,尤其是关注中国政治变化和经济改革的研究基地。

换句话说,新的研究所将致力于“中国问题研究”。

在最初的两年“中国问题研究”几乎都是在披着“儒家研究”的外衣的情况下进行着。

这里面有充分的政治考量。

“中国问题研究”事实上完全是研究“中共”的发展,而“共产主义”在当时的新加坡还是非常敏感的话题,在新加坡周边的东南亚各国,更是禁忌话题。

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研究生阅读书目

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研究生阅读书目

政治学素养养成书目1、基本教材:《政治的逻辑》,王沪宁,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政治学》,陈振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政治科学》,米切尔.罗斯金,华夏出版社,2001 ;《政治学的重大问题》,莱斯利.里普森,华夏出版社,2001 ;《政治学》,安德鲁·海伍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政治学核心概念》,安德鲁·海伍德,天津人民出版社2006年;西方政治思想史《西方政治思想史》,徐大同,天津教育出版社,2000《政治学说史》,邓正来译,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

《西方政治思想史》:(美)麦克里兰 (McClelland J. S.)彭淮栋译,海南出版社2003年中国政治思想史《中国政治思想史》,曹德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中国政治思想史》,刘泽华,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中国政治思想史》,萧公权,新星出版社; 第1版 (2010年9月1日);比较政治制度当代西方国家政治制度/ 唐晓,王为,王春英著世界知识出版社1996西方国家政治制度剖析/ 吴大英主编经济管理出版社1996比较政府体制/ 曹沛霖, 徐宗士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1993比较政治学《比较政治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组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比较政治学:变化世界中的国家和理论》,劳伦斯.迈耶,华夏出版社,2001;政治社会学《社会场域中的政治----政治社会学的视角》,王振海等著,河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12月第1版。

《政治社会学》,(美) 安东尼•奥罗姆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政治社会学》,毛寿龙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㈢工具书⒈《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⒉《中国大百科全书.政治学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2⒊《政治学手册精选》,格林斯坦、波尔斯比,商务印书馆,1996⒋《当代西方政治学新词典》,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政党政治:王邦佐、李惠康:《西方政党制度社会生态分析》,学林出版社,1997版王长江:《政党论》,人民出版社2009年;王长江:《世界政党比较研究》,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6年版王长江:《政党的危机——国外政党运行机制研究》,改革出版社,1996年版;王长江:《现代政党执政方式比较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周淑真:《政党和政党制度比较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权伟太:《执政党论》中共党史出版社,2005年;林尚立:《政党政治与现代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林尚立:《党内民主》,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年版郭定平著:《政党与政府》,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简述中国政治学的发展历程

简述中国政治学的发展历程

简述中国政治学的发展历程一、中国政治学的起源和早期发展中国政治学起源于古代的经学、史学和子学,其中以儒家思想为主导。

在先秦时期,儒家经典《春秋》、《论语》等已经开始涉及政治理念和治理模式。

例如,《春秋》中记载了大量的政治事件和政治思想,强调了君臣之间的道义和礼仪的重要性。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政治学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问。

在汉代,董仲舒等儒家学者开始强调“三纲五常”等伦理道德观念,这些观念对于中国古代的政治体系和社会秩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中国政治学的近代转型在近代,中国政治学经历了转型和现代化的过程。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政治学传入中国,与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相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学。

在这个时期,中国政治学的研究领域逐渐扩大,涵盖了政治制度、政治思想、国际关系等方面。

同时,中国政治学也开始关注现实政治问题,如国家建设、民主制度、民族关系等。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政治学逐渐成为现代社会科学的一部分,与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相互交叉、相互影响。

三、中国政治学的现代发展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学得到了快速发展。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政治学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也不断拓展和更新。

现在,中国政治学已经成为了中国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

在当代中国政治学的研究中,学者们不仅关注国内政治问题,也积极研究国际政治、比较政治、公共政策等议题。

同时,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中国政治学也开始运用这些新技术和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和预测,提高了研究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总之,中国政治学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创新的过程。

在未来,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中国政治学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孔夫子旧书网上被爆炒的十六本政治学图书

孔夫子旧书网上被爆炒的十六本政治学图书

xx旧书网上被爆炒的十六本政治学图书2009-03-18 21:56孔夫子旧书网是国内最大的中文政治学旧书集散地了,一些很难买到的书籍,包括港台书籍都能买到。

那么现在就先秀一下在孔网上被爆炒的十六本政治学图书,主要都是八十年代翻译出版的,也有一些是九零年代出版的。

1、S·N·xx斯塔得:《帝国的政治体系》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年1版1印其实,对贵州人民出版社,我没有特别的印象,甚至某些时候还有点反感,可能是因为那套白色封皮的中国历代名著全译丛书。

不过,贵州人民也倒是出了几本不错的书,比如最早版本的《顾准文集》。

而这本书在孔网被炒到100块,也不过分。

需要注意的是,这本书另外还有一个翻译版本。

其实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同一本学术著作,有几个翻译版本是很普遍的,接下来还要提到几本书也是如此。

这里反而推荐这本书的另一个翻译版本,江西人民出版社的,书名翻译成《帝国的政治体制》,是我喜欢的张旅平译的。

张除了这本书,也还翻译过S·N·艾森斯塔得的《现代化:抗拒与变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政治学手册精选(上、下卷)商务印书馆1996年1版1印如果不是复旦大学政治学博士将此书指定为必读书目,不晓得还是多少人会费尽心思去搞到它。

光是复印版,就卖到128块。

其实,这两本书里面选的文章,都是出自美国政治学会上世纪七十年代编的《政治科学大全》。

而台湾幼狮曾经出全过八卷翻译本。

目前,我也是仅仅于无心时购得两本而已。

自己手头的《政治学手册精选》,亦是馆藏本,只是内无划痕、水渍。

读书的时候,第一节“政治学概论”课程,教授就推荐这本书。

可是真正要看得懂,却要花不止四年的时间。

而且翻译这本书的,都是八十年代成长起来的那批复旦政治学的精英。

这不禁使我想起了前些年三联新出的《政治科学新手册》,书是好书,可是翻译那套书的人啊,真是还很年少无知,谬误颇多。

3、K·A·xx:《东方专制主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1版1印当年美国的中国学界第一次论战,主角之一就是魏特夫,另一方有史华慈等人。

“北京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中心”简介

“北京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中心”简介

办 “ 国史青年沙龙” “ 国史读书会” , 加强国史青年学者学术互动; 举办 “ 国史口述研究” 活动,
推进国史口述历史资源交流、 培训当代口述采访人员; 举办 “ 当代中国史料的搜集、 ( 下转第 159 页)
· 156·
中共党史研究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1962) 》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财政汲取能力研究 ( 1949—1955) 》 等博士论文得到外审专家的
良好反馈。 研究人员还陆续发表了一批代表性成果, 诸如黄道炫 《 社会的隐没和复现: 共和国史七
十年》 、 张静 《 中美民间科技交流的缘起、 实践与叙 事 ( 1971—1978) 》 、 黄 江 军 《 〈 毛 泽 东 选 集〉
前述国史研究的复杂性、 难度及学术前景, 既激发着研究者破除学科成见、 探求智识边界的学
术兴趣, 也强化着研究者反思舆论话语、 廓清历史谬说的职业责任。 有鉴于此, 北京大学于 2020
年 10 月成立实体学术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中心 ( 以下简称 “ 国史中心” , 挂靠北京大学
历史学系) 。 几乎同时, “ 四史” 学习教育被正式提出, 国史研究进一步受到学界和社会的广泛关
2023 年 3 月编印问世。 面向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 “ 中共党史专题” “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专题” “ 改
革开放史专题” 等课程, 组织研究生定期举办 “ 新编地方志读书会” 等活动。 指导国史研究方向的
学位论文 30 余 篇, 其 中 《 供 销 社、 物 资 流 通 与 计 划 经 济: 计 划 商 业 体 制 的 逻 辑 与 困 境 ( 1948—
建立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 是不断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的必然要求。 有

政治学博士必读书目

政治学博士必读书目

政治学博士必读书目以下所列书目基本上是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人民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南京大学,吉林大学(排名不分前后)等著名高校政治学博士生入学考试必读书目(参考书目),或者是政治学感兴趣者必读书目:《理想国》柏拉图商务印书馆《政治学》亚里士多德商务印书馆《利维坦》霍布斯商务印书馆《政府论》(下)洛克商务印书馆《论法的精神》孟德斯鸠商务印书馆《社会契约论》卢梭商务印书馆《联邦党人文集》汉密尔顿等商务印书馆《法国革命论》柏克商务印书馆《古代人的自由与现代人的自由》贡斯当商务印书馆《论美国的民主》托克维尔商务印书馆《论自由》密尔商务印书馆《代议制政府》密尔商务印书馆《法哲学原理》黑格尔商务印书馆《民族国家与经济政策》韦伯商务印书馆《自由秩序原理》哈耶克三联书店《正义论》罗尔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欧洲政治思想史》[意大利] 萨尔沃•马斯泰罗内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自由主义》李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马克斯.韦伯陕西人民出版社《当代欧洲政治思想》[意大利] 萨尔沃•马斯泰罗内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政治哲学史》(上、下)[美] 约翰•施特劳斯主编河北人民出版社《政治学说史》(上、下)[美] 萨拜因商务印书馆《当代西方政治哲学主流》李小兵中共中央党校出版《比较现代化》[美]西里尔•E•布莱克编上海译文出版社《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美]道格拉斯•C•诺思上海人民出版社《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美]塞缪尔•亨廷顿三联《国家兴衰探源》[美]曼库尔•奥尔森商务印书馆《政治生活的系统分析》 [美]戴维•伊斯顿华夏出版社1999年版《政治体系》戴维•伊斯顿商务印书馆 1993《当代比较政治学——世界展望》[美]加里布埃尔•阿尔蒙德•小鲍威尔商务印书馆《现代政治分析》[美]罗伯特.达尔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公民文化——五国政治态度与民主》[美]加里布埃尔•阿尔蒙德华夏出版社1988年版《当代政治理论》[德]克劳斯•冯•柏伊姆商务印书馆 1990年版《政治社会学》[美]安东尼•奥罗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政治学手册》(上、下)[美]格林斯坦和波尔斯比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政治人》[美]西摩•马丁•李普塞特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集体行动的逻辑》[美]曼瑟尔•奥尔森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政治与市场—世界的政治—经济制度》[美]查尔斯•林德布洛姆上海三联书店《自由、市场与国家——80年代的政治经济学》[美]詹姆斯•M•布坎南上海三联书店1989年版《同意的计算》詹姆斯•M.布坎南、戈登•塔洛克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政治过程——政治利益与舆论》戴维•B•杜鲁门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自由秩序原理》(上、下)[英]费里德利希•冯•哈耶克三联书店1997年版《政治学研究方法举隅》[美]贝蒂.H.齐斯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政治学的视野与方法》阿兰.艾萨克浙江人民出版社《民主与市场》[美]亚当.普沃斯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政治学:谁得到什么?何时和如何得到》[美]哈罗得•D•拉斯韦尔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寡头统治铁律——现代民主制度中的政党社会学》[德]罗伯特.米歇尔斯天津人民出版社《官僚制与公共经济学》[美]威廉姆.A.尼斯坎南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版《比较政治学理论》[美]罗纳德•H•奇尔科特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民主与专制的社会起源》(美)巴林顿•摩尔华夏出版社《东方专制主义》(美)卡尔•魏特夫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帝国的政治体系》艾森斯塔得贵州人民出版社《难以抉择》塞缪尔•亨廷顿、琼•纳尔逊著华夏出版社 1989《民主的危机》米歇尔•克罗齐、塞缪尔•P•亨廷顿、绵贯让治著求实出版社1989《中国的现代化》(美)吉尔伯特罗兹曼主编江苏人民出版社《科学革命的结构》托马斯S库恩福建人民出版社《财产与自由》(美)詹姆斯•布坎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政治科学》[美]罗斯金等著华夏出版社2001年版《比较政治学》[美]迈耶等著华夏出版社2001年版《民族与国家》宁骚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民族国家与国际秩序—西方政治现代化的路》郭少棠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美]阿尔蒙德、鲍威尔著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公民文化》[美]阿尔蒙德、维巴著华夏出版社1988年版《论民主》[美]罗伯特•A•达尔著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民主的模式》[英]戴维•赫尔德著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一致与冲突》[美]李普塞特著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5年版《第三波—20世纪后期民主化浪潮》[美]塞缪尔•亨廷顿著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版《政治体制》[日]山口定著经济日报出版社1991年版《政党》[日]冈泽宪芙著经济日报出版社1991年版《国家与市民社会—一种社会理论的研究路径》邓正来[英]J•C•亚历山大编中央编译出版社《民主的嘲讽》[美]戴伊、齐格勒著世界知识出版社 1991年版《两种人:官僚与政客》[美]阿伯巴奇、普特南、罗克曼著求实出版社1990年版《西方世界的兴起》(美)D•诺思华夏出版社《民主新论》(美)乔•萨托利东方出版社《复和共和制的政治理论》(美)奥斯特罗姆上海三联出版社《通往奴役之路》(英)哈耶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欧洲民主史》(意)马斯泰罗内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开放社会及其敌人》(一、二卷)(英)卡尔•波普尔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公共选择理论》(美)丹尼斯•C•缪勒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民主理论的前言》(美)达尔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自由与繁荣的国度》(美)米瑟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之人》(美)福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政治学博士必读书目1-2《道德理想国的覆灭》朱学勤上海三联出版社《致命的自负》(英)哈耶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古典自由主义与自由至上主义》(英)巴利上海人民出版社《政治与行政》[美]F.J.古德诺著华夏出版社《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奥斯特罗姆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0《变动中的民主》(日)猪口孝等吉林人民出版社《多头政体》达尔商务印书馆《依附性积累与不发达》[加拿大]弗兰克著译林出版社1999年版《现代世界体系》第一卷(导言和第七章)第二卷(序言)[美]沃勒斯坦著高等教育出版社《社会科学的比较方法》[美]斯梅尔塞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社会研究方法》(上,下)[美]艾尔•巴比华夏出版社1995年版《中国官僚政治研究》王亚南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反思》刘泽华三联书店1987年版《当代中国政府过程》朱光磊著天津人民出版社《比较政治分析》王沪宁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政府与市场》曹沛霖著浙江人民出版社《政党与政府》郭定平著浙江人民出版社《国内政府间关系》林尚立著浙江人民出版社《政府权能理论》施雪华著浙江人民出版社《政府理论》乔耀章著苏州大学出版社《当代中国政府体系》陈红太著华文出版社《政府创新》刘靖华等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危机管理》薛澜等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政治改革与政府创新》谢庆奎著中信出版社《政府学概论》谢庆奎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改革政府》[美]戴维•奥斯本、特德•盖布勒著上海译文出版社《政府为什么要干预经济》[美]斯蒂格里茨等著中国物资出版社《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美]B•盖伊•彼得斯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中国政府管理创新》(管理卷) 刘靖华,姜宪利等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现代化新论》罗荣渠北京大学出版社《经济发展战略研究》董辅仍经济科学出版社《中国官僚政治研究》王亚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中国的现代化》[美]吉尔伯特•罗兹曼主编江苏人民出版社《中国的过渡经济学》盛洪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上、下)[美]R•麦克法夸尔,费正清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中国政治发展与多党合作制度》萧超然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世纪中国政治发展史论》关海庭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上,中,下册)刘泽华主编浙江人民出版社《中国思想通史》(多卷本)侯外庐,赵纪彬,杜国庠人民出版社《中国政治思想史》萧公权著台湾台北联经出版公司《中国哲学史新编》(多卷本)冯友兰著人民出版社《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梁启超著中国书店《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钱穆著商务印书馆新版《现代中国政治思想流派》陈哲夫等主编当代中国出版社1999年版《中国现代政治思想评要》高军等主编华夏出版社1990年版《二十世纪思想史》陈哲夫等著山东人民出版社《中国古代,近代,现代思想史论》(三册)李泽厚著东方出版社《二十世纪中国思想史论》许纪霖主编东方出版社《儒教与道教》(德)马克斯•韦伯江苏人民出版社《士与中国文化》余英时上海人民出版社《现代精神与儒学传统》杜维明三联书店《中国:传统与变革》费正清江苏人民出版社《文献通考》(元)马端临中华书局《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陈寅恪著三联书店《中国制度史》吕思勉中华书局版《中国制度通史》(第一卷)白钢主编人民出版社《士大夫政治演出史稿》阎步克著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古代政府机构设置沿革》袁刚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比较宪法》王士杰,钱端升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非商务版)《现代化新论》罗荣渠著北京大学出版社《比较政治经济学理论》(美)奇尔科特社科文献出版社《西方国家政治制度剖析》吴大英主编经济管理出版社公共论丛系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市场逻辑与国家观念》(vol 1)《市场社会与公共秩序》(vol 2)《经济民主与经济自由》(vol 3)《自由与社群》(vol 4)《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vol 5)《自由主义与当代世界》(vol 6)《宪政主义与现代国家》(vol 7)宪政译丛系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美国宪法的“高级法”背景》《宪政、民主、对外事务》《宪政与权利——美国宪法的域外影响》《新宪政论——为美好的社会设计政治制度》《宪法的政治理论》《超验正义——宪政的宗教之维》《宪政与民主——理性与社会变迁研究》《法与宪法》《宪政与分权》《宪政的哲学之维》《自由秩序原理》政治学博士必读书目2-1一、基本文献知识1、入门性指导书:《比较政治分析》,上海人民出版社,王沪宁,1987《当代西方政治学分析》,四川人民出版社,王沪宁,1988《美国反对美国》,上海人民出版社,王沪宁,19892、基本教材:①政治学原理:《新政治学概要》,王邦佐、孙关宏、王沪宁、李惠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 《政治学基础》,王浦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政治学》,陈振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政治科学》,米切尔.罗斯金,华夏出版社,2001《政治学的重大问题》,莱斯利.里普森,华夏出版社,2001②西方政治思想史《西方政治思想史》,徐大同,天津教育出版社,2000《20世纪西方政治思潮》,徐大同,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当代西方政治思潮》,徐大同,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政治学说史》,乔治.H.萨拜因,商务印书馆,1990《政治哲学史》,施特劳斯(Straus,Leo),克罗波西(Cropsey,Joseph),河北人民出版社,1993③中国政治思想史《中国政治思想史》,曹德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中国政治思想史》,刘泽华,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④比较政治制度当代西方国家政治制度 / 唐晓,王为,王春英著世界知识出版社 1996西方国家政治制度剖析 / 吴大英主编经济管理出版社 1996比较政府体制 / 曹沛霖, 徐宗士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3⑤比较政治学比较政治学导论 /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组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比较政治学:变化世界中的国家和理论》,劳伦斯.迈耶,华夏出版社,2001 ⑥政治社会学政治社会学 / (美) 安东尼•奥罗姆著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9政治社会学 / 毛寿龙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1⑦中国政治中国政治制度史纲要 / 杨阳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1中国政治制度史(上下) / 白钢著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2.1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 浦兴祖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9当代中国政治研究类丛书(参见有关帖子)⑧政策科学政策科学 / 陈振明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8政策分析和规划的初步方法(第2版) / 〔美〕卡尔•帕顿、戴维华夏出版社2002.5⑨行政学公共行政学 / 竺乾威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0行政学 / 黄达强, 刘怡昌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8行政学导论 / 王沪宁, 竺乾威主编上海三联书店 1988行政管理学 / 夏书章主编中山大学出版社 1998行政管理学概论 / 主编张国庆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西方行政学说史 / 丁煌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8⑩国际政治当代国际政治析论 / 王逸舟著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5西方国际政治学:历史与理论 / 王逸舟著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8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俞正梁编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23、经典名著(推荐人物,主要是20世纪以后作品)⑴政治哲学①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 / (法) 托克维尔著商务印书馆 1992论美国的民主 / (法) 托克维尔著商务印书馆 1988.12②柏克法国革命论 / (英) 柏克著商务印书馆 1998③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 / (英) 弗雷德里希•奥古斯特•冯•哈耶克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自由秩序原理 / (英) 弗里德利•冯•哈耶克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7 法律、立法与自由 / (英)弗里德利希•冯•哈耶克(F.A.Hayek)著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00致命的自负 / (英)F.A.哈耶克(F.A.Hayek)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0④以塞亚.伯林两种自由的概念自由四论⑤卡尔•波普尔开放社会及其敌人 /卡尔•波普尔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0历史决定论的贫困 /卡尔•波普尔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0⑥奥克肖特政治中的理性主义/米歇尔.奥克肖特,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论人的行为信念政治与怀疑主义政治⑦罗尔斯正义论 / (美) 约翰•罗尔斯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8政治自由主义 / (美)约翰•罗尔斯(John Rawls)著译林出版社 2000万民法 / (美) 约翰•罗尔斯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作为公平的正义 / (美) 约翰•罗尔斯著上海三联书店 2002⑧诺齐克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 / (美) 罗伯特•诺齐克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1 ⑨其他西方经典著作《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马克斯.韦伯.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联邦党人文集》汉密尔顿等.商务印书馆重申自由主义 / 安东尼•德•雅赛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8自由与繁荣的国度 / (奥)路德维希•冯•米瑟斯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自由主义/霍布豪斯民主理论的前言 / 达尔( Robert Dahl A Robert)著牛津大学出版社 1995论民主 / (美) 罗伯特•达尔著商务印书馆 1999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 / (美) 约瑟夫•熊彼特著商务印书馆 1999民主新论 / (美)乔•萨托利著东方出版社 1998逃避自由/弗洛姆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勒庞1984 / 乔治.奥威尔动物庄园 / 乔治.奥威尔⑩中国学人著作顾准,《顾准文集》,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李强,《自由主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政治学博士必读书目2-2朱学勤,《道德理想国的覆灭》,三联书店,1995⑵政治科学①阿尔蒙德公民文化 / (美) 加步里埃尔•A•阿尔蒙德, (美) 西德尼•维巴著浙江人民出版社 1989比较政治学 / (美) [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 [小G.宝厄姆•鲍威尔],上海译文出版社当代比较政治学 / (美) 阿尔蒙德, 小鲍威尔主编商务印书馆 1993②戴维.伊斯顿政治体系 / (美) 戴维•伊斯顿著商务印书馆 1993政治生活的系统分析 / (美) 戴维•伊斯顿著华夏出版社 1989③查尔斯.林德布罗姆政治与市场 / (美) 查尔斯•林德布洛姆著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 1992决策过程 / (美) 查尔斯•林德布洛姆(Lindblom,C.E.)著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市场体制的秘密 /(美) 查尔斯•林德布洛姆(Lindblom,C.E.)著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1④李普塞特政治人 / (美) 利普塞特著商务印书馆 1993⑤摩尔民主与专制的起源 / 摩尔,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⑥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 / 奥尔森著,上海三联书店,1990国家兴衰探源 / (美) 曼库尔•奥尔森(Olson,Mancur)著商务印书馆 1993⑦布坎南自由、市场与国家 / (美) 詹姆斯•布坎南著三联书店上海分店 1989同意的计算 / (美)詹姆斯•M.布坎南(James M.Buchanan),(美)戈登•塔洛克(Gordon Tullock)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0⑧塞缪尔.P.亨廷顿现代化 / (美国) 塞缪尔•亨廷顿等著上海译文出版社1993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 / (美) 塞缪尔•P•亨廷顿著三联书店 1989难以抉择 / (美) 塞缪尔•亨廷顿(Huntington,S.P.), 琼•纳尔逊(Nelson,J.M.)著华夏出版社 1989民主的危机 / (法) 米歇尔•克罗齐, (美), 塞缪尔•P•亨廷顿, (日)绵贯让治著求实出版社 1989第三波——20世纪后期民主化浪潮 / 塞缪尔•亨廷顿,上海三联书店1998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 (美)塞缪尔•亨廷顿著新华出版社 1999文化的重要作用 / (美) 塞缪尔•亨廷顿, 劳伦斯•哈里森著新华出版社2002⑨奥斯特罗姆夫妇制度分析与发展的反思 / 国际经济增长中心[编] 商务印书馆 1992 28.14/ 2742美国公共行政的思想危机 / (美) 文森特•奥斯特罗姆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上海分店 1999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 / (美)奥斯特罗姆(Ostrom,E.)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上海分店 2000制度激励与可持续发展 / (美)埃莉诺•奥斯特罗姆(Ostrom,E.), 拉里•施罗德(Schroeder,L.), 苏珊•温(Wynne,S.)著上海三联书店 2000复合共和制的政治理论/ 文森特•奥斯特罗姆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上海分店 1999⑩罗伯特.D.帕特南使民主运转起来 / (英)罗伯特D•帕特南(Robert D.Putnam)著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注:以上经典著作部分有导读,可参考:《西方政治学名著提要》.俞可平.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三)工具书⒈《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⒉《中国大百科全书.政治学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2⒊《政治学手册精选》,格林斯坦、波尔斯比,商务印书馆,1996⒋《当代西方政治学新词典》,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四)期刊杂志推荐《读书》、《学术界》、《战略与管理》、《人大复印资料》(《政治学》、《公共行政》、《中国政治》、《宪法与行政法》、《国际政治》)、《国外社会科学》、《国外社会科学文摘》、《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中国行政管理》、《北京大学学报》、《复旦学报》、《南京大学学报》、《天津社会科学》、《新华文摘》。

当代政治学领域的代表人物

当代政治学领域的代表人物

当代政治学领域的代表人物1、政治学理论:石啸冲、王惠岩(1928.3——2007.10)、王邦佐(复旦、湖大)、王沪宁(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王浦劬(北大);2、政治思想史:徐大同(人大、北大,现任天津师大教授)、马啸原(云南大学);3、政治制度:韦庆远(1928-2009.5.11,人大)、曹沛霖(1933-,复旦教授、博导)、龚祥瑞(1911—,清华大学政治系毕业,任北京大学法学系教授,是现中国副总理李克强的老师);4、政党与政治团体:高放(人大);行政学:黄达强、夏书章(1919年—,行政学家,中国当代行政学的主要奠基人,“中国MPA之父”,中大);5、国际政治:赵宝煦(人大);俞可平(中央编译局);胡鞍钢(清华)、浦兴祖(复旦)、施雪华(北师大);政治学专业推荐大学第一种10001 北京大学10002 中国人民大学10246 复旦大学10511 华中师范大学10055 南开大学80000 中共中央党校10183 吉林大学10284 南京大学10065 天津师范大学10422 山东大学10486 武汉大学第二种1、北京大学2、华中师范大学3、中国人民大学4、复旦大学5、南开大学6、武汉大学7、吉林大学8、北京师范大学9、华东师范大学9、山东大学第三种1 吉林大学A+2 中山大学A+3 复旦大学A+4 北京大学A+5 南开大学A6 中国人民大学A7 华中师范大学A8 武汉大学9 南京大学10 中国政法大学A11 厦门大学12 浙江大学A13 天津师范大学A 行政管理专业1 中山大学A+2 中国人民大学A+3 北京大学A+4 北京师范大学A+5 武汉大学A+6 湘潭大学A+7 清华大学A8 兰州大学A 9 吉林大学A10 华中师范大学A11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A12 重庆大学A13 华中师范大学A14 东北大学A15 浙江大学A16 南京大学A17 南开大学18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19 厦门大学20 山东大学21 南昌大学22 上海交通大学23 河海大学24 湖南大学。

中国近代以来政治学的发展脉络

中国近代以来政治学的发展脉络

中国近代以来政治学的发展脉络
中国近代以来政治学的发展脉络可以追溯到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这一时期,西方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通过洋务派传入中国,包括京师大学堂在内的几所大学陆续开设了政治科目。

1898年,戊戌变法后,京师大学堂改为北京大学,这也是北京大学的前身。

1903年,京师大学堂的课程中就已经包括“政治科”,这也是中国在大学中开设的第一门政治学课。

此后,中国逐渐兴办起更多的大学,并设立了政治学系,培养政治学专业人才。

在此期间,出现了一批著名的政治学者,如张慰慈、高一涵、钱端升、张忠绂、浦薛风、张奚若、张汇文、萧公权、蒋延黻、周鲠生、李亚农、萨孟武、邓初民、楼邦彦、吴恩裕、王铁崖等,他们出版了一些具有影响力的政治学专著,如邓初民的《新政治学大纲》等。

然而,这一时期的政治学研究主要集中在介绍和引进西方的研究成果上,对中国问题的研究相对较少,特别是对中国现实政治问题的研究。

这种情况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才有所改变。

严复与中国政治学的起源——以严氏《政治讲义》为中心的考察

严复与中国政治学的起源——以严氏《政治讲义》为中心的考察

严复与中国政治学的起源——以严氏《政治讲义》为中心的
考察
吴汉全
【期刊名称】《学术界》
【年(卷),期】2024()1
【摘要】严复是中国政治学的重要开创者,其所著《政治讲义》系统地表达了严氏对于政治学的意见。

该著承继西方政治学国家研究的学术传统,主张政治学着力于“国家权力”的研究,不仅就政治学本土化提出了学术分类、范畴研究、发明新知等具体要求,而且还阐发政治学研究方法的建设性意见,成为近代中国最早的政治学文本之一。

严氏研治政治学,体现了经世致用、以西学为根基、历史政治学等特点,为推进西方政治学中国化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总页数】12页(P22-33)
【作者】吴汉全
【作者单位】杭州师范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中心;杭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严复的第一次世界大战观——兼论严氏晚年的政治思想
2.对中国比较政治学研究的若干讨论——以四届“比较政治学论坛”为对象的考察
3.严复军政思想述要——以严氏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三场战争的观察与思考为中心的考察
4.严复的
国家思想解析——以《政治讲义》文本为主的考察5.中国政治学界对九一八事变后中日关系的反应——以中国政治学会及其重要会员为中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学科与学术_中国20世纪30年代政治学的建立

学科与学术_中国20世纪30年代政治学的建立

学科与学术:中国20世纪30年代政治学的建立王向民内容提要:20世纪30年代,政治学系所已经成为大学必设的系所,课程设置较为系统,政治学家的身份逐渐同经济学家、社会学家等区别开来,研究领域和著作著述相对独立,专业性的中国政治学会也得以建立。

这标志着政治学在中国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同时,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也在学院及革命根据地蓬勃发展。

关键词:现代政治学;学科;学术现代政治学在中国经历了若干阶段①。

晚清时期,政治学作为域外政治思想之一进入中国,继而把中国传统知识资源“政治学化”,建立起相应的本土政治学谱系。

民国前后,政治学作为对政治思想、尤其是对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与阐释而获得其思想形态。

到20世纪30年代,留学欧美的政治学博士归国,设立政治学系所并著书立说,使政治学从思想之维走向学科学术之维②。

到这一时段,政治学系、所已经成为大学必设的系所,课程设置较为系统,政治学家的身份逐渐同经济学家、社会学家等区别开来③,研究领域和著作著述相对独立,专业性的中国政治学会也得以建立。

这标志着政治学在中国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①②③学术界民国政治学的研究,目前已经发表的成果有:背景性的研究包括熊月之著:《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李华兴:《民国教育史》,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学科综述性研究包括张分田、萧延中:《中华文化通志·政治学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韩述之主编,林炳秋、沈国明、孙关宏副主编:《社会科学争鸣大系———政治学·法学卷(1949—1989)》,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王邦佐、潘世伟主编:《二十世纪中国社会科学·政治学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就百年政治学为题的论文有赵宝煦:“中国政治学百年历程”,《东南学术》2000年第2期;俞可平:“中国政治学百年回眸”,《人民日报》,2000年12月28日第12版;张友渔、石啸冲、王邦佐、王沪宁:“政治学”词条,《中国大百科全书·政治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2年版。

论抗战时期教授政治参与的动力机制和形式选择

论抗战时期教授政治参与的动力机制和形式选择

5 ・ 4
个由多种要素整合在一起 的系统 , 是用来激励、 引导、 约束 、 控制主体行为的运行机制。
1从心理 动 机层 面看 , 学教 授参 政是 一种 积极 、 . 大 自主的行 为 , 属于 一种 无 法遏 制 的 内心 冲动 , 是 这

种常态的政治参与。它首先表现为信念性 的参与动机 , 它是为了实现某种理想、 “ 原则而参与政治生
治活动 。这种动力机 制决定 了教授 政治参与的形式选择具 有制度化 和合法性 的特征 , 目的是通过 改 良的方 其
式 实现 中 国 的 民主 宪 政 。
关键词 : 战时期 ; 授 ; 治参与 ; 抗 教 政 动力机制
中图分类号 : 02 I 9 )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6 3— 4 9 2 1 ) 1 0 4一 6 17 0 2 (0 0 0 — 5 O


抗 战时期教授政治参 与的动力机 制分析
如果把政治参与看成是一种政治行为 , 那么 , 政治参与的动力机制是对参与主体进入政治过程驱动
力的分析 , 而这样的行为必然是 由一定的动机诱发而导致的。“ 动机是一种客观见之于主观的东西 , 它 既是一定社会环境的反映 , 也是一定社会心理的反映。 埘’ ” 人们参与政治是受到不同动机的影响, 而
确实也表达了当时很多学者参与政治的真实心态。现代的知识分子是 由传统 的“ 士人” 转变而来的, 他 们其中有相 当一部分人受到过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 尽管后来接受 了西方的思想文化 , 但传统文化的印 记却被保留下来 , 在中国古代 ,学术之为召唤’ ‘ “ ‘ 和 政治之为召唤 ’ 于士大夫群体毫不 冲突, 对 而是 自 然合一的, 因为 , 就其 为学 者而 言, 他们 可感 于学术 的召 唤, 就其 为官 员而 言 , 他们 服务 于政 治 的召 唤。 】 ” ( 读书人 的存在不仅仅是 “ 妙手著文章” 还要“ , 铁肩担道义 ” 在知识分子身上就表现为弘扬文 ,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团队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团队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团队
佚名
【期刊名称】《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年(卷),期】2012(65)6
【摘要】"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团队"组建于2010年初,并于当年入选武汉大学第一批"70后"学者学术发展计划学术团队建设。

该学术团队采取跨学科的方式组建,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为主,整合其他学科青年学术骨干的力量,从不同的路向来开展和推动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研究。

【总页数】1页(PF0002-F0002)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团队;当代中国;学术团队建设;青年学术骨干;2010年;武汉大学;哲学学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3
【相关文献】
1.当代中国政治哲学的兴起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方式的转换 [J], 白剑波
2.论政治哲学的发展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建构 [J], 耿心爱
3.马克思主义和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研究》评析 [J], 黄振华
4.新中国70年:当代中国道路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逻辑——《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2018》序 [J], 任平
5.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新趋向——近两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前沿热点问题评述 [J], 杨学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政治学发展及其面临的课题

中国政治学发展及其面临的课题

中国政治学发展及其面临的课题林尚立【期刊名称】《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1997(000)001【摘要】In order to provide a forum whereat scholars can exchange ideas and communicate,the editorial board of Fudan Xuebao has since the beginning of 1996,working in collaboration with Fudan University Press and Fudan Development Research institute,sponsored 6 bimonthly academic colloquia 9 the findings of which are published in this journal in various forms such as discussions, monographs and summaries. To be found in the present issue are highlights of the fifth colloquium of 1996 All discussants are up-and-coming scholars below 35 working with different programs of liberal arts or the humanities at Fudan Some reflect upon the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of their fields of endeavor; others survey the trends and problems in their specialized studies,boldly supplying their own answers While they may not amply represent the entire young scholarly generation, we can from them gain a few glimpses of what is foremost in their thoughts.No one would dream of comprehensiveness or absolute accuracy in a brief speech or article,but readers can at least feel the young scholars ’ boldness,vitality and aspirations.【总页数】4页(P1-3,109)【作者】林尚立【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D0【相关文献】1.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史卫民谈——村民自治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J],2.论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面临的主要课题 [J], 李学成3.日本物流的变迁和面临的课题--从日本物流的发展探讨中国物流的发展前景之一[J], 李东贤4.低碳经济: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新课题 [J], 邵伟5.社会发展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主要课题 [J], 刘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辛亥革命时期中国政治文化的变迁

辛亥革命时期中国政治文化的变迁

辛亥革命时期中国政治文化的变迁
郑炳凯
【期刊名称】《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0(026)006
【摘要】辛亥革命前的中国为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社会.辛亥革命是中国告别传统社会而走向现代社会的一种方式.在传统的君主专制社会中,中国盛行臣民型、地域型的政治文化,具体表现为"主权在君"、"人治"、"集权专制"等内容.辛亥革命则促使中国的政治文化发生了变迁,开始向参与型的政治文化转变,即"主权在民"、"法治"、"民主共和"等.辛亥革命促使了中国政治文化的变迁,但并没有完成中国政治文化的转型.
【总页数】3页(P54-56)
【作者】郑炳凯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河南,开封,475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57
【相关文献】
1.辛亥革命时期女性角色变迁的特点 [J], 蒋美华
2.辛亥革命时期华侨经济援助的地域变迁及其原因 [J], 吴宏岐;于亚娟
3.辛亥革命时期女性经济角色的变迁 [J], 蒋美华
4.辛亥革命时期学术文化的变迁 [J], 李喜所
5.辛亥革命时期福州建筑文化的变迁 [J], 黄泓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一波现代化的机制和因素

第一波现代化的机制和因素

理想的案例,也更容易寻找到国家现代化的核心
成一定的扩散 ④ ;另一方面,英国霸权的确立,尤
机制。更重要的是,从 16 世纪起始到 17 世纪结
其是对殖民地的控制会形成路径依赖 ⑤ ,成为其
束的这两百年的西欧并没有详实的数据,基本不
具备定量研究的可能(阿西莫格鲁等人的诸多研
他国家现代化的外部环境和初始条件。
查尔斯·金德尔伯格(Kindleberg⁃

兴衰的影响。
上进一步探讨第一波现代化之谜。文章的结构
er)在《世界经济霸权》一书中探讨了许多可能导
包括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强调了理解第一
致英国和荷兰等国兴衰的因素,但他并没有说明
波现代化的意义,第二部分是对研究的简单评


这些因素之间的整体关系。
四国,西班牙、荷兰、英国和法国,其经济增长明
以机制为视角的理论对现代化的启示。机制性
显高于不参与大西洋贸易的其他国家。最初的
的解释同“黑箱式”的解释的区别在于,后者仅仅
专制程度对核心机制的三个阶段产生作用:倾向
对现象进行描述,告诉我们是什么,而前者则在
于奢侈品消费会导致金银的外流,攫取型的专制
其次,




体的机制中,形成综合性的分析框架。第四部分
视整个现代化的过程,并且能够融合碎片化的研
是案例分析比较,通过对英国、法国、西班牙和荷
究。本文核心的机制借鉴了张宇燕以及阿西莫
兰四国制度变迁的过程的描述来进一步验证这
格鲁等人的外部冲击论和唐世平的制度变迁的
个分析框架的解释力。第五部分从方法论的角
广义理论,将第一波现代化的过程叙述为如下的
又会影响到后发国家的崛起。英国作为第一批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与当代中国政治发展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与当代中国政治发展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与当代中国政治发展
易承志
【期刊名称】《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0(000)003
【摘要】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在中国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建国后在中国政治学中占据支配地位,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绩,有力地推动了当代中国政治发展.在新中国建国60周年之际,回顾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总结其所取得的成绩及推动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经验,对于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和当代中国政治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总页数】4页(P80-83)
【作者】易承志
【作者单位】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上海,20162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0
【相关文献】
1.当代西方政治学方法论的基本特征--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为参照 [J], 薛伟江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当代中国政治发展关系探析 [J], 张雪雁
3.当代西方政治学与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之方法论比较 [J], 薛伟江
4.当代西方政治学与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之方法论比较 [J], 薛伟江
5.吉林省政治学会2012年年会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当代中国政治发展”学术研讨会综述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振乾:中国政治学去哪儿?发布时间:2014-01-10 09:29 作者:黄振乾字号:大中小点击: 3199次20天前小站发起的“中国政治学去哪儿”征文活动结束,收到征文1篇,共88字(我就想会这样的)。

所以我自己写了一篇。

这个不算是严格的学术,但是一篇严肃的日志。

一半是鄙人七年政治学求学之路的总结,一半是对中国政治学未来的YY。

在比较在意的事情上会口无遮拦的表白,估计有些话,会不爽的,但我承诺我是真实的,而且也是真诚的。

我翻了一下之前的日志,我在这个问题上已经写过的文章包括:《中国政治学和美国到底有多大差距》(这篇文章为了赢得很多陌生朋友,有的已经成为好朋友),《在中国寻找政治学的积极意义》(从悲观失望中寻找希望),《中国政治学就那么不可爱么》(惋惜那些喜欢政治学,但却不愿意做政治学的姑娘),《政治学女博士》(系列)(探索为什么中国的女孩比起外国的更不愿意做学术)。

特别要说明的是:纯属个人观点,而且由于国内学科设置(以及本人知识面)的关系:本文探讨的范围主要集中在中国政治、比较政治(中外政治制度)和一般意义上的政治学研究(非国际关系/国际政治和政治理论,不然要被淹死)。

文章只有很简单的两个部分:中国政治学的现实是什么?中国政治学的未来要如何想象?另外加几句碎碎念而已。

现实是什么I:社会科学的末流政治学是中国社会科学(经济学、管理学和社会学)里面最差的学科,而中国政治学(中国政治和比较政治)是比国际政治更差的学科。

当然这个差可以有不同的界定,我说的差是在研究成果,国际交流和学生培养上(部分)。

经济学和管理学就不用说,不管是在研究方法还是教学上,和国际主流的院系不存在非常大的距离。

社会学的发展也远远走在政治学的前面,几乎每年都会有中国内地和研究者发表在ASR(AmericanSociologicalReview),AJS(AmericanJournalofSociology)和SF(SocialForces)等主流刊物上,中文《社会学研究》和上海大学出版的《社会》甚至有时被视为是中国最好的社会科学学术刊物,社会学在方法训练上比政治学要高出一个档次。

在中国政治学的世界里(都说了国政例外),绝大部分研究者不具备发表英文论文的能力,绝大部分研究者不会/不能和国际研究者合作。

本土出生的政治学博士具备英文发表能力,从机构上看,深圳大学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所估计是国内发表英文刊物最多的政治学研究机构。

其它的出现了个别研究者,但并未成为一种想象,如复旦政治学系何俊志在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和Journal of Asia Pacific Economy发表过论文(没记错的话,北大和南开也有),有影响力的APSR,AJPS,CPS和CP主流政治学研究刊物,几乎是土博士的绝对禁区。

就我自己的观察,老一辈的政治学海龟(90年代左右回国的或者是在国内超过十年的)已经丧失了发表英文论文的能力(当然有可能是自愿放弃)。

如毕业于密歇根大学政治学博士的沈明明(北大)2005在牛气十足的Political Analysis上发表过文章,后来似乎完全拥抱了中文世界,并没有产生成批的成果。

年轻的政治学海龟,近五年毕业的港归占了很大一部分(如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系,上海交通大学比较政治系和中山大学政治学系,差不多每个系引进超过3人),我希望我的观察是错误的,港归政治学博士的国际性的学术成果目前还是比较罕见(估计在酝酿),部分欧洲(主要是英国)归来的政治学博士也加入到南京大学政治学或是同济大学政治学的队伍中来了。

上海交大和华东师大有全职非华裔政治学者加盟。

美国政治学博士的海龟不在中国的政治学系里面,这是一个很大的讽刺。

他们要么杀入经济学院,要么呆在公共管理学院。

上海财经大学和清华大学是最为突出的例子,在上海财大推行海外战略的时候,杜克大学牛铭实任管院长的公共管理学院引进超过8位美国政治学海龟,其中包括哥伦比亚,UCLA,德州大学奥斯丁和普渡大学等学校的博士,科研表现突出的唐敏博士已经拿到终身教职(类似吧),他3年间在Democratization等国际刊物发表文章5篇。

清华政治学海龟博士最多的部门不是气势汹汹的国际关系系,也不是新生的政治学系,而是清华公共管理学院。

里面有耶鲁大学政治学博士,马里兰大学政治学博士,梅隆大学政治学博士等六七个吧。

加盟复旦的陈硕博士,要是在美国的话,估计进的也该是政治学系吧。

还有必要提到一下,纽约大学政治学博士徐天扬,比较政治学家普沃斯基的徒弟,任职的也是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那么问题就是:为什么中国的政治学系吸收不了一流的政治学海龟博士,这个问题会在最后一部分探讨(其实答案已经非常明显了)。

现实是什么II:学术职业的末端“哦,学政治学的”,“为什么不考公务员?”“为什么不做律师?”“搞洗脑的啊?”,这些个是我在近期工作面试的时候碰到过的问题。

我想,得出这个让人伤心的结论不是说我认为政治学是职业的末端,而是说外界(经济学界,管理学界和社会各界)认为政治学研究就是差的选择。

主要原因部分在于中国政治学确实不像经济学和管理学一样贡献了让人尊敬的社会意义(无语),部分在于中国政治学研究者不会向社会“推销”自己的研究成果。

比较政治学家David Laitin在Passion,Methodand Craft的采访中也提到美国政治学也有这个问题,但是人家的问题根本就没有我们严重,政治学家GaryKing也可以担任Harvard University Professor,哈佛学术至高荣誉。

政治学很差,这种意识对年轻人的选择会有非常大的影响。

比如一个学生不太可能在有其它选择的情况下选择政治学作为自己的专业(这是真实的故事,我本科的时候,我们班近五十人,仅有5人不是“调剂的”),不会选择政治学作为自己的研究领域(这个很明显的影响是政治学的优秀后备人才会越来越少),不会选择政治学作为自己的学术职业(这样的故事,我也有听到过很多)。

逻辑似乎就是:因为你没前途,我就不要爱你。

事实上,恐怕也是如此,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不要用个人兴趣来压倒社会福利,政治学教师的平均待遇远不如管理学的,不如经济学的,甚至也不如法学的。

政治学本来就这么差,这个观念更恐怖的一点是,居然那么差,我何必去“优秀”。

优秀总是要努力的,如果你身边的同事,你课堂上的童鞋,都是些对政治学没啥意思的人。

如果我是一个教授政治学导论的老师,我认真备课,有很好的ideas,然后上课的时候碰到的却是一堆玩手机,爬桌面的孩子,我想,我也就随便讲讲算了(不要复旦做反例,我觉得复旦不同,开这门课的不仅仅有复旦而已)。

这样的幻灭感,对一个有理想和激情的青年研究者是致命的。

作为学术培养的复旦政治学的研究生们,也只有极少一部分会继续学术(大概不足2成)。

目前看来,在中国,学习政治学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这种社会观念是一个非常要命的存在。

现实是什么III:研究方法的盲区拿复旦说事,主要是我自己在这里读研究,有所观察而已。

复旦政治学系目前没有一门教授研究方法的课程(国关的童鞋已经有了),而且没有一个能够教授方法(诸如统计学和博弈论)的教员。

而复旦则被认为是中国内地最好的政治学系之一,我想,从这里应该可以说明很多严肃的问题。

虽然有老师很有洞见的鼓励我们到经济学院或管理学院学习(因为我们还开不出来嘛),我个人的经验是完全“不知所云”(完全跟不上,当然这是我的问题)。

现在说所有中国政治学系都开不成研究方法课程估计是错的,拥有新海龟特别是美国海龟的学校应该是没问题的(北大,上交和上财是设置了类似的课程吧)。

但研究方法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完整的系统应该包括:统计学、博弈论、比较案例和研究设计,而且还分为不同的阶梯,大概占到研究生(博士生)课程的三分之一以上。

国内拥有政治学研究方法完整教学体系的估计一个系都木有(我没有考证过,我觉得有的话,可能性最大的是上海财大)。

何俊志老师今年在哈佛访学,他的指导老师里面就有Gary King,按照他的说法:美国政治学在研究方法上已经远远走在我们前面了,而且这个差距越来越大。

举个例子,纽约大学政治学系(当然不止他们)的一帮爱玩方法的教授们已经有了(JEPS)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olitical Science,玩得火热朝天,国内政治学界就我知道的,能玩这个也就是隔壁的上财唐敏老师。

我想,说米国人只重视玩数据统计模型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误解,即便是在定量研究方法教父Gary King所在的哈佛大学政府系,还有Theda Skocpol历史社会学学派的实力派大妈以及Daniel Ziblatt这种吃香的案例研究新秀(人家已经破格教授了)。

美国政治学研究方法是比较多元化的,而且是相对包容的。

倒不是说我们在定量研究和前沿方法探讨上远远落后,还不止,我们在定性研究(比较历史分析和案例研究)上也是跟在很后面。

国内目前的情况是:有少量的研究原则,如在理论构建,资料收集和部分研究设计上的方法,规范的案例分析方法,研究调查(Survey),模型构建(一般计量经济学)和定量分析(统计学之类)基本上都不行,不仅仅是本科生没有(听说复旦有了),研究生没有,博士生也没有。

分析方法的缺课对我们的博士培养和学术研究造成了非常大的困惑。

博士生毕业了也学不到像样的分析工具,对研究对象的深度和准确分析就不太可能,这不仅在一定程度限制了研究议题(不会利用大规模的数据),还严重阻碍国内外的学术交流。

我还是举这个例子,2012年5月比较政治学大佬普沃斯基来复旦政治学系开了座谈会,结果变成了单向度的Q&A(因为我们不够自信或有能力challenging他的研究),2013年5月大佬再次来比较政治发展中心做了四次公开的学术讲座,我怀疑有老师和童鞋在研究方法的内容上也是“不知其所云”(我是童鞋中的一个)。

都不懂人家在搞什么,你肿么和人家交流?除了聊聊天气,总得聊点什么别的吧。

还有,你是不是有自信在这种大佬前推销你的研究?讲个故事,我和黄杰同学(现在是港大政治学博士啦)在从浦东机场接普沃斯基的一个小时的路上,老普嘲笑我们居然还在用SPSS(他不知道的是其实很多老师/同学还不会用呢)。

“博弈论学过吗?”“统计学学过吗?”“计量经济学学过吗?”答案是木有木有还是木有,这是我们目前的一个普遍状况。

这个情况其实部分可以解释为什么我们的政治学出去的学生可能比较难申请到好的博士项目:因为你的课程表里面木有定量或研究相关的课程,表明你对研究方法还是白痴,人家可能没有自信在你身上投入更多。

经济学的童鞋在这里就是宠儿了,本科经济学,申请国外政治学肯定多些优势。

就举一个例子,比如说港中文大学的李连江教授就委婉的表示希望招收会做定量的博士研究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